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训练结合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杨慎峭 金荣疆 +3 位作者 朱天民 马红彦 冯丽娟 毛雪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肌张力及脑干、脊髓颈、腰膨大部位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钙结合蛋白-D28K(CB)、微白蛋白(PV)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肌张力及脑干、脊髓颈、腰膨大部位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钙结合蛋白-D28K(CB)、微白蛋白(PV)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模型组、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康复组、电针组、综合组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6d后,检测各组肌张力、神经功能缺损,以及PV、CB的表达情况。结果:6d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以综合组最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肌张力均有所降低(P<0.05),以综合组最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脑干、脊髓颈膨大、腰膨大中CB和PV积分光密度值均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综合组增多最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的神经功能、肌张力,并可上调脑干、脊髓颈膨大、腰膨大中CB、PV的表达,而尤以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中间神经元 脑卒中 痉挛 康复训练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杰 许均瑜 罗建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8-513,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支持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异常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癫痫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类疾病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药物能靶向调控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上的离子通道及受体,其中主要是钠离子通道和N-甲基-D...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支持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异常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癫痫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类疾病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药物能靶向调控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上的离子通道及受体,其中主要是钠离子通道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等。钠离子通道的激活剂通过降低钠离子通道的失活来增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的动作电位;NMDA受体作为ASD的潜在治疗靶点,可以通过药物恢复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的NMDA功能来治疗行为学缺陷。此外,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上还有多种离子通道及受体均与ASD有关,未来会有更多药物应用于对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的治疗中。本文回顾和讨论了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在AS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据此进行干预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皮层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离子通道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和微清蛋白mRNA表达研究
3
作者 房雅娜 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观察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SS)mRNA和微清蛋白(PV)mRNA表达水平变化,拟从基因水平探讨其表达阳性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 目的观察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SS)mRNA和微清蛋白(PV)mRNA表达水平变化,拟从基因水平探讨其表达阳性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观察时间点海马SS mRNA和PV 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 mRNA表达水平均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3 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至发病后60 d,海马CA3区SS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海马门区(t=3.211,P=0.009)和CA1区(t=1.902,P=0.048)则仍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海马门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PV mRNA表达水平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6h开始降低,至发病后60 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海马CA1区PV mRNA表达水平于发病后3 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t=2.216,P=0.048);癫癎持续状态早期,海马CA3区PV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至发病后7 d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结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 mRNA和PV 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在颞叶癫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至慢性期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 mRNA和PV mRNA表达水平的恢复或上调可能与颞叶癫癎的发展或修复有关。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部分是由于其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所致,并非神经元数目变化的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颞叶 癫癎持续状态 海马 Γ氨基丁酸 中间神经元 RNA 信使 长抑素 原位杂交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缩宫素神经元至三叉神经脊束尾核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通路可调控慢性偏头痛痛觉敏化
4
作者 陈厚达 邹宛芸 +1 位作者 徐许峰 边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1-652,共12页
目的:探究下丘脑室旁核(PVN)缩宫素(OXT)神经元至三叉神经脊束尾核(TNC)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神经通路对慢性偏头痛小鼠痛觉敏化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第1、3、5、7、9天重复5次腹腔注射1mg/mL硝酸甘油(NTG,10mg/kg)... 目的:探究下丘脑室旁核(PVN)缩宫素(OXT)神经元至三叉神经脊束尾核(TNC)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神经通路对慢性偏头痛小鼠痛觉敏化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第1、3、5、7、9天重复5次腹腔注射1mg/mL硝酸甘油(NTG,10mg/kg)构建慢性偏头痛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取24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单次注射对照组、单次注射NTG组、重复注射对照组、重复注射NTG组,每组6只,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VN的OXT及Fos原癌基因(c-Fos)表达。第二部分:取6只雄性OXT-Cre转基因C57BL/6J小鼠,采用Cre重组酶依赖的顺行跨单突触神经示踪病毒和RNAscope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VN OXT神经元至TNC GABA能神经元的神经通路。第三部分:取30只OXT-Cre转基因C57BL/6J小鼠双侧PVN注射依赖于Cre重组酶表达的化学遗传学激活病毒,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氯氮平N-氧化物(CNO)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0.1 mg/mL CNO溶液(1 mg/kg)和等体积等渗氯化钠溶液,3 h后取材,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Fos蛋白以验证化学遗传学激活效率。模型对照组和CNO激活模型组建立慢性偏头痛模型,第10天双侧TNC分别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和CNO;阴性对照组双侧TNC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30 min后采用Von-Frey纤毛机械刺激针和丙酮检测这三组小鼠眶周机械痛敏阈值和眶周冷痛反应时间。第四部分:取24只雄性OXT-Cre转基因C57BL/6J小鼠双侧PVN注射依赖于Cre重组酶表达的化学遗传学激活病毒,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模型对照组、CNO激活模型组和阿托西班组构建慢性偏头痛模型。第10天,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CNO激活模型组和阿托西班组腹腔注射CNO,15 min后阿托西班组双侧TNC注射阿托西班,其余三组均注射含1%二甲基亚砜的等渗氯化钠溶液。15min后,四组小鼠检测眶周机械痛敏阈值和眶周冷痛反应时间,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双侧TNC中GABA含量。结果:慢性偏头痛模型小鼠眶周机械痛敏阈值减小,眶周冷痛反应时间增加,且PVN区c-Fos+神经元数及c-Fos+OXT神经元百分比增加(均P<0.05)。顺行跨单突触神经示踪病毒策略结果显示,PVNOXT神经元与TNCGABA能神经元存在神经突触联系。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NO组PVNc-Fos+OXT神经元百分比增加(P<0.05)。双侧TNC注射药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NO激活模型组眶周机械痛敏阈值增加、眶周冷痛反应时间缩短(均P<0.05)。腹腔注射药物实验结果显示,与CNO激活模型组比较,阿托西班组的眶周机械痛敏阈值减小、眶周冷痛反应时间延长(均P<0.0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阿托西班组比较,CNO激活模型组TNC的GABA含量增加(均P<0.05)。结论:PVNOXT神经元通过其末梢释放的OXT对TNC的突触后GABA能神经元产生下行兴奋作用,从而改善慢性偏头痛的痛觉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缩宫素神经元 下丘脑室旁核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三叉神经脊束尾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介导电流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高文良 张红 +4 位作者 袁谊 郭蕊 刘兴阳 邓显华 孙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检测不同浓度Pb^(2+)(1,5,10,50和10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GABA(1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并检测Pb^(2+)5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不同浓度GABA(1,10,50,100,500和10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②取15~19 d日龄雄性SD大鼠大脑制作厚度为350μm的脑片样本,记录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注入电流诱导的动作电位(AP),检测Pb^(2+)10μmol·L^(-1)(灌流速度2 mL·min^(-1))处理前和处理5 min后sIPSC和mIPSC振幅和频率及AP频率。结果①在10,50和100μmol·L^(-1)浓度时,随浓度升高,Pb^(2+)抑制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作用增强,IC_(50)值为(68±20)μmol·L^(-1)。②Pb^(2+)50μmol·L^(-1)抑制GABA最大激活电流(P<0.01),升高GABA的EC50值,由无Pb^(2+)组的(20±6)μmol·L^(-1)增加到(87±39)μmol·L^(-1),表明Pb^(2+)可能以非竞争性机制抑制I_(GABA)。③脑片实验中,与处理前比较,Pb^(2+)10μmol·L^(-1)处理5 min后可逆地抑制神经元sIPSC的频率(P<0.01)而未影响其振幅,而mIPSC的频率和振幅均未受到影响。此外,Pb^(2+)10μmol·L^(-1)抑制AP的频率(P<0.01),降低神经元的整体兴奋性。结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2+)可能通过抑制皮质神经元的AP抑制sIPSC的频率;提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抑制以及对脑片神经元sIPSC频率的抑制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反映了Pb^(2+)中毒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神经元 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移植与鼠颞叶癫痫海马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丽 王桂松 +4 位作者 梅广海 徐纪文 田鑫 江基尧 罗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前后大鼠颞叶癫痫海马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及海马形态学改变。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n=15):海马内注射海人酸(KA)后,依据大鼠左侧海马CA3区坐标,立体定向将ADSCs转化...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前后大鼠颞叶癫痫海马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及海马形态学改变。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n=15):海马内注射海人酸(KA)后,依据大鼠左侧海马CA3区坐标,立体定向将ADSCs转化神经元注入海马;移植对照组(n=15):海马内注射KA后,靶点内移植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对照组(n=10):海马内注射生理盐水后,不进行任何移植。比较手术前后大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以及海马形态学的改变。结果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后,GABA能神经元较移植前显著增加(P<0.01)。移植对照组海马区神经元水肿数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增多,细胞内胞质贫乏,细胞器数量减少,细胞核边界不规整;而移植组神经元水肿减轻,其余结构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不大;且术后8周较2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差异更小。结论ADSCs转化神经元移植对颞叶癫痫大鼠的神经元修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移植 颞叶癫痫 海马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核注射γ-氨基丁酸对大鼠伏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许艳 徐满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观察伏核(NAc)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后,NAc中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变化以及荷包牡丹碱(Bic)对GABA的阻断效应,研究GABA与NAc在痛觉信息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在60只成年Wistar大鼠上采用NAc内注药,以串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 目的观察伏核(NAc)注射γ-氨基丁酸(GABA)后,NAc中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变化以及荷包牡丹碱(Bic)对GABA的阻断效应,研究GABA与NAc在痛觉信息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在60只成年Wistar大鼠上采用NAc内注药,以串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变化。结果(1)NAc内分别注射GABA25、50、75μg/μl能够使正常大鼠NAc中痛兴奋神经元(Pain excitation neurons,PE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Pain inhibition neurons,PI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诱发放电完全抑制时程缩短。PEN与PIN的反应与GABA剂量间呈量效关系;(2)侧脑室注入GABAA受体拮抗剂Bic能够阻断其上述效应。结论GABA可通过同时影响NAc中PEN和PIN的放电活动而产生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伏隔核 痛反应神经元 荷包牡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莹 刘长金 +3 位作者 李爱 胡新武 陈蕾 刘烈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①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1.84%,99/108)对胞外给予GABA(10~1000μmol/L)敏感,可记录到具有浓...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①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1.84%,99/108)对胞外给予GABA(10~1000μmol/L)敏感,可记录到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可被GABA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阻断。②预加WIN55,212-2(0.03~10μmol/L)对IGABA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呈可逆性、浓度依赖性和非电压依赖性。WIN55,212-2使IGABA的量效曲线明显下移,而两者的阈值基本不变;最大反应浓度时IGABA幅值减少了(48.83±4.78)%;两条曲线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比较接近(36.85μmol/Lvs25.76μmol/L)。③WIN55,212-2对IGABA的抑制作用可被大麻素CB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M281阻断,不能被大麻素CB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M630阻断。细胞外灌流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BIM可部分逆转WIN55,212-2对IGABA的抑制作用。结论大麻素WIN55,212-2作用于CB1受体,部分通过激活PKC途径来减少GABAA受体介导的电流,加强突触前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大麻素的外周镇痛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55 212-2 γ-氨基丁酸A受体 大麻素CB1受体 三叉神经神经元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红苗 王宜南 +1 位作者 陈继川 张世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脂肪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细胞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提供种子细胞。方法贴壁培养C57BL/6小鼠(附睾脂肪垫)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流... 目的探讨诱导脂肪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细胞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提供种子细胞。方法贴壁培养C57BL/6小鼠(附睾脂肪垫)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CD45、CD90、CD105)及标志物纤连蛋白(fibronectin)鉴定后,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2%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中诱导成NSCs。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进行NSC特异性标记物Nestin、增殖能力BrdU检测,再次添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形成蛋白2后,维甲酸(RA)诱导分化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并进行其标志物GABA的检测。结果分离纯化的ADSCs CD90、CD105表达强阳性,CD45表达阴性;诱导后的干细胞球经Nestin及BrdU鉴定为NSCs,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GABA抗体染色呈阳性。结论在特定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ADSCs在体外诱导生成的NSCs可被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亮 董汉宁 +1 位作者 余雪丹 刘忠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0期1532-1535,1541,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健康的SD大鼠为本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健康的SD大鼠为本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大鼠各20只。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待造模完成后,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厄立特兰组大鼠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厄立特兰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于连续给药21 d后对各组大鼠的自发活动总路程、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中的γ-氨基丁酸谷氨酸(GABA)、谷氨酸(Glu)、Toll样受体4(TLR-4)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抑郁症大鼠的TLR4与GABA、Glu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大鼠相比,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的自发活动总路程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与厄立特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厄立特兰组大鼠随着剂量的增加,自发活动总路程呈递增趋势,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呈降低趋势(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大鼠前额叶、海马区的GABA水平有显著降低,Glu、TLR4水平显著升高,且厄立特兰组GABA高于空白对照,Glu、TLR4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内,随着剂量的增加,GABA显著升高,Glu、TLR4显著降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LR4与GABA呈负相关,与Glu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厄立特兰能够降低抑郁症对大鼠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发挥作用的机制是厄立特兰通过拮抗Toll样受体4,进而升高GABA水平,降低Glu水平,从而发挥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前额叶 海马神经元 γ-氨基丁酸谷氨酸 厄立特兰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对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赵士弟 黄丽 关宿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诱导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取生后15~17d的FVB-Tg(GADGFP)4570Swn/J小鼠大脑做冠状切片(400μm),采用IR-DIC显微镜选择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运用Axoclamp-2B放大器全细胞记... 目的:探讨脑缺血诱导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取生后15~17d的FVB-Tg(GADGFP)4570Swn/J小鼠大脑做冠状切片(400μm),采用IR-DIC显微镜选择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运用Axoclamp-2B放大器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阈电位(Vts)和绝对不应期(ARP),分析群集发放的动作电位间距(ISI)和动作电位峰时程标准差(SDST)。结果:与缺血前相比,缺血后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产生群集动作电位的ISI和SDST降低(P<0.01),Vts和ARP延长(P<0.01)。结论:缺血改变导致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和阈电位升高,使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动作电位的编码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脑缺血 大脑皮层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在戊四唑致癫痫大鼠海马部位的改变
12
作者 罗爱华 廖卫平 +2 位作者 苏涛 孙卫文 张灼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42-844,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制作急性戊四唑癫痫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脑中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与GABA...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制作急性戊四唑癫痫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脑中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与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海马部位的表达及改变。结果急性戊四唑癫痫大鼠海马部KChIP1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GABA能阳性神经元、KChIP1/GABA双标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KChIP1和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海马部位的共存率约为63.9%。结论KChIP1在癫痫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KChIP1与GABA能神经元虽有密切的共存关系,但在功能上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戊四唑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xin-A通过激活OX_(1)R、OX_(2)R和非Ca^(2+)依赖的PKC抑制新生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的γ-氨基丁酸电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鑫宇 朱苏月 +6 位作者 靳娜 李妍 甄骋 张环环 徐爱萍 汪萌芽 郑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4-701,共8页
目的研究orexin-A对脊髓腹角神经元促离子型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7~12 d的新生SD大鼠,麻醉后分离出含腰骶膨大的脊髓节段并切片。使用木瓜蛋白酶(Papain,0.18 g/30 mL人工脑脊液)消化切片并孵育40~60 min... 目的研究orexin-A对脊髓腹角神经元促离子型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7~12 d的新生SD大鼠,麻醉后分离出含腰骶膨大的脊髓节段并切片。使用木瓜蛋白酶(Papain,0.18 g/30 mL人工脑脊液)消化切片并孵育40~60 min。显微镜下保留腹角,使用抛光的不同口径的巴斯德吸管急性机械分离单个细胞,待细胞贴壁后,应用膜片钳记录联合药理学方法对状态良好的神经元开展研究。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结合预处理给药方式,应用GABA受体激动剂γ-氨基丁酸记录在脊髓腹角神经元诱发的电流,给予orexin-A观察其对GAB A电流的调制作用,先后给予OX1R选择性拮抗剂SB334867、OX2R选择性拮抗剂TCSOX229、PKC抑制剂Bis-Ⅳ、PKC激动剂PMA、PKA抑制剂Rp-cAMP、Ca2+螯合剂BAPTA等药物分析orexin-A对GABA电流调制的作用机制。结果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形态良好,胞体形状多样,表面光洁,立体感较强且突起较长;给予orexin-A后,GABA诱发的电流幅值被显著制抑(P<0.001,n=49),抑制率为(67.48±12.50)%;同时给予SB334867和TCSOX229可完全取消orexin-A对GABA电流的抑制作用(P=0.93,n=6);单独应用SB334867(P=0.001,n=8)或TCSOX229(P=0.02,n=8)均部分解除orexin-A对GAB A电流的压抑作用;给予Bis-Ⅳ后,orexin-A不再压抑GAB A电流(P=0.31,n=5);PMA可模拟orexin-A的作用,显著抑制GAB A电流,抑制率为(60.79±10.94)%,在此基础上,orexin-A不能进一步压抑GAB A电流(P=0.15,n=6)。给予Rp-cAMP后,orexin-A仍可显著压抑 GABA 电流(P=0.001,n=5)。在无 Ca2+细胞外液(P=0.004,n=8)或胞内应用BAPTA (P=0.04,n=7)时,orexin-A对GABA电流的压抑作用不受影响。结论 Orexin-A抑制脊髓腹角神经元的GABA电流,该效应可能经由OX1R和OX2R共同介导以及非Ca2+依赖的PKC信号通路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Orexin受体 脊髓腹角神经元 γ-氨基丁酸 膜片钳记录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对睡眠-觉醒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冯首花 王艳秋 庄慧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47-351,共5页
调节睡眠-觉醒的解剖结构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等。这些结构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既可以通过远距离投射至与睡眠-觉醒相关的区域调节睡眠-觉醒状态,又可以受局部相关因子的调控而发挥作用。位... 调节睡眠-觉醒的解剖结构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等。这些结构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既可以通过远距离投射至与睡眠-觉醒相关的区域调节睡眠-觉醒状态,又可以受局部相关因子的调控而发挥作用。位于同一结构中的GABA能神经元可调节不同的睡眠阶段,如下丘脑中的GABA能神经元既可促进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又可促进快速眼动睡眠(REM)。而位于不同结构中的GABA能神经元对觉醒和(或)睡眠分期的调节存在相似的作用,如下丘脑和脑干中的GABA能神经元对NREM睡眠均有促进的作用。本文就不同大脑结构的GABA能神经元对NREM、REM及觉醒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神经元 非快速眼动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 觉醒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阳性中间神经元参与抑郁症的机制
15
作者 刘睿 苏丹 +2 位作者 宋永贵 艾志福 李惠珍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生长抑素阳性中间经元(SST-INs)是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主要亚型之一,既往研究中发现谷氨酸系统和GABA系统共同维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E/I)平衡是抑郁症发病关键机制。最新的研究发现SST-INs在E/I平衡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但... 生长抑素阳性中间经元(SST-INs)是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主要亚型之一,既往研究中发现谷氨酸系统和GABA系统共同维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E/I)平衡是抑郁症发病关键机制。最新的研究发现SST-INs在E/I平衡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对抑郁症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主要通过对SST-INs生物学特性、SST-INs脑内动态变化以及SST-INs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3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寻找潜在治疗方法、防治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生长抑素阳性中间神经元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在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雪纯 杨航 +1 位作者 陈彦兆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α5-GABA_(A)Rs)在坐骨神经损伤(SNI)导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组)、SNI组(S组)... 目的探讨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α5-GABA_(A)Rs)在坐骨神经损伤(SNI)导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组)、SNI组(S组)、SNI+二甲基亚砜(DMSO)组(P组)、SNI+α5-GABA_(A)Rs反向激动剂组(L组),每组8只。N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及其三个终末支,不结扎。S组结扎右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并剪断。P组和L组结扎右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并剪断,于术后第22天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术后第23天Y迷宫实验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0%DMSO 1 ml和L6557081 mg/kg。于术前1 d和术后第3、7、14、21、22和23天测定四组机械缩足阈值(MWT),术后第22天行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大鼠对新物体和旧物体的探索时间并计算辨别指数,第23天行Y迷宫实验计算自发交替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α5-GABA_(A)Rs和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蛋白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组织α5-GABA_(A)Rs与小清蛋白(PV)双阳性细胞数,α5-GABA_(A)Rs与生长抑素(SST)双阳性细胞数。结果与N组比较,S组、P组和L组术后第3、7、14、21、22和23天MWT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α5-GABA_(A)Rs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S组海马组织α5-GABA_(A)Rs与PV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α5-GABA_(A)Rs与SST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S组比较,L组对新物体的探索时间明显延长(P<0.05),辩别指数、自发交替百分比和海马组织GAD67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α5-GABA_(A)Rs反向激动剂L655708可以增加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组织GAD67蛋白含量,逆转GABA能系统功能破坏,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显示α5-GABA_(A)Rs参与了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坐骨神经损伤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 中间神经元 认知功能障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17
作者 陈柯翰 杨正江 +4 位作者 高子馨 姚远 尧德中 杨吟 陈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3-2240,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原因。其特征为认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以及行为和心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GABA...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原因。其特征为认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以及行为和心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GABA能中间神经元通过精确调控大脑节律振荡来维护神经网络的稳态,其功能受损不仅是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引发神经网络过度兴奋的重要因素,而且是AD认知衰退过程中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本文系统综述AD进程中特定GABA能中间神经元亚型病理机制的差异性,GABA能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神经元环路失衡导致神经网络振荡异常的分子机制,以及基于GABA能系统调控的新型治疗策略,为深入理解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AD病理中的损伤机制开辟了新的视角,并展望了通过精准神经调控实现转化医学前景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GABA能中间神经元 Β-淀粉样蛋白 网络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催化“一锅法”制备2-氨基丁酸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金环 郭皓 +1 位作者 曾聪明 文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1-924,936,共5页
以克隆表达的苏氨酸脱氨酶(L-TD)和亮氨酸脱氢酶(L-LeuDH)为催化剂,用"一锅法"将天然氨基酸转化为非天然氨基酸,最后结晶回收产物,总收率可达84%左右。所得产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确证了结构,且HPLC检测其光学纯度>99.9... 以克隆表达的苏氨酸脱氨酶(L-TD)和亮氨酸脱氢酶(L-LeuDH)为催化剂,用"一锅法"将天然氨基酸转化为非天然氨基酸,最后结晶回收产物,总收率可达84%左右。所得产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确证了结构,且HPLC检测其光学纯度>99.9%。该工艺使用的原料和酶价格低廉,又避免了中间的提取分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丁酸 “一锅法” 苏氨酸 苏氨酸脱氨酶 亮氨酸脱氢酶 精细化工中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3A受体在成年小鼠海马中间神经元中的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瑞 刘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利用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研究5-羟色胺3A受体(5-HT3AR)在海马中间神经元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并结合激光共焦显微镜扫描技术,观察5-HT3AR在成年5... 目的:利用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研究5-羟色胺3A受体(5-HT3AR)在海马中间神经元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并结合激光共焦显微镜扫描技术,观察5-HT3AR在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海马中不同中间神经元内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5-HT3AR在成年小鼠整个海马中都有分布,且主要在CA1区、CA2/CA3区和齿状回有大量5-HT3AR免疫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5-HT3AR阳性产物在细胞核、细胞浆和树突上均有表达;免疫荧光双标实验结果表明5-HT3AR阳性产物在CB(calbindin),CR(calretinin),Reelin,Som(somatostatin),NPY(neuropeptide Y)和VIP(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免疫阳性神经元中表达,但在PV(parvalbumin)免疫阳性神经元中不表达。定量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VIP阳性神经元均表达5-HT3AR阳性,约3/4的CR阳性神经元表达5-HT3AR,约1/2的CB、Reelin、NPY和Som阳性神经元表达5-HT3AR阳性;约1/4的5-HT3AR阳性神经元中表达Reelin,1/5的表达Som,5-HT3AR/CB和5-HT3AR/CR双标神经元各占5-HT3AR阳性神经元的1/10左右。结论: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能够作为研究海马中5-HT3AR功能及其在中间神经元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工具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3A受体 海马 中间神经元 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3A型受体在成年小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间神经元内的表达
20
作者 林超 刘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9-454,共6页
目的:研究5-羟色胺3A型受体(5-HT3Areceptor;5-HT3AR)在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间神经元内的表达。方法:以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作为材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成年小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5-HT3AR在不同... 目的:研究5-羟色胺3A型受体(5-HT3Areceptor;5-HT3AR)在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间神经元内的表达。方法:以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作为材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成年小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5-HT3AR在不同类型中间神经元内的表达。结果: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分布着大量的5-HT3AR免疫阳性神经元。5-HT3AR在小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Calretinin(CR)、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Reelin免疫阳性的中间神经元中大量表达,而在Calbindin(CB)、Parvalbumin(PV)或Neu-ropeptide Y(NPY)免疫阳性的中间神经元中很少表达。结论: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存在5-HT3AR免疫阳性中间神经元,不同类型的中间神经元中5-HT3AR的表达比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体基底外侧核 5-羟色胺3A受体 中间神经元 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