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志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41,共7页
建立了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AHSP)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突变筛查的新方法。将AHSP基因序列分成6个片段,因第一、二、四、六个片段均含有1~2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建立了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AHSP)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突变筛查的新方法。将AHSP基因序列分成6个片段,因第一、二、四、六个片段均含有1~2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需单个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第三、五个片段不含有常见SNP位点,采用DHPLC结合DNA(脱氧核糖核酸)池的方法进行检测。以基因测序为金标准对所建立的AHSP基因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40个样品的DHPLC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之间完全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对AHSP基因6种常见SNP进行准确基因分型。应用DHPLC对365个样品的AHSP基因进行检测,发现2个罕见SNP(11 810G〉A和12 802C〉T);同时还发现2个错义突变(AHSP D29V和AHSP V56G),AHSP D29V突变为新突变,AH-SP V56G为罕见突变。结果表明采用DHPLC法可有效地对AHSP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突变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基因 基因分型 突变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血红蛋白病基因组编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佳伟 洪涛 +3 位作者 秦鑫 梁英民 张萍 徐湘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3,共9页
β-血红蛋白病(β-hemoglobinopathie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6种常见疾病之一,尽管其遗传分子机制已被阐释清楚,但目前除异基因骨髓移植外尚还缺乏根治性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人造血干祖细胞中的应用为β... β-血红蛋白病(β-hemoglobinopathie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6种常见疾病之一,尽管其遗传分子机制已被阐释清楚,但目前除异基因骨髓移植外尚还缺乏根治性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人造血干祖细胞中的应用为β-血红蛋白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针对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可利用同源重组介导的细胞内源性DNA损伤修复途径直接修复遗传缺陷,也可以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机制沉默抑制胎儿血红蛋白表达的分子,重新激活胎儿血红蛋白的表达以缓解β-血红蛋白病人的临床症状。本文从β-血红蛋白病的基因组编辑策略及尝试、临床转化平台的要素分析等方面对该病的基因组编辑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β-血红蛋白病新型治愈方案的研究以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血红蛋白 基因组编辑 镰状红细胞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血红蛋白P-Nilotic的β-δ杂合基因的研究
3
作者 刘敬忠 T.HARANA T.H.J.HUISMA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69-371,共3页
本文通过基因克隆和测定DNA顺序,证明导致血红蛋白变异体P-Nilotic的β-δ杂合基因的不等交换发生在β珠蛋白基因第275位碱基与330位碱基之间长54bp的DNA片段上。即第31与50编码子之间。因此,该杂合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和第一内含子源于β... 本文通过基因克隆和测定DNA顺序,证明导致血红蛋白变异体P-Nilotic的β-δ杂合基因的不等交换发生在β珠蛋白基因第275位碱基与330位碱基之间长54bp的DNA片段上。即第31与50编码子之间。因此,该杂合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和第一内含子源于β基因,而第二、三外显子和第二内含子源于δ基因。这些结果支持关于第二个内含子影响β珠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β-δ杂合基因
全文增补中
HBA2:c.2T>C和HBA2:c.2delT两例罕见突变引起血红蛋白H病家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秋华 陈杏园 +4 位作者 唐宁 严提珍 黄钧 钟青燕 罗世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524,共5页
目的:分别对HBA2:c.2T>C和HBA2:c.2delT两种罕见HBA2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复合东南亚型α-地贫的血红蛋白H病病例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分析,了解HBA2:c.2T>C和HBA2:c.2delT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 目的:分别对HBA2:c.2T>C和HBA2:c.2delT两种罕见HBA2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复合东南亚型α-地贫的血红蛋白H病病例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分析,了解HBA2:c.2T>C和HBA2:c.2delT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及毛细管电泳血红蛋白分析,缺口PCR(Gap-PCR)、反向点杂交法(RDB)检测ɑ-地贫基因常见类型突变,Sanger测序法对HBA1和HBA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两个先证者基因型分别为--SEA/αα复合HBA2:c.2T>C和--SEA/αα复合HBA2:c.2delT,家系成员中检出HBA2:c.2T>C/WT和HBA2:c.2delT/WT,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论:HBA2:c.2T>C和HBA2:c.2delT为杂合突变时机体可出现静止型α-地贫的表型,当其复合轻型α-地贫时可使机体出现血红蛋白H病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蛋白基因 HBA2:c.2T>C HBA2:c.2delT 血红蛋白H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用于血红蛋白分析及其稳定性
5
作者 张国鹏 陈洁梅 潘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74-2177,共4页
基于随机性、相似性和稳定性,通过定标集、预测集、检验集的建模过程,采用可见-近红外(NIR)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人类溶血液样品的血红蛋白(Hb)的分析模型。将全谱扫描区(400—249 8 nm)分成可见区(400—780nm)、短波近红外... 基于随机性、相似性和稳定性,通过定标集、预测集、检验集的建模过程,采用可见-近红外(NIR)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人类溶血液样品的血红蛋白(Hb)的分析模型。将全谱扫描区(400—249 8 nm)分成可见区(400—780nm)、短波近红外区(780—110 0 nm)、长波近红外区(1100—249 8 nm)、可见-短波近红外区(400-1100 nm)、全近红外区(780—249 8 nm)。经过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可见-短波近红外区达到了最好的模型效果和稳定性,最优PLS因子数为7,检验的预测均方根误差(V-SEP)和预测相关系数(V-RP)分别为4.42 g.L-1、0.967,达到了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液 血红蛋白 可见-短波近红外 偏最小二乘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酪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明亮 吴登俊 曾云琦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Β-蛋白基因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基因 基因表达 遗传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反应性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付龙 梁华平 +2 位作者 刘昕 徐祥 王正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3,共6页
建立核因子 κB (NF κB)反应性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d2EGFP)报告系统 ,作为筛选NF κB拮抗药物及研究其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的工具 .分别以EGFP与d2EGFP为报告基因、neor 为筛选基因 ,构建成 4×κB基序为增强子、SV40为基本... 建立核因子 κB (NF κB)反应性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d2EGFP)报告系统 ,作为筛选NF κB拮抗药物及研究其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的工具 .分别以EGFP与d2EGFP为报告基因、neor 为筛选基因 ,构建成 4×κB基序为增强子、SV40为基本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 p4κB EGFP和 p4κB d2EGFP .两载体分别与p6 5载体瞬时共转染HEK2 93细胞 ,通过比较不同时相点EGFP和d2EGFP的调控表达 ,证明 p4κB d2EGFP是较理想的NF κB反应性绿色荧光蛋白 (GFP)报告基因载体 .将 p4κB d2EGFP稳定转染HEK2 93细胞 ,从而获得NF κB反应性报告细胞株HEK d2EGFP .应用NF κB“圈套”寡核苷酸 (TFD)与 p6 5载体瞬时共转染HEK d2EGFP ,1mg/L NF κB和 2mg/LNF κBTFD组对p6 5蛋白诱导调控表达的d2EGFP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 ,NF κB反应性d2EGFP报告系统可特异、灵敏、动态地反映和监测NF κB的活性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 基因表达调控 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4种突变及蛋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之星 纪伟 +2 位作者 顾坚磊 吕晖 田国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1-1578,共8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对酶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了解G6PD突变与酶学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上海市儿童医院205103例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对酶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了解G6PD突变与酶学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上海市儿童医院205103例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记录,Wilcoxon检验分析酶活性与突变基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Psipred、SOPMA、JPred4预测蛋白的二级结构,SWISS-MODEL预测氨基酸链空间结构,Mupro、SDM、CUPSAT、mSCM、DUET、Dynamut预测蛋白突变前后稳定性变化,PROVEAN预测对蛋白功能的影响,PyMOL和LigPlot+修饰蛋白空间结构预测图。结果·230例样本酶活性检测阳性,对其中121例进行基因检测,共检出8种突变,除c.95A>G、c.1376G>T、c.1388G>A 3种常见突变,c.1024C>T也表现出高发生率。4种突变均导致蛋白结构改变,稳定性降低,对功能有不良影响;此外,c.1388G>A突变导致其远离甘油配体结合区。结论·4种突变均通过改变蛋白结构进而降低蛋白的稳定性,其中c.1388G>A突变还会影响蛋白与底物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基因突变 酶活性 蛋白结构 蛋白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海军 曾高峰 袁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963,共3页
目的:研究血凝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观察其多态性的... 目的:研究血凝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观察其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50例湖南籍汉族人UAP患者和146例健康对照中的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OX-1501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和P=0.109),含有突变基因的(GC+CC)基因型与野生型GG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1,P=0.131);LOX-1IVS4-73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和P=0.559),含有突变基因的(CT+TT)基因型与野生型C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0.886,P=0.692)。结论:湖南汉族人群中LOX-1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UAP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稳定 血凝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晶状体蛋白对维持晶状体透明性的功能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琦玮(综述) 姚克(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6-559,共4页
α-晶状体蛋白是眼晶状体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由小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αA-晶状体蛋白和αB-晶状体蛋白组成.α-晶状体蛋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还有调控细胞周期、增强基因组稳定性、防止压力诱导性细胞凋亡的作用.α-晶状体蛋白相关基因突... α-晶状体蛋白是眼晶状体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由小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αA-晶状体蛋白和αB-晶状体蛋白组成.α-晶状体蛋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还有调控细胞周期、增强基因组稳定性、防止压力诱导性细胞凋亡的作用.α-晶状体蛋白相关基因突变常引起遗传性白内障,是目前儿童盲的主要原因,而α-晶状体蛋白的多种改变可导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了解α-晶状体蛋白的功能有助于理解晶状体的发育及其正常功能的维持,为预防及治疗α-晶状体蛋白相关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就白内障发生机制、遗传定位及晶状体蛋白的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白内障 分子伴侣 抗凋亡 基因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tA与vgb基因对反式-4-羟基-L-脯氨酸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胜利 林凡 +3 位作者 刘合栋 张震宇 孙付保 夏紫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7-1316,共10页
反式-4-羟基-L-脯氨酸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羟脯氨酸,在医药、化工、食品和美容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在生物转化法生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过程中减少菌体对底物脯氨酸的降解,利用Red/ET同源重组系统敲除putA基因,并比... 反式-4-羟基-L-脯氨酸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羟脯氨酸,在医药、化工、食品和美容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在生物转化法生产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过程中减少菌体对底物脯氨酸的降解,利用Red/ET同源重组系统敲除putA基因,并比较野生型菌株与缺失型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反式-4-羟基-L-脯氨酸产量,再引入vgb基因,考察该基因对反式-4-羟基-L-脯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utA基因的缺失能阻止菌体降解脯氨酸;碳源充足的情况下,GC培养基更有利于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生产;putA基因缺失型菌株能将被消耗的脯氨酸全部转化为反式-4-羟基-L-脯氨酸;vgb基因的存在能显著提高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4-羟基-L-脯氨酸 大肠杆菌 生物转化 基因敲除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孕不育人群α-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与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唐兰艳 吕福通 +2 位作者 柳青 陈一君 谢丹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5-619,共5页
目的调查广西不孕不育人群α-地中海贫血的携带率、基因分型及基因频率,分析三种α-地贫表型与非地贫人群血液学参数及血红蛋白电泳结果之间关系。方法通过排除HbA_2>3.5%和(或)HbF>2%者可能为β-地贫人群,纳入2017-2018年来我中... 目的调查广西不孕不育人群α-地中海贫血的携带率、基因分型及基因频率,分析三种α-地贫表型与非地贫人群血液学参数及血红蛋白电泳结果之间关系。方法通过排除HbA_2>3.5%和(或)HbF>2%者可能为β-地贫人群,纳入2017-2018年来我中心就诊的10 020例不孕不育者进行α-地贫基因检测,对三种α-地贫表型血液学参数及血红蛋白电泳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共确诊α-地贫624例,19种基因型,总携带率为6.23%,其中静止型275例(2.74%),轻型326例(3.25%),中间型23例(0.23%),最常见为--^(SEA)/αα,其次为-α^(3.7)/αα和α^(CS)α/αα。三种α-地贫表型MCV、MCH、MCHC、Hb、HCT和HbA_2均低于非地贫人群,而RBC均高于非地贫人群(均P<0.05)。上述参数(HbA_2除外)均表现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RBC在静止型、轻型和中间型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广西不孕不育人群α-地贫患病率较高,--^(SEA)/αα为最常见基因型,MCV、MCH、MCHC、Hb、RBC和HCT有助于不孕不育人群α-地贫筛查,对区分三种α-地贫表型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不育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分型 血液学参数 血红蛋白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所致轻度稳定期COPD小鼠肺组织中MRP1表达增加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洁 姚兆敏 +3 位作者 方伟 吴青青 曹鹏 汪电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Nrf2信号通路对烟雾致轻度稳定期COPD小鼠肺组织中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被动香烟烟吸法建立轻度COPD小鼠模型,检测肺功能;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 目的探讨Nrf2信号通路对烟雾致轻度稳定期COPD小鼠肺组织中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被动香烟烟吸法建立轻度COPD小鼠模型,检测肺功能;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野生型(WT)及Nrf2^(-/-)模型组各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并且Nrf2^(-/-)模型组与WT模型组相比,各肺功能指标的下降更为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WT及Nrf2^(-/-)模型小鼠肺泡中均发生弥漫性炎症反应,肺泡支气管结构受损,并且在Nrf2^(-/-)模型小鼠中病理改变更为明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WT正常组相比,MRP1在Nrf2^(-/-)正常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被动香烟烟吸后,与WT正常组相比,MRP1、Nrf2、HO-1在WT模型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多,但是与Nrf2^(-/-)正常组相比,在Nrf2^(-/-)模型组中MRP1的表达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rf2基因敲除小鼠 香烟烟雾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Nrf2/ARE信号通路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β-地中海贫血表型的遗传修饰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倩倩 商璇 +1 位作者 林宛颖 徐湘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9-676,共8页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一种可致死、致残的遗传性血液病,临床上具有较宽泛的表型变异谱,在致病基因型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患者的临床表型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探索影响β-地贫表型的遗传修饰因素是当前血液病及遗传病领域的研究热...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一种可致死、致残的遗传性血液病,临床上具有较宽泛的表型变异谱,在致病基因型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患者的临床表型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探索影响β-地贫表型的遗传修饰因素是当前血液病及遗传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从α-珠蛋白基因型和胎儿血红蛋白(Hb F)数量性状位点两个方面阐述了可加重或缓解β-地贫表型的遗传修饰因素,并着重介绍了调控-珠蛋白基因重激活的转录因子变异,以及β-珠蛋白基因簇顺式元件变异。最后,本文举例介绍了β-地贫遗传修饰的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胎儿血红蛋白 遗传修饰作用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BPε增强U937细胞中PI3Kγ基因的表达
15
作者 蔡蓉 戴冰冰 +2 位作者 梅文瀚 李珂 卢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2-564,571,共4页
目的研究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s,C/EBPε)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C/EBP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EBPε电穿孔转染U937细胞,G41... 目的研究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s,C/EBPε)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C/EBP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EBPε电穿孔转染U937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混合细胞克隆后,用RTPCR与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中C/EBPε与PI3K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EBPε后,可以显著提高U937细胞中PI3K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核内转录因子C/EBPε可能参与了PI3Kγ基因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ε U937细胞 PI3K Γ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增强子结合蛋白 Western PCDNA3 真核表达载体 RT-PCR 核内转录因子 过量表达 电穿孔转染 细胞克隆 稳定转染 blot 转染细胞 转录调控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盐不同给药方式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志杰 钱新华 +1 位作者 李西平 姚英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研究丁酸盐对血红蛋白合成的诱导作用和不同给药方式对丁酸盐诱导的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联苯胺染色定性技术检测细胞内血红蛋白,比较丁酸盐不同浓度、不同给药方式诱导K562细胞前后的阳性细胞率... 目的研究丁酸盐对血红蛋白合成的诱导作用和不同给药方式对丁酸盐诱导的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联苯胺染色定性技术检测细胞内血红蛋白,比较丁酸盐不同浓度、不同给药方式诱导K562细胞前后的阳性细胞率;测量波长为414nm的D(λ)值和醋酸纤维膜电泳检测药物诱导的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丁酸盐诱导后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BZ%)增加4~6倍,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较用药前增加9~14倍:丁酸盐选择性地刺激HbF合成;单次脉冲式给药BZ%在72 h达高峰,峰值在19%~28%之间,之后迅速下降,约在7~9d接近用药前水平.孵育时间的长短与BZ%上升以及上升后持续时间的长短无关;丁酸盐持续诱导的BZ%变化与一次脉冲式用药总体趋势相似;间断脉冲式用药BZ%在72 h达到峰值后持续保持在20%~30%之间的水平,直至3个周期的用药结束.结论丁酸盐可诱导珠蛋白基因表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尤其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胎儿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间断脉冲式用药能够持续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可作为丁酸盐治疗β-珠蛋白基因缺陷疾病的理想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血红蛋白 β-蛋白基因缺陷 丁酸盐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VG1(pTU14)产PHB的补料分批培养 被引量:9
17
作者 于慧敏 张延平 +2 位作者 史悦 杨胜利 沈忠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2-746,共5页
利用已构建的同时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RRz)和PHB合成基因(phbCAB)的产PHB基因工程大肠杆菌VG1(pTU14 ) ,在 5L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 .研究发现 :碳氮比(C/N) ,DO(溶氧 )及碳源和氮源的浓度是影响... 利用已构建的同时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RRz)和PHB合成基因(phbCAB)的产PHB基因工程大肠杆菌VG1(pTU14 ) ,在 5L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 .研究发现 :碳氮比(C/N) ,DO(溶氧 )及碳源和氮源的浓度是影响菌体生长和PHB积累的重要因素 ;补料时间可以通过DO和 pH值两个参数的变化在线综合识别 ;流加策略应使发酵前期菌体大量生长 ,发酵后期PHB大量积累 .在优化条件下 ,对VG1(pTU14 )进行 6 0h的补料分批培养 ,菌体细胞浓度、PHB浓度和PHB占细胞干质的分数分别高达2 15 .9g·L-1、 193.7g·L-1和 8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VG1 PHB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塑料 白色污染 微生物降解 补料 分批培养 λ噬菌体裂解基因 聚Β-羟基丁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cA缺失型大肠杆菌菌株的构建与发酵条件优化
18
作者 林凡 张震宇 +1 位作者 孙付保 于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0-837,共8页
反式-4-羟脯氨酸在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式-4-羟脯氨酸的产量,在已构建好的E. coli BL21(DE3)△putA的基础上,敲除基因sucA的同时插入密码子优化后的反式-4-羟化酶基因(hyp),并将构建好的质粒pUC19-ptrp2-hyp-vgb... 反式-4-羟脯氨酸在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式-4-羟脯氨酸的产量,在已构建好的E. coli BL21(DE3)△putA的基础上,敲除基因sucA的同时插入密码子优化后的反式-4-羟化酶基因(hyp),并将构建好的质粒pUC19-ptrp2-hyp-vgb导入该基因敲除菌株中。之后在摇瓶水平上,单因素优化发酵条件与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确定敲除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与含有同样质粒的原菌和两种单敲除菌E. coli BL21(DE3)△sucA、E. coli BL21(DE3)△putA相比,E. coli BL21(DE3)△putA△sucA双敲除菌具有最高的全细胞酶活,大约是原菌的2.6倍;在摇瓶水平上,发酵条件优化后,以100 mmol/L的L-脯氨酸为底物进行发酵,12 h后可得到1.08 g/L的羟脯氨酸,是优化前的3.8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4-羟脯氨酸 sucA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基因敲除 重组大肠杆菌 全细胞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