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5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S模型及VOF方法的泄洪消能结构水流脉动特性分析
1
作者 侯春尧 张洪毅 +5 位作者 胡长浩 刘璐瑶 刘康 谢辉 李永龙 王皓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770-7777,共8页
强烈的水流脉动是造成消力池等水工结构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晰水工结构中的水流脉动特性对保障工程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基于DES模型及VOF方法建立了亭子口水电站消力池水工模型的精细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 强烈的水流脉动是造成消力池等水工结构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晰水工结构中的水流脉动特性对保障工程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基于DES模型及VOF方法建立了亭子口水电站消力池水工模型的精细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消力池中压力波动、脉动流速、涡量、以及紊动能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消力池中压力波动沿水流方向表现出双峰分布特点,且在水流冲击区脉动量占比超过10%;展向和流向脉动流速在消力池中占主导地位,垂向脉动较弱,在水舌碰撞区域底板中心线处的展向脉动流速迅速减小;底板中心线和表孔中心线上流向和垂向的涡量具有小时均值、大脉动值的特点,跌坎引起的横轴旋涡对展向涡量分布有较大影响。紊动能能谱分析的结果显示消力池中水流脉动主要由大量1Hz以下的低频脉动组成,表明消力池中的紊流波动主要由大尺度和低频的涡流控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消力池等泄洪消能结构水流特性的认知,为其设计及安全评估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力池 数值模拟 脉动特性 DES模型 v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方法的同轴气泡聚并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郝文杰 韩晋玉 +2 位作者 刘瑶 赵陈儒 薄涵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2-1271,共10页
气液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反应堆堆芯以及蒸汽发生器等设备中。气泡聚并、破碎等气泡动力学行为直接影响相关设备的热工水力性能。群平衡模型(PBM)是多相流系统中处理多组分粒子平衡问题的重要方法。气泡聚并核函数是PBM主要核函数之一,... 气液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反应堆堆芯以及蒸汽发生器等设备中。气泡聚并、破碎等气泡动力学行为直接影响相关设备的热工水力性能。群平衡模型(PBM)是多相流系统中处理多组分粒子平衡问题的重要方法。气泡聚并核函数是PBM主要核函数之一,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气泡在碰撞过程中聚并为一个较大气泡的概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欧拉-欧拉框架下的气泡动力学行为研究及热工水力性能的预测。排液模型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聚并效率模型,是聚并核函数的重要部分。通过将流体体积法(VOF)与连续表面力模型(CSF)相结合对两同轴气泡聚并过程开展了2D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定量获得气泡聚并过程的排液时间,通过研究不同黏度下气泡的聚并,定量描述了气泡开始排液的接触时刻,讨论了初始液膜厚度与气泡直径、形变比以及黏度之间的关系,对文献中已有的4个排液时间模型的适用性及准确性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时刻的定义,初始液膜厚度的预测,以及黏性力和惯性力作用的综合考虑和评估对于提高排液时间模型的准确性,扩展其适用范围,进而提高PBM方法的计算准确性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方法 气泡聚并 接触时刻 初始液膜厚度 排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efficient adaptive method for large-scale multiexplosives explosion simulations
3
作者 Tao Li Cheng Wang Baojun Sh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3期28-47,共20页
Shock wave caused by a sudden release of high-energy,such as explosion and blast,usually affects a significant range of areas.The utilization of a uniform fine mesh to capture sharp shock wave and to obtain precise re... Shock wave caused by a sudden release of high-energy,such as explosion and blast,usually affects a significant range of areas.The utilization of a uniform fine mesh to capture sharp shock wave and to obtain precise results is inefficient in terms of computational resource.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when large-scale fluid field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utational domain size.In this work,a variable-domain-size adaptive mesh enlargement(vAME)method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adaptive mesh enlargement(AME)method for modeling multi-explosives explosion problems.The vAME method reduces the division of numerous empty areas or unnecessary computational domains by adaptively suspending enlargement operation in one or two directions,rather than in all directions as in AME method.A series of numerical tests via AME and vAME with varying nonintegral enlargement ratios and different mesh numbers are simulated to verify the efficiency and order of accuracy.An estimate of speedup ratio is analyzed for further efficiency comparison.Several large-scale near-ground explosion experiments with single/multiple explosives a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shock wave superposition formed by the incident wave,reflected wave,and Mach wave.Additionally,the vAME method is employed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as well a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luid field and shock wave propagation,considering explosive quantities ranging from 1 to 5 while maintaining a constant total mass.The results show a satisfactor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verpressure versus time curves for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vAME method yields a competitive efficiency,increasing the computational speed to 3.0 and approximately 120,000 times in comparison to AME and the fully fine mesh method,respectively.It indicates that the vAME method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st with minimal impact on the results for such large-scale high-energy release problem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utational doma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scale explosion Shock wave Adaptive method fluid field simulations Effici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s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fluid-solid interaction dynamics with applications 被引量:9
4
作者 Jing Tang XING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39,共45页
关键词 linear and nonlinear fluid-solid interactions MIXED FE-substructuremethod MIXED FE-BE method MIXED FE-FD method MIXED FE-SP method fluidsloshing acoustic volume—structure coupling breaking WAVE simulations pressurewaves in fluids LNG ship VLFS-water interaction WAVE energy harv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ingle bubble rising in shear-thinning fluids by level set method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少白 烟征 +2 位作者 李润东 王雷 栾敬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000-1006,共7页
The behavior of single bubble rising in quiescent shear-thinning tlmds was lnvestlgateO numerically by level set metnoa. number of bubbles in a large range of Reynolds number and Eotvos number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 The behavior of single bubble rising in quiescent shear-thinning tlmds was lnvestlgateO numerically by level set metnoa. number of bubbles in a large range of Reynolds number and Eotvos number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spherical, oblate and spherical. The bubble shape and drag coefficient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good conformity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over a wide range of Reynolds number. In addition, the detailed flow field based on the reference coordinate system moving with the bubble is obt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low field, bubble shape and velocity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bubble shear thinning fluid numerical simulation level se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定常自由面流动模拟的反扩散VOF算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东 吴乘胜 +2 位作者 王星 王建春 张亚英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3-675,共13页
VOF(Volume of Fluid)方法由于其良好的守恒性和网格适应性,且具有计算资源需求相对较小等优点,成为船舶水动力学领域自由面流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的主流方法。但原始的VOF方法存在较为严重的界面扩散问题,导致模... VOF(Volume of Fluid)方法由于其良好的守恒性和网格适应性,且具有计算资源需求相对较小等优点,成为船舶水动力学领域自由面流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的主流方法。但原始的VOF方法存在较为严重的界面扩散问题,导致模拟的界面厚度过大、空间分辨率不够,进而影响流场相关变量的计算精度,这一问题在非定常自由面流动模拟中尤为明显。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在VOF控制方程中引入人工对流项以达到抑制界面扩散、压缩界面厚度的目的,并采用隐式离散人工对流项的方式提高计算稳定性,形成了反扩散VOF算法。经Zalesak和剪切场等经典算例在不同数量网格下的测试验证,表明反扩散VOF算法能够大幅压缩界面厚度,同时明显减小质量误差。随后的三维无障碍溃坝算例和破舱进水算例,进一步证明了反扩散VOF算法在实际非定常流动模拟中能够更好地捕捉自由面并提高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面 vof方法 人工对流项 反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working fluids for organic Rankine cycles using group-contribution methods and second-law-based models 被引量:1
7
作者 MA Wei-wu WANG Lin +1 位作者 LIU Tao LI 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234-2243,共10页
The group-contribution (GC) methods suffer from a limitation concern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related indexes, e.g., thermal efficiency. Recently developed analytical models for thermal efficiency of organic Ra... The group-contribution (GC) methods suffer from a limitation concern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related indexes, e.g., thermal efficiency. Recently developed analytical models for thermal efficiency of organic Rankine cycles (ORCs) provide a possibility of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GC methods because these models formulate thermal efficiency as functions of key thermal properties. Using these analytical relations together with GC methods, more than 60 organic fluids are screened for medium-low temperature OR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C methods can estimate thermal properties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mean relative errors are 4.45%-11.50%);the precision, however, is low because the relative errors can vary from less than 0.1% to 45.0%. By contrast, the GC-based estimation of thermal efficiency has better accuracy and precision. The relative errors in thermal efficiency have an arithmetic mean of about 2.9% and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0-24.0%.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nalytical equations provide not only a direct way of estimating thermal efficiency but an accurate and precise approach to evaluating working fluids and guiding computer-aided molecular design of new fluids for ORCs using GC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Rankine cycles (ORCs)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s working fluids property estimation computer-aided molecular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bration analysis of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water hammer based on transfer matrix method 被引量:1
8
作者 GAO Hui TANG Xueli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8-524,共7页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effect of conduit structure on water hammer has been ignored in the classical theory,the Poisson coupling between the fluid and the pipeline was studied and a fourteen-equation...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effect of conduit structure on water hammer has been ignored in the classical theory,the Poisson coupling between the fluid and the pipeline was studied and a fourteen-eq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was developed.Then,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modal frequency,modal shape and frequency response.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in experiment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MM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modal frequencies than the modal shape.Finally,the influence on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different damping ratios wa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under different damping ratios has changed little bu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for the pressure spectrum.With the decreasing of damping ratio,the damping of the system on frequency spectrum i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dispersion and dissipation is more and more apparent.Therefore the appropriate damping ratio should be selected to minimize the effects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FSI.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heory research of FSI in the transien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hamme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transfer matrix method vibr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相流理论的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强度及寿命
9
作者 秦建国 孙志 +3 位作者 弓海霞 崔朝霞 巩勇智 郭思佳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60,共6页
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中,针对水下采油井口的突然开启和关闭、油气输送的非连续性造成管道内油气输送速度剧烈变化,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压力波动,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造成压力冲击的问题,通过分层流模型确定气液参数,借助Fluent中的VOF模... 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中,针对水下采油井口的突然开启和关闭、油气输送的非连续性造成管道内油气输送速度剧烈变化,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压力波动,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造成压力冲击的问题,通过分层流模型确定气液参数,借助Fluent中的VOF模型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部分内的气液两相流介质进行模拟,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部分油气流动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及模拟求解,分析了不同输送速度连接器部分内油气对外压力的分布。结果显示,最大压力冲击的增量与油气输送速度平方的增量近似成正比关系,在考虑油气输送速度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内壁最大压力冲击后,透镜垫最大等效应力增大9.36%,疲劳寿命下降5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法兰连接器 气液两相流 vof模型 流体压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下排水管渗漏引起的病害体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丽丽 左清锋 +2 位作者 聂千朋 杨家琦 张凯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0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联合数值分析方法来探究因管线渗漏造成道路塌陷灾害的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开展渗流作用下土体侵蚀的流固耦合分析。通过有限差分法(FDM),获得不同侵蚀阶段路面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管... 提出了一种联合数值分析方法来探究因管线渗漏造成道路塌陷灾害的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开展渗流作用下土体侵蚀的流固耦合分析。通过有限差分法(FDM),获得不同侵蚀阶段路面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管道破损口周围土颗粒在渗流作用下不断流失,逐渐呈现出漏斗状侵蚀空洞,空洞的形态取决于管道破损口的位置。基于CFD-DEM流固耦合计算结果,按照剩余颗粒数占比,将侵蚀过程分为5个阶段。将侵蚀坑拓扑形态导入FDM软件,施加路面荷载后的计算结果显示,第1、2阶段路面下方土体承载能力缓慢下降,路面尚未破坏;从第3阶段开始,土体流失过多,承载能力大幅降低,路面裂缝迅速扩展;第4、5阶段侵蚀坑过大,路面结构层断裂并失去承载能力,产生大面积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渗漏 路面塌陷 离散元 流固耦合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波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刘畅 刘维杰 +1 位作者 金袭 赵西增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4,共13页
水囊潜堤是一种兼具结构安全及经济环境效益的代表性柔性防波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开展极端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水囊潜堤在聚焦波作用下的消浪特性,并构建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基于验... 水囊潜堤是一种兼具结构安全及经济环境效益的代表性柔性防波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开展极端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水囊潜堤在聚焦波作用下的消浪特性,并构建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基于验证后的数值模型探究聚焦波作用下水囊充盈度和潜堤位置对潜堤消浪效果的影响规律,分析上述因素对水囊潜堤消浪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构建的流固耦合模型可准确地模拟聚焦波与水囊潜堤的相互作用过程;相比刚性潜堤,水囊潜堤与波浪相互作用更为剧烈,具有更好的消浪性能;水囊充盈度的改变可通过同时改变潜堤的反射和耗散作用影响其消浪效果,其中耗散作用主要通过改变结构运动产生的涡量而产生,聚焦波作用下水囊潜堤的最佳充盈度为96%;潜堤布放位置在聚焦振幅较大时对消浪效果影响较大,潜堤位置离聚焦位置越近,结构运动产生的涡量及波面涡量耗散越大,消浪效果越好。相关结果可以为柔性水囊潜堤在实际极端海况下的应用提供一定借鉴,对于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海洋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囊潜堤 CIP方法 聚焦波 流固耦合 消浪性能 防波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相变冷板的设计和数值模拟
12
作者 潘子升 周俊屹 +1 位作者 余时帆 胡桂林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513,531,共9页
针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散热中功率密度高且散热负荷随工况变化的问题,基于制冷剂对流散热和蒸发潜热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技术可对IGBT芯片进行有效散热,建立了三维、伪瞬态算法稳态和流体体积(VOF)相变的综合数学模型。研究了... 针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散热中功率密度高且散热负荷随工况变化的问题,基于制冷剂对流散热和蒸发潜热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技术可对IGBT芯片进行有效散热,建立了三维、伪瞬态算法稳态和流体体积(VOF)相变的综合数学模型。研究了R1233zd、R1234ze、R134a三种相变制冷剂在单片IGBT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器中的散热性能;在单片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片IGBT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种不同流道设计的微通道沸腾相变散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6 L/min流速工况下,较其他两种相变制冷剂散热性能更优;串联流道比并联和串并联流道芯片温升低34.5%,其整体温升低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散热器 数值模拟 制冷剂 流体体积(vo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CO_(2)压裂后砂砾岩CO_(2)驱油的三维孔隙尺度模拟
13
作者 杨柳 姜晓宇 +4 位作者 董广涛 公飞 朱凯 裴奕杰 蔡嘉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0-684,共15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开发潜力,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快。目前前置CO_(2)压裂-气驱-封存协同技术(PCFS)是砂砾岩储层强化开采的常用方法。为了研究前置压裂过程中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气驱...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开发潜力,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快。目前前置CO_(2)压裂-气驱-封存协同技术(PCFS)是砂砾岩储层强化开采的常用方法。为了研究前置压裂过程中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气驱过程中CO_(2)的运移规律,选取了玛湖凹陷砂砾岩岩心,开展了CO_(2)浸泡实验、高精度Mirco-CT扫描以及基于流体体积法(VOF)的3D数字岩心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砂砾岩孔隙结构发生溶蚀扩展,原本孤立的孔隙通道逐渐汇聚成为片状,从而扩大了CO_(2)团簇的波及范围。该过程也引发了二次矿物沉淀和膨胀,进而导致流动通道的堵塞或重组,改变流体在孔隙结构内的流动路径和速度,阻碍优势流道的形成。②CO_(2)浸泡导致孔隙空间溶蚀扩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要大于二次矿物沉淀和膨胀所引起的消极作用,增加渗透率,孔隙结构的渗流能力呈现出增强趋势。在不同流道中,CO_(2)团簇具有凸形和凹形等不同的驱替前缘形态。浸泡前、后代表性单元体(REV)模型无因次数(C_(a),θ,M)对驱替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浸泡后孔隙发育程度相对较高的REV模型中,驱替效率对无因次数(C_(a),θ,M)变化的敏感性较强,表明PCFS技术在孔隙发育程度较高的储层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浸泡实验 vof方法 两相流 数字岩心 PCFS技术 CO_(2)地质封存 油气开发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冰区航行船舶破舱进水过程研究
14
作者 李红霞 陈晔 +1 位作者 陈灵棋 黄一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1-692,共12页
世界上首个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建成,为高纬度地区能源供应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高纬度地区海面可能出现浮冰,浮动核电站若与浮冰发生碰撞,可能导致破舱进水,威胁作业安全。本文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并结合离散元... 世界上首个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建成,为高纬度地区能源供应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高纬度地区海面可能出现浮冰,浮动核电站若与浮冰发生碰撞,可能导致破舱进水,威胁作业安全。本文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并结合离散元理论,提出一种碎冰区船舶破舱进水数值仿真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破舱进水过程及碎冰区航行阻力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以自主设计的某船型核电平台为例,考虑碎冰分布的随机性,采用上述方法模拟了浮式核电平台在碎冰区的破舱进水过程,分析了流入舱内的碎冰对进水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在船体结构上的冲击载荷。研究结论可为冰区船舶破舱进水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舱进水 碎冰 离散元方法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DEM并行计算的滑坡涌浪模拟
15
作者 唐岳灏 姜清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解决滑坡体与水体的强耦合及非线性水波演化形成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方法(SPH)模拟水体动力学特性,通过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滑坡体大变形与不连续问题,构建了SPH-DEM流-固耦合算法,并开发了基于分布式MPI的并行计算程... 为解决滑坡体与水体的强耦合及非线性水波演化形成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方法(SPH)模拟水体动力学特性,通过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滑坡体大变形与不连续问题,构建了SPH-DEM流-固耦合算法,并开发了基于分布式MPI的并行计算程序,实现了SPH-DEM耦合过程的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将该程序应用于湖北省江坪河水库白日垭崩塌体滑坡模拟,再现了滑坡发展、涌浪形成、河道传播、冲击大坝的灾害链过程。结果显示:涌浪在坝前最大壅高474.00 m,低于坝高476.00 m,此程序在进程数量128时取得了超过70%的并行加速效率。研究成果能有效分析滑坡涌浪灾害动力学过程,开发的并行程序可为其他国产同类软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流-固耦合 离散元(DEM) 光滑粒子流(SPH) 白日垭崩塌体 江坪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流体效应对超临界喷雾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刘宏升 黄建新 +1 位作者 高阳 马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3-1173,共11页
为研究真实流体特性对超临界喷雾的影响,本文基于OpenFOAM软件通过引入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开发了真实流体模型。该模型对工质在高温高压下的热物性与传输特性进行了修正,并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下采用RANS方法对engine combustion network(... 为研究真实流体特性对超临界喷雾的影响,本文基于OpenFOAM软件通过引入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开发了真实流体模型。该模型对工质在高温高压下的热物性与传输特性进行了修正,并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下采用RANS方法对engine combustion network(ECN)中的经典喷雾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理想与真实流体模型对喷雾特性、液滴分布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流体模型可显著提高喷雾的轴向扩散能力,其预测的喷雾气相贯穿距和径向蒸汽质量分数与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流体模型的应用会加速燃油蒸发,拓宽气相温度的分布区域;环境压力的升高会增加喷雾阻力,减小喷雾贯穿距,促进燃油液滴更快蒸发,从而使液核区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流体模型 超临界工况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浸没边界-大涡模拟的降落伞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17
作者 张扬 濮天梅 +2 位作者 周春华 欧阳弘扬 童旭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9,I0002,共15页
降落伞充气过程涉及复杂的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现象,浸没边界(immersed boundary,IB)方法作为一种边界非协调方法,适合处理这种非线性大变形FSI问题。将Mittal等提出的尖锐界面IB方法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 降落伞充气过程涉及复杂的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现象,浸没边界(immersed boundary,IB)方法作为一种边界非协调方法,适合处理这种非线性大变形FSI问题。将Mittal等提出的尖锐界面IB方法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相结合(LES/IB),应用于中高雷诺数(Re)降落伞绕流的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适合复杂外形非均匀湍流的动态Vreman亚格子(Vreman subgrid-scale,Vreman SGS)模型的FSI方法,用于模拟降落伞充气过程。最后,通过经典的圆柱绕流算例(Re=3900)验证所发展的LES/IB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LES/IB方法对平均阻力系数(C_(D))、后缘点平均背压系数(-C_(p,b))和斯特劳哈尔数(St)的计算结果与直接数值模拟、LES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均低于8%。此外,利用发展的Vreman SGS模型对典型的圆伞和十字伞充气过程中的气动性能和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Smagorinsky SGS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降落伞充气呼吸阶段,两者对阻力系数和投影面积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本文FSI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充气 流固耦合 浸没边界方法 大涡模拟 亚格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尘工人粉尘暴露特征的虚拟实验设计与研究
18
作者 耿凡 黄若溪 +2 位作者 何新建 安家俊 远士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随着“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的逐渐深入,个体防护作为防止粉尘进入人体、保障人身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能源动力、安全工程、医药卫生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个体防护效果与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特征密切相关,但开展接尘工人粉尘暴露实... 随着“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的逐渐深入,个体防护作为防止粉尘进入人体、保障人身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能源动力、安全工程、医药卫生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个体防护效果与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特征密切相关,但开展接尘工人粉尘暴露实验受限。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尘工人粉尘暴露特征,以煤矿井下高浓度粉尘环境为背景,构建了接尘工人个体三维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相模型(CFD-DPM)模拟工人个体周围的气固两相流动,考虑个体呼吸特点对流场的影响,设计了研究接尘工人粉尘暴露特征的虚拟实验,开发了个体周围粉尘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程序。通过该实验,学生可视化观察了井下工人接尘全过程,分析了接尘工人呼吸半球区及其周围两相流动特征,所得接尘工人粉尘暴露特征为探究个体防护的改进措施、制定个体呼吸防护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粉尘危害、增强个体防护意识,为深入学习和掌握两相流规律及其研究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尘工人 个体防护 虚拟实验 暴露特征 CFD-DP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双振型下钻井液振动筛不同颗粒筛分效率对比研究
19
作者 刘洪斌 李传杰 +2 位作者 朱天际 罗伟 孙浩宾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93,共7页
直线型振动筛和平动椭圆振动筛作为钻井液振动筛的2种发展形式,研究2种振型振动筛在不同工作参数下的筛分效率,对实际生产、选型具有价值和意义。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EDEM计算分析软件,对直线振型和平动椭圆振型下钻井液振动筛筛分效率... 直线型振动筛和平动椭圆振动筛作为钻井液振动筛的2种发展形式,研究2种振型振动筛在不同工作参数下的筛分效率,对实际生产、选型具有价值和意义。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EDEM计算分析软件,对直线振型和平动椭圆振型下钻井液振动筛筛分效率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多种颗粒在2种振型下的运动参数、黏结作用、抛物运动次数,计算透筛及出口脱筛率。研究发现:在相同振动参数下,直线振型在处理不透筛颗粒方面脱筛效果优于椭圆振型,而平动椭圆振型在避免产生颗粒团形成方面优于直线振型;颗粒黏结作用越大,颗粒在筛网上所作抛物运动次数越多,颗粒团的形成降低颗粒运移速度,导致在单位时间内筛网对不透筛颗粒处理效率降低,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尽量避免颗粒团的形成;在振动频率25~30 Hz内,黏结作用对颗粒速度的影响迅速增加,降低出口脱筛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振动筛 双振型 离散单元法 EDEM 筛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浮冰区船舶回转操纵性数值仿真研究
20
作者 闫宏生 陈梓昊 王锡军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4-1047,共14页
为探究极地船舶在极地浮冰区中的回转操纵特性,本文采用CFD–DEM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一艘中型极地船舶在浮冰区中的回转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模拟考虑了船舶在不同舵角以及不同密集度浮冰区中的回转过程,并对船舶回转运动的参数... 为探究极地船舶在极地浮冰区中的回转操纵特性,本文采用CFD–DEM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一艘中型极地船舶在浮冰区中的回转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模拟考虑了船舶在不同舵角以及不同密集度浮冰区中的回转过程,并对船舶回转运动的参数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浮冰的存在会对船舶的回转运动产生显著阻碍,浮冰区回转战术直径的范围是敞水工况战术直径的1~1.5倍。船体受到的力和力矩具有较强的随机性,航速与艏摇角速度时历曲线瞬时起伏更明显。相同舵角下,船舶受到的冰纵向力随浮冰密集度增加而增加,流体纵向力变化不明显;平均总侧向力、总偏航力矩方向与回转操纵方向一致,平均冰偏航力矩则更多偏向于回转操纵的相反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船舶 离散元方法 计算流体力学 浮冰区 操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