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的描述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维志 刘清利 尼秀媚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1995~ 2 0 0 2年期间 ,在辽宁省、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的多种植物的根际土壤里发现马铃薯茎线虫Dity lenchusdestructorThorne,1 945 。
关键词 马铃薯茎线虫 土壤 形态描述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觉受体介导太阳长棘海星摄食鹿角杯形珊瑚的作用机制初探
2
作者 朱云杰 张志伟 +5 位作者 邢家杰 闫智聪 蔡文启 吴钟解 刘兆群 周智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探究太阳长棘海星(Acanthaster cf.solaris)对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的摄食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南海典型的鹿角杯形珊瑚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实验、转录组测序及胃组织酶活性测定,系统分析了嗅觉受体在其... 为探究太阳长棘海星(Acanthaster cf.solaris)对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的摄食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南海典型的鹿角杯形珊瑚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实验、转录组测序及胃组织酶活性测定,系统分析了嗅觉受体在其摄食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太阳长棘海星在摄食鹿角杯形珊瑚后,化学感受器的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89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上调,335个基因发生显著下调。深入挖掘表达上调基因,发现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B receptor subunit 1-like,olfactory receptor 13-like等5个转录组提示的嗅觉受体基因可能在海星识别和摄食鹿角杯形珊瑚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摄食行为显著激活胃组织中纤维素酶活性(p<0.05),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脂肪酶活性也呈增大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表明纤维素酶可能通过增强对珊瑚和虫黄藻细胞壁的分解能力参与消化过程。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太阳长棘海星关键嗅觉受体对摄食行为的介导机制,为深入解析其种群暴发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棘海星 嗅觉受体 造礁珊瑚 摄食行为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Aux/IAA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吴梦佳 陈磊 +1 位作者 李博通 刘永红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Aux/IAA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和植物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Aux/IAA基因。系统发育树、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花椒Aux/IAA基因被划分为7个亚家族,同... Aux/IAA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和植物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Aux/IAA基因。系统发育树、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花椒Aux/IAA基因被划分为7个亚家族,同一个亚家族有着相似的基因结构,34个(67%)基因具有串联重复和片段复制。花椒Aux/IAA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大量与植物激素和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不同时期花椒刺中ZbIAA基因的表达图谱显示,ZbIAA1、ZbIAA5、ZbIAA25、ZbIAA30和ZbIAA44基因在花椒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可能在花椒刺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花椒Aux/IAA基因家族密码子偏好以A/T碱基结尾,ZbIAA基因中有25个密码子具有偏好性,有2个密码子没有偏好性。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花椒Aux/IAA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Aux/IAA基因家族 刺发育 密码子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棘海星煮沸灭活残骸的生态环境效应
4
作者 刘建根 罗洪添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200,共12页
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Crown-of-thorns starfish,CoTS)爆发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人工清除被认为是解决局部长棘海星爆发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尚不清楚将捕获的长棘海星灭活后还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文... 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Crown-of-thorns starfish,CoTS)爆发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人工清除被认为是解决局部长棘海星爆发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尚不清楚将捕获的长棘海星灭活后还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文章通过海区模拟试验评估长棘海星煮沸灭活残骸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长棘海星煮沸灭活后还海,在约2d内肌肉组织完全分解,分解后骨骼呈颗粒状。还海后的第9天,分别释放了63.20%的碳、62.18%的氮和44.17%的磷到水体中,使水体碳质量浓度上升(0.08±0.06)mg·L^(-1)、氮质量浓度上升(0.08±0.08)mg·L^(-1)、磷质量浓度下降0.01mg·L^(-1)。此外,灭活后的长棘海星体表优势菌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蓝细菌、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优势属为拟杆菌门的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变形菌门的鲁杰氏菌属(Ruegeria)、Pelomonas、那托菌属(Nautella)与坚韧杆菌属(Tenacibaculum),并与长棘海星分解具有关联作用。长棘海星煮沸灭活残骸分解速度快,可直接释放营养物质,灭活后的小量还海对环境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是一种较为经济–生态友好型的长棘海星爆发处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棘海星 爆发 珊瑚 海洋环境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威无刺花椒新品种坤太2号的选育
5
作者 李正银 范怀刚 +7 位作者 黄太坤 何明镁 曾清贤 蒋德惠 惠芬雪 马丽梅 李超 黄崇艳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选育少刺或无刺、丰产、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竹叶花椒新品种,为云南省及相似区域花椒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种源和技术支撑。【方法】采集野外花椒特异单株穗条,经不断嫁接改良培育,结合区域试验、扩繁及生产试验,选育出‘坤太2号’... 【目的】选育少刺或无刺、丰产、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竹叶花椒新品种,为云南省及相似区域花椒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种源和技术支撑。【方法】采集野外花椒特异单株穗条,经不断嫁接改良培育,结合区域试验、扩繁及生产试验,选育出‘坤太2号’竹叶花椒新品种。【结果】该品种植株主干枝、侧枝均无刺;小叶3~7枚,多5~7枚,具腺点5~10个,叶片无刺呈狭椭圆形,顶端尖;果穗长8~15 cm,每穗约30~200粒,果直径5.0~6.5 mm,果柄长1.0~5.0 mm,果皮和种子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2.8 g和20.5 g,精油含量为8.67 mL·100 g^(-1);3月上旬萌芽、展叶,3月中旬初花,3月下旬盛花,5月中旬果实膨大,7月下旬花椒果实成熟,油泡突起,8月上旬果实成熟开始返红,果实自然不开口和脱落,10月下旬开始落叶。盛果期鲜椒产量675 kg·667m^(-2)。【结论】‘坤太2号’竹叶花椒具有无刺、生长旺盛、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及产量高等特点,在云南红河、丽江、普洱、文山、西双版纳、昭通、曲靖等地种植表现良好,适宜于在上述地区及相似立地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刺 竹叶花椒 新品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西北部外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
6
作者 于晓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长刺蒺藜草(Cenchrus longispinus)为禾本科、蒺藜草属,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草狗子、草蒺藜等。按照国际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准则,认定长刺蒺藜草属于高风险的恶性入侵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沿海地区的沙质土壤上,中国河北、北... 长刺蒺藜草(Cenchrus longispinus)为禾本科、蒺藜草属,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草狗子、草蒺藜等。按照国际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准则,认定长刺蒺藜草属于高风险的恶性入侵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沿海地区的沙质土壤上,中国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有分布,辽宁西北部沙化严重地区发生较重。长刺蒺藜草侵入农业生态系统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已对我国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该文从长刺蒺藜草的生物特征研究其发生规律及生物特点,防控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对比,防控效果进行论述,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长刺蒺藜草 规律 防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orn树和Thorn环的Schultz指标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效珍 边红 张吉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
1998年Gutman提出了thorn图的概念,而Bonchev与Klein则给出广义的Thorn图并给出Thorn树、Thorn星、Thorn环和Thorn路的Wiener指标公式。本文利用图的对称性得到广义的thorn图(Thorn树、Thorn环)的Schultz指标与Wiener指标的关系,进一步... 1998年Gutman提出了thorn图的概念,而Bonchev与Klein则给出广义的Thorn图并给出Thorn树、Thorn星、Thorn环和Thorn路的Wiener指标公式。本文利用图的对称性得到广义的thorn图(Thorn树、Thorn环)的Schultz指标与Wiener指标的关系,进一步给出这些广义的thorn图的Schultz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n thorn Schultz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orne-Zytkow Objects观测和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剑宇 张帆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2-489,共18页
近期,引力波探测揭示了诸多超乎意料的双星并合事件,显然对于“双星演化”这个最基础的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解仍然有很大欠缺。弥补这个缺陷的努力不能仅局限于依赖双星并合这样的稀缺瞬时事件,必须同时寻找其他独立的、更适合长时间观测... 近期,引力波探测揭示了诸多超乎意料的双星并合事件,显然对于“双星演化”这个最基础的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解仍然有很大欠缺。弥补这个缺陷的努力不能仅局限于依赖双星并合这样的稀缺瞬时事件,必须同时寻找其他独立的、更适合长时间观测的线索和现象。Thorne-Z ytkow Objects(简称TZO)作为假想的、在红巨星或红超巨星内部沉入一个衰退的中子核的奇妙天体,即是能够帮助理解双星演化的一个绝佳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统述大质量TZO的结构与演化;然后主要介绍大质量TZO在观测上的相关发现,尤其是在小麦哲伦星云中的HV2112;最后主要对当前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ne-Zytkow Objects 中子星 致密双星演化 红巨星 红超巨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期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端刺结构位移特征
9
作者 蔡小培 王昌昌 +3 位作者 董博 钟阳龙 郑新国 游彦辉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Π型端刺锚固体系是纵连板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限制轨道结构位移的关键部位。本文考虑轨道结构与桥梁及摩擦板、端刺与土体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轨道-桥梁-路基-端刺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锚固结构服役状态下的位移特... 研究目的:Π型端刺锚固体系是纵连板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限制轨道结构位移的关键部位。本文考虑轨道结构与桥梁及摩擦板、端刺与土体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轨道-桥梁-路基-端刺结构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锚固结构服役状态下的位移特征,分析端刺与路基不同脱空位置对结构位移的影响,提出注浆填补层间脱空的增强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研究结论:(1)端刺与路基完全脱空后,纵向位移相比脱空前大幅增加且超过了3 mm位移限值,脱空引起的路基对端刺结构摩阻力、锚固力下降会导致端刺产生超量位移;(2)摩擦板区域的脱空对端刺位移影响很小,主端刺区域脱空和完全脱空引起的端刺纵向位移只相差0.11 mm,所以主端刺区域路基脱空是引发结构超量位移的主因;(3)采用注浆方式对脱空区域路基进行加固整治后端刺的纵向位移降低了3.5 mm左右,端刺结构位移恢复到了与正常服役状况相近的程度;(4)本研究成果可为现场Π型端刺结构超量位移整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桥过渡段 Π型端刺 脱空 超量位移 注浆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域长棘海星潜在鱼类捕食者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颖 杨栎潼 +8 位作者 苏南 陈慧真 高倩 胡建兴 郑凡昱 赖福香 袁运裕 傅亮 陈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7,共15页
长棘海星的暴发对我国乃至印度−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鱼类捕食者被认为是控制长棘海星种群暴发的重要因素,但我国对于可捕食长棘海星的鱼类的研究尚属空白。通过采集西沙5个长棘海星暴发礁区的珊瑚礁鱼类,利用PCR技术... 长棘海星的暴发对我国乃至印度−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鱼类捕食者被认为是控制长棘海星种群暴发的重要因素,但我国对于可捕食长棘海星的鱼类的研究尚属空白。通过采集西沙5个长棘海星暴发礁区的珊瑚礁鱼类,利用PCR技术检测了鱼肠道内容物中的长棘海星DNA,并与已报道的长棘海星鱼类捕食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捕获了62尾鱼,共23科36属50种。在4种鱼的肠道内容物中检测到长棘海星DNA,分别是颊吻鼻鱼(Naso lituratus)、网纹宅泥鱼(Dascyllus reticulatus)、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和赤鳍裸颊鲷(Lethrinus erythropterus)。其中颊吻鼻鱼、三叶唇鱼和赤鳍裸颊鲷为首次报道的长棘海星潜在捕食者。本研究首次鉴定了我国长棘海星潜在鱼类捕食者种类,为开发长棘海星早期防控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棘海星 珊瑚礁鱼类 捕食者 肠道内容物 PCR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长棘海星物种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渊 胡战彪 +6 位作者 谢世君 刘世刚 妙星 王伟 肖家光 王芮 林龙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南海长棘海星暴发已严重威胁到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乃至整个南海生物多样性。针对南海长棘海星拉丁学名混用、中文名不统一的现状,我们采集了中沙群岛济猛暗沙海域长棘海星样品,结合长棘海星此前物种分类和分布的研究结果,对南海... 南海长棘海星暴发已严重威胁到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乃至整个南海生物多样性。针对南海长棘海星拉丁学名混用、中文名不统一的现状,我们采集了中沙群岛济猛暗沙海域长棘海星样品,结合长棘海星此前物种分类和分布的研究结果,对南海长棘海星物种有效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所有长棘海星序列明显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87 5~0.104 7,达到了种间差异水平。南海长棘海星与长棘海星的太平洋种聚类到一起,实为太阳长棘海星(Acanthaster solaris),与其余3个种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太阳长棘海星中2个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3,在COⅠ基因层面属于种内差异。南海长棘海星物种有效性的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其遗传特征与适应性机制、种群分布与扩散机制、种群暴发机制等内容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长棘海星 物种有效性 珊瑚礁 DNA条形码 同物异名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2个不同生态型区黑果枸杞枝刺指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2
作者 乌日恒 王美珍 +4 位作者 都日娜 闫婷 师鹏飞 杨荣 海龙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以阿拉善2个典型生态型区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研究对象,研究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平均枝刺长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旨在找出影响枝刺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极端干旱Ⅱ区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平均枝刺长度均大于干旱... 以阿拉善2个典型生态型区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研究对象,研究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平均枝刺长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旨在找出影响枝刺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极端干旱Ⅱ区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平均枝刺长度均大于干旱Ⅰ区,平均枝刺长度在2个生态型区均达显著差异水平。(2)相关分析显示,生长季高温天气能显著促进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和平均枝刺长度增长,Ⅰ区平均枝刺数与4—6月3个月平均温以及平均最高温显著正相关;Ⅰ区、Ⅱ区平均枝刺长度均与5月、6月、8月≥10℃积温、4—6月3个月平均温以及平均最高温显著正相关,Ⅰ区平均枝刺长度与7—8月2个月平均最高温显著正相关,Ⅱ区平均枝刺长度与5月平均温以及平均最高温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显示,Ⅰ区、Ⅱ区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分别与6月平均相对湿度和4—6月3个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线性负相关,Ⅰ区1 a生枝平均枝刺长度与5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线性负相关,因此,4—6月3个月相对湿度大、水分相对充足的条件不利于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增长,5月相对湿度大不利于1 a生枝平均枝刺长度的增长。总体来看,生长季高温天气条件有利于黑果枸杞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和平均枝刺长度生长发育,而相对湿度大、土壤水分相对充足的条件不利于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和平均枝刺长度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1 a生枝 枝刺数 枝刺长度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探究蔗糖影响黑果枸杞枝刺发生的机理
13
作者 乔杨 刘雯 +2 位作者 李璐佳 孙丽丽 王钦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目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集生态、经济和药用价值等为一体的灌木。然而,其密集的枝刺严重阻碍其作为经济林推广,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Suc)促进黑果枸杞(黑杞)枝刺的发生机理,为培育其无刺优良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证明Su... 【目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集生态、经济和药用价值等为一体的灌木。然而,其密集的枝刺严重阻碍其作为经济林推广,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Suc)促进黑果枸杞(黑杞)枝刺的发生机理,为培育其无刺优良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证明Suc通过能量和信号路径促进黑杞枝刺发生的基础上,利用RNA-Seq对无刺茎顶芽(TleCK)、有刺茎顶芽(ThoCK)、黑暗处理的有刺茎顶芽(ThoDCK)、减少内源Suc处理后有刺变无刺茎顶芽(TleDPL)和喷施外源Suc后无刺变有刺茎顶芽(ThoSuc)5种样品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和叶绿体差异基因(cpDEG)进行筛选和分析,并采用RT-qPCR验证了9个DEG的表达情况。【结果】5组有刺和无刺材料顶芽之间(ThoCK vs.TleCK、ThoCK vs.TleDPL、ThoDCK vs.TleDPL、TleCK vs.ThoSuc和TleDPL vs.ThoSuc)的DEG分别为5281、4363、3125、5226和3278个,这5组DEG共同显著富集在9个GO条目和4个KEGG通路(“类黄酮生物合成”“二萜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芪类、二芳基庚烷和姜辣素生物合成”)。韦恩图显示5组比较组共有的DEG是196个,其中33个被预测为转录因子基因,较多转录因子基因被预测为NAC和WRKY家族。5组比较组有3个共有DEG注释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KEGG通路,分别参与生长素、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传导。3个关键有刺和无刺比较组(ThoCK vs.TleCK、ThoCK vs.TleDPL和TleCK vs.ThoSuc)中共有2个DEG被预测为TCP转录因子基因,这3个比较组均有cpDEG被注释到光合作用KEGG通路。9个DEG的RT-qPCR验证了RNA-Seq结果的可靠性。【结论】Suc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传导以及赤霉素合成基因表达来促进黑杞枝刺发生,枝刺发生也可能与类黄酮积累和木质素减少有关,而且增施外源和减少内源Suc并非通过简单地逆转cpDEG的表达来影响枝刺发生。注释到WRKY、TCP和NAC转录因子家族的共有DEG可能是调控枝刺发生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建立了Suc影响黑杞枝刺发生的机理模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顶芽 枝刺 RNA-SEQ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无刺花椒成活率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春叶 陈仲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88-90,共3页
旱地无刺花椒的生长环境较为恶劣,成活率较低,限制了其种植规模和产量。为了提高旱地无刺花椒的成活率,对干旱胁迫下无刺花椒通过根系处理、栽植区覆盖、整地方式等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成活率表现为根系处理>栽植区覆... 旱地无刺花椒的生长环境较为恶劣,成活率较低,限制了其种植规模和产量。为了提高旱地无刺花椒的成活率,对干旱胁迫下无刺花椒通过根系处理、栽植区覆盖、整地方式等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成活率表现为根系处理>栽植区覆盖>整地方式,各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无刺花椒的成活率,促进天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无刺花椒 成活率 栽培技术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为虎拔刺”文本流传与图像创造——兼谈敦煌行脚僧图像表现的人物集体性
15
作者 陈文彬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从中国古代为虎拔刺的报恩故事入手,首先梳理了其发展和来源,强调了其中印度传说的影响、佛教故事的参照。从文明互鉴的角度,对比了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对同类故事的发展和创造。基于文本诞生的图像叙事,也与宗教传播过程中对高僧、圣徒类... 从中国古代为虎拔刺的报恩故事入手,首先梳理了其发展和来源,强调了其中印度传说的影响、佛教故事的参照。从文明互鉴的角度,对比了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对同类故事的发展和创造。基于文本诞生的图像叙事,也与宗教传播过程中对高僧、圣徒类人物的宣扬相结合,成为一种“人间宗教”内涵中的图像模式,代表了一类人物的集体形象,如敦煌发现的伴虎行脚僧图像。宗教人物和猛兽的互动,是宗教宣扬的自然观的体现,将以猛兽为代表的动物作为人物的附属和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虎拔刺 圣杰罗姆 伴虎行脚僧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棘生物学特性初报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三根 邓如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311-313,共3页
本文对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Li)的形态特征、生态环境、花果物候和引种驯化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 火棘 生物学特性 苹果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茎线虫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22
17
作者 朱秀珍 田希武 +4 位作者 王随保 谢咸升 陈永杰 鲁晋秀 孔俭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3期54-57,共4页
对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综述,结合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的鉴定及覆膜与否条件下化学防治试验结果,提出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抗病性品种、覆膜栽培、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源、合理轮作及药剂防... 对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综述,结合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的鉴定及覆膜与否条件下化学防治试验结果,提出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抗病性品种、覆膜栽培、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源、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 发病规律 综合防治 甘薯 甘薯糠心病 糠裂皮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皮渣中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佳秀 刘慧 +2 位作者 张春岭 陈大磊 焦中高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为充分利用山楂资源,以山楂酒生产剩余的皮渣为试验材料,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山楂皮渣中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山楂皮渣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可实现其中总黄酮的快速... 为充分利用山楂资源,以山楂酒生产剩余的皮渣为试验材料,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山楂皮渣中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山楂皮渣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可实现其中总黄酮的快速提取。在100 W超声功率下山楂皮渣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4次,山楂皮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可达到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皮渣 黄酮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蓖麻果刺性状连锁的RAPD标记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凤兰 赵永 +5 位作者 彭木 张智勇 陈晓凤 包春光 邹千稳 吴春桃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探讨蓖麻果刺性状相关分子机理,以9个果实有刺和5个果实无刺的蓖麻为研究对象,对蓖麻果刺性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用单因素法优化后的蓖麻果刺相关性状的RAPD-PCR反应体系为Taq polymerase0.9μL、10×Buffer 2.5μL、dNTP 2.5... 为探讨蓖麻果刺性状相关分子机理,以9个果实有刺和5个果实无刺的蓖麻为研究对象,对蓖麻果刺性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用单因素法优化后的蓖麻果刺相关性状的RAPD-PCR反应体系为Taq polymerase0.9μL、10×Buffer 2.5μL、dNTP 2.5μL、Mg2+1.3μL、SBS126号Primer 1.4μL、DNA 1.4μL、ddH2O 15.0μL,Total25μL;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94℃4 min 30 s;94℃45 s,38℃45 s,72℃45 s,35个循环;72℃5 min;4℃保存。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在果实有刺材料中得到了约1 800 bp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9个材料的条带上游同源性非常差,但是距离下游约28 bp之前有长度为112 bp的序列完全相同,推断蓖麻果实有刺性状的发育可能与包含组氨酸的磷酸转移蛋白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果刺 RAPD 磷酸转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常见带刺植物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贺猛 米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03-1705,共3页
通过对植物学的学习和实习考察,大体掌握植物的分类,对于易混淆植物难以鉴别,特征掌握不全面。鉴于此,结合野外考察将一些易混淆的带刺植物分科属加以区别,并以个别种属举例说明,以此加深理解,对以后分类提供帮助。
关键词 山东省 带刺植物 皮刺 茎刺 叶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