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典型水库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光谱特征
1
作者 武俐 常苗 +2 位作者 来梦媛 赵同谦 王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93-2100,共8页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每年进行的水沙调控可减轻下游河道淤积,但水库调蓄会改变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在水库调蓄前后的差异,对进一步揭示黄河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至关重要。于2021年...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每年进行的水沙调控可减轻下游河道淤积,但水库调蓄会改变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在水库调蓄前后的差异,对进一步揭示黄河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至关重要。于2021年对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期前、水沙调控期(调水期和调沙期)、水沙调控期后的水体样品进行采集,分析水库DOM荧光光谱参数的变化特征,使用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法,解析DOM组分及其来源,结合水体水质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阐明影响水库DOM荧光特征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DOM的荧光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在各时期无明显变化,库区水体DOM呈强自生源、弱腐殖化特征;水沙调控期间,DOM的自生源指数和新鲜度指数明显降低,库区微生物活动等产生的新近自生源DOM减少。②小浪底水库DOM共解析出4种荧光组分,不同时期的组分组成存在差异,非水沙调控期C1和C2组分为类腐殖质物质,C3和C4组分属于类蛋白质物质;水沙调控期C1、C2和C3组分为类腐殖质物质,C4组分是类蛋白质物质。水沙调控前水库DOM以类蛋白质物质为主(52.95%);调控期水库排水排沙造成外源DOM进入水体,导致该时期DOM的类腐殖质物质荧光强度占比显著增加(78.53%);水沙调控期后DOM的类腐殖质物质荧光强度占比为58.80%。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WT)、流量和含沙量是影响小浪底水库DOM来源的主要因素,非水沙调控期DOM浓度主要受外源输入的类腐殖质影响,组分酪氨酸的降解可能与pH和电导率(EC)有关;RDA分析发现,pH、WT和EC是影响DOM组分在不同时期产生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库DOM的荧光特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揭示水体扰动对黄河流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水沙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静液驱动二次调节系统设计和分析
2
作者 刘念 王飞 孙德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为了研究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过渡过程,研制一套静液驱动出入水装置。针对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中多台液压马达高动态高速同步控制要求,以及高速运行中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等需求,分析比较马达一次侧调节和二次侧调节的... 为了研究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过渡过程,研制一套静液驱动出入水装置。针对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中多台液压马达高动态高速同步控制要求,以及高速运行中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等需求,分析比较马达一次侧调节和二次侧调节的控制特性,采用高动态、高性能的二次调节静液驱动方案,提出马达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的控制策略以及多台液压马达共轴同步控制算法,设计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二次调节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出入水装置采用多台液压马达共轴同步驱动,能使跨介质飞行器模型以20 m/s的速度实现匀速出入水和自由出入水;马达二次调节液压和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满足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试验工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飞行器 出入水装置 液压马达 二次调节控制 控制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
3
作者 杨清海 廖成龙 +5 位作者 贾德利 祝英俊 于川 孔令维 于洋 杜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用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管柱间电能与信号的近距离无线传输,为井下多个智能配产器供电,并实现双向通讯。研制了适应井下复杂工况的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智能配产器、地面控制器等核心工具,以及大通径丢手锚定器、油井过电缆封隔器等配套工具,实现了技术定型。在大庆油田完成10口井现场试验,两管柱井下对接快捷、可靠,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工作稳定,实现了井下分层流量、压力、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分层产液量调控,提高了储层认识程度,取得了增油、降含水的生产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电磁耦合 电能无线传输 信号无线传输 井下实时监测 注采协同调控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汽包水位的积分时滞型自抗扰控制
4
作者 孙明 徐文鑫 +1 位作者 邹浓茂 赵吉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874-6885,I0022,共13页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火电机组承担着大量的调峰调频任务来平抑新能源电力规模化并网带来的波动,这给现役亚临界机组汽包水位的稳定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针对汽包水位这类非自衡过程,提出一种积分时滞型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将被控...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火电机组承担着大量的调峰调频任务来平抑新能源电力规模化并网带来的波动,这给现役亚临界机组汽包水位的稳定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针对汽包水位这类非自衡过程,提出一种积分时滞型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将被控对象近似成积分加时滞的标称模型,然后,引入控制量时延环节以使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两个输入信号相位近似同步,最后,采用双轨迹法求解出积分时滞型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参数稳定域。仿真算例表明,对比其他几种典型控制算法,所提控制方法在设定值跟踪、抑制干扰以及鲁棒性等方面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能。进一步,基于某60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进行给水系统的实验结果也表明,在机组稳定工况和大范围变工况两种条件下,积分时滞型自抗扰控制品质满足电力行业标准的指标要求,且相比原始的串级三冲量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策略水位偏差更小,定负荷时偏差≤1.5 mm,变负荷时偏差≤2.1 mm,展现了所提控制策略在机组深度调峰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汽包水位 非自平衡过程 积分时滞模型 自抗扰控制 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取水枢纽引水防沙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奕森 周智伟 +2 位作者 李志晶 李大志 金中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197,207,共11页
为解决滇中引水工程取水枢纽的引水防沙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工程兴建对河段水流泥沙运动的影响及引水渠泥沙淤积问题。研究发现,渠道流速、流态受进流条件和渠道的形态阻力等因素影响,较高的隔流墙可以完全分离左右槽水流,并控... 为解决滇中引水工程取水枢纽的引水防沙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工程兴建对河段水流泥沙运动的影响及引水渠泥沙淤积问题。研究发现,渠道流速、流态受进流条件和渠道的形态阻力等因素影响,较高的隔流墙可以完全分离左右槽水流,并控制左右槽泵站的流量,使渠道水流相对平顺,渠道沉沙效果较好。中枯水流量下,长隔流墙方案的泵站量更易控制进口流,且回流范围小,断面流速分布更均匀。丰水丰沙来流条件下,泥沙在进流段开始沿程淤积,水流含沙量沿程减小。长隔流墙和短隔流墙方案进入泵站的含沙量差别不大。引水渠口门处的泥沙粒径较粗,经过引水渠淤积,进入泵站的泥沙粒径较细。虽然长隔流墙方案的淤积总量略大于短隔流墙方案,但其渠道检修以及清淤更为方便,可作为推荐方案。研究成果可为低水头引水工程取水枢纽的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引水工程 引水防沙 物理模型试验 水流特性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排沙规律及调控指标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翠霞 赵东晓 +2 位作者 王振凡 朱呈浩 崔鑫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1,共6页
小浪底水库是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工程,研究其排沙规律及调控指标对于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结合调水调沙调度实践,选取2010—2023年34场小浪底水库排沙过程,分析水库排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利于水... 小浪底水库是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工程,研究其排沙规律及调控指标对于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结合调水调沙调度实践,选取2010—2023年34场小浪底水库排沙过程,分析水库排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利于水库减淤的调控指标。结果表明:汛前调水调沙期,水库排沙以三门峡水库泄放大流量清水产生的沿程冲刷为主,排沙量与入库水量成正相关线性关系,与小浪底水库蓄水量成负相关线性关系;汛期调水调沙期,水库排沙比与水库壅水程度及入出库流量比值的乘积成负相关幂函数关系;建立了汛前调水调沙期排沙量及汛期调水调沙期排沙比的定量表达式,提出汛前、汛期调水调沙期水库可分别降低并维持库水位在215、223 m,全年排沙比可达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量 排沙比 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同源闭式注水流量控制装置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赵广渊 杨树坤 +4 位作者 李越 任培培 郑玉飞 蔡洪猛 黄泽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同源闭式注水工艺兼具生产和注水功能,管柱结构较为复杂,注水温度也较高,同时传统的投捞水嘴式流量调节方式存在调节效率低、大斜度井不适用等不足。为此,在优选控制方式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流量控制装置的关键结构和参数,形成了适用于... 同源闭式注水工艺兼具生产和注水功能,管柱结构较为复杂,注水温度也较高,同时传统的投捞水嘴式流量调节方式存在调节效率低、大斜度井不适用等不足。为此,在优选控制方式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流量控制装置的关键结构和参数,形成了适用于多井同源闭式注水的多级液控流量控制装置,通过地面性能试验验证了流量控制装置耐高温高压、大排量调节的性能。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级液控流量控制装置满足150℃高温、60 MPa高压生产条件,换挡机构可满足3600次挡位调节,满足3000 m^(3)/d大排量注水和12级流量精细调节;装置的动密封和换挡结构设计合理,应用可靠性高,可实现地面控制调节井下水嘴开度,配套的同源闭式注水调配技术满足海上油田多井同源闭式注水分层调配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海上油田同源闭式注水工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多级流量控制装置 闭式注水 液压控制 水嘴调节 动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在“蓝色粮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泽华 唐富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46-51,58,共7页
不恰当的高糖、高脂肪、高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比例很容易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益生菌是一类有益微生物,能刺激免疫系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同样也发挥积极深远影响,其优化水生动... 不恰当的高糖、高脂肪、高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比例很容易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益生菌是一类有益微生物,能刺激免疫系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同样也发挥积极深远影响,其优化水生动物的肠道生态,增强营养吸收能力,助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还能维持水产动物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作出巨大贡献。该文综述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抵御疾病,提升鱼类免疫能力,促进生长,改善水质等方面的作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对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水产养殖 生长调控 疾病防控 改善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组培苗过渡移栽模式
9
作者 路远 包艳存 +4 位作者 李保华 雷霆 牛晓雪 牟萌 李霞 《蔬菜》 2025年第8期77-80,共4页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创新使用可降解无纺布营养钵,可避免二次移栽伤根;第1次过渡移栽后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缓苗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壮苗阶段;二次过渡移栽促主根生长等。与传统移栽模式相比,过渡移栽模式的移栽苗新根萌发时间可提前7~10 d,且移栽成活率提高37%,综合成本降低45%,有效提高了芦笋优质亲本的繁育效率和水平,节约了育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组织培养 炼苗 移栽模式 二次移栽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崖州区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
10
作者 王雪平 尤育权 +3 位作者 吴文华 谷超 符琳沁 肖红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芒果具有“热带果王”之称,芒果种植产业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果实品质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栽培管理技术对果实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解三亚市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以三亚市芒果最大产区崖州区种植... 芒果具有“热带果王”之称,芒果种植产业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果实品质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栽培管理技术对果实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解三亚市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以三亚市芒果最大产区崖州区种植主体为典型代表,就肥水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病虫害综合防控管理等技术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旨在为进一步优化三亚市芒果现代化栽培管理技术、促进芒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肥水管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 病虫害综合防控 现状 发展建议 海南三亚 崖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泥沙设计理念与关键技术
11
作者 张金良 李达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6,共11页
工程泥沙设计是国际多沙河流水利枢纽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作为典型的多沙河流水库,古贤水利枢纽是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里程碑工程,妥善处理泥沙问题对工程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在深入... 工程泥沙设计是国际多沙河流水利枢纽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作为典型的多沙河流水库,古贤水利枢纽是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里程碑工程,妥善处理泥沙问题对工程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三门峡、小浪底等已建多沙河流水库工程设计运行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古贤水利枢纽面临的水沙特点及形势,针对工程泥沙设计需满足的长时序水沙耦合设计、淤积形态主动控制、库容动态韧性保持等设计需求,以“动态调控”设计理念为引领,研发超深超大泄流能力排沙底孔设计、动态泥沙侵蚀基准面及动库容设计、“三槽”淤积形态与库容分布协同设计及“蓄清调浑”运用方式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形态控制-过程调控-动态响应”的多沙河流“水沙共治”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古贤水利枢纽对极端水沙丰枯组合的适应性,对增强黄河水沙调控和水资源调蓄能力、实现黄河下游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同时,为国内外多沙河流水库工程泥沙问题处理提供技术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贤水利枢纽 工程泥沙 设计理念 动态调控 蓄清调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期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影响因素
12
作者 孙绍庆 张晶晶 +3 位作者 申瑞婷 张孝民 李凡 吕振波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9-3310,共12页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上、下行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利用R2V软件提取2011~2020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中叶绿素a(Chl a)浓度、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丰度的历史文献数据,分析了Chl a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上、下行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利用R2V软件提取2011~2020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中叶绿素a(Chl a)浓度、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丰度的历史文献数据,分析了Chl a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构建不同调水调沙阶段Chl a与环境和生物因子的回归树模型.结果显示:2011~2020年,调水调沙前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Chl a浓度整体呈现自河口至离岸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调水调沙进行,Chl a高值区逐渐向河口西北部近岸转移,Chl a浓度年际变化显著的区域基本与各阶段Chl a高值区重合.回归树模型显示随着调水调沙进行Chl a主要控制作用发生了转变.调水调沙前,浮游动物摄食的下行效应是驱动Chl a浓度空间变化的主控因素.调水调沙期间,Chl a浓度主要受上行效应控制,前期,温度是主要驱动因子;后期DIP是主要驱动因子.调水调沙期间径流量引起的盐度锋面的变化可能是Chl a主要控制作用变化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调水调沙 上、下行效应 浮游植物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山地森林土壤水肥调控技术分析
13
作者 王冰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41-43,共3页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油松和山杏,着重研究新型肥料在辽西半干旱条件下对苗木成活率以及林地水分和肥力的影响。科学量化评价其实用性,提出适合本地区土壤条件的水肥耦合技术,进而为维护提高辽西地区土壤质量状况提供...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油松和山杏,着重研究新型肥料在辽西半干旱条件下对苗木成活率以及林地水分和肥力的影响。科学量化评价其实用性,提出适合本地区土壤条件的水肥耦合技术,进而为维护提高辽西地区土壤质量状况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山杏 水肥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添加剂削减水产养殖碳排放的机制及挑战
14
作者 王洋 顾彦冰 +2 位作者 白东清 郑豪 张国壮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4-37,49,共5页
水产养殖业的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绿色转型的关键挑战,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因其多靶点调控特性与“碳中和”潜力,为构建低碳养殖模式提供了创新路径。本文系统总结了中草药添加剂降低水产养殖碳排放的“营养-病害-生态”三维作用机制,... 水产养殖业的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绿色转型的关键挑战,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因其多靶点调控特性与“碳中和”潜力,为构建低碳养殖模式提供了创新路径。本文系统总结了中草药添加剂降低水产养殖碳排放的“营养-病害-生态”三维作用机制,即:营养代谢优化、病害防控替代、水体生态调控。尽管现有研究已证实中草药在降低特定碳排放环节的效用,但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规模化应用的经济性评估及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仍需深入探索。未来需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如代谢组学与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结合)和政策激励,推动中草药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跨越,助力水产养殖业实现“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低碳养殖模式 营养代谢优化 病害防控 水体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婷 王振凡 +2 位作者 李珍 马怀宝 贾梦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9,共4页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效果的主要因素;入库水量越大,回水长度越短,排沙效果越好。通过多元回归得到了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影响因素为壅水指标和进出库流量比,通过研究量化了汛期洪水期排沙比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排沙 回水长度 壅水指标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河段滞沙能力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申冠卿 王平 张武欣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47,共9页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河床调整沿程不均衡特征明显,花园口以上河段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响应尤为突出,泥沙冲淤调整幅度最大。基于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特性、滞沙可行性、河槽几何特性等分析,提出了花园...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河床调整沿程不均衡特征明显,花园口以上河段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响应尤为突出,泥沙冲淤调整幅度最大。基于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特性、滞沙可行性、河槽几何特性等分析,提出了花园口以上河段可作为泥沙天然反调节“库”概念,结合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采用水力计算方法,计算了花园口以上河段的河槽排洪能力及不同河槽规模条件下河槽允许滞沙量,提出了反调“库”滞沙能力,可为小浪底水库排沙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对维持小浪底水库有效库容、弥补后续清水河床沙源不足、改善黄河下游河槽冲淤不均衡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河槽动态库容 滞沙能力 泥沙反调节库 水沙调控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河道滞沙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申冠卿 王平 +2 位作者 王佳 张原锋 张广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8,共6页
水沙搭配关系是影响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的重要因素,局部河段滞沙则是改善下游水沙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槽沿程冲刷不均衡,河床粗化,细沙补给不足,输沙效率明显降低。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及水沙演进规律,建立... 水沙搭配关系是影响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的重要因素,局部河段滞沙则是改善下游水沙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槽沿程冲刷不均衡,河床粗化,细沙补给不足,输沙效率明显降低。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及水沙演进规律,建立不同类型洪水滞沙河段(花园口以上河段)与排洪瓶颈河段(高村—艾山河段)的冲淤关系。基于滞沙对河道行洪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排洪瓶颈河段不淤积为约束,提出洪水滞沙的水沙优化配置指标。中泥沙洪水滞沙指标为:洪水平均流量为1800~3700 m^(3)/s,平均含沙量为66~235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沙指标 滞沙河段 排洪瓶颈河段 水沙调控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地貌变化对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沉积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毕乃双 时义睿 +3 位作者 葛春海 巴旗 吴晓 王厚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自2002年实施调水调沙以来,由于入海径流、沉积物的通量和组成发生变化,黄河现行河口三角洲叶瓣不断向海淤积造陆,水下三角洲坡度变陡。地形地貌变化对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沉积格局的影响成为黄河口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Delft3... 自2002年实施调水调沙以来,由于入海径流、沉积物的通量和组成发生变化,黄河现行河口三角洲叶瓣不断向海淤积造陆,水下三角洲坡度变陡。地形地貌变化对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沉积格局的影响成为黄河口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Delft3D模型系统,利用岸线、水深和河流水沙数据构建三维水沙数值模型,对2002年、2008年、2014年和2019年调水调沙期间现行河口近岸海域泥沙的输运和沉积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水深、岸线的变化,黄河口近岸海域动力环境增强,泥沙的横向输运增强,纵向输运相应减弱;进而导致黄河入海泥沙堆积体的横向长度增加约30%,纵向长度减小约27%,厚度、形态也相应变化。本研究揭示了地形地貌变化条件下,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在河口的沉积格局及动力机制,对深入理解黄河口近岸海域水动力-地貌耦合系统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地貌 沉积格局 调水调沙 Delft3D模型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方式的优化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彦 侯素珍 +3 位作者 杨飞 王平 胡恬 赖瑞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206,39,共6页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为多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来水来沙情况的变化及对水库功能需求和对水库泥沙冲淤规律认识的深化,该运行方式亦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为此,针对不同的典型年份设定集中敞泄与分段敞泄的敞泄排...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为多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来水来沙情况的变化及对水库功能需求和对水库泥沙冲淤规律认识的深化,该运行方式亦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为此,针对不同的典型年份设定集中敞泄与分段敞泄的敞泄排沙方案,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对选取的2018~2019年丰水少沙年和2014~2016年枯水少沙年设定12种控制运用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各方案下库区冲淤变化的优劣,据此选取适合三门峡水库的控制运用方式。结果表明,2018~2019年分段敞泄方案的冲刷效果优于集中敞泄方案,即使在后汛期的控制水位抬高至310 m,也能达到较好的冲刷效果;2014~2016年分段敞泄方案虽优于集中敞泄方案,但其冲刷主要集中于2014年汛期,2015、2016年整体呈淤积状态,综合考虑建议枯水少沙年份水库采用“泥沙年际调节”运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沙模型 控制运用方式 敞泄排沙 冲淤变化 三门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期黄河下游河道洪峰增值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连军 韩沙沙 董其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径等小浪底出库水沙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作为洪峰增值的预判参数。研究发现,当小浪底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超过22.9 kg/(m^(3)·h)时,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洪峰增值现象,并可基于小浪底沙峰与增值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增值区间;对2023年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文站实时水情、沙情进行跟踪,在小浪底水文站第一个沙峰出现后,对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洪峰增值进行了预测预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增值 特征参数 预测方法 调水调沙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