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Wire Driven Robot for Grinding with Stiffness Adapted
1
作者 ZHANG Bo 1,2, ZHAO Ming-yang 2 (1.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 China 2. Robotics Laboratory,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 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1-82,共2页
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new design and machining me thod production with more complex surface can be manufactured. Researching on th e new equipment used for surface disposal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atter. Grind i... 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new design and machining me thod production with more complex surface can be manufactured. Researching on th e new equipment used for surface disposal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atter. Grind ing and polishing are a common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 new type 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 used for grinding process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 is developed from parallel robot and serial wire driven r obot. Steel wire is used to replace the leg of parallel robot. Compared with par allel robot, this kind of robot has lager workspace, lower weight, higher rigidi ty and higher load/deadweight ratio. And the stiffness of robot is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tension of wire. The robot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three DOF. T he moving part is driven by four wires, three of them are used to drive and the rest to keep them tension, with a restraining machine. The position sensors are installed in restraining machine. The position of terminating of end-effecter c an be ascertained in the space. The tension sensors are installed in each wire t o form force feedback system. By changing the tension the force on the workpiece can be controlled. Also the stiffness of robot can be adju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 stiffness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牵引门式起重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世龙 王生海 +3 位作者 李建 韩广冬 罗伟荣 陈海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805-13812,共8页
由于传统的造船门式起重机难以控制吊具姿态,因此涉及空中翻身等复杂动作的精准组装作业成为难点。为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减少建造周期,将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应用至门式起重机吊装领域,并开发一种新型绳牵引起重机器人。首先,通过矢量封闭... 由于传统的造船门式起重机难以控制吊具姿态,因此涉及空中翻身等复杂动作的精准组装作业成为难点。为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减少建造周期,将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应用至门式起重机吊装领域,并开发一种新型绳牵引起重机器人。首先,通过矢量封闭理论对绳牵引起重机器人的运动学位置逆解进行分析,拟定吊具的运动轨迹,分析绳长的变化情况。其次,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绳牵引起重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绳索张力分布算法对绳索张力进行了优化。再次,通过MATLAB和ADAMS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绳索张力光滑连续变化;在系统为开环的情况下,环形轨迹下绳长变化最大误差均值为46 mm;螺旋线轨迹下绳长变化最大误差均值为27 mm;往复运动轨迹误差比例均值为0.55%。最后,搭建了实验样机,实验条件下绳索张力误差比例在22%以内,验证了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为控制策略设计及样机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牵引起重机器人 并联机构 动力学建模 张力优化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柔索并联机器人的刚度解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汤奥斐 仇原鹰 +1 位作者 段宝岩 保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345-349,共5页
大射电望远镜(LT)馈源柔索支撑系统是一种大跨度强非线性柔索并联机器人(WDPR),其刚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有载定位精度。针对目前没有用解析法分析此类机器人刚度矩阵的现状,运用微分变换原理推导出它的完整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基于... 大射电望远镜(LT)馈源柔索支撑系统是一种大跨度强非线性柔索并联机器人(WDPR),其刚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有载定位精度。针对目前没有用解析法分析此类机器人刚度矩阵的现状,运用微分变换原理推导出它的完整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基于馈源柔索支撑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得出动平台中心所受外力矢量的矩阵表达式,通过对外力变分来获取系统刚度矩阵与终端外力矢量、终端位移矢量的关系式,此刚度矩阵主要与柔索张力以及结构参数有关。以LT50m模型为例分析了该机器人的刚度。数值结果表明刚度矩阵的分析方法是有效的。研究结论对LT500m原型馈源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振动分析及运动控制均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柔索并联机器人 刚度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绳索牵引并联机器人静态刚度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克义 孟浩 +1 位作者 张立勋 郭培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2-1116,共5页
以平面绳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为对象,对动平台的静态刚度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针对平面1R2T绳索牵引机构模型,建立系统静态力螺旋平衡方程,通过微分变换推导动平台静态刚度表达式,得出影响系统静态刚度的因素为绳索拉伸刚度和绳索拉力,... 以平面绳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为对象,对动平台的静态刚度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针对平面1R2T绳索牵引机构模型,建立系统静态力螺旋平衡方程,通过微分变换推导动平台静态刚度表达式,得出影响系统静态刚度的因素为绳索拉伸刚度和绳索拉力,且两者的影响是相互耦合的.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平面绳索牵引并联机器人模型,根据等效静态刚度定义,仿真了不同绳索布置方案和不同绳索最小拉力情况下动平台的静态刚度,得出在绳索最小拉力较小时,随着绳索最小拉力的增大,动平台的等效静态刚度增大,绳索拉力对系统静态刚度影响作用表现明显;而绳索最小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乎无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R2T 绳索牵引 并联机器人 静态刚度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原长求解算法在索驱动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汤奥斐 仇原鹰 +1 位作者 赵泽 宋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509,共5页
介绍了大射电望远镜(LT)索支撑馈源系统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的设计方案,建立了该构型的运动学正逆解模型。基于Jayaraman等推导的悬链线索元有限元理论,通过迭代法求解出倾斜索索端张力已知情况下的索原长;运用索原长求解技术求取LT舱索系... 介绍了大射电望远镜(LT)索支撑馈源系统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的设计方案,建立了该构型的运动学正逆解模型。基于Jayaraman等推导的悬链线索元有限元理论,通过迭代法求解出倾斜索索端张力已知情况下的索原长;运用索原长求解技术求取LT舱索系统的运动学正逆解模型;分别运用正逆解模型对LT500m馈源舱的运动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正逆解算法的快速收敛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大跨度柔索并联机器人(WDPR)运动的实时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柔索并联机器人 运动学 索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柔索并联机器人的可达工作空间分析与刚度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汤奥斐 仇原鹰 段宝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0-734,791,共6页
大射电望远镜(LT)馈源柔索支撑系统可视为一种柔索并联机器人(WDPR).基于馈源柔索支撑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引入张力、球铰和索长约束条件,确定了WDPR的可达工作空间.进而,借助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静刚度阵的最小奇异值来评价该机器... 大射电望远镜(LT)馈源柔索支撑系统可视为一种柔索并联机器人(WDPR).基于馈源柔索支撑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引入张力、球铰和索长约束条件,确定了WDPR的可达工作空间.进而,借助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静刚度阵的最小奇异值来评价该机器人的刚度性能.通过对LT50 m WDPR缩尺模型的空间运动数值仿真,绘制了三维可达工作空间图形及刚度曲面.分析结果表明,张力约束条件对LT可达工作空间影响最大,WDPR机器人与Stewart平台的刚度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柔索并联机器人 工作空间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6自由度柔索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波 赵明扬 房立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5-738,共4页
采用串联约束 /并联驱动的原理 ,通过加入约束机构 ,设计一种新型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然而由于约束机构的引入 ,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变得更为复杂。在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牛顿 欧拉法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动力学 柔索驱动 并联机构 约束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机器人支撑系统的模型姿态与振荡控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林麒 梁斌 郑亚青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9,共5页
介绍了基于机器人技术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特点;设计并建造了适用于低速风洞试验的八绳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支撑机构样机(WDPSS-8),给出其具体的结构参数,分析了该机构的特点及可行性;建立了该系统的运动学位姿逆解模型和静力学模型,完成... 介绍了基于机器人技术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特点;设计并建造了适用于低速风洞试验的八绳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支撑机构样机(WDPSS-8),给出其具体的结构参数,分析了该机构的特点及可行性;建立了该系统的运动学位姿逆解模型和静力学模型,完成了运动学逆解的推导,得到已知缩比模型位姿求绳长变化的公式;搭建了相应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控制实验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力学工作空间的分析,通过Matlab编程仿真得到了缩比模型在主位姿处3个姿态角的工作空间;并在此实验平台上进行了缩比模型的三转动自由度姿态变化运动控制,实现了缩比模型运动到指定角度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按指定振幅和频率进行了三转动单自由度振荡的运动控制;对运动控制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误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 单自由度振荡 绳牵引机构 并联机器人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风洞层流风场中WDPSS-8机器人系统索系流固耦合效应的动静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郑亚青 焦少妮 杨永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765-1772,共8页
由于绳索存在柔性,导致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飞行器模型在进行静态实验时存在索系风振耦合行为,从而引起末端位姿偏离既定值,为了对位姿偏离进行实时补偿,以WDPSS-8机器人系统为研究对象,假设索系处于线弹性范围之内且受一定的轴... 由于绳索存在柔性,导致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飞行器模型在进行静态实验时存在索系风振耦合行为,从而引起末端位姿偏离既定值,为了对位姿偏离进行实时补偿,以WDPSS-8机器人系统为研究对象,假设索系处于线弹性范围之内且受一定的轴向拉力,基于ANSYS/CFX软件,研究逐个末端位姿所对应的索系在风速为35m/s的层流风场作用下所表现出的考虑双向流固耦合效应的动静力特性。结果表明:索系支撑系统的气动干扰有望比传统硬式支撑系统的气动干扰小得多;吹风时索系会产生顺风向弯曲的复杂三维振动而导致末端位姿产生变化,除了必须实时在线补偿这种位姿变化外,还要解决随模型位姿改变的索系振动抑制问题和模型与索系连接点处的流动控制问题;同时由于索系内应力也会产生变化,即使有索系减振措施,通过测量绳拉力来获取气动力/力矩的方式也是不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风洞 静态实验 绳牵引并联机器人 索系 双向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柔索驱动并联机构逆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奥斐 李言 +1 位作者 仇原鹰 孔令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5-440,共6页
运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大跨度悬索的力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研究了大射电望远镜中的大型柔索驱动并联机构(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WDPR)的逆动力学问题。首先,确定大跨度悬索的三维收放的动态力学模型,并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模型的... 运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大跨度悬索的力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研究了大射电望远镜中的大型柔索驱动并联机构(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WDPR)的逆动力学问题。首先,确定大跨度悬索的三维收放的动态力学模型,并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模型的运动控制方程组;接着,确定大跨度WDPR机构的逆动力学算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WDPR逆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 逆动力学 集中质量法 四阶龙格库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的柔索并联机器人的优化设计和振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奥斐 仇原鹰 段宝岩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8-682,共5页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是一类欠约束型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对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的此并联机构首次从整个工作空间优化设计的角度建立其优化模型,并用实验和数值仿真验证其抑振的有效性。首先,基于动平台的非线性静平衡方程提出系统的两...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是一类欠约束型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对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的此并联机构首次从整个工作空间优化设计的角度建立其优化模型,并用实验和数值仿真验证其抑振的有效性。首先,基于动平台的非线性静平衡方程提出系统的两层规划模型;其次,在iSIGHT软件平台上对LT5 m被动控制构型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求解;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及实验分别比较有无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结构的振动特性。结果显示,仿真与实验结果的最大振幅基本一致,LT新构型可以显著抑制系统的风振。研究结论为欠约束型WDPR(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系统的减振提供新思路,并对LT500 m工程的结构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柔索并联机器人 双层规划 风激振动 IS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误差分析及其标定仿真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奥斐 仇原鹰 段宝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7年第12期1-4,共4页
建立了大射电望远镜(Large Radio Telescope-LT)中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WDPR)系统的末端误差模型,用正向运动学标定方式对LT5m缩比模型的运动学参数做了辨识。首先,建立LT舱索系统的运动学正、逆解模型;接着... 建立了大射电望远镜(Large Radio Telescope-LT)中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WDPR)系统的末端误差模型,用正向运动学标定方式对LT5m缩比模型的运动学参数做了辨识。首先,建立LT舱索系统的运动学正、逆解模型;接着,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其误差模型,得到影响末端位姿误差的各项参数;最后,对LT5m柔索并联机构的标定过程作了模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算法收敛性好,忽略测量误差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运动学参数具有很高的标定精度,从而为提高LT5m模型的控制精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柔索并联机器人 误差模型 运动学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射电望远镜新构型的结构优化设计、虚牵索的抑制分析及风致振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奥斐 仇原鹰 +2 位作者 段宝岩 南仁东 朱文白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614,共5页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柔索支撑系统是一类大跨度柔索并联机器人(WDPR)。为了抑制悬索虚牵和馈源舱的风致振动,提出了在此机器人的动平台上增加盛液容器的结构新方案。首先,运用Guldin定理确定轮胎状附加容器中液体体积在并联机器人的不同俯...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柔索支撑系统是一类大跨度柔索并联机器人(WDPR)。为了抑制悬索虚牵和馈源舱的风致振动,提出了在此机器人的动平台上增加盛液容器的结构新方案。首先,运用Guldin定理确定轮胎状附加容器中液体体积在并联机器人的不同俯仰角度处的静态分布规律,进而建立此机构的力学模型;其次,建立WDPR非线性两层优化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获得LT500 m附加容器结构的优化参数;最后,从数值分析和实验两种途径分别检验新方案克服悬索虚牵和抑制风振的效果。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构型相比,该结构方案能够抑制悬索的虚牵和风致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柔索并联机器人 振动控制 Guldin定理 双层规划 虚牵 风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起重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树青 吴洪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58-61,共4页
阐述了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特点及其在起重领域的应用,提出了1种新型起重机器人的构型设计,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位置分析和静力学分析,得到了该机构的位置正解和位置反解。在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确定工作空间的条件,... 阐述了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特点及其在起重领域的应用,提出了1种新型起重机器人的构型设计,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位置分析和静力学分析,得到了该机构的位置正解和位置反解。在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确定工作空间的条件,并在MATHEMATICA环境下编程仿真,得到了该起重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最后对其水平控制功能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工作空间 位置反解 位置正解 运动学模型 编程 静力学分析 起重机 构型设计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从式核废料处理机器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波 赵明扬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3年第4期76-77,共2页
为解决在核废料清理的问题,结合了机器人和吊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从式处理机器人,并介绍了机构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 核废料处理 主从式处理机器人 柔索驱动 并联机器人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定位误差的柔性补偿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汤奥斐 仇原鹰 赵泽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提出了用人工神经元网络(ANN)补偿大射电望远镜(LT)中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WDPR)系统动平台位姿误差的方法。为了提高 WDPR 的运动精度,建立了3种可行的误差补偿方案,并运用 Levenberg-Marquart(L-M)算法训练了相应的3个神经元网络。标... 提出了用人工神经元网络(ANN)补偿大射电望远镜(LT)中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WDPR)系统动平台位姿误差的方法。为了提高 WDPR 的运动精度,建立了3种可行的误差补偿方案,并运用 Levenberg-Marquart(L-M)算法训练了相应的3个神经元网络。标定仿真显示,基于索长补偿的柔性标定方案比基于动平台位姿补偿的标定方案好。研究结果为提高 LT 舱索系统的控制精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LT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 WDPR 误差补偿 人工神经元网络 ANN 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器人刚度与静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艾青林 黄伟锋 +1 位作者 张洪涛 张立彬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3-592,共10页
并联机器人的刚度与静力学分析,对于机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本文围绕杆支撑、绳牵引和钢带传动3种结构形式,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并联机构刚度和静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着重从有限元、解析模型和性能分析3方面分析了杆支... 并联机器人的刚度与静力学分析,对于机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本文围绕杆支撑、绳牵引和钢带传动3种结构形式,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并联机构刚度和静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着重从有限元、解析模型和性能分析3方面分析了杆支撑并联机构的刚度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关绳牵引并联机构中绳拉力、动载荷频率、绳牵引预紧力与刚度、静力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根据钢带并联机器人结构的特殊性,对钢带并联机构的刚度与静力学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失稳与振动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并联机器人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展望,指出随着刚度分析与静力学分析的不断深入,并联机器人的力学理论将会日趋成熟和完善,为并联机器人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更深入、系统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刚度 静力学分析 杆支撑 绳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航员训练机器人卧推模式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立勋 邹宇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79-1184,共6页
针对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训练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索驱动的宇航员训练机器人,帮助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完成卧推训练.在对卧推训练运动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机器人的构型设计.在该机器人构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机器人的可控工作空... 针对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训练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柔索驱动的宇航员训练机器人,帮助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完成卧推训练.在对卧推训练运动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机器人的构型设计.在该机器人构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机器人的可控工作空间并建立了柔索牵引力规划数学模型.针对控制系统的力控制任务,将基于位置的力外环控制策略应用于并联柔索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对人机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跟踪卧推运动并完成动态负载力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员训练 力控制 并联柔索机器人 卧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集装箱吊装的绳牵引并联起重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19
作者 王苗辉 郑亚青 吴建坡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0,16,共7页
考虑到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具有串联机器人及杆支撑机器人所不具有的优势,并结合目前机器人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可用来替代轨道吊的用于集装箱吊装的绳牵引并联起重机器人,并针对振华公司的一种轨道吊产品参数,对绳牵引并联起重机器... 考虑到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具有串联机器人及杆支撑机器人所不具有的优势,并结合目前机器人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可用来替代轨道吊的用于集装箱吊装的绳牵引并联起重机器人,并针对振华公司的一种轨道吊产品参数,对绳牵引并联起重机器人进行机构设计和详细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牵引 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 并联起重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机构在柔索并联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波 王洪光 赵明扬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87-1389,共3页
柔索并联机构是一类新型的机构 ,具有一些优于其他机构的特点 ,但因柔索特性的限制 ,可实现的运动形式较少。本文通过增加约束机构对运动平台运动进行限制 ,扩大了柔索并联机构的应用范围。文章提出约束机构的概念 ,讨论了约束机构的种... 柔索并联机构是一类新型的机构 ,具有一些优于其他机构的特点 ,但因柔索特性的限制 ,可实现的运动形式较少。本文通过增加约束机构对运动平台运动进行限制 ,扩大了柔索并联机构的应用范围。文章提出约束机构的概念 ,讨论了约束机构的种类 ,并进行奇异位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索驱动 并联机构 约束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