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外显子9、10的mRNA表达及突变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江三多 汤国梅 +6 位作者 张明园 任大明 钱伊萍 张野 林嗣萃 李飞 汪栋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8-542,共5页
于上海地区汉人群中,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外显子9、10(APP9~10)的mRNA表达水平,并作cDNA的点突变检测。采用半定量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 quantitivecompetitiveRT PCR)技术测定APP9~10的m... 于上海地区汉人群中,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外显子9、10(APP9~10)的mRNA表达水平,并作cDNA的点突变检测。采用半定量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 quantitivecompetitiveRT PCR)技术测定APP9~10的mRNA表达水平;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检测基因组DNA中载脂蛋白E基因(APOE)和早老素1基因(PS1)多态;APP9~10cDNA的点突变检测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结果表明(1)AD患者中APP9~1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人(P<0.05);(2)作为AD的主要风险因子,APOE ε4等位基因并不影响AD患者中APP9~10的mRNA表达水平,而另一可疑风险因子PS1基因1等位基因的存在却可显著增加AD患者中APP9~10的mRNA表达;(3)AD患者中不存在APP9~10cDNA的点突变。提示上海汉人群中,AD患者外周血中APP基因外显子9、1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也许这一生物学改变可作为一种生物学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AD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表达 突变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杨琴 龚哲 +2 位作者 王新新 姚要兵 贾延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西妥昔单抗组,每组9只。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经侧脑室...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西妥昔单抗组,每组9只。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经侧脑室注射给予西妥昔单抗(106μg/d),持续7 d。每组选取3只,在术后第3和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每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术后第3和7天处死3只,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PP及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指数。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制备胶质细胞悬液,培养的胶质细胞换成含有西妥昔单抗(10μg/mL)的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在缺氧培养箱中培养2 h,然后换成正常糖/血清的培养基在正常氧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6 h,收集细胞,观察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的变化,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缺氧/复氧组不加西妥昔单抗。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凋亡指数增加,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强度增强,APP表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西妥昔单抗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凋亡指数降低,GFAP免疫荧光强度减弱,APP表达下降(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强度增强,而西妥昔单抗组较缺氧/复氧组降低(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减少APP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表皮生长因子受 淀粉蛋白 凋亡 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美霞 刘剑刚 +4 位作者 李浩 刘龙涛 梁琳 胡佳 魏芸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探讨还脑益聪方(HYD)提取物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3月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盐酸多奈哌齐0.65 mg·kg-1、HYD提取物1.7和3.4 g·kg-1组,同龄C57BL/6J小鼠为正... 目的探讨还脑益聪方(HYD)提取物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3月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盐酸多奈哌齐0.65 mg·kg-1、HYD提取物1.7和3.4 g·kg-1组,同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给药组小鼠ig给药,每日1次,连续6个月。给药结束后以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实时RT-PCR测定海马组织PS1、热休克蛋白70羧基端作用蛋白(CHIP)、鸟苷酸结合蛋白(CDC42)、呆蛋白(NCT)、激活蛋白-1(AP-1)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3)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增加(P<0.05),潜伏期缩短(P<0.01);水迷宫实验的穿台次数减少(P<0.05),潜伏期延长(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形态结构有所破坏,PS1和CHIP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跳台实验中多奈哌齐、HYD提取物1.7和3.4 g·kg-1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分别由模型组的5.1±1.2减少至2.2±1.1,2.7±1.2和2.1±1.2(P<0.05),潜伏期由(70±27)s延长至130±33,162±33和(213±38)s(P<0.01);水迷宫实验中小鼠的穿台次数分别由2.1±1.8增加至3.5±1.9,3.6±2.0和3.8±1.8(P<0.05),潜伏期由(139±57)s缩短至95±58,95±58和(94±56)s(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形态较完整;HYD提取物1.7和3.4 g·kg-1可明显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PS1 mRNA表达(P<0.05,P<0.01),使CHIP mRNA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对CDC42,NCT,AP-1和NFAT3 mRNA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HYD提取物具有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保护神经元和降低PS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脑益聪方 淀粉蛋白 早老蛋白1 蛋白 小鼠转基因 神经行为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运动对D-半乳糖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和Tau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波 余锋 +1 位作者 张宪亮 季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探讨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对D-半乳糖模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Tau蛋白及其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运动组(T组,n... 目的:探讨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对D-半乳糖模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Tau蛋白及其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运动组(T组,n=8)。两组大鼠连续8周经腹腔按120mg/kg·d的浓度注射D-半乳糖造模AD大鼠,同时对T组大鼠进行连续8周,每周5次的有氧跑台运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显著下调了T组大鼠海马APP、Tau蛋白和GSK-3β的m RNA表达水平;其中,APP的下调幅度为42%(P<0.05),Tau蛋白的下调幅度为45%(P<0.01),GSK-3β的下调幅度为38%(P<0.05)。结论: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有效抑制了APP和Tau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是与运动抑制了GSK-3β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运动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蛋白 TAU蛋白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宁 廖艳花 +3 位作者 赖术 黄健 黎昀 黄忠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54-1859,共6页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AP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将50只SPF级、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照随...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AP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将50只SPF级、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每组10只。并选取10只SPF级、雄性、C5B7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小鼠灌胃给予石杉碱甲0.020 mg/kg,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TSG 0.033、0.100、0.300 g/kg,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00 ml/kg;1次/d,连续给药60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皮质、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组(P<0.05);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皮质、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与石杉碱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石杉碱甲组、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TSG低剂量组、TSG中剂量组、TSG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APP表达水平与石杉碱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防治AD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和APP表达、减少β淀粉样蛋白产生、减缓神经元凋亡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二苯乙烯苷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淀粉蛋白分泌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纤维层病理改变 被引量:2
6
作者 卢艳 董海莲 +1 位作者 张丽娜 王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转基因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和视神经纤维记数的改变。方法本实验采用6只10月龄的C57BL/6JAPP转基因雄性小鼠模型作为模型组,6只同月龄的C57BL/6... 目的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转基因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和视神经纤维记数的改变。方法本实验采用6只10月龄的C57BL/6JAPP转基因雄性小鼠模型作为模型组,6只同月龄的C57BL/6J正常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处死小鼠,完整取出眼球分离视网膜,进行视网膜常规HE染色,同时取球后视神经制作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视神经形态,行图像分析和轴突纤维计数。结果视神经横断面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纤维组织疏松,排列较紊乱,染色深浅不均,间质增多,部分轴突水肿。与正常对照组(1.77±0.04)×106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神经纤维数量(2.28±0.06)×106明显减少,视神经纤维密度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为(0.3836±0.0697)μm-2和(0.2701±0.0517)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神经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颗粒层和外颗粒层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减少,视神经纤维数明显减少而且受损,提示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存在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蛋白基因痴呆模型小鼠 阿尔兹海默病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干扰RNA特异性抑制哺乳动物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海涛 董炜疆 +4 位作者 冯改丰 刘朝晖 刘苏虎 杨广笑 王全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22-629,共8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βsite APP cleav ing enzym e,BACE)的短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 s,siRNA)是否能抑制BACE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采用PCR分别扩增增强型绿色荧... 目的: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βsite APP cleav ing enzym e,BACE)的短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 s,siRNA)是否能抑制BACE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采用PCR分别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U 6启动子和靶向BACE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BACE),随后将相应的序列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XSN,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测序对该重组表达载体pLXSN/EGFP-U 6-siBACE进行鉴定;制备稳定高表达BACE基因的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株,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siRNA对BACE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BACE的短干扰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EGFP-U 6-siBACE,并能特异性地抑制BACE在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株中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BACE的短干扰R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EGFP-U 6-siBACE,并能有效抑制哺乳动物BACE基因的表达,为利用RNA干扰技术作为治疗AD的新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RNA 小分子干扰 淀粉Β蛋白 基因 短干扰RNA Β分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heimer病患者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16、17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曾仲 黄明生 毛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 探讨淀粉样β-蛋白(β/A_4)基因突变与Alzheimer病(AD)的关系。方法 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分析20例散发性AD患者和8例正常老年人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16、17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 AD患... 目的 探讨淀粉样β-蛋白(β/A_4)基因突变与Alzheimer病(AD)的关系。方法 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分析20例散发性AD患者和8例正常老年人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16、17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 AD患者和正常对照的β/A_4基因均未发现C→T突变及其它异常SSCP泳动变位。结论 APP基因β/A_4编码区突变不是一突变“热点”,在AD不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痴呆 淀粉蛋白 APP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淀粉样蛋白前体695基因及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4β2亚单位基因共表达细胞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聂惠贞 李佐青 +4 位作者 沈颖华 黄旭 王鑫 韩燕飞 殷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为满足寻找可能影响淀粉样β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的药物实验的需求,建立共表达人淀粉样蛋白前体(APP)695基因和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细胞模型。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方法把APP695基因转染进已稳定转染nA... 目的为满足寻找可能影响淀粉样β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的药物实验的需求,建立共表达人淀粉样蛋白前体(APP)695基因和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细胞模型。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方法把APP695基因转染进已稳定转染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SH-EP1细胞。用500mg.L-1G418加压筛选,并挑选细胞单克隆。用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对转染后的细胞单克隆进行鉴定,挑取成功转染并高表达APP695的细胞进行克隆。膜片钳检测所挑细胞克隆的α4β2受体功能。结果挑出成功稳定转染人APP695基因及人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共表达细胞克隆株。膜片钳方法检测到此细胞克隆株上nAChRα4β2存在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共表达人APP695基因及人nAChRα4β2亚单位基因的细胞模型,为探讨神经元nAChRα4β2亚型对Aβ加工影响的药物实验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Β蛋白 烟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10
作者 蒋梅 邓栩 +2 位作者 邱子雄 崔晓军 付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3-693,共11页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动物神经发生、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CD转基因小鼠来源的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胚胎大脑皮质、成年海马齿状回(DG)中增殖...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动物神经发生、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CD转基因小鼠来源的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胚胎大脑皮质、成年海马齿状回(DG)中增殖和分化的细胞数目;水迷宫实验检测老年AICD转基因小鼠对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ICD转基因模型体外NPCs、胚胎皮质、海马DG区域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即AICD抑制不同时期AD模型小鼠的神经发生。水迷宫结果显示AICD增加AD模型小鼠逃逸潜伏期,减少其跨越平台次数,并减少DG区域神经元数目(P<0.05)。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ICD参与调节AD发病进程中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的靶点有1723个,关键靶点有TP53、CTNNB1、Akt1、EGFR、SRC、EP300、HDAC1、STAT3、HSP90AA1和MAPK1;另外,KEGG通路注释分析发现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在AICD调节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起关键作用。【结论】表明AICD可以抑制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发生进而损害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PI3K-Akt和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AICD在AD发病进程中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蛋白胞内结构域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发生 学习记忆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家系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突变检测
11
作者 商丹丹 田杰 +10 位作者 季燕 史长河 吴军 杨靖 秦洁 宋波 王莉梅 毛澄源 骆海洋 许予明 孙石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研究1个中国汉族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EOFAD)家系的临床症状及其致病基因的突变形式。方法:收集1个EOFAD家系,分析2例患者及其他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集患者及部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联合... 目的:研究1个中国汉族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EOFAD)家系的临床症状及其致病基因的突变形式。方法:收集1个EOFAD家系,分析2例患者及其他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集患者及部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联合直接测序法依次行早老素1(PS-1)基因、早老素2(PS-2)基因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第16、17号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均以记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均出现癫痫大发作及肌张力增高等其他痴呆类型少见的临床症状。在该家系2例患者中发现APP基因第17号外显子2 149位碱基发生G→A突变,使APP第717号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发生V717I突变;未发现PS-1、PS-2基因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EOFAD家系中发现了APP基因的V717I突变,进一步证明了APP基因突变是EOFAD的重要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蛋白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12
作者 卢晶 吴谦 +3 位作者 谢荣荣 仇海燕 程呈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构建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2,BACE2)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并及其初步探索其应用。方法运用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中设计针对靶点的gRNA,使之诱导靶点突变,经测序鉴定得到突变体。结果BACE2... 目的构建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2,BACE2)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并及其初步探索其应用。方法运用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中设计针对靶点的gRNA,使之诱导靶点突变,经测序鉴定得到突变体。结果BACE2纯合突变体在早期部分无法存活,RT-PCR结果显示BACE2基因在斑马鱼的早期发育中持续表达。结论 BACE2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动物模型将为进一步研究BACE2基因在斑马鱼胰腺发育中的作用和针对糖尿病的药物靶点筛选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CRISPR/Cas9 斑马鱼 β位淀粉蛋白裂解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倩倩 劳基通 +6 位作者 贾丹丹 陈永敏 刘力源 刘晓斌 李其富 廖小平 马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2-1206,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建立急性睡眠剥夺...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建立急性睡眠剥夺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颞叶内侧皮质及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42(Aβ42)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Western blot法测海马组织LC3-Ⅱ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Aβ42阳性反应物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LC3-Ⅱ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0.27±0.15 vs 0.16±0.04,t=-2.61,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促进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加重;海马组织自噬活性增强,可能是其介导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及进展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淀粉Β蛋白 早老素1 小鼠 基因 自噬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巍市 孟凡义 +1 位作者 黄走方 刘理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11-3013,共3页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方法(2-Δ)检测85例AML和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APP mRNA表达,并研究其表达水平CT对AML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的影响。结果:APP mRN...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方法(2-Δ)检测85例AML和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APP mRNA表达,并研究其表达水平CT对AML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的影响。结果:APP mRNA表达在AML亚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9),M2b(伴8和21号染色体异位的M2)表达最高,M5b表达最低。AML亚型间两两比较分析显示,M2b的APPmRNA表达显著高于M5b(P=0.000),余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APP mRNA表达水平对AML亚型以外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无显著影响。结论:伴t(8;21)的M2型白血病高表达APP mRNA,单核细胞白血病低表达APP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中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少文 马康涛 张迺蘅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及白介素-1β与老年性痴呆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用SH-SY5Y细胞株研究了rh-IL-1β对细胞中APPmRNA表达的影响.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IL-1β可诱导SH-SY5Y细胞中APPmRNA的表达增加,且有时间剂量反应关系.通过转...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及白介素-1β与老年性痴呆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用SH-SY5Y细胞株研究了rh-IL-1β对细胞中APPmRNA表达的影响.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IL-1β可诱导SH-SY5Y细胞中APPmRNA的表达增加,且有时间剂量反应关系.通过转录延伸实验证实,IL-1β对APP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神经细胞 淀粉蛋白 基因 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母细胞瘤株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IL-1反应元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少文 马康涛 张迺蘅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细胞团子IL-1β可以诱导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APP基因的转录.为了研究APP基因启动子区的IL-1β反应元件,用含不同长度APP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发现APP启动子在SH-SY5Y细胞中有较强活性,其中-488到-... 细胞团子IL-1β可以诱导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APP基因的转录.为了研究APP基因启动子区的IL-1β反应元件,用含不同长度APP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发现APP启动子在SH-SY5Y细胞中有较强活性,其中-488到-303区为IL-1β诱导APP转录活性增加所必需,这个区域包括1个AP1结合位点和1个HSE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淀粉蛋白 基因 痴呆 老年性 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双转基因B6C3-Tg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17
作者 王继审 竺晓鸣 +1 位作者 龙大宏 石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橄榄油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双转基因B6C3-Tg鼠(APP/PS1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5月龄B6C3-Tg小鼠和4只同月龄野生型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橄榄油组,脱脂橄榄油组和β谷固醇(BS)组。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橄榄油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双转基因B6C3-Tg鼠(APP/PS1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5月龄B6C3-Tg小鼠和4只同月龄野生型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橄榄油组,脱脂橄榄油组和β谷固醇(BS)组。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用生理盐水灌胃;橄榄油组、脱脂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则分别用橄榄油、脱脂橄榄油和BS溶液灌胃。3周后用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脑组织细胞膜内BS含量;ELISA法检测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产物(sAPPα和Aβ)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Aβ沉淀情况。结果:定位航行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阳性对照组和脱脂橄榄油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而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对照小鼠无明显差异。空间探索实验显示:阳性对照组和脱脂橄榄油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占总的游泳距离的比例低于正常对照小鼠(P<0.01);而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占总的游泳距离的比例与正常对照小鼠无明显差异。HPLC分析显示,仅在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的脑组织细胞膜内可检测到BS。ELISA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阳性对照和脱脂橄榄油组小鼠脑内Aβ生成增加(P<0.01),而sAPPα含量则无明显改变。橄榄油组和BS组小鼠脑内sAPPα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有所增加(P<0.01),但Aβ的表达较阳性对照小鼠明显减少了(P<0.01)。结论:橄榄油可改善APP/PS1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BS在脑内的聚集以及BS对脑组织APP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APP/PSl小鼠 β谷固醇 淀粉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抗体诱导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及学习记忆障碍(英文) 被引量:12
18
作者 许玉霞 王洪权 +2 位作者 赵红 郭景春 朱粹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8-918,共11页
探讨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抗体诱导细胞表面APP的铰链是否影响大鼠的水迷宫行为学以及是否诱导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成年雄性SD大鼠海马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IgG和APP抗体.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探讨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抗体诱导细胞表面APP的铰链是否影响大鼠的水迷宫行为学以及是否诱导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成年雄性SD大鼠海马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IgG和APP抗体.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测试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Cresyl Violet(CV)和Fluoro-Jade B染色观察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P-2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蛋白在海马的异常表达和分布.海马内注射APP抗体可延长动物的寻台潜伏期,减少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探索时间和穿梭次数.CV和Fluoro Jade-B染色结果显示,海马注射APP抗体可导致海马锥体细胞的死亡和退变.同时伴MAP2免疫染色的减少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的免疫染色的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海马内注射APP抗体可诱导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及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MAP-2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的异常表达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蛋白蛋白 水迷宫 神经元退行性变 海马 PAXILLIN t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和早老蛋白1在阿尔采末病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韦云 刘剑刚 +1 位作者 李浩 唐旭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治疗新途径的潜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γ-分泌酶 淀粉蛋白 早老蛋白1 β淀粉蛋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在Swedish突变的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鼠脑缺血中的作用
20
作者 邹良玉 饶宜光 +4 位作者 古婉珠 付学军 李刚 褚晓凡 卢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6,445,共5页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在Swedish突变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SWE)转基因鼠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APP/SWE转基因鼠与非转基因鼠各12只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梗塞形成,缺血7d后其中6只以尼氏染色对缺血半暗带区存活神...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在Swedish突变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SWE)转基因鼠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APP/SWE转基因鼠与非转基因鼠各12只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梗塞形成,缺血7d后其中6只以尼氏染色对缺血半暗带区存活神经元进行定量分析,6只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38MAPK和JNK的活性。【结果】缺血7d后,非转基因鼠组缺血半球海马区缺血半暗带存活神经元数目与非缺血半球镜像部位神经元数目的比值(78.3±1.3)%与APP/SWE转基因鼠组(70.5±1.4)%有统计学差异(P<0.05);APP/SWE转基因鼠组缺血半球p38MAPK和JNK活性与非缺血半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非转基因鼠组缺血半球p38MAPK和JNK活性与非缺血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P/SWE转基因鼠组缺血后脑损伤显著重于非转基因鼠组,可能的机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过度激活促进脑缺血后细胞凋亡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淀粉蛋白 阿尔兹海默病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