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感知实时人像超分辨率重建网络
1
作者 龚柯存 周梦琳 唐东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595,共8页
在人像超分辨率重建领域,传统方法通常将整幅图像进行统一处理,导致效率低下。为降低模型的推理时延,提出了一种实时超分辨率重建模型RASR。该模型利用门控单元处理低分辨率图像,识别出人像边缘区域;采用分区重建策略,使用不同尺寸的子... 在人像超分辨率重建领域,传统方法通常将整幅图像进行统一处理,导致效率低下。为降低模型的推理时延,提出了一种实时超分辨率重建模型RASR。该模型利用门控单元处理低分辨率图像,识别出人像边缘区域;采用分区重建策略,使用不同尺寸的子模型分别针对包含或不包含人像边缘的区域进行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RASR模型在4倍上采样重建场景下的推理时延降低了88%,能够更有效地重建高分辨率人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感知 单图像超分辨率 门控单元 通道划分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芳 王伦旺 +5 位作者 经艳 黄海荣 吴凯朝 李廷化 余凤良 谭宏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4-570,共7页
【目的】探索桂糖31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施肥,设高肥A1(N 379.5 kg/ha、P_2O_5472.5 kg/ha、K_2O 300.0 kg/ha)、中肥A2(N 241.5 kg/ha、P_2O_5270.0 kg... 【目的】探索桂糖31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施肥,设高肥A1(N 379.5 kg/ha、P_2O_5472.5 kg/ha、K_2O 300.0 kg/ha)、中肥A2(N 241.5 kg/ha、P_2O_5270.0 kg/ha、K_2O 135.0 kg/ha)和低肥A3(N 103.5 kg/ha、P_2O_5135.0 kg/ha、K_2O 90.0 kg/ha)3个水平;副处理(B)为种植密度,设低密度B1(7.5万芽/ha)、中低密度B2(9.0万芽/ha)、中密度B3(10.5万芽/ha)、中高密度B4(12.0万芽/ha)和高密度B5(13.5万芽/ha)5个不同密度。测定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肥对桂糖31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肥水平在中肥A2即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以中高密度B4的效果最佳;施肥和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肥A1和中高密度B4的栽培模式下桂糖31号最高产。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和单茎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均为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中桂糖31号最适宜的施肥量为N 241.5 kg/ha、P_2O_5270.0 kg/ha、K_2O 135.0 kg/ha,适宜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31号 施肥 种植密度 二因素裂区设计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北部与四川盆地西部的地壳剪切波分裂 被引量:73
3
作者 石玉涛 高原 +2 位作者 张永久 王辉 姚志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1-494,共14页
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及四川盆地西部属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大陆内部强烈地震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本研究利用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研究区内44个台... 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及四川盆地西部属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大陆内部强烈地震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本研究利用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研究区内44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由于受到区域主压应力场以及局部地质结构的影响,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出复杂的特征.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和西南段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显示北东和北西的优势方向,川滇菱形地块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显示近东西和北北西的优势方向.青川断裂北侧和南侧地震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北侧地震的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大于该断裂南侧地震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研究表明,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会造成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区域化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块 川滇地块 四川盆地 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地壳 主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晶 高原 +4 位作者 蔡晋安 石玉涛 林树 鲍挺 李祖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48-1756,共9页
本研究采用SAM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福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999年01月~2003年12月)的波形资料,挑选符合剪切波窗口条件的记录,得到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区(23°N^29°N,116°E^120°E)10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本研究采用SAM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福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999年01月~2003年12月)的波形资料,挑选符合剪切波窗口条件的记录,得到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区(23°N^29°N,116°E^120°E)10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W109.4°±42.6°,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5±1.5(ms/km),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对应该区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闽东台站NW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W向的水平主压应力和NW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两个闽西台站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位于海边或岛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为离散,主要是受到不规则表面地形和断裂交汇的影响.慢剪切波延迟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沿海地区慢剪切波延迟时间变化较大,而内陆地区则较为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地块东南部 地震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地壳 活动断裂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晖 高原 +3 位作者 石玉涛 陈安国 翟浩 魏建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0-2247,共18页
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测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区域小地震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地壳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根据15个台站161个有效地震记录的分... 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测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区域小地震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地壳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根据15个台站161个有效地震记录的分析,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的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44.4°±38.4°,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1.7±1.6ms·km^-1.研究区域的快剪切波偏振显示出两个优势方向,一个是NE方向,另一个是近NS方向.区内的逆冲凸起与走滑正倾断层构造对剪切波分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造成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复杂分布,反映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受到区域应力和构造共同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快波偏振特征有NE和近NS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东区与西区的快剪切波偏振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东区的第一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第二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NS;西区的第一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第二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NS.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可能总体上为近NS方向,但空间分布有差异,东区NE方向的优势偏振与西区近EW方向的优势偏振更可能反映了断裂与构造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快剪切波偏振特征显示出非常清楚的NE向的优势偏振方向,近NS向的优势偏振方向则不太明显,反映出该地区复杂构造对各向异性分布的影响.慢波时间延迟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特点,时间延迟的高值出现在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东部,时间延迟的这种西低东高的各向异性强度变化,可能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西强东弱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胡亚轩 崔笃信 +1 位作者 季灵运 郝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9-1558,共10页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GPS水平地壳运动速度场,分析块体及其周缘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壳幔耦合特征并重新认识块体的运动及周缘断陷带的动力学成因.分析结果认为,块体内部以零分裂为主,表现为各向同性特征;块体周缘台站延迟时间则明显大于块体中部,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水平速度场方向基本一致,表明壳幔之间存在耦合,而个别台站在方向上与周围台站存在差异,可能与早期的块体活动有关.SKS横波分裂结果和现今GPS地壳水平运动场解释了鄂尔多斯块体没有旋转运动,在西南缘六盘山一带存在分叉绕流运动,汾渭断陷带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上地幔塑性物质沿挤出方向水平运动和沿裂隙向上入侵、横向扩张的综合演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横波分裂 水平运动场 动力学成因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裂区设计及其方差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柏建岭 荀鹏程 +2 位作者 赵杨 于浩 陈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介绍裂-裂区设计及其方差分析。方法结合实例介绍裂-裂区设计中实验单位、实验因素级别的正确识别和合理安排,以便正确选择方差分析模型。结果只有正确识别裂-裂区设计中实验单位、实验因素的级别,才能获得正确的方差分析模型以及... 目的介绍裂-裂区设计及其方差分析。方法结合实例介绍裂-裂区设计中实验单位、实验因素级别的正确识别和合理安排,以便正确选择方差分析模型。结果只有正确识别裂-裂区设计中实验单位、实验因素的级别,才能获得正确的方差分析模型以及相应的分析结果。结论裂区及裂-裂区设计是采用区组化控制技术进行的多因素研究设计,是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区设计 裂-裂区设计 方差分析 区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的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现今的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长军 柴旭超 +4 位作者 甘卫军 郝明 王庆良 庄文泉 杨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6-332,共17页
鄂尔多斯地块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深受地学界关注。文中基于GPS数据和SKS剪切波分裂结果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现今的壳幔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呈现逆时针旋转,欧拉极位于俄罗斯... 鄂尔多斯地块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深受地学界关注。文中基于GPS数据和SKS剪切波分裂结果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现今的壳幔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呈现逆时针旋转,欧拉极位于俄罗斯东南部,欧拉矢量为(50.942±1.935)°N,(115.692±0.303)°E,(0.195±0.006)°/Ma;块体内部变形微弱,GPS速率差异<2mm/a,应变率<5nano/a,应变时间序列的变化范围为-10~10nano,均在GPS的误差范围之内,表明在现有GPS资料的有效分辨范围内,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相对完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块体西缘和东缘活动强烈,形成了2条明显的右旋剪切带,旋转速率为0.2°~0.4°/Ma;块体南缘和北缘活动较弱,边界断裂有左旋运动性质,旋转速率约0.1°/Ma。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壳-幔变形完全一致,满足垂直贯通模型,变形由青藏高原东北缘强烈的推挤作用引起;块体南部到秦岭造山带的地震各向异性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一致,表明该区域存在地幔流通道,且已深入到鄂尔多斯块体内部;山西断陷带到太行山的SKS剪切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与软流圈地幔流动方向一致,表明该区域受控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鄂尔多斯块体内部微弱的SKS各向异性来自于克拉通内部“化石”的各向异性。综合上述资料分析,鄂尔多斯地块相对于其周缘的旋转运动可能主要来自于其周缘构造带在岩石圈和软流圈作用下的主动运动,块体的主动旋转可能比较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块体微动态运动 应变时间序列 SKS剪切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积权衡劈分方法计算单井地质储量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春华 范小秦 +2 位作者 池建萍 邢舟 孙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从二中西区单井控制含油面积的井点面积权衡法的储量计算实例出发,具体探讨了单井地质储量和井点剩余油分布计算方法对剩余油计算的可行性和优点。该方法尤其适用于非均质性极强的砾岩油藏,在老区油藏挖潜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 从二中西区单井控制含油面积的井点面积权衡法的储量计算实例出发,具体探讨了单井地质储量和井点剩余油分布计算方法对剩余油计算的可行性和优点。该方法尤其适用于非均质性极强的砾岩油藏,在老区油藏挖潜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权衡劈分方法 单井地质储量 剩余油计算 二中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壳幔结构与动力学的宽频地震观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大勇 米宁 +4 位作者 黄晖 黄周传 李华 王良书 徐鸣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15,共17页
了解华南各岩石圈块体壳幔结构和各向异性方面的差异是揭示华南深部构造演化的基础。本文利用布设于华南的两条宽频地震测线观测数据,采用多种地震学方法对华南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接收函数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地壳... 了解华南各岩石圈块体壳幔结构和各向异性方面的差异是揭示华南深部构造演化的基础。本文利用布设于华南的两条宽频地震测线观测数据,采用多种地震学方法对华南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接收函数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都较薄,地壳厚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厚,扬子克拉通的泊松比(波速比)低于华夏块体,表明扬子克拉通地壳较华夏块体更偏长英质。约北纬29°以北的扬子克拉通地幔转换带厚度明显增厚,可能是由地幔转换带底部停滞的冷的古太平洋板片或中生代克拉通碰撞残留造成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华南上地幔具有很强的横向差异性,上地幔中的强烈低速异常体可能对应了晚中生代发生广泛岩浆作用时的岩浆房和岩浆通道。台湾下方的上地幔存在南北横向差异明显的高速异常,分别对应台湾南部向东俯冲的欧亚板块及台湾北部向北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欧亚板块在台湾南部是连续的,而在台湾中北部,由于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俯冲的欧亚板块被折断。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以江绍断裂为界,华夏块体与扬子克拉通的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表明两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块体 扬子克拉通 层析成像 接收函数 剪切波分裂 壳幔结构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感知的业务分割-合并的弹性光网络资源分配策略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焕淋 徐一帆 陈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2-898,共7页
针对弹性光网络中业务分割的资源分配策略消耗更多保护带与设备端口,浪费频谱资源和增加网络能耗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频谱感知的业务分割再合并的资源分配策略。为新业务分配频谱资源时,先计算路径上总链路剩余频谱连续度,选择使剩余频... 针对弹性光网络中业务分割的资源分配策略消耗更多保护带与设备端口,浪费频谱资源和增加网络能耗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频谱感知的业务分割再合并的资源分配策略。为新业务分配频谱资源时,先计算路径上总链路剩余频谱连续度,选择使剩余频谱连续度最大频谱块传输业务;当路径上频隙数不满足业务传输需求空闲频谱块时,将该业务分割为多个子业务,尽可能选取使剩余频谱连续度最大的多个频谱块承载各子业务。当监视到子业务传输路径上有可用频隙数满足业务传输所需空闲频谱块时,计算剩余频谱连续度作为子业务合并触发的判决条件,将子业务再合并后继续传输。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策略能有效降低网络的带宽阻塞率,并节约网络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光网络 路由频谱分配 业务分割合并 带宽阻塞率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中重复测量数据分析及其SAS实现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跃华 韩钢钢 +3 位作者 赵田径 董爱玲 邹应斌 敖和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30-11732,12071,共4页
结合两个实例,讨论了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中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并用SAS程序进行了统计计算。对于不同地点的重复测量数据,在其变异来源中增加了一个地点取样误差,其SAS程序中,采用了Proc Anova语句,巧妙地在Model语句后加入了Test... 结合两个实例,讨论了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中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并用SAS程序进行了统计计算。对于不同地点的重复测量数据,在其变异来源中增加了一个地点取样误差,其SAS程序中,采用了Proc Anova语句,巧妙地在Model语句后加入了Test语句。对于不同时间点的重复测量数据,可以将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转化为裂区设计,单因素为主区因素,时间因素为副区因素,其SAS程序中,采用了Proc Mixed语句,并进行了同质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 SAS程序 随机区组 裂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面的有限单元模拟方法综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和平 李志雄 +1 位作者 陆远忠 邵志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4,共9页
有限单元法是研究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以连续介质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单元法研究地学,特别是地震学、地壳形变学科时,对具有非连续性特点的断层所采用的几大主流处理方法,并阐述了各断层模型基础上(弱化... 有限单元法是研究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以连续介质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单元法研究地学,特别是地震学、地壳形变学科时,对具有非连续性特点的断层所采用的几大主流处理方法,并阐述了各断层模型基础上(弱化带模型、劈节点模型、接触模型以及块体模型)所展开的地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有限元 弱化带 劈节点 接触单元 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地壳介质各向异性:从银川地堑到海原断裂带 被引量:16
14
作者 许英才 高原 +2 位作者 石玉涛 王琼 陈安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39-4258,共20页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与构造应力场方向或者断层走向大体一致.鄂尔多斯西缘紧邻块体边界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呈现NS、NNE、NE向的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基本一致.银川地堑东西两侧的快波偏振方向有差异,东侧区域主要受青藏高原NNE向挤压和黄河—灵武断裂共同影响,而西侧区域可能受到阿拉善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之间的NW方向的主张应力和阿拉善块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海原断裂带及以南区域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WNW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较好的说明了海原断裂带为活跃的活动断裂.构造与断裂分布都是控制快波偏振方向的主要因素,走滑断裂上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这些台站主要受到断裂的强烈影响;走滑断裂附近的个别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呈现与构造应力场一致的方向,表明几乎没有受到断裂的影响.鄂尔多斯、阿拉善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其他地区,反映了青藏高原在NE向运动过程中,受到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阻挡作用,导致了交汇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增加.以海原断裂带到六盘山断裂带为界,其两侧区域的各向异性差异性明显,揭示了应力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暗示其邻近区域,特别在海原断裂带东端到六盘山断裂带与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交汇区域,可能有较高的强震危险背景.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西缘 剪切波分裂 地壳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银川地堑 海原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状分流块对铸轧型腔中铝液流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国寅 岳有成 +1 位作者 杨钢 陈亮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104,共2页
应用ProCAST软件对型腔中铝液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型腔熔体流动行为受分流块形状的影响很大。使用分流块可以改善型腔中铝液流动。使用形状规则平滑的分流块可以使型腔中铝液分布更均衡。平稳的铝液流动可以减少铸轧过程中出... 应用ProCAST软件对型腔中铝液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型腔熔体流动行为受分流块形状的影响很大。使用分流块可以改善型腔中铝液流动。使用形状规则平滑的分流块可以使型腔中铝液分布更均衡。平稳的铝液流动可以减少铸轧过程中出现气孔,提高最终的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轧型腔 分流块 流动 PROCAS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合分的运动估计及其准则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建良 张文军 余松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53,共5页
基于块分裂合并的运动估计法先用小尺寸的块进行运动估计,通过分析各块的匹配误差图来表征块的分裂与合并,将运动相关性好的块合并成一个块,得到新的运动矢量.同时还设计了使估计量尽可能接近真实运动的块合并判决准则.实验表明,... 基于块分裂合并的运动估计法先用小尺寸的块进行运动估计,通过分析各块的匹配误差图来表征块的分裂与合并,将运动相关性好的块合并成一个块,得到新的运动矢量.同时还设计了使估计量尽可能接近真实运动的块合并判决准则.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得到更接近物体真实运动且一致性好的运动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估计 块匹配法 运动矢量一致性 图像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秸秆水泥基砌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国新 王佳慧 陈亮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8-871,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水泥和砂为基体相,以棉杆纤维为增强相,考虑棉花秸秆掺量、铝粉掺量及砂掺量三个因素在三个水平下的影响,配制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砌块,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进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水泥和砂为基体相,以棉杆纤维为增强相,考虑棉花秸秆掺量、铝粉掺量及砂掺量三个因素在三个水平下的影响,配制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砌块,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进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强度的棉花秸秆水泥基砌块材料配合比经验公式,结合砌块制作工艺,确定满足不同抗压强度等级棉花秸秆水泥基砌块材料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棉花秸秆掺量是影响水泥基砌块材料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最主要因素,砂掺量次之,铝粉掺量影响程度最小;按照经验公式配制砌块的实测抗压强度与计算抗压强度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水泥基砌块 正交试验 配合比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因素随机裂区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庭木 王宝祥 +4 位作者 杨波 迟铭 李键 宋兆强 徐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3-5,7,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3因素随机裂区试验设计,给出了自由度与平方和分解方案,以及固定模型、随机模型及2种混合模型的均方构成,同时提出了随机模型误差方差计算方法。
关键词 3因素试验 随机裂区 统计模型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权值输入缓存Crossbar多播调度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帆 徐展琦 +3 位作者 李丹武 祝剑锋 马涛 丁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5,共6页
针对输入缓存Crossbar结构,提出一种权值动态计算的多播调度算法.该算法使用地址拷贝的方法将多播信元按照目的端口区分存储,以达到减少队头阻塞的目的.在调度多播信元时,与现有调度算法每次迭代时多播信元的权值都保持固定不同,新算法... 针对输入缓存Crossbar结构,提出一种权值动态计算的多播调度算法.该算法使用地址拷贝的方法将多播信元按照目的端口区分存储,以达到减少队头阻塞的目的.在调度多播信元时,与现有调度算法每次迭代时多播信元的权值都保持固定不同,新算法在每轮迭代中根据多播信元的扇出分割情况动态地为信元计算权值,以确保为扇出分割小的信元提供更多优先输出机会.减少多播信元的扇出分割,可以有效地防止路由器在多播业务量大时的输入端口拥塞.为了验证新算法的性能,提出一种只存在少数最佳匹配的多播业务模式.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在这种苛刻的业务模式以及其他常见的业务模式下都有很好的吞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播交换 调度 扇出分割 队头阻塞 吞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对杂交水稻Ⅱ优718结实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成明 吴孝波 +4 位作者 刘勇强 董绍斌 刘育生 黄敏 孙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519-1526,共8页
本文采用5个品种,6个播期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在自然高温和低温胁迫下Ⅱ优718的结实率表现。结果表明:①结实率的大小依次是:辐恢838>Ⅱ优838>辐恢718>Ⅱ优718>Ⅱ-32B;②结实率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大小依次是:Ⅱ优718>辐恢8... 本文采用5个品种,6个播期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在自然高温和低温胁迫下Ⅱ优718的结实率表现。结果表明:①结实率的大小依次是:辐恢838>Ⅱ优838>辐恢718>Ⅱ优718>Ⅱ-32B;②结实率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大小依次是:Ⅱ优718>辐恢838>Ⅱ优838>辐恢718>Ⅱ-32B;③抽穗前15 d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小,而抽穗后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大;④Ⅱ优718、Ⅱ优838在抽穗后都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且Ⅱ优718、Ⅱ优838的耐高温性主要来自于其父本;⑤辐恢718的耐高温性能比辐恢838好,Ⅱ优718、Ⅱ优838比3个亲本的耐高温性能都好;⑥各品种的耐低温性依次是:Ⅱ优838>辐恢838>Ⅱ优718>辐恢718>Ⅱ32B,且Ⅱ优718与Ⅱ优838两个品种的耐低温能力在同一水平上;⑦Ⅱ优718与Ⅱ优838的结实率受父本的影响均大于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718 耐高温 耐低温 结实率 自然胁迫 裂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