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家泽 宦小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IGF-1(20、40 ng/ml和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24 h,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ACE-1mRNA及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C99、C83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 threonine kinase,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Aβ42)的水平,然后选择最佳剂量的IGF-1(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在此之前30 min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25μmol/L及50μmol/L),重复上述检测。结果:IGF-1降低BACE-1、C99及Aβ42的水平(P=0.000),提高C83的表达(P=0.000),增加Akt的磷酸化(P=0.000),而LY294002具有抑制IGF-1的上述作用。结论:IGF-1降低BACE-1mRNA及蛋白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 磷脂酰肌醇-3激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嗜铬细胞瘤细胞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代政伟 张华 +3 位作者 孟涛 晏宁 李洁颖 晏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630,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涉及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CE1mRN...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涉及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CE1mRNA及蛋白表达;继以LY294002和PD98059分别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及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APK/ERK1/2)通路,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NaHS诱导的通路下游蛋白Akt1和ERK1/2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对BACE1蛋白表达变化的调节;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β42水平的变化。结果 NaHS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下调BACE1mRNA及蛋白表达,200μmol/L时最明显,各NaH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抑制NaHS诱导的Akt1蛋白磷酸化,削弱NaHS对BACE1蛋白的下调作用,其表达在LY294002预处理组与NaHS200μmol/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98059虽能抑制NaHS导致的ERK1/2蛋白磷酸化,但对其调节BACE1蛋白表达无影响,PD98059预处理组与NaHS200μmol/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条件下的Aβ42表达与BACE1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外源性H2S下调PC12细胞BACE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而与MAPK/ERK1/2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硫化氢 β位淀粉蛋白1 磷脂酰肌醇3-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及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盛 李珑 +4 位作者 王志福 杨敏光 李建鸿 张嘉泳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雄性8月龄APP/PS1小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各8只。8只野生型小鼠为野生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非穴组电针双侧肋下非穴区,野生组和模型组予相同抓取和固定,共28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雄性8月龄APP/PS1小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各8只。8只野生型小鼠为野生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非穴组电针双侧肋下非穴区,野生组和模型组予相同抓取和固定,共28 d。干预后,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大脑皮质β淀粉样蛋白(Aβ)和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 (BACE1)含量,RT-PCR检测BACE1 m 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下降(P <0.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 <0.001),BACE1表达和Aβ水平显著减少(P <0.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能通过抑制APP/PS1小鼠大脑皮质BACE1表达,降低Aβ水平,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学习记忆 β位淀粉蛋白1 Β淀粉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和早老蛋白1在阿尔采末病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韦云 刘剑刚 +1 位作者 李浩 唐旭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治疗新途径的潜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γ-分泌 淀粉蛋白 早老蛋白1 Β淀粉蛋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波 徐静 +1 位作者 余锋 季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4,119,共5页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同时,T组大鼠连续进行8周的游泳和跑台(均每周3次,交替进行)相结合的混合运动训练。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Aβ42蛋白表达量,运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ACE1mRNA和IGF-1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Aβ4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C组比T组大鼠海马内BACE1mRNA表达量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胰岛素源生长因子(IGF)-1mRNA表达增加,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游泳和跑步混合运动训练能延缓AD的发展进程,这可能与运动训练上调了AD大鼠海马内IGF-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D-半乳糖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β-淀粉蛋白42 β位淀粉蛋白1 胰岛素源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伐他汀对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芬 魏翠柏 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BACE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予洛伐他汀对SH-SY5Y细胞系进行处理;通过噻唑蓝比色(MTT)法观察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酶法测定胆固醇含量,采用荧光光度法...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BACE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予洛伐他汀对SH-SY5Y细胞系进行处理;通过噻唑蓝比色(MTT)法观察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酶法测定胆固醇含量,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BACE1活性,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ACE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洛伐他汀组作用24h后细胞胆固醇水平下降33.0%(胆固醇与总蛋白含量的比值:3.33vs.4.97;F=5.13,P=0.020),同时BACE1活性下降13.8%(343.14vs.398.22;F=3.773,P=0.035);5μmol/L洛伐他汀组作用48h后细胞胆固醇水平下降49.2%(胆固醇与总蛋白含量的比值:2.65vs.5.22;F=12.239,P=0.001),同时BACE1活性下降38.0%(274.75vs.443.14;F=13.610,P<0.01);洛伐他汀组BACE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洛伐他汀不影响BACE1蛋白的表达,但可以抑制BACE1蛋白的活性,同时伴细胞胆固醇水平降低,这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蛋白β位点 洛伐他汀 胆固醇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变化对PC12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杨寰庆 何祥 +2 位作者 杜晓光 肖世富 王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5-1012,1005,共8页
目的·研究微环境变化对PC12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过氧化... 目的·研究微环境变化对PC12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过氧化氢(H_2O_2)、缺氧培养箱和低糖培养基对PC12细胞模拟轻度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炎症环境、轻度氧化应激、低氧和低糖环境,用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检测BACE1蛋白和BACE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C12细胞用0.13μmol/L Tg处理12 h或用0.01 mg/mL LPS处理36 h后,BACE1蛋白和m RNA水平显著上调(均P<0.05);而用0.13 mmol/L和0.25 mmol/L H_2O_2处理12 h,以及低氧环境和低糖环境下,BACE1蛋白和m RNA均未观察到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轻度ERS和炎症环境可以使PC12细胞BACE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微环境 PC12细胞 淀粉蛋白β位点1 β-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卉 吴天晨 +2 位作者 胡轩铭 李建香 王苏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2-884,共3页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鉴定,它是催化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关键限速酶,而Aβ单体的异常聚集所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在AD患者的大脑及体液中BACE1的浓度及活性异常增高,B...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鉴定,它是催化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关键限速酶,而Aβ单体的异常聚集所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在AD患者的大脑及体液中BACE1的浓度及活性异常增高,BACE1在AD的病理级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BACE1是减少Aβ生成,改善早期AD的重要药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β肽类 蛋白质加工 转译后 表观基因组学 β位淀粉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9
作者 卢晶 吴谦 +3 位作者 谢荣荣 仇海燕 程呈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构建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2,BACE2)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并及其初步探索其应用。方法运用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中设计针对靶点的gRNA,使之诱导靶点突变,经测序鉴定得到突变体。结果BACE2... 目的构建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2,BACE2)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并及其初步探索其应用。方法运用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中设计针对靶点的gRNA,使之诱导靶点突变,经测序鉴定得到突变体。结果BACE2纯合突变体在早期部分无法存活,RT-PCR结果显示BACE2基因在斑马鱼的早期发育中持续表达。结论 BACE2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动物模型将为进一步研究BACE2基因在斑马鱼胰腺发育中的作用和针对糖尿病的药物靶点筛选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CRISPR/Cas9 斑马鱼 β位淀粉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分泌酶在自主运动调节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PP与Aβ42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余锋 徐波 季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55,共7页
目的:探讨α-分泌酶在16周自主跑轮运动调节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PP水解与Aβ42生成中的作用。方法:24只C57系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自主跑轮运动组(TE,n=12)和对照组(TC,n=12);同时选取C57系野生型小鼠24只,随机分为自主跑轮运... 目的:探讨α-分泌酶在16周自主跑轮运动调节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PP水解与Aβ42生成中的作用。方法:24只C57系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自主跑轮运动组(TE,n=12)和对照组(TC,n=12);同时选取C57系野生型小鼠24只,随机分为自主跑轮运动组(E,n=12)和对照组(C,n=12)。TE组和E组小鼠从3月龄开始,除给予正常饮食、饮水外,给予16周的自主跑轮运动,TC组和C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饮水,不运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α-分泌酶家族的3种主要成员ADAM9、ADAM10和ADAM17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PP、ADAM10和Aβ4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6周的自主跑轮运动极显著性上调了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DAM10mRNA表达水平(P<0.01),同时显著性上调了转基因小鼠海马ADAM10蛋白表达水平(P<0.05);2)16周的自主跑轮运动显著上调了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DAM17 mRNA表达水平(P<0.05);3)16周的自主跑轮运动显著性下调了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PP(P<0.05)和Aβ42(P<0.0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6周的自主跑轮运动可通过促进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α-分泌酶基因表达进而降低转基因小鼠海马APP的水平,并抑制APP水解产生Aβ42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跑轮运动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转基因小鼠 海马 Α-分泌 β-淀粉蛋白 β-淀粉蛋白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高糖条件下原代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丽娟 陈筱山 +2 位作者 何选丽 戚韵雯 晏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06,510,共4页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原代皮层及海马神经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随机分组为正常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原代皮层及海马神经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随机分组为正常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加25μmol/L NaHS组、高糖(60 mmol/L)加50μmol/L NaHS组和高糖(60 mmol/L)加100μmol/L NaHS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β1-42水平,荧光实时定量检测BACE-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C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Aβ1-4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和100μmol/L NaHS后,Aβ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BACE-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及100μmol/L NaHS后,BACE-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BACE-1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及100μmol/L NaHS后,BAC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条件下,神经元Aβ1-42、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aHS呈浓度依耐性降低高糖条件下培养神经元中升高的Aβ1-42水平,降低BACE-1mRNA及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原代神经元 高糖环境 淀粉蛋白-1 Β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中BACE1相互作用蛋白筛选及功能分析
12
作者 刘聪聪 王亚琦 王培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04-1919,共16页
目的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斑块形成的限速酶,其表达水平与活性在AD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可以通过直接结合、间... 目的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斑块形成的限速酶,其表达水平与活性在AD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可以通过直接结合、间接结合、参与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在BACE1的转录、翻译、修饰、胞内运输等各个环节对BACE1进行调节,从而参与AD的发生与疾病的进程。本研究拟筛选并验证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深入阐明淀粉样斑块形成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与质谱联合应用的技术富集并鉴定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BACE1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采用Co-IP实验及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进行初步验证,并探究BACE1相互作用蛋白在AD细胞模型中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本研究在AD组中共鉴定到与BACE1相互作用的差异表达蛋白614个。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显示,AD组BACE1相互作用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靶向高尔基体囊泡的转运、浦肯野细胞层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AD中BACE1相互作用蛋白主要参与了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通路。通过构建BACE1相互作用蛋白网络,筛选了12个可信度较高的相互作用蛋白,其中NSF、NUMB、HSP90aa1、SNAP91为首次发现的BACE1相互作用蛋白。经进一步验证,发现NSF与BACE1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在AD细胞模型中NSF表达水平上调。结论BACE1相互作用蛋白参与多种AD相关生物途径及信号通路,NSF为新鉴定到的BACE1相互作用蛋白,与BACE1存在相互作用。NSF在AD细胞模型中表达水平上调,预测NSF与BACE1蛋白间相互作用参与调节AD疾病的进程,为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蛋白蛋白1 免疫共沉淀 质谱法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苁蓉散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和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的影响
13
作者 蔡元钦 向阳 +3 位作者 龙清华 王曦 张婧凡 曾楚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2-1128,共7页
目的探讨苁蓉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神经元凋亡和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2月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美金刚组(0.025 g/kg)和苁蓉散低、中、高剂量组(4.62、9.24、18.48 g/kg),除空白组外,... 目的探讨苁蓉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神经元凋亡和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2月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美金刚组(0.025 g/kg)和苁蓉散低、中、高剂量组(4.62、9.24、18.48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Aβ_(1-42)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各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连续28 d。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和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位点APP裂解酶1(BACE1)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苁蓉散中、高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尼氏体数量增加(P<0.01),海马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APP、BACE1、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苁蓉散可以减轻AD大鼠认知损伤、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元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苁蓉散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神经元损伤 凋亡 淀粉蛋白(APP) β位点淀粉蛋白1(BAC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1调控SD大鼠海马抗氧化物(酶)抗衰老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婷婷 李兴国 +5 位作者 李守民 李燕玲 傅希玥 孙俊 艾青龙 陆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notoginsenoside,Rg1)抗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构建SD大鼠衰老模型,并同时给予三七皂苷...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notoginsenoside,Rg1)抗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构建SD大鼠衰老模型,并同时给予三七皂苷Rg1预防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MWM)进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caspase-3前体蛋白和Bcl-2的含量。结果:衰老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在第Ⅲ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GR和T-SOD的含量降低(P<0.05),caspase-3前体蛋白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5),caspase-3前体蛋白活化切割增加(P<0.05);而三七皂苷Rg1处理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第III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增加(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海马GR和T-SOD的含量升高(P<0.05),caspase-3前体蛋白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加(P<0.05),caspase-3前体蛋白活化切割减少(P<0.05)。而Bcl-2阳性神经元数及表达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苷Rg1能通过上调衰老模型大鼠海马抗氧化物(酶)GR和T-SOD的含量、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前体蛋白的活化切割,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抗氧化物() caspase-3蛋白 衰老 β淀粉蛋白1-42 D-半乳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Aβ1-42及相关代谢分子BACE1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缘 王修 +2 位作者 谭丽阳 王威 唐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 EE)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Aβ1-42及相关代谢分子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 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PF级健康...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 EE)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Aβ1-42及相关代谢分子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 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PF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体重21~25 g,随机分为4组:标准环境对照(control, Ctrl)组、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组、EE组和SD+EE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建模,每天干预19 h,EE组及SD+EE组分别每天进行8 h EE干预。采用Y迷宫法及新物体识别对小鼠进行行为学分析;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与海马Aβ1-42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BACE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trl组小鼠相比,SD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减退(P<0.01),前额叶皮层及海马Aβ1-42和BACE1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EE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P<0.01),前额叶皮层及海马Aβ1-42表达均减少(P<0.05),前额叶皮层BACE1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海马BACE1蛋白的表达较Ctrl组减少(P<0.01)。与SD组相比,SD+EE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P<0.01),前额叶皮层和海马Aβ1-42和BACE1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结论:丰富环境可以减少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Aβ1-42的沉积及BACE1蛋白的表达,同时改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以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慢性睡眠剥夺 β-淀粉蛋白1-42 β位点淀粉蛋白剪切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运动通过激活AMPK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清伟 赵娜 +2 位作者 夏杰 李百侠 崔海燕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80,共10页
目的:探讨AMPK介导的运动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月龄C57BL/6品系的APP/PS1小鼠和野生小鼠各48只分别随机分为APP/PS1安静对照组(ADC,n=24)、APP/PS1运动组(ADE,n=24)、野生安静对照组(WTC,n=24)和野生运动组(W... 目的:探讨AMPK介导的运动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月龄C57BL/6品系的APP/PS1小鼠和野生小鼠各48只分别随机分为APP/PS1安静对照组(ADC,n=24)、APP/PS1运动组(ADE,n=24)、野生安静对照组(WTC,n=24)和野生运动组(WTE,n=24)。ADE、WTE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同时ADC、WTC组置于安静跑台环境。采用ELISA实验测海马ATP、AMP含量,RT-qPCR实验测海马AMPK和BACE1mRNA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测海马AMPK及其磷酸化(p-AMPK)蛋白表达、Sirt1、PPARγ、PGC1α、BACE1、Aβ等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实验测海马SPs水平。结果:1) 12周跑台运动可提高APP/PS1小鼠海马, ATP、AMP含量,增加AMP/ATP比值(P<0.05);2)上调AMPK mRNA,上调AMPK蛋白表达及p-AMPK水平,上调Sirt1、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水平(P<0.05);3)下调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下调Aβ蛋白和SPs(P<0.01)。结论:12周跑台运动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的分子机制可能和运动激活AMPK,改善海马能量代谢,继而调节AMPK-BACE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运动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 海马 能量代谢 β-淀粉蛋白1 β-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玥 于嵩 王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8-963,共6页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ELISA等实验方法检测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即对照组、AD模型组以及罗非昔布处理组。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及...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ELISA等实验方法检测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即对照组、AD模型组以及罗非昔布处理组。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及老年斑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Aβ1-40和Aβ1-42的含量增加,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包括BACE1、PS1、PS2、NCT)表达升高,并且小鼠脑内COX-2表达升高;小鼠经罗非昔布干预后,脑内Aβ沉积和老年斑数量减少、APP裂解酶和COX-2表达水平较AD模型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说明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可能通过抑制COX-2从而间接降低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活性,下调PS1、PS2、BACE1、NCT等分泌酶的表达,最终减少Aβ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转基因小鼠 环氧合-2 罗非昔布 β-淀粉蛋白 老年斑 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小檗碱类多靶点抗老年性痴呆症药理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青 奉文尚 +1 位作者 何峰 钟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0,共5页
原小檗碱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具有相同的药效基团。本研究检测了以小檗碱和四氢黄藤素为代表的原小檗碱多靶点抗AD效应及分子作用机制。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全长APP和BACE1蛋白水平的影响... 原小檗碱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具有相同的药效基团。本研究检测了以小檗碱和四氢黄藤素为代表的原小檗碱多靶点抗AD效应及分子作用机制。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全长APP和BACE1蛋白水平的影响;ELISA技术检测细胞外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α)的分泌;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二者均能显著地抑制BACE1蛋白的表达,并可使sAPPα的分泌显著增加,但未见细胞APP蛋白含量明显变化,同时对该细胞的AchE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证明:原小檗碱生物碱药理活性涉及预防和减少Aβ沉积和增强乙酰胆碱对脑胆碱受体的作用,并通过细胞自身的代谢增加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sAPPα的分泌。提示此类化合物具有多靶点抗老年痴呆的潜能,通过结构优化改造,将有望获得副作用小的新一代抗AD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原小檗碱 淀粉蛋白 β-分泌1 可溶性淀粉蛋白α 乙酰胆碱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君霞 刘庆新 肖新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79-48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尿酸水平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myloid recurosr protein,APP)及β分泌酶-1(beta-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oxonic... 目的观察不同血尿酸水平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myloid recurosr protein,APP)及β分泌酶-1(beta-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oxonic acid Potassium salt,OAPS)的方法建立不同水平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APP及BACE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PS处理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海马区APP及BACE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1),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血尿酸水平升高(P<0.05),海马区APP及BACE1表达减少(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血尿酸水平增高(P<0.01),高剂量组的大鼠海马组织APP的表达减少(P<0.05),BACE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于正常水平的血尿酸可能为AD发生或发展的危险因素,其水平越高对AD危险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β-淀粉蛋白 β分泌-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