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毕孝杨 邱瑞珍 +2 位作者 杨福军 杨巧飞 唐艳隆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目的探究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首次进行TACE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HCC患者,在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30~40 d进行CT灌注扫... 目的探究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首次进行TACE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HCC患者,在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30~40 d进行CT灌注扫描并收集患者血常规、血生化资料,根据术后增强CT图像,采用改良实体肿瘤标准评估肿瘤早期反应,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归所有类为有效组(n=14),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的患者为无效组(n=11)。分析不同反应组CT灌注成像参数和炎症参数的差异,探究术前CT灌注出血和炎症参数对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并在最大约登指数处取截断值,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TPI及炎症参数、临床特征对预后的影响,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TACE术后肝动脉灌注量(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TACE术后门静脉灌注量(PVP)明显高于术前(P<0.05),TACE手术前后平均通过时间(MTT)、流量提取乘积(FED)、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炎症预后指数(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TACE术前ALP、BF、FED明显高于无效组,有效组术前CRP、IPI明显低于有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TACE术前PVP、HPI、MTT、BV、ALB、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组中,TACE术前ALP、HPI、BF、BV、FED明显高于术后(P<0.05),术前PVP明显低于术后(P<0.05),MTT、CRP、ALB、NLR、IPI在TACE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效组中,TACE术前HPI明显高于术后(P<0.05),ALP、PVP、BF、BV、MTT、FED、ALB、CRP、NLR、IPI在TACE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LP、BF、BV、FED、CRP、IPI对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AUC值分别为0.831、0.779、0.740、0.753、0.779、0.8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280 mL/(100 mL·min)、61.860 mL/(100 mL·min)、5.885 mL/100 mL、29.725 mL/(100 mL·min)、30.465 mg/L、1.885。ALP联合CRP对TACE术后早期反应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968(95%CI:0.906~1.000,P<0.05),ALP联合IPI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AUC为0.961(95%CI:0.894~1.000,P<0.05),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致,分别为0.929、0.909。多因素分析示术前ALP、CRP是TACE术后早期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术前ALP、CRP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TACE术后早期有效,AUC值为0.968(95%CI:0.908~1.000)。结论ALP和CRP可用于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两者联合能显著提高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T灌注成像 肝动脉化疗栓塞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双艾对比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CNLC Ⅲ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
作者 顾杰 马雷 +3 位作者 张正宇 朱兴龙 徐高峰 杜春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6-761,共6页
目的探索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Apa)和卡瑞丽珠单抗(Cam)与TACE联合Apa治疗中国肝癌临床分期(CNLC)Ⅲ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接受TACE联合Apa... 目的探索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Apa)和卡瑞丽珠单抗(Cam)与TACE联合Apa治疗中国肝癌临床分期(CNLC)Ⅲ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接受TACE联合Apa和(或)Cam治疗的HCC患者54例,其中TACE-Apa-Cam(三联组)25例,TACE-Apa(二联组)29例。观察两组的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OS及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和靶免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三联组中位OS为23.2个月,PFS为10.9个月,均高于二联组的15.2个月和5.8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治疗方式和门脉癌栓分型独立影响OS,但只有治疗方式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三联组和二联组发生3级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分别为20%(5/25)、17.2%(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治疗晚期HCC患者的OS和PFS优于二联治疗,门脉癌栓分型和治疗方式是与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阿帕替尼 PD-1抑制剂 预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术后影像学检查技术新进展
3
作者 曹志超 贺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早期和客观准确评估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能谱CT、磁共振功能成像、超声造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组学等方法的出现使得更加微观及客观地反映肿瘤变化成为可能。该文就肝细胞癌TACE后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能谱CT 磁共振功能成像 超声造影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TACE还是HAIC?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楠 王英 李文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9-1273,共5页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的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已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HAIC联合应用分子靶向...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的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已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HAIC联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和(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该文介绍了TACE和HAIC的理论基础、发展史及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二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期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选择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灌注化疗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同步微波消融与TACE治疗不同病理分级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YAV Sothea 孙慧怡 +5 位作者 王飞航 赵丹阳 霍梓昊 陈颐 颜志平 刘凌晓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0,337,共9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同步联合微波消融与单纯TACE在不同病理分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同步联合微波消融与单纯TACE在不同病理分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同步消融组和TACE组,并根据病理分级分成相应的亚组,通过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估病灶,随访至2023年7月31日,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终点为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共纳入8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同步消融组34例,TACE组52例。根据2019年WHO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和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G1期(21例)、G2期(45例)、G3期(20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TACE组和同步消融组中位OS分别为47.0(95%CI:31.2~62.8)个月和56.0(95%CI:38.3~73.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中位PFS分别为18.0(95%CI:6.0~30.0)个月和29.0(95%CI:10.0~4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5例G2期患者中27例接受TACE,中位OS为47.0个月,18例接受同步消融,中位OS是59.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TACE组和同步消融组中位PFS分别为12.0个月和3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与单独TACE治疗相比,TACE同步微波消融可以延缓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更适用于中、低级别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微波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转移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43
6
作者 张孔志 余文昌 +2 位作者 陈示光 吴君心 邵凌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目的:观察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8.1%,显著优于对照组(45.0%);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治疗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TACE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提高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e 放疗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34
7
作者 赵广生 徐克 +3 位作者 梁松年 苏洪英 冯博 杨福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773-77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5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25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针对发生的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同时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探讨严重并发症出现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5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25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针对发生的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同时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探讨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死亡1例)、肺栓塞1例、胆汁瘤2例、胆囊炎4例、胃穿孔并死亡1例。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与术前肝功能较差、门静脉高压、化疗栓塞药物剂量过大、药物反流及异位栓塞等有关。重视TACE术时机的选择,采用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TACE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8
作者 姚玮 张君儒 +5 位作者 陈连锁 巩祥胜 郭丽 张振山 王旭初 冯娜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雷替曲塞(3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mg/m2)、吡柔...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雷替曲塞(3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mg/m2)、吡柔比星(40mg/m2)行TACE治疗;对照组:5.氟尿嘧啶(500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mg/m2)、吡柔比星(40mg/m2)行TACE治疗。每间隔4~6周行1次TACE。TACE术2个周期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评价两组介入治疗的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50.0%、19.2%(P(0.05);DCR分别为84.6%、53.8%(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热及转氨酶升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替曲塞较5.氟尿嘧啶在TACE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肝转移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雷替曲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CE的综合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伟昱 侯昌龙 +4 位作者 张行明 张正峰 肖景坤 鲁东 吕维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原发性肝癌,其中45例(综合组)采用TA-CE联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等综合治疗,36例(单纯组)仅应用TACE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原发性肝癌,其中45例(综合组)采用TA-CE联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等综合治疗,36例(单纯组)仅应用TACE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的生存率。结果综合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的生存率和单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以TACE为基础的微创综合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有效而安全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化学消融 放射性碘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9
10
作者 贺红杰 宋磊 +2 位作者 赵丹懿 吴杰 夏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或临床诊断的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n=18,2013年3月—2014年4月),予雷替曲塞(3 mg/m2)联合...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或临床诊断的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n=18,2013年3月—2014年4月),予雷替曲塞(3 mg/m2)联合奥沙利铂(85 mg/m2)、表柔比星10 mg行TACE治疗;对照组(n=35,2012年1月—2014年4月),予5-FU(600 mg/m2)联合DDP(40 mg/m2)、表柔比星10 mg行TACE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15年4月30日。主要研究终点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次要终点是:1术后1个月的疗效评价;2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 PFS分别为10.3个月、7.2个月(P=0.047),疾病有效率(RR)分别为77.8%、77.1%(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4.4%、97.1%(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骨髓抑制及转氨酶升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应用到TACE治疗中可显著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原发性肝癌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I)粒子条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PVTT)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林霖 罗剑钧 +5 位作者 颜志平 方主亭 张雯 张学彬 王建华 王小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门脉内植入支架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Ⅰ)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门脉内植入支架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Ⅰ)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脉主干癌栓(mai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M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接受肝癌TACE治疗的60例HCC合并MPVTT患者(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进行随机分组。A组在门脉内植入支架及125Ⅰ粒子条,B组仅在门脉内植入支架,每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期、支架通畅率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门脉内植入支架及125Ⅰ粒子条介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5天及142天(P=0.002,HR=2.683)。A组和B组患者支架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340天及190天(P=0.038,HR=2.252)。结论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血管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明显延长HCC伴MPVTT患者的支架通畅期、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HCC合并MPVTT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HCC) 门脉主干癌栓(MPVTT)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碘-125粒子条 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后合并肝癌破裂八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帅 倪才方 +2 位作者 李智 韩世龙 王万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术后发生肝癌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9月-2013年9月间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术后并发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术后发生肝癌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9月-2013年9月间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术后并发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1379次TACE术。其中,8例患者在TACE术后出现肝癌破裂出血,例数发生率为1.2%,例次发生率为0.6%。8例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平均为(11.54±2.6)cm(7.6~15.9em),病灶均位于肝包膜边缘,多数突向表面生长,5例合并有门静脉高压;TACE术中平均碘油使用量为(14.94±4.5)ml(8-20m1)。行急症肝动脉栓塞治疗(TAE)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4例,7例患者积极抢救后无效死亡,仅1例患者TAE止血成功后恢复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癌破裂出血虽较为少见,但其后果却极为严重;其发生可能与病变特征(如肿瘤巨大、位于肝脏边缘突向表面生长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介入栓塞方法(如注入碘油后未使用颗粒栓塞剂加强栓塞)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 破裂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明胶海绵微粒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致肝脓肿三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广生 张跃伟 +5 位作者 刘影 刘松 孟冉冉 周军 唐顺雄 李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导致肝脓肿的发生率。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8月,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08例,观察TACE术后肝脓肿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及机制,总结预防及治疗经验。结...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导致肝脓肿的发生率。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8月,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08例,观察TACE术后肝脓肿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及机制,总结预防及治疗经验。结果 208例患者共行792次TACE术,每例平均手术3.8次,介入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4.9个月,随访时间为2~3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共发生肝脓肿3例,发生率为0.38%,其中1例行经皮肝穿刺外引流术,生存期达25个月,另2例未行外引流术或抽吸术,围手术期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明胶海绵微粒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危因素人群给予积极预防措施,及早确诊及早引流能够降低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明胶海绵微粒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抗兔VX2肝癌血管生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伟之 孔淑贞 +5 位作者 李培杰 马富权 苏静文 黄金 王一凡 薛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利用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疗效、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联合时机选择。方法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单TACE组、单索拉非尼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 目的利用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疗效、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联合时机选择。方法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单TACE组、单索拉非尼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各6只)。分别于TACE术前7d、术前1d、术后第3、7和14天通过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术后第14天处死所有瘤兔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比较各组肿瘤增长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单TACE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术后3d血清VEGF显著升高(P<0.05),但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峰值低于单TACE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两组(P<0.05);14d各组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水平最低,单TACE组最高。术后14d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MVD值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索拉非尼组,但明显低于单TACE组(P<0.05)。术后14d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肿瘤增长量最小(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抑制肿瘤增长,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索拉非尼治疗;TACE术后VEGF水平升高,联用索拉非尼可降低血清VEGF水平,进而使肿瘤微血管密度下降;TACE术前联合索拉非尼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效果要优于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索拉非尼 兔VX2肝癌模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7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姚征 陈玉堂 +4 位作者 罗君 邵国良 郑家平 曾晖 郝伟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评价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利卡汀)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单抗组(美妥昔单抗联合TACE治疗)及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各38例。入组... 目的评价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利卡汀)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单抗组(美妥昔单抗联合TACE治疗)及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各38例。入组患者按要求行介入治疗,并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或肿瘤出现进展。结果单抗组与对照组相比:1个月临床缓解率分别为23.7%和18.4%;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1%及97.4%;疾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为6个月及8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基本相仿,而在血液毒性及肝功能损害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但多为一过性,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美妥昔单抗联合TACE治疗安全性高,但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131I美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扎司琼对肝肿瘤患者TACE术后止吐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成刚 邱伟利 +1 位作者 钱朝霞 王良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评估盐酸阿扎司琼对肝肿瘤患者TACE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62例病人(其中原发性肝癌33例,转移性肝癌29例),共行78例次TACE治疗,被随机地分入A、B两组,A组(盐酸阿扎司琼组)32例,共42例次,在动脉化疗栓塞术前10分钟内静脉注... 目的:评估盐酸阿扎司琼对肝肿瘤患者TACE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62例病人(其中原发性肝癌33例,转移性肝癌29例),共行78例次TACE治疗,被随机地分入A、B两组,A组(盐酸阿扎司琼组)32例,共42例次,在动脉化疗栓塞术前10分钟内静脉注射盐酸阿扎司琼10mg,术后3-5小时再静注一次。B组(对照组)30例,共36例次,在动脉灌注化疗药前10分钟内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10mg,术后3-5小时再静注胃复安10mg。并观察TACE术后A、B组的止吐效果。结果:A组的止吐完全缓解率(CR)和有效率(CR+PR)分别为81.0%和99.7%,明显地高于B组(11.1%和66.7%)(P<0.01)。并且没有发现与阿扎司琼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阿扎司琼高效、安全,是一种能预防肝TACE术后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扎司琼 肝肿瘤 tace 术后 止吐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晓红 赵广生 +3 位作者 袁琳 胡冬梅 孟冉冉 张跃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针对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99例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介入术中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观察和... 目的探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针对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99例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介入术中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观察和总结此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特点。结果护理干预99例患者,其中包括巨块型肝癌70例,结节型肝癌2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脓肿,5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6个月生存率为90.9%,12个月生存率为82.82%。结论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应用循证护理正确认识和总结该新方法的护理特点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明胶海绵微粒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MRI对结肠癌肝转移瘤TACE治疗前后微循环灌注改变及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丽 卲天朋 +2 位作者 曹建民 卢光明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各定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腺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及术后进行常规MRI和DCE-MRI扫... 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各定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腺癌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及术后进行常规MRI和DCE-MRI扫描。以两腔室模型为基础,计算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_(ep)、V_e)。比较TACE术前、术后各参数的变化;分别探讨患者近期疗效与TACE术后DCE-MRI各项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TACE术后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TACE术后肿瘤组织的K^(trans)、K_(ep)及V_e值呈下降趋势,且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DCE-MRI各项参数与CEA、CA125、CA199和CA242值无明显相关性。术后近期疗效评估示完全缓解3例(14.3%),部分缓解11例(52.4%),总有效率(RR)66.7%,疾病控制率(DCR)90.5%。其中RR、PCR均与术后K^(trans)值呈正相关(r=0.526,P=0.005;r=0.557,P=0.006),但与K_(ep)、V_e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肠癌肝转移瘤TACE治疗前后DCE-MRI各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显著,术后肿瘤组织中的K^(trans)值可作为结肠癌肝转移TACE治疗早期疗效评估指标,为结肠癌肝转移瘤个体化治疗和治疗方案的修正提供依据,其远期疗效与DCE-MR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肝转移瘤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肿瘤血管生成 循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TACE治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23
19
作者 迟秀婷 沈加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是原发性肝癌应用较为广泛的非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 ,准确判断肝癌TACE治疗术后的疗效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目前临床上对肝癌TACE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本综述主要针对CT、B超及MRI等影... 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是原发性肝癌应用较为广泛的非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 ,准确判断肝癌TACE治疗术后的疗效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目前临床上对肝癌TACE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本综述主要针对CT、B超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癌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中应用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ace 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尤国美 邵国良 +6 位作者 杨方英 朱萍 赵谷 曾晖 张锐 毛恋琴 夏黎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由护理人员主导的综合干预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96例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介入科曾接受TACE治疗并服用核苷酸类似药物1个月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患者在知情同... 目的探讨由护理人员主导的综合干预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96例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介入科曾接受TACE治疗并服用核苷酸类似药物1个月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接受由护理人员主导的、医师和护士共同实施的综合干预。结果 (1)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平均值(93.67±6.046)高于干预前(82.04±10.024)(P<0.05),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的比率(97.8%)高于干预前(62.4%)(P<0.05);(2)干预后血清HBVDNA处于正常范围的患者比率(45.16%)高于干预前(15.05%)(P<0.05)。结论由护理人员主导的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清HBVD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