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15)N自然丰度值揭示不同氮源对设施土壤氨挥发的贡献
1
作者 田峪萍 双睿辰 +2 位作者 刘原庆 王立刚 孟凡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目的】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氮肥施用过量、氨气(NH_(3))挥发损失严重等问题。通过^(15)N自然丰度法,研究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NH_(3)挥发的影响,并定量分析其贡献率,为实现降低氮素损失的氮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为... 【目的】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氮肥施用过量、氨气(NH_(3))挥发损失严重等问题。通过^(15)N自然丰度法,研究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NH_(3)挥发的影响,并定量分析其贡献率,为实现降低氮素损失的氮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为期40天的番茄盆栽培养试验,供试土壤为棕壤,未施过肥也未种植过作物,供试作物为番茄。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不施氮肥(CK)和等量施氮(N3 g/pot)条件下单施鸡粪有机肥(M)、单施尿素(U)、有机肥半量替代尿素(MU)处理。利用被动采样器测定了土壤NH_(3)挥发速率和累积排放量,并借助^(15)N自然丰度方法估算肥料和土壤氮对NH_(3)挥发的贡献。【结果】基肥施用后3~6天内,NH_(3)挥发速率迅速增加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直至第33天恢复到施肥前水平。与MU和U处理相比,M处理的净NH_(3)挥发累积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0.8%和63.1%(P<0.05),MU较U处理的NH_(3)减排效果不显著(4.62%),相应的NH_(3)挥发系数分别为1.37%(U)、1.29%(MU)及0.51%(M)。施肥处理中,δ^(15)N-NH_(3)值随NH_(3)挥发的进行而迅速降低,然后逐渐增加至施肥前水平,M处理的δ^(15)N-NH_(3)均值高于MU和U处理。^(15)N同位素混合方程计算显示,在番茄生产中肥料对NH_(3)挥发的贡献比例为:M处理中鸡粪贡献30.5%,U处理中尿素贡献53.1%,MU处理中鸡粪和尿素分别贡献28.6%和56.6%。【结论】等量施氮条件下,单施鸡粪产生的NH_(3)挥发量远低于尿素,鸡粪和尿素等量氮配施对NH_(3)挥发的减排效果不显著。根据同位素分馏效应计算结果,单施鸡粪、尿素对土壤NH_(3)挥发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0.5%、53.1%,鸡粪和尿素配施时二者对土壤NH_(3)挥发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28.6%、56.6%,贡献比例与单施差异不大。因此,控制化肥氮施用量是减少NH_(3)挥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15)n自然丰度 激发效应 设施番茄 分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5)N自然丰度法测定测固氮植物的固氮量Ⅲ.参比植物的选择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丽娟 施书莲 +3 位作者 周克瑜 曹亚澄 孙国庆 邢光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0-212,共3页
本文研究了应用^(15)N自然丰度法测定所选用的参比植物(夏季和越冬草本豆科植物和灌木豆科植物)的固氮百分率。结果表明,参比植物选择的合适与否,对^(15)N自然丰度法尤为重要,选择的参比植物不合适,不仅有可能使计算出... 本文研究了应用^(15)N自然丰度法测定所选用的参比植物(夏季和越冬草本豆科植物和灌木豆科植物)的固氮百分率。结果表明,参比植物选择的合适与否,对^(15)N自然丰度法尤为重要,选择的参比植物不合适,不仅有可能使计算出的固氮百分率偏高或偏低,甚至会得出极不合理的数值,这也说明该法既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亦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比植物 ^^15n自然丰度 固氮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家畜废弃物堆肥对土壤剖面^(15)N自然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炳梓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9-887,共9页
通过对两个长期田间试验的研究 ,分析了日本火山灰土 (Andisols)及其溶液中15N自然丰度(δ15N)在土壤剖面的分布 ,其目的是为了评价δ15N值能否作为预测家畜废弃物氮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形成的NO3 N污染的指标。在日本中央农业综合研究中心... 通过对两个长期田间试验的研究 ,分析了日本火山灰土 (Andisols)及其溶液中15N自然丰度(δ15N)在土壤剖面的分布 ,其目的是为了评价δ15N值能否作为预测家畜废弃物氮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形成的NO3 N污染的指标。在日本中央农业综合研究中心 (NARC)进行了 6年的试验处理包括 :猪场废弃物堆肥 (猪粪堆肥 ) ,缓释尿素 (缓释肥 ) ,普通铵态氮肥 (普通化肥 ) ,及不施肥 (对照 ) ;而在日本农业研究所(NARI)进行了 1 2年的试验则包括三个施用量的牛场废弃物堆肥 (牛粪堆肥 ) ,以该地长期不施肥的森林土壤 (森林 )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NARC长期施用猪粪堆肥显著改变了δ15N值在土壤剖面的分布模式 ,猪粪堆肥小区 0~ 2 0cm的δ15N值最高 ,然后按对照≥普通化肥 >缓释肥排列 ,原因主要为猪粪堆肥本身的δ15N值较高及其随后在土壤中的转化等反应 ;缓释肥处理后的土壤δ15N值最低 ,表明缓释肥施入土壤后的循环速率较慢或相对于施肥量其损失较低。在NARI,土壤δ15N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样不施肥条件下 ,NARI的森林土壤剖面的δ15N值比相对应的NARC的对照土壤剖面值高 1~ 2个δ单位。NARC土壤剖面 1 0 0cm收集的土壤溶液的δ15N值的大小排列为 :猪粪堆肥 >普通化肥≥对照 >缓释肥 ;并且普通化肥小区土壤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废弃物堆肥 土壤剖面 ^^15n自然丰度 影响因素 田间试验 日本火山灰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人为排放源中氮氧化物^(15)N自然丰度的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曦 遆超普 +1 位作者 罗永霞 孙晓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2-1562,共11页
氮氧化物(NO_x=NO+NO_2)因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成为大气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一种痕量组分。首次运用化学转化法,通过将主要人为排放源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转化为氧化亚氮(N_2O),测定气体中NO_x的15N自然丰度,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氮氧化物(NO_x=NO+NO_2)因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成为大气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一种痕量组分。首次运用化学转化法,通过将主要人为排放源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转化为氧化亚氮(N_2O),测定气体中NO_x的15N自然丰度,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NO_x)。利用酸性氧化剂将NO_x氧化为硝酸(NO_3^-),并通过三氯化钒(VCl_3)和叠氮钠(NaN_3)的共同作用将其转化为N_2O,利用带有自动预浓缩装置的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计(PT-IRMS)测定δ15N-NO_x。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可达0.09‰,所需样品量仅为7μg(以氮计),对火力发电站、机动交通工具等人为排放源均适用,测量精度和准确度可满足NOx相关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氧化亚氮 15n自然丰度 化学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自然丰度法分析甘蔗及近缘属野生种固氮效率 被引量:5
5
作者 罗霆 李长宁 +6 位作者 李毅杰 谢金兰 梁强 刘晓燕 王维赞 周忠凤 李杨瑞 《中国糖料》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利用^(15)N同位素自然丰度法,在连续两年不施氮肥条件下,对甘蔗及近缘属野生种(材料)的固氮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筛选出适宜本试验研究的参比植物。试验结果表明,河八王及其后代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高固氮能力,最高固氮率达到36.13%,最低... 利用^(15)N同位素自然丰度法,在连续两年不施氮肥条件下,对甘蔗及近缘属野生种(材料)的固氮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筛选出适宜本试验研究的参比植物。试验结果表明,河八王及其后代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高固氮能力,最高固氮率达到36.13%,最低的为甘蔗栽培种ROC22,固氮率仅为5.72%。银胶菊、胜红蓟和狗尾草与河八王1-1号的δ^(15)N值之差为3.13~3.50,是分析甘蔗及近缘属野生种固氮效率较理想的参比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近缘属 ^^15n自然丰度 河八王 固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菜地土壤、蔬菜、径流中δ^(15)N组成的影响
6
作者 张丽君 胡燕芳 +1 位作者 王京文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1年第7期28-31,共4页
为了解施肥对蔬菜地土壤、蔬菜和地表水体中δ^(15)N丰度的影响,选择2012至2018内施用不同肥料的28块蔬菜地(包括13块施用化肥蔬菜地、8块施用畜禽粪蔬菜地和7块施用商品有机肥加化肥蔬菜地),采样分析表层土壤、蔬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为了解施肥对蔬菜地土壤、蔬菜和地表水体中δ^(15)N丰度的影响,选择2012至2018内施用不同肥料的28块蔬菜地(包括13块施用化肥蔬菜地、8块施用畜禽粪蔬菜地和7块施用商品有机肥加化肥蔬菜地),采样分析表层土壤、蔬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及地表径流样的δ^(15)N丰度。结果表明:施肥种类对土壤、蔬菜和地表径流中δ^(15)N丰度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其丰度值由高至低依次为:畜禽肥>商品有机肥加化肥>化肥。蔬菜和地表水与土壤之间的δ^(15)N丰度存在正相关。分析认为,蔬菜产品中氮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鉴定有机蔬菜的辅助依据,地表水体中δ^(15)N丰度可作为水体中氮素污染源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地 ^δ^(15)n丰度 有机蔬菜 有机肥 化肥 污染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比例对系统干物质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小明 来兴发 +3 位作者 杨宪龙 王自奎 蒋海亮 沈禹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于大田试验条件下探究了燕麦(Avena sativa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间作系统饲草干物质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对施氮和不同间作比例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多元化粮改饲种植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本研究于大田试验条件下探究了燕麦(Avena sativa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间作系统饲草干物质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对施氮和不同间作比例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多元化粮改饲种植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田试验于2012年在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进行,设不施氮(N0)和施氮N 46 kg/hm^2(N_(46))两个氮水平,在每个氮水平下各设7个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比例(1∶0、4∶1、2∶1、1∶1、1∶2、1∶4和0∶1)。于箭筈豌豆的花期和乳熟期,测定并分析了饲草的干物质产量、土地当量比及吸氮量;在花期,分析测定了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在箭筈豌豆的乳熟期,分析了不同间作比例下间作系统的氮肥偏生产力(PFP_N)。【结果】生长至第60 d(花期)和第90 d(乳熟期)时,N_(46)水平下系统的平均干物质总产量较N0水平分别提高了31.6%和24.2%;N0水平下系统的干物质产量分别在2∶1和1∶0下达到最大值,较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102.5%和107.9%,N_(46)水平下分别在1∶1和4∶1下最大,较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103.5%和111.1%。生长至花期(第60 d)时,N0水平下间作系统的LER值均大于1,生长至乳熟期(第90 d)时,N_(46)水平下除4∶1外均小于1。施氮后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降低了50.6%,燕麦的吸氮量占比平均增加了17.2%。4∶1间作比例下系统的氮肥偏生产力(PFP_N)最大。无论施氮与否,燕麦相对于箭筈豌豆的氮素营养竞争比率(CROV)在4∶1间作比例下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箭筈豌豆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结论】施氮提高了间作系统中燕麦的吸氮量占比和体系干物质总产量,但降低了箭筈豌豆的固氮量。在4∶1间作比例下,系统具有较高的作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和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15)n自然丰度 生物固氮 氮阻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