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全平 魏乐群 牛焕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55例患者75节病...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55例患者75节病变椎体。采用随机数字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5例患者40节病变椎体接受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联合组),30例患者35节病变椎体接受PVP(单一组)。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估疼痛程度及体力状况。CT评估骨水泥分布及渗漏,MRI评估肿瘤控制情况,记录两组骨水泥数量及^(125)I粒子数目,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是100%,联合组VAS评分由术前(8.25±0.31)分降至术后12个月(3.27±0.83)分,单一组VAS评分由术前(8.53±0.21)分降至术后12个月(3.98±0.69)分,联合组与单一组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KPS由(43.46±9.66)分升至术后12个月(90.05±2.06)分,单一组KPS由(41.15±8.36)分升至术后12个月(84.05±1.56)分。联合组与单一组术后1个月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术后3、6、12个月K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2.8±0.6)mL,粒子植入量为(15±2)粒,单一组骨水泥注射量为(3.1±0.3)mL。联合组和单一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2.5%和53.5%,单一组骨水泥漏入椎管1例,无相应症状发生。术后随访联合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与单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生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结论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安全可靠,较单纯PVP更能明显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在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125)i粒子组织置入术 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附113例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叶有生 孙永安 +7 位作者 曹培 宁占河 王平 蔡利 霍云霞 郑月 李燕 于世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7-348,共2页
为观察12 5I放射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选择 113例的治疗病例 ,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 4 9例 ,头、肺、乳腺、肝、胰、结肠、直肠及前列腺等各种肿瘤共 6 4例 ,病理诊断明确。经CT定位术植入 5 7例 ,CT、B超引导... 为观察12 5I放射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选择 113例的治疗病例 ,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 4 9例 ,头、肺、乳腺、肝、胰、结肠、直肠及前列腺等各种肿瘤共 6 4例 ,病理诊断明确。经CT定位术植入 5 7例 ,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 5 2例 ,模板插植 3例 ,立体定向支架术插植 1例 ,均为组织间永久植入。随访 4 10个月 ,结果显示有 2例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4例晚期肿瘤患者 6个月后转移衰竭死亡 ,2例因心脑疾病死亡 ,其余患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症状改善 ,生存时间延长。在治疗中 ,全组无白细胞下降 ,无因植入12 5I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实践证明12 5I放射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组织永久植入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 被引量:9
3
作者 朱丽红 王俊杰 +7 位作者 袁惠书 冉维强 刘江平 田素清 李金娜 姜伟娟 姜玉良 王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mCi(0.5~0.8mCi),肿瘤...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mCi(0.5~0.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Gy,分次剂量2.0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肿瘤 ^放射性^(125)i粒子 组织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 被引量:9
4
作者 白静 王俊杰 +1 位作者 修典荣 冉维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术中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无法切除胰腺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5年2月,我院行开腹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术前根据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活度和种植粒子个数,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65~110 Gy...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术中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无法切除胰腺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5年2月,我院行开腹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术前根据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活度和种植粒子个数,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65~110 Gy,每颗粒子活度为0.4~0.5 mC i。超声引导下插入粒子种植针,M ick粒子植入器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数10~75颗。8例粒子植入前或后行胃肠或胆肠吻合术。2例术后行外放疗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1例术前置入支架,1例术后置入支架。结果15例腹痛中,14例术后1~3 d疼痛即开始缓解,其中7例疼痛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93.3%(14/15);除2例失访外,CR 5例,PR 7例,PD 5例,NC 2例。19例中位生存期5个月,1年生存率26.3%。1例出现乳糜漏,3例粒子移位到肝脏。无胰漏和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胰腺癌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补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125粒子 组织种植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42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熊炯炘 黄鹏 王春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无法行根治手术患者42例,术中植入125I粒子及姑息性手术。结果: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无...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无法行根治手术患者42例,术中植入125I粒子及姑息性手术。结果: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无明显骨髓抑制及免疫抑制。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76.7%、33.3%。其中Ⅱ期6个月、12个月生存率为90.0%、55.5%,Ⅲ期6、12个月生存率为68.2%、13.6%(P<0.05)。结论:125I组织间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方法简单、安全,能较好改善疾病相关症状,近期疗效确切,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粒子 组织放疗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肝组织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福安 郭金和 +3 位作者 滕皋军 朱光宇 谭中宝 刘庆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5-948,共4页
目的探索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肝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兔行经皮肝穿刺后植入放射活度分别为0.6、0.9、1.4mCi的125I粒子,其中1.4mCi为两枚0.7mCi的粒子紧密并排植入形成... 目的探索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肝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兔行经皮肝穿刺后植入放射活度分别为0.6、0.9、1.4mCi的125I粒子,其中1.4mCi为两枚0.7mCi的粒子紧密并排植入形成,对照组植入1枚空粒子。粒子植入后2、4、8、16周时抽取耳缘静脉血,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4、8、16周时分批处死动物,取出粒原旁肝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凋亡检测。结果①1.4mCi粒子植入2周时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4、8、16周时降至术前水平,该组其他血液化验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其他组别的各项血液化验指标植入前后均未见明显改变;②光镜下观察显示粒子植入前后除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外,未见明显肝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1.4mCi组4、8、16周时可见相似的肝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其他组别未见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凋亡检测显示与其他组别相比,1.4mCi组4周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P<0.05),而该组8周、16周时凋亡细胞指数显著升高(P<0.05),16周时凋亡与8周时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未见明显凋亡现象。结论肝脏植入125I粒子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技术,但应避免高活度的粒子(活度大于0.7mCi)植入时出现重叠现象,以预防局部肝组织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组织照射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桂丽 王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平均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后1d两组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30d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有统计学差异(χ2=5.9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疼痛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t=7.34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结论: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确切,具有迅速与持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粒子组织植入 癌性疼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置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瑜 秦明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置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8月,我院行手助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置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12例(胰头癌10例,胰体癌2例)。结果12例手...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置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8月,我院行手助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联合125I粒子置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12例(胰头癌10例,胰体癌2例)。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4~181 m in,(122±29)m in。术中出血量45~152 m l,(60±18)m l。住院时间6~17 d,(8.5±1.3)d。术后病人黄疸逐渐减退,术后7~10 d肝功能恢复正常。腹痛消失3例,明显缓解7例。2例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治疗后缓解。10例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CT:肿瘤明显缩小(PR)4例,无变化(NC)4例,肿瘤进展(PD)2例。结论手助腹腔镜内引流术联合癌组织间125I粒子置入术是治疗晚期胰腺癌,使其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125i粒子 胰腺癌 手助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 ^^125i粒子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软组织肉瘤9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智杰 高贞 +5 位作者 苑徳月 刘洋 梁岩松 于慧敏 张宏涛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就诊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9例软组织肉瘤(共10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1.5~20 cm,...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就诊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9例软组织肉瘤(共10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1.5~20 cm,植入粒子18~180颗,单颗粒子活度0.3~0.8 mCi。周边剂量92~169 Gy,观察不可手术切除患者单纯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的局控率、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肿瘤病灶局控率为90%(9/10),PS评分由粒子术前1.6±0.7降为1.1±0.6,P=0.046;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3.8分降为1.3分,P=0.026。1例粒子植人后出现皮肤溃疡,经换药后愈合,余患者未见并发症。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软组织肉瘤,尤其是不可手术切除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肉瘤 ^放射性^125i粒子 不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结肠直肠癌肝转移 被引量:16
10
作者 彭晶晶 谭勇 +3 位作者 谭艳 魏东 付增强 张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结肠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为24例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化疗的CRLM患者共计65个肝转病灶行CT引导下植入^(125)Ⅰ粒子,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介于0.5~0.7 mCi,每例患者接种的粒子数为18~...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结肠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为24例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化疗的CRLM患者共计65个肝转病灶行CT引导下植入^(125)Ⅰ粒子,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介于0.5~0.7 mCi,每例患者接种的粒子数为18~109枚,最小边缘剂量为110~160 Gv植入后进行质量验证。结果在6个月的随访中,肿瘤的最长径基线和从术前(7.21±3.28)cm降到术后3个月时的(4.47±3.34)和6个月时的(3.94±2.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南术前的(293±89)ng/ml降至术后3、6个月的(198±103)ng/ml、(155±6 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1、2年生存率分圳为87.5%和75.0%。结论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CRLM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125粒子 组织内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人体的影响 被引量:61
11
作者 梁莉 马力文 王俊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患者末稍血像、肝功能、肾功能、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不能手术根治的 2 5例患者 ,超声引导下或术中植入1 2 5I粒子。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 3个月内多个时间点...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患者末稍血像、肝功能、肾功能、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不能手术根治的 2 5例患者 ,超声引导下或术中植入1 2 5I粒子。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 3个月内多个时间点末梢血像、肝功能、肾功能及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为 (6 3±2 2 )× 10 9 L、(12 2 7± 17 3)g L、(2 19 9± 117 5 )× 10 9 L ,治疗后 1月及 3月分别为 (6 4± 1 8)× 10 9、(114 5± 30 9)g L、(191 5±5 9 6 )× 10 9 L和 (6 1± 1 2 )× 10 9、(116 3± 16 0 )g L、(191 7± 10 8 2 )× 10 9 L ,无显著性差异 (F分别为 1 893、0 6 16、0 5 96 ,P分别为 0 0 72、0 779和 0 76 2 )。ALT、AST、BUN、Cr、CK及CK -MB检测在各时间点亦无显著差异 (F值分别为 1 86 1、0 5 5 1、1 74 0、1 934,0 4 12 ,0 0 5 2 ,P值分别为 0 118、0 737、0 14 2、0 10 5、0 837、0 998)。胰腺癌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治疗后 1月有明显下降。粒子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 和CD8)及NK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F值分别分 0 2 87、0 5 2 0、0 4 97、1 10 1,P值分别为 0 75 2、0 5 98、0 6 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组织植入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性肺癌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瑞宝 杨光 +5 位作者 崔亚利 刘岩 潘雪玲 何东风 马建群 隋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癌的价值。方法30例不可切除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125I粒子植入术前或后1周内行动脉灌注化疗;B组16例,单纯125I粒子植入治疗。两组患者125I粒子植入2个月后行胸...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癌的价值。方法30例不可切除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125I粒子植入术前或后1周内行动脉灌注化疗;B组16例,单纯125I粒子植入治疗。两组患者125I粒子植入2个月后行胸部CT检查,按RECIST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A组植入粒子552枚,9例行了2次动脉灌注化疗;B组共植入125I粒子603枚。CT复查显示:A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4例,进展(PD)0例,治疗有效率为71.4%;B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5例,进展(PD)1例,治疗有效率为62.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62.5%,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不可切除性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125i粒子 组织插植 动脉灌注化疗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对犬正常支气管、食管、肺动脉、肺静脉和肺泡结构的影响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戚良晨 韩振国 +1 位作者 杨斌 何尔斯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1-824,923,924,共6页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对犬正常支气管、食管、肺动脉、肺静脉及肺泡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证据。方法:将健康雄性杂种犬9只,体重17~21kg,随机分为实验组(30d组和60d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将3.7...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对犬正常支气管、食管、肺动脉、肺静脉及肺泡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证据。方法:将健康雄性杂种犬9只,体重17~21kg,随机分为实验组(30d组和60d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将3.7×107Bq(1.0mCi)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犬正常支气管旁、食管旁、肺动脉、肺静脉旁,30d及60d后分别取材,包蜡块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损伤程度。结果:比较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30d组和60d组犬正常支气管、食管、肺动脉、肺静脉及肺泡组织的损伤,30d组程度低于对照组和60d组,均没有出现穿孔、出血、坏死等并发症。组织病理学改变评分支气管、食管、肺泡改变,30d组和60d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30d组和60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静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对各组织有不同程度损伤,但这种损伤为可逆性,犬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复能力修复损伤,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125Ⅰ犬 正常组织 支气管 食管 肺动脉 肺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Ⅰ粒子源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剂量学研究和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培坤 张仲卫 +2 位作者 王桐 李林 高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Ⅰ粒子源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首先利用实体肿瘤等效材料,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模拟实测了125I粒籽源植入瘤内后,瘤内外剂量分布,并对其剂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临床共对3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125I粒子...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Ⅰ粒子源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首先利用实体肿瘤等效材料,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模拟实测了125I粒籽源植入瘤内后,瘤内外剂量分布,并对其剂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临床共对3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125I粒子种植,均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实施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确定125I粒子间距为1cm时能够达到治疗量(处方剂量145Gy);本组38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后未发生出血、气胸、肺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临床观察6个月,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总缓解率为63.16%,咳嗽、气短、纳差、胸疼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源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肺癌 ^^125粒子 永久性组织植入 肿瘤近距离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馨 吴炜新 +1 位作者 王卫星 孙德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患者,经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腺癌43例(其中8例为肺泡细胞癌),鳞癌17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Ⅲ期34例,Ⅳ期6例。所有患者均拒绝或无法...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患者,经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腺癌43例(其中8例为肺泡细胞癌),鳞癌17例。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Ⅲ期34例,Ⅳ期6例。所有患者均拒绝或无法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组及吉西他滨化疗联合经皮穿刺CT导引下肿瘤内植入125Ⅰ粒子治疗组。结果吉西他滨组PR5例,SD14例,PD11例,总有效率为16%(5/30),疾病控制率为63%(19/30),临床受益率为37%(11/30);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26%。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CR5例,PR11例,SD8例,PD6例,总有效率为36%(16/30),疾病控制率为80%(24/30),临床受益率为56%(17/30),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吉西他滨单药组14例出现Ⅰ度骨髓抑制,9例出现皮疹,吉西他滨联合组11例出现皮疹,17例出现轻度骨髓抑制。结论125Ⅰ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周围性肺癌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25↑Ⅰ粒子 吉西他滨 组织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移植瘤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伟邦 李园 +2 位作者 李永平 武兆忠 符柳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4-756,共3页
目的:研究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移植瘤的效果。方法:建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即NOD-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治疗组4只给予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4只不予植入照射... 目的:研究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小鼠移植瘤的效果。方法:建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即NOD-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治疗组4只给予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4只不予植入照射治疗。治疗组4只于植入后的20d后进行SPECT显像观察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后将小鼠断颈处死,取肿瘤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125I粒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及范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0d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小鼠均存活,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经125I粒子照射后,肿瘤组织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SPECT显像结果表明,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在肿瘤组织区域内可见明显的显影。结论:125I组织间植入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125i粒子 组织植入 NOD-SCID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6
17
作者 沈新颖 张彦舫 +4 位作者 窦永充 李勇 孔健 蔡进中 何凡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0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33例患者共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数量根据每个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 目的:探讨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33例患者共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数量根据每个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计算。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I,测量转移灶大小变化情况,并通过判断疼痛程度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每组淋巴结转移灶植入10~100粒,平均46粒。术后1个月疗效评价:肿瘤完全缓解(CR)22组,部分缓解(PR)23组,无变化(NC)5组,无进展病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90.0%。疼痛缓解情况:术后1周疼痛明显缓解,24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中20例明显或部分缓解,缓解率83.3%。术后随访3~20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短期疗效肯定而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组织植入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手术的防护管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秀红 徐波 王成峰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8期32-33,共2页
对30例胰腺癌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进行防护管理,结果30例患者共成功植入粒子652粒,平均22.3粒,无1例污染事故发生,无1粒丢失。提出对医务人员加强防护意识培训,围术期实施严格、规范的防护管理,掌握规范辐射防护的护理流程与规... 对30例胰腺癌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进行防护管理,结果30例患者共成功植入粒子652粒,平均22.3粒,无1例污染事故发生,无1粒丢失。提出对医务人员加强防护意识培训,围术期实施严格、规范的防护管理,掌握规范辐射防护的护理流程与规章制度,可提高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25i粒子 组织植入 防护 管理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术中植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英姿 张学新 +1 位作者 张磊 邢鹏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934-937,共4页
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对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术中植入的方法,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全切肿瘤,随后在肿瘤残腔表面植入125I,术后常规给予外放射治疗,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TTP... 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对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术中植入的方法,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全切肿瘤,随后在肿瘤残腔表面植入125I,术后常规给予外放射治疗,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并对比同期单纯手术、外放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其统计学表现。结果:共观察19例初次发病的患者,平均年龄51.2岁,植入粒子8~20枚;术后肿瘤残腔周边的平均治疗剂量为31.6Gy,外照射剂量42~54Gy;粒子植入组平均TTP为42.1±2.4w(95%可信区间为37.2~46.5w),非粒子植入组为27.1±2.7w(95%可信区间为24.3~31.8w);粒子植入组平均OS为66.3±3.2w(95%可信区间为61.9~70.4w),非粒子植入组为47.7±2.6w(95%可信区间为44.4~50.5w),统计学分析显示明显差异。结论:通过粒子植入的方法能够明显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术中植入的方法能够迅速减少肿瘤体积,并减少粒子的植入总数,避免过量照射,但本研究观察样本少,术中植入在肉眼下进行,不能保证粒子准确排列,与外放射治疗的结合仍需要进一步摸索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组织近距离照射 胶质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植入^(125)I粒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肖茜 董峰 王任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73-674,共2页
一、目的 对21例肿瘤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或单纯^125I粒子术中植入,通过术后随诊观察,探讨放射性核素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晚期恶性肿瘤 疗效观察 术中植入 手术治疗 近距离治疗 组织插植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