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涂琛 游晶 +4 位作者 刘怀鄂 陈红英 洪敏 刘子杰 娄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例(CHB组)、代偿期肝硬化(CLC)患者21例(CLC组)、失代偿期肝硬化(DCLC)患者22例(DCLC组)。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17、Treg表达率,计算Th17/Treg比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法测定外周血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组年龄、ALT、AS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CLC组、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HB组,Th17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与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reg表达率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AST、TBIL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7、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肝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辅助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玮炜 黄安斌 +4 位作者 杜戎 刘宇宏 宋优 沈凌汛 余立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oxp3在小鼠肾脏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肾组织Foxp3阳性表达,细胞呈深棕色着色,广泛分布于肾小管;8周龄及16周龄BXSB小鼠肾脏组织Foxp3弱阳性表达,细胞呈浅棕色着色,分布于肾小管。8、16周龄BXSB组小鼠肾组织内Foxp3mRNA表达水平[(0.55±0.06),(0.51±0.07)]均较正常对照组(1.02±0.0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6周龄BXSB组小鼠的Foxp3mRNA表达水平较8周龄BXSB组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XSB小鼠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的Foxp3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膀螺旋转录因子 狼疮肾炎 调节性T细胞 BXS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林 杨莹 +5 位作者 隋佳佳 陈晓红 文国容 陈永艳 晏文 罗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52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8例,稳定期组34例;局限型斑秃组41例,重型斑秃组11例。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52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8例,稳定期组34例;局限型斑秃组41例,重型斑秃组11例。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2组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均值为1.33±0.66,斑秃患者活动期组为0.45±0.34,稳定期组为0.80±0.4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9,P<0.05);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活动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重型斑秃组FOXP3蛋白表达均值为0.41±0.26,局限型斑秃组为0.75±0.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7,P<0.05);且重型斑秃组和局限型斑秃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斑秃组低于局限型斑秃组(P<0.05)。斑秃患者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与斑秃病情的严重程度(SALT)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斑秃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转录因子 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激酶M2通过活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影响皮肤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念念 缪旭 +3 位作者 施健 张冬梅 张俐 陈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52-660,共9页
目的:检测丙酮酸激酶(PK)M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CSCC A431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30例CSCC患者肿瘤组织和10例行皮... 目的:检测丙酮酸激酶(PK)M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CSCC A431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30例CSCC患者肿瘤组织和10例行皮肤美容手术患者术中修整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比较PKM2和p-STAT3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SCC中PKM2和p-STAT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采用慢病毒感染法构建靶向敲低PKM2基因的CSCC A431细胞模型,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敲低模型的构建效果。通过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探讨PKM2对A4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p-STAT3(Tyr705)、N-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的表达。结果:PKM2和p-STAT3在CSCC中均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KM2和p-STAT3在CSCC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A431细胞中敲低PKM2基因后,p-STAT3(Tyr705)、N-cadherin和Slug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AT3和Vimentin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M2和p-STAT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CSCC的发生及发展,且PKM2可能通过活化STAT3促进CSCC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M2 皮肤鳞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Pokemon及核转录因子E2F3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丽英 王琳 +1 位作者 闫完平 周合心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PO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POK erythroid myeloid ontogenic factor,Pokemon)及核转录因子E2F3(E2Ftranscrip tion factor 3)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二步法观察61例喉鳞癌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喉... 目的探讨PO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POK erythroid myeloid ontogenic factor,Pokemon)及核转录因子E2F3(E2Ftranscrip tion factor 3)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二步法观察61例喉鳞癌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Pokemon及E2F3的表达,并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原发部位、TNM分期、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okemon及E2F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01);颈淋巴结转移(N+)、中低分化、临床晚期(Ⅲ+Ⅳ)喉鳞癌患者中Pokemon及E2F3表达强度增强(P<0.05);Pokemon及E2F3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较阴性表达患者低(P<0.05)。结论 Pokemon与E2F3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其预后不良相关。两者可能在喉鳞癌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喉鳞癌发病机制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细胞癌 PO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 转录因子E2F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6
作者 孙孟宇 刘超 +3 位作者 星博凡 吴韩 任玉 周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探讨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表达情况及其... 目的:探讨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表达情况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HNSCC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和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JAK2、p-STAT3^(Y705)、c-Myc和Ki-67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肿瘤组织中p-STAT3^(Y705)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CCK8实验检测JAK2表达对HNSCC细胞系UM-SCC1顺铂和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构建并验证稳定过表达JAK2、STAT3的HNSCC细胞稳系。Western blot实验、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JAK2/STAT3通路对SCC15和UM-SCC1细胞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在HNSCC中JAK2表达与p-STAT3^(Y705)(r=0.43,P<0.000 1)和c-Myc(r=0.48,P<0.01)表达相关。p-STAT3^(Y705)表达与AJCC分期(P<0.000 1)和Ki-67表达(P<0.05)呈正相关,STAT3、p-STAT3高表达与HNSCC不良预后相关。JAK2抑制剂fedratinib抑制HNSCC细胞系增殖,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活化JAK2促进STAT3蛋白磷酸化。过表达STAT3逆转fedratinib增加HNSCC化疗敏感性的作用。结论:在HNSCC中JAK2/STAT3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影响HNSCC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细胞癌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6b-3p通过靶向STAT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4
7
作者 谷丽娜 桑梅香 +3 位作者 刘思桦 刘飞 王芃堉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1-1159,共9页
目的:观察miR-26b-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25日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60例,... 目的:观察miR-26b-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25日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60例,利用qPCR法检测ESCC组织、癌旁组织和ESCC细胞中miR-26b-3p的表达。选取miR-26b-3p表达水平较低的ESCC细胞TE1和KYSE150,转染miR-26b-3p mimic,并设立阴性对照。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26b-3p对TE1和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6b-3p与STAT3的3’UTR靶点部位的结合情况。随后同时转染miR-26b-3p mimic和pcDNA3.0-STAT3,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TAT3是否可逆转过表达miR-26b-3p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和WB法检测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对ESCC细胞甲基化的影响和miR-26b-3p与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miR-26b-3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其在ESCC细胞TE1、KYSE150和LYSE170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均P<0.01)。与miR-26b-3p NC组相比,miR-26b-3p mimic转染可明显上调TE1和KYSE150细胞中miR-26b-3p的表达(均P<0.01),但可明显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在TE1和KYSE150细胞中,miR-26b-3p明显抑制了野生型STAT3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或P<0.01),而突变型的荧光素酶活性不受影响。同时转染miR-26b-3p mimic和pcDNA3.0-STAT3可部分逆转miR-26b-3p mimic对TE1和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5-Aza-DC处理后,TE1和KYSE150细胞中miR-26b-3p表达上调(均P<0.01)、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miR-26b-3p呈现去甲基化状态。结论:miR-26b-3p的启动子高甲基化导致其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其作为抑癌因子可通过靶向STAT3而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26b-3p 食管鳞细胞癌 转录激活因子3 甲基化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洪珍珍 唐瞻贵 +1 位作者 李金茂 俞志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中mRNA的表达。方法:将30名患者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3组:疣状癌组(n=10)、高分化鳞癌组(n=15)和中低分化鳞癌组(n=5)。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3组患者的癌组...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中mRNA的表达。方法:将30名患者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3组:疣状癌组(n=10)、高分化鳞癌组(n=15)和中低分化鳞癌组(n=5)。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3组患者的癌组织、正常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疣状癌组癌组织、配对正常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分化鳞癌组和中低分化鳞癌组癌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配对正常组织(P<0.05)。其中,疣状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癌组织Stat3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分化鳞癌组(P<0.05);而疣状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的癌组织Stat3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基因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有增高,在疣状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增高。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疣状癌和高分化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口腔疣 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汤根兄 吴国英 江宏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94-596,共3页
关键词 口腔鳞细胞癌 STAT3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颌面部恶性肿瘤 carcinoma 头颈部鳞细胞癌 转录活化因子 Sta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扬 韩冰 +2 位作者 张茹慧 王渝 周延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6-1110,1208,共6页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ISH)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ISH)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 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5.0%(15/60)、40.0%(12/30)和68.3%(41/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之间STAT3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5.912,χ2=25.616,χ2=7.455,均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不同分化等级的鳞状细胞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Ⅰ级40.0%,Ⅱ级73.9%,Ⅲ级90.9%;χ2=11.532,P<0.05);浅层浸润癌组织与深层浸润癌组织的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浅层26.3%,深层92.7%;χ2=24.989,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发生转移91.3%,未发生转移59.5%;χ2=5.602,P<0.05)。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3.3%(8/60)、30.0%(9/30)和71.2%(43/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均增高,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STAT3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TAT3有望成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口腔鳞细胞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3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宏丽 杨敬 +2 位作者 尹刚 李皓缘 乔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31-639,共9页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32(ZNF3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OSC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并探讨ZNF32对肿瘤干细胞(C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反转录、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ZNF32 mRNA在45例OSCC组织和15例正常口...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32(ZNF3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OSC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并探讨ZNF32对肿瘤干细胞(C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反转录、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ZNF32 mRNA在45例OSCC组织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OSCC组织中ZNF32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磁珠分选OSCC细胞系Cal-27中的CSC。Western-blot检测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蛋白4(OCT4)、Nanog同源框(Nanog)、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干性标志蛋白及ZNF32在CSC中的表达;经脂质体分别转染ZNF32 siRNA(si-ZNF32)和对照(si-NC)48 h后,3-(4,5-二甲基吡啶-2-基)-5-(3-羧基甲氧基苯基)-2-(4-磺苯基)-2H-四唑(MTS)增殖实验检测各组CSC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检测各组CSC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CSC转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各组CSC中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磷酸化的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ZNF32 mRNA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其高表达与OSCC肿瘤低分化、TNM分期晚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OCT4、Nanog、SOX2干性标志蛋白在CSC中表达显著增加;ZNF32在CS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OSCC细胞Cal-27和人口腔黏膜角化(HOK)细胞(P<0.05);转染ZNF32 siRNA后,CSC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及转移能力均下降,CSC细胞中pSTAT3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 ZNF32在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且高表达与肿瘤低分化、TNM分期晚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同时干扰ZNF32的表达抑制OSCC的CSC生物学特性,ZNF32可以作为治疗OSCC的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细胞癌 锌指蛋白32 肿瘤干细胞 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通过调控Foxp3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祁卫卫 杨宁 +2 位作者 路娟 夏红 韩艳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6-352,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通过调控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某院儿科收治的98例IM患儿,使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通过调控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某院儿科收治的98例IM患儿,使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干扰素组(n=49)和更昔洛韦组(n=49)。干扰素组采取注射用rhIFN-α1b雾化吸入治疗,更昔洛韦组予以注射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oxp3信使核糖核酸(Foxp3 mRNA)表达水平、机体免疫功能、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干扰素组总有效率和血清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阴转率[87.8%(43/49)、89.8%(44/49)]均高于更昔洛韦组[71.4%(35/49)、73.5%(36/49),均P<0.05]。与更昔洛韦组相比,干扰素组患儿在热程、咽峡炎好转时间及异常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CD3^(+)、CD8^(+)水平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L)-6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外周血CD4^(+)水平、CD4^(+)/CD8^(+)比值及PBMC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IA、IgG、IL-2浓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但干扰素组患儿改善均更明显(均P<0.05)。干扰素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4.1%VS 20.4%,P<0.05)。结论rhIFN-α1b可能通过上调IM患儿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以纠正患儿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其体液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重组人干扰素Α1B /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小鼠CD4^+T细胞中microRNA-31和FOXP3 mR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酆孟洁 史菲 邱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哮喘CD4+T细胞中microRNA-31和FOXP3的表达水平、两者的相关性及激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15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OVA组和地塞米松组,ELISA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目的初步探讨哮喘CD4+T细胞中microRNA-31和FOXP3的表达水平、两者的相关性及激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15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OVA组和地塞米松组,ELISA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和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microRNA-31和FOXP3 mRNA的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VA组BALF中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228.29±66.18)pg/ml vs(66.63±17.33)pg/ml,P<0.05],地塞米松组BALF中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或OV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IFN-γ无统计学差异。OVA组CD4+T细胞中FOXP3 mRNA为正常对照组的0.10倍(P<0.05);地塞米松组CD4+T细胞中FOXP3 mRNA为OVA组的3.75倍(P<0.05);正常对照组与地塞米松组之间FOXP3mRNA无统计学差异。OVA组的microRNA-31为正常对照组4.79倍(P<0.05);地塞米松组的microRNA-31为正常对照组4.85倍(P<0.05);OVA组microRNA-31水平和地塞米松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microRNA-31和FOXP3 mRNA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09(P<0.05)。结论哮喘中microRNA-31和FOXP3 mRNA具有相关性。microRNA-31与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CD4+T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CD4+T细胞 microRNA-31 /翅膀螺旋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肾病初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传福 于立新 +2 位作者 付绍杰 徐健 魏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66-1368,1372,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移植肾病(CAN)发生初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TREG)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5例初发CAN的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T比率及Foxp3表达进行了检测,同时与使用同一抗排斥治疗方案、移植肾功能正常的30例受者、以及未行... 目的研究慢性移植肾病(CAN)发生初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TREG)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5例初发CAN的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T比率及Foxp3表达进行了检测,同时与使用同一抗排斥治疗方案、移植肾功能正常的30例受者、以及未行肾移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20例和正常人20例进行比较,研究了CAN发生初期TREG细胞的变化。结果 CAN发生初期的受者,CD4+CD25+Thigh/CD4+比率为0.71±0.33,Foxp3表达率为62.75±10.80;移植肾功正常者,两指标分别为1.17±0.25及70.42±6.87,移植肾病组两指标均明显低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1)。无论移植肾功能正常与否,移植受者的CD4+CD25+high/CD4+比率和Foxp3表达率均较未行移植尿毒症患者(1.53±0.35及77.86±7.09)及正常人(1.65±0.28及81.35±2.39)明显降低(P<0.01),而正常人及未移植尿毒症患者两指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移植肾功能正常者相比,CAN发生初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比率及Foxp3表达率均明显降低,且与肌酐增高无关,提示TREG在CAN的发生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慢性移植肾肾病 免疫调节细胞 CD4+CD25+ /翅膀螺旋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Foxp3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侵袭和迁移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永碧 赖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探讨Foxp3基因对卵巢癌细胞Skov3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Foxp3基因过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导入Skov3细胞;以空载体转染细胞株为对照,通过细胞增殖、侵袭、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Skov3细胞Foxp3基因的表... 目的:探讨Foxp3基因对卵巢癌细胞Skov3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Foxp3基因过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导入Skov3细胞;以空载体转染细胞株为对照,通过细胞增殖、侵袭、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Skov3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过表达Foxp3后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变化,检测MMP-2以及MMP-9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导入过表达Foxp3质粒后,Skov3细胞的Foxp3表达显著升高;与空载体相比,过表达Foxp3基因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并显著降低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上调Fox P3基因表达能通过下调MMP-2和MMP-9基因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行为,为深入研究Foxp3基因在体内的抑瘤作用和卵巢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叉头/翅螺旋转录因子3(Foxp3)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GATA3和FoxP3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智 陈洪涛 +1 位作者 张毅 吴诗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3-959,共7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bet、GATA3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住院患者,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共分为4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中...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bet、GATA3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住院患者,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共分为4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度组患者33例、CHB重度组患者21例、重型肝炎组患者16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16例,另选取健康者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PBMCs中T-be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97±0.094、0.724±0.071、0.860±0.060、0.528±0.059和0.514±0.071;CHB重度及重型肝炎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低于CHB重度组患者(P<0.05);CHB重度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低于重型肝炎组患者(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GATA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66±0.037、0.973±0.021、0.725±0.028、0.759±0.037和0.535±0.028;各组患者GATA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GATA3表达水平低于CHB中、重度组患者(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FoxP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35±0.034、0.919±0.047、0.804±0.021、0.984±0.060和0.772±0.083,除重型肝炎组患者外其他各组患者FoxP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FoxP3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T-bet/GATA3的表达分别为0.618±0.100、0.744±0.072、1.187±0.082、0.697±0.078和0.963±0.133,各组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中度组患者T-bet/GATA3比值低于CHB重度组和重型肝炎组(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T-bet/GATA3比值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随着肝病炎症的加剧,T-bet与GATA3的表达呈反方向变化,慢性HBV感染患者T-bet/GATA3比值与FoxP3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免疫 T盒21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 翅膀螺旋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促进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艳 张壁 +2 位作者 陈琦 王贻宁 魏军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8-690,694,共4页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TAT3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促进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TAT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体外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ca...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TAT3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促进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TAT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体外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中STAT3的表达,运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STAT3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P=0.029)及淋巴结转移(P=0.009)密切相关;siRNA抑制STAT3表达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STAT3促进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STAT3siRNA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细胞癌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小分子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迎雪 迟永良 +5 位作者 伊晓倩 刘改红 张栋斌 季加富 司尚坤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SH组麻醉后仅分离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不行动静脉置管,HS组和SF组制备HS大鼠模型。HS组经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生理盐水10 ml/kg,SF组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10 ml/kg,灌注时间约60 min。于术后24、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检测湿重与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PCR法检测肺组织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ORγt、Foxp3、HIF-1α、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蛋白含量,肺组织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术后24 h比较,术后48 h SF组肺组织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H组比较,术后24、48 h HS组和SF组W/D、IL-6、IL-17、IL-10和TGF-β浓度、RORγt、Foxp3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AQP1、AQP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质充满大量水肿液,其间浸润着大量炎性细胞。与HS组比较,术后24、48 h SF组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和AQP5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紊乱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调节促炎因子IL-6、IL-17与抗炎因子IL-10、TGF-β平衡,升高肺组织AQP1、AQP5蛋白含量,降低肺组织W/D和肺损伤评分,减轻HS大鼠肺损伤,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RORγt/Foxp3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失血性休克 肺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 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 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DC从G-CSF动员的外周血中诱导产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
19
作者 苏虹 王忱诚1 +1 位作者 王保龙 彭美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产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可行性及其表型和功能。方法收集G-CSF动员和未动员的BALB/c♀鼠的PBMC,采用磁活性标记的细胞分选法(MACS)分选BALB/c♀鼠的CD... 目的探讨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产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可行性及其表型和功能。方法收集G-CSF动员和未动员的BALB/c♀鼠的PBMC,采用磁活性标记的细胞分选法(MACS)分选BALB/c♀鼠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及C57BL/6♂鼠的CD11c+未成熟树突细胞(iDC),建立细胞培养体系,经iDC体外诱导G-CSF动员和未动员的CD4+CD25-T细胞转换为CD4+CD25+Treg细胞(iTreg)。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技术检测诱导后细胞的CD25、Foxp3的表达水平以及抑制功能,比较G-CSF动员与非动员组间iTreg的表型和抑制功能的差异。结果 iDC诱导G-CSF未动员和动员的组间CD25+分子表达率分别为(76.8±4.1)%和(90.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诱导产生的CD25+T细胞的Foxp3表达水平分别为(64.1±2.7)%和(59.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诱导G-CSF未动员和动员的外周血产生的iCD4+CD25+Treg均表现出免疫抑制功能,其中动员后诱导生成的iTreg的免疫抑制效应明显增强。结论应用iDC从G-CSF动员的外周血中诱导产生的iCD4+CD25+Treg具有更强的体外抑制效应,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未成熟树突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翅膀螺旋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T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维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6-309,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免疫紊乱、激素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和它的发生有关。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外周免疫耐受的关键,在SLE中起重要作用。针对Treg在SLE中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免疫紊乱、激素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和它的发生有关。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外周免疫耐受的关键,在SLE中起重要作用。针对Treg在SLE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所得结论却存在差异。该文以现有的对Treg的研究结果为出发点,将Treg与该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叉头/翅膀螺旋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