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with omni-directional-guide-vane for urban high-rise buildings 被引量:4
1
作者 W. T. Chong S. C. Poh +1 位作者 A. Fazlizan K. C. P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727-732,共6页
A novel shrouded wind-solar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and rain water harvester with an omni-directional-guide-vane(ODGV) for urban high-rise application is introduced.The ODGV surrounds the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VA... A novel shrouded wind-solar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and rain water harvester with an omni-directional-guide-vane(ODGV) for urban high-rise application is introduced.The ODGV surrounds the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VAWT) and enhances the VAWT performance by increasing the on-coming wind speed and guiding it to an optimum flow angle before it interacts with the rotor blades.An ODGV scaled model was built and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VAWT increases by about 2 times.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ODGV increases the torque output of a single-bladed VAWT by 206% for tip speed ratio of 0.4.The result also reveals that higher positive torque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blade tangential force at all radial positions is optimized.In conclusion,the ODGV improves the power output of a VAWT and this integrated design promotes the installation of wind energy systems in urb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green architecture omni-directional-guide-vane wind-solar-rain water harvester urban wind energy 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blade pitch angle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立勋 梁迎彬 +1 位作者 刘小红 郭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417-1427,共11页
Wind energy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VAWT)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promising for the shortage of fossil fuel reserves owing to its distinct... Wind energy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VAWT)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promising for the shortage of fossil fuel reserves owing to its distinct advantages, but suffers from poor self-starting and low power coefficient. Variable-pitch method was recognized as an attractive solution to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us majority efforts had been devoted into blade pitch angle effect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local flow field of S-VAWT, mathematical model was buil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outputs and pitch ang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blade were carried out and optimized pitch angle along the rotor were presented.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fixed pitch and variable-pitch S-VAWT were conducted, and 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by the optimized blade pitch angle, in particular, a relative increase of the power coefficient by more than 19.3%. It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lf-starting is greatly improved with the optimized blade pitch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pitch angle numerical simulation self-starting power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wind tunnel experiment of self-starting capability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3
作者 TAGAWA Kotaro LI Ya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0,153,共6页
In this study,wind tunne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elf-staring capability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The flow visualization also was been performed at the rest of the rotor.Th... In this study,wind tunne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elf-staring capability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The flow visualization also was been performed at the rest of the rotor.The effect of the azimuthal angle of blade position relative to wind direction on the self-starting capability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low visualization.The torque and centripetal force of the rotor when the self-starting behavior starts were roughly calculated with the flow visualization results of the rotor.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exists the condition of wind speed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blade position of the rotor at the rest of rotor to the reach to situational rotation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 BLADES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SELF-STARTING WIND TUNNEL test flow visua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static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with lift-drag combined starting structures
4
作者 QU Chunming FENG Fang +2 位作者 LI Yan BAI Yuedi ZHAO Bi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3-928,共6页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a composite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with lift-drag combined starting structures to ensure the structure safety of a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VAWT).The static and mo...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a composite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with lift-drag combined starting structures to ensure the structure safety of a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VAWT).The static and modal analysis of rotor of a composite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was conducted by using ANSYS software.The relevant contour sketch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was obtained.The analysis was made for static structural mechanics,modal analysis of rotor and the total deformation and vibration profil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n the working capability of the rotor.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ous structure parameters lie in the safety range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in the relative standards.The analysis showing the design safe to operate the rotor of a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The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structural mechanics′analysis of VAW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atic structural mechanics lift-drag combined starting structure mode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ade pitch control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5
作者 LIANG Ying-bin ZHANG Li-xun +1 位作者 LI Er-xiao ZHANG Feng-y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algorithms were present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to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algorithms were present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to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B-VAWT)with or without pitch control was cond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aerodynamic force,flow structure and power coefficient.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prediction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ower coefficient for SB-VAWT with pitch control.According to the aerodynamic forces and total torque coefficient obtained at various tip speed ratios(TS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lade pitch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power output and decrease the deformation of blade;especially,the total torque coefficient of blade pitch control at TSR 1.5 is about 2.5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fixed pitch case.Furthermore,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pitch control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 of SB-VAWT,and the former is much better and its proper operating TSRs ranges from 0.4 to 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self-starting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vonius涡轮集群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优化研究
6
作者 张鹏 朱金志 朱建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202,共8页
为改善现有垂直轴风力机的捕能性能,基于Magnus原理设计一种气动性能增强的Savonius集群风力机。该风力机的Savonius涡轮自转同时还可以公转,具有自动对风功能。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涡轮数量和涡轮旋向变化对集群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为改善现有垂直轴风力机的捕能性能,基于Magnus原理设计一种气动性能增强的Savonius集群风力机。该风力机的Savonius涡轮自转同时还可以公转,具有自动对风功能。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涡轮数量和涡轮旋向变化对集群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基于Naca0018翼型的垂直轴风力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涡轮数量增加,集群风力机平均风能利用率增大,但相对于孤立涡轮,单个涡轮的输出功率会降低;改变涡轮旋向会影响集群风力机的运动状态,当集群风力机所有涡轮同向自转时,涡轮能够稳定公转,而当涡轮自转旋向不一致时,涡轮会在特定方位角下摆动;与常规基于Naca0018翼型的垂直轴风力机相比,当涡轮数量为3且涡轮逆时针旋转时,集群风力机产生的风能利用率可提升72.34%;当涡轮数量为4且其中一个涡轮顺时针旋转,其余涡轮逆时针旋转时,集群风力机产生的风能利用率可提升26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集群效应 Magnus原理 Savonius涡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 kW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流固耦合分析
7
作者 李银然 张苏彩 +1 位作者 柳银环 魏魁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5-272,共8页
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场景的扩大,垂直轴风力机因其结构简单、重心较低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垂直轴风力机气动力的波动特性容易引起结构安全性问题。为了探讨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结构安全特性,该研究以200 kW垂直轴风力机铝制... 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场景的扩大,垂直轴风力机因其结构简单、重心较低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垂直轴风力机气动力的波动特性容易引起结构安全性问题。为了探讨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结构安全特性,该研究以200 kW垂直轴风力机铝制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特性及单一叶片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风力机运行时,其转矩波动较大,单个叶片的转矩峰值主要集中在迎风侧,风轮旋转一周其转矩呈3峰值与叶片数相对应;分析叶片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发现,随着风速的增大,叶片变形和等效应力也随之增大,切出风速下叶片最大应力为18.8 MPa,最大变形值约为8 mm,叶片应力主要集中在叶片与支撑杆连接位置处;叶片变形沿叶片展向呈“W”形,且变形随方位角呈3峰值变化规律,最大变形出现在90°方位角。该研究有助于提升风力机叶片的结构安全性和促进百千瓦级垂直轴风力机的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单向流固耦合 叶片变形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研究
8
作者 宋磊 王记 +2 位作者 王世博 杨宗霄 苏建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180,共6页
传统阻力型风力机具有结构简单、风向适应性良好等优点,但风能转化率较低。针对此,构建一种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以提高风力机输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型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其气动性能,并与2叶和3叶Savon... 传统阻力型风力机具有结构简单、风向适应性良好等优点,但风能转化率较低。针对此,构建一种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以提高风力机输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型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其气动性能,并与2叶和3叶Savonius风力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叶S形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较好,其功率系数为0.228,高于传统2叶Savonius型风力机;其启动性能也较传统风力机要好,平均静扭矩系数为0.292,运转时更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S形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分流挡板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
9
作者 肖奕 叶舟 +1 位作者 余豪 李春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7-1044,共8页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流动分离及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动式分流挡板结构。以NACA0021为基础翼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分流挡板作用下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瞬时转矩、风能利用系数、平均切向力及压力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分流...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流动分离及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动式分流挡板结构。以NACA0021为基础翼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分流挡板作用下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瞬时转矩、风能利用系数、平均切向力及压力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分流挡板结构可有效减弱叶片在迎风区范围内由于大攻角而引起的流动分离现象,同时升高叶片转矩,使垂直轴风力机在低叶尖速比下的风能利用系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挡板位于距叶片前缘0.50c(c为叶片弦长),长度为0.15c及伸出高度为0.04c时,主动式分流挡板垂直轴风力机最高风能利用系数可达0.46,较原始垂直轴风力机提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流动分离 分流挡板 风能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控量测的软岩隧道侧压力系数反演与应用:以宗思隧道为例
10
作者 杨潇 宋新宇 +3 位作者 张伟列 李勇志 杨凯 晏启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34-5642,共9页
侧压力系数对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得到隧址区侧压力系数λ可有效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侧压力系数对隧道拱顶沉降位移和边墙水平位移的影响;其次,通过监控量测得到隧道边墙水平位... 侧压力系数对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得到隧址区侧压力系数λ可有效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侧压力系数对隧道拱顶沉降位移和边墙水平位移的影响;其次,通过监控量测得到隧道边墙水平位移与拱顶沉降位移的比值,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水平-竖向位移系数K与侧压力系数λ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实现了侧压力系数的反演;最后,将反演得到的侧压力系数应用于隧道断面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K与λ近似呈线性关系;无论隧道的埋深或围岩条件如何变化,水平位移与沉降位移之间始终存在比例关系,可用于隧址区侧压力系数的反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反演得到隧道侧压力系数为1.1,施工中通过不断调整隧道轴比m,使其逐渐趋近于λ^(-1),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降低了衬砌变形破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侧压力系数 水平-竖向位移系数 反演 隧道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垂直轴风机叶片气动性能分析
11
作者 陈颖 杨宏坤 +1 位作者 闫涵 郑雄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3,共7页
叶片作为垂直轴风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电机组与外界风能相互作用的关键载体。基于CFD方法,采用动网格与重叠网格技术,对H型风机进行气动载荷计算。对额定风速下的风机高径比和密实度等重要气动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H型... 叶片作为垂直轴风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电机组与外界风能相互作用的关键载体。基于CFD方法,采用动网格与重叠网格技术,对H型风机进行气动载荷计算。对额定风速下的风机高径比和密实度等重要气动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H型风机均在高径比为1.2,密实度为0.12下气动性能达到最优。翼型、叶片数量的变化对受力系数的影响较小,但对能量转换效果影响显著。研究可对垂直轴风机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机 敏感性 气动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 MW垂直轴风力机结构设计研究
12
作者 朱海波 缪维跑 +2 位作者 李春 王海生 岳敏楠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垂直轴风力机因其易大型化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涉及结构方面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以5 MW垂直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满足结构性能需求的叶片及支撑杆复合材料铺层设计方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极端环境下气动载荷并加载... 垂直轴风力机因其易大型化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涉及结构方面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以5 MW垂直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满足结构性能需求的叶片及支撑杆复合材料铺层设计方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极端环境下气动载荷并加载至风力机表面,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静力学及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风力机叶片、支撑杆及塔架等主要结构部件在极端载荷下有足够的安全性,其最大位移位于叶片尾缘顶部,最大应力位于塔架与支撑杆连接处,最大应变位于与支撑杆接触的叶片腹板;停机迎风状态下垂直轴风力机风轮仍存在较强的扭转载荷特征;风轮工作频率小于风力机1阶固有频率,且其相对差超过10%,风轮在额定条件下不会发生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叶片 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可变俯仰角的垂直轴风力机翼型优化设计方法
13
作者 印四华 朱成就 +3 位作者 莫抒志 张明康 汪泉 陈戈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针对设计垂直轴风力机翼型时普遍将俯仰角(θ_(p))设定为固定值,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翼型的气动性能的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一种考虑可变θ_(p)的垂直轴风力机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翼型优化;然后,基于制动圆柱理论不断迭代计算其功率系数... 针对设计垂直轴风力机翼型时普遍将俯仰角(θ_(p))设定为固定值,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翼型的气动性能的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一种考虑可变θ_(p)的垂直轴风力机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翼型优化;然后,基于制动圆柱理论不断迭代计算其功率系数(C_p),以极大功率系数直接作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耦合RFOIL软件优化翼型廓线与θ_(p)分布;最后,优化得到垂直轴风力机新翼型VAWT250。与参考翼型AIR001相比,无论是光滑条件,还是粗糙条件,新翼型的气动性能具有明显提升,尤其是粗糙条件,其最大升力系数与升阻比分别提升了16.1%和17.1%;在粗糙条件下,考虑俯仰角时,风力机的最大C_(p)提高了6.81%。该结果对垂直轴风力机翼型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翼型 俯仰角 制动圆柱理论 功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双弹片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影响研究
14
作者 俞洪静 岳敏楠 +3 位作者 李春 缪维跑 王培麟 黄浩达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针对叶片流动分离导致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下降,基于鸟类羽毛随阵风轻微抬起维持气流在其外翼再附着的特点,在叶片两侧加装气动弹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其对垂直轴风力机的作用机理以及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动态模态分解... 针对叶片流动分离导致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下降,基于鸟类羽毛随阵风轻微抬起维持气流在其外翼再附着的特点,在叶片两侧加装气动弹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其对垂直轴风力机的作用机理以及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动态模态分解对比分析气动弹片作用下垂直轴风力机尾迹流场模态特征。结果表明:气动双弹片可抑制叶片表面流动分离,提升整机气动性能,有效增加流场稳定性;可大幅提升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瞬时转矩、切向力及翼型吸力面压力系数,且使低尖速比成为最佳尖速比,有效提高自启动性能及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流场动态模态分解表明双弹片有助于抑制尾流涡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气动性能 流动分离 计算流体动力学 气动双弹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翼型对风致转动变桨距VAWT捕能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建阳 佘君傲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叶片是垂直轴风力机(VAWT)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外形和结构对VAWT的捕能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与现有研究不同,通过对现有流体求解器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一套可有效求解流体流动和风力机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程序;采用所编制的程序系统分析叶片采... 叶片是垂直轴风力机(VAWT)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外形和结构对VAWT的捕能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与现有研究不同,通过对现有流体求解器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一套可有效求解流体流动和风力机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程序;采用所编制的程序系统分析叶片采用仿鲟鱼、NACA0018和S1046等9种不同翼型对风致转动变桨距VAWT捕能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数值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风力机样机,并进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6 m/s风速下,采用NACA2412的VAWT具有更好的捕能性能,而采用S1046的VAWT具有更好的启动性能。进一步对采用不同叶片翼型的VAWT流场进行分析发现,适当的叶片翼型可使得叶片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涡能更好地附着在叶片表面,增强使叶片产生高升力的延迟失速机制,进而提升VAWT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翼型 垂直轴风力机(VAWT) 风致转动 延迟失速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干涉仪的大型机床运动轴垂直度检测方法分析
16
作者 刘莹 赵红 刘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0,共4页
针对重大型机床加工范围广、运动行程长,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检测任意两线性轴全行程范围内垂直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激光干涉仪测量机床两运动轴间对角线的方法。从原理分析了对角线垂直度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介绍对角线垂直度检测所需... 针对重大型机床加工范围广、运动行程长,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检测任意两线性轴全行程范围内垂直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激光干涉仪测量机床两运动轴间对角线的方法。从原理分析了对角线垂直度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介绍对角线垂直度检测所需测量设备及具体检测过程。同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深入分析了对角线垂直度检测法,阐明其优势和缺点。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垂直度检测方法,该方法测量范围更大、检测效率更高,可应用于重大型机床的垂直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运动轴 对角线 垂直度检测 激光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概念及其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程碧懿 屈孝斌 +2 位作者 周智明 魏炯辉 姚英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8-335,共8页
为有效解决垂直轴风力机易断轴、难做大等结构问题,提出一种U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构型方案。介绍该风力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建立并验证垂直轴风力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U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抗倾覆力学模型,完成U型支撑构件、铰链机构... 为有效解决垂直轴风力机易断轴、难做大等结构问题,提出一种U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构型方案。介绍该风力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建立并验证垂直轴风力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U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抗倾覆力学模型,完成U型支撑构件、铰链机构、滚轮部件、车体单元的载荷分析。基于组合变形理论和交变应力-疲劳寿命分析理论,建立主支撑构件静强度疲劳寿命的数学模型。应用静力学仿真模型,分析加强支撑构件对风轮变形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U型垂直轴风力机采用翼型截面的斜置主支撑梁代替垂直主轴,下压式滚轮部件和承载式车体系统能有效地防止风轮发生倾覆,车体单元的运行速度为97.2 km/h(即27 m/s)以内,U型与H型风轮在主支撑构件危险截面的交变应力幅值比小于0.9,U型风轮的使用寿命至少是H型的2.34倍,绳索减少约60%的风轮变形,有效降低了风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概念设计 静力学分析 结构载荷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pline曲线聚风装置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启动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岩 马云飞 +2 位作者 佟国强 杨胜兵 肖振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为了提升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启动性能,基于B-Spline曲线生成方法,提出一种具有流线型轮廓的聚风装置,将其分别安装在风轮顶端和底端,用以提升风轮附近的来流风速,使风轮汲取更多风能,达到更易启动的特点.选取聚风装置的5个结构参数进... 为了提升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启动性能,基于B-Spline曲线生成方法,提出一种具有流线型轮廓的聚风装置,将其分别安装在风轮顶端和底端,用以提升风轮附近的来流风速,使风轮汲取更多风能,达到更易启动的特点.选取聚风装置的5个结构参数进行设计:聚风装置与风轮间隙距离ΔL、底圆半径R_(1)、顶圆半径R_(2)、入口角度α_(1)和出口角度α_(2).设计方法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筛选最优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聚风装置参数对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启动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外形参数组合.此外,对有无加装聚风装置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进行了静态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具有外凸流线型轮廓的聚风装置,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启动性能有显著提升.在风速较低的情况下,性能改善更加明显.聚风装置可使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平均启动力矩系数最大增加38.8%,峰值平均启动力矩系数最大可增加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聚风装置 B-Spline曲线 启动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结雅河口段流量对河道水动力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石瑞花 房巍 张志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59,共4页
黑龙江结雅河口段属于弯曲分汊型河段,水流条件复杂,且属于中俄界河,河势变化关乎国界线的稳定。为探明不同流量对河道水动力特征的影响,采用原位观测法对结雅河汇流比、汊道分流比、水动力轴线、深泓线水位、最大垂向平均流速随流量的... 黑龙江结雅河口段属于弯曲分汊型河段,水流条件复杂,且属于中俄界河,河势变化关乎国界线的稳定。为探明不同流量对河道水动力特征的影响,采用原位观测法对结雅河汇流比、汊道分流比、水动力轴线、深泓线水位、最大垂向平均流速随流量的变化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结雅河的汇流比一般不低于0.3,汇流量对黑龙江干流径流量影响很大;分汊河段,河道流量越小,主槽分流比越大,且不低于0.5;流量越大,主流越偏向于凹岸;卡伦山站流量越大,结雅河口以上河道的水位和流速受到的顶托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结雅河 汇流比 分流比 水动力轴线 垂向平均流速 深泓线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方法与CFD相结合的垂直轴风力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文昊 朱建阳 汪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142,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垂直轴风力机在低风速复杂城市风场中的捕能效率,采用CFD数值计算和田口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实度(σ)、桨距角(β)、阻尼(C_(d))和密度比(ρ^(*))对五叶片垂直轴风力机(VAWT)气动性能的影响。将风力机的转动控制方程与... 为了进一步提升垂直轴风力机在低风速复杂城市风场中的捕能效率,采用CFD数值计算和田口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实度(σ)、桨距角(β)、阻尼(C_(d))和密度比(ρ^(*))对五叶片垂直轴风力机(VAWT)气动性能的影响。将风力机的转动控制方程与流场控制方程联合求解,在数值计算中考虑风力机与流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度、桨距角、阻尼和密度比的变化对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最优的参数组合下,五叶片VAWT的捕能效率可以达到13.537%。此外,通过对田口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所研究的4个特征参数对五叶片VAWT气动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σ>C_(d)>β>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田口方法 气动性能 垂直轴风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