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wall jet on the bubble dynamics near arigid wall
1
作者 LU Jie QIAN Zhongdong +2 位作者 GUO Zhiwei WANG Chihang SU Jiahui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7-471,共5页
The bubble dynamic near a rigid wall with a wall jet was investigated by codynamics(CFD)method with the volume of fluid(VOF)model,which had been validated by vious experimental data.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locities... The bubble dynamic near a rigid wall with a wall jet was investigated by codynamics(CFD)method with the volume of fluid(VOF)model,which had been validated by vious experimental data.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locities of the wall jet and ditances on the bubble dynamic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bble is squjet due to more force added on the bubble.When the velocity of the wall jet increa,the wall anthe pressure along the wall at collapse time increase because of the extra push indAs the stand-off distance increases,the pressure along the wall first increases then decrethe distance from the bubble to the wall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e dynamic wall jet volume of flui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pace-dispersed Double-wall Jet Combustion System for DI Diesel Engine
2
作者 郭鹏江 高希彦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1-10,共10页
A space-dispersed double-wall jet combus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adopting the wall-guiding spray method and the stratification theory.The experimental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 A space-dispersed double-wall jet combus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adopting the wall-guiding spray method and the stratification theory.The experimental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diesel-engine combustion system,including chamber structure,swirl ratio of cylinder head,included angle of jet orifice,number and diameter of jet orifice,fuel injection pressure and timing.The effect of double-wall jet combustion system on combustion and engine performance was tested to obtain the best performance indexes,and the double-wall jet combustion system was compared to the prototype.The results show that NOx is reduced from 712 PPm to 487 PPm at 2 100 r/min,and from 593 PPm to 369 PPm at 3 000 r/min,which are reduced by 31.6% and 37.7%,respectively.The smoke intensity was reduced form 3.67 BSU to 2.1 BSU,and the oil consumption was reduced from 240.5 g/(kW·h) to 225.4 g/(kW·h),which was decreased by 6.3% at low speed.The pressure in the cylinder was obviously reduced from 115 bar to 108 bar,which was reduced by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machinery engineering wall-guiding double-wall jet diesel engine COM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流壁面射流模拟带倾角下击暴流方法研究
3
作者 何伟 张宇 刘千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6,共11页
考虑下击暴流研究主要基于冲击射流模型,但对射流倾角的研究有限,且缩尺比较小不利于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研究。为此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了带倾角冲击射流的风场特性,得到了倾角对下击暴流出流段的风速衰减系数表达式,然后针对壁面射... 考虑下击暴流研究主要基于冲击射流模型,但对射流倾角的研究有限,且缩尺比较小不利于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研究。为此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了带倾角冲击射流的风场特性,得到了倾角对下击暴流出流段的风速衰减系数表达式,然后针对壁面射流可得到大尺度下击暴流出流段风场,但忽略了倾角对风速衰减的影响,因此引入协同流以减小射流周围黏性阻力,并采用烟迹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得到了协同流对风速衰减的系数表达式,最后分析了壁面射流模拟下击暴流倾角致效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带倾角冲击射流风场呈三维非对称特性,前侧最大水平风速的衰减速率随倾角增大而变缓,风剖面半高水平风速在倾角为30°时增幅达77.8%;②烟迹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壁面射流风场与下击暴流前侧出流段相似,引入协同流能够有效减缓水平风速的衰减速率;③通过建立协同流致风速衰减系数和倾角致风速衰减系数的对应关系,可实现采用壁面射流模拟任意倾角下的下击暴流平均风剖面,为模拟大尺度的带倾角下击暴流提供了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冲击射流 壁面射流 倾角 协同流 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击暴流作用下大跨穹顶屋面开洞对风压特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曲激婷 杨志杰 霍林生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为揭示大跨穹顶结构因下击暴流作用而开洞破坏后屋面风压的变化规律,基于壁面射流模型分析大跨穹顶开洞屋面的内外风压分布。首先,验证了平面壁面射流模型模拟出的下击暴流风场的准确性,并通过风洞试验进一步验证,接着,通过数值模拟研... 为揭示大跨穹顶结构因下击暴流作用而开洞破坏后屋面风压的变化规律,基于壁面射流模型分析大跨穹顶开洞屋面的内外风压分布。首先,验证了平面壁面射流模型模拟出的下击暴流风场的准确性,并通过风洞试验进一步验证,接着,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屋面在不同位置破坏开洞对大跨穹顶结构内外风压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屋面负压区不同开洞率和不同矢跨比对结构风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屋面的负压区破坏开洞后,屋面风压作用得到降低;与封闭建筑相比,同一区域处开洞率为7.5%的外风压系数最大可降低31.8%;内风压系数的幅值随着开洞率的增大整体有减小的趋势,开洞率为2.5%时内压达到负极大值约为-0.51;屋面内外合风压系数由负值变为正值,大部分幅值明显减小,总体平均降幅约为140%;随着矢跨比的不断减小,屋面内外风压体型系数在不断减小,内风压体型系数的减小速率不断衰减。研究结果可为开洞屋面的大跨穹顶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壁面射流 大跨穹顶结构 屋面开洞 风压系数 开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相关性及分布模型研究
5
作者 何金文 张诗瑶 +1 位作者 胡世燃 潘春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防渗墙的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型是影响土石坝防渗墙强度及大坝渗透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收集了9座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检测数据,采用AIC准则识别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最优边缘分布类型与构造相关联合分布模型的最优Co... 防渗墙的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型是影响土石坝防渗墙强度及大坝渗透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收集了9座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检测数据,采用AIC准则识别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最优边缘分布类型与构造相关联合分布模型的最优Copula函数,Bootstrap方法模拟识别结果的统计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主要服从威布尔分布,构造两参数相关非正态联合分布的最优Copula函数为Frank Copula,识别结果差异主要来源于防渗墙施工质量导致的频率分布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强度可靠度与坝体/坝基渗透稳定可靠度分析提供简单、有效的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高喷桩防渗墙 联合分布模型 抗压强度 渗透系数 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陷壁面附近空化泡溃灭诱导的针状射流现象的数值研究
6
作者 刘宇航 段靖飞 +4 位作者 刘一帆 胡进森 王笑语 高丹 张宇宁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4-793,共10页
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采用流体体积法对半球形凹陷壁面附近空化泡溃灭诱导的针状射流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重点对针状射流形成与演化、射流诱导的冲击波以及流场中涡的演化开展了定性分析,并对针状射流的速度及空化泡内、外压力峰值随... 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采用流体体积法对半球形凹陷壁面附近空化泡溃灭诱导的针状射流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重点对针状射流形成与演化、射流诱导的冲击波以及流场中涡的演化开展了定性分析,并对针状射流的速度及空化泡内、外压力峰值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空化泡溃灭时出现的颈缩断裂是针状射流形成的核心机制,射流速度峰值可达900 m/s;随着射流发展,射流在泡内激发生成两道传播速度不同的冲击波。此外,当射流刺穿空化泡和撞击壁面时,射流顶端的液体压力骤增;针状射流在平壁面、泡内以及凹陷底部诱发涡的生成。其中,位于凹陷底部的涡沿径向向凹陷外演化发展,并逐渐分裂为多个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泡 凹陷壁面 针状射流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舱水射流清洗机器人设计与应用研究
7
作者 巴胜富 王为周 +6 位作者 李虎 李晓俊 刘祥杰 任启乐 庞雷 陈正文 王志强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8,共8页
为了满足散货船货舱高效、安全的清洗需求,从四驱机器人力学特性分析出发,开展机器人关键部件设计。详细介绍了机器人通过货舱钝角壁面、反斜面爬行及越障等过程的力和力矩特性,构建了综合考虑转轮摩擦力和磁铁吸附力的力学平衡方程,结... 为了满足散货船货舱高效、安全的清洗需求,从四驱机器人力学特性分析出发,开展机器人关键部件设计。详细介绍了机器人通过货舱钝角壁面、反斜面爬行及越障等过程的力和力矩特性,构建了综合考虑转轮摩擦力和磁铁吸附力的力学平衡方程,结合现场实际工况进行机器人吸附能力分析验证,研制出一款携带自适应清洗机械臂的货舱水射流清洗机器人,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清洗机器人的安全系数达到1.98,机器人附壁能力优良;清洗作业时,1 MPa额定压力下射流半径可达25 m。与人工清洗相比,清洗效率提升到900 m^(2)/h,清洗时间减少约50%。研究成果可为散货船货舱自动化清洗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舱清洗 机器人 射流 附壁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管道壁面摩擦对于蒸汽射流影响特性分析
8
作者 徐焱明 信志强 +1 位作者 何铮 蔡煜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以双端断裂后的高能管道为研究对象,对蒸汽射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滞止压力、管道壁面摩擦对喷射锥和射流冲击力的影响,总结了喷射锥内速度、温度、压力的规律.并将不同入口条件下的射流冲击力与使用设计准则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以双端断裂后的高能管道为研究对象,对蒸汽射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滞止压力、管道壁面摩擦对喷射锥和射流冲击力的影响,总结了喷射锥内速度、温度、压力的规律.并将不同入口条件下的射流冲击力与使用设计准则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探究了设计准则在超出适用压力范围时,有关公式和方法的适用性.模拟结果表明,蒸汽射流在出破口平面后一段距离内,压力和温度迅速下降,速度迅速上升,随后均有波动变化,最终随着逐渐远离喷嘴出口,速度、温度逐渐下降,压力趋近于大气压.喷射锥初始扩散角度、射流影响范围及射流冲击力与入口压力正相关,与喷管壁面粗糙度负相关.设计准则对射流初始扩散角度的假设不具有普遍性,当压力较大时,实际射流初始扩散角度大于规范规定的45°.设计准则评定冲击射流全部喷射到平板的冲击效应时,标准对于理想无摩擦的管道喷射冲击力可以精准预测,但使用标准对实际有壁面摩擦的管道射流冲击力进行评估时,会存在一定偏差,且随着壁面粗糙度和压力的增加,评估偏差程度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管道 蒸汽射流 壁面摩擦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却增强型自持射流的流动分离控制研究
9
作者 孙乾 程盼 +5 位作者 罗振兵 周岩 刘强 朱寅鑫 甘宏伟 彭文强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3-1134,共12页
由激波/边界层干扰造成的流动分离会给超声速流场带来热流增加、流场畸变等负面影响,而抑制流动分离能够减少总压损失,保证飞行器安全工作。为此,以激波入射平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却增强型自持射流的流动分离控制方法,利用数... 由激波/边界层干扰造成的流动分离会给超声速流场带来热流增加、流场畸变等负面影响,而抑制流动分离能够减少总压损失,保证飞行器安全工作。为此,以激波入射平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却增强型自持射流的流动分离控制方法,利用数值仿真对冷却增强型自持射流控制流动分离后的流场进行研究,并对自持射流的抽吸与射流部分进行解耦分析,进一步通过分析不同冷却部位的收益/功率比,获得了最佳的冷却部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自持射流速度较低,其主要依靠抽吸部分对流动分离进行控制,冷却的加入能够通过增加循环流量提高抽吸部分的控制收益,并通过提供冷射流降低射流部分的负面影响,整体强化了自持射流的控制效果。最佳的冷却部位为自持射流通道的中间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边界层干扰 自持射流 流动控制 壁面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反馈射流喷头附壁点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杨凡 王新坤 +2 位作者 陈亚奇 贾宗瑾 武文婧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为了探究基于附壁点位置的负压反馈射流喷头的设计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水力性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到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结构参数对附壁点位置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通过结构参数计算附壁点位置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基... 为了探究基于附壁点位置的负压反馈射流喷头的设计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水力性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到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结构参数对附壁点位置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通过结构参数计算附壁点位置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基于最优附壁点位置和经验公式计算出的负压反馈射流喷头最优结构参数为:位差s为1.9 mm、深宽比k/w为2、侧壁倾角β为8°、控制管宽度f为4 mm、弯曲过渡段曲率半径r为21 mm、劈距H为9 w。通过验证试验可得试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变化趋势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其偏差率均不高于8.4%,因此证明本文模拟精度有效可靠,该研究能够为负压反馈射流喷头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反馈射流喷头 附壁点 经验公式 正交试验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剂微射流冷却对高温非平衡气动热的影响机理
11
作者 邢旭雯 杨肖峰 +1 位作者 刘磊 杜雁霞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9,I0001,共11页
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可利用自身携带的推进剂通过微孔射流实现冷却,达到主动热防护效果。但在高温非平衡流条件下,可压缩外流与微射流交汇、射流排挤/掺混/反应多过程交织,微射流冷却主导性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本文建立了微射流黏性壁... 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可利用自身携带的推进剂通过微孔射流实现冷却,达到主动热防护效果。但在高温非平衡流条件下,可压缩外流与微射流交汇、射流排挤/掺混/反应多过程交织,微射流冷却主导性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本文建立了微射流黏性壁面边界模型,开展了微射流作用下高温非平衡流场数值模拟,探讨了射流孔径、速度和孔间距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发现高温非平衡流条件下推进剂微射流冷却由边界层排挤、多相催化弱化两个基本过程主导:(1)低温微射流喷出对边界层产生排挤作用,改变边界层剖面形态,降低紧邻壁面处的温度法向梯度,从而降低壁面法向导热,实现冷却;(2)低温氧分子工质微射流排挤近壁氧原子,弱化氧催化效应,导致催化热降低。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量不变,增大射流孔大小,降热率与冷却范围均下降;射流孔面积不变,增大微射流速度,降热率与冷却范围增大;质量流量不变,减小孔间距,展向平均降热率峰值减小,但孔下游冷却范围增大,呈现较均匀的冷却效果。以上研究可对未来微射流冷却主动热防护的设计与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射流冷却 非平衡流动 气动热 壁面催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喷嘴内壁微织构对浆料流动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张锦程 胡焰 潘家保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究具有不同形状、尺寸及方向的微织构内壁对浆体射流中浆料流动特性的影响,为优化喷嘴结构和提高加工效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喷嘴内壁设计不同形状、尺寸和方向的微织构,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方法探究不同微织构对浆料及颗... 目的探究具有不同形状、尺寸及方向的微织构内壁对浆体射流中浆料流动特性的影响,为优化喷嘴结构和提高加工效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喷嘴内壁设计不同形状、尺寸和方向的微织构,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方法探究不同微织构对浆料及颗粒流速的影响。结果浆料在无织构喷嘴内的流速为62.67 m/s,在带有矩形、三角形和弧形织构的喷嘴中的流速分别提升至62.95、63.24、65.37 m/s。在不同形状的微织构中,流畅的弧形与稳定的三角形及规则的矩形相比,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减阻增速效果。通过探究弧形微织构尺寸发现,结构尺寸较小,则形成的涡旋不明显、增速效果较差;选择适中的织构尺寸时,能够更有效地达到减阻增速效果,浆料流速可达到71.3 m/s。在相同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微织构方向对浆料流速的影响时发现,当微织构向轴线内凸时,涡旋分布更为均匀,对浆料的增速效益更明显。结论喷嘴内壁微织构的存在可以减小浆料流动时受到的阻力,提高浆料的流速。光滑弧形对流经喷嘴内壁的浆料的增益效果最为显著,选择适中的微织构尺寸对涡旋增速的效果更好。与此同时,当微织构向轴线内凸时,均匀的涡旋分布增益效果更优。设计一定形状、尺寸和方向的喷嘴内壁微织构表面,有利于提高浆体射流速度,降低磨料对喷嘴内壁的贴附和磨损,从而延长喷嘴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体射流 喷嘴 近壁面流速 微织构 浆料速度 减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场中特高压换流站阀厅屋盖风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之松 王宇杰 +3 位作者 余波 徐晴 何勇 李正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换流站阀厅的金属屋面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屋面表层风揭事故。为深入探讨该类建筑屋面的风压极值特性,基于风洞试验分别探讨了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boundary-layer,ABL)风、壁面射流、均匀湍流...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换流站阀厅的金属屋面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屋面表层风揭事故。为深入探讨该类建筑屋面的风压极值特性,基于风洞试验分别探讨了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boundary-layer,ABL)风、壁面射流、均匀湍流三种风场作用下的屋面风压特性,比较了平均风剖面、风速、风向、湍流强度等因素对屋面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阀厅屋盖迎风前缘负风压最大,且控制风向角在45°左右;壁面射流风场下平均风压系数与脉动风压系数均超过大气边界层风场的结果;风速对阀厅屋盖的负风压系数均值和极值影响较小,而湍流度对风压系数的极值影响较大;大气边界风场时,JGJ/T 481—2019《屋盖结构风荷载标准》的最不利风压系数建议值偏于安全;而在壁面射流风场下,阀厅屋盖全风向最不利风压系数在所有区域都大于JGJ/T 481—2019的建议值,设计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UHV)换流站阀厅屋盖 大气边界层(ABL)风 壁面射流 均匀湍流 极值风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向对撞壁面射流分区及扩展数值模拟
14
作者 袁浩 梁浩然 +1 位作者 谢春航 胡瑞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为了揭示相向对撞壁面射流中径向和垂向射流特性,采用RNG k-ε模型对相向对撞壁面射流进行三维精细模拟,分析相向对撞射流产生的径向射流、垂向射流的分区结构和扩展率,探讨初始雷诺数和喷嘴间距对射流扩展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射流... 为了揭示相向对撞壁面射流中径向和垂向射流特性,采用RNG k-ε模型对相向对撞壁面射流进行三维精细模拟,分析相向对撞射流产生的径向射流、垂向射流的分区结构和扩展率,探讨初始雷诺数和喷嘴间距对射流扩展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射流和垂向射流分区结构类似,但流场中形成的径向和垂向漩涡影响范围不同。射流初始雷诺数对径向射流扩展率影响不明显,喷嘴间距对径向和垂向射流的扩展率影响明显,且喷嘴间距越大,径向射流和垂向射流的扩展率越大。此外,喷嘴间距对射流发育过程有一定影响,喷嘴间距越小,射流到达最大速度点所需时间越短、射流发育过程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向射流 壁面射流 射流分区 射流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角凸壁面附近非对称位置的空泡动力学行为实验研究
15
作者 席新铭 张程 +2 位作者 王笑语 李肖飞 张宇宁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2,共11页
空化破坏现象在核电厂中广泛存在。为了更深入地揭示空化破坏的机理,本文借助高速摄影实验系统,研究了直角凸壁面附近非对称位置空泡的动力学行为。具体分析了空泡的轮廓变形,形心的移动距离和方向,以及空泡射流的方向随着空泡与壁面相... 空化破坏现象在核电厂中广泛存在。为了更深入地揭示空化破坏的机理,本文借助高速摄影实验系统,研究了直角凸壁面附近非对称位置空泡的动力学行为。具体分析了空泡的轮廓变形,形心的移动距离和方向,以及空泡射流的方向随着空泡与壁面相对位置d、h的变化规律。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空泡的变形与空泡和固体壁面的相对位置d、h有关。随着空泡与右壁面的距离d的增大,空泡的非对称性越来越弱。随着空泡与上壁面的距离h的增大,在整个空泡的动力学过程中空泡的非球形特征逐渐减弱。(2)在空泡的溃灭和再生长过程中,空泡形心会持续地向左下方移动,且形心向左移动的距离随着d和h的增大而明显减小。(3)当空泡与上壁面的距离h适当时,会产生明显的斜向左下方的射流现象,且射流方向角θ随着d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动力学行为 直角凸壁面 空泡移动 射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及加热壁面条件下的近壁空泡溃灭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焱 张鹏飞 黄钰期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采用低压电火花生成空泡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复杂壁面条件下的近壁空泡溃灭行为。通过不同类型振动壁面及不同温度壁面附近的空泡溃灭行为的可视化试验,发现壁面振动对空泡溃灭有促进作用,空泡溃缩过程更快,体积变化更显著。不同类型壁面... 采用低压电火花生成空泡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复杂壁面条件下的近壁空泡溃灭行为。通过不同类型振动壁面及不同温度壁面附近的空泡溃灭行为的可视化试验,发现壁面振动对空泡溃灭有促进作用,空泡溃缩过程更快,体积变化更显著。不同类型壁面对空泡溃灭过程的影响不同,柱形壁面相较于球形壁面,近壁的空泡形态较不规则,溃灭呈现整体塌陷的趋势,在反弹阶段会形成不规则的空泡云。壁面升温会使得近壁空泡产生明显趋向于壁面的溃灭行为,并伴随多次空化的现象,这会对壁面造成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振动壁面 加热壁面 射流 溃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壁面深水爆炸气泡射流演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浩哲 张玉磊 +2 位作者 苏健军 李芝绒 甘云丹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22,共8页
近壁面气泡载荷是水中战斗部对障碍物毁伤作用的重要载荷之一。以近壁面深水爆炸气泡脉动及射流载荷特征问题为中心,开展了模拟300 m水深环境下的爆炸实验。通过高速摄影仪得到了气泡射流的演化过程;利用Autodyn轴对称模型对气泡射流的... 近壁面气泡载荷是水中战斗部对障碍物毁伤作用的重要载荷之一。以近壁面深水爆炸气泡脉动及射流载荷特征问题为中心,开展了模拟300 m水深环境下的爆炸实验。通过高速摄影仪得到了气泡射流的演化过程;利用Autodyn轴对称模型对气泡射流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比例距离对气泡脉动周期、射流演化形成时刻及射流强度特征的影响;探讨了壁面近场范围内的压力特征,总结得到射流载荷的演化规律。可为深水环境下水中战斗部对障碍物的毁伤效应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爆炸 气泡 射流 近壁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数值模拟的压力容器入口射流湍流模型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宇蒙 李捷 +3 位作者 魏宗岚 艾哲伦 苗恒 邓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采用基于谱元法的开源软件Nek5000对压力容器入口射流进行直接数值模拟(DNS)。压力容器模拟在环向简化为1/3的尺度,主管段雷诺数为63700,下降段雷诺数为14014,工质为碘化钠溶液。通过对常见物理量进行统计,构建高精度湍流数据库。并采用... 采用基于谱元法的开源软件Nek5000对压力容器入口射流进行直接数值模拟(DNS)。压力容器模拟在环向简化为1/3的尺度,主管段雷诺数为63700,下降段雷诺数为14014,工质为碘化钠溶液。通过对常见物理量进行统计,构建高精度湍流数据库。并采用FLUENT对常见的壁面函数和湍流模型进行适应性评价,评价标准包括速度、湍动能和湍流黏度。结果表明:在上升段Stress-ω模型适用性最好;在下降段,Standard k-ω模型适用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射流 直接数值模拟 湍流模型 壁面函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壁精馏塔分离加氢裂化喷气燃料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凯龙 刘文知 +1 位作者 潘慧 凌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1-690,共10页
分壁精馏塔(DWC)是一种典型的化工过程强化设备,具有节能和节约设备投资的优势,但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较少。基于加氢裂化喷气燃料实沸点蒸馏结果,以之分馏制备不同牌号轻质白油过程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分馏工艺(FP)的基础上提出了单隔壁... 分壁精馏塔(DWC)是一种典型的化工过程强化设备,具有节能和节约设备投资的优势,但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较少。基于加氢裂化喷气燃料实沸点蒸馏结果,以之分馏制备不同牌号轻质白油过程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分馏工艺(FP)的基础上提出了单隔壁分馏工艺(DWC-FP)和双隔壁分馏工艺(DPDWC-FP),并建立FP、DWC-FP和DPDWC-FP的严格稳态精馏模型;以年总成本(TAC)和再沸器负荷为目标函数,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优化工艺流程。结果表明,DWC在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离过程中具有节能优势,DPDWC-FP工艺可在1个塔内实现4个产品的分离;与FP相比,DWC-FP和DPDWC-FP的TAC分别减少19.61%和24.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壁精馏塔 分馏 加氢裂化喷气燃料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壁狭缝射流对舰用燃气轮机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左财宝 李臣 袁均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6-61,共6页
为了探索端壁狭缝射流对舰用燃气轮机压气机叶栅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带转捩的SST k-ω湍流模型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端壁狭缝射流的射流角度和组合方式对压气机叶栅流动分离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端壁狭缝射流具有... 为了探索端壁狭缝射流对舰用燃气轮机压气机叶栅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带转捩的SST k-ω湍流模型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端壁狭缝射流的射流角度和组合方式对压气机叶栅流动分离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端壁狭缝射流具有显著抑制叶栅角区分离、降低流动损失的作用,其中组合射流具有更好的流动控制效果。在射流流量仅为0.435%主流流量的情况下,30°组合射流可使损失降低27.63%,静压系数提高9.2%。端壁狭缝射流主要通过抑制端区二次流动、促进低能流体与主流的掺混和控制通道涡、集中脱落涡及诱导涡的发展来降低叶栅损失,改善叶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用燃气轮机叶栅 端壁狭缝射流 流动控制 角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