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CrNiMo7-6渗碳钢超声滚压工艺及疲劳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治华 刘鸿宇 +3 位作者 李建鹏 张鸣文 郭鹏 周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59,164,共6页
为了探究18CrNiMo7-6渗碳钢的超声滚压工艺及超声滚压对试样疲劳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关于静压力、振幅、滚压遍数的正交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参数优化,得到分别针对表面残余压应力、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的单工艺目标和多... 为了探究18CrNiMo7-6渗碳钢的超声滚压工艺及超声滚压对试样疲劳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关于静压力、振幅、滚压遍数的正交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参数优化,得到分别针对表面残余压应力、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的单工艺目标和多工艺目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最优单目标和综合最优加工参数,综合最优组试样较原始试样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提升了3.88倍,表面硬度提升了14.8%,表面粗糙度降低了75.7%。通过拉伸试验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得到综合最优参数组试验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分别为1225.4 MPa、1902.7 MPa,较原始试样提升了12.5%和7.4%,疲劳极限较原始试样提高了超过190 MPa,最优参数组在应力水平1200 MPa时疲劳寿命为714656次,疲劳性能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渗碳钢 超声滚压 灰色关联分析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车铣18CrNiMo7-6渗碳淬火钢切削力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栋 郑锐 +1 位作者 廖明杰 李子腾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4,共5页
使用车铣工艺加工旋转弯曲疲劳试样,试样表面会产生轴向纹理,可以较大程度提高试样的疲劳寿命。在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是影响试样表面质量的重要参数,本文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切向车铣加工获得不同参数下的切向力F_(x)、径向力F_(y)和轴向力... 使用车铣工艺加工旋转弯曲疲劳试样,试样表面会产生轴向纹理,可以较大程度提高试样的疲劳寿命。在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是影响试样表面质量的重要参数,本文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切向车铣加工获得不同参数下的切向力F_(x)、径向力F_(y)和轴向力F_(z),得到切削参数对车铣力的影响规律,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三个方向切削力关于铣刀转速n_(c)、工件转速n_(w)、铣刀每齿进给量f_(z)和切削深度a_(p)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 切向车铣 切削力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NiMo7-6钢V型缺口成形外圆磨削三维表面粗糙度
3
作者 张银霞 宋作鹏 +2 位作者 梁蓝夫 李梦琪 王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7,共10页
为了探究成形外圆磨削加工工艺参数对18CrNiMo7-6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并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利用万能工具磨床和CBN成形砂轮,采用成形磨削V型缺口技术,以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砂轮径向进给速度为变量,以表面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表... 为了探究成形外圆磨削加工工艺参数对18CrNiMo7-6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并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利用万能工具磨床和CBN成形砂轮,采用成形磨削V型缺口技术,以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砂轮径向进给速度为变量,以表面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表面偏斜度和表面峭度等三维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为评价表面质量的指标开展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件转速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和表面偏斜度均先减小后增大,而表面峭度逐渐减小;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也先减小后增大,而表面偏斜度和表面峭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砂轮径向进给速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均逐渐增大,表面偏斜度和表面峭度则先增大后减小.三变量对工件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砂轮转速、砂轮径向进给速度和工件转速.综合试验结果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砂轮径向进给速度分别为900 r/min、5000 r/min和0.15 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钢 磨削加工 三维表面粗糙度 成形磨削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滚压下18CrNiMo7-6合金钢残余应力研究
4
作者 刘治华 赵豪 +1 位作者 牛志涛 周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超声滚压是一种表面塑性变形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提高材料表面显微硬度和引入一定程度的表层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主要分析了18CrNiMo7-6合金钢经不同工艺参数进行超声滚压加工后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变... 超声滚压是一种表面塑性变形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提高材料表面显微硬度和引入一定程度的表层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主要分析了18CrNiMo7-6合金钢经不同工艺参数进行超声滚压加工后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变化情况,超声滚压对不同静载荷、进给量和振幅进行试验,测量材料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利用ABAQUS建立轴类件超声滚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加工参数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工件表层残余应力场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采用该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预测不同超声滚压工艺参数下金属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压 残余应力场 有限元模拟 18CrNiMo7-6合金钢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复合强化对18CrNiMo7-6渗碳齿轮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振 孙浩 +3 位作者 崔义龙 李林艳 王涛 韩家宝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7,共12页
喷丸强化工艺广泛应用于齿轮等基础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其自身局限性限制了工件表面完整性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工件表面完整性,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二次喷丸、喷丸-超声滚压这2种表面复合强化工艺对18CrNiMo7-6渗碳齿轮... 喷丸强化工艺广泛应用于齿轮等基础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其自身局限性限制了工件表面完整性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工件表面完整性,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二次喷丸、喷丸-超声滚压这2种表面复合强化工艺对18CrNiMo7-6渗碳齿轮钢试样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效果,主要分析两种复合强化工艺对喷丸强化试样表面完整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二次喷丸强化试样残余压应力最大值为1359.56 MPa,位于0.08 mm的深度位置。喷丸-超声滚压强化试样残余压应力最大值为1329.05 MPa,位于0.25 mm的深度位置。相较于单次喷丸强化试样,二次喷丸强化试样和喷丸-超声滚压强化试样,表面粗糙度分别下降29.42%、62.76%,表面显微硬度分别提升8.70%、17.60%,表面节点残余压应力值标准差分别下降23.36%、89.50%。喷丸-超声滚压强化工艺在提升试样表面硬度、残余应力层厚度和残余压应力均匀性以及降低表面粗糙度等方面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喷丸强化试样的表面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钢 喷丸 超声滚压 表面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NiMo7-6合金钢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徐广涛 李赞 +1 位作者 王维川 裴慧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104,共5页
采用KLA G200纳米压痕仪对18CrNiMo7-6合金钢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压痕测试,获得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载荷-深度曲线。采用接触刚度-接触深度/Oliver-Pharr分析方法对载荷-深度曲线进行分析,得到18CrNiMo7-6合金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和弹... 采用KLA G200纳米压痕仪对18CrNiMo7-6合金钢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压痕测试,获得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载荷-深度曲线。采用接触刚度-接触深度/Oliver-Pharr分析方法对载荷-深度曲线进行分析,得到18CrNiMo7-6合金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数值拟合给出了弹性模量和硬度随温度变化的表达式。结果表明:18CrNiMo7-6合金钢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度下降的趋势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18CrNiMo7-6合金钢弹性模量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在250~300℃该合金钢的杨氏模量有较大的下降,在300~350℃弹性模量随温度下降趋势较为平缓;超过350℃以后,该合金钢的弹性模量又快速下降。该合金钢弹性模量随温度的演化规律呈现明显的分段式特性。对18CrNiMo7-6合金钢在不同温度下硬度和弹性模量等的研究有助于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合金钢 高温压痕测试 硬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部珊瑚骨骼δ^(18)O和Sr/Ca对ENSO的分级响应
7
作者 李若安 李旭清 陈天然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5,共11页
了解珊瑚地球化学指标对不同强度和类型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的响应差异对重建器测前的ENSO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取了南海南部1950年以来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 了解珊瑚地球化学指标对不同强度和类型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的响应差异对重建器测前的ENSO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取了南海南部1950年以来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以及来自4个地点(自西向东分别为竹岛、永暑岛、海葵园和巴拉望)已发表的珊瑚骨骼δ^(18)O和Sr/Ca序列,采用频域分析和滞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海南部海温和珊瑚骨骼地球化学指标对不同类型和等级的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珊瑚骨骼地球化学指标对east Pacific(EP)-El Niño与central Pacific(CP)-El Niño的分级正确率自东向西呈现上升趋势;而对strong basin wide(SBW)-El Niño的分级正确率则呈现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趋势;类似地,对于CP-La Niña,珊瑚骨骼地球化学指标的分级响应的正确率自东向西逐步提高;而对于EP-La Niña,则完全相反。整体上看,南海南部珊瑚骨骼地球化学指标对EP-El Niño和CP-LaNiña的分级响应能力不及SBW-ElNiño和EP-LaNiña,对强烈ENSO事件的分级响应能力优于极端ENSO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ENSo 珊瑚 Sr/Ca δ^(18)o 分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L2、CCL-18、YKL-40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赵悦 杨金良 +3 位作者 罗寰 席文秀 王珺璐 郑学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中10...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中108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病变组),200例未合并肺间质病变(非病变组)及同期3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LOXL2、CCL-18和YKL-40水平;影响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OXL2、CCL-18和YKL-40水平对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病变组、病变组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LOXL2、CCL-18和YKL-4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病变组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LOXL2、CCL-18和YKL-40水平高于非病变组(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LOXL2、CCL-18和YKL-40水平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OXL2、CCL-18、YKL-40是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LOXL2、CCL-18、YKL-40联合检测预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均优于其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检测-LOXL2)=1.735,P=0.041;Z_(联合检测-CCL-18)=2.481,P=0.007;Z_(联合检测-YKL-40)=2.008,P=0.022)。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LOXL2、CCL-18和YKL-40水平升高,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间质病变 LoXL2 CCL-18 YKL-4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预测胰腺癌耐药性的体内研究
9
作者 孙晨玮 海汪溪 +1 位作者 屈骞 席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18)F]氟代甲基咪唑([^(18)F]fluormisonidazole,[^(18)F]F-FMISO)和[^(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FLT)分别是乏氧微环境及细胞增殖状态的特异性PET分子显像剂。该研究拟通过[^(18)F]F-FMISO... 目的:[^(18)F]氟代甲基咪唑([^(18)F]fluormisonidazole,[^(18)F]F-FMISO)和[^(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FLT)分别是乏氧微环境及细胞增殖状态的特异性PET分子显像剂。该研究拟通过[^(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可视化监测胰腺癌耐药性对上述2种状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K-8实验验证胰腺癌耐药细胞株PANC-1/R(PR)相对于亲代细胞株PANC-1(P)的耐药性。BALB/c雄性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接种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设置亚组,分别为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2天、第18天开始给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化疗(12D-G组和18D-G组)。于治疗前后同期行[^(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显像,获得半定量指标(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计算ΔSUV_(max)=(第二次显像SUV_(max)-第一次显像SUV_(max))/第一次显像SUV_(max)。通过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获得各半定量参数判断胰腺癌耐药性的最佳阈值。结果:CCK-8实验证实PR具有对GEM的高度耐药性,耐药指数为4.24(n=5)。体内实验通过对比肿瘤生长速率和生存分析证实,亲代胰腺癌早期给予GEM化疗抑制肿瘤生长更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12D-G组,P=0.025),而耐药胰腺癌给予GEM化疗加速肿瘤生长,生存时间缩短(18D-G和12D-G,均P=0.025)。其次,非化疗组ΔSUV_(max)-FLT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化疗组ΔSUV_(max)-FMISO和ΔSUV_(max)-FLT与生存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0,P=0.006);18D-G化疗组第二次显像P肿瘤的ΔSUV_(max)-FMISO和ΔSUV_(max)-FLT明显低于PR肿瘤(P=0.045,P=0.050);12D-G化疗组第二次显像P肿瘤的ΔSUV_(max)-FLT略低于PR肿瘤(P=0.051)。ROC判断胰腺癌耐药性的最佳阈值:非化疗组ΔSUV_(max)-FLT=0.4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00%、50.00%;化疗组ΔSUV_(max)-FMISO=0.37、ΔSUV_(max)-FLT=0.36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00%、83.33%。结论:[^(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可用于评估胰腺癌耐药性,化疗前后比较[^(18)F]F-FMISO与[^(18)F]F-FLT PET差值对预测胰腺癌耐药性和生存时间的准确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耐药 [^(18)F]F-FMISo 乏氧微环境 [^(18)F]F-FLT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D、^(18)O同位素的豫西某矿山地下水水源识别
10
作者 赵少攀 杨森 +5 位作者 张东兴 常成 闫佳喆 刘念 麻倩倩 张茜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2,共10页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进行水文调查,发现坑道内地下水均为构造裂隙水,并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地表水和坑道水进行了针对性的采样分析。水化学特征显示,地表水中阴阳离子随丰水期和枯水期而发生变化显著,而地下水阴阳离子含量变化小,水化...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进行水文调查,发现坑道内地下水均为构造裂隙水,并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地表水和坑道水进行了针对性的采样分析。水化学特征显示,地表水中阴阳离子随丰水期和枯水期而发生变化显著,而地下水阴阳离子含量变化小,水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通过对2021年420中段丰水期涌水量和同位素与水库水对比分析,推测在特殊水文年水库水参与该中段地下水活动。而其余地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D、^(18)O同位素含量均有较大区别,说明地表水参与地下水活动不显著。综上所述,研究区地下水具有较为独立的含水系统,主要接受岩层内构造裂隙水补给,平时基岩裂隙水和溪沟水补给水库水,当遇到大暴雨,水库水位上升至大于地下水位时,才会反补地下水,推测在水库水位大于535 m时,地表水参与个别中段地下水活动,但涌水总量不大,整体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构造裂隙水 水化学 D、^(18)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碳热处理18CrNiMo7-6合金钢平面磨削仿真与试验研究
11
作者 陆亚洲 彭振龙 +2 位作者 黎克楠 张云龙 张建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0,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渗碳热处理18CrNiMo7-6合金钢平面磨削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量纲分析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渗碳合金钢平面磨削仿真有限元模型,借助该模型分析不同磨削深度、砂轮速度以及工件速度对磨削力、磨削温度以及残... 为了深入研究渗碳热处理18CrNiMo7-6合金钢平面磨削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量纲分析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渗碳合金钢平面磨削仿真有限元模型,借助该模型分析不同磨削深度、砂轮速度以及工件速度对磨削力、磨削温度以及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仿真结果,进一步建立平面磨削力和残余应力预测模型。随后,通过渗碳合金钢平面磨削试验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磨削力与残余应力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1.6%和10.5%,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渗碳热处理合金钢平面磨削力和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有限元仿真 量纲分析 18CrNiMo7-6合金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淬火对不同预处理18CrNiMo7-6钢表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12
作者 陈文博 邓德伟 +3 位作者 张勇 田鑫 高斌 吴万哲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对18CrNiMo7-6钢分别进行调质预处理和调质+伪渗碳预处理,再在不同激光功率(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W)和不同扫描速度(2,4,6,8,10,12 mm·s^(−1))下进行激光淬火处理,研究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表面硬化层组织、硬度和深... 对18CrNiMo7-6钢分别进行调质预处理和调质+伪渗碳预处理,再在不同激光功率(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W)和不同扫描速度(2,4,6,8,10,12 mm·s^(−1))下进行激光淬火处理,研究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表面硬化层组织、硬度和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后,调质+伪渗碳预处理和调质预处理试验钢的表面硬化层组织基本以低碳马氏体为主;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或扫描速度的减小,2种预处理试验钢的硬化层深度均增加;调质+伪渗碳预处理试验钢的硬化层深度相对更大,表面硬度更高。激光淬火处理后2种预处理试验钢的表面硬度(均不高于475 HV)均低于渗碳淬火处理后(70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 18CrNiMo7-6钢 硬度 硬化层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颗磨粒仿真的18CrNiMo7-6合金钢平面磨削力研究
13
作者 陆亚洲 彭振龙 +2 位作者 黎克楠 张云龙 张建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7,共5页
针对平面磨削力建模存在的磨粒形状复杂、数量多等难题,采用量纲分析和有限元的方法,建立球形、正四面体、正八面体和正十二面体四种单颗粒磨削仿真模型,以研究不同磨削用量和磨粒形状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平... 针对平面磨削力建模存在的磨粒形状复杂、数量多等难题,采用量纲分析和有限元的方法,建立球形、正四面体、正八面体和正十二面体四种单颗粒磨削仿真模型,以研究不同磨削用量和磨粒形状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平面磨削力预测模型,并通过18CrNiMo7-6合金钢平面磨削试验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法向和切向磨削力与切削深度正相关,法向和切向磨削力的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9.75%以内。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平面磨削过程中的法向力和切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磨削力 量纲分析 单颗磨粒 18CrNiMo7-6合金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P和α_(Ⅴ)β_(3)双靶向分子探针[^(18)F]AlF-NOTA-FAPI-RGD的制备与标记条件优化
14
作者 吴晓明 文雪君 +4 位作者 田国新 马福秋 付加煜 闫恒 薛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3-1610,共8页
基于肿瘤细胞及新生血管表面特定受体的高表达,非侵袭性的分子影像可以用短半衰期同位素氟[^(18)F]标记示踪剂的特异性配体与之结合,通过分子影像的方法活体、无创地监测病变情况,提供特定的肿瘤成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氟铝... 基于肿瘤细胞及新生血管表面特定受体的高表达,非侵袭性的分子影像可以用短半衰期同位素氟[^(18)F]标记示踪剂的特异性配体与之结合,通过分子影像的方法活体、无创地监测病变情况,提供特定的肿瘤成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氟铝标记工艺,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和整合素受体α_(Ⅴ)β_(3)的双靶点放射性探针[^(18)F]AlF-NOTA-FAPI-RGD,通过将无载体的氟[^(18)F]F^(-)−加入到含有标记前体NOTA-FAPI-RGD、AlCl_(3)、有机溶剂(乙醇、乙腈、DMSO)和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的反应瓶中,振荡摇匀后于80℃加热20 min,经Waters Oasis HLB柱纯化和0.22μm微孔无菌滤膜过滤,制得[^(18)F]AlFNOTA-FAPI-RGD。为进一步探索该前体氟铝标记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调节溶剂类型、NOTA-FAPI-RGD用量、pH及AlCl3用量等进行条件优化,最终制得的[^(18)F]AlF-NOTA-FAPI-RGD的未经衰变校正产率为35.0%±5.0%,放化纯度大于90%,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制剂形式的药品在2~8℃放置4 h后放化纯度仍可保持91.71%。以上结果表明该放射性探针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高稳定性肿瘤靶向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氟铝标记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 整合素 FAPI-R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和18S rRNA基因构建舟山海域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数据库
15
作者 冼华琳 汤昌盛 +5 位作者 张杨阳 张晓林 廖智 周钰琴 谢舒烨 严小军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7,共13页
为构建舟山海域浮游动物本地条形码数据库,从而为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鉴定、系统进化关系及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过去14年的文献报道,编制了收录23目64科96属155种浮游动物的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物种名录,通过从NCBI GenBank... 为构建舟山海域浮游动物本地条形码数据库,从而为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鉴定、系统进化关系及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过去14年的文献报道,编制了收录23目64科96属155种浮游动物的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物种名录,通过从NCBI GenBank参考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共收集浮游动物线粒体COI基因序列195条和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134条,初步建立了舟山海域浮游动物条形码数据库。对最优势类群桡足类进行了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的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桡足类COI基因序列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136,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34.09倍;18S rRNA基因序列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628,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26.82倍。COI基因序列的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隔,而18S rRNA基因序列的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存在重叠,没有明显的条形码间隔。基于COI和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2种条形码基因在目和科水平上均能有效区分不同的浮游动物类群。舟山海域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浮游动物种类鉴定及多样性评估,并为该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CoI基因 18S rRNA基因 DNA条形码数据库 舟山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DOTATATE、18F-FDG PET/CT双显像模式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期及治疗中的价值
16
作者 张骁翔 田颖 +7 位作者 傅丽兰 张胤 董烨 谢飞 陈莉 黄衍超 吴湖炳 谭建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2-1219,共8页
目的 探讨68Ga-DOTATATE与18F-FDG PET/CT显像在不同级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分期及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18F-FDG和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的GEP-NEN患者49例,包... 目的 探讨68Ga-DOTATATE与18F-FDG PET/CT显像在不同级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分期及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18F-FDG和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的GEP-NEN患者49例,包括初诊患者34例,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15例。按病理分型将GEP-NEN分为G1、G2、G3神经内分泌瘤(NET)及神经内分泌癌(NEC)。依据同一患者双示踪剂阳性肿瘤病灶检出效能分为4种模式:68Ga-DOTATATE>18F-FDG(A);68Ga-DOTATATE=18F-FDG(B);68Ga-DOTATATE<18F-FDG(C);互补(D)。分析评价双示踪联合显像在分期及治疗决策中的价值。结果68Ga-DOTATATE PET/CT对全身肿瘤病灶检出优于18F-FDG PET/CT(P<0.001);68Ga-DOTATATE显像在原发灶/复发灶、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的检出率更高(P<0.05),而18F-FDG PET/CT在肺转移和腹膜转移的检出率更高(P<0.05)。49例患者双示踪剂检出模式的比例为:模式A占46.9%(23/49),模式B占38.8%(19/49),模式C占12.2%(6/49),模式D占2.0%(1/49)。不同级别GEP-NEN患者18F-FDG PET/CT对68Ga-DOTATATE PET/CT的补充价值为:G1 NET患者为0%(0/13)、G2 NET患者为8.3%(2/24)、G3 NET患者为50%(3/6)及NEC患者为33.3%(2/6)。12.2%(6/49)患者因联合18F-FDG PET/CT显像额外发现病灶而确定或改变分期,从而确定或改变治疗方案。结论 GEP-NEN患者应首选68Ga-DOTATATE PET/CT显像。对于G1 NET患者,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分期及治疗决策无帮助,对G2、G3、NEC患者,联合18F-FDG PET/CT显像提高了部分患者分期及治疗决策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生长抑素受体 奥曲肽 镓放射性同位素Ga68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组织学分级
17
作者 石琴 张依凡 +2 位作者 杨易 潘博 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78,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分级进行三级肿瘤分级。比较3种分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和CT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性能。结果较高的肿瘤分级与男性患者(χ^(2)=11.803,P=0.003)、吸烟史(χ^(2)=7.702,P=0.021)、肿瘤最大径(H=20.548,P=0.002)、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癌栓(χ^(2)=33.270,P<0.001)、胸膜侵犯(χ^(2)=15.116,P=0.001)及气道播散有关(χ^(2)=17.867,P<0.001)。随着肿瘤级别提高,SUVmax(H=71.488,P<0.001)、糖酵解总量(H=30.658,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比例(χ^(2)=28.872,P<0.001)显著增加。SUVmax增高(OR=1.234,95%CI 1.141~1.334,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OR=2.205,95%CI 1.166~4.171,P=0.015)是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SUVmax、CT实性表现及两者联合预测3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41、0.804,其中最佳截断SUVmax为6.08。结论SUVmax和CT实性表现是3级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18)F-FDG PET/CT可辅助评估肺腺癌分级,有助于改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含量对18Ni300熔覆层耐磨性和强度的影响
18
作者 董刚 王建鹏 +4 位作者 齐欢 蒋智月 胡勇 姚喆赫 姚建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1-134,共14页
目的研究钼(Mo)含量对18Ni300激光熔覆固溶时效、沉积态18Ni300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18Ni300马氏体钢的耐磨性和强度。方法通过混合Mo粉末和18Ni300球形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不同M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3%、5%)的... 目的研究钼(Mo)含量对18Ni300激光熔覆固溶时效、沉积态18Ni300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18Ni300马氏体钢的耐磨性和强度。方法通过混合Mo粉末和18Ni300球形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不同M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3%、5%)的熔覆层后,得到沉积态和经固溶(840℃/1 h)+时效处理(450℃/5 h)后的熔覆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摩擦磨损机等设备对18Ni300熔覆层的物相组成、元素分布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在沉积态下,随着钼含量的增加,胞状组织的晶界逐渐变细,熔覆层的硬度由378HV0.3升至478HV0.3,摩擦因数从0.490降至0.398,抗拉强度从708 MPa升至1023 MPa。在Mo的质量分数为3%时,熔覆层的抗拉强度最大,为1127 MPa,平均晶粒尺寸由0.88μm降至0.56μm。经固溶时效处理后,枝晶基本消失,各元素在晶体内部分布更加均匀,摩擦因数从0.382降至0.261,抗拉强度从879 MPa提升至1140 MPa。在Mo的质量分数为3%时,熔覆层的抗拉强度最大,为1340 MPa。结论无论是通过沉积态处理,还是采用固溶时效处理,在18Ni300中增加适量的Mo元素均能够析出较多的强化相Ni3Mo,进一步提升18Ni300马氏体钢的耐磨性能、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含量 抗拉强度 沉积态 固溶时效 耐磨性 磨损机制 激光熔覆18Ni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圆磨削18CrNiMo7-6力模型及表面完整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栋 陈磊 张志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3,共13页
为了准确和有效地控制磨削参数对磨削力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解析法,以磨粒与材料间的塑性变形、压痕理论以及剪切应变效应为理论依据,建立了三阶段的磨削力理论模型。选定棕刚玉砂轮进行磨削试验,探究了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以及... 为了准确和有效地控制磨削参数对磨削力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解析法,以磨粒与材料间的塑性变形、压痕理论以及剪切应变效应为理论依据,建立了三阶段的磨削力理论模型。选定棕刚玉砂轮进行磨削试验,探究了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以及磨削参数和磨削力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通过外圆横向磨削正交试验获得了外圆磨削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外圆磨削力模型法向磨削力和切向磨削力的预测平均误差分别为5.56%和7.08%;砂轮径向进给速度f_(r)对磨削力的影响最大,磨削宽度b次之,工件转速n_(w)和砂轮粒度的影响较小;f_(r)和b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大,砂轮粒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随着磨削力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值一直增大,残余应力先减小后增大,沿深度方向残余应力最大值先增大后减小,在试验所取参数条件下,影响残余应力的深度分布范围基本在20~40μm;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如下:f_(r)=0.15 mm/min,n_(w)=120 r/min,b=10 mm,砂轮粒度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磨削 横向磨削 磨削力模型 18CrNiMo7-6钢 表面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NiMo7-6齿轮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及显微组织演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晓东 黄寅舜 +1 位作者 张肖佩佩 王忠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采用热模拟方法研究了18CrNiMo7-6齿轮钢在变形温度900~1150℃、应变速率0.01~5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了基于Arrhenius模型的全应变本构方程,采用该方程对流变应力曲线进行预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绘制热加工图,并结合热加工图... 采用热模拟方法研究了18CrNiMo7-6齿轮钢在变形温度900~1150℃、应变速率0.01~5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了基于Arrhenius模型的全应变本构方程,采用该方程对流变应力曲线进行预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绘制热加工图,并结合热加工图系统地研究显微组织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或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是热变形过程中的主要软化机制;采用建立的全应变本构方程预测得到流变应力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预测真应力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4.715%,说明该模型可以精确地模拟18CrNiMo7-6齿轮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试验钢的适合热加工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1050~1150℃、应变速率0.1~1 s^(-1),此时组织为均匀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晶粒尺寸在5~15μm。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原始奥氏体晶粒不断被动态再结晶晶粒取代,且动态再结晶程度和再结晶晶粒尺寸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齿轮钢 热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