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淀粉样蛋白42寡聚体诱导神经元毒性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形成 被引量:2
1
作者 邓佳君 陶倩 +3 位作者 刘斌 罗衍愈 朱仪 岳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究β淀粉样蛋白(Aβ)42寡聚体对神经元毒性的作用及诱导产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Aβ_(42)寡聚体进行鉴定。为评估Aβ_(42)寡聚体的影响,使用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 目的探究β淀粉样蛋白(Aβ)42寡聚体对神经元毒性的作用及诱导产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Aβ_(42)寡聚体进行鉴定。为评估Aβ_(42)寡聚体的影响,使用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检测细胞活性,将10μmol/L的Aβ_(42)寡聚体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H-SY5Y)细胞共孵育12h和24h,与人胚胎干细胞(hESC)衍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共孵育24h、48h和96h,同时设立相应对照组。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谷氨酸能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D相关病理Aβ斑块及p-tau病理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显示,Aβ_(42)寡聚体样品中观察到单体和小分子量聚集体(<30000)。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显示,Aβ_(42)寡聚体主要呈圆球形颗粒状。10μmol/L的Aβ_(42)寡聚体与SH-SY5Y细胞共孵育12h、24h,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70.89±2.54)%vs(100.00±2.02)%,(52.63±3.37)%vs(100.00±2.80)%,P<0.05]。10μmol/L的Aβ_(42)寡聚体与谷氨酸能神经元共孵育24h、48h和96h,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P<0.05)。10μmol/L的Aβ_(42)寡聚体与谷氨酸能神经元共孵育48h、96h,凋亡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1.44±0.31)%vs(1.00±0.38)%,(1.75±0.64)%vs(1.00±0.31)%,P<0.05]。10μmol/L的Aβ_(42)寡聚体与谷氨酸能神经元共孵育24h、48h、96h,均产生呈圆形颗粒状的Aβ斑块阳性信号,其对照组均无Aβ斑块阳性信号。10μmol/L的Aβ_(42)寡聚体与谷氨酸能神经元共孵育24h,细胞在Thr231位点处产生tau过度磷酸化,Aβ_(42)寡聚体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Aβ_(42)寡聚体对SH-SY5Y细胞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均具有毒性,可以诱导谷氨酸能神经元产生AD样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β肽类 神经元 细胞凋亡 β淀粉样蛋白(Aβ)42寡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甲状腺素蛋白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研究
2
作者 周双艳 黄垚心 +2 位作者 李鑫 白佳慧 袁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46,共14页
目的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表现在TTR能抑制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的病理性聚集。本工作将从分子层面上探究TTR与Aβ的作用机制,揭... 目的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表现在TTR能抑制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的病理性聚集。本工作将从分子层面上探究TTR与Aβ的作用机制,揭示TTR对AD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蛋白质-蛋白质对接用于探究不同结构形式的TTR与Aβ的作用模式,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来探究二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结果TTR四聚体及单体均能与Aβ单体作用,TTR四聚体的甲状腺素结合通道是Aβ单体的主要结合部位。此外,TTR四聚体的EF螺旋、EF loop同样能够结合Aβ单体。当TTR四聚体解离后,TTR单体的内部片层疏水部位暴露,该部位对Aβ单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TTR与Aβ聚集体作用,由于TTR单体与Aβ聚集体均为富含β折叠的结构,使得二者能够共聚集形成聚合度更高的聚集体,从而降低Aβ聚集体的细胞毒性。结论TTR四聚体和单体通过“扣押”Aβ单体来抑制Aβ的聚集,TTR单体与Aβ聚集体形成高聚合度复合物来降低Aβ聚集体的细胞毒性。本工作为基于TTR神经保护作用的抗AD药物设计和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转甲状腺素蛋白 神经保护作用 β淀粉样蛋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_(1-42)质粒的构建及其与钙调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齐爽 孙旋旋 +4 位作者 王绮萱 贺意婷 李佳睿 苏敬阳 郝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与钙调蛋白(CaM)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阿尔茨海默病(AD)异常表达的核心基因,预测AD防治的潜在靶蛋白;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GST-Aβ_(1-42)重组质粒并进行DNA测序;琼脂糖凝...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与钙调蛋白(CaM)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阿尔茨海默病(AD)异常表达的核心基因,预测AD防治的潜在靶蛋白;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GST-Aβ_(1-42)重组质粒并进行DNA测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提取纯化GST-Aβ_(1-42)融合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是否纯化成功;GST pull-down检测质粒表达的GST-Aβ_(1-42)蛋白与CaM的结合作用。结果获取连接度排名前20的核心基因,将CaM作为靶蛋白;质粒的DNA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酶切后的片段与Aβ_(1-42)片段分子量大小理论值符合,进一步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GST-Aβ_(1-42)蛋白能够与CaM结合,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Aβ_(1-42)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且与CaM具有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质粒构建 钙调蛋白 结合能力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机制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意义
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0-1000,共1页
随着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然而,寿命的延长使人更多时间处在衰老阶段,这就会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科学研究表明,高龄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最大危险因素。A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系统... 随着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然而,寿命的延长使人更多时间处在衰老阶段,这就会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科学研究表明,高龄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最大危险因素。A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65岁开始,也就是到了我国大多数人退休的年龄,AD发病率就开始呈现指数型增长,几乎是每五年增加一倍。因此,科学认识和有效控制AD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新药研发 β淀粉样蛋白 流行病学调查 医疗卫生事业 老年人生活质量 ALZHEIMER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不同表位抗体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赖霞 刘河 +2 位作者 朱晓鹏 龙艳 邓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不同表位抗体对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 SH-SY5Y-APP695细胞培养体系培育按实验目的分组:A组(25μmol/L Aβ)、B组(2μmol/L ASC)、C组(2μmol/L ASC+25μmol/L Aβ+10μg/ml AL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不同表位抗体对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 SH-SY5Y-APP695细胞培养体系培育按实验目的分组:A组(25μmol/L Aβ)、B组(2μmol/L ASC)、C组(2μmol/L ASC+25μmol/L Aβ+10μg/ml AL177)、D组(2μmol/L ASC+25μmo/L Aβ+10μg/ml ab155970)、E组(25μmol/L Aβ+2μmol/L ASC)用于探讨重组ASC蛋白与Aβ蛋白结合。对照组[磷酸盐吐温缓冲液(PBST)]、Aβ组(10μmol/L Aβ)、Aβ+N端组(10μmol/L Aβ+10μg/ml AL177)、Aβ+C端组(10μmo/L Aβ+10μg/ml ab155970)用于探讨细胞炎性反应。Ⅰ组(PBST)、Ⅱ组(10μmol/L Aβ)、Ⅲ组(10μmol/L Aβ+10μg/ml AL177)、Ⅳ组(10μmol/L Aβ+10μg/ml ab155970)用于细胞毒性检测。N端组[10μg/ml AL177+10μg/m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Aβ_(42)]、C端组(10μg/ml ab155970+10μg/ml FITC-Aβ_(42))、空白组(PBST)用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A组比较,C组细胞中Aβ聚集减少,D组Aβ聚集增多(P<0.01)。与对照组比较,Aβ+C端组Aβ引起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噻唑蓝法检测结果显示,Ⅱ组细胞活性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4.25 vs 0.73±5.68,P<0.01);Ⅲ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2.21 vs 0.73±5.68,P<0.05)。结论 ASC蛋白N端抗体AL177抑制Aβ聚集,ASC蛋白C端抗体ab155970促进Aβ聚集,并具有时间依赖性。C端抗体刺激Aβ引起炎性反应,N端抗体拮抗对Aβ神经细胞毒性。表明ASC不同表位抗体对Aβ聚集及神经毒性具有不同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毒性 免疫 抗体 表位 凋亡相关斑点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傅秋黎 戴海斌 +1 位作者 沈耀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组胺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42)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的受体亚型。方法:运用PC12细胞,采用Aβ42构建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以形态学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为指标,观察细胞损伤和药物的改善... 目的:观察组胺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42)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的受体亚型。方法:运用PC12细胞,采用Aβ42构建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以形态学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为指标,观察细胞损伤和药物的改善作用。结果:Aβ42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损伤。组胺在10-7、10-6mol/L浓度时能显著改善Aβ42(5μmol/L)作用24h引起的细胞损伤,10-6mol/L保护作用最大。组胺10-6mol/L的保护作用能被组胺H2受体拮抗剂zolantidine,H3受体拮抗剂clobenpropit所逆转,但不能被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所拮抗。结论:组胺能减弱Aβ42诱发的细胞损伤,可能与组胺H2,H3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药理学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 β淀粉样蛋白 β淀粉样蛋白1-42 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对β淀粉样蛋白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宇昕 李国营 +2 位作者 孙灵芝 谭亮 田素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讨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灌服对β淀粉样蛋白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Aβ沉积的影响。方法:雄性NIH小鼠分为AD模型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水提液灌胃组、去油水煎液灌胃组... 目的:探讨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灌服对β淀粉样蛋白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Aβ沉积的影响。方法:雄性NIH小鼠分为AD模型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水提液灌胃组、去油水煎液灌胃组和挥发油灌胃组。共6组,每组6只。AD模型组小鼠双侧海马CA1区内注射Aβ1-42(2μg/μl,2μl/侧)。模型制备后,进行第1次水迷宫测试,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每天1次的石菖蒲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进行灌胃(0.2 g石菖蒲/10 g体重),连续3周,以生理盐水灌胃组为对照。灌胃结束后,进行第2次水迷宫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β在小鼠海马的沉积情况。结果:第1次水迷宫检测显示,与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小鼠比较,AD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2次水迷宫检测表明,与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石菖蒲灌胃三组模型小鼠其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其中挥发油灌胃组逃避潜伏期最短,但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D模型小鼠灌服后Aβ沉积明显减少(P<0.01)。但石菖蒲不同部位灌服组与生理盐水灌服组Aβ沉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石菖蒲三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石菖蒲水溶性部位与挥发油部位一样含有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药效成分,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这种改善功效是否与减少Aβ沉积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挥发油 非挥发油成分 AD 海马 β淀粉样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皂苷对β淀粉样蛋白片段1-40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贤志 陈勤 +2 位作者 陈庆林 金蓓蓓 叶海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抑制β淀粉样蛋白片段1-40(Aβ1-40)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聚集状的Aβ1-40 25μmol·L-1诱导PC12细胞凋亡,然后将处理后的PC12细胞分为Aβ1-40模型组和远志皂苷50,100和200μmol·L-1组,同...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抑制β淀粉样蛋白片段1-40(Aβ1-40)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聚集状的Aβ1-40 25μmol·L-1诱导PC12细胞凋亡,然后将处理后的PC12细胞分为Aβ1-40模型组和远志皂苷50,100和200μmol·L-1组,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膜联蛋白-Ⅴ和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及细胞色素c(Cyt c)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PC12细胞中Cyt c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1-40模型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为(31±7)%;Bcl-2阳性表达细胞率降低(P<0.01),为(23.9±1.9)%;Bax和Cyt c阳性表达细胞率升高(P<0.01),分别为(79.0±3.7)%和(49.2±3.6)%,Bcl-2/Bax阳性表达细胞比值为0.3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远志皂苷50,100和200μmol·L-1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升高至(51±13)%,(64±7)%和(84±10)%(P<0.01);Bcl-2阳性率升高至(38.7±0.9)%,(53.7±1.6)%和(60.3±0.8)%(P<0.01),Bax阳性率分别降低为(60.8±1.9)%,(41.5±2.2)%和(32.7±1.4)%(P<0.01),Bcl-2/Bax比值亦分别上升为0.64,1.29和1.84;Cyt c阳性率分别降低至(45.4±3.4)%,(30.2±2.2)%和(27.5±1.0)%(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Cyt c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远志皂苷50,100和200μmol·L-1作用24h,PC12细胞凋亡率和Cyt c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降低(P<0.01)。结论远志皂苷对Aβ1-40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Bax和Cyt c表达,增加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从而阻断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皂苷 β淀粉样蛋白片段1-40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酮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神经元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朱嘉琦 拓西平 +3 位作者 陈海生 吕建勇 贾丽艳 周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的β淀粉样蛋白β-AP25-35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活性氧的影响以及五味子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7-9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β-AP25-35处理组、五味子酮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分别给予β-AP25-35(...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的β淀粉样蛋白β-AP25-35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活性氧的影响以及五味子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7-9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β-AP25-35处理组、五味子酮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分别给予β-AP25-35(1μmol/L)、β-AP25-35(1μmol/L)+五味子酮(100μmol/L)或仅予Neuro-basal+B27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后,测定并计算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结果:各组神经元内活性氧的含量为:β-AP25-35处理组(44.58±3.86)U/ml,五味子酮干预组(15.70±2.13)U/ml,空白对照组(5.46±1.58)U/ml。β-AP25-35处理组、五味子酮干预组两组神经元内活性氧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1),β-AP25-35处理组活性氧含量又明显高于五味子酮干预组(P〈0.01)。结论:β-AP25-35可以引起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的活性氧增加,五味子酮对此有部分阻断作用,对神经元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五味子酮 活性氧 神经元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术前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42和Tau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纪木火 朱伟 +4 位作者 李晓敏 刘玉革 夏玲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与术前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42、Tau及磷酸化Tau(pTau)水平的关系。方法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SAⅠ或Ⅱ级、年龄65~90岁的老年患者82例,术前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与术前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42、Tau及磷酸化Tau(pTau)水平的关系。方法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SAⅠ或Ⅱ级、年龄65~90岁的老年患者82例,术前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术后根据谵妄评定法(CAM)将患者分为POD和非POD组。检测术前脑脊液Aβ-42、Tau及pTau水平,记录并分析围术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POD发生率为36.6%,其中年龄及术前认知功能水平为POD的高危因素(P<0.05)。与非POD组比较,POD组患者术前脑脊液中pTau明显升高,而Aβ-42降低(P<0.05)。结论术前脑脊液中pTau及Aβ-42水平与POD发生相关,可以作为预测POD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老年 脑脊液 β淀粉样蛋白 TAU prot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玮 孙圣刚 +4 位作者 童萼塘 王新高 矫黎东 李春阳 彭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 (MCI)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protein ,Aβ)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2例MCI患者和 15名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2 的水平。结果MCI组患者脑...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 (MCI)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protein ,Aβ)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2例MCI患者和 15名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2 的水平。结果MCI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浓度高于正常组 ,Aβ的浓度低于正常组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检测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的浓度可以作为MC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损害 ALZHEIMER病 TAU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U87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红梅 张婷 +2 位作者 李强 陈荣富 孙晓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处理后U87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影响。方法方法将U87细胞分为Aβ组、Aβ+丁苯酞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Aβ组细胞用Aβ1-42(20μmol/L)处理24 h;Aβ+丁苯酞组细胞用丁苯酞(10μmol/L)预处理0.5 h后再...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处理后U87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影响。方法方法将U87细胞分为Aβ组、Aβ+丁苯酞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Aβ组细胞用Aβ1-42(20μmol/L)处理24 h;Aβ+丁苯酞组细胞用丁苯酞(10μmol/L)预处理0.5 h后再加入Aβ1-42(20μmol/L)处理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检测Caspase 3活性,采用CM-H2 DCFDA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Ⅰ和LC3-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组U87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Aβ+丁苯酞组U87细胞活力显著高于Aβ组(P<0.05)。对照组、Aβ组和Aβ+丁苯酞组之间Caspase 3活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β组U87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Aβ+丁苯酞组U87细胞ROS水平显著低于Aβ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β组U87细胞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P<0.01);Aβ+丁苯酞组U87细胞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低于Aβ组(P<0.01)。结论丁苯酞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自噬性死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氧化应激 自噬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1-40和1-42的聚集性质比较 被引量:22
13
作者 武一 吉尚戎 +1 位作者 蒋伍玲 隋森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5,共5页
β淀粉样蛋白 (Aβ)是阿尔茨海默症 (AD)患者脑中斑块的核心蛋白 ,它由多种衍生自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不同长度的肽组成 ,其中Aβ40和Aβ42是主要的组分。我们通过电镜研究了这两种蛋白的纤维形成过程。在溶液中Aβ42倾向于形成斑块... β淀粉样蛋白 (Aβ)是阿尔茨海默症 (AD)患者脑中斑块的核心蛋白 ,它由多种衍生自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不同长度的肽组成 ,其中Aβ40和Aβ42是主要的组分。我们通过电镜研究了这两种蛋白的纤维形成过程。在溶液中Aβ42倾向于形成斑块状沉积 ,而Aβ40则更易于形成典型的纤维。这种不同可能由Aβ42的相对更为紧密的二级构象所致。根据这些数据 ,我们推测静电作用对于早期Aβ42聚集是非常重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性质 β淀粉样蛋白 静电作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 纤维 比较研究 阿尔茨海默症 AΒ1-40 AΒ1-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跨血脑屏障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海静 赵春晖 张文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48-1352,共5页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eptides,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征。Aβ在患者脑内的积聚由多种因素诱导,其中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于Aβ在脑内与血液之间的转运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一转...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eptides,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征。Aβ在患者脑内的积聚由多种因素诱导,其中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于Aβ在脑内与血液之间的转运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一转运作用是通过BBB上Aβ受体介导的。在AD患者脑内可检测到Aβ转运及相关受体表达的异常,与脑内Aβ含量的异常升高有关。对BBB结构与功能、Aβ转运相关受体的表达及其转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可能的脑内Aβ跨BBB清除策略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脑屏障 转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拯 杨娟娇 +1 位作者 孙琪 邵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1-325,331,共6页
目的观测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表达的影响,寻求最佳电针治疗强度。方法共纳入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 目的观测不同强度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表达的影响,寻求最佳电针治疗强度。方法共纳入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4-VO)法复制V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1 m A电针组(频率2/15 Hz,强度1 m A,留针时间20 min)、3 m A电针组(频率2/15 Hz,强度3 m A,留针时间20 min),每组8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1次/d,连续治疗10 d,休息2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Aβ1-40 m 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1 m A电针组、3 m A电针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第2~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6.8±1.9)、(40.6±2.3)、(24.6±1.5)、(19.4±1.2)s;(56.3±3.5)、(51.2±2.6)、(45.9±2.1)、(40.8±1.4)s;(52.7±1.5)、(46.0±2.3)、(31.3±1.2)、(27.7±1.6)s;(50.8±3.9)、(41.5±2.1)、(29.0±1.1)、(25.6±1.3)s;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分别为(23.3±1.6)、(53.9±1.3)、(30.2±1.4)、(28.1±0.8)s,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分别为(9.4±0.9)、(2.6±0.5)、(6.4±0.7)、(7.2±0.9)次;CA1区中Aβ1-4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7.3±1.1)、(40.7±1.1)、(24.0±1.7)、(22.4±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5.88、861.605、103.876、380.609,均P<0.01);1 m A、3 m A电针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12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加,CA1区中Aβ1-40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3 m A电针组均明显优于1 m A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海马CA1区Aβ1-4 0 mRNA表达水平,3 m A电针效果优于1 m A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强度 学习记忆能力 β淀粉样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外周血T细胞MIP-1α过表达及其穿过血脑屏障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大文 马怡然 +1 位作者 方文刚 陈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77-1182,共6页
为观察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沉积对外周血T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的影响,通过立体定位仪将Aβ1~42肽注射到大鼠双侧海马(以Aβ42~1反序列肽为对照),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发现,Aβ1~42上调了外周血T细胞中巨嗜细胞炎症蛋... 为观察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沉积对外周血T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的影响,通过立体定位仪将Aβ1~42肽注射到大鼠双侧海马(以Aβ42~1反序列肽为对照),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发现,Aβ1~42上调了外周血T细胞中巨嗜细胞炎症蛋白(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1α,MIP-1α)的表达,同时免疫荧光分析显示,脑内的Aβ1~42也引起了脑微血管内皮上MIP-1α受体(CCR5)的表达增加,以及伴随的脑实质内T细胞数量的增加.然而,大鼠腹腔内注射抗MIP-1α中和抗体则阻断了Aβ1~42所致的脑内T细胞数量的增加.提示脑内Aβ沉积能诱导外周血T细胞MIP-1α依赖性迁移入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MIP-1Α T细胞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提取物清除β淀粉样蛋白的途径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欢 陈晓宇 +2 位作者 姬飞虹 王奎锋 王志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远志提取物(PTE)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的途径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100、40、20、10、5、0μg/ml)的PTE对神经细胞株(SH-SY5Y)的毒性作用。ELISA法检测PTE对转染过表达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 目的探讨中药远志提取物(PTE)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的途径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100、40、20、10、5、0μg/ml)的PTE对神经细胞株(SH-SY5Y)的毒性作用。ELISA法检测PTE对转染过表达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分泌酶(BACE1)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培养液中Aβ水平的影响。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检测PTE处理后的神经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微管关联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水平,以及mTOR、p70s6k、Raptor、Akt、AMPK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PTE对神经细胞活力没有影响(P>0.05)。CHO-APP/BACE1经药物处理后,Aβ分泌水平明显降低,并呈浓度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处理组细胞自噬增强,另外,自噬标志物蛋白LC3Ⅱ/LC3Ⅰ水平升高。结论 PTE通过增强AMPK/Raptor通路,抑制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诱导自噬发生,使细胞清除Aβ的能力增强,减少Aβ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自噬 微管关联蛋白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雌激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段立晖 周国庆 +3 位作者 夏树开 孙芳 胡云龙 林世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86-490,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组、AD+雌二醇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16只大鼠海马内注射凝聚态Aβ25-35制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AD...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组、AD+雌二醇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16只大鼠海马内注射凝聚态Aβ25-35制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AD+雌二醇组大鼠于建模后2周,皮下注射雌二醇。三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B ielschowsk i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变化。结果:AD+雌二醇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明显优于AD组(P<0.001);海马CA1区Tau蛋白磷酸化阳性细胞数(26.2±3.5、49.2±3.1、61.5±4.5、42.1±2.7、61.2±2.3、24.0±1.6)明显少于AD组(45.4±3.1、106.7±7.6、79.3±3.2、67.7±2.9、97.5±2.9、46.7±5.8)(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较AD组规则。结论:β淀粉样蛋白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出现异常磷酸化,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并抑制海马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通过调控β淀粉样蛋白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宪亮 徐波 +2 位作者 季浏 余锋 孙立岩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β的过量表达及异常堆积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为线索,阐述了α,β,γ分泌酶对Aβ生成的调节、不同形态Aβ的毒性以及Aβ毒性作用机制。不管是自主运动还是被...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β的过量表达及异常堆积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为线索,阐述了α,β,γ分泌酶对Aβ生成的调节、不同形态Aβ的毒性以及Aβ毒性作用机制。不管是自主运动还是被动运动,中低强度有氧耐力运动均可通过抑制Aβ产生、促进其清除以及抑制其神经毒性作用来预防与缓解AD,但其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不甚清楚。因此还探讨了运动如何通过调节α,β,γ分泌酶之间的平衡抑制Aβ的产生;运动如何通过胞外降解、胞内吞噬、转运清除等途径促进Aβ清除;运动如何通过调控机体抗氧化能力、抗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来抑制Aβ神经毒性。但抗阻运动对缓解AD病症是否仍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仍无相关动物实验证实。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代谢机制,在AD的发病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通过激活自噬可增强可溶性或纤维状Aβ的清除,但运动能否通过调控自噬水平促进脑内Aβ清除,也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导致的线粒体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徐淑君 刘桂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9-59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对于A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引起的线粒体结构异常和功能损伤在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β引发线...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对于A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引起的线粒体结构异常和功能损伤在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β引发线粒体损伤的机制主要为诱导线粒体能量代谢中几种关键酶的活性下降、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的破坏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综述了Aβ引发线粒体损伤的以上几方面机制在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线粒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