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PET/MR检查^(18)F-FDG剂量减低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顾海峰 李昂 +1 位作者 蔡军 张龙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0,共8页
目的探究胸部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检查中^(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使用剂量降低对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目的探究胸部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检查中^(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使用剂量降低对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图像质量及病变可检测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使用SIGNA PET/MR行^(18)F-FDG胸部PET/MR检查(注射剂量3.70 MBq/kg)的患者图像118例,所有图像中均有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病灶。用5个不同PET采集时间(20、10、5、2、1 min)对列表(list-mode,list)数据回顾性重建,分别模拟100%、50%、25%、10%、5%^(18)F-FDG注射剂量,记作G100、G50、G25、G10、G5。用李克特5分法对5组图像整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客观分析指标包括病变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的最大值(maximum SUV of lesion,L-SUVmax)、平均值(mean SUV of lesion,L-SUV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lesion SUV,L-SUVsd)、背景SUV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ackground SUV,B-SUVsd)、病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of lesion,L-SNR)、图像噪声比(image noise ratio,IN)和L-SUVmax相对背景噪声比(lesion-to-background ratio,LBR),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指标组间整体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以G100为参考,评估其他组病变可检测性。结果5组^(18)F-FDG模拟剂量越高图像整体质量的主观评分也越高(P<0.05)。G25、G50、G100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均评分>4分。各组L-SUVmax、L-SUVmean、L-SUVsd、IN和LBR随^(18)F-FDG模拟剂量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NR随^(18)F-FDG模拟剂量增加而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在L-SUVmax和L-SUVsd上G25、G50、G100任意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任意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UVmean和L-SNR上,G5、G10两组之间或G25、G50、G100三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任意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N上,5组之间任意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BR上,G5和G10、G25和G100、G50和G100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任意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G100为参考,G50、G25、G10、G5漏检率分别为1.4%、2.4%、4.4%、6.8%。结论使用SIGNA PET/MR,若胸部^(18)F-FDG PET/MR检查PET时间为20 min,^(18)F-FDG剂量可由3.70 MBq/kg减少至0.93 MBq/kg,用量减少了75%,这不会改变PET图像质量及定量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18)f-脱氧葡萄糖 标准摄取值 低剂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标记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PET/CT对^(18)F-FDG摄取偏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2
作者 梁志盈 林培颖 +2 位作者 张汝森 李雯 李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1,共8页
目的探讨^(18)F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18)F-FAPI)PET/CT对^(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偏低的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接受^(18)FFAPI PET... 目的探讨^(18)F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18)F-FAPI)PET/CT对^(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偏低的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接受^(18)FFAPI PET/CT检查的62例^(18)F-FDG摄取偏低的恶性肿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和影像资料。参照肿瘤邻近组织对^(18)F-FDG和^(18)F-FAPI的摄取水平,将肿瘤病灶分为高摄取、中摄取与低摄取,其中高摄取病灶设为阳性。记录并比较^(18)F-FDG与^(18)F-FAPI显示的肿瘤原发灶、转移灶数量及其摄取水平。结果62例原发恶性肿瘤对^(18)F-FDG低摄取18例(29.0%)、中摄取44例(71.0%),而对^(18)F-FAPI低摄取1例(1.6%)、中摄取6例(9.7%)、高摄取55例(88.7%)。原发肿瘤^(18)FFAPI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明显高于^(18)F-FDG(7.5±5.6 vs.3.9±2.1,P<0.001)。^(18)F-FAPI PET检出的阳性淋巴结数明显多于^(18)F-FDG PET(77个vs.38个,P<0.01)。共检出16个远处转移灶,其中^(18)F-FDG PET/CT检出11个(68.8%),^(18)F-FAPI PET/CT检出15个(93.8%),两种示踪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18)F-FDG摄取偏低的恶性肿瘤,^(18)F-FAPI PET/CT可较好地显示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18)F-FAPI可作为一种较有前景的放射性示踪剂,尤其适用于^(18)F-FDG摄取偏低的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肿瘤 低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MR成像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刘小菊 邓向斌 +3 位作者 张朝钦 王红燕 王有金 余治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多数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多数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明确诊断。由于在早期诊断该疾病极具挑战性,且缺乏相关的临床指南,故国内外罕见关于此类病例的早期诊治情况的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以高热、头痛为起始症状并伴有持续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借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18)F flu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18)F-FDG PET/MR)成像结合抗体检测,在其发病后约1月诊断为A-GFAP-A,对其进行了免疫治疗,最终预后良好。本研究旨在为A-GFAP-A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 低钠血症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MR代谢及扩散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一航 姜涵 +6 位作者 孟楠 王鑫惠 刘雪 袁健闵 杨阳 王哲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代谢参数及扩散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代谢参数及扩散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CT检查怀疑有肺部占位性病变后进行3.0 T胸部^(18)F-FDG PET/MR混合扫描的患者48例,分析扫描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_(max))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临床可能预后因素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代谢参数SUV_(max)和ADC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48例NSCLC患者的SUV_(max)和ADC的中位数分别为5.87(3.92,9.66)和1.41(1.28,1.57)。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手术[HR=6.70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422~31.614,P=0.016;HR=7.174,95%CI为1.486~34.626,P=0.014]、SUV_(max)(HR=1.170,95%CI为1.010~1.355,P=0.036;HR=1.173,95%CI为1.010~1.360,P=0.035)及ADC(HR=0.010,95%CI为0.000~0.232,P=0.004;HR=0.006,95%CI为0.000~0.156,P=0.002)是N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DC(HR=0.012,95%CI为0.000~0.386,P=0.012;HR=0.008,95%CI为0.000~0.298,P=0.009)是影响NSCLC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UV_(max)和ADC都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ADC可能比SUV_(max)更有助于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18)F-FDG PET/MR代谢参数及扩散参数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预后评估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原发性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
5
作者 陈紫薇 张连娜 +1 位作者 冯瑾 杨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4-748,共5页
目的:分析骶骨原发性肿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确诊的31例骶骨原发性肿瘤的PET/CT资料,观察骶骨病变的位置、影像学特征、^(18)F-FDG摄取程度以及其他部位受累的情况,并对患者的... 目的:分析骶骨原发性肿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确诊的31例骶骨原发性肿瘤的PET/CT资料,观察骶骨病变的位置、影像学特征、^(18)F-FDG摄取程度以及其他部位受累的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骶骨原发性肿瘤中以尤文肉瘤(19.4%)、脊索瘤(16.1%)、骨巨细胞瘤(16.1%)、未分化肉瘤(12.9%)、软骨肉瘤(9.7%)为主,尤文肉瘤、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未分化肉瘤患者的中位年龄有统计学差异(H=14.774,P=0.002)。骶骨肿瘤的基线SUVmax平均值为11.97±8.63,尤文肉瘤、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未分化肉瘤、软骨肉瘤的SUVmax有统计学差异(F=15.950,P<0.001)。低级别与高级别恶性肿瘤的SUVmax有统计学差异(t=-4.505,P=0.001)。结论:不同类型的骶骨原发性肿瘤在年龄及代谢活性中有一定差异,PET/CT可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与软组织肿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与常规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化疗疗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邢军 靳宏星 +4 位作者 原凌 张红雨 任基伟 田蓉蓉 赵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的早期肿瘤代谢疗效与常规CT依据RECIST标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最佳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的早期肿瘤代谢疗效与常规CT依据RECIST标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最佳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0例,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PET/CT按SUV标准(化疗1个周期后肺部原发癌灶的最高SUV值下降>30%)评价肿瘤客观疗效,CT采用RECIST标准评价。配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κ系数检验,将第1个周期化疗后的代谢缓解率分别与第1周期及第2周期化疗后的最佳客观疗效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第1个周期化疗后按SUV值评价的代谢缓解率与化疗后RECIST评价标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5),并且具有较差的一致性(κ=0.240,P=0.085),与2个周期化疗后RECIST评价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3,P>0.05),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413,P=0.006);^(18)F-FDG PET/CT预测NSCLC 2个周期化疗后最佳客观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14/17)、60.9%(14/23)、70.0%(28/40)、60.9%(14/23)和82.4(14/17)%。结论:^(18)F-FDG PET/CT能够预测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化疗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的最佳客观疗效;^(18)F-FDG PET/CT相对于常规CT可以更早并准确的评价NSCLC的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18)F-FLT PET和^(18)F-FDG PET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柳曦 周乃康 +3 位作者 张锦明 梁朝阳 张涛 田嘉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探讨18F-FLT PET在肺癌诊断和肿瘤增殖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9月-2008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38~74岁)胸部CT疑似肺癌患者进行18F-FLT PET扫描,对同期收治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7~75岁)... 目的探讨18F-FLT PET在肺癌诊断和肿瘤增殖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9月-2008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38~74岁)胸部CT疑似肺癌患者进行18F-FLT PET扫描,对同期收治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7~75岁)胸部CT疑似肺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扫描,并将结果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切除病变组织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18F-FDG PE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为5.2±2.9,明显高于18F-FLT PET的SUV值(3.2±1.3,P<0.05)。18F-FLT PET诊断肺癌原发病灶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86%和78%,18F-FDG PET则分别为88%、50%和79%。18F-FLT PET判断肺癌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7%、88%和75%,18F-FDG PET则分别为68%、84%和79%。肺癌18F-FLT SUV值与Ki-67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278,P<0.001),而18F-FDG SUV值与Ki-67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0079,P=0.968)。结论 18F-FLT可被肺癌组织特异性摄取,可用于肺部肿瘤的辅助诊断,并有望成为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脱氧葡萄糖F18 脱氧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KI-67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综合分析法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欣 于丽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CT良性征象校正FDG假阳性的PET/CT综合分析方法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胰腺原发良恶性疾患40例,其中胰腺癌27例(手术6例,临床随访21例),急、慢性胰腺炎13例(腹腔镜2例,临床随访11例)。分别用单纯SUV测量法和PET与CT相... 目的探讨利用CT良性征象校正FDG假阳性的PET/CT综合分析方法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胰腺原发良恶性疾患40例,其中胰腺癌27例(手术6例,临床随访21例),急、慢性胰腺炎13例(腹腔镜2例,临床随访11例)。分别用单纯SUV测量法和PET与CT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SUV测量法以病灶SUVmax值大于2.5为恶性病变诊断指征,反之为良性。PET/CT综合分析法以PET为主导,CT具有否决权,利用PET/CT融合图像的精确对位,当浓聚热点相应CT表现为明显的良性病变征象时,无论FDG浓聚程度如何,均诊断为良性病变。结果综合分析法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是100%;单纯SUV测量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3%、76.9%、90.0%。结论CT的良性征象,尤其是炎性渗出征象,对FDG假阳性有校正作用,通过这种校正能够提高PET/CT在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5
9
作者 殷艳海 李诗运 戴儒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究^(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结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127例,包括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2例和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55例。将^(18)F-FDG PET/CT检测结果记为观察... 目的:探究^(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结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127例,包括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2例和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55例。将^(18)F-FDG PET/CT检测结果记为观察组,而常规CT检查结果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及准确度。结果:恶性腹腔积液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示腹腔积液代谢升高,^(18)F-FDG PET/CT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性为91.34%、92.73%、90.28%,均显著高于常规CT的69.29%、67.27%、70.83%(均P<0.05)。在对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统计对比得出结核组受累腹膜SUVmax、腹腔积液SUVmax以及腹腔积液T/NT水平低于恶性组,而腹腔积液CT值高于恶性组。结核组结节直径小于恶性组,结核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为74.19±11.42、57.93±10.21、65.16±11.26、62.42±11.03,均显著高于恶性组的68.83±10.79、51.22±9.41、59.73±10.44、56.73±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积液代谢升高对恶性腹腔积液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8)F-FDG PET/CT阅片分析应密切结合腹腔积液SUV,以进一步提高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 ^^18f-脱氧葡萄糖PET/CT 诊断 准确度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在儿童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反应评价中的应用
10
作者 乔文礼 赵晋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00-1302,共3页
^(18)F-FDG 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对儿童淋巴瘤的分期作用显著,对淋巴瘤病灶的探测准确性高于其他常规显像和67Ga显像,并在检测淋巴瘤疗效、判断治疗反应和残留肿块性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注意儿童生理性摄取对判断^(18)F-FDGPET... ^(18)F-FDG 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对儿童淋巴瘤的分期作用显著,对淋巴瘤病灶的探测准确性高于其他常规显像和67Ga显像,并在检测淋巴瘤疗效、判断治疗反应和残留肿块性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注意儿童生理性摄取对判断^(18)F-FDGPET显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放射体层显像 儿童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评估马蔺子素对裸鼠乳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谯凤 徐慧琴 +3 位作者 汪会 余文静 张丹 苏晓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利用^(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评估马蔺子素(IR)对裸鼠MDA-MB231乳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32只裸鼠建立MDA-MB231乳腺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单纯放疗组、IR+放疗组,每组8只。分别在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行^(18)F-FLT m... 目的利用^(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评估马蔺子素(IR)对裸鼠MDA-MB231乳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32只裸鼠建立MDA-MB231乳腺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单纯放疗组、IR+放疗组,每组8只。分别在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行^(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观察4组肿瘤SUV_(max)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放疗前,4组显像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24 h,对照组及IR组SUV_(max)较治疗前显像升高(P<0.05),单纯放疗组和IR+放疗组显像SUV_(max)较治疗前显像下降(P<0.05),且IR+放疗组较单纯放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放疗组和IR+放疗组中Ki-67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i-67表达与SUV_(max)呈明显正相关(r=0.897,P<0.05)。结论 IR对裸鼠乳腺癌具有放射增敏作用,^(18)F-FLT micro PET/CT可以评估IR对裸鼠乳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18f-脱氧 microPET/CT 马蔺子素 放射增敏 细胞增殖抗原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在^(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遵花 张遵城 +2 位作者 董华 董萍 张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29-4031,共3页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检测对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价值。方法:治疗前确诊为NSCLC的59例患者,接受局部125I...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检测对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价值。方法:治疗前确诊为NSCLC的59例患者,接受局部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化疗,且术后定期复查CT,对疑有转移、复发或新增病灶者,行18F-FDG显像和TM测定。依据最终临床诊断评价该两种检查方法及两者联合检测在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59例NSCLC患者中最终确定为肺癌转移、复发或新增病灶者51例。18F-FDG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2%、62.5%、84.7%;血清TM测定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6.5%、62.5%、74.6%;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1%、50.0%、89.8%。结论:在判断NSCLC治疗后复发、转移及出现新增病灶方面,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血清TM检测联合应用起到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了NSCLC复发、转移及出现新增病灶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25I粒子 ^^18f-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和^(68)Ga-FAPI PET/CT在不同恶性肿瘤肺转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梓怡 顾丙新 +1 位作者 许晓平 宋少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9-833,共5页
背景与目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诊断恶性肿瘤伴远处转移的常用方法,但对肺部转移灶尤其是小病灶... 背景与目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诊断恶性肿瘤伴远处转移的常用方法,但对肺部转移灶尤其是小病灶的检测仍不理想。^(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68)Ga-labeled 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s,^(68)Ga-FAPI)已被用于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和肿瘤基质的可视化。^(68)Ga-FAPI PET/CT对大多数癌症的原发灶及其转移灶的诊断价值均高于^(18)F-FDG,但至今尚未见到对恶性肿瘤肺部转移性病变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和^(68)Ga-FAPI PET/CT对不同恶性肿瘤肺转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5月—2022年3月于1周内行^(18)F-FDG和^(68)Ga-FAPI PET/CT检查的20例恶性肿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癌)11例,间叶源性恶性肿瘤(肉瘤)9例。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68)Ga-FAPI和^(18)F-FDG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和肿瘤与本底比值(target-to-background ratio,TBR)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SUVmax和TBR与肺转移灶短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例患者共81个肺转移灶(51个来自癌转移,30个来自肉瘤转移),^(18)F-FDG检出阳性病灶72个,^(68)Ga-FAPI检查阳性病灶70个。与^(68)Ga-FAPI相比,肺转移灶^(18)F-FDG摄取值更高,尤其是癌来源的肺转移病灶(P<0.001)。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显像探针的半定量代谢参数值与肺转移病灶短径之间呈正相关(P<0.001)。结论:^(68)Ga-FAPI在检测恶性肿瘤肺转移病变时并无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肺转移诊断中,^(18)F-FDG摄取值往往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肺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CT纹理分析预测胰腺癌脉管侵犯状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艳 周维燕 +3 位作者 黄琪 沈忱 谭忠华 孙春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纹理特征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脉管侵犯(LVI)状态。方法:分析24例PDAC患者术前^(18)F-FDG PET/CT检查图像,勾画肿瘤感兴趣体积(VOI)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病灶代... 目的: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纹理特征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脉管侵犯(LVI)状态。方法:分析24例PDAC患者术前^(18)F-FDG PET/CT检查图像,勾画肿瘤感兴趣体积(VOI)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病灶代谢体积(MTV)及病灶总糖酵解(TLG);LIFEx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后应用最大相关性最小冗余度(mRMR)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构建LVI预测模型,计算每个病灶基于PET、CT以及联合PETCT组学评分(包括PET-RS、CT-RS以及PETCT-RS),应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对LVI预测效能。结果:(1)LVI阳性组的PETCT-RS、PET-RS、CT-RS、SUVmean及SUVmax均高于LVI阴性组(均P<0.05);(2)SUVmax、SUVmean、TLG同三种RS均呈不同程度正相关;(3)PETCT-RS、PET-RS、CT-RS、SUVmean及SUVmax预测L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22、0.822、0.800、0.785(均P<0.05);(4)LVI阳性组的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LVI阴性组。结论:三种RS、SUVmax及SUVmean均可无创性预测胰腺癌LVI状态,PDAC脉管浸润可能增加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影像组学 脉管侵犯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评价奥拉帕尼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15
作者 王思淇 陶伟涛 +2 位作者 许阿磊 薛杨央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Olaparib组、Olaparib+放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对裸鼠行^(18)F-FLT Micro PET/CT显像。比较4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总增殖体积(TPV)及肿瘤体积的变化。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进行称重观察肿瘤质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的SUV max与免疫组化指标Ki-67及PCN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4组肿瘤的SUV max、TPV及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0.061、0.045,P>0.05);治疗结束后48 h,对照组和Olaparib组的肿瘤SUV max较治疗前升高(t=-12.111,P<0.001;t=-3.001,P=0.03);单纯放疗组和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较治疗前减低(t=5.829,P<0.01;t=4.448,P<0.01),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TPV和肿瘤体积均低于单纯放疗组(t=3.388、5.884、5.990,P<0.01)。Olaparib+放疗组瘤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F=44.405,P<0.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及PCNA在Olaparib+放疗组中表达均少于其他3组(F=16.289、39.645,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UV max与Ki-67及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920、0.918,P<0.01)。结论^(18)F-FLT Micro PET/CT显像可以评价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聚腺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8)f-脱氧 放射疗法 Micro PET/CT Ki-67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匹维溴铵及等渗甘露醇对改善^(18)F-FDG PET/CT肠道成像质量的技术探讨
16
作者 张洁 杨元山 +3 位作者 何红 何桢桢 洪星 黄劲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匹维溴铵及等渗甘露醇对改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肠道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至7月行"8F-FDGPET/CT检查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口服饮用水)、试验1... 目的:探讨口服匹维溴铵及等渗甘露醇对改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肠道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至7月行"8F-FDGPET/CT检查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口服饮用水)、试验1组(口服等渗甘露醇)、试验2组(口服匹维溴铵片和等渗甘露醇),每组60例。各组均行PET/CT常规扫描。采用秩和检验比较3组间肠道充盈程度、扩张程度、生理性浓聚程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2组在小肠充盈程度、扩张程度、生理性浓聚程度及总体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z=-5.858,z=-4.987,z=-7.343,z=-7.282,均P<0.05),与试验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3,z=-1.533,z=-1.669,z=-1.758,均P>0.05)。在结直肠扩张程度及生理性浓聚程度上,试验2组优于对照组(z=-7.500,z=-5.249,均P<0.05)及试验1组(z=-3.162,z=-3.451,均P<0.05);试验2组结直肠充盈程度优于对照组(z=-9.455,P<0.05),与试验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0,P>0.05)。试验2组结直肠总体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与试验1组(z=-8.264,z=-3.130,均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检查后腹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12.842,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PET/CT检查前口服匹维溴铵片,并间断饮用等渗甘露醇溶液,能获得较好的肠道充盈及扩张效果,降低肠道放射性摄取程度,提高总体图像质量,有助于病变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消化道 甘露醇 钙离子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早期动态显像与常规显像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毓艺 张连娜 +3 位作者 冯瑾 张良 杜昊燃 杨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早期动态灌注成像技术结合传统常规显像,评估^(18)F-FDG灌注与代谢参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早期动态灌注成像技术结合传统常规显像,评估^(18)F-FDG灌注与代谢参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0±14.0)岁。以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术后感染的金标准。对^(18)F-FDGPET/CT早期动态显像进行重建处理得到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骨折部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的达峰时间、早期动态显像峰值(EDSUV_(max))、达峰速率。常规显像获得骨折部位SUV_(max)值及靶本底比值(TB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获得EDSUV_(max)值与常规显像SUVmx值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最佳阈值,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在早期动态显像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骨折部位EDSUV_(max)值为5.3(4.1,8.0),高于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的4.0(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达峰时间缩短、峰时提前,在时间放射性曲线中,感染者均表现为早期达峰后下降,而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为持续上升型曲线。在常规显像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骨折部位SUVmx值、TBR值分别为11.2(6.0,14.0)、4.97(2.90,7.30),均高于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的4.80(3.25,7.05)、2.80(2.3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获得EDSUVmx值与常规显像SUV_(max)值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5和8.1,获得的灵敏度分别为42.1%、63.2%,特异度分别为100%、90.5%。结论:早期动态与常规"8F-FDGPET/CT显像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效能大致相当,早期动态显像获得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动态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志鑫 刘云飞 +2 位作者 王灏 王海久 樊海宁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肝包虫病为慢性寄生虫病,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引发,此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又被称作“虫癌”。临床上将肝包虫病分为肝泡型包虫病和肝囊型包虫病,肝包虫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我国主要在西部农牧区居民群体中发生,对该地区居... 肝包虫病为慢性寄生虫病,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引发,此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又被称作“虫癌”。临床上将肝包虫病分为肝泡型包虫病和肝囊型包虫病,肝包虫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我国主要在西部农牧区居民群体中发生,对该地区居民的生存质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肝包虫病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伴随着外科诊治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肝包虫病研究不断深入,其诊治方案也不断完善。本文将主要综述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尽早发现和治疗,降低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多房棘球蚴 剪切波弹性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 肝切除术 肝移植 阿苯达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PET-CT检查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丽 李小平 +5 位作者 崔恒 孙秀丽 赵彦 王朝华 王建六 魏丽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辅助)体层成像(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7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5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辅助)体层成像(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7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5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分析,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B超、CT、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58例患者共进行75例次PET-CT检查,发现复发病灶位于阴道断端、膀胱壁层表面、直肠表面、大网膜残端、升结肠旁等常见转移部位及肝、脾被膜周围、纵隔内淋巴结、膈肌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隐匿部位。PET-CT用于监测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2.8%,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8.6%。20例PET-CT阳性患者同时进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或二次手术,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68例次PET-CT检查与B超检查同期进行,符合率77.94%;19例次与CT同期检查,符合率为78.95%;75例次同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符合率为74.67%;50例次PET-CT检查在患者随访期间进行,与B超、CT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符合率为74%。结论:PET-CT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较CT和B超检查能早期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复发,故可进行病情监测,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复发监测 计算机体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新型放射性示踪剂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凯 袁磊磊 +1 位作者 陈谦 艾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1-516,共6页
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放射性药物在胶质瘤患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除了常用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和氨基酸类示踪剂外,仍需开发新型PET示踪剂用于研究脑胶质瘤的其他生物特征,包... 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放射性药物在胶质瘤患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除了常用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和氨基酸类示踪剂外,仍需开发新型PET示踪剂用于研究脑胶质瘤的其他生物特征,包括灌注、血管生成、缺氧、神经炎症、细胞增殖以及肿瘤侵袭性等。目前这些放射性药物仍在进一步探索中,并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进行验证,以实现其在胶质瘤诊疗评估中的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放射性示踪剂 ^^(18)f-脱氧葡萄糖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