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在海藻裙带菜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松 于道展 +2 位作者 姜鹏 滕长英 曾呈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87-89,共3页
借鉴海带遗传转化模式 ,利用基因枪法将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lacZ)导入裙带菜雄配子体中 ,一部分诱导形成营养增殖的丝状体 ,另一部分和雌配子体受精生成孢子体。五个月后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 5 %的孢子体个体和 30 %的丝状体细胞表现... 借鉴海带遗传转化模式 ,利用基因枪法将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lacZ)导入裙带菜雄配子体中 ,一部分诱导形成营养增殖的丝状体 ,另一部分和雌配子体受精生成孢子体。五个月后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 5 %的孢子体个体和 30 %的丝状体细胞表现了lacZ的稳定表达 ,利用PCR和PCR Southern检测得到了预期的阳性信号。本文结果提示了利用基因枪转化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海藻裙带菜 基因枪法 稳定表达 基因工程 配子体 PCR检测 PCR-Southem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在大型经济海藻裙带菜中的瞬间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于道展 秦松 +1 位作者 孙国琼 曾呈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93-95,共3页
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SV4 0启动子驱动下的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lacZ)导入大型经济海藻裙带菜不同部位的组织切块中 ,4 8小时后染色检测 ,在假根、孢子叶和叶片中均检测到了lacZ的瞬间表达。研究还发现 ,对于裙带菜组织块的基因枪法转... 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SV4 0启动子驱动下的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lacZ)导入大型经济海藻裙带菜不同部位的组织切块中 ,4 8小时后染色检测 ,在假根、孢子叶和叶片中均检测到了lacZ的瞬间表达。研究还发现 ,对于裙带菜组织块的基因枪法转化 ,压强130 0psi优于 110 0psi。另外在裙带菜中没有发现半乳糖苷酶的染色本底。本文结果提示 :基因枪法是有效的裙带菜遗传转化方法 ;lacZ可以作为裙带菜基因工程研究的报告基因 ,SV4 0启动子能有效驱动外源基因在裙带菜中表达 ,没有组织特异性。这是lacZ在裙带菜中表达的首次报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大型经济海藻 裙带菜 LACZ SV40启动子 基因枪法 瞬间表达 培育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β-半乳糖苷酶基因FaTβgal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厚成 李刚 +1 位作者 赵霞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85-2390,共6页
利用SSH和RACE技术,从‘丰香’草莓果实中分离了1个草莓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命名为FaTβgal。FaTβgal基因cDNA序列全长2 891bp,ORF区2 448bp,编码815个氨基酸,含有保守序列GGPIILSQIENEY和凝集素结构域。FaTβgal推导氨基酸... 利用SSH和RACE技术,从‘丰香’草莓果实中分离了1个草莓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命名为FaTβgal。FaTβgal基因cDNA序列全长2 891bp,ORF区2 448bp,编码815个氨基酸,含有保守序列GGPIILSQIENEY和凝集素结构域。FaTβgal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3个草莓β-Gal基因Faβgal1(CAC44500)、Faβgal2(CAC44501)、Faβgal3(CAC44502)氨基酸序列有47.1%~48.1%的相似性。与其它物种24个β-Gal基因聚类分析表明,FaTβgal聚在一个独立的分枝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FaTβgal基因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果实中特异表达,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升高,粉红期达到峰值,全红期迅速下降;2个软硬不同的品种表达模式趋于一致。研究认为,FaTβgal基因是β-Gal基因家族的一个新基因,该基因可能在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基因表达 果实成熟与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龚月生 刘锦妮 +2 位作者 王晶 杨明明 袁新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66,共8页
【目的】研究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检测其酶学性质,为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应用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来源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bgaB)克隆到大肠杆菌... 【目的】研究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检测其酶学性质,为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应用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来源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bgaB)克隆到大肠杆菌pET表达系统(pET-28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将构建的重组菌(pET28a-bgaB)在含硫酸卡那霉素的液体LB培养基中以IPTG为诱导剂,对表达产物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时间I、PTG诱导浓度、热稳定性及酶促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bgaB,并测得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时间为6 h,IPTG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 mmol/L,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诱导后6 h,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量占菌体总可溶性蛋白的20%,表达效率较高;对透析蛋白进行蛋白质定量,蛋白质量浓度为0.75 mg/mL,透析蛋白的耐热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为75 U/mL,比活性为100 U/mg;酶促动力学研究表明,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反应常数为0.398μmol/mL,最大反应速度为27.435μmol/(min.mL)。【结论】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成功表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大肠杆菌 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5
作者 葛佳佳 陈卫 张灏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6-298,共3页
将来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IAM 110 0 1的高温乳糖酶基因bgaB亚克隆到具强启动子的大肠杆菌载体 pKK 2 2 3 3中 ,经IPTG诱导后 ,表达出的重组蛋白质仍具有耐高温活性 ,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天然蛋白质相似 ,表达量为 1.5U/mg ,比出发菌株高
关键词 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_及GRC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程香普 段芳龄 +5 位作者 张智清 陈庆华 李振峰 赵治国 崔静 卢高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5-457,共3页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在不同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 方法 :质粒pDCβ在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后用碱裂解法提取 ,并经Sepharose 2B凝胶过滤柱层析 ,以Lipofectin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 、人肾癌...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在不同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 方法 :质粒pDCβ在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后用碱裂解法提取 ,并经Sepharose 2B凝胶过滤柱层析 ,以Lipofectin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 、人肾癌细胞株GRC ,然后用X gal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 结果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在HepG2 、GRC中均有表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 基因转染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肿瘤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调控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茜 杜珍武 +1 位作者 卜丽莎 张桂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构建调控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表达的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载体,验证其在肝癌细胞内调控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利用该调控系统调控治疗基因治疗肝癌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2个四环素调控子结合位点(TetO2)基因与pcD... 目的:构建调控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表达的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载体,验证其在肝癌细胞内调控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利用该调控系统调控治疗基因治疗肝癌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2个四环素调控子结合位点(TetO2)基因与pcDNA3.1载体的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pcDNA3.1载体为模板进行PCR。将具有串联2个四环素调控子结合位点(TetO2)基因的PCR产物连接入pcDNA3.1载体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pcDNA3.1-TetO2载体,应用ABI3130测序仪利用pcDNA3.1-TetO2载体对TetO2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再将β-gal克隆入pcDNA3.1-TetO2载体,构建成受四环素调控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3.1-TetO2-β-gal。利用脂质体将携带四环素调控子基因(TR)的pcDNA6/TR载体转染到肝癌细胞HepG2中,利用杀稻瘟菌素进行细胞转染的稳定筛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R基因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将pcDNA3.1-TetO2-β-gal载体转染到稳定表达pcDNA6/TR的HepG2细胞中,转染3~4d后,给予强力霉素(4mg.L-1),利用β半乳糖苷酶原位染色试剂盒染色,检测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pcDNA3.1-TetO2载体测序结果表明,串联2个四环素调控子结合位点(TetO2)基因片段插入到pcDNA3.1载体CMV启动子基因下游。pcDNA3.1-TetO2-β-gal载体酶切鉴定结果表明,β-gal成功地克隆入pcDNA3.1-TetO2载体。RT-PCR结果显示,TR基因在pcDNA6/TR转染的经杀稻瘟菌素筛选的HepG2细胞内得到稳定表达。给予强力霉素后,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稳定转染TR基因的HepG2细胞内得以表达;而未给予强力霉素,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稳定转染TR基因的HepG2细胞内表达受到抑制。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调控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载体,利用该载体成功地调控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基因表达调控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哲 王春凤 汪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4,共3页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 (含有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为试验对象 ,用氮 -甲基 -氮 -硝基 -氮 -亚硝基胍对其进行诱导突变 ,在选择培养基上对突变体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对鸡消化道共生乳酸菌进行了诱导突变 ,筛选到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 (含有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为试验对象 ,用氮 -甲基 -氮 -硝基 -氮 -亚硝基胍对其进行诱导突变 ,在选择培养基上对突变体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对鸡消化道共生乳酸菌进行了诱导突变 ,筛选到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的大肠杆菌受体菌株 ,从而为构建以 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载体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缺陷型菌株 筛选技术 载体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消化道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共生乳酸菌的筛选
9
作者 王春凤 孙哲 汪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8-411,共4页
以健康雏鸡消化道优势共生乳酸菌为试验对象 ,用氮_甲基_氮_硝基_氮_亚硝基胍对其进行 β_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菌株定向诱导突变 ,在选择培养基上对突变体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对鸡消化道共生乳酸菌进行了诱导突变 ,筛选到 β_半... 以健康雏鸡消化道优势共生乳酸菌为试验对象 ,用氮_甲基_氮_硝基_氮_亚硝基胍对其进行 β_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菌株定向诱导突变 ,在选择培养基上对突变体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对鸡消化道共生乳酸菌进行了诱导突变 ,筛选到 β_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的乳酸菌受体菌株 ,为构建以 β_半乳糖苷酶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食品级载体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乳酸菌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αS1-酪蛋白5′调控序列驱动人α-LA基因与LacZ基因在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莉 李庆章 +2 位作者 陈建晖 高学军 田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71-1377,共7页
将牛αS1-酪蛋白5′调控序列约1.2kb的片段,连接到含SV40启动子调控下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PSV载体上,做为启动子,在其后连接0.76kb的人α-乳白蛋白基因(α-L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αS1-LA-psv.采用组织块接种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 将牛αS1-酪蛋白5′调控序列约1.2kb的片段,连接到含SV40启动子调控下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PSV载体上,做为启动子,在其后连接0.76kb的人α-乳白蛋白基因(α-L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αS1-LA-psv.采用组织块接种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对细胞接种存活率、群体倍增时间、生长曲线、形态学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检测,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对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角蛋白18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细胞传至20代以上时仍保持旺盛的增殖活力.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αS1-LA-psv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24~120h均检测到了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培养72h检测到细胞中人α-乳白蛋白的表达,表达量约为0.64g/L.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具有外源基因表达活性,得到的牛αS1-酪蛋白5′调控序列能作为启动子指导外源基因的表达,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在体外培养的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同时表达人α-乳白蛋白和β-半乳糖苷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α-乳白蛋白基因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海岗 韩宗玺 +3 位作者 邵昱昊 王芳 陈洪岩 刘胜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4-338,共5页
将山羊IFN-γ基因插入到含有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的山羊痘病毒(GPV)转移载体PTK-vp1中,获得含有FMDV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pTK-vp-IFNγ,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山羊痘重组病毒rAV41-LacZ... 将山羊IFN-γ基因插入到含有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的山羊痘病毒(GPV)转移载体PTK-vp1中,获得含有FMDV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pTK-vp-IFNγ,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山羊痘重组病毒rAV41-LacZ为亲本毒,与转移载体pTK-vp-IFNγ共同转染犊牛睾丸细胞进行同源重组,通过7轮反向蓝白斑筛选,产生重组山羊痘病毒rAV41-VP-IFNγ,通过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获得了能够稳定表达FMDVvp1和山羊IFN-γ的重组山羊痘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山羊痘病毒 山羊IFN-γ基因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nectin基因剔除LacZ基因敲入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维华 李西华 +10 位作者 王芳 乔建瓯 党素英 孔辉 王龙 陆顺元 孙霞 徐国江 傅继梁 费俭 王铸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6-853,共8页
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一种活性蛋白质,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及抗动脉硬化等活性.建立adiponectin基因剔除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敲入小鼠模型,可为整体动物水平研究adiponectin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等提供理想工... 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一种活性蛋白质,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及抗动脉硬化等活性.建立adiponectin基因剔除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敲入小鼠模型,可为整体动物水平研究adiponectin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等提供理想工具.根据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adiponectin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及敲入策略,在adiponectin基因第2和第3号外显子剔除的同时,在其ATG和信号肽序列后顺接LacZ基因完整编码序列,构建完成了Adipo-LacZ-XpPNT基因剔除质粒.通过电穿孔将打靶质粒转入ES细胞,以G418和ganciclovir进行药物筛选,获得药物抗性的ES细胞克隆,PCR和DNA印迹鉴定出正确同源重组克隆.将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注入小鼠囊胚得到嵌合体小鼠,嵌合体小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产生杂合子小鼠,杂合子间交配获得adiponectin基因剔除LacZ基因敲入纯合子小鼠.经RT-PCR、RNA印迹和ELISA检测证实纯合子小鼠脂肪和血清中adiponectin基因表达呈阴性.RT-PCR、RNA印迹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LacZ基因在突变小鼠脂肪组织中有特异性表达,其表达谱与内源性adiponectin基因的表达谱一致.但在脂肪组织及外周血中未能检测到LacZ活性,且血清中LacZ蛋白亦呈阴性.由此成功建立了adiponectin基因完全灭活及LacZ基因以内源性adiponectin基因表达谱表达的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NECTIN 基因剔除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 基因敲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LacZ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芳 刘胜旺 +1 位作者 邵昱昊 陈洪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5-660,共6页
在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疫苗株AV41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构建转移载体质粒。将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VV)晚期启动子P11和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LacZ)报告基因片段插入含有TK片段同源臂... 在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疫苗株AV41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构建转移载体质粒。将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VV)晚期启动子P11和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LacZ)报告基因片段插入含有TK片段同源臂的载体pTK的KpnⅠ酶切位点,经酶切、PCR鉴定筛选出阳性重组子,命名为pTK-LacZ。质粒经纯化后用脂质体法转染感染了GPVAV41株的犊牛睾丸(Bovine testis,BT)细胞,待出现80%以上的细胞病变时收获病毒,经过连续9代蓝色蚀斑筛选、纯化和PCR鉴定,获得纯化的表达LacZ基因、TK功能缺失的重组病毒,命名为rGPV-LacZ。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LacZ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其毒力、生长特性与亲本株相似,保持原有疫苗株的生长特性,且在BT细胞和羔羊睾丸(Lamb testis,LT)细胞连续传20代遗传性状仍很稳定。本研究筛选、纯化的rGPV-LacZ为进一步研制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GPV活载体多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山羊痘病毒 基因(TK)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痘基因工程标记疫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芳 刘胜旺 +1 位作者 邵昱昊 陈洪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I0015-I0015,共1页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根除山羊痘,研制能够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的标记疫苗。本研究在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疫苗株AV41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构建转移载体。将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VV)晚期...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根除山羊痘,研制能够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的标记疫苗。本研究在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疫苗株AV41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构建转移载体。将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VV)晚期启动子P11和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报告基因片段插入含有TK片段同源臂的载体pTK的KpnI酶切位点,经酶切、PCR鉴定出,命名为pTK-LacZ。用脂质体法转染感染了GPVAV41株的犊牛睾丸(bovine testes,BT)细胞,待出现80%以上的细胞病变时收获病毒,经过连续9代蓝色蚀斑筛选、纯化和PCR鉴定,获得纯化的表达LacZ基因、TK功能缺失的重组病毒,命名为rGPV-LacZ。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LacZ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其毒力、生长特性与亲本株相似,保持原有疫苗株的生长特性,而且在BT细胞和羔羊睾丸(lamb testes,LT)细胞连续传20代遗传性状很稳定。本研究筛选、纯化的重组病毒rGPV-LacZ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动物,为进一步研制山羊痘病毒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山羊痘病毒 标记疫苗 基因(TK)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抗原捕获ELISA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秦海斌 刘怀然 +4 位作者 刘家森 姜骞 韩凌霞 司昌德 曲连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I0020-I0024,共5页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根除山羊痘,研制能够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的标记疫苗。本研究在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疫苗株AV41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构建转移载体。将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根除山羊痘,研制能够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的标记疫苗。本研究在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疫苗株AV41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构建转移载体。将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VV)晚期启动子P11和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报告基因片段插入含有TK片段同源臂的载体pTK的KpnI酶切位点,经酶切、PCR鉴定出,命名为pTK-LacZ。用脂质体法转染感染了GPVAV41株的犊牛睾丸(bovine testes,BT)细胞,待出现80%以上的细胞病变时收获病毒,经过连续9代蓝色蚀斑筛选、纯化和PCR鉴定,获得纯化的表达LacZ基因、TK功能缺失的重组病毒,命名为rGPV-LacZ。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LacZ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其毒力、生长特性与亲本株相似,保持原有疫苗株的生长特性,而且在BT细胞和羔羊睾丸(lamb testes,LT)细胞连续传20代遗传性状很稳定。本研究筛选、纯化的重组病毒rGPV-LacZ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动物,为进一步研制山羊痘病毒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山羊痘病毒 标记疫苗 基因(TK)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融合子的多重PCR鉴定
16
作者 张琳 庞丰平 霍乃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9,共7页
为建立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融合子快速鉴定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根据芽孢杆菌的芽孢形成早期因子基因spo0A和13株乳酸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对P1/P2和P3/P4,以亲本菌株DN... 为建立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融合子快速鉴定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根据芽孢杆菌的芽孢形成早期因子基因spo0A和13株乳酸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对P1/P2和P3/P4,以亲本菌株DNA为模板,优化每对引物在适宜退火温度条件下的PCR体系,在最优体系下的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P1/P2能特异性扩增出spo0A基因片段(308 bp),而7株乳酸菌全部呈阴性;P3/P4可扩增出所有受试乳酸菌和经表型鉴定确定的阳性融合子中的目标基因片段(576 bp),而对芽孢杆菌无扩增。多重PCR结果表明在P1/P2的最优体系中只有308 bp片段的扩增,而在P3/P4的最优体系中可实现2个片段的共扩增,对融合后获得的50个菌株的鉴定结果与单重PCR和表型鉴定结果100%吻合。该体系中模板DNA 1 ng/μL,每条引物0.4μmol/L,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0.25 mmol/L,Taq酶0.06 U/μL;PCR时94℃预变性5 min;每个循环(共30个)94℃30 s、53℃30 s、72℃60 s,产物末端72℃延伸7 min。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好,适用于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二者融合子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形成早期因子基因 β-半乳糖苷酶基因 融合子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