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噪声元学习的卫星遥测信号异常检测方法
1
作者 郭鹏飞 靳锴 +1 位作者 陈琪锋 魏才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59,共8页
针对卫星遥测数据先验知识稀缺、常规数据驱动的异常检测方法难以准确辨识异常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与动态放缩阈值法的卫星遥测信号异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元学习算法求解一组具备快速适应小样本任务能力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 针对卫星遥测数据先验知识稀缺、常规数据驱动的异常检测方法难以准确辨识异常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与动态放缩阈值法的卫星遥测信号异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元学习算法求解一组具备快速适应小样本任务能力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初始参数,并在训练过程中为网络权重添加噪声,进一步提升模型泛化性能。其次,采用动态放缩阈值法分析预测误差序列,划定动态变化的异常阈值,标记异常点索引以实现卫星遥测数据异常检测。最后,通过两组卫星遥测信号算例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改善预测模型过拟合现象,并降低漏警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测信号 异常检测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弹性SMA带肋筋增强ECC梁抗弯性能试验
2
作者 钱辉 李韩羽 +2 位作者 王翔宇 赵徽 师亦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212,262,共12页
研究加工出一种超弹性Ni-Ti SMA带肋筋,以解决传统光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棒材与混凝土基材黏结性能不足的问题。试验设计制作了一根超弹性带肋SMA筋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 研究加工出一种超弹性Ni-Ti SMA带肋筋,以解决传统光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棒材与混凝土基材黏结性能不足的问题。试验设计制作了一根超弹性带肋SMA筋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梁及4根对照组矩形截面适筋梁,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进行同步观测采集,计算分析梁的表面裂缝发展情况。对梁进行四点弯曲低周单向循环加载试验,以研究受弯梁的各项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时效热处理后的带肋SMA筋与光圆SMA筋相比超弹性滞回效应相似,且超弹性性能有所提升;与其他试验梁相比,带肋SMA筋增强ECC梁的变形延性、极限承载力、自复位能力和裂缝控制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所有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未出现受拉纵筋滑移和断裂现象,受拉纵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基于材料一维本构模型和具体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所研究复合梁的承载力简化计算模型,并有效验证了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肋形状记忆合金(SMA)筋 适筋梁 裂缝发展 自复位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工作记忆离线态表征具有稳固性优势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子媛 任国防 +3 位作者 袁子昕 喻青青 伍越 刘强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9-748,共10页
视觉工作记忆状态模型提出了一个层级化的存储结构,将存储态分为在线态和离线态。先前研究已证明,无论是在线态还是离线态的记忆表征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固性,能够抵制外部因素干扰。然而,在相同的认知加工下,这两种存储状态的记忆表... 视觉工作记忆状态模型提出了一个层级化的存储结构,将存储态分为在线态和离线态。先前研究已证明,无论是在线态还是离线态的记忆表征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固性,能够抵制外部因素干扰。然而,在相同的认知加工下,这两种存储状态的记忆表征是否具有同等的稳固性能,目前缺乏明确的认识。为探究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能够同时检测在线态和离线态表征的序列呈现记忆任务范式,并调控干扰刺激呈现(实验1)和记忆维持时间(实验2)两个变量,来评估这两种因素分别对不同存储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多存储态记忆维持期间呈现干扰刺激或延长记忆维持时间,会显著损害在线态记忆成绩,而不影响离线态成绩。这一结果表明,相比在线态记忆表征,离线态表征在抵制无关干扰和时间衰减方面具有稳固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状态模型 在线态 离线态 稳固性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有氧运动对学龄儿童工作记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术锋 单丽 +1 位作者 蔡治东 朱欢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8,共11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氧运动对学龄儿童工作记忆、脑电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以32名学龄儿童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实验组进行30 min有氧运动后休息10 min,再完成N-back任务测试,对照组模拟40 min日... 目的:探讨急性有氧运动对学龄儿童工作记忆、脑电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以32名学龄儿童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实验组进行30 min有氧运动后休息10 min,再完成N-back任务测试,对照组模拟40 min日常生活后完成N-back任务测试。记录两组受试者N-back任务反应时、正确率、速率校正分数(rate-correct score,RCS)及0-back、1-back、2-back记忆负荷下的脑电α、β、γ功率。结果:两组受试者的正确率(P<0.05)、RCS(P<0.05)、F7(P<0.01)和F3/P3/O1(P<0.05)通道的α和β对数相对功率的记忆负荷×组别交互效应显著。其中,实验组的正确率、RCS、F7/F3/P3/O1通道β对数相对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7/F3/P3/O1通道α对数相对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的正确率、反应时、RCS、F7/F3/P3/O1通道α对数相对功率随着记忆负荷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F7/F3/P3/O1通道β对数相对功率随着记忆负荷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儿童工作记忆表现,其神经学机制与运动改变脑电α、β波特征有关;工作记忆状态下脑电α波呈现抑制特征,脑电β波呈现增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氧运动 学龄儿童 工作记忆 脑电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误差修正的工况环境污染物动态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丽 申超 韩院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8-415,共8页
为提高工况环境污染物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构建联合误差修正的工况环境污染物动态预测模型。利用自适应白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对时间序列进行分解,计算各分量样本熵进行聚合;对高频分量利用变分模态分解进行二次分解,采用长短时记忆... 为提高工况环境污染物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构建联合误差修正的工况环境污染物动态预测模型。利用自适应白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对时间序列进行分解,计算各分量样本熵进行聚合;对高频分量利用变分模态分解进行二次分解,采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进行预测。为保证模型的长期预测精度,引入动态误差修正策略,构建ELM误差分析模型提取误差特征,实时调整误差分析模型实现动态预测。通过实例分析,该模型提升了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预测精度,进一步保障了企业生产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分解 样本熵 长短时记忆网络 误差修正 动态预测 工况污染物 完备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视觉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项目优先加工的影响
6
作者 连浩敏 张倩 +1 位作者 谷雪敏 李寿欣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采用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和事件相关光信号联合采集技术,通过操纵视觉工作记忆(VWM)项目的检测概率变化VWM项目加工的优先性,探讨持续性视觉注意对VWM项目优先加工的影响是否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以及VWM项目优先加工的神经基础... 采用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和事件相关光信号联合采集技术,通过操纵视觉工作记忆(VWM)项目的检测概率变化VWM项目加工的优先性,探讨持续性视觉注意对VWM项目优先加工的影响是否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以及VWM项目优先加工的神经基础。行为结果显示,在VWM保持阶段插入消耗视觉注意的任务,当优先加工1个项目时,非优先项目受到干扰,而优先项目不受影响;当优先加工2个项目时,优先与非优先项目均受到干扰。事件相关电位和事件相关光信号结果显示,在VWM保持阶段,与无项目优先加工相比,存在项目优先加工时诱发更大的晚期正成分和负慢波,更高激活额叶和枕叶。这表明,持续性视觉注意对VWM项目优先加工的作用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VWM项目优先加工的潜在机制是在保持阶段激活额叶和枕叶,并投入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增强优先项目的表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视觉注意 优先加工 事件相关光信号 联合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晚期加工速度对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
7
作者 韩燕 张恒 +3 位作者 贾丽娜 刘颖 张雨暄 邹丽娟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考察童年晚期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对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采用加工速度任务、工作记忆任务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对169名10-12岁的儿童进行测查。研究结果如下:(1)方差分析表明,加工速度和图形推理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结构方程模型表明... 考察童年晚期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对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采用加工速度任务、工作记忆任务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对169名10-12岁的儿童进行测查。研究结果如下:(1)方差分析表明,加工速度和图形推理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结构方程模型表明,不论图形推理难易程度如何,工作记忆均中介了加工速度对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3)图形推理的难度越大,工作记忆对其的影响越大。结论:童年晚期加工速度通过工作记忆对图形推理能力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工作记忆直接对图形推理能力产生影响,加工速度间接影响图形推理能力。此外,图形推理难度越大,越需要工作记忆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晚期 加工速度 工作记忆 图形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寒旅游疗愈:旅游者注意力恢复和压力缓解的脑电实验研究
8
作者 沙莎 杨振之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9,共17页
文章基于压力缓解理论和注意力恢复理论,采用脑电实验,对比分析了28位旅游者进入避寒旅游疗愈目的地前后一个月执行匹配延迟工作记忆和探索性行为静息态脑电实验任务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间、脑电波地形图数据,探析避寒旅游疗愈对旅游者注... 文章基于压力缓解理论和注意力恢复理论,采用脑电实验,对比分析了28位旅游者进入避寒旅游疗愈目的地前后一个月执行匹配延迟工作记忆和探索性行为静息态脑电实验任务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间、脑电波地形图数据,探析避寒旅游疗愈对旅游者注意力恢复和压力缓解的相关机制。研究结论进一步明晰了旅游者赴避寒旅游目的地后注意力恢复与压力减缓这一复杂、动态、连续的生理和物理反应和改变过程。研究发现:1)避寒旅游疗愈能提升旅游者执行匹配延迟工作记忆任务的准确度,但不能缩短完成时间;2)实验样本群体的静息态脑电任务功率谱密度地形图结果显示,旅游者的左侧枕叶、颞叶脑区的α频段后测的电极值明显增强,说明避寒旅游疗愈能产生更多的非定向注意力,从而促进人体减少定向注意力的消耗,提升人体的工作记忆容量,进而缓解压力。研究还原了由外界刺激引致人体脑部产生的生理和物理反应,明晰了避寒旅游疗愈这一暴露因素对人体压力减缓和注意力恢复产生的积极健康效益,以科学量化的实验结论将悬而未决的既有理论认知向前推进了一步,证实了旅游的疗愈功能和旅游疗愈理论,从而打开了地方与旅游者建立健康联结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寒旅游疗愈 注意力恢复 压力缓解 工作记忆 脑电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在成年人执行功能中应用的Scoping综述
9
作者 潘义 厚双龙 温晓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0-528,共9页
目的对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VNS)定向干预成年人执行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tVNS干预成年人群执行功能的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提取数据并进... 目的对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VNS)定向干预成年人执行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tVNS干预成年人群执行功能的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提取数据并进行Scoping综述,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评估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荷兰和芬兰5个国家,涉及598例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主要为健康成年人群,同时涵盖难治性癫痫、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睡眠剥夺等患者。干预结局包括执行功能中抑制控制(反应抑制和干扰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3大核心成分。tVNS的参数设置因研究而异。刺激靶点以耳甲艇为主;刺激强度多集中于0.5~2.4 mA;刺激频率多为25 Hz;通断周期多为30 s开/30 s关;脉冲宽度为200μs~500 ms;干预周期以30~75 min的单次急性刺激为主。行为学结果表明,tVNS对执行功能的反应抑制和工作记忆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干扰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调节效应存在分歧。机制层面证据显示,tVNS通过调节额叶神经振荡及增强额叶功能连接改善反应抑制、工作记忆。安全性方面,4项研究报告短暂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事件和受试者退出。结论tVNS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成年人执行功能的特定核心子成分,整体效益受执行功能子维度神经环路特异性和刺激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执行功能 抑制控制 工作记忆 Scoping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10
作者 赵群 王芃 +5 位作者 贾舒祺 刘晴 刘聪 李淑璠 刘伟志 毛丽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8-909,共12页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某高校招募100名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某高校招募100名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和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分别接受强度为57%~64%最大心率(HRmax)和主观疲劳感觉分级量表(RPE)评分9~11分、65%~75% HRmax和RPE评分12~13分、76%~95% HRmax和RPE评分14~17分的单次乒乓球运动干预30 min(5 min热身、20 min监控锻炼、5 min整理),对照组不接受运动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言语工作记忆(VWM)和空间工作记忆(SWM)测量,并记录任务期间的ERP成分(N2、P3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最终纳入91名受试者(低强度运动组20人、中强度运动组25人、高强度运动组23人、对照组23人)进行分析。在VWM任务中,正确率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5.942,P=0.017,偏η^(2)=0.064),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正确率提高(差值=0.027,95% CI 0.001~0.053,P=0.037;差值=0.029,95% CI 0.002~0.055,P=0.040);反应时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7.244,P=0.009,偏η^(2)=0.077),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2.844,P=0.042,偏η^(2)=0.089),干预后低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反应时缩短(差值=-0.095,95% CI -0.183~-0.007,P=0.035;差值=-0.079,95% CI -0.158~0,P=0.049);ERP成分中P3潜伏期的时间与脑区电极位置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5.785,P<0.001,偏η^(2)=0.062),其余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均P>0.05)。在SWM任务中,正确率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5.092,P=0.027,偏η^(2)=0.055),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_(3,87)=0.799,P=0.498,偏η^(2)=0.027),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正确率提高(差值=0.019,95% CI 0~0.037,P=0.046);反应时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14.322,P<0.001,偏η^(2)=0.141),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_(3,87)=1.521,P=0.215,偏η^(2)=0.050),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反应时缩短(差值=-0.082,95% CI -0.136~-0.027,P=0.004;差值=-0.075,95% CI -0.131~-0.018,P=0.029);ERP成分中P3波幅的时间与脑区电极位置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5.475,P=0.001,偏η^(2)=0.059),其余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均P>0.05)。结论 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具有积极作用:中、高强度运动可提升VWM正确率,低、中强度运动可降低VWM反应时,中强度运动可提升SWM正确率,而中、高强度运动可降低SWM反应时。同时,高强度运动对ERP成分的激活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运动 乒乓球 大学生 抑郁症状 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mato Growth Height Prediction Method by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 Using Multi-modal Data
11
作者 GONG Yu WANG Ling +3 位作者 ZHAO Rongqiang YOU Haibo ZHOU Mo LIU Jie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97-110,共14页
[Objective]Accurate prediction of tomato growth heigh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in smart farming.However,current prediction methods predominantly rely on empirical,mechanistic,or learning-base... [Objective]Accurate prediction of tomato growth heigh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in smart farming.However,current prediction methods predominantly rely on empirical,mechanistic,or learning-based models that utilize either images data or environmental data.These methods fail to fully leverage multi-modal data to capture the diverse aspects of plant growth comprehensively.[Methods]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a two-stage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PFE)model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was developed.The mode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plant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wth process,emploied phenotypic and temporal feature extractors to comprehensively capture both types of features,enabl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mato pla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ultimately leading to highly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growth height.[Results and Discuss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e model's ef‐fectiveness:When predicting the next two days based on the past five days,the PFE-based RNN and LSTM models achieved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of 0.81%and 0.40%,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8.00%MAPE of the large language model(LLM)and 6.72%MAPE of the Transformer-based model.In longer-term predictions,the 10-day prediction for 4 days ahead and the 30-day prediction for 12 days ahead,the PFE-RNN model continued to outperform the other two baseline models,with MAPE of 2.66%and 14.05%,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proposed method,which leverages phenotypic-temporal collaboration,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intelligent,data-driven management of tomato cultivation,making it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smart tomato planting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ato growth prediction deep learning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 multi-modal data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long short-term memory large languag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干涉刺激干预精神分裂症工作记忆缺陷有效性与脑区特异性及跨频耦合机制
12
作者 邓虎 符艳冉 吴刚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0-631,共12页
工作记忆缺陷是精神分裂症核心临床特征之一,它与顶下小叶和背外侧前额叶θ节律及跨频耦合密切关联。相比于传统经颅交流电等脑节律调控手段,时间干涉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 stimulation,TIs)具有靶向聚焦和诱导特定神经响应等特征... 工作记忆缺陷是精神分裂症核心临床特征之一,它与顶下小叶和背外侧前额叶θ节律及跨频耦合密切关联。相比于传统经颅交流电等脑节律调控手段,时间干涉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 stimulation,TIs)具有靶向聚焦和诱导特定神经响应等特征,为通过精准节律调控改善工作记忆缺陷提供可能性。本研究拟验证TIs临床干预有效性、脑区特异性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将入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予以靶向顶下小叶的θ振荡TIs和传统经颅交流电及各自伪刺激,在干预前后收集行为与脑电数据,验证TIs干预精神分裂症的工作记忆缺陷有效性并对比传统经颅交流电疗效。然后,通过对比背外侧前额叶和顶下小叶靶点的TIs效果探索其疗效的脑区特异性。最后,从跨频耦合等多角度探究行为改变的脑电机制。本研究的实施有望为精神分裂症的工作记忆缺陷治疗提供新选择和理论支撑,为TIs干预工作记忆缺陷机理解析提供多维证据,奠定临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工作记忆 时间干涉刺激 脑区特异性 跨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13
作者 赵群 丁慧 +4 位作者 王芃 李淑璠 贾舒祺 刘晴 陈庆杰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8,共11页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究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VWM)的干预效果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招募60名抑郁症状大学生,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究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VWM)的干预效果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招募60名抑郁症状大学生,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5 min热身+20 min乒乓球运动+5 min整理)、心率为65%~75%HR_(max)的乒乓球运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在实验前后测试VWM及其ERP成分(N2、P3)和抑郁症状。结果实际纳入52名抑郁症状大学生(实验组25人,对照组27人)。VWM正确率的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50)=4.269,P=0.044,偏η^(2)=0.079),实验组正确率在运动干预后显著提高(平均差异为0.039,95%CI为0.015~0.062,P=0.002),反应时的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不显著(F(1,50)=2.291,P=0.136,偏η^(2)=0.044),N2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50)=4.588,P=0.037,偏η2=0.084),N2波幅、P3潜伏期与波幅的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结论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可有效缓解大学生抑郁症状,并提高言语工作记忆的正确率,缩短任务态N2潜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 大学生 抑郁症状 言语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的透射槽波勘探走向断层预测研究
14
作者 周官群 薛凯文 +5 位作者 张维鑫 高永新 金学良 王宗涛 任川 王亚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157,共9页
透射槽波地震勘探是探测工作面地质构造和灾害体的有效手段,但存在探测深度浅、分辨率低、易受地形与环境噪声干扰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透射槽波地震勘探,用于实现工作面走向断层位置预测。建立工作面走向断层地质模型... 透射槽波地震勘探是探测工作面地质构造和灾害体的有效手段,但存在探测深度浅、分辨率低、易受地形与环境噪声干扰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透射槽波地震勘探,用于实现工作面走向断层位置预测。建立工作面走向断层地质模型,采用弹性波有限差分算法进行槽波正演模拟,生成槽波模拟数据集。构建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网络模型,通过CNN提取槽波数据的局部特征,由LSTM网络捕捉槽波数据的时序依赖关系,实现槽波时空特征协同解析。采用槽波模拟数据集训练CNN-LSTM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4.3934m,平均绝对误差为2.9875m,决定系数为0.9883,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采用内蒙古某矿506工作面透射槽波勘探数据对CNN-LSTM模型进行迁移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断层位置和走向与回采揭露的实际位置一致,预测效果优于槽波能量衰减成像、无线电坑透探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地质勘探 断层预测 断层定位 透射槽波 卷积注意力长短期记忆网络 CNN-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工作记忆的事件相关电位及时频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幸 常静玲 +1 位作者 张梓寒 李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5,共10页
目的 探索卒中后失语(PSA)工作记忆的任务态脑电特征。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招募PSA患者(PSA组)和健康受试者(HC组)各8例,采集脑电图和记忆量表数据,通过工作记忆任务态的脑电数据分析时域事件相关电位... 目的 探索卒中后失语(PSA)工作记忆的任务态脑电特征。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招募PSA患者(PSA组)和健康受试者(HC组)各8例,采集脑电图和记忆量表数据,通过工作记忆任务态的脑电数据分析时域事件相关电位(ERP)和时频的脑电频段指标特点,与记忆量表中的各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例,每组5例。ERP分析发现前额区诱发N1和P2成分,顶枕区诱发P300成分。与HC组相比,PSA组在出现条件下,中央前额区N1和P2激活增强,右侧顶枕区P300活动降低(|t|> 2.193, P <0.05)。与HC组相比,PSA组在未出现条件下右侧前额区、中央顶枕区θ频段能量降低,左侧顶枕区α1频段能量降低,左侧中央区γ频段能量增加(t> 2.398,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γ频段的能量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中的即刻回忆(r=0.914, P=0.030)、正确再认(r=0.931, P=0.022)和数字广度测验中的倒背(r=0.924, P=0.025)、顺背(r=0.889, P=0.044)呈强正相关。结论 视觉工作记忆任务可调动PSA患者记忆相关脑区代偿活动,可作为PSA工作记忆相关研究的评价客观指征。语言损伤与工作记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 工作记忆 脑电图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工作记忆任务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工作记忆容量和时间压力影响的驾驶绩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伟 张会明 +2 位作者 赵天欣 郭应时 王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2-873,共12页
随着风险驾驶机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外部情境因素和驾驶人内部认知差异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为研究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与驾驶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时间约束和动机等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时间压力的施加,采用复杂跨度... 随着风险驾驶机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外部情境因素和驾驶人内部认知差异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为研究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与驾驶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时间约束和动机等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时间压力的施加,采用复杂跨度范式测量驾驶人工作记忆容量。基于驾驶模拟器系统构建相关驾驶场景,开展心理学与模拟驾驶行为试验,采集驾驶人心理、操作和车辆运行数据,分别就时间压力、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组合对驾驶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对超速比例、碰撞概率、制动反应时间、左转选择间隙皆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且时间压力越高,超速比例越大、碰撞概率越高、制动反应时间越快、左转选择间隙越小的频次越多;工作记忆容量仅对制动反应时间有影响,工作记忆容量越高,制动反应时间越快;时间压力与工作记忆容量对制动反应时间无交互影响,但随着时间压力的增大,高工作记忆容量人群与低工作记忆容量人群在制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逐渐变小。这些发现为研究时间压力下的驾驶绩效提供了驾驶人认知方面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绩效 时间压力 工作记忆容量 模拟驾驶 心理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theta脉冲磁刺激对空间工作记忆相关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苗苗 张彪 +3 位作者 张天恒 王田 翟昊迪 徐桂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2-2239,共18页
目的间断theta脉冲磁刺激(iTBS)已被证实可以通过夹带大脑不同频段神经振荡调控工作记忆功能,但其对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调节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讨iTBS对大鼠局部脑区及跨脑区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影响,探究iTBS调控工作记忆的作... 目的间断theta脉冲磁刺激(iTBS)已被证实可以通过夹带大脑不同频段神经振荡调控工作记忆功能,但其对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调节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讨iTBS对大鼠局部脑区及跨脑区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影响,探究iTBS调控工作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根据年龄及是否接受iTBS分为4组,应用时频分布、相位同步性以及相位-幅值耦合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各组大鼠在进行空间工作记忆(SWM)行为学任务的过程中前额叶和海马脑区theta及gamma频段局部场电位信号神经振荡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老年大鼠学会SWM任务规则所用时间明显增加(P=0.0056);iTBS可以缩短成年大鼠(P=0.0011)和老年大鼠(P=0.0090)学会SWM任务规则所用时间。相比成年大鼠,老年大鼠前额叶和海马脑区theta和gamma频段神经振荡的时频能量(theta:P<0.0001;gamma:P<0.0001)、跨脑区相位-幅值耦合作用(PFC-HPC:P=0.0002;HPC-PFC:P=0.0277)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iTBS可以提高成年大鼠(theta:P<0.0001;gamma:P<0.0001)和老年大鼠(theta:P=0.0144;gamma:P=0.0006)神经振荡的时频能量以及老年大鼠跨脑区相位-幅值耦合作用(PFC-HPC:P=0.0180;HPC-PFC:P=0.0221)。此外,两脑区各频段信号的时频能量及相位-幅值耦合与大鼠行为学正确率均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iTBS可以增强老年大鼠的SWM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这与老年大鼠SWM任务期间跨脑区theta频段和gamma频段神经振荡的时频能量以及跨脑区相位幅值耦合增强有关。对于成年大鼠,iTBS通过提升成年大鼠SWM任务期间两脑区theta频段和gamma频段神经振荡的时频能量增强其SWM能力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theta脉冲磁刺激 空间工作记忆 神经振荡 相位同步性 相位-幅值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CW雷达的人体生命体征信号预测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路 雷雨霄 余翔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6,共14页
将FMCW雷达检测到的人体生命体征信号,用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人体生命体征信号是否异常,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该方向当前研究主要针对如何进一步降低重构误差、提升生命体征信号的预测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长短... 将FMCW雷达检测到的人体生命体征信号,用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人体生命体征信号是否异常,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该方向当前研究主要针对如何进一步降低重构误差、提升生命体征信号的预测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生命体征信号预测方法。针对静止状态下的人体,通过雷达采集到的生命体征信号,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模态分量个数K和惩罚系数α的值,实现自适应选取后用于VMD分解,再将分解后的模态分量进行叠加重构。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中的网络层数、学习率、正则化系数等3个参数,自适应选取合适的参数组合,将重构后的信号通过优化后的LSTM网络进行预测。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预测方法在10位志愿者的预测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为0.017 188 9,平均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0.007 158,相较于当前其他研究,预测精度上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征信号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长短期记忆递归网络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心二意”胜过“一心一意”:媒体多任务提升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创造力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详 张婧婧 +3 位作者 白博仁 翟宏堃 崔虞馨 祖冲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046,共16页
数字时代,媒体多任务已然渗透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但以往研究主要探讨其消极影响,忽视媒体多任务暗藏激发创造力的可能。基于创造力的坚持−灵活双通道理论,通过3个仿真行为实验,考察了媒体多任务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心智游移与工作记... 数字时代,媒体多任务已然渗透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但以往研究主要探讨其消极影响,忽视媒体多任务暗藏激发创造力的可能。基于创造力的坚持−灵活双通道理论,通过3个仿真行为实验,考察了媒体多任务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心智游移与工作记忆容量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相比非媒体多任务,个体进行媒体多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实验1),其心理机制是媒体多任务诱发更高的心智游移频率,进而提升创造力(实验1和实验2),且这一提升效应只存在于低工作记忆容量组,高工作记忆容量组中则表现为消极影响(实验3)。研究结果对揭示媒体多任务的积极功能,拓展坚持−灵活交互视角以弥补双通道理论平行视角缺陷,帮助不同特质个体有效利用媒体多任务提升创造力均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 创造力 心智游移 工作记忆容量 创造力双通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正误反馈下的自我服务偏向特征
20
作者 曹杏田 张丽华 葛明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1027青少年学生,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筛选外显高自尊230人,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判为安全型高自尊和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各36例,运用面孔工作记忆任务(...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1027青少年学生,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筛选外显高自尊230人,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判为安全型高自尊和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各36例,运用面孔工作记忆任务(FWM)开展2(不同自尊类型)×2(反馈类型)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不同类型高自尊青少年间自我服务偏向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35)=85.41,P<0.001,η^(2)=0.23];安全型高自尊青少年在正确反馈[t(35)=-6.51,P<0.001,d=5.44]和错误反馈[t(35)=-10.79,P<0.001,d=6.50]条件下均没有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向;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在正确反馈[t(35)=-2.85,P<0.05,d=2.50]条件下不存在自我服务偏向,错误反馈[t(35)=6.99,P<0.001,d=4.49]条件下存在自我服务偏向;高自尊类型与反馈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35)=28.65,P<0.001,η^(2)=0.14]。结论:脆弱型高自尊青少年错误反馈下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服务偏向,高自尊异质性分化是青少年自我服务偏向差异形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高自尊 自我服务偏向 工作记忆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