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旭 曹莉 +1 位作者 赵雄 王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88-90,9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0例T2DM骨质疏松患者,分为T2DM骨质疏松... 目的分析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0例T2DM骨质疏松患者,分为T2DM骨质疏松伴骨折组(54例)与T2DM骨质疏松不伴骨折组(66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P1NP、β-CTX,同时检测骨密度,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GHb)、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r表示线性关系。结果T2DM骨质疏松性骨折组P1NP、β-CTX水平低于T2DM骨质疏松不伴骨折组(均P<0.05)。两组P1NP、β-CTX与年龄、FBG、GHb、骨密度、BMI、25(OH)D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P1NP与β-CTX之间呈正相关(r=0.744、0.495,均P<0.05)。结论P1NP、β-CTX水平可能与T2DM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血清氨基端延长 β-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钙素与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丘冰青 《现代医院》 2006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50例佝偻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正常健康儿(对照组)血清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及(GBP)、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结果观察组骨钙及β-Ⅰ型胶原羧... 目的探讨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50例佝偻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正常健康儿(对照组)血清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及(GBP)、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结果观察组骨钙及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0%及98%,而对照组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异常率分别为50%、12%、10%,均明显低于血清骨钙素、β-I型胶原羧基前肽的异常检出率(P<0.01)。10例佝偻病患儿经用罗钙全及十维锌铁钙治疗8~12周后复查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有8例(80%)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的测定是佝偻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个较灵敏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骨钙素β-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的变化及黄芪对其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涛 张慧秋 冯倩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8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黄芪 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龈沟液中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杰 赵晓军 +8 位作者 赵丽 张勇 翟秀英 于静 闫香娟 胡永权 薛毅 张聚华 赵发银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2期1151-1152,共2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第一磨牙共28颗进行基础治疗,采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样本,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浓度。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第一磨牙共28颗进行基础治疗,采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样本,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浓度。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基础治疗后2个月采集龈沟液样本,观察龈沟液体积和CTX浓度变化。结果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至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龈沟液体积减少,CTX浓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沟液CTX的检测有可能成为监测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羧基端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妊娠晚期孕妇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侯海青 夏雪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实验...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实验组血清OC、β-CTX在20~25岁段最高(χ^2=15.61~23.42,P均〈0.01)、31~35岁段最低(χ^2=19.01~23.97,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OC在20~25岁段升高(U=256.00,P〈0.01),其他年龄段则降低(U=4.00~223.00,P均〈0.01);而β-CTX在31~35岁段降低(U=145.50,P〈0.01),其他各年龄段均升高(U=38.00~220.05,P均〈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表现不同,25岁前妊娠孕妇的骨代谢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骨代谢 骨钙素 羧基β特殊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龚著新 张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9期49-5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男性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sOC)、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以探讨与疾病活动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5名AS患者血清BALP、sOC、尿CTX-Ⅰ;用双能X线吸... 目的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男性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sOC)、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以探讨与疾病活动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5名AS患者血清BALP、sOC、尿CTX-Ⅰ;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AP)L1-L4总体和股骨颈的BMD,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AS患者尿CTX-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显示,尿CTX-Ⅰ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r=-0.414,P<0.05),与BASDAI、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45,P<0.05;r=0.491,P<0.01)。AS患者血清BALP、sOC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且与BMD、BAS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X-Ⅰ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骨密度降低、疾病呈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尿C末端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钙素、β-1型胶原羧基前肽测定在晚发性佝偻病的应用
7
作者 丘冰青 杨鸣 欧琳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9期87-88,共2页
目的了解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在晚发性佝偻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取血后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碱性磷酸酶、钙、磷的变化,同时选择年龄相仿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80... 目的了解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在晚发性佝偻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取血后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碱性磷酸酶、钙、磷的变化,同时选择年龄相仿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80例晚发性佝偻病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的浓度对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性佝偻病 骨钙素 β-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牛Ⅰ型胶原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邢芳毓 高建萍 +1 位作者 张贵锋 王明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9-484,共6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特征多肽进行牛Ⅰ型胶原含量检测的方法。胶原海绵样品经酶解处理后进行色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及保留时间依赖的单离子监测模式(SIM)下测定,外标法定量。采用胰蛋白酶特异性... 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特征多肽进行牛Ⅰ型胶原含量检测的方法。胶原海绵样品经酶解处理后进行色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及保留时间依赖的单离子监测模式(SIM)下测定,外标法定量。采用胰蛋白酶特异性酶解得到牛Ⅰ型胶原的1个特征多肽为GFSGLDGAK。该多肽在0.645~21.5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方法的定量下限为6.45×10^-4μg/mL;在3.10、2.48、1.55μg/mL 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8.2%~102%;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0%。胶原海绵样品经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检测,确保了方法有效性,验证了该产品质量,且测得牛Ⅰ型胶原含量为(0.926±0.014)mg/mg。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稳定性高,可有效地对牛Ⅰ型胶原进行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 特征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陆扬光 李丽娥 +1 位作者 方培婉 于绍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检... 目的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清OSTF1、netrin-1和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不同OSTF1分组(OSTF1≥1.84 ng/ml为OSTF1高组,OSTF1<1.84 ng/ml为OSTF1低组,各25例)、不同netrin-1分组(netrin-1≥1.1 ng/ml为netrin-1高组,netrin-1<1.1 ng/ml为netrin-1低组,各25例)患者的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OSTF1(1.51±0.23)ng/ml、netrin-1(0.97±0.15)ng/ml、PⅠNP(45.21±5.33)ng/ml和25-羟维生素D(18.50±3.75)ng/ml低于对照组的(2.17±0.34)、(1.23±0.15)、(60.12±4.83)、(25.31±4.22)ng/ml,而β-CTX(0.63±0.09)ng/ml高于对照组的(0.45±0.05)ng/ml(P<0.05)。OSTF1高组的PⅠNP(48.93±3.53)ng/ml、25-羟维生素D(24.51±2.92)ng/ml均显著高于OSTF1低组的(41.49±3.82)、(12.49±2.47)ng/ml,β-CTX(0.55±0.11)ng/ml低于OSTF1低组的(0.71±0.15)ng/ml(P<0.05);netrin-1高组的PⅠNP(46.90±3.48)ng/ml、25-羟维生素D(24.35±2.67)ng/ml显著高于netrin-1低组的(43.52±3.73)、(12.65±2.58)ng/ml(P<0.05);netrin-1高组的β-CTX水平与netrin-1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等骨质疏松标志物有密切关系,临床可进一步探讨各标志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 NETRIN-1 老年骨质疏松 氨基端前 β-特殊序列 25-羟维生素D 骨质疏松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前胶原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海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8期903-905,共3页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84例CRF患者血浆ET-1、PⅠCP和PⅢNP含量,同时测定血清肌...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84例CRF患者血浆ET-1、PⅠCP和PⅢNP含量,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并取30例同期住院的无肾功能损伤患者(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测,分析CRF患者血浆ET-1、PⅠCB、PⅢCP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同时,将84例CRF患者分成二组(各42例),一组服用血浆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比较观察对ET-1、PⅠCB、PⅢCP的作用.结果 CRF患者ET-1、PⅠCP、PⅢN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ET-1与血清PⅠCP、PⅢNP 含量均呈正相关(r=0.568,P〈0.05;r=0.594,P〈0.05),血清PⅠCP与PⅢNP含量也呈正相关(r=0.627,P〈0.05).应用ET受体拮抗剂CRF患者组ET-1、PⅠCP、PⅢC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CRF患者ET-1、PⅠCP、PⅢNP含量增加,表明内皮素(ET)与肾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ET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ET-1、PⅠCP、PⅢC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内皮素 羧基 氨基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白云静 王效影 +4 位作者 晋小荣 张一凡 徐晓华 吴凡 姜德训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1期41-46,共6页
目的观察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继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活动性AS继发OP 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目的观察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继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活动性AS继发OP 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炎性指标和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治疗24周后AS 20%改善程度(ASAS 20)达标率,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骨代谢标志物和双侧股骨颈、腰1~腰4骨密度(BMD),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炎性指标及BASDAI评分、骨代谢标志物、双侧股骨颈和腰1~腰4 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炎性指标和BASDAI评分、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两组双侧股骨颈、腰1~腰4 BMD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炎性指标和BASDAI评分、CTX-Ⅰ低于对照组,ASAS 20达标率和双侧股骨颈、腰1~腰4 BM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活动性AS继发OP可控制炎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提升BMD,显著改善AS继发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脊柱炎 强直性 骨质疏松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交联C末端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风险的预测列线图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仲彬 李杰 +2 位作者 陈晓倩 高媛媛 王亚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62-68,共7页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风险的预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旨在为临床评估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可靠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单纯T2DM患者100...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风险的预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旨在为临床评估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可靠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单纯T2DM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骨代谢标志物,随机森林算法筛选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构建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风险的预警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观察组病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占比、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5-羟维生素D[25-(OH)D]、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低于对照组,β-异构C-端肽(β-CTX)高于对照组(P<0.05)。随机森林算法得出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前7的重要排序变量为β-CTX、HOMA-IR、HbA1c、25-(OH)D、PⅠNP、OSAHS、Hcy。基于以上因素构建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ROC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预测能力,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结论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风险的因素分别为β-CTX、HOMA-IR、HbA1c、OSAHS、Hcy、25-(OH)D、PⅠNP,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和校准能力,可为临床防治T2DM继发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糖尿病神经病变 胰岛素抵抗指数 糖化血红蛋白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25-羟维生素D N-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β-CTX和PINP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兴喜 杨文 +4 位作者 杨画 唐武兵 陈永发 张永胜 陈志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均给予6 MV X线放射治疗,每周5次,3 Gy/F,总剂量30 Gy。放疗后评价疗效... 目的观察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均给予6 MV X线放射治疗,每周5次,3 Gy/F,总剂量30 Gy。放疗后评价疗效,放疗前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CTX和PINP,比较放疗前后血清β-CTX和PINP变化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止痛效果为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无缓解9例、有效率为67.86%,血清β-CTX和PINP水平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放疗有效者放疗后血清β-CTX、PINP水平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放疗无效者放疗后血清PINP水平较放疗前有所下降(P<0.05),β-CTX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血清β-CTX和PINP较放疗前降低,二者可作为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疗效评价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放射疗法 羧基β特殊序列 N-端前 放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玉章 李耀华 +3 位作者 段永刚 潘东续 韩梅 周志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9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观察组采用特立帕肽联...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观察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痛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痛情况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及骨钙素(OCN)、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和骨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及OCN、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RAP-5b、CTX-Ⅰ和骨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异常,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特立帕 阿仑膦酸钠 骨密度 骨钙素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交联羧基末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OH)VD_3及β-CTX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满斯亮 李宏超 +3 位作者 颜淑敏 黄彦弘 刘亚军 宋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68-69,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3]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1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病情活动者39例,病情稳定者52例...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3]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1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病情活动者39例,病情稳定者52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25-(OH)VD3,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CTX。测定观察组病情活动指标血沉(ESR)、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患者总体评价(PGA)、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分析血清25-(OH)VD3、β-CTX水平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OH)VD3水平降低(P<0.01)、血清β-CTX水平升高(P均<0.01);与观察组病情稳定者比较,病情活动者血清25-(OH)VD3水平降低、血清β-CTX水平及病情活动指标升高(P均<0.01)。AS患者血清25-(OH)VD3水平与BASDAI(r=-0.451,P<0.05)、ESR(r=-0.283,P<0.01)、CRP(r=-0.295,P<0.01)、PGA(r=-0.243,P<0.05)均呈负相关,与BASFI无相关性(P>0.05);血清β-CTX水平与CRP(r=0.276,P<0.01)、ESR(r=0.282,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AS患者血清25-(OH)VD3水平明显下降、β-CTX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AS发病机制及病情判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25-羟维生素D I羧基 病情活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血清tP1NP、β-CTX、OC、25-(OH)VD_3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丽芳 董鹏 +1 位作者 刘伟 宋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关节炎(Ps A)患者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 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3[25-(OH)VD_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Ps A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骨质破坏19例... 目的探讨银屑病关节炎(Ps A)患者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 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3[25-(OH)VD_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Ps A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骨质破坏19例、无骨质破坏32例,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骨标记物t P1NP、β-CTX、OC及25-(OH)VD_3,并分析血清骨标记物水平与Ps A患者病情相关指标(年龄、病程、血沉及血清CRP)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t P1NP、β-CTX、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血清25-(OH)VD_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骨质破坏者血清t P1NP、OC水平均高于无骨质破坏者(P均<0.01),有、无骨质破坏者血清β-CTX、25-(OH)VD_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t P1NP、β-CTX、OC、25-(OH)VD_3水平与Ps A患者年龄、病程、血沉及血清CRP水平均无关(P均>0.05)。观察组有骨质破坏者血清t P1NP水平与血沉呈正相关(r=0.557,P<0.05),血清β-CTX、OC、25-(OH)VD_3水平与患者病情相关指标均无关(P均>0.05)。结论 Ps A患者血清t P1NP、β-CTX、OC水平均升高;血清t P1NP水平有助于判断Ps A患者骨质破坏及病情活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关节炎 氨基端延长 羧基β特殊序列 N-端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Ⅰ 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海燕 刘露 何国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4Z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Ⅰ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为诊断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9例,骨转移29例)和4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ⅠCTP...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Ⅰ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为诊断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9例,骨转移29例)和4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ⅠCTP水平,34例前列腺癌患者(无骨转移16例,骨转移18例)经综合治疗后复查血清ⅠCTP。结果:骨转移患者血清ⅠC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骨转移组(P<0.001),在骨显像分级组间(M2与M3),血清ⅠCT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转移患者治疗后血清ⅠCTP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结论:血清ⅠCTP可用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并反映骨转移的程度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交联羧基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糖代谢及PINP、β-CTX、IG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露莲 刘珍珍 徐旭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进行治疗对其糖代谢及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收治的92... 目的:探讨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进行治疗对其糖代谢及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收治的92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46例/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营养支持和体育锻炼指导,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人体参数指标、糖代谢指标及骨代谢指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骨龄、生长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患儿的身高、体重、骨龄、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PINP、IGF-1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血清β-CTX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PINP、IGF-1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β-CTX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3)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的水平相比,P>0.05。结论: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血清PINP、IGF-1的水平,降低其血清β-CTX的水平,改善其骨代谢情况,促进其生长发育,且不会影响其机体的糖代谢情况,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糖代谢 骨代谢 氨基端前 β-降解产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P、β-CTx与脑卒中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冬妍 吴江洪 陈阳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5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与脑卒中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85例脑卒中瘫痪患者作为研究组,85例肢体活动正常、未合并影响骨代谢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与脑卒中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85例脑卒中瘫痪患者作为研究组,85例肢体活动正常、未合并影响骨代谢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INP、β-CTx检测,根据早期骨质疏松诊断结果对研究组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根据腰椎侧位骨小梁骨密度值进行骨质疏松诊断,对比两组腰椎侧位骨小梁骨密度值、骨质疏松发生率、PINP、β-CTx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腰椎侧位骨小梁骨密度值为(0.37±0.12)g/c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84±0.16)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PINP、β-CT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INP、β-CTx仍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与本组急性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PINP、β-CTx可用于脑卒中瘫痪患者骨质疏松诊断与疗效评估,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瘫痪 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氨基端延长 β-交联羧基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阴颗粒联合碳酸钙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玉帛 李现林 +1 位作者 王鸿旭 王琳琳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8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滋肾阴颗粒联合碳酸钙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肾阴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滋肾阴颗粒联合碳酸钙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肾阴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阴颗粒联合碳酸钙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骨代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骨质疏松症 滋肾阴颗粒 碳酸钙D3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氨基末端(N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