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组合的机械臂视觉伺服协作抓取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韵辰 胡晓兵 +2 位作者 杜玲羽 张哲源 陈海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0,共6页
当前视觉伺服抓取策略大多注重工件自身的图像特征构建及复杂的控制模型设计,导致机械臂抓取系统设计困难,适用性和灵活性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组合的机械臂视觉伺服协作抓取系统。首先,利用姿态矫正台上装载的四边形平... 当前视觉伺服抓取策略大多注重工件自身的图像特征构建及复杂的控制模型设计,导致机械臂抓取系统设计困难,适用性和灵活性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组合的机械臂视觉伺服协作抓取系统。首先,利用姿态矫正台上装载的四边形平面光源的顶点特征,根据工件的质心位置和主方向,在工件位置处组合机械臂视觉伺服特征点,保证工件具有稳定的视觉特征;其次,搭建了机械臂和姿态矫正台的闭环协作控制回路,并设计姿态矫正位置补偿环节,用于减少运动复杂度,加快系统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视觉伺服协作抓取方案,能够快速稳定地完成工件的位姿矫正工作,视觉伺服最大像素误差为6个像素点,最大姿态角度误差为3.74°,协作运动均在40次迭代内完成,具有良好的抓取准确度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组合 多机协作 上下料抓取 视觉伺服 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大理岩渐进损伤的能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裴 江权 +2 位作者 李邵军 辛杰 陈朋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73-2386,共14页
为探究锦屏大理岩渐进损伤过程中的能量特性,开展了5种围压下岩样的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循环加卸载下大理岩渐进损伤的弹性模量演化、能量演化及分配规律、能量演化的围压效应、损伤演进特性,并系统剖析探讨了基于能耗比和能耗差... 为探究锦屏大理岩渐进损伤过程中的能量特性,开展了5种围压下岩样的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循环加卸载下大理岩渐进损伤的弹性模量演化、能量演化及分配规律、能量演化的围压效应、损伤演进特性,并系统剖析探讨了基于能耗比和能耗差定义的两种岩石强度失效的能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岩从初始屈服到进入残余阶段的整个变形破坏过程中,加载段弹性模量和卸载段弹性模量均呈现单调退化的弹塑性耦合特征,应避免采用弹性模量不变假定计算弹性应变能带来的偏差;围压升高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大理岩的吸能和储能效率,也能强化大理岩的吸能和储能极限,同时还能抑制大理岩的能量耗散效率和耗散能的提升幅度;岩样从峰前到峰后的能量演化是一个弹性能占比逐渐降低,耗散能占比逐渐升高的过程,残余阶段能量占比趋于稳定,其残余弹性能和残余耗散能均随着围压的增加呈现近似线性的增长,而最大弹性能和最大耗散能则随着围压的增加呈现非线性的增长。考虑初始损伤和残余承载力修正的损伤演化方程能很好地捕捉不同围压下岩样基于耗散能定义的损伤变量的变化特征。进而,基于能量相对比例定义的能耗比判据可视为大理岩的材料失效判据,基于能量绝对差值定义的能耗差判据可视为大理岩的结构失效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岩 循环加卸载 能量演化特征 损伤特性 失效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档全过程振动强度的变压器CM型有载分接开关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梁玄鸿 王有元 古洪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45-4156,I0034,共13页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on-load top changer,OLTC)的主要故障类型是机械故障,现有大多数研究仅诊断切换开关故障,难以辨识影响换档全过程的传动机构故障。为准确诊断切换开关与传动机构故障,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换档全过程振动强度的OLTC机...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on-load top changer,OLTC)的主要故障类型是机械故障,现有大多数研究仅诊断切换开关故障,难以辨识影响换档全过程的传动机构故障。为准确诊断切换开关与传动机构故障,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换档全过程振动强度的OLTC机械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多通道切换开关振动爆发数据转换为时域波形图输入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以获取池化层特征。然后,提出换档全过程振动强度特征,将换档全过程振动信号划分为多个区间,统计各区间中幅值超过阈值的点数,以表征各时间段平均振动强度。最后,提出一种新的特征处理方法改变以上两种特征的相对大小,并融合两种特征训练分类器诊断机械故障类型。实例分析表明:相比于现有OLTC机械故障诊断方法,所提方法能有效辨识传动机构故障,进一步提升对切换开关故障的诊断精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与泛用性,可为OLTC机械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分接开关 机械故障 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特征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变幅加卸载下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机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浩 朱开鹏 +2 位作者 郭国强 周杨 康志勤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扰动范围广,强烈大变幅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裂加剧并诱发水害。数值模拟是揭示特厚煤层底板断层活化与突水机理的重要方法,准确反映大变幅加卸载下岩体破裂与裂隙水耦合特征是其合理性的关键。构建损伤变量与塑性...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扰动范围广,强烈大变幅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裂加剧并诱发水害。数值模拟是揭示特厚煤层底板断层活化与突水机理的重要方法,准确反映大变幅加卸载下岩体破裂与裂隙水耦合特征是其合理性的关键。构建损伤变量与塑性应变、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完整岩块的拉、加压卸载损伤演化方程;以平方拉剪应力与Benzeggagh-Kenane为初始、完全断裂准则,建立塑性位移与强度劣化关系,建立加卸载韧性断裂本构关系;基于实验数据建立贯通裂隙加卸载剪切本构关系。以基本方程与状态方程为基础,结合浸没边界方法,形成裂隙岩体水力学模拟理论。由此编制流体动力学-有限离散元CFD-FDEM耦合程序,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活化突水过程。结果表明:CFD-FDEM耦合程序可数值实现特厚煤层底板断层从(准)连续体到离散体转化,以及断层带裂隙水运移过程。底板断层采动破坏包络线呈W形,最深位于断层及其上盘(48.6m),最浅位于断层下盘(23m)。特厚煤层采场底板断层及其上盘受到较大超前集中应力,而后在采空区内大幅卸载,导致该位置出现显著二次破坏,并形成主要导水通道。研究成果为特厚煤层工作面底板断层水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底板断层 突水机理 CFD-FDEM耦合 大变幅加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定位密集网络的变载齿轮箱故障特征提取 被引量:1
5
作者 樊晓萱 段礼祥 +2 位作者 张娜 李兴涛 蒋璐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173,共8页
为解决变载齿轮箱故障诊断中因冗余特征而导致的脉冲信号提取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模块(CAM)的脉冲特征提取方法。首先,设计联合定位CAM,包括2个阶段:第1阶段使用多层感知机建模通道依赖关系,增强与故障相关的关键通道特征;第2阶段... 为解决变载齿轮箱故障诊断中因冗余特征而导致的脉冲信号提取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模块(CAM)的脉冲特征提取方法。首先,设计联合定位CAM,包括2个阶段:第1阶段使用多层感知机建模通道依赖关系,增强与故障相关的关键通道特征;第2阶段通过卷积层学习与故障相关的信号段,结合2个阶段重新校准特征,聚焦关键脉冲特征;然后,基于CAM构建联合定位密集网络(CLDN)的变载齿轮箱故障特征提取方法,CLDN通过自适应地重新校准每一层的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脉冲信号的学习和表征能力;最后,将提取到的特征输入Softmax分类器,验证所提方法的特征提取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Self-Attention等4种注意力机制,CAM的准确率平均提升3.8%,可实现脉冲特征的准确定位;相比于ResNet34等7种诊断方法,CLDN的准确率提升3.7%~14.6%,显著增强故障特征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定位密集网络(CLDN) 变载齿轮箱 故障诊断 特征提取 注意力模块(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改进天鹰算法-长短时神经网络的有载分接开关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龚禹璐 崔龙飞 +5 位作者 王典浪 陈静 须雷 皮天满 谢正波 杨继翔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3-800,共8页
为实现有载分接开关(on-load tap changer)在复合故障下的精准故障诊断,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与改进天鹰算法(improved aquila optimizer,IAO)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LSTM)的变压器OLTC故障诊断... 为实现有载分接开关(on-load tap changer)在复合故障下的精准故障诊断,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与改进天鹰算法(improved aquila optimizer,IAO)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LSTM)的变压器OLTC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提取OLTC振动信号时域尺度、频域尺度和能量熵尺度特征组成特征向量;通过混合初始化策略和精英解保留策略对天鹰优化算法(aquila optimizer,AO)进行改进,以提高收敛性;利用改进天鹰算法对LSTM的隐含层节点数和学习率进行优化,得到最优LSTM模型;以单一故障和复合故障融合特征向量为输入,以故障状态作为输出,在最优网络模型中训练,完成后进行故障诊断。结果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平均准确率达97.2%,适用于OLTC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分接开关 多尺度特征提取 优化LSTM神经网络 改进天鹰算法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故障特性与控制保护 被引量:31
7
作者 常非 王一 +1 位作者 王一振 许树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28-2434,共7页
风电并网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交流电网侧发生短路故障,故障点交流电压的降低会使受端系统传输有功功率的能力下降,而风场侧功率传输基本不受影响,送端和受端有功功率出现差额,直流系统电压将持续上升,威胁... 风电并网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交流电网侧发生短路故障,故障点交流电压的降低会使受端系统传输有功功率的能力下降,而风场侧功率传输基本不受影响,送端和受端有功功率出现差额,直流系统电压将持续上升,威胁系统安全。此外,如果MMC中部分子模块发生故障将导致换流器不能正常工作。为此,首先提出了可在直流侧并联安装采用统一控制的分散式小型卸荷负载来消耗直流系统无法消除的功率差额,从而维持直流系统电压的恒定;其次研究分析了换流器子模块故障特性,并提出了一种换流器子模块故障冗余保护策略。基于PSCAD/EMTDC仿真验证,通过将多余的能量消耗在分散式小型卸荷负载上,有效地抑制了直流过电压,保证整个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故障期间短时运行,最大限度地保持功率的传输;采用子模块冗余保护策略可使换流器具有一定的故障容错能力,不因一个或少数几个子模块的故障影响整个装置的运行,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风电并网 卸荷负载 故障特性 控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建军 杨浩 魏玉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港口装卸的安全性对物流的畅通和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港口装卸作业必须确保安全。而港口装卸作业涉及面广 ,研究港口装卸的安全性 ,仅仅考虑人—机系统是不够的。笔者在人机工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港口装卸作... 港口装卸的安全性对物流的畅通和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港口装卸作业必须确保安全。而港口装卸作业涉及面广 ,研究港口装卸的安全性 ,仅仅考虑人—机系统是不够的。笔者在人机工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港口装卸作业特定的人—机—货—环系统 ,并就其主要影响因素、安全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系统的事故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 ,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 ,对港口装卸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重要度进行了分析 ,为港口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装卸作业 安全性分析 安全措施 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模型 人-机-货-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路径下饱水砂岩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宇 常德龙 +2 位作者 李建林 李春波 胡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05-3114,共10页
饱水作用对砂岩变形及强度特征影响显著,考虑岩体实际赋存环境,为了解复杂应力路径下饱水砂岩宏细观力学特性,利用RMT-150C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及SEM电镜扫描技术,对饱水砂岩进行循环荷载作用后卸荷破坏试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 饱水作用对砂岩变形及强度特征影响显著,考虑岩体实际赋存环境,为了解复杂应力路径下饱水砂岩宏细观力学特性,利用RMT-150C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及SEM电镜扫描技术,对饱水砂岩进行循环荷载作用后卸荷破坏试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特征,重点分析了加载频率、上限应力等因素对卸荷变形、强度及细观损伤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根据试验设计方案获得的饱水砂岩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典型阶段,其中,同一应力状态下,疲劳损伤阶段轴向不可逆应变在等速变形阶段的应变速率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迅速增加,这表明上限应力的"门槛值"极有可能是变化的,且与加载频率及循环次数密切相关;同时,卸围压变形破坏阶段的总应变及围压卸荷量均随加载频率(或上限应力)的增大而减小,与该阶段持续时间随加载频率(或上限应力)的变化规律一致。不仅如此,通过分析饱水砂岩破坏面细观损伤特征发现,加载频率与上限应力作用下的细观损伤特征差异显著,其中破坏面微裂隙面积占比随加载频率增大而减小,上限应力则恰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砂岩 加载频率 上限应力 疲劳损伤 卸荷 细观损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体系统动态加卸载效应的冲击地压机理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向鹏 纪洪广 +1 位作者 孔灵锐 侯昭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98-2705,共8页
从冲击地压事件的能量来源出发,提出了破裂体和释能体相互作用的冲击震源模型,分析了冲击地压过程中能量传递与释放的动态机制,指出冲击源两体之间存在动态加、卸载效应。破裂体中裂纹传播速度越快,对释能体的动态卸载效应越显著,释能... 从冲击地压事件的能量来源出发,提出了破裂体和释能体相互作用的冲击震源模型,分析了冲击地压过程中能量传递与释放的动态机制,指出冲击源两体之间存在动态加、卸载效应。破裂体中裂纹传播速度越快,对释能体的动态卸载效应越显著,释能体动态应力降越大,能量释放速率越高;释能体动能越大,作用于破裂体的动态加载速率越高,破裂体破坏速度越快,碎裂程度越高,冲击地压发生过程即为两体动态交互作用加速、稳定、减速过程,相关分析与室内两体试验现象吻合。据此理论推测了冲击源的尺度特征,华亭矿区典型冲击地压事件的同步钻孔应变观测结果表明冲击时在破裂区外围不同尺度范围内存在同步应力降,为上述理论提供了工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震源物理 两体作用 动态加卸载 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田地区强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强震复发间隔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月 田勤俭 +2 位作者 张永仙 王辉 尹祥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625,共10页
21世纪以来,于田地区发生了4次MS≥6.0地震,包括两次MS7.3地震,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基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LURR),以地震目录(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资料,对2008-2020年于田地区4次强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21世纪以来,于田地区发生了4次MS≥6.0地震,包括两次MS7.3地震,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基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LURR),以地震目录(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资料,对2008-2020年于田地区4次强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次地震前,均在震源区及附近检测到LURR异常,且震前LURR异常空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类似.强震发生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2008年MS7.3、2014年MS7.3及2020年MS6.4地震,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1~2 a;2012年MS6.2地震发生于LURR异常峰值后半年.相邻的民丰地区,1924年发生了MS7.3和MS7.2地震,于田-民丰地区强震较为活跃.我们基于地震导致的地壳介质损伤的平板模型,探索于田及周边地区的强震复发特征.得到于田-民丰地区长期的损伤-愈合速率为3.86×10^(-4)/a.基于单次M 7.5地震造成的损伤,估算这一区域7.5级左右地震的复发间隔约50 a.本文对于田地区强震前介质特征的变化,及区域强震复发间隔提出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加卸载响应比 阿尔金断裂带 平板模型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首区重点断裂围限区蓄水的加卸载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蜀俊 姚运生 蔡永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1,共5页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与135 m水位相比,局部差应力场呈现逆向变化,即形成了加载效应与卸载效应的交替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的诱震(或触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首区 断裂围限区 加载效应 卸载效应 二次诱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带不同含石率土石混合体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鹏飞 李长洪 +3 位作者 马学文 李子建 刘景军 武洋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53-61,共9页
将断层带现场取出的断层泥及断层角砾混合物制成含石率分别为20%、30%、40%、50%、60%和70%的土石混合体重塑试样,应用GDS饱和-非饱和三轴试验系统测试在不同围压加、卸载条件下土石混合体试样的渗透特性,研究不同含石率土石混合体试样... 将断层带现场取出的断层泥及断层角砾混合物制成含石率分别为20%、30%、40%、50%、60%和70%的土石混合体重塑试样,应用GDS饱和-非饱和三轴试验系统测试在不同围压加、卸载条件下土石混合体试样的渗透特性,研究不同含石率土石混合体试样在不同围压水平作用下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含石率土石混合体(SRM)试样的渗透系数均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小,且在围压加载初期试样渗透系数的降低速度较快,在围压加载中后期试样渗透系数的降低速度相对减缓;(2)在围压加载和卸载阶段,不同围压水平下土石混合体试样的渗透系数随着含石率的升高,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含石率40%试样的渗透系数最小,含石率70%试样的渗透系数最大;(3)在围压卸载阶段,土石混合体试样渗透系数的恢复程度随着含石率的升高而增大,含石率70%试样渗透系数的恢复率达到50.2%;(4)在围压加载和卸载阶段,随着含石率升高,土石混合体试样渗透系数对含石率变化的敏感系数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含石率60%时,试样渗透系数对含石率变化的敏感性最强;(5)围压加载和卸载阶段土石混合体试样渗透系数与围压的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带 含石率 土石混合体(SRM) 围压加卸载 渗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潮汐应变观测的响应比及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雁滨 蒋骏 尹祥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22-528,共7页
运用非线性系统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研究了潮汐应变观测的响应比特征,解决了响应比理论应用中的两个基础问题:加、卸载荷的计算和潮汐前兆观测中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模型选择潮汐应变观测中的一些潮汐和非潮汐的以及与孕震力学过程有关... 运用非线性系统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研究了潮汐应变观测的响应比特征,解决了响应比理论应用中的两个基础问题:加、卸载荷的计算和潮汐前兆观测中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模型选择潮汐应变观测中的一些潮汐和非潮汐的以及与孕震力学过程有关的信息为响应参量,在不同的加、卸载方式下对各种响应比的震兆变化及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响应比只在非线性系统的输入与系统的失稳密切相关时,才显示出失稳的前兆特征,且主要表现为短临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平面 潮汐应变 加卸载 响应比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液压系统故障特征量提取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青 孙涌 周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3-186,共4页
论文以装载机液压系统工作齿轮泵压力信号为对象,利用数字信号滤波、快速傅立叶变换为工具,分析并提取了装载机油箱少油工况下该信号的故障特征量,为装载机液压系统其它工况下的故障特征量提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装载机液压系统 数字信号滤波 快速傅立叶变换 故障特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域分析和随机森林的故障电弧检测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毅 陈进 +3 位作者 李松浓 陈涛 侯兴哲 许怀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68,共7页
针对生活用电器品种繁多,不同类型用电器之间的故障电流与正常电流波形可能类似,导致传统的故障电弧识别方法不能有效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时频域分析与随机森林结合且适用于多种典型负载单独或混合工作的串联型低压故障电弧识别方法。... 针对生活用电器品种繁多,不同类型用电器之间的故障电流与正常电流波形可能类似,导致传统的故障电弧识别方法不能有效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时频域分析与随机森林结合且适用于多种典型负载单独或混合工作的串联型低压故障电弧识别方法。根据收集到的多种负载频谱与纯阻性负载频谱的相关系数,将负载分为开关电源型负载和非开关电源型负载,分别训练两个随机森林模型对其进行故障识别。实验一共收集33 723组正常和故障电流样本验证提出的检测方法,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故障电弧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弧 电流采集 负载分类 特征提取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有载分接开关故障诊断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书涛 王紫薇 +2 位作者 胡经伟 李建坤 饶燕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71,共11页
有载分接开关因承担带大电流负载的调压任务,其频发的运行故障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周期性巡视由于耗时耗力已不再满足状态检修需求,基于振动信号的有载分接开关在线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围绕振动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智... 有载分接开关因承担带大电流负载的调压任务,其频发的运行故障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周期性巡视由于耗时耗力已不再满足状态检修需求,基于振动信号的有载分接开关在线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围绕振动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智能故障诊断的三个关键问题,首先简要分析维纳滤波、小波和变分模态分解等去噪算法,指出通过预处理提高振动信号信噪比的必要性,进而详细归纳了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主流方法,最后对比分析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智能化故障诊断法优劣,总结了目前OLTC故障诊断研究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并指出对信号特征挖掘处理,以及融合多路信号、优化基于小样本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算法是提升故障诊断技术实用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分接开关 特征信号提取 故障诊断方法 人工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特征选择与相关向量机的变载荷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9
18
作者 周勇 何创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7-161,共5页
在线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具有很大的经济与安全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特征选择(IFS)与相关向量机(RVM)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用于变载荷条件下识别多类轴承故障及其故障程度。首先混合空载(0hp)与满载(3hp)两种载荷状态下的实验数据作为... 在线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具有很大的经济与安全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特征选择(IFS)与相关向量机(RVM)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用于变载荷条件下识别多类轴承故障及其故障程度。首先混合空载(0hp)与满载(3hp)两种载荷状态下的实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其次提取时域统计特征与全小波包域节点能量特征作为候选特征;接着采用一种改进的Fisher特征选择方法为每两类故障状态独立选择具有最大分类能力的最优特征子集;然后用"一对一"的方法训练多个RVM二类子分类器;最后采用"最大概率赢"的策略组合所有子分类器构成IFS_RVM多类故障诊断模型。用未知载荷(1hp,2hp)下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得到99.58%的极高诊断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高、鲁棒性强,满足变载荷条件下在线故障诊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变载荷 相关向量机 独立特征选择 小波包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货物装卸过程压力损失分析系统
19
作者 陶肆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X期190-192,共3页
随着现代化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船舶航运运输数量也逐渐增多,因此,船舶货物装运的运作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港口实力竞争的主要衡量标志,船舶装卸效率问题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保障船舶货物装卸工作快速有效的运行,需要对船舶货物... 随着现代化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船舶航运运输数量也逐渐增多,因此,船舶货物装运的运作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港口实力竞争的主要衡量标志,船舶装卸效率问题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保障船舶货物装卸工作快速有效的运行,需要对船舶货物装卸过程压力损失情况进行精准的分析,从而有效提高船舶货物装卸效率,保障船舶货物装卸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由于船舶货物装卸作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损失,且货物在装卸过程中受力情况算法较为复杂,易造成较大的计算误差,不利于船舶货物装卸工作的正常运行,难以保障船舶货物的安全性。基于上述背景,结合波动频谱对船舶货物装卸过程压力损失系统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精准分析货物压力损失,提高船舶装卸效率的设计目标。为检测压力分析系统的精准度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结合波动频谱算法的船舶货物装卸过程压力损失分析系统可有效地对船舶货物装卸压力损失情况进行实时精准的分析和计算,从而提升船舶货物装卸作业效率,保障货物装卸受力稳定安全,促进船舶航运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装卸效率 作业流程 故障诊断 深度学习 升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线路串并联补偿暂态过电压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欧阳瑞 周元清 +1 位作者 王颖 周春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4,20,共5页
为了研究串并联补偿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压特性的影响,本文参考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采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ATP-EMTP对含有串联补偿装置和并联补偿装置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空载线路电容效应、不对称接地故... 为了研究串并联补偿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压特性的影响,本文参考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采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ATP-EMTP对含有串联补偿装置和并联补偿装置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空载线路电容效应、不对称接地故障工频电压升高和无故障三相甩负荷工频电压升高进行了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随着串联补偿度的增加,工频电压升高幅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电压特性 串联补偿 ATP—EMTP 并联补偿 空载线路电容效应 不对称接地故障 三相甩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