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忠义国医大师基于“痰瘀毒风虚”理论分期论治冠心病经验探析
1
作者 陈敏 范虹 +5 位作者 时岩 钟佳 田恩成 张祥 杨佳 雷忠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2期149-154,共6页
痰、瘀、毒、风、虚在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痰瘀毒风虚”理论探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演变及治疗规律,雷忠义认为“痰瘀”是起病之始,“毒”为疾病发展之渐,“风”为疾病发展的恶性结果... 痰、瘀、毒、风、虚在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痰瘀毒风虚”理论探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演变及治疗规律,雷忠义认为“痰瘀”是起病之始,“毒”为疾病发展之渐,“风”为疾病发展的恶性结果,“虚”为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在治疗上,雷忠义认为冠心病可分为早、中、晚、末4期。早期化痰宣痹、活血化瘀、兼以扶正;中期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晚期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息风定悸、敛阴息风;末期回阳救逆固脱、益气养阴生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忠义 国医大师 冠心病 “痰瘀毒风虚”理论 分期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子温肺汤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急性期寒痰郁肺夹瘀证患者临床观察
2
作者 李淑玲 程立军 +5 位作者 马定勤 王晓彬 豆根龙 孔德云 罗海霞 王兴茂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四子温肺汤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急性期寒痰郁肺夹瘀证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8例ACO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布... 目的:探讨四子温肺汤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急性期寒痰郁肺夹瘀证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8例ACO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Ⅱ)联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四子温肺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IL-17)、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与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CT评分增加(P<0.05);且上述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72%(43/44)]高于对照组[90.91%(40/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四子温肺汤治疗ACOS寒痰郁肺夹瘀证患者,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控制哮喘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急性期 寒痰郁肺夹瘀证 肺功能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脉常通”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彬 王猛 +2 位作者 马思佳 王国为 徐世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76-180,共5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病程缓慢且常伴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的慢性综合性疾病,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基于“气脉常通”理论,认为CFS病机以脾肾亏损、气脉虚滞为本,肝肺失调、气脉郁滞为枢,风火侵袭、痰瘀内生为标。治疗应...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病程缓慢且常伴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的慢性综合性疾病,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基于“气脉常通”理论,认为CFS病机以脾肾亏损、气脉虚滞为本,肝肺失调、气脉郁滞为枢,风火侵袭、痰瘀内生为标。治疗应补脾益肾以治其本,根据脾肾亏虚程度及气血阴阳亏虚侧重,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升阳益胃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疏肝理肺以调其枢,肝肺同调,升降并用,根据病位、病性的侧重,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桂枝汤、生脉散等;疏风清热、化痰活血以治其标,以补虚解郁为主,根据病机侧重不同,选用相应治法加减用药为辅。附验案一则,以作佐证,以期为CFS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气脉常通 虚劳 气血津液 风火痰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梁吉 梅小平 +2 位作者 王成龙 黄英 秦祖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 目的 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壮医莲花针叩刺、刺拔、吸附。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中医症候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ADL、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14、28 d后两组中医症候、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28 d后两组中医症候、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14 d后;治疗14、28 d后两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28 d后两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14 d后(P<0.05)。组间比较:治疗14、28 d后治疗组中医症候、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是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 风痰瘀阻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文献回顾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淑丽 王阶 +2 位作者 冯玲 杨戈 任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896-900,共5页
目的冠脉临界病变为冠心病的一个特定阶段,其中医证候的研究将对其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利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检索国内从1979年1月截止到2013年12月的冠心病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筛选了利用冠脉造影检查分类血管狭窄程度并... 目的冠脉临界病变为冠心病的一个特定阶段,其中医证候的研究将对其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利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检索国内从1979年1月截止到2013年12月的冠心病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筛选了利用冠脉造影检查分类血管狭窄程度并进行中医辨证的研究,归纳总结出冠脉临界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有17篇论文入选,共682例冠脉临界病变病例,其中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为冠脉临界病变的主要证型,分别占29.33%和15.4%,心肾阴虚、心阳亏虚、气阴两虚和痰瘀互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结论冠脉临界病变的主要中医证型是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临界病变 中医证型 心血瘀阻证 痰阻心脉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散治疗瘀毒内阻型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靓 赵雷 +3 位作者 孙芳园 沈梦雯 吴笑阳 钱义明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2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升降散治疗瘀毒内阻型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疗程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C反应蛋... 目的:观察升降散治疗瘀毒内阻型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疗程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CRP、TNF-α均降低,PLT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降散结合西医治疗脓毒症风温病瘀毒内阻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调节血小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风温病 瘀毒内阻证 炎症因子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助运通络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召平 苏琴 黄天生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5期122-126,共5页
目的:观察化痰助运通络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化痰助运通络方治疗,对照组予易善复治疗,共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化痰助运通络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化痰助运通络方治疗,对照组予易善复治疗,共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Fibro-scan硬度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清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rocollagenⅢ,PcⅢ)、血清Ⅳ型胶原蛋白(typeⅣcollagen,Ⅳ-C)、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及Fibro-scan硬度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81.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助运通络方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肝功能指标、血脂及血清肝纤维化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痰瘀互结 化痰助运通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建军治疗缺血性中风学术思想与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大龙 孙梅 +4 位作者 赵婧彤 付强 任吉祥 徐云龙 赵建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赵建军教授从事中医脑病研究40余年,对治疗缺血性中风颇有心得,从病理因素风、火、痰、瘀、虚方面论治,认为发病急性期多以风、火、痰、瘀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气虚、血虚、阴虚或兼有痰、瘀为主,临床辨证思路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判... 赵建军教授从事中医脑病研究40余年,对治疗缺血性中风颇有心得,从病理因素风、火、痰、瘀、虚方面论治,认为发病急性期多以风、火、痰、瘀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气虚、血虚、阴虚或兼有痰、瘀为主,临床辨证思路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判别证候要素及其组合特征,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赵建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NF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其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华 曾娟花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TNF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并探讨TNF与血瘀证、痰湿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入选170例DNⅢ、Ⅳ及Ⅴ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UAlb)及血清肌酐等指标,并采用MDRD计算公式计算血瘀证、痰湿证、血瘀兼痰湿证、无血瘀痰湿... 目的:分析血清TNF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并探讨TNF与血瘀证、痰湿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入选170例DNⅢ、Ⅳ及Ⅴ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UAlb)及血清肌酐等指标,并采用MDRD计算公式计算血瘀证、痰湿证、血瘀兼痰湿证、无血瘀痰湿证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各组TNF值变化情况。结果:①血清TNF随DN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Ⅴ期TNF高于Ⅲ期、Ⅳ期(P<0.01,P<0.05),Ⅳ期高于Ⅲ期(P<0.01)。②血清TNF与UAlb呈正相关(r=0.272,P=0.000),与GRF呈负相关(r=-0.455,P=0.000)。③随着血瘀证、痰湿证的发生,TNF逐渐升高,血瘀兼痰湿证组最高。结论:血清TNF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与其肾脏损害程度一致;中医的痰湿、血瘀与TN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瘀证 痰湿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军 刘春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4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停颤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8%,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0.01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疗效显著,而且对于中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等多发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 风痰瘀阻型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研究2种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2年期复发风险 被引量:1
11
作者 卓缘圆 于海波 +4 位作者 黄杏贤 洪金标 黄奕珊 李作为 吴家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3-859,共7页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6,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3。结论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证 风痰阻络证 眼底血管特征 风险评估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妍怡主任医师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谦 杨瑞龙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7期35-38,共4页
通过典型医案介绍李妍怡主任治疗眩晕的经验,指出李妍怡主任从血瘀、痰浊、虚证3个方面论治眩晕常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李妍怡 眩晕 血瘀 痰浊 虚证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散瘀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疗效观察及临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代昌波 张军 马一平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化痰散瘀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作用机制。方法:将皮肤科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化... 目的:观察化痰散瘀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作用机制。方法:将皮肤科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化痰散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皮损颜色、皮损肥厚浸润、瘙痒、肌肤甲错),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改善状况,并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皮损颜色、皮损肥厚浸润、瘙痒、肌肤甲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SI及DL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17A、IL-2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4及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散瘀汤能有效改善斑块型银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皮损状况,缓解瘙痒等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与调节IFN-γ、IL-4、IL-17A、IL-10、IL-22等免疫细胞因子,纠正患者机体紊乱的免疫机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斑块型 痰瘀互结证 化痰散瘀汤 皮损 皮肤瘙痒 免疫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用药经验探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严亚锋 董斌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用药经验...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03首处方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丹参,其次是瓜蒌、薤白、砂仁、檀香等;药物组合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5位分别是"薤白,瓜蒌""丹参,瓜蒌""薤白,丹参""薤白,丹参,瓜蒌""砂仁,瓜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显示丹参、瓜蒌、薤白、檀香、砂仁等药物居于网络图中间,均为张学文教授诊治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最常用的中药。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以理气、活血化瘀、化痰类药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气滞痰阻血瘀证 冠心病 用药规律 张学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PET/CT影像技术对不同证型肝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学飞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PET/CT影像技术在不同证型肝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ET/CT扫描仪对156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血瘀成毒证65例、湿痰化毒证92例)行全身扫描,运用滤波反投影(FBP)2D有序子集迭代法(OS-EM)重建图像,通过计算... 目的:探讨多模式PET/CT影像技术在不同证型肝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ET/CT扫描仪对156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血瘀成毒证65例、湿痰化毒证92例)行全身扫描,运用滤波反投影(FBP)2D有序子集迭代法(OS-EM)重建图像,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得到横断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的融合图像。采用MSCT增强检查方法做全肝平扫,然后做螺旋CT肝脏3期增强扫描。采用双盲法、肝脏PET图像分级标准及小肝癌CT诊断标准进行图像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曲线。结果:^(18)F-FDGPET/CT对湿痰化毒证肝肿瘤的检出率为71.7%,对于小肝癌的检出率较低;^(18)F-FDGPET/CT对血瘀成毒证肝肿瘤的检出率为96.8%,较湿痰化毒证的敏感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证型中超过3厘米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PET/CT对血瘀成毒证肝癌的检出率为68.42%。SUVmax分级在两种证型小肝癌术后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PET/CT采集图像后再行诊断部位的CT增强扫描,可获得明确诊断意义的CT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瘀成毒证 湿痰化毒证 诊断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反药配伍的海藻玉壶汤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怡文 钟赣生 +1 位作者 王茜 柳海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研究报道的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的配伍规律与特点,以便为反药配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藻玉壶汤"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1989-2010年),对文献全文进行检... 目的分析临床研究报道的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的配伍规律与特点,以便为反药配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藻玉壶汤"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1989-2010年),对文献全文进行检索,选择应用海藻玉壶汤的各种临床研究报道,且处方中含有"海藻-甘草"反药药对的文献,针对其主治病证、证候类型、随证配伍使用的中药及成方、海藻与甘草用法用量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索得到海藻玉壶汤文献共计1 137篇,其中含有"海藻-甘草"反药配伍的文献共计60篇,占总数的5.28%;以海藻玉壶汤为主方,随症加减用于妇科、男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而并非单纯局限于对瘿病的治疗;其主治病证中证候类型以气滞痰凝型为主;海藻玉壶汤应用于临床,多与化痰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补益药等配伍使用;海藻与甘草比例以2∶1~5∶1之间的较为常见,占文献总数的74.60%,均未见不良反应报道。结论含有反药配伍的海藻玉壶汤在临床应用中范围较广;其主治病证中证候类型仍以气滞痰凝型为主,与原方应用相吻合;海藻与甘草配伍比例与原方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玉壶汤 海藻-甘草 十八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栓活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红莉 孙贺楠 梁秀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通栓活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奥扎格雷钠,80mg/次,1次/d,连续14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胞二磷胆碱0.5-1g+5%... [目的]观察通栓活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奥扎格雷钠,80mg/次,1次/d,连续14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胞二磷胆碱0.5-1g+5%葡萄糖250mL,1次/d;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通栓活络汤(半夏、白术各15g,石菖蒲20g,陈皮15g,川芎、桃仁各20g,红花10g,水蛭8g,地龙15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栓活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 通栓活络汤 中医证候 神经系统症状 奥扎格雷钠 阿司匹林肠溶片 胞二磷胆碱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型辨治儿童腺样体肥大简况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云兰 郭少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4期83-86,共4页
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归属"鼾眠""鼻窒""鼻渊""鼻鼽""窠囊""颃颡""乳蛾""咳嗽""痰核"范畴,与肺、脾、肾、痰阻热盛有关。基本证型有肺脾气虚... 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归属"鼾眠""鼻窒""鼻渊""鼻鼽""窠囊""颃颡""乳蛾""咳嗽""痰核"范畴,与肺、脾、肾、痰阻热盛有关。基本证型有肺脾气虚、肺肾阴虚、气血瘀阻、痰瘀互结、少阳不利、肝郁脾虚、外感风热、肺热血瘀等。临床以异功散合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合苍耳子散、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补阳还五汤、小柴胡汤合龙胆泻肝汤、二陈汤、银翘散、四逆散及自拟方剂对症治疗,能有效避免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保留儿童腺样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亦有按病程-时期等辨治。小儿多正虚,寒凉碍阳,损伤脾胃,宜少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腺样体肥大 鼾眠 鼻窒 辨证分型 肺脾气虚 肺肾阴虚 气血瘀阻 痰瘀互结 少阳不利 肝郁脾虚 外感风热 肺热血瘀 异功散 玉屏风散 六味地黄丸 苍耳子散 金匮肾气丸 补中益气丸 补阳还五汤 小柴胡汤 龙胆泻肝汤 二陈汤 银翘散 四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疗效观察
19
作者 蔡亚梅 李跃林 +2 位作者 沈跃玲 奎耀琴 孙晓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5期93-94,9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及...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风痰瘀血 丹红注射液 NIHSS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邪论之风湿痰瘀对免疫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廖焰 徐浩东 +5 位作者 刘瑞华 吴亨博 周新尧 何菁 唐晓颇 姜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8期120-123,共4页
正邪理论与现代医学对人体免疫病理生理功能的认识有许多相通之处。“正气”抵御外邪、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能力与现代医学免疫系统防御、监视功能相似;“邪气”在病原体致病和免疫失衡致病中均有体现,不同“邪气”病机演变不同,可表现... 正邪理论与现代医学对人体免疫病理生理功能的认识有许多相通之处。“正气”抵御外邪、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能力与现代医学免疫系统防御、监视功能相似;“邪气”在病原体致病和免疫失衡致病中均有体现,不同“邪气”病机演变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湿、风、痰、瘀为风湿免疫疾病发病关键,湿邪痹阻可使患者炎症程度提高,风邪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升高关系密切,痰瘀提示疾病病程迁延、活动程度高。深入探讨中医正邪理论与免疫稳态的关系,既是用科学语言阐释中医核心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又是启迪免疫相关疾病的科研与临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免疫稳态 风湿免疫病 风邪 湿邪 痰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