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舒地尔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
1
作者 刘怀绢 章培军 +3 位作者 于婧文 王记委 尉杰忠 郭敏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6-703,共8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和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途径探究法舒地尔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以及治疗组,C57...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和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途径探究法舒地尔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以及治疗组,C57BL/6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25 mg/kg的法舒地尔,连续2个月,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尼氏染色法和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2和NLRP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和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NK1、Parkin、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NLRP3、含C末端胱天蛋白酶活化和募集结构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和Y迷宫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认知行为明显改善,其空间记忆和探索能力显著提高;尼氏染色结果和Neu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小体减少,法舒地尔治疗后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均有所改善,TUNEL染色结果还表明,法舒地尔治疗后APP/PS1小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INK1、Parkin表达减少,P62、LC3、NLRP3、ASC和IL-18表达增加,法舒地尔治疗后PINK1、Parkin和LC3表达增加,P62、NLRP3、ASC和IL-18表达减少。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改善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并改善其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自噬进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小鼠 法舒地尔 线粒体自噬 炎性小体(inflammas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与锌转运体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红 于丹 +3 位作者 王辛 郑玮 荣明 王占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6(zinc transporter 6,ZnT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方法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游离锌离子、ZnT6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通过免疫荧... 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6(zinc transporter 6,ZnT6)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内的分布。方法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AM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游离锌离子、ZnT6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ZnT6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老年斑内的定位,并分析锌离子、ZnT6与APP和Aβ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游离锌离子、ZnT6和APP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均定位于老年斑内,老年斑主要分布于小脑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分布较少;ZnT6和Aβ荧光双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两者共存于老年斑内。结论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Aβ老年斑内有大量的ZnT6蛋白表达,并聚集着大量的锌离子,提示锌离子可能参与小脑Aβ老年斑的形成,而ZnT6在老年斑内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锌转运体6(ZnT6) β淀粉样蛋白(Aβ)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 app/PS1 转基因小鼠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SAMP8小鼠行为学及APP mRNA和BACE-1 mRNA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郎尉雅 张海燕 刘忠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SAMP8小鼠行为学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和APP切割酶1(B site APP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6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 目的探讨电针对SAMP8小鼠行为学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和APP切割酶1(B site APP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6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2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20只作为正常组。电针组电针刺激"百会"、"肾俞"、"内关"、"大椎"穴;西药物组给予石杉碱甲0.02 mg/kg剂量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给予治疗。治疗2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定性检测小鼠海马APP和BACE-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APP mRNA和BACE-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有效区停留时间和及跨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APP mRNA和BACE-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能抑制SAMP8小鼠脑内APP mRNA and BACE-1 mRNA表达,减少Aβ生成,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切割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锌离子在APP/PS1转基因鼠脑老年斑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荣明 王辛 +3 位作者 张丽红 于丹 王思玲 王占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游离锌离子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在老年斑内的分布。方法分别应用浸入式锌金属自显影技术和AP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和APP在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的分布。结...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游离锌离子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在老年斑内的分布。方法分别应用浸入式锌金属自显影技术和AP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和APP在APP/PS1转基因鼠大脑内的分布。结果游离锌离子和APP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均定位于老年斑内,新皮质和海马区域含有大量的老年斑,脑内其他部位有很少或没有老年斑。结论APP/PS1转基因鼠大脑β淀粉样蛋白(Aβ)老年斑内聚集着大量的锌离子,提示锌离子可能在Aβ老年斑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金属自显影 app/PS1转基因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Ⅰ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隋小龙 梁良 +8 位作者 张玲 朱华 徐艳峰 黄澜 徐玉环 韩云林 姚志刚 秦川 邓巍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53,I0004,I0005,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Ⅰ号方 阿尔茨海默病 app分解酶 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苁蓉散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和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蔡元钦 向阳 +3 位作者 龙清华 王曦 张婧凡 曾楚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2-1128,共7页
目的探讨苁蓉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神经元凋亡和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2月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美金刚组(0.025 g/kg)和苁蓉散低、中、高剂量组(4.62、9.24、18.48 g/kg),除空白组外,... 目的探讨苁蓉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神经元凋亡和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2月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美金刚组(0.025 g/kg)和苁蓉散低、中、高剂量组(4.62、9.24、18.48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Aβ_(1-42)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各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连续28 d。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和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位点APP裂解酶1(BACE1)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苁蓉散中、高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尼氏体数量增加(P<0.01),海马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APP、BACE1、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苁蓉散可以减轻AD大鼠认知损伤、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元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苁蓉散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神经元损伤 凋亡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 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APPmRNA、血小板APP异构体比值辅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杨兴才 李宁 +3 位作者 徐世芬 徐靓萍 楼丹飞 王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基于外周血淀粉样前体蛋白(APP)mRNA、血小板APP130KD/APP106KD(APP异构体比值)检测,验证APPmRNA、血小板APP异构体比值作为辅助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依据相关诊断标准纳入轻度老年痴呆症病人28例,另选择年龄... 目的:基于外周血淀粉样前体蛋白(APP)mRNA、血小板APP130KD/APP106KD(APP异构体比值)检测,验证APPmRNA、血小板APP异构体比值作为辅助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依据相关诊断标准纳入轻度老年痴呆症病人28例,另选择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当、无神经系统疾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27分、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萎缩和脑梗死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患病组及健康对照组MMSE(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外周血APPmRNA和血小板APP异构体比率.结果:外周血APPmRNA与老年痴呆症病人缺乏相关性;而血小板APP异构体比值与老年痴呆症则具有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APP异构体比值与老年痴呆症具有相关性,其作为辅助AD早期临床诊断及客观评价AD病情的指标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异构体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燃烧生成物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贺晶 刘雅洁 +4 位作者 石玉清 薛莹 张嘉辰 王中钰 赵百孝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9-1786,共8页
目的:观察艾燃烧生成物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和海马(HPC)、内嗅皮层(EC蛋白)的β-淀粉样(Aβ)和胆碱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艾燃烧生成物能否影响APP/PS1小鼠的认知障碍和作用途径。方法:将36只雄性16周龄A... 目的:观察艾燃烧生成物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和海马(HPC)、内嗅皮层(EC蛋白)的β-淀粉样(Aβ)和胆碱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艾燃烧生成物能否影响APP/PS1小鼠的认知障碍和作用途径。方法:将36只雄性16周龄APP/PS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艾烟组、嗅障艾烟组、精油组,同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9只。采用埋藏食物小球实验(BFPT)评估嗅觉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检测HPC和EC的Aβ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区域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P/PS1小鼠寻找食物时间显著延长(P<0.05),且嗅觉障碍造模成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嗅障艾烟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艾烟组和精油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嗅障艾烟组比较,精油组和艾烟组CA1区和内侧EC区域Aβ表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嗅障艾烟组HPC和EC两区域ChAT含量降低,AChE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精油组和艾烟组两区域ChAT含量增加,AChE含量降低(P<0.05)。结论:艾燃烧生成物可能通过嗅觉途径减少HPC和EC区域的Aβ病理沉积和调节胆碱类神经递质的紊乱以改善APP/PS1小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艾燃烧生成物 app/PS1转基因小鼠 胆碱类神经递质 海马 内嗅皮层 嗅觉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分泌酶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红旗 陈生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患者脑内的神经炎性斑,神经炎性斑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沉积.Aβ由其前体物质——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患者脑内的神经炎性斑,神经炎性斑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沉积.Aβ由其前体物质——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系列水解而来.APP也可在α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序列作用下水解,既避免了完整Aβ分子的产生,又产生了对细胞有益的胞外片段(sAPPα),因此这条代谢途径已成为研究AD治疗的靶点.较多的实验结果显示,一类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inase,ADAM)分子具有α分泌酶的功能,α分泌酶有可能成为AD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α分泌酶 治疗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小檗碱类多靶点抗老年性痴呆症药理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青 奉文尚 +1 位作者 何峰 钟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0,共5页
原小檗碱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具有相同的药效基团。本研究检测了以小檗碱和四氢黄藤素为代表的原小檗碱多靶点抗AD效应及分子作用机制。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全长APP和BACE1蛋白水平的影响... 原小檗碱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具有相同的药效基团。本研究检测了以小檗碱和四氢黄藤素为代表的原小檗碱多靶点抗AD效应及分子作用机制。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全长APP和BACE1蛋白水平的影响;ELISA技术检测细胞外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α)的分泌;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二者均能显著地抑制BACE1蛋白的表达,并可使sAPPα的分泌显著增加,但未见细胞APP蛋白含量明显变化,同时对该细胞的AchE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证明:原小檗碱生物碱药理活性涉及预防和减少Aβ沉积和增强乙酰胆碱对脑胆碱受体的作用,并通过细胞自身的代谢增加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sAPPα的分泌。提示此类化合物具有多靶点抗老年痴呆的潜能,通过结构优化改造,将有望获得副作用小的新一代抗AD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原小檗碱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分泌酶1 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代谢平衡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病机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保路 万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6-763,共8页
研究表明,脑内金属离子代谢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但其机理尚需深入探讨.结合本实验室研究结果,作者对金属离子代谢紊乱与氧化应激,金属离子代谢紊乱与β-淀粉样蛋白、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铁调节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以... 研究表明,脑内金属离子代谢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但其机理尚需深入探讨.结合本实验室研究结果,作者对金属离子代谢紊乱与氧化应激,金属离子代谢紊乱与β-淀粉样蛋白、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铁调节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以及天然抗氧化剂通过调节金属离子代谢平衡缓解β-淀粉样蛋白的毒性和保护细胞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铁、铜等金属离子缺乏可能主要与AD早期关系密切,而铁、铜等金属离子过载可能主要与AD后期损伤关系密切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金属离子代谢失衡 氧化应激 β-淀粉样蛋白(Aβ) Β-淀粉样蛋白前体 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 铁调节蛋白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 天然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珉琦 李文惠 孙安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7-626,共10页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是体内广泛表达的跨膜蛋白质,已知APP经β-分泌酶切割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标志性病理分子之一,但对APP生理功能的认识比较有限。近年的研究却发现,AP...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是体内广泛表达的跨膜蛋白质,已知APP经β-分泌酶切割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标志性病理分子之一,但对APP生理功能的认识比较有限。近年的研究却发现,APP经分泌酶切割的可溶性胞外片段sAPP对于兴奋性神经毒性、脑缺血、脑创伤等病理状况具有与β-淀粉样蛋白相反的神经保护作用。离体和在体研究证明,APP的α-分泌酶切割片段sAPPα可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以及促进突触的发育,并改善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进而提升学习与认知功能;APP基因缺失则造成不良后果。已报道的sAPPα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包括激活高电导钾通道,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钙内流,调节神经细胞的离子稳态,平衡神经元和突触的兴奋性。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研究鉴定出sAPP在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GABA_BR1a,sAPP通过与该受体结合调节突触传递,协同降低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可以预见,深入研究与发掘sAPP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替代方法,恢复退行性病变脑组织已经降低的sAPPα水平与下游效应分子功能,将可能为相关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提供新思路或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神经保护 突触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双转基因B6C3-Tg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王继审 竺晓鸣 +1 位作者 龙大宏 石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橄榄油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双转基因B6C3-Tg鼠(APP/PS1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5月龄B6C3-Tg小鼠和4只同月龄野生型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橄榄油组,脱脂橄榄油组和β谷固醇(BS)组。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橄榄油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双转基因B6C3-Tg鼠(APP/PS1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5月龄B6C3-Tg小鼠和4只同月龄野生型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橄榄油组,脱脂橄榄油组和β谷固醇(BS)组。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用生理盐水灌胃;橄榄油组、脱脂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则分别用橄榄油、脱脂橄榄油和BS溶液灌胃。3周后用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脑组织细胞膜内BS含量;ELISA法检测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产物(sAPPα和Aβ)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Aβ沉淀情况。结果:定位航行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阳性对照组和脱脂橄榄油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而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对照小鼠无明显差异。空间探索实验显示:阳性对照组和脱脂橄榄油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占总的游泳距离的比例低于正常对照小鼠(P<0.01);而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占总的游泳距离的比例与正常对照小鼠无明显差异。HPLC分析显示,仅在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的脑组织细胞膜内可检测到BS。ELISA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阳性对照和脱脂橄榄油组小鼠脑内Aβ生成增加(P<0.01),而sAPPα含量则无明显改变。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脑内sAPPα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有所增加(P<0.01),但Aβ的表达较阳性对照小鼠明显减少了(P<0.01)。结论:橄榄油可改善APP/PS1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BS在脑内的聚集以及BS对脑组织APP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app/PSl小鼠 β谷固醇 淀粉样前体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肾俞”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渤皓 赵永烈 +3 位作者 孙治琪 刘晨笑 赵凡莹 刘子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从神经炎症角度探究电针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APP/SP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4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电针+西药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野生鼠作为空白组。电针组给予针刺“百... 目的:从神经炎症角度探究电针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APP/SP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4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电针+西药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野生鼠作为空白组。电针组给予针刺“百会”、双侧“肾俞”,西药组给予多奈哌齐灌胃,电针+西药组予以电针并给予多奈哌齐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干预28 d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额叶神经元的病理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额叶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提示,电针组、西药组、电针+西药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HE染色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电针+西药组额叶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均有所改善;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电针+西药组TNF-α、核因子κB的含量均下降(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TNF-α、核因子κB的释放,减轻神经炎症及额叶皮层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AD小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电针 认知障碍 app/PS1转基因小鼠 神经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24-5p可能通过靶向淀粉样前体蛋白抑制棕榈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凋亡
15
作者 王杰 周小敏 +2 位作者 杜天宁 刘捷明 史新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7-923,共7页
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通过靶向mRNA的3′UTR调控基因的转录后翻译。为明确miR-324-5p对棕榈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利用棕榈酸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过表达或抑制miR-324-5p,通过Annexin-V/... 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通过靶向mRNA的3′UTR调控基因的转录后翻译。为明确miR-324-5p对棕榈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利用棕榈酸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过表达或抑制miR-324-5p,通过Annexin-V/FITC染色、RT-qPCR等方法检测miR-324-5p对3T3-L1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通过在线软件预测miR-324-5p的靶基因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24-5p能够显著抑制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P<0.05);而抑制miR-324-5p后能够显著促进这些基因的表达(P<0.05);靶基因预测及验证结果表明,miR-324-5p能够显著降低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的表达水平(P<0.05)。本研究认为,miR-324-5p可能通过靶定APP抑制棕榈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24-5p 3T3-L1脂肪细胞 凋亡 淀粉样前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