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室外场景Scan2BIM研究综述
1
作者 莫洋 王晶 +4 位作者 蒋海峰 张业星 曲柄宇 王雷 冯卓航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5-931,共27页
当前,大规模室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需求持续扩大,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扫描到建筑信息模型(scanning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can2BIM)通过卓越的特征学习能力和自动化流程显著提升了建模精度和构建速度,在结构复杂的室外场景... 当前,大规模室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需求持续扩大,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扫描到建筑信息模型(scanning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can2BIM)通过卓越的特征学习能力和自动化流程显著提升了建模精度和构建速度,在结构复杂的室外场景重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文中介绍了Scan2BIM的4大核心模块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其中,针对3D点云获取模块,从采集设备与采集来源2个维度概括了3D点云数据采集的技术发展,并着重梳理了代表性3D点云数据集;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将大规模点云对齐算法划分为基于优化和深度学习2大类,并从精准度、计算效率、鲁棒性等多维度对比分析了相关工作;在点云分割模块中,分别对点云全景分割和点云实例分割算法通过统一的评估指标进行了整理归纳;对于BIM自动化建模,简述了BIM核心互操作标准体系,并分类总结了多种几何实体建模与关系建模算法.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和前瞻性探讨,指出了现阶段大规模室外场景建模的高效性、精准性、泛化性与统一性的无法有效结合的问题;未来将重点围绕多源数据融合建模、精度与鲁棒性协同优化、端到端Scan2BIM通用框架构建以及大模型应用与探索等方向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n2BIM 深度学习 3D点云 逆向建模 大规模室外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n-to-BIM的现有农村建筑改造的零碳建筑数字孪生评价研究
2
作者 赵亮 王海宁 +3 位作者 侯佳松 崔骜然 张雪吉 李庆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7,共8页
全球变暖、碳排放剧增以及对石化能源过度依赖等问题正日益引起各行业的关注.占总能耗约1/3的建筑行业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本研究提出一个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识别和评估现有农村建筑实现零碳建筑的框架.该框架将点云数据转... 全球变暖、碳排放剧增以及对石化能源过度依赖等问题正日益引起各行业的关注.占总能耗约1/3的建筑行业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本研究提出一个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识别和评估现有农村建筑实现零碳建筑的框架.该框架将点云数据转化为BIM模型,在获得现有建筑的BIM模型后,进行能源性能建模,并对现有农村建筑改造方案进行数字孪生评价.研究的目的是根据零碳建筑的概念对现有建筑改造方案进行评估,旨在提高当前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利用清洁能源提供建筑能源需求.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本研究案例零碳建筑解决方案可以降低18.4%的建筑能源成本,提高24.1%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和降低能源需求6206.9 kgCO_(2) eq/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建筑 scan-to-BIM 数字孪生 建筑能耗模型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iformity Control of Scanned Beam in 300 MeV Proton and Heavy Ion Accelerator Complex at SESRI 被引量:1
3
作者 HOU Lingxiao YUAN Youjin +10 位作者 SHEN Guodong RUAN Shuang LIU Jie ZHU Yunpeng WANG Geng GUO Hongliang LYU Mingbang GAO Daqing XU Zhiguo SHENG Lina YANG Jiancheng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5-713,共9页
In recent years,heavy ion accelerator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worldwide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s of space radiation simulation and particle therapy.Usually,a very high uniformity in the irradiat... In recent years,heavy ion accelerator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worldwide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s of space radiation simulation and particle therapy.Usually,a very high uniformity in the irradiation area is required for the extracted ion beams,which is crucial because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experimental precis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Specifically,ultra-large-area and high-uniformity scanning are crucial requirements for spacecraft radiation effects assessment and serve as core specification for beamline terminal design.In the 300 MeV proton and heavy ion accelerator complex at the Space Environment Simulation and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ESRI),proton and heavy ion beams will be accelerated and ultimately delivered to three irradiation terminal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large irradiation area of 320 mm×320 mm,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canning magnets are used in the extraction beam line.However,considering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for beam species and energies,the tracking accuracy of power supplies(PSs),the eddy current effect of scanning magnets,and the fluctuation of ion bunch structure will reduce the irradiation uniformity.To mitigate these effects,a beam uniformity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easured beam distribution wa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the accelerator complex at SESRI.In the experiment,the uniformity is successfully optimized from 75%to over 90%after five iterations of adjustment to the PS waveforms.In this paper,the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ion accelerator beam uniformity scanning magnet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成像自动调光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蒋萧村 王惠林 +4 位作者 杨甜甜 林时尧 刘吉龙 贺剑 周云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针对扫描场景快速变化时光电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清晰成像的自适应调光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自动检调光技术基础上,采用三级调整策略,通过机上成像传感器自适应调光方法和视频处理板对比矫正算法,降低... 针对扫描场景快速变化时光电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载光电系统对地扫描清晰成像的自适应调光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自动检调光技术基础上,采用三级调整策略,通过机上成像传感器自适应调光方法和视频处理板对比矫正算法,降低侦察视频帧间、行间图像亮度对比度差异,再经地面情报处理单元匀光匀色处理后,获得图像对比度均匀、一致的对地扫描连续图像序列。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方法对大差异场景图像进行处理后,图像的对比度、平均梯度以及信息熵值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图像质量,提高了整体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为后续基于图像序列的目标检测、跟踪、拼接等情报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系统 扫描成像 自动调光 对比度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CT建模的小麦籽粒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广跃 张帅 +5 位作者 李琳琳 刘文超 曹伟伟 卫新雨 吴向天 段续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0-8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粒型小麦在挤压破碎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探索粒型对小麦力学特性、应力、应变及总变形规律的影响,该研究以含水率为16%的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微CT(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建模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精确... 为探究不同粒型小麦在挤压破碎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探索粒型对小麦力学特性、应力、应变及总变形规律的影响,该研究以含水率为16%的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微CT(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建模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精确构建小麦籽粒的三维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粒型小麦在挤压破碎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应力、应变及总变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粒型与力学响应行为密切相关,较大小麦籽粒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且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籽粒腹沟区域。整体挤压分析表明,不同粒型的小麦裂纹生成规律相似;在腹式和侧式压缩下,裂纹均沿腹沟处产生,并延腹沟向内部延伸,这一结果通过微CT扫描模型的精确建模与有限元模拟得到了验证,同时将小麦颗粒受挤压时的应力应变及总变形分布情况可视化,以表征小麦颗粒在挤压过程中的力学行为。通过微CT扫描小麦压缩后的裂纹与有限元模拟后腹沟处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试验与仿真双重角度验证了腹沟区域其特有的结构特征。本研究通过微CT扫描与有限元分析的结合,揭示了小麦腹沟作为力学薄弱区域的结构特性,构建了精准的挤压模型,为优化制粉工艺参数、实现小麦精准低损加工提供了理论模型与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力学特性 抗压强度 微CT扫描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采空区边界煤柱浸水结构演化与损伤劣化机理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智敏 熊世杰 +4 位作者 袁慧卿 孙亚军 韩宇航 陈天赐 卢伟宁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0-1114,共15页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防止老空水害而留设的各类防隔水煤柱在废弃采空区蓄积的具有侵蚀性的矿井水长期带压浸水作用下,其宏观、细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并出现损伤劣化现象,导致煤柱的物理力学强度减小、稳定性降低,进而诱发煤柱失稳和突水...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防止老空水害而留设的各类防隔水煤柱在废弃采空区蓄积的具有侵蚀性的矿井水长期带压浸水作用下,其宏观、细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并出现损伤劣化现象,导致煤柱的物理力学强度减小、稳定性降低,进而诱发煤柱失稳和突水事故的发生。论文通过自主设计的高压矿井水−煤耦合作用试验装置,开展了煤柱试样在不同水压、模拟矿井水、原样矿井水等条件下的长期浸泡模拟试验,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X射线衍射(XRD)以及高压伺服压缩试验加载系统等手段,分析并研究了煤样长期浸水条件下的结构演化与力学损伤劣化过程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样结构在侵蚀性矿井水长期浸泡条件下表现为不规则孔隙−裂隙显著发育、孔隙率由0.25%增大到1.2%、孔隙发育的离散性随浸泡时间逐步降低;煤样在侵蚀溶液长期浸泡条件下的力学损伤劣化效应明显,受浸泡时间和浸泡溶液的pH值影响最为明显;煤样与矿井水在浸泡过程中产生相互作用,具体体现为初期的吸水膨胀作用与后期的溶解消耗作用。根据上述研究成果,论文阐明了废弃矿井及采空区各类边界煤柱在高渗透压、侵蚀性矿井水长期作用下结构演化与损伤劣化的物理−化学耦合作用机理,揭示了废弃采空区边界煤柱带压浸水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与关键阶段:第一阶段以物理吸水膨胀作用为主,表现为抗压强度整体减小而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回升再降低的现象;第二阶段以物理−化学联合作用为主,表现为黏土类矿物部分溶解、消耗导致孔隙率增大,进而诱发物理力学损伤劣化;最后,在“软化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浸水煤柱“损伤系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确定了浸水煤柱“损伤系数”的经验数值。研究结果对各类废弃矿井或采空区边界煤柱的稳定性评价和水害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煤柱浸水损伤 CT扫描 结构演化 损伤机理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荣 徐嘉宏 +1 位作者 魏德强 王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09,115,共6页
采用多道电子束重复扫描的方法对42CrMo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了扫描电子束工艺方案并得到了优化后其表面粗糙度、截面显微硬度和改性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扫描... 采用多道电子束重复扫描的方法对42CrMo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了扫描电子束工艺方案并得到了优化后其表面粗糙度、截面显微硬度和改性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扫描环直径10 mm,扫描次数3次,束流大小8 m A,扫描速度4 mm/s的优化方案处理后,熔融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和板条状马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马氏体、渗碳体以及铁素体;42CrMo钢的表面粗糙度值从3.200μm降至0.5431μm,相较于未处理的样品表面粗糙度值降低83%;样品表面显微硬度可达855.1 HV,是基体硬度(321.2 HV)的2.7倍,随着截面深度的增加,截面显微硬度在细晶粒热影响区达到第二个峰值841.5 HV,而后硬度逐渐降低,直至降至基体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束 重复扫描次数 显微组织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样主控裂隙尺度筛选的等效DFN模型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郎丁 张子鑫 +4 位作者 伍永平 余洋 余建东 武小博 张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9,共15页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冗余裂隙尺度对模型构建及计算机算力的影响,可为提升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效能提供新的途径。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煤样三维裂隙结构及其几何特征参数,嵌入RFPA^(3D)-CT进行单轴加载数值分析并与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确定了煤样数值模型的细观力学参数,进一步逐级筛选出对煤样力学行为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在此基础上,运用Baecher模型和Monte-Carlo随机模拟理论,依据主控裂隙的几何分布特征构建等效DFN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煤体试件样本的主控裂隙尺度(迹长)不小于14 mm,对该尺度以上的裂隙与对该尺度及以上裂隙进行删减的模型相较,破坏形态由“2”型转为斜“1”型,破坏峰值强度升高了61.79%,该尺度以上裂隙的存在与否对试件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基于试件的主控裂隙尺度构建了等效DFN模型,其节理几何特征与基于CT扫描的真实裂隙各项几何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其平均误差为5.16%,等效DFN模型在单轴加载作用下表现出的力学性质与CT扫描后6组全裂隙模型相对吻合,两者峰值强度平均误差为13.41%,破坏计算时步的计算效率提升了1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阈值分割 裂隙几何统计 主控裂隙尺度 随机节理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声光偏转器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9
作者 杨涛 张泽红 +4 位作者 高维松 吴畏 曾梦婷 刘彦 令狐梅傲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5-671,共7页
宽带声光偏转器是一种高效光束调控器件,具有高速、高精度、无惯性等优势,在多个新兴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介绍了声光偏转器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了提高声光偏转器工作带宽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多片换能器超声跟踪技术方案,并回顾了国内外宽带... 宽带声光偏转器是一种高效光束调控器件,具有高速、高精度、无惯性等优势,在多个新兴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介绍了声光偏转器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了提高声光偏转器工作带宽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多片换能器超声跟踪技术方案,并回顾了国内外宽带声光偏转器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宽带声光偏转器的主要应用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光偏转器 带宽 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碴比表面积的完整岩体TBM破岩效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长斌 石雨萱 +3 位作者 李严 李庆民 刘永胜 吴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468,共13页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分布规律的比表面积计算方法,准确计算了不同粒径分布条件下岩碴比表面积的真实值。结合岩碴新表面理论指标对岩碴比表面积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岩碴比表面积与TBM破岩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碴粒径增大,岩碴的球形度和扁平度逐渐减小、伸长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岩碴的伸长度越大、扁平度和球形度越小,粗糙度指数就越大,TBM破岩效率越高。采用积分的方法,利用表面积预测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可计算得到岩碴试样比表面积真实值且分析发现其数据可近似表示单位质量岩体破碎后新增表面积的大小。岩碴比表面积SW与新表面理论指标Sa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可以相互验证其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相比新表面理论指标Sa,比表面积SW具有更清晰的物理意义和更为直观的数字结果。岩碴比表面积随TBM掘进比能、贯入度指数增加而增大,随粗糙度指数增大而减小,即岩碴比表面积可较好地描述岩石破碎程度及能量消耗,岩碴比表面积越大,岩碴就越破碎,TBM破岩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岩碴 破岩效率 三维扫描 形态特征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巢小甲虫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11
作者 韩文素 王媚 +3 位作者 杨馨宇 张新春 高景林 李翔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蜂巢小甲虫雌雄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相似。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21种亚型),分别为毛形感器(3种亚型)、锥形感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蜂巢小甲虫雌雄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相似。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21种亚型),分别为毛形感器(3种亚型)、锥形感器(6种亚型)、刺形感器(4种亚型)、栓锥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腔形感器(1种)、耳形感器(2种)、Bohm氏鬃毛(1种),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数量最多。此外,触角上还着生少量表皮孔。雌虫触角上毛形感器ST3,锥形感器SB1、SB2、SB3,刺形感器SC1,腔锥形感器SCo1,耳形感器SA1、SA2长度显著长于雄虫,而锥形感器SB4、SB5,腔锥形感器SCo2显著短于雄虫。雌虫触角上毛形感器ST3,锥形感器SB2、SB3、SB4基部直径显著长于雄虫,而锥形感器SB6显著短于雄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巢小甲虫 触角 触角感受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位调制的低损耗1-bit透射型智能超表面设计
12
作者 程强 李苗 +4 位作者 吴利杰 刘硕 张雁茗 戴俊彦 崔铁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2-1188,共7页
针对透射型智能超表面(RIS)在6G通信中面临的高损耗与相位调控受限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损耗、宽频带1‐bit透射型RIS,以突破现有技术中透射效率低与带宽窄的瓶颈。提出基于双PIN二极管协同调控的相位调制单元,采用H形金属贴片与抑制电磁... 针对透射型智能超表面(RIS)在6G通信中面临的高损耗与相位调控受限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损耗、宽频带1‐bit透射型RIS,以突破现有技术中透射效率低与带宽窄的瓶颈。提出基于双PIN二极管协同调控的相位调制单元,采用H形金属贴片与抑制电磁耦合的直流馈电结构,集成2个PIN二极管(MADP‐000907‐14020)构建双向导通机制,实现180°相位反转,并基于此设计10×10的超表面阵列。仿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单元在6.00~7.23 GHz的范围内透射系数大于-3 dB,6.6 GHz处透射系数高达-0.58 dB,反射系数为-20.74 dB,实现了透射低损耗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超表面阵列具有波束聚焦功能,且同时可以实现0°~30°的波束扫描。在6.6 GHz实现波束聚焦增益9.14 dBi,较馈源天线提升约1 dB,3 dB波束宽度收窄至10°,角度偏差小于3°。通过双PIN调控架构与阻抗匹配优化,在透射损耗(-0.58 dB)、工作带宽(18.59%)及波束精度(偏差小于3°)方面均优于同类研究,为6G高能效中继与室内分布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耗 1‐bit 透射超表面 波束聚焦 波束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SAR方位宽幅扫描波束控制方法
13
作者 邢涛 李军 王志锐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机载SAR系统通过扫描实现方位大幅宽,扫描角速度受方位分辨率、斜视角等参数制约,扫描效率和方位分辨率难以同时兼顾成为机载方位宽幅扫描SAR设计和实现中的难题。为了实现航线内方位宽幅扫描,提出了一种波束控制方法,通过推导得到不同... 机载SAR系统通过扫描实现方位大幅宽,扫描角速度受方位分辨率、斜视角等参数制约,扫描效率和方位分辨率难以同时兼顾成为机载方位宽幅扫描SAR设计和实现中的难题。为了实现航线内方位宽幅扫描,提出了一种波束控制方法,通过推导得到不同帧图像间扫描角度变化规律,根据角度变化规律设计各帧图像的起始扫描角和终止扫描角,设计的波束控制方法对各景图像扫描角速度满足分辨率要求,并且时变角速度具有高的扫描效率,景与景之间重叠保证覆盖,目标场景位于航线内扫描幅宽中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 扫描 大幅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的活跃IPv6地址生成算法
14
作者 王轶骏 杨林波 +1 位作者 赵瑞杰 薛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172,共6页
针对IPv6地址空间巨大无法实施遍历扫描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活跃IPv6地址生成算法。算法首先利用前缀树结构去除别名地址,减少别名地址对训练过程的影响,提高了命中地址的质量。其次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来学习种子地址集合的概... 针对IPv6地址空间巨大无法实施遍历扫描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活跃IPv6地址生成算法。算法首先利用前缀树结构去除别名地址,减少别名地址对训练过程的影响,提高了命中地址的质量。其次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来学习种子地址集合的概率分布特征,以提高生成地址的命中率。实验表明,算法生成地址的质量和命中率上比现有算法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扫描 互联网协议第6版 生成对抗网络 谱归一化 前缀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识别定位的手动超声可视化检测系统研究
15
作者 罗明 马兆庆 +2 位作者 张颖 肖轲迪 支凡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1,共5页
针对手动检测中存在检测精度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影响大、检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采用超声脉冲反射法,开展基于高速摄像识别定位的手动超声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实现高速图像传输、识别定位、C扫描显示软件研制,构建手动超声可视化检... 针对手动检测中存在检测精度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影响大、检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采用超声脉冲反射法,开展基于高速摄像识别定位的手动超声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实现高速图像传输、识别定位、C扫描显示软件研制,构建手动超声可视化检测系统平台,利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试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图像处理速度较快,检测速度可达200 mm/s;该系统检测精度较高,可检出CFRP试样中Φ2 mm以上大小的缺陷,横向位置分辨力约为1 mm;该系统操作性强,适用广泛,结果准确,可靠和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高速摄像 定位 手动 C扫描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载激光雷达空间线形扫描的斜拉索索力测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洲 张同卓 +2 位作者 苏朋飞 朱颖 郭辉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提升大跨度斜拉桥斜拉索索力测试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非接触式斜拉索线形扫描的索力测量方法——线形法。利用高差和空间聚类法从点云提取斜拉索实测线形,结合索参数、索力理论公式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提出索力推... 为提升大跨度斜拉桥斜拉索索力测试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非接触式斜拉索线形扫描的索力测量方法——线形法。利用高差和空间聚类法从点云提取斜拉索实测线形,结合索参数、索力理论公式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提出索力推算的公式法和有限元法,两种方法相互校核、平均实现线形法索力测试。依托主跨672 m的鳊鱼洲长江大桥现场静载试验,分别采用线形法和频率法进行索力测试,开展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线形法、频率法索力测试结果最大误差分别为2.6%、5.8%,线形法显著提高了效率和精度。索力误差与实测弧垂误差成正比,弧垂误差对长索索力测试误差影响较小。索力误差随索长增加而减小:索长为200 m时,索力相对误差为6.2%,误差明显;当索长300 m时,索力相对误差降低至2.9%。线形法索力测试适用于长度为300 m以上的长索索力测试,并可通过多次测试平均、提升斜拉索实测点云处理精度等措施提高索力测试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斜拉索 索力测试 线形法 三维扫描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体南缘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中熔体包裹体特征
17
作者 赵晓燕 杨竹森 +1 位作者 董艳蕊 刘畅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3-1237,共15页
拉萨地体南缘分布大量的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体,这些岩体在成矿元素组合及成矿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更全面地理解拉萨地体南缘中新世斑岩差异性成矿的制约因素,本文选取带内典型的邦铺成Mo斑岩和甲玛成Cu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斑... 拉萨地体南缘分布大量的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体,这些岩体在成矿元素组合及成矿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更全面地理解拉萨地体南缘中新世斑岩差异性成矿的制约因素,本文选取带内典型的邦铺成Mo斑岩和甲玛成Cu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斑岩石英斑晶中的单个熔体包裹体的TIMA扫描及电子探针研究。结果显示,甲玛和邦铺斑岩石英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都以结晶质为主,结晶矿物主要包括石英、钠长石、正长石、斜长石以及云母等;熔体包裹体中SiO_(2)和K_(2)O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相比于邦铺,甲玛含矿斑岩熔体包裹体具有更低的Cl (0~0.03%)和更高的H_(2)O (1.12%~4.35%)含量。研究表明,超钾质岩浆的注入和强烈的钾长石结晶分异作用对碰撞造山背景下的斑岩矿床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挥发份(包括H_(2)O、Cl等)的含量对成矿的差异性发挥了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A扫描 电子探针 熔体包裹体 斑岩矿床 拉萨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成像技术综合表征真菌/矿物相互作用的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18
作者 马超 殷博昊 +3 位作者 石璘 孙传强 胡楠 赵蓉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共6页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纳米二次离子质谱(nanoSI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技术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了一个涵盖真菌和矿物样品的制备、仪器调试、样品成像及数据分析等关键步骤的教学流程。通过精细的样品制备和高分辨成像技术,成功...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纳米二次离子质谱(nanoSI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技术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了一个涵盖真菌和矿物样品的制备、仪器调试、样品成像及数据分析等关键步骤的教学流程。通过精细的样品制备和高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真菌与矿物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图像,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了样品中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铁矿在真菌周围显著富集,而赤铁矿表现出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整个实验过程严格遵循安全规范,符合高校实验教学要求。该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样品制备能力和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技能,提升了他们对复杂生物-矿物系统的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并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该研究为高校实验教学的综合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真菌 成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塔中锚室焊接变形预测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强斌 谢云杰 +4 位作者 雷电 杨洪 陈虎 郭红艳 李亚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9-467,共9页
为优化钢桥塔中锚室的焊接工艺,减小焊接变形,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塔中锚室的焊接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与三维激光扫描所测实际焊接变形进行对比,仿真结果相对误差基本小于20%,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进而系... 为优化钢桥塔中锚室的焊接工艺,减小焊接变形,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塔中锚室的焊接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与三维激光扫描所测实际焊接变形进行对比,仿真结果相对误差基本小于20%,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进而系统分析了焊接方向、焊接顺序及边界约束对中锚室焊接变形的影响,建立了涵盖128组焊接变形的数据库。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筛选,获得最优工艺组合,最大变形值较初始焊接工艺下的变形值降低约40%。优化后的焊接工艺能够有效减少焊接变形,提高制造精度,可为钢桥塔的实际焊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塔中锚室 焊接变形预测 三维激光扫描 深度神经网络 焊接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岭龙胆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20
作者 彭江丽 彭兰淳 +3 位作者 王鹏 彭求贤 郑青竹 李顺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3,共9页
目的建立五岭龙胆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原植物和药材性状观察,并对其鉴别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常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多种显微制片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不同组织部位及全草粉末的研究。结果... 目的建立五岭龙胆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原植物和药材性状观察,并对其鉴别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常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多种显微制片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不同组织部位及全草粉末的研究。结果五岭龙胆原植物、性状和显微组织构造等特征明显;五岭龙胆根横切面可见后生皮层,茎横切面凯氏带明显。叶上表皮可见头状凸起,表皮细胞壁呈浅波状弯曲;叶下表皮可见气孔和非腺毛,表皮细胞壁呈深波状弯曲。花瓣上表皮具有排列规律的脑纹状类球形突起,基部呈流苏状;花瓣下表皮可见排列规律的脊状扁长条形隆起。花粉粒呈长圆形,具有三条萌发沟,表面饰纹网眼大小不一。种子呈梨形,表面蜂窝状,可见Ⅰ和Ⅱ饰纹。全草粉末特征可见外皮层细胞等显微特征。结论五岭龙胆的形态组织特点为其准确鉴定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岭龙胆 显微特征 形态组织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