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诺拉韦在体外/体内抗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特点的研究
1
作者 冯茜莉 王进千 +3 位作者 杨宣叶 胡欣妍 丁玉林 马晓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5,共8页
目的分析莫诺拉韦在体内和体外对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效果。方法检测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H1N1 PR8毒株在体外和体内的抗病毒能力。以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作为PR8感染的体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 目的分析莫诺拉韦在体内和体外对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效果。方法检测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H1N1 PR8毒株在体外和体内的抗病毒能力。以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作为PR8感染的体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印迹试验(WB)、噬斑的方法,分析莫诺拉韦体外对病毒复制、蛋白合成及病毒颗粒形成方面的抗病毒效果。以PR8滴鼻感染C57BL/6雌性小鼠为体内感染模型,分别从病毒载量、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方面,对对照组、给药组、接毒组和接毒-给药组进行检测,以评估莫诺拉韦的抗病毒能力。结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的复制、蛋白合成及病毒颗粒形成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均P>0.05)。小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纯感染H1N1小鼠相比,接受莫诺拉韦治疗的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明显下降,病理变化程度较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核蛋白(NP)抗原信号明显减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IL)-4和IL-6在肺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均P<0.01)。结论作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前体物,莫诺拉韦无法在体外培养的肺源细胞中发挥抗病毒活力,但可以在宿主体内转化为活性形式,显著降低H1N1流感病毒在肺增殖的能力,进而减轻病毒对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拉韦 流行性感冒 抗病毒 感染模型 病理变化 H1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甲基糠醛对小鼠亚慢性毒性研究
2
作者 苏振亚 王昭华 +4 位作者 刘激雨 崔洪伟 冷添一 年芳 李松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7,共9页
【目的】研究5-羟甲基糠醛(5-hydrxymethylfurfural,5-HMF)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为5-HMF作为饲料成分的开发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以194.0、97.0、48.5 mg/kg的服用剂量连续灌胃3... 【目的】研究5-羟甲基糠醛(5-hydrxymethylfurfural,5-HMF)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为5-HMF作为饲料成分的开发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以194.0、97.0、48.5 mg/kg的服用剂量连续灌胃30 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观察小鼠临床症状与测定体重变化,且于第15天和第30天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计算主要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上述各种剂量5-HMF连续灌服30 d过程中,小鼠采食、饮水等行为均正常;试验组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个别指标虽有统计学差异,但均在正常检测值范围内,无病理学意义。高剂量组相较于对照组肝脏系数差异显著,脏器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高剂量组肝脏和肠道有明显病变,其它脏器未见明显病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对BALB/c小鼠通过灌胃给药30 d,5-HMF的未见不良反应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97.0 mg/kg,而194.0 mg/kg剂量组可引起小鼠脏器损伤,因此建议在不高于97.0 mg/kg的剂量范围内进行以5-HMF作为饲料成分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MF 亚慢性毒性 血常规 血液生化 病理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欣 陈永祥 张秀芝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维酶素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低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中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维酶素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低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中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联合饥饱失常饮食控制法制备CAG模型,连续造模16周。造模16周后,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维酶素组给予维酶素溶液(50 mg/kg)灌胃,香砂六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12、24 g/kg,每天1次,连续8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取材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以及胃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胃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组织TGF-β1、PI3K/p-PI3K和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组大鼠一般状况、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MTL水平高,Gas、SS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血清MTL水平低,Gas、SS水平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胃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TGF-β1、PI3K、AKT mRNA表达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胃组织中TGF-β1、PI3K、AKT mRNA表达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量及PI3K/p-PI3K、AKT/p-AKT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中TGF-β1蛋白表达量及PI3K/p-PI3K、AKT/p-AKT低(均P<0.01)。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以上指标变化最为明显。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可有效改善CAG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病理变化 炎症 转化生长因子Β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腹水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娟 吴国灶 +6 位作者 陈书鹏 刘三凤 蒋晨晰 金会博 张颖 陈永华 刘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306-310,共5页
鸭腹水综合征是一种复杂且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对养鸭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与威胁。它不仅导致鸭的屠宰率和肉质品质大幅下降,还显著增加了鸭类疾病的易感性及死亡率。在临床上,受影响的鸭子常表现出腹部显著膨大、腹腔内可触感水样物质,... 鸭腹水综合征是一种复杂且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对养鸭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与威胁。它不仅导致鸭的屠宰率和肉质品质大幅下降,还显著增加了鸭类疾病的易感性及死亡率。在临床上,受影响的鸭子常表现出腹部显著膨大、腹腔内可触感水样物质,呼吸困难、食欲锐减以及运动能力明显减弱等症状。从病理角度来看,病鸭的腹腔内会积聚大量淡黄色液体,肺脏出现淤血和水肿现象,同时右心室也会发生肥大。这种疾病主要侵袭生长迅速的幼龄鸭群,并且公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季节通常集中在寒冷的冬季以及气温较低的春秋季节。通过全面深入地探讨鸭腹水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为养鸭业提供切实可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腹水综合征 病因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鸡MDV、ALV和CIAV多重感染的临床发病观察与分析
5
作者 陈鑫 刘林敏 +2 位作者 高鑫 韦天超 黄腾 《家禽科学》 2025年第3期27-34,I0007,共9页
现场解剖来自广西某养殖场一批110日龄疑似患肿瘤病的三黄鸡,选取肝脏、心脏、脾脏、小肠、腺胃等剖检病变明显的内脏组织用于病理学观察,并通过PCR检测病鸡样品所含的MDV、ALV、REV和CIAV等当地流行的免疫抑制性病毒特异基因片段。病... 现场解剖来自广西某养殖场一批110日龄疑似患肿瘤病的三黄鸡,选取肝脏、心脏、脾脏、小肠、腺胃等剖检病变明显的内脏组织用于病理学观察,并通过PCR检测病鸡样品所含的MDV、ALV、REV和CIAV等当地流行的免疫抑制性病毒特异基因片段。病鸡肝脏、腺胃和小肠存在大量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肝脏血管周围有多种炎细胞浸润,肝细胞索受压萎缩;脾脏淤血,弥漫性实质细胞凋亡,呈空泡状,并可见大量异嗜性细胞浸润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心脏发生心肌炎,心肌纤维坏死,细胞溶解并伴大量炎细胞浸润。个别病鸡检出MDV或CIAV单一感染,而MDV、ALV和CIAV三种病毒共感染的检出率最高,达63.88%,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出REV。以上结果表明,这批临近上市的三黄鸡群发生临床肿瘤病主要是由MDV、ALV和CIAV共感染所致,尤其是ALV-K亚群感染占比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鸡 马立克病病毒 禽白血病病毒 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共感染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平原进入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后大鼠肾损伤的研究
6
作者 贾萌 曲珍吉姆 +5 位作者 索朗德吉 郭一丹 郭世坤 魏华英 周晓玲 王瑞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7,共9页
目的模拟由平原进入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后,大鼠肾功能、肾损伤指标及肾病理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对照组置于舱外常压常氧环境,实验组置于低压低氧舱内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low-pressu... 目的模拟由平原进入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后,大鼠肾功能、肾损伤指标及肾病理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对照组置于舱外常压常氧环境,实验组置于低压低氧舱内模拟海拔5000 m低压低氧(low-pressure and low-oxygen,LPLO)环境,分别在舱内生活3 d、7 d、14 d、28 d。观察各组大鼠肾损伤及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血清肾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肾病理变化并评价:肾小球平均直径、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数/肾小管(tubule)数、肾小管损伤评分、肾外髓质(outer medulla,OM)充血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NGAL、KIM-1、CysC及CRE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肾小球平均直径:LPLO 3天组显著缩小,LPLO 14天组显著增大(均P<0.05)。PTC/tubule显著降低,肾小管损伤评分、OM充血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回归分析:PTC/tubule与低压低氧时间呈线性负相关,CRE、CysC及病理指标(肾小球平均直径、OM充血评分及肾小管损伤评分)与低压低氧持续时间呈曲线相关(均P<0.05)。对呈曲线相关变量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分析:各曲线呈“倒L”形,拐点均在第7天,提示各项指标在低压低氧7 d内增高速率最大,7~28 d增高速率减缓。结论模拟由平原进入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后肾从结构到功能多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损伤,肾对高原环境存在自适应及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 肾损害 肾损伤标记物 肾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对鸡沙门氏菌病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立军 冯泰山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4期23-27,共5页
[目的]为比较研究临床上常用药物对鸡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效果,筛选出合理治疗药物,避免抗生素的盲目使用。[方法]将具有清热解毒和一定抗菌消炎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后与硫酸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氯霉素、磺胺甲恶唑进行药敏试验和治疗比较... [目的]为比较研究临床上常用药物对鸡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效果,筛选出合理治疗药物,避免抗生素的盲目使用。[方法]将具有清热解毒和一定抗菌消炎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后与硫酸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氯霉素、磺胺甲恶唑进行药敏试验和治疗比较试验。[结果]磺胺甲恶唑,高敏感株占比达86.6%,治愈率达86%;复方中药高敏感株占比73.4%,治愈率76%;硫酸卡那霉素、氯霉素高敏感株占比分别为80%、76.7%,略高于复方中药,治愈率分别为64%、66%,低于复方中药组;恩诺沙星高敏感株占比为56.7%,治愈率为58%,效果较差。[结论]复方中药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菌作用,中西药结合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病理变化 药敏试验 治疗试验 替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P8小鼠在中医药抗痴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国庆 高誉珊 +1 位作者 汪子栋 李志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6-894,共9页
快速老化小鼠是一种早期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因其表现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大多数特征,包括抗衰老因子的异常表达、炎症因子的过度升高、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线粒体自噬、血脑屏障损伤的中枢机制以及多系统多器官的... 快速老化小鼠是一种早期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因其表现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大多数特征,包括抗衰老因子的异常表达、炎症因子的过度升高、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线粒体自噬、血脑屏障损伤的中枢机制以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损伤,因而成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研究的理想模型而广泛应用。随着AD机制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SAMP8小鼠在行为活动、组织病理及生化参数指标上相较于SAMR1发生明显变化,并与人体疾病相类似。基于此,本文对SAMP8小鼠的行为学、组织病理和中医药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加深对SAMP8小鼠的认识,了解其生理病理特性,并依据中医药实验研究对其中医证型进行推测,以期对SAMP8小鼠的科学应用提供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小鼠 行为学 病理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E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雏鸡体内定植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
9
作者 张慧 余燕 +2 位作者 刘志科 陈红雨 马金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效应蛋白SteE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雏鸡体内的定植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分别使用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和PBS灌服2日龄雏鸡,在雏鸡感染后的12 h、24 h、36 h、2 d、3 d、5 d、... 试验旨在研究效应蛋白SteE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雏鸡体内的定植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分别使用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和PBS灌服2日龄雏鸡,在雏鸡感染后的12 h、24 h、36 h、2 d、3 d、5 d、7 d取脏器涂板观察细菌定植情况,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qRT-PCR方法研究感染后3 d时雏鸡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和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相比,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雏鸡脏器细菌载量降低,且在感染后3 d时差异显著(P<0.05),但心脏未出现差异。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雏鸡肝脏均出现增生性结节,且前者结节数量多、面积大。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雏鸡脾脏内巨噬细胞较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少、动脉周围组织淋巴鞘面积小。但对照组雏鸡脏器未发现细菌定植和明显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雏鸡肝脏和脾脏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均升高,但鸡白痢沙门氏菌steE缺失株感染组与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组相比,肝脏和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研究表明,鸡白痢沙门氏菌效应蛋白SteE可增强细菌的定植、加重鸡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steE 病理变化 细菌定植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VDV-2d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
10
作者 杨宣叶 高明阳 +5 位作者 胡欣妍 王进千 王慧慧 丁玉林 曹小安 马晓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1-2121,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对腹泻犊牛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毒株进行分析,首次确认该毒株为BVDV-2d亚型,命名为22-Gansu-F3。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本研究不仅探讨了腹泻犊牛肠道的病理变化,还分析了其同义密码子使... 本研究通过对腹泻犊牛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毒株进行分析,首次确认该毒株为BVDV-2d亚型,命名为22-Gansu-F3。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本研究不仅探讨了腹泻犊牛肠道的病理变化,还分析了其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在开放阅读框中,CpG二核苷酸的使用频率显著降低,并且在选择同义密码子的过程中,精氨酸对含CpG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功能性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的遗传学特征,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编码序列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差异,发现N^(pro)和NS4A的编码区在同义密码子使用上与其他蛋白质显著不同。此外,BVDV-2d型22-Gansu-F3毒株的不同蛋白质编码区在适应猪、羊和骆驼的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上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为这些动物体内病毒蛋白的翻译提供了潜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结果为中国BVDV-2型的进化动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为预防该亚型成为中国主要流行亚型提供了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2d 病理变化 同义密码子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感染乳兔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宋高杰 程玲玲 +3 位作者 李大鹏 李雪 马程远 孙宪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4-838,共5页
目的建立猴痘病毒(MPXV)感染乳兔模型,并分析其病理变化。方法将10日龄乳兔分为MPXV组(鼻内滴注100μL滴度为10~6PFU·mL^(-1)的MPXV)和正常对照组(鼻内滴注100μL PBS),每组10只。感染后每天检测乳兔体重、生存率和精神状态等,持续... 目的建立猴痘病毒(MPXV)感染乳兔模型,并分析其病理变化。方法将10日龄乳兔分为MPXV组(鼻内滴注100μL滴度为10~6PFU·mL^(-1)的MPXV)和正常对照组(鼻内滴注100μL PBS),每组10只。感染后每天检测乳兔体重、生存率和精神状态等,持续15 d;感染后第3,9和15天,分别采集各组乳兔心、肝、脾、肺、肾、脑和小肠组织及外周血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感染后第9天的样本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XV组乳兔于感染后第3天开始出现体重下降和生存率降低,并伴随精神萎靡、畏寒等与人类感染MPXV相似的临床表现。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心、肝、脾、肺、肾、脑和小肠组织及外周血中均存在MPXV,且各组织器官均发生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结论鼻内滴注MPXV可成功构建MPXV感染乳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动物模型 乳兔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P8小鼠在抗衰老实验中的应用探析
12
作者 吴国庆 汪子栋 +7 位作者 焦智博 姜婧 田君健 高效铭 唐银杉 王忠义 孟泽宇 李志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40-3052,共13页
快速老化小鼠是日本学者T.Takeda教授实验室在对美国Jackson实验室捐赠的AKR/J品系小鼠的兄妹近交系繁殖产生的子代中筛选出了具有遗传倾向的衰老品系(The senescence accelerate mouse prone,SAMP),且SAMP8小鼠表现出多种衰老特征,如... 快速老化小鼠是日本学者T.Takeda教授实验室在对美国Jackson实验室捐赠的AKR/J品系小鼠的兄妹近交系繁殖产生的子代中筛选出了具有遗传倾向的衰老品系(The senescence accelerate mouse prone,SAMP),且SAMP8小鼠表现出多种衰老特征,如记忆和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皮肤粗糙老化毛发脱落、眼部病变(视力障碍、白内障、眼周病变)、听力障碍、体质量降低、肌肉力量下降、生殖系统衰老、肝脏和脂肪代谢障碍等病理改变,并广泛应用于相关疾病或病理的实验研究当中,为疾病的研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但其在应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月龄的选择、干预方法的使用、病理变化与研究内容的恰当性,以及不同理论背景下的模型认识等,都极具研究价值,故而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求为SAMP8小鼠在不同领域、不同机制的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小鼠 病理变化 动物实验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13
作者 王博焘 郭云清 +5 位作者 张腾飞 张文婷 卢琴 胡巧 罗青平 翟新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56-160,166,共6页
为确定引起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某规模化鸭场的鸭急性死亡病因,对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耐药性测定、动物回归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急性死亡的鸭病原菌仅有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分... 为确定引起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某规模化鸭场的鸭急性死亡病因,对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株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耐药性测定、动物回归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急性死亡的鸭病原菌仅有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分离鉴定为阳性。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药物敏感性较高,仅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可引起雏鸭急性死亡,剖检可见典型的浆膜炎症状。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心脏、肝脏被膜有明显纤维性渗出,心肌细胞有炎性浸润、脾脏实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脑组织可见较多的血管淤血扩张。毒力测定显示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为3.06×106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生化特性 回归试验 病理变化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VDV囊膜蛋白E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14
作者 吕雯雯 塞力克·杰恩斯 +4 位作者 叶鸿艳 张亚平 刘芯怡 史慧君 付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5-1071,共7页
为构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囊膜蛋白E2重组腺病毒并分析其免疫效果。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BVDV E2,将其与穿梭载体pDC316-CMV-EFla-copGFP连接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抽提质粒后酶切鉴定。将目的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 BHGlox-... 为构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囊膜蛋白E2重组腺病毒并分析其免疫效果。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BVDV E2,将其与穿梭载体pDC316-CMV-EFla-copGFP连接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抽提质粒后酶切鉴定。将目的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 BHGlox-ΔE1,3cre采用AdMax系统共转染至Low Passage 293细胞中得到重组腺病毒rAdv-E2,同时包装重组腺病毒rAdv-EGFP用于阴性对照并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腺病毒rAdv-E2和rAdv-EGFP分别感染Low Passage 293细胞后扩繁,并采用RT-PCR和TCID_(50)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腺病毒滴度;将BVDV E2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至大肠杆菌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使用IPTG诱导表达后经Ni-NTA琼脂糖树脂纯化获得重组E2蛋白(rE2),用于后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1×10^(8)TCID_(50)/只分别将重组腺病毒r Adv-E2和r Adv-EGFP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第0、14 d两次免疫,首免后分别于7 d、14 d、21 d、28 d断尾采血,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于首免后21 d时分别以BVDV TC株攻毒,于攻毒后0、5 d、10 d及15 d从各组小鼠中随机剖杀3只,取肝脏、肺脏、肾脏组织,使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小鼠各组织后,经脱水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观察攻毒后各组小鼠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RT-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r Adv-E2表达E2基因;ELISA检测结果显示,rAdv-E2组小鼠在免疫后7 d、14 d、21 d时抗体水平升高,28 d时显著升高,rAdv-EGFP组小鼠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rAdv-E2组小鼠的抗体水平整体极显著高于rAdv-EGFP组(P<0.001、P<0.0001),表明rAdv-E2诱导小鼠产生了良好的体液免疫反应;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BVDV攻毒后,接种rAdv-EGFP的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水肿、炎性细胞增多,中央静脉有淤血产生;肺脏组织病变特征主要为肺泡破裂融合,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充血,黏膜脱落;肾脏组织有炎症产生,出现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特征,rAdv-E2免疫组小鼠各组织仅出现较轻的细胞病变,表明重组腺病毒r Adv-E2可以保护BALB/c小鼠免受BVDV的感染而致病。综上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r Adv-E2将有望成为防控BVDV感染的新型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囊膜蛋白E2 腺病毒载体 免疫效果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J亚群混合感染引起雏鸡腺胃炎的病理学诊断
15
作者 关昕睿 谢泽鑫 +2 位作者 何慧 刘晓丽 谷长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98,共6页
为了明确湖北省某鸡场疑似腺胃炎病鸡发病原因,本试验对病鸡进行解剖,观察各组织病变情况;对腺胃、肝脏、法氏囊、胸腺等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腺胃石蜡切片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腺胃匀浆进行病原检... 为了明确湖北省某鸡场疑似腺胃炎病鸡发病原因,本试验对病鸡进行解剖,观察各组织病变情况;对腺胃、肝脏、法氏囊、胸腺等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腺胃石蜡切片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腺胃匀浆进行病原检测和ALV-p27抗原检测;将过滤除菌后的腺胃匀浆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DF-1)分离病毒,并进行ALV亚群鉴定。结果显示,剖检可见病鸡的腺胃肿大,腺胃壁增厚,质软,腺胃乳头扁平消失;腺胃黏膜下层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腺小管上皮增生,腺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其他器官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腺管上皮胞质内出现p27抗原阳性信号。腺胃匀浆中扩增出ALV的特异性条带,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为p27抗原阳性。DF-1细胞培养物的ALV亚群鉴定为A亚群(ALV-A)和J亚群(ALV-J)共感染。结果表明,该鸡场鸡只是由ALV-A和ALV-J共同引起的腺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胃炎 病理变化 p27 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内界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16
作者 梁佳(综述) 陈璐 张少冲(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8-482,共5页
内界膜是Müller细胞基底膜、少量胶质细胞组成的半透明均质膜。内界膜组分中的α胶原蛋白、硫酸盐蛋白糖、层粘连蛋白等在视网膜基底膜和视网膜神经血管的发育以及视网膜屏障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分结构以及理化性质的病理... 内界膜是Müller细胞基底膜、少量胶质细胞组成的半透明均质膜。内界膜组分中的α胶原蛋白、硫酸盐蛋白糖、层粘连蛋白等在视网膜基底膜和视网膜神经血管的发育以及视网膜屏障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分结构以及理化性质的病理改变与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内界膜剥除术可有效解除残留玻璃体皮质对视网膜的牵拉,预防术后黄斑前膜的生成,被广泛用于内界膜相关疾病,但仍存在视网膜微结构和生理功能受损等问题。因此,多种内界膜改良术也应运而生,包括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内界膜翻转、自体内界膜移植等。本文就内界膜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相关疾病中的病理改变及内界膜相关的手术方式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内界膜的认识,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病理改变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J小鼠与昆明小鼠NIAAA法酒精性肝病造模效果的比较
17
作者 吕皓 林川 +3 位作者 陈红 杨晨晨 向欣 韩春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为了对比C57BL/6J小鼠和昆明小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建造效果及建模完成后续肝脏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依据,试验选择雌性C57BL/6J小鼠和昆明小鼠各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液体饲料+麦芽糊精)、建模16 d组与建模19 ... 为了对比C57BL/6J小鼠和昆明小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建造效果及建模完成后续肝脏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依据,试验选择雌性C57BL/6J小鼠和昆明小鼠各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液体饲料+麦芽糊精)、建模16 d组与建模19 d组(液体饲料+酒精,n=12)。利用NIAAA法建造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并分别于建模第16 d、建模第19 d取其血清及肝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及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C57BL/6J小鼠建模16 d组和建模19 d组与昆明小鼠建模16 d组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肝脏MDA、TG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小鼠(P<0.05);而血清ALB含量、肝脏SOD活力显著低于其对照组小鼠(P<0.05)。C57BL/6J建模16 d组和建模19 d组小鼠的肝脏GSH含量和肝脏系数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小鼠(P<0.05),但昆明小鼠建模19 d组除了肝脏SOD活力显著低于其对照组小鼠(P<0.05),其他指标均与其对照组小鼠无显著差异。病理切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建模16 d组2种小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索断裂,肝细胞出现炎性浸润和脂肪液滴。C57BL/6J小鼠建模19 d组肝组织仍呈现病变,而昆明小鼠建模19 d组肝细胞已逐渐恢复正常排列。与昆明小鼠相比,C57BL/6J小鼠对于酒精的肝脏氧化应激损伤更严重,酒精性肝病模型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J小鼠 昆明小鼠 NIAAA法 酒精性肝病 生化指标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感染PRRSV仔猪心脏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18
作者 李汉奇 刘杨 +3 位作者 郭玮 傅业全 王建舫 张涛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了解PRRSV感染对仔猪心脏的损伤特点。【方法】以PRRSV JXA1株感染约5周龄长白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使用听诊器检查人工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仔猪的心音变化,发病第3天,剖检并取左心室壁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 【目的】了解PRRSV感染对仔猪心脏的损伤特点。【方法】以PRRSV JXA1株感染约5周龄长白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使用听诊器检查人工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仔猪的心音变化,发病第3天,剖检并取左心室壁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RRSV N蛋白分布。【结果】心脏听诊结果显示,感染仔猪第二心音显著性增强,部分仔猪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偶有轻微心包拍水音;剖检结果显示,感染仔猪心包膜略增厚,心包腔少量积液,心脏横径略大,质地较软,心肌有出血点;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仔猪心肌组织出现淤血、淋巴细胞浸润、颗粒变性等病理性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RRSV N蛋白在心肌组织分布广泛,不仅分布于心肌细胞,也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结论】PRRSV JXA1株人工感染第3天,即引起仔猪心脏功能变化和心肌组织病变,这表明在该病毒病的治疗中应尽早加强对心脏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心脏听诊 血管内皮细胞 病理变化 淤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鼠强中毒尸检5例病理分析 被引量:64
19
作者 周亦武 刘良 +3 位作者 唐龙 邓伟年 张益鹌 黄光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4-215,217,共3页
Pathological changes due to intoxication of tetramethylenedisulphotetramine (TETS )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signs of asphyxia were obvious, so were thecongestion and edema of the brain. The spotty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due to intoxication of tetramethylenedisulphotetramine (TETS )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signs of asphyxia were obvious, so were thecongestion and edema of the brain. The spotty and focalhemorrhages in brain stems, multiple myolysis of papillarymuscles and contractionbands necrosis of myocardium wereobserved occasionally.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 of intoxication was freqUunt clinic - tonic convulsions, which weresimilar to the grandma epilepsy. The poisoned died mainly in3 hours. The general poisoning symptoms, LD50,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and medicolegal expertise were also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鉴定 毒鼠强 鼠药中毒 尸检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CT诊断法建立兔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齐宗利 董兆申 +4 位作者 邓敬兰 吴端宗 陈耀明 马兴荣 汪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建立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探讨应力性骨折发生机理。方法 :随机将 14只兔分为两组 ,运动组 10只 ,对照组 4只。运动组置于特殊的装置内进行跑跳运动。定期对动物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检查。运动组于运动第 7、14、2 1、2 8、... 目的 :建立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探讨应力性骨折发生机理。方法 :随机将 14只兔分为两组 ,运动组 10只 ,对照组 4只。运动组置于特殊的装置内进行跑跳运动。定期对动物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检查。运动组于运动第 7、14、2 1、2 8、35d分别处死 1~ 2只 ,并对ECT阳性结果部位的骨骼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损害部位骨组织形态学显示 ,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随训练天数的延长而加重 ;ECT变化结果与病理切片结果不尽同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 诊断 应力性骨折 实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