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电机组凝结水节流系统优化控制及一次调频性能分析
1
作者 杨成帅 房方 何成兵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常规蒸汽调节阀主要承担功率调节任务,同时兼顾小范围的一次调频,凝结水节流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机组的能量分布,是一种有潜力、可供选择的辅助调频手段。为深入探究凝结水节流的调频能力,剖析了其工作原理及优势,建立了凝结水节流系统... 常规蒸汽调节阀主要承担功率调节任务,同时兼顾小范围的一次调频,凝结水节流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机组的能量分布,是一种有潜力、可供选择的辅助调频手段。为深入探究凝结水节流的调频能力,剖析了其工作原理及优势,建立了凝结水节流系统的静、动态模型,分析了调频特性,并给出了调频边界条件。为综合提高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性能,将系统动态模型进行线性化,进而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切换的模糊预测控制策略:在预测控制算法中引入模糊逻辑,实时修正控制加权系数,根据工况变化,动态切换预测模型以提升控制品质。基于某600 MW机组的实际数据开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凝结水节流静、动态调频能力随着机组负荷升高而提升,具有一次调频工程应用价值;与传统PID和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相比,在不同工况下,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调节时间和性能指标均较优异,对于工况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一次调频 凝结水节流 模型切换 模糊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碱液电解制氢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2
作者 李立民 申屠磊璇 +3 位作者 夏杨红 冯启帆 曹莹 韦巍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4,共12页
在制氢基地中,多台并联的碱液电解槽协调控制共同参与可再生能源的调节是一种未来的主要趋势。然而,随时间变化的可再生能源会对碱液电解槽的温度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其额定功率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持续使用具有恒定下垂系数的下... 在制氢基地中,多台并联的碱液电解槽协调控制共同参与可再生能源的调节是一种未来的主要趋势。然而,随时间变化的可再生能源会对碱液电解槽的温度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其额定功率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持续使用具有恒定下垂系数的下垂控制器,可能会导致碱液电解槽之间出现不合理的功率分配。在现有研究中,这一问题很少被考虑到。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含多台并联碱液电解槽的电解制氢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功率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碱液电解槽的等效电路模型,并绘制出最大电流-温度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温度驱动的下垂系数设置策略。控制系统会定期更新碱液电解槽的模型,并结合其温度实时计算下垂系数。然后,分析了所提控制策略对碱液电解槽热力学特性的影响。最后,在所搭建的电解制氢试验平台上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碱液电解槽之间合理的功率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台并联的碱液电解槽 自适应功率协同控制策略 等效电路模型 温度驱动 热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河流水库水沙电优化调度研究
3
作者 李定乾 王增辉 +2 位作者 唐文昕 宋炜杰 李立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5,共10页
为最大程度实现水库的综合效益,确保水库优化运用,将水库发电模块融入精准描述水沙输移、计算库区冲淤的水沙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基于高斯动态分布变异算子的遗传算法进行水库优化调度计算,构建了库区减淤与水库发电的水沙电优化调度模型... 为最大程度实现水库的综合效益,确保水库优化运用,将水库发电模块融入精准描述水沙输移、计算库区冲淤的水沙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基于高斯动态分布变异算子的遗传算法进行水库优化调度计算,构建了库区减淤与水库发电的水沙电优化调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三门峡水库进行水沙电模拟验证,同时以下泄流量为决策变量开展水库优化调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沙电模型能够较精准地模拟库区各测站水位流量过程,库区泥沙淤积量计算与发电量计算误差均小于5%。这说明水沙电动力学模型能与遗传算法有效结合,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在满足水库运行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汛期库水位,水库发电量提升了28%,库区泥沙冲刷量减少了8.8%。研究可为多沙河流水库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发电 库区减淤 水沙电模型 优化调度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桩基础注水加压拆除法的研究
4
作者 张浦阳 信连硕 +1 位作者 丁红岩 乐丛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44,共8页
近年来,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单桩基础作为最早应用于海上风电的基础类型,在全球风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现有风机的寿命一般约为20年,预计未来10年将迎来大量风机退役,这使得海上桩基础的回收问题变得愈发重要.为更好地解决海上桩基... 近年来,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单桩基础作为最早应用于海上风电的基础类型,在全球风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现有风机的寿命一般约为20年,预计未来10年将迎来大量风机退役,这使得海上桩基础的回收问题变得愈发重要.为更好地解决海上桩基础退役拆除问题,本文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的方式对注水加压拆除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大直径桩基础拆除时所需压强更小,更易通过注水加压拆除法进行拆除;桩基础初始倾角对注水加压拆除所需压强影响较小,但初始倾角越大基础越易倾倒;拆除过程中桩基础单位位移引起的舱内压强下降幅度始终相同,不受基础直径、入泥深度以及倾角的影响.根据物理模型实验数据,结合土力学、水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注水加压拆除法全过程理论模型,可大致预测不同桩径、不同入泥深度桩基础的启动舱内压强与舱内压强-位移曲线,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渗流计算,利用有限元模型对水泵在注水回收过程中可产生的最大舱内压强进行了预测,对比最大舱内压强与基础拆除所需的启动舱内压强即可判断此水泵能否用于注水加压拆除.本文所得结论可为海上风电桩基础的退役处理提供参考,有助于保障风场海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桩基础 拆除 注水加压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工程异形水箱流固耦合分布式参数模型与效用研究
5
作者 李建波 刘佳 +1 位作者 李志远 林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1,77,共10页
在流固耦合动力分析领域,传统的Housner模型在工程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理论推导仅适用于规则水箱,采用集中质量总体模型描述液体晃动的整体效应,难以有效模拟异形水箱储液结构的局部精细响应,亟须建立适用于不规则水体晃荡的分布... 在流固耦合动力分析领域,传统的Housner模型在工程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理论推导仅适用于规则水箱,采用集中质量总体模型描述液体晃动的整体效应,难以有效模拟异形水箱储液结构的局部精细响应,亟须建立适用于不规则水体晃荡的分布式附加质量模型。基于势流理论推导了一种模态综合法模型,实现了分布质量与储液器壁激振加速度的解耦。该模型能够有效剥离分布式的脉冲质量与对流质量;同时,实体网格的振型分析适用于任意形状水体的动力分析。通过算例的形式将该模型与精细声学-结构耦合(Acoustic-Structural coupling,CAS)模拟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最后,基于本文的模型研究了核电异形的安全水箱在不同水位和减晃格栅分布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并检验了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动水分布式质量模型 模态综合法 核电异形水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南方典型小水电站入库径流及发电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乐扬 张建云 +4 位作者 宁忠瑞 贾雨凡 郭心仪 张睿 鲍振鑫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流域水文和水力发电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作为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水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气候变化对入库径流和水力发电的影响,对实现水资源和水电能... 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流域水文和水力发电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作为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水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气候变化对入库径流和水力发电的影响,对实现水资源和水电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位于北江支流的官溪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19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RCCC-WBM模型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官溪水电站入库径流和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SSP2-4.5情景下,官溪水电站以上流域的气温、降水均呈现上升趋势;(2)尽管不同GCMs模式预估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从19个模式集合平均结果看,官溪水电站未来入库径流和水力发电量将有所增加;(3)与基准期(1981—2020年)相比,2031—2060年和2061—2090年官溪水电站入库流量将增加3.55%[−34.14%,39.84%]和5.66%[−32.27%,41.96%],发电量将可能增加5.87%[−29.3%,50.1%]和8.03%[−27.3%,52.4%]。未来径流和发电潜能的增加为官溪水电站的扩容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RCCC-WBM模型 入库径流 水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堰塞湖溃决后淤积河段疏浚措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云龙 王明 +2 位作者 侯极 张春泽 周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7,136,共8页
2018年金沙江上游因强降雨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大量泥沙随溃坝洪水向下游输移,导致下游河道形态及水流特性突变。某规划电站尾水河段受该事件影响,床面淤积6~10 m。为保障该电站如期正常建设,针对尾水河段上下游3 k... 2018年金沙江上游因强降雨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大量泥沙随溃坝洪水向下游输移,导致下游河道形态及水流特性突变。某规划电站尾水河段受该事件影响,床面淤积6~10 m。为保障该电站如期正常建设,针对尾水河段上下游3 km河道,开展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探索尾水河段设计水位恢复方案。河道演变分析表明,堰塞湖溃决后的第1年,工程河段河床单向显著冲刷;至2022年汛前,河道整体表现为上冲下淤,尤其弯道下游石滩显著生长发育。通过模型试验预测了工程河段2027年地形,届时河道床而仍较堰塞湖溃决前高1~6 m,需要采取疏浚措施才能保障规划电站尾水口水位降低至设计水位。为有效减小疏浚范围及疏浚量,详细分析了弯道下游新生石滩段的水沙特性及演变趋势,提出了下游先期局部疏浚,通过自然演变调整床面,再开展整体疏浚的整治方案。试验证明,该方案较直接疏浚方案缩短了疏浚长度,可减少约6.88万m3疏浚量。继续针对新方案开展淤积试验,由于上游电站已陆续建成使用,其拦蓄作用大幅减少了研究河段来沙量,在5个典型年的水沙作用下,研究河段床面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仅尾水出口下游左侧呈现一定程度淤积,建议管理单位定期按需要进行必要的局部疏浚维护,以保障电站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 动床模型 河床演变 发电水位 疏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内分层流压力梯度的幂律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王秋月 敬加强 孙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9-1765,共7页
采用自主设计并搭建的实验管路模拟油水混合液在水平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基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无量纲分析方法,提出了水平管道油水分层流压力梯度的无因幂律关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标-相对性能因子(RPF)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RPF平均... 采用自主设计并搭建的实验管路模拟油水混合液在水平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基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无量纲分析方法,提出了水平管道油水分层流压力梯度的无因幂律关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标-相对性能因子(RPF)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RPF平均值为1.76,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可靠性。所提出的幂律方程不局限于流体性质、实验条件等参数,较好地预测界面光滑分层流、界面波动分层流和界面混合分层流的压力梯度,为油水两相混输管路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 分层流 压力梯度模型 幂律方程 压力梯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氮化铝材料的水冷变压器的热管理方法
9
作者 王开国 宫金武 +3 位作者 石子帅 田杰 潘尚智 查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614-6625,6758,共13页
干式高频变压器结构紧凑且损耗较高,而低导热系数的灌封材料使得热量易在变压器内部累积,从而导致温升成为限制大功率变压器容量与功率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该文以环形水冷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中心圆柱热阻的变压器集总参数热... 干式高频变压器结构紧凑且损耗较高,而低导热系数的灌封材料使得热量易在变压器内部累积,从而导致温升成为限制大功率变压器容量与功率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该文以环形水冷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中心圆柱热阻的变压器集总参数热路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所建热路模型,解释了变压器温度降幅随着水流量的提高趋于稳定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导热绝缘材料氮化铝的新型散热结构。该结构在热源与水冷板之间建立起低热阻通道,增强了变压器与水冷板之间的传热,变压器的容量和功率密度可进一步提高。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25 kHz/160 kV·A高频变压器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散热结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高频变压器 环形水冷变压器 等效热路模型 氮化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管振荡水柱式波浪能装置外形设计性能试验
10
作者 周逸伦 张亚群 +2 位作者 李显豪 盛松伟 刘天骄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7-2122,共6页
为了探索中心管振荡水柱式波浪能装置的结构外形对其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装置外形结构设计,通过入射波要素、浮筒吃水深度、尾管高度、水下结构比例等类型的多种工况的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不同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 为了探索中心管振荡水柱式波浪能装置的结构外形对其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装置外形结构设计,通过入射波要素、浮筒吃水深度、尾管高度、水下结构比例等类型的多种工况的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不同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型对入射波周期变化敏感,对特定入射波高响应较优越,且在波高为65 mm,周期为1.1 s时,获得最大俘获宽度比为67.64%;模型浮筒吃水深度越大,则俘获宽度比越小,通频带越窄;锥形尾管高度值对模型的俘获宽度比和通频带宽影响较小;不同水下结构比例的模型之间俘获宽度比数值差距较小,比例为0.3时,模型的俘获宽度比通频带最宽。模型试验结果对装置的进一步优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振荡水柱 波浪能发电装置 俘获宽度比 模型试验 入射波周期 入射波高 浮筒吃水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水力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仿真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繁镍 吴杰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2-1076,共5页
针对水电站水轮机水力系统不同结构形式,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建立了单压力引水管水力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调压室-压力引水管水力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一管多机水轮机水力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模型考虑了压力引水管水体摩擦损失、调压室特... 针对水电站水轮机水力系统不同结构形式,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建立了单压力引水管水力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调压室-压力引水管水力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一管多机水轮机水力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模型考虑了压力引水管水体摩擦损失、调压室特性等因素对系统模型的影响。基于MATLAB仿真环境建立了水电站水力系统非线性动态仿真模型,仿真模型动态仿真了不同水力系统结构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对水轮机输出功率及机组水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调压室-压力引水管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比单压力引水管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对水轮机输出功率影响大、输出功率震荡调节时间长;单压力引水管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可以近似看作一阶系统,调压室-压力引水管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可以近似看作二阶系统。一管多机系统中,机组输出功率、机组水头存在耦合影响,影响程度与机组水门相对开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系统 水力发电模型 模型仿真 牛顿运动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可调水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麻蓉 白涛 +1 位作者 武连洲 马川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156,共10页
【目的】针对黄河上游水沙调控问题建立多目标模拟模型,确定黄河上游可调水量,为分析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调水潜力、有效实施黄河上游水沙调控提供指导。【方法】考虑防凌防洪、供水、发电和冲沙输沙等目标,在已知来水、供水条件下,针... 【目的】针对黄河上游水沙调控问题建立多目标模拟模型,确定黄河上游可调水量,为分析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调水潜力、有效实施黄河上游水沙调控提供指导。【方法】考虑防凌防洪、供水、发电和冲沙输沙等目标,在已知来水、供水条件下,针对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理想可调水量、实测可调水量、以水定电、兼顾发电的以水定电4种运行模式,建立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模拟模型,采用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确定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的可调水量。【结果】通过对各运行模式下可调水量、发电效率等调控目标的对比分析,可知理想可调水量模式下的可调水量满足兰州断面供水要求,但未达到龙羊峡水电站发电要求;实际可调水量运行模式下的发电与供水均未达到设计值;以水定电运行模式下,兰州断面的供水保证率均达到了设计值,龙羊峡电站的保证出力虽有所提高但并未达到设计值;兼顾发电的以水定电运行模式可以同时实现供水、发电目标。但是,考虑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模式由设计初期的"以电定水"转变为"以水定电",应在优先满足流域供水要求的基础上再适当考虑发电效益。所以推荐采用以水定电模式下的可调水量,其多年累计调水量为159.22亿m3。【结论】以水定电模式下的黄河上游可调水量合理可行;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具有较强的调水调沙潜力,来年补水量小于40亿m3时,平均3年可以进行1次调水调沙,在特丰年份可进行1~2次调水调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可调水量 多目标模拟模型 以水定电模式 调水调沙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粉土液化和应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景立平 罗强 崔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257,共6页
对取自徐州市棠张镇拟建京沪高速铁路路基的粉土,在试验室内按不同的干密度和细粒含量进行重塑,完成了三组不同干密度和四组不同细粒含量的振动三轴液化试验。分析了粉土干密度和细粒含量对饱和粉土抗液化强度的影响;通过曲线拟合方法... 对取自徐州市棠张镇拟建京沪高速铁路路基的粉土,在试验室内按不同的干密度和细粒含量进行重塑,完成了三组不同干密度和四组不同细粒含量的振动三轴液化试验。分析了粉土干密度和细粒含量对饱和粉土抗液化强度的影响;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建议了粉土振动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增长模型和永久应变势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液化 三轴试验 孔压模型 永久应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模型的库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罗鹏 石军南 孙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5-258,共4页
水电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但是水电站的建立对于流域的生态环境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水电站建成之后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区域生态敏感性研究,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对问题环境的保护和... 水电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但是水电站的建立对于流域的生态环境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水电站建成之后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区域生态敏感性研究,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对问题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以龙滩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QuickBird影像对库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人工区划和判读,建立库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基于ArcGIS地理处理框(Geoprocessing Framework)的空间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库区空间数据的建模,实现统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对库区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区划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库区的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空间数据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模型 龙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电力电缆群敷设水冷管道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雁翎 李维新 +2 位作者 冯元 王亚云 仪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需求的日益增大,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电缆群的载流能力有重要研究意义。文中主要研究了在电缆群中敷设水冷管道这种增容方式,即水冷管道中对流换热带走电缆群产生的热量,使得电缆群区域降温,从而提高电缆群载流量。首先...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需求的日益增大,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电缆群的载流能力有重要研究意义。文中主要研究了在电缆群中敷设水冷管道这种增容方式,即水冷管道中对流换热带走电缆群产生的热量,使得电缆群区域降温,从而提高电缆群载流量。首先建立电缆群敷设水冷管道模型,然后对水流体的流动因素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计算载流量,从而验证这种方法对提升电缆载流量的效果。通过Ansys仿真计算的结果数据可知,对于水冷管道模型,水流温度及流速是影响电缆群载流量提升效果的主因,其改善电缆群的散热效果。电缆群载流量的提高可达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排管敷设 载流量 水冷管道模型 有限元数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电站水温累积影响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邓云 李嘉 +1 位作者 李克锋 李然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279,共7页
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研究,预测了雅砻江锦屏一级和二滩两个梯级电站联合运行时的库区水温分布及下泄水温过程,并与二滩电站单独运行时的水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锦屏一级水库全年稳定分层,库底保持稳定低温8.6... 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研究,预测了雅砻江锦屏一级和二滩两个梯级电站联合运行时的库区水温分布及下泄水温过程,并与二滩电站单独运行时的水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锦屏一级水库全年稳定分层,库底保持稳定低温8.6℃,坝前表层水温在12.7~24.2℃内变化,下泄水温明显延迟。二滩库区在单独运行和联合运行时均稳定分层,但联合运行较单独运行时库表水温降低,库底水温升高,水温分层有所减弱,而下泄水温过程的延迟和均化现象进一步加强,梯级电站的累积生态环境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梯级电站 累积影响 数学模型 温度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解放沟左岸反倾高边坡蓄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佩华 陈剑平 +1 位作者 黄润秋 严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7-832,共6页
主要研究了在水库蓄水后某一反倾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采用FLAC3D软件计算和分析不同蓄水位下的边坡稳定性,得到较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蓄水条件下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是变形稳定性问题;按解放沟左岸边坡实际的风化状态进行赋值,在... 主要研究了在水库蓄水后某一反倾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采用FLAC3D软件计算和分析不同蓄水位下的边坡稳定性,得到较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蓄水条件下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是变形稳定性问题;按解放沟左岸边坡实际的风化状态进行赋值,在任何蓄水位下,边坡整体上是稳定的;边坡在蓄水条件下的整体稳定性对岩体力学参数比较敏感;边坡整体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变形体 模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方法的整车冷却系统匹配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侯献军 马将森 +1 位作者 杜松泽 李增科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4,38,共5页
为探索水泵流量对整车冷却系统的影响,建立发动机GT-POWER模型和整车冷却系统GT-COOL模型,同时利用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求取发动机热边界条件和散热器换热特性参数。建立散热器三维几何模型,利用CFD方法求取散热器的流动特性参数,... 为探索水泵流量对整车冷却系统的影响,建立发动机GT-POWER模型和整车冷却系统GT-COOL模型,同时利用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求取发动机热边界条件和散热器换热特性参数。建立散热器三维几何模型,利用CFD方法求取散热器的流动特性参数,将发动机模型和散热器模型在STAR-CCM+中耦合成一个系统,模拟整车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以某农用车的冷却系统为例,通过仿真求得其水泵流量在0.8 kg/s时散热器散热功率达到最大值10.489 k W,且发动机燃烧室壁面温度为523 K,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系统 水泵流量 散热功率 散热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型的热电联产机组循环水系统运行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萍 王鹏 +2 位作者 周建新 王晓东 司风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500-5509,共10页
针对闭式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泵的优化问题,分别建立冷却塔模型与凝汽器模型,通过循环水进出口水温将两者相联接,得到冷端系统特性模型,该模型能够在给定天气条件、循环水流量及末级排汽量的情况下,预测机组背压。考虑到外部因素对机理模... 针对闭式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泵的优化问题,分别建立冷却塔模型与凝汽器模型,通过循环水进出口水温将两者相联接,得到冷端系统特性模型,该模型能够在给定天气条件、循环水流量及末级排汽量的情况下,预测机组背压。考虑到外部因素对机理模型精度的影响,文中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冷端自适应模型,可对机理模型的误差进行修正。同时,针对热电联产机组,考虑供热抽汽量对微增功率曲线的影响,提出通用微增功率曲线的获取方法。由此建立循环水泵优化调度模型,得到给定工况下循环水泵的最佳运行方式,并从实际运行角度出发,提出了循环水泵等效益曲线带的概念。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优化方案能有效降低耗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循环水系统 自适应模型 通用微增功率曲线 等效益曲线带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慧君 吴凯槟 +4 位作者 杜威 房林铁 关秀红 高丽莎 杨继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8,共5页
为了减少火电厂中汽轮机乏汽热量的排放,降低余热热污染,应对余热回收并加以利用。以NZK660-24.2/566/566机组为例,通过利用水蒸汽和有机工质联合循环,以达到减少机组乏热排放的目的;新循环分为两个单元:水蒸汽循环单元和有机工质循环... 为了减少火电厂中汽轮机乏汽热量的排放,降低余热热污染,应对余热回收并加以利用。以NZK660-24.2/566/566机组为例,通过利用水蒸汽和有机工质联合循环,以达到减少机组乏热排放的目的;新循环分为两个单元:水蒸汽循环单元和有机工质循环单元。该模型通过余热换热器将两个循环相结合,将具有一定热力参数的水蒸汽的热量传给有机工质。由于有机工质在相同排汽参数下的焓值比水蒸汽小,汽轮机的余热损失有望减少,同时发电量增加,机组热效率提高。基于原机组设计参数,通过对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模型的特性、热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热效率明显提高。所研究的内容为节能降耗提供了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汽 有机工质 热经济性 发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