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钼尾矿砂制备喷射混凝土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日恒 安耿 寇青军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3期128-130,共3页
为解决钼尾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利用钼尾矿砂完全替代天然河砂制备湿喷喷射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砂率(钼尾矿砂用量)、减水剂掺量及水泥用量对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回弹率和坍落度的影响,并与天然河砂喷射混凝土进行比较。结果表... 为解决钼尾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利用钼尾矿砂完全替代天然河砂制备湿喷喷射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砂率(钼尾矿砂用量)、减水剂掺量及水泥用量对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回弹率和坍落度的影响,并与天然河砂喷射混凝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砂率为50%、减水剂掺量为1.5%、水泥用量为450 kg/m^(3)时,钼尾矿喷射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佳,28 d抗压强度为35.0 MPa,回弹率为14.0%,坍落度为166 cm。与天然河砂喷射混凝土相比,钼尾矿喷射混凝土7、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20.1%、10.4%,说明钼尾矿砂作为细骨料配制喷射混凝土,能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尾矿砂 湿喷喷射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类飞机湿跑道刹车防滑效率计算方法
2
作者 赵翔 张文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52-155,共4页
湿跑道刹车防滑效率验证是运输机防滑刹车系统试飞的一个重要科目,关系到防滑系统性能的优劣。军机和民机对于防滑效率都有相应的要求,该文从影响结合系数的因素出发,提出基于结合系数的防滑效率计算方法,并用某型机的湿跑道试飞数据进... 湿跑道刹车防滑效率验证是运输机防滑刹车系统试飞的一个重要科目,关系到防滑系统性能的优劣。军机和民机对于防滑效率都有相应的要求,该文从影响结合系数的因素出发,提出基于结合系数的防滑效率计算方法,并用某型机的湿跑道试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可信度高。该文所提方法可对其他运输机防滑刹车系统的试飞及数据处理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系数 滑移率 防滑效率 湿跑道 刹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孔隙比影响的堆石料湿化试验及湿化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柳江 毛航宇 +3 位作者 刘斯宏 傅中志 韩华强 沈超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对某堆石坝的坝壳料进行了不同密实状态下的单线法三轴湿化试验,分析了湿化变形随围压、应力水平以及初始孔隙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围压和应力水平相同条件下,随着初始孔隙比的减小,堆石料湿化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均明显降低;初始... 对某堆石坝的坝壳料进行了不同密实状态下的单线法三轴湿化试验,分析了湿化变形随围压、应力水平以及初始孔隙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围压和应力水平相同条件下,随着初始孔隙比的减小,堆石料湿化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均明显降低;初始孔隙比对湿化应力剪胀规律影响不大,采用对数形式的湿化剪胀方程可对不同初始孔隙比条件下的湿化应力剪胀关系进行统一描述。对指数形式的湿化轴向应变经验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了考虑初始孔隙比及应力状态影响的湿化轴向应变计算模型,并联立湿化剪胀方程推导了湿化体积应变的计算公式,通过对三轴湿化试验结果进行模拟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湿化试验 初始孔隙比 应力剪胀方程 湿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碳酸钙相变微胶囊在海藻纤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聪珠 孙润军 +2 位作者 董洁 宋晓蕾 李永贵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3,共9页
使用石蜡作为相变的基础材料、碳酸钙为壁材,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功能良好的相变微胶囊,后与海藻酸钠共混后经湿法纺丝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海藻纤维。文章通过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芯壁质量比、搅拌速率、乳化剂类型及配比等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使用石蜡作为相变的基础材料、碳酸钙为壁材,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功能良好的相变微胶囊,后与海藻酸钠共混后经湿法纺丝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海藻纤维。文章通过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芯壁质量比、搅拌速率、乳化剂类型及配比等工艺参数优化设计,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分析了微胶囊和调温纤维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当微胶囊芯壁质量比为1︰1、反应转速为1000 r/min、乳化剂为Span80+Tween80(1︰2)时,可得到粒径均匀、形貌良好、具有优异热性能的相变微胶囊;将其与4%的海藻酸钠、2%的PVA混合得到纺丝原液,经湿法纺丝可制备出良好调温功能的海藻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碳酸钙 芯壁质量比 海藻纤维 湿法纺丝 热焓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宽带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
5
作者 王军华 梁向源 +4 位作者 路妍 许俊飞 彭建军 徐彦伟 颉潭成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226,共7页
为了获得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粉末在宽带激光熔覆过程中的最优工艺参数,本研究将激光功率、预热温度、扫描速度作为可控输入参数,以熔覆层宽高比、饱和度、润湿角作为输出,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通过麦夸特算法构建的响应值非线... 为了获得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粉末在宽带激光熔覆过程中的最优工艺参数,本研究将激光功率、预热温度、扫描速度作为可控输入参数,以熔覆层宽高比、饱和度、润湿角作为输出,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通过麦夸特算法构建的响应值非线性数学模型,探究优化变量及其权重排序对熔覆层宏观形貌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进行寻优,输出具有Pareto最优前沿,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1878 W,扫描速度14 mm/s,预热温度200℃,此时获得的熔覆层宽高比32.08,饱和度0.76,润湿角度10.2°。优化后的结果输出平均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激光熔覆 NSGA-Ⅱ 工艺参数优化 宽高比 饱和度 润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率和施胶量对毛白杨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6
作者 贺颖奇 张亚梅 +2 位作者 余养伦 于文吉 赵福霞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表面粗糙度是评价木质材料表面质量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单板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制备重组木,探讨压缩率(50%、55%、59%)和施胶量(10%、15%、20%)对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是评价木质材料表面质量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单板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制备重组木,探讨压缩率(50%、55%、59%)和施胶量(10%、15%、20%)对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率对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影响显著,且对干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于湿状;随着压缩率的增大,重组木的干状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湿状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施胶量对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影响显著,且对湿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于干状;随着施胶量的增加,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均逐渐降低。与毛白杨单板相比,在压缩率为59%和施胶量为15%时,重组木干状粗糙度参数Ra和Rz分别降低了79.64%和73.07%,湿状粗糙度参数Ra和Rz分别降低了62.85%和50.0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压缩率和施胶量调控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重组木材料表面粗糙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木 干状表面粗糙度 湿状表面粗糙度 压缩率 施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和氯盐环境下RC梁非均匀锈蚀与承载力劣化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赖骏 蔡健 +1 位作者 左志亮 冯怿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0-1147,1157,共9页
为考察持续荷载与氯盐干湿循环共同作用对钢筋混凝土(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先后进行19根钢筋混凝土梁的腐蚀试验和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不同持续荷载等级和干湿循环天数对裂缝分布、钢筋质量锈蚀率以及受腐蚀构件受弯性能的影响,并分别... 为考察持续荷载与氯盐干湿循环共同作用对钢筋混凝土(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先后进行19根钢筋混凝土梁的腐蚀试验和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不同持续荷载等级和干湿循环天数对裂缝分布、钢筋质量锈蚀率以及受腐蚀构件受弯性能的影响,并分别总结纵筋最大和平均质量锈蚀率与承载力降低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纯弯段的钢筋锈蚀程度较高,纵筋锈蚀程度沿圆周分布不均匀;纵筋质量锈蚀率的极值点位置与初始横向裂缝的出现位置无必然关联性;纵筋最大质量锈蚀率随荷载等级和干湿循环天数的增加而增大,受干湿循环天数的影响更明显;腐蚀后梁峰值荷载呈下降趋势;当纵筋锈蚀率较小时(平均值≤3%或最大值≤6%),锈蚀率与承载力降低比的相关度较低,且最大质量锈蚀率的相关度小于平均质量锈蚀率;当纵筋锈蚀率较大时(平均值>3%或最大值>6%),质量锈蚀率与承载力降低比的相关度提高;在纵筋平均质量锈蚀率相同时,采用自然腐蚀试件的承载力降低程度高于采用外加电流腐蚀的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干湿循环 持续荷载 钢筋锈蚀 承载力降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引气型湿喷混凝土回弹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瑞敏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为提高湿喷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回弹率,掺加新型引气流变剂制备了高引气型湿喷混凝土,测试了引气流变剂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了高引气型湿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回弹率等。结果表明:新型引气流变剂的发泡和稳泡能力均高于AE... 为提高湿喷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回弹率,掺加新型引气流变剂制备了高引气型湿喷混凝土,测试了引气流变剂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了高引气型湿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回弹率等。结果表明:新型引气流变剂的发泡和稳泡能力均高于AES和K12,浓度为0.2%时,发泡量为1050 mL,半衰期达650 s;由于滚珠效应和溶剂化膜作用,引气流变剂能提高湿喷混凝土的流动性及保坍性,减水剂掺量为0.8%、引气流变剂掺量为0.2%时,含气量由普通混凝土的2.3%增大至10.2%;掺加引气流变剂后,湿喷混凝土的回弹率由14.56%降至8.79%,实测粉尘浓度由10.82 mg/m^(3)降至5.96 mg/m^(3),其他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气流变剂 湿喷混凝土 回弹率 可泵性 高含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干湿循环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1期1-4,共4页
海水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结构会出现侵蚀破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威胁结构运行安全。文章研究混凝土不同材料的配合比以及干湿循环制度对质量的影响,设立评价指标评估其物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其耐久性存... 海水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结构会出现侵蚀破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威胁结构运行安全。文章研究混凝土不同材料的配合比以及干湿循环制度对质量的影响,设立评价指标评估其物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其耐久性存在影响,水胶比越低且适量掺加粉煤灰,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对海水干湿循环条件下侵蚀过程的抵抗作用,同时干湿比越大,对混凝土的破坏越严重。研究结果可以为沿海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混凝土侵蚀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管间接蒸发冷却器与机械制冷复合空气处理机组干湿工况运行模式能耗分析
10
作者 高帅 孙铁柱 +1 位作者 周理 严锦程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在达到同样送风要求的前提下,为了研究立管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机组在数据中心运行时干湿两种模式的运行能耗,搭建了实验台,在室外干球温度为3-7℃范围内,对其不同干湿模式的运行能耗进行了测试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同样... 在达到同样送风要求的前提下,为了研究立管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机组在数据中心运行时干湿两种模式的运行能耗,搭建了实验台,在室外干球温度为3-7℃范围内,对其不同干湿模式的运行能耗进行了测试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同样送风要求的前提下,且干湿模式产生的制冷量相同的情况下,湿模式的能效比明显大于干模式的能效比,建议加大湿模式的运行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管间接蒸发冷却 能耗分析 干湿运行模式 能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浆基水刺固结湿厕纸厚度影响因素探究
11
作者 杨自强 甘益 +4 位作者 许士学 陈洋 李佳欣 靳向煜 吴海波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11期18-22,共5页
探究木浆基水刺固结湿厕纸厚度的影响因素,发现短切纤维质量分数增加,湿厕纸基布厚度降低;成网速度减小,湿厕纸基布厚度增加;纤网缠结系数增加,湿厕纸基布厚度降低;加液量增加,湿厕纸湿态厚度下降;功能添加剂种类对湿厕纸湿态厚度影响... 探究木浆基水刺固结湿厕纸厚度的影响因素,发现短切纤维质量分数增加,湿厕纸基布厚度降低;成网速度减小,湿厕纸基布厚度增加;纤网缠结系数增加,湿厕纸基布厚度降低;加液量增加,湿厕纸湿态厚度下降;功能添加剂种类对湿厕纸湿态厚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刺固结 湿厕纸 厚度 纤维配比 成网速度 缠结系数 加液量 功能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高径比硅纳米阵列结构制作工艺及表面润湿性
12
作者 黎相孟 魏慧芬 张雅君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70-178,共9页
具有表面润湿特性的大高径比纳米结构在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液滴的微流控输运等。然而,大高径比纳米结构的低成本制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采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自组装制备的薄膜及线条阵列的掩蔽干法刻蚀工艺,通过调节Bosch工... 具有表面润湿特性的大高径比纳米结构在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液滴的微流控输运等。然而,大高径比纳米结构的低成本制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采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自组装制备的薄膜及线条阵列的掩蔽干法刻蚀工艺,通过调节Bosch工艺刻蚀步数,实现了高径比从2∶1至几十比一的硅纳米结构。以纳米粒子薄膜和纳米粒子线条阵列作为掩蔽层进行刻蚀制备的硅纳米阵列结构表面分别展示了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表面润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刻蚀步数的增加,表面润湿特性发生从Wenzel亲水状态向Cassie-Baxter疏水状态的转变,同时各向异性的静态接触角和滑动角呈逐渐减小趋势。另外,纳米墙阵列结构表面展现了近似于荷叶效应的超疏水特性,前进接触角达到160°以上,而滑动角小于5°,利用具有不同粘附特性的表面,可以实现液滴从低粘附表面向高粘附表面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大高径比 干法刻蚀 Bosch工艺 疏水特性 润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成龄红枣微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蒋岑 刘国宏 +2 位作者 谢香文 王长新 邱秀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2-337,共6页
针对干旱区红枣微灌技术发展需求,采用目前最常用的滴灌、涌泉灌、微喷灌三种微灌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从产量、品质、生理性状、根系分布及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表明,微喷是成龄红枣最适宜的微灌技术形式,其次为滴灌,涌泉灌的效益最差,... 针对干旱区红枣微灌技术发展需求,采用目前最常用的滴灌、涌泉灌、微喷灌三种微灌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从产量、品质、生理性状、根系分布及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表明,微喷是成龄红枣最适宜的微灌技术形式,其次为滴灌,涌泉灌的效益最差,其中微喷、滴灌三管、滴灌双管处理与地面灌相比,均能增产10%以上,减少灌溉定额40%以上。同时初步确定成龄红枣微灌适宜湿润比为40%~70%。微喷灌采用70%的湿润比,滴灌采用40%-50%的湿润比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微灌 湿润比 生理性状 根系分布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法处理干旱区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永杏 尚斌 +2 位作者 董红敏 陶秀萍 黄宏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41-2345,共5页
人工快速渗滤法作为一种处理效率较高、处理成本较低、运行维护技术要求低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比较符合小城镇污水处理需求。针对西北干旱区小城镇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利用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填料比和不同湿干比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 人工快速渗滤法作为一种处理效率较高、处理成本较低、运行维护技术要求低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比较符合小城镇污水处理需求。针对西北干旱区小城镇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利用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填料比和不同湿干比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小城镇污水时COD、总磷、凯氏氮和铵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砂比2∶1的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优于其他填料比,对COD、总磷、凯氏氮和铵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5.05%~65.07%、53.27%~70.38%、10.42%~49.65%和11.61%~50.27%。COD、凯氏氮和铵氮的去除率在湿干比1∶1时最高,分别为27.86%~65.07%、49.65%~53.18%和50.27%~57.14%。在湿干比1∶5时,总磷的最高去除率为45.37%~6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快速渗滤法 土砂比 湿干比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滴灌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松 李和平 +2 位作者 郑和祥 曹雪松 王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7,32,共4页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向和垂向的湿润锋和含水率趋于平衡。根据对比滴灌带埋深15和20 cm特征点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得出埋深15 cm节水效果更好,更利于作物生长。实验还得出湿润比能作为滴灌灌水参数的指标,由于作物种植的间距和作物根系深度之比基本小于1.0,因此在田间实际灌溉中湿润比应控制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滴灌 点源入渗 湿润锋 湿润比 滴灌带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对土壤CO_2与CH_4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陶丽佳 王凤新 顾小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在温室进行了马铃薯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比较了滴灌(D)和漫灌(F)两种不同灌溉制度对土壤CO2与CH4浓度的影响。在每种灌溉制度下再分设覆膜(M)与不覆膜两种农艺措施处理。覆膜滴灌(MD)下按土壤湿润比(P)不同,再设... 在温室进行了马铃薯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比较了滴灌(D)和漫灌(F)两种不同灌溉制度对土壤CO2与CH4浓度的影响。在每种灌溉制度下再分设覆膜(M)与不覆膜两种农艺措施处理。覆膜滴灌(MD)下按土壤湿润比(P)不同,再设3个处理,分别为P1(P=25%)、P2(P=33%)、P3(P=50%),共6个处理,即DP1、MDP1、MDP2、MDP3、FC(不覆膜漫灌)和MF(覆膜漫灌),裸土(BS)和覆膜裸土(MBS)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的增温保湿作用及薄膜对土壤与大气间气体传输的自然阻隔作用使土壤CO2浓度升高10.4%-94.5%,CH4浓度降低5.1%-47.4%。滴灌的干湿交替现象以及漫灌对土壤通气性的降低使漫灌处理土壤中CO2浓度高于滴灌7.4%-49.7%,CH4浓度降低6.6%-68.2%。而土壤湿度通过影响土壤通气性和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两方面来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覆膜滴灌下湿润比越高,土壤中CO2浓度越低,其对CH4浓度的影响不确定。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的主要驱动因子,也会影响CH4的氧化过程。观察DP1处理灌水后土壤中温室气体浓度发现,CO2浓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H4浓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CO2浓度与CH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漫灌 CO2和CH4浓度 湿润比 土壤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壁面特性下液膜铺展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林林 丁玉栋 +2 位作者 朱恂 廖强 赖富兴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5-871,共7页
液膜在安全壳表面的流动铺展性能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有重要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降膜板表面形貌、接触角与液相雷诺数对液膜铺展性能的影响,并将结果与前人的实验和理论结果对比,吻合良好。研究发现,当降膜板为横向... 液膜在安全壳表面的流动铺展性能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有重要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降膜板表面形貌、接触角与液相雷诺数对液膜铺展性能的影响,并将结果与前人的实验和理论结果对比,吻合良好。研究发现,当降膜板为横向波纹板时液膜完全铺展时间、液膜厚度及界面湍动程度明显大于平板与纵向波纹板,此时波纹板波谷处会有循环流动产生。随接触角的增加或液相雷诺数的减小,液膜逐渐从完整流转变为片状流、溪流、滴状流。在纵向波纹板对液膜的导流与撕裂综合作用下,随接触角的变化,液膜的铺展性能与平板相比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润湿比 流体体积法 波纹板 接触角 液膜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向应力条件下非饱和原状黄土增湿渗水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登飞 陈存礼 +1 位作者 张洁 贾亚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40,共10页
渗水系数是非饱和土固结分析的关键参数之一。用自制的非饱和土三轴剪切渗透仪,在无应力及不同等向应力下分别对不同和相同孔隙比的原状黄土进行了直接向试样分级注水使吸力逐渐减小的增湿渗透试验,分析了孔隙比,应力与饱和度及吸力对... 渗水系数是非饱和土固结分析的关键参数之一。用自制的非饱和土三轴剪切渗透仪,在无应力及不同等向应力下分别对不同和相同孔隙比的原状黄土进行了直接向试样分级注水使吸力逐渐减小的增湿渗透试验,分析了孔隙比,应力与饱和度及吸力对增湿渗水系数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无应力与应力作用下的渗水特性,提出了可以考虑应力与饱和度或吸力影响的非饱和原状黄土增湿渗水的渗透性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比和应力对渗水系数与饱和度关系及渗水系数与吸力关系皆有影响,吸力较大时对后者几乎没有影响,可近似归一。无应力及不同应力条件下,只要孔隙比相同,则渗水系数与饱和度或吸力关系相同;相对渗水系数与吸力的关系不能归一,同一吸力对应的相对渗水系数随孔隙比的减小或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而相对渗水系数与饱和度及吸力比(吸力与脱气值之比)关系皆可以归一。v G-M模型不适用于描述常孔隙比下原状黄土的渗水系数;提出的渗透函数可以预测一定等向应力作用下增湿过程中饱和度增大及吸力减小时原状黄土的渗水系数,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增湿 孔隙比 等向应力 饱和度 吸力 渗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干湿交替环境下电偶腐蚀及其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娟 侯文涛 +3 位作者 许立坤 辛永磊 王应发 李相波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67-70,91,共5页
主要分析了海洋干湿交替环境下干湿比、间浸频率、盐分浓缩、腐蚀产物等因素对电偶腐蚀的影响。简单介绍了电偶腐蚀研究方法如浸泡法、电化学实验法,以及近年来电偶腐蚀研究新技术,指出电偶腐蚀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今后电偶腐蚀研究方... 主要分析了海洋干湿交替环境下干湿比、间浸频率、盐分浓缩、腐蚀产物等因素对电偶腐蚀的影响。简单介绍了电偶腐蚀研究方法如浸泡法、电化学实验法,以及近年来电偶腐蚀研究新技术,指出电偶腐蚀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今后电偶腐蚀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电偶腐蚀 干湿比 间浸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滴注兔侧脑室对脑局部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伟 史继新 +2 位作者 成惠林 孙桂勤 印红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587-589,593,共4页
目的 :研究低温液持续滴注兔侧脑室并引流对新西兰兔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缺血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左眶入路显微动脉瘤夹夹闭左侧大脑中动脉 (MCA) 2h ,再灌注 2 4h ,制作脑局部缺血 再灌注模型。缺血后即刻用 2 2℃无... 目的 :研究低温液持续滴注兔侧脑室并引流对新西兰兔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缺血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左眶入路显微动脉瘤夹夹闭左侧大脑中动脉 (MCA) 2h ,再灌注 2 4h ,制作脑局部缺血 再灌注模型。缺血后即刻用 2 2℃无菌等渗盐水持续滴注侧脑室并引流 ,降低脑温至亚低温 (32~ 35℃ )后维持 2h ,再灌注2 4h时予神经功能评分 ,然后在麻醉下开颅 ,取夹闭侧MCA供血区脑组织 ,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 ,剩余脑组织进行脑组织干湿比测定 ,以确定脑水肿程度。 结果 :①低温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夹闭组 (P <0 .0 1 ) ,而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②夹闭组、低温组左侧脑组织干湿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夹闭组左右侧脑组织干湿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③光镜观察见夹闭组MCA供血区神经节细胞胞核固缩、浓染 ,而低温组MCA供血区脑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 :低温液持续滴注侧脑室可减轻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滴注 脑缺血-再灌注 干湿比 脑水肿 保护作用 低温液滴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