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
1
作者 梁红梅 吴崇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0,共11页
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坚定从教信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一环。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从79位在校师范生有关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的访谈文本中提炼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高校培养度、社会... 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坚定从教信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一环。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从79位在校师范生有关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的访谈文本中提炼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高校培养度、社会支持度、职业成熟度、个性特点、个体传记5个核心范畴,并构建以个性特点、职业成熟度为直接影响因素,高校培养度和社会支持度等为间接影响因素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据此提出发展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可行路径:在评估各因素相对影响力的基础上寻找着力点、改善教师职业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设置师范生职业探索期、挖掘基础教育教师榜样的力量、增强高校师范课程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师 职业认同 扎根理论 师范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助力高等农林院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培养
2
作者 王超 乔星星 +3 位作者 冯美臣 朱慧森 范秉相 杨武德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来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是宣传和提升国家形象、加快融入世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农业科学发展迅速及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领域。作物学作为农林高校重要学科,肩负我国农林高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国际化培养的重... 来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是宣传和提升国家形象、加快融入世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农业科学发展迅速及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领域。作物学作为农林高校重要学科,肩负我国农林高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国际化培养的重任。作物学科兼具学科特色和局限性,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来华研究生成为作物学学科亟需解决的问题。据此,该文提出以教学为根基,科研为核心,实践为桥梁,国际化为视野的“教学-科研-实践-国际化”四位一体育人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高和国际竞争力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学 来华研究生 育人模式 高质量培养 农林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体系构建
3
作者 赵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59-162,共4页
涉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教育为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历史使命,是履行其应尽之责。该文从“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从明确“三农”情怀教... 涉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三农”情怀的教育为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历史使命,是履行其应尽之责。该文从“三农”情怀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涉农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从明确“三农”情怀教育内容、浓厚培育氛围、“三农”情怀教育认同、整合“三农”情怀教育资源等方面构建“三农”情怀教育科学体系,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大学生 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三农”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的价值旨向与逻辑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宇坤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2,335,共11页
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根基。依照强教必先强师的内在取向,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内蕴着培育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境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情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大视野等价值旨... 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根基。依照强教必先强师的内在取向,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内蕴着培育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境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情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大视野等价值旨向。当前,针对师范生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政策解读有待加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漂浮冲击教育家精神培养深度,教育数字化转型亦为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带来新挑战。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需要强化师范生政策认知以推动教育家精神培养由理论转向实践,固牢师范生职业意志以夯实教育家精神培养由广度走向深度,深化师范生数字涵养以智育助力教育家精神培养与时俱进,以此搭建多元互通的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家精神 师范生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范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评价
5
作者 宋子昀 钱小龙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4,I0003,I0004,共14页
伴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为有效帮助高校师范生在数字世界中进行终身学习,亟需评价和提升其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首先,从理念指引、设计原则和基本思路入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其次,通过德尔菲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 伴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为有效帮助高校师范生在数字世界中进行终身学习,亟需评价和提升其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首先,从理念指引、设计原则和基本思路入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其次,通过德尔菲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构建高校师范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反思能力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和35项四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86 2、0.503 8和0.210 0。再次,对评价指标体系加以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高校师范生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最后,可从终身学习与自我效能、目标策略与任务分析、自我指导与执行能力、协作学习与共享调节、自我评价与有效调整5方面提升高校师范生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促进其终身学习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师范生 在线学习 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反馈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与量表开发
6
作者 王文静 李梦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1,共8页
反馈是教学环节中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师范教育。学界关于反馈素养的研究不断深入,但缺乏师范生反馈素养的测量工具。研究结合... 反馈是教学环节中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师范教育。学界关于反馈素养的研究不断深入,但缺乏师范生反馈素养的测量工具。研究结合已有理论框架和337份有效数据,开发出高校师范生反馈素养五因子量表,包含“感知反馈”“理解反馈”“参与反馈过程”“产出与评估反馈”“判断反馈价值”等五个维度,验证反馈素养已有的理论框架,为高校师范生反馈素养相关研究提供科学测量工具,以期能够促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助推师范教育学科发展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创造型的未来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范生 反馈素养 量表开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师范生发展的样态、挑战与路径
7
作者 王奥轩 苑昌昊 刘一飞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支撑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离不开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师范生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全国31个省份(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80 536名师范生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师范生发展态势总体良... 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支撑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离不开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师范生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全国31个省份(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80 536名师范生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师范生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在服务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中,师范生仍面临角色认同基础存在结构性隐忧、学习投入要素暗藏方向性偏差、学科理解能力内隐表浅性困境、学历提升意愿呈现波动性下降、就业空间期望内含向城性偏好等多方挑战。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为基点筑牢角色认同基础、以教学思维培养为重点加强高质量课程建设、以本研深度衔接为支点提升师范生培养层次、以多元分类指导为焦点赋能师范生生涯规划、以区域协同提质为要点构建开放格局是推进师范生高质量发展的可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发展 角色认同 学习投入 专业能力 职业愿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防教育到国家认同:内地高校港澳学生军训实践与启示
8
作者 黄欢 赵家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全面加强港澳学生国防教育是港澳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是跨政治、教育、文化、军事领域的交叉问题。本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域下,结合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探究内地高校开展港澳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历史和现... 全面加强港澳学生国防教育是港澳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是跨政治、教育、文化、军事领域的交叉问题。本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域下,结合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探究内地高校开展港澳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发现:内地高校对港澳学生军训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度和情形,分别是将军训列入港澳学生必修课全训、港澳学生自愿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军训、港澳学生不参加军训(国情类课程替代);并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军训内容层面分析其原因,进而探讨内地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有效促进港澳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实施路径,一是依据2020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修订港澳学生军训法规;二是将军训纳入港澳学生培养方案,形成军训+国情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发动港澳学生积极军训;四是在共通融合中军训,增进港澳学生和内地学生之间的广泛交往、交流与交融;五是在国防教育中讲好内地与港澳共同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共情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学生 内地高校 军事技能训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定向师范生职业期望现状与应对
9
作者 李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定向师范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来源,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有效措施,职业期望对定向师范生反哺家乡、扎根乡村教育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基于对江苏省委托培养定向师范生的N学院的调研,在了解定向师范生职业期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 定向师范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来源,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有效措施,职业期望对定向师范生反哺家乡、扎根乡村教育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基于对江苏省委托培养定向师范生的N学院的调研,在了解定向师范生职业期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定向师范生职业期望的差异性,探究职业期望与定向师范生学习动机的关系。并根据调查结果,从政策设计、院校培养、动机激活等多个层面,制定针对性的职业期望维持策略,提升定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定向师范生 职业期望 学习动机 现状与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周琼 徐亚苹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素养 高校学生 教育培训 态度 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师”与“人师”统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丹 王子凡 胡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其职业生涯的主体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其可否成为教师职业胜任者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偏重“经师”,体现出知识本位、技能本...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其职业生涯的主体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其可否成为教师职业胜任者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偏重“经师”,体现出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实践本位等目标取向。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培养特别是培养“人师”意义重大,培养“人师”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义,而且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还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目前在实现“经师”与“人师”统一过程中,还面临着培养主体育人理念存在错位、培养对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培养过程的核心维度和关键内容失之偏颇等问题。基于此,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应遵循国家聚焦制度政策建设、学校致力培养过程改革、高校教师夯实“人师”培养能力、师范生主动提升“人师”力等多维协同,最终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师 人师 教师职前培养 师范生 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师范生数字素养框架与培养路径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杨晓宏 孟宝兴 王丹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
《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的发布,为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面向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开展师范生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与培养路径设计,能够为推动师范生数字素养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支持。研究对标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参照师范生核... 《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的发布,为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面向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开展师范生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与培养路径设计,能够为推动师范生数字素养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支持。研究对标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参照师范生核心素养相关标准,运用内容分析和对比分析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维度,13个二级维度,28个三级维度的师范生数字素养框架。在框架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路径:推动师范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筑牢培养底座;构建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主辅并行的培养体系;组建“校内教师+校际教师”两个共同体支撑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实践资源”两个资源库;形成“混合必修+网络选修”两种课程模式;建立师范生数字素养智能测评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数字素养 框架构建 培养路径 教师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定向师范生乡土情怀培养及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以乐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9期80-83,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定向师范生乡土情怀的培养是乡村振兴能否推动的关键因素。文章探讨了乡村小学全科师范生乡土情怀的内涵与价值,并层层深入,剖析了乡村定向师范生乡土情怀与乡村振兴...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定向师范生乡土情怀的培养是乡村振兴能否推动的关键因素。文章探讨了乡村小学全科师范生乡土情怀的内涵与价值,并层层深入,剖析了乡村定向师范生乡土情怀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基于此,提出了培育乡村小学师范生乡土情怀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通过准确定位定向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完善定向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定向师范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得乡土情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使定向师范生提升获得感和职业认同感,使人才培养立足于地方服务,激发定向师范生们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内在动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定向师范生 乡土情怀 培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硕 胡小勇 +1 位作者 穆肃 刘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储备力量,影响着教育未来的发展。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与教育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要求,研究针对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难题与发展要求,结合人工... 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储备力量,影响着教育未来的发展。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与教育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要求,研究针对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难题与发展要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潜能构建了面向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的“四维度18指标”微技能观测指标框架,设计了四层架构的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分析系统模型,提出了智能分析特点及教学基本技能“智学”实训方式,并于所在师范院校开展了试验应用。研究表明,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为导向,进行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框架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实现、实训场景设计和数字画像生成,能够提升师范生实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学基本技能 微技能观测指标 智能实训 数字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师计划”背景下乡村职前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鹏举 王安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优师计划”背景下乡村职前教师本土化培养既是乡村卓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机制,也是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乡村优质均衡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为农”的教育理念、“亲农”的培养要求、“归农”的课程体系、... “优师计划”背景下乡村职前教师本土化培养既是乡村卓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机制,也是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乡村优质均衡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为农”的教育理念、“亲农”的培养要求、“归农”的课程体系、“融农”的培养旨归构成其内在逻辑基础。教育理念场域性、培养要求公共性、课程体系在地性和价值旨归乡土性是其内在本质特征。以此为基础,通过回归乡土生活世界、重构地方知识体系、认同乡村教育价值,以确立地方性教育理念促使“贤才下得去”;嵌入社会公共属性、厚植乡土教育情怀、提振乡村育人水平,以坚守公共性培养要求确保“优才留得住”;彰显在地教育属性、激活文化自觉意识、重塑乡村教育自信,以构建在地性课程体系奠基“英才教得好”;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夯实文化回应能力、践履时代公共精神,遵循乡土性价值旨归实现“现才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乡村教师 师范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本土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公费职教师范生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分析——基于公共政策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玲 王芹磊 +2 位作者 邓文新 贾龙达 彭花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50-60,共11页
通过综合应用资料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10年至2023年间我国13个省份的地方公费职教师范生政策的效果。结果显示,地方政策实施后,中等职业学校对公费职教师范生认可度高、职教师范生的履约率和就业满意度高,对职业教... 通过综合应用资料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10年至2023年间我国13个省份的地方公费职教师范生政策的效果。结果显示,地方政策实施后,中等职业学校对公费职教师范生认可度高、职教师范生的履约率和就业满意度高,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扩充和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政策实施中也面临诸如政策连续性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及师资培养层次偏低等挑战。鉴于此,建议出台国家公费职教师范生培养制度、保障政策连续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培养的学历层次,并建立全面的政策评估机制,以增强政策的持续性、公平性和适应性,进而促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师资培养 公费师范生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支持的泛在学习应用场景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付道明 仇星月 +1 位作者 张梅 刘亚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71,109,共8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长为新型技术基座,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研究提出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泛在学习的三个设计原则:系统性、循环演进和开放性。基于这些原则,构建了大语言模型技术支持下的泛在教育应用模式。该...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长为新型技术基座,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研究提出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泛在学习的三个设计原则:系统性、循环演进和开放性。基于这些原则,构建了大语言模型技术支持下的泛在教育应用模式。该模式以泛在学习的设计、实施和活动评价需求为驱动,通过与大语言模型的持续互动,在多个维度形成闭环,为教师提供全流程支持。研究通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泛在学习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应用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字化意识和教学设计实施能力。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三个泛在学习应用策略:构建服务导向的助学机制,推动学习空间融合化;多通道感知学习环境数据,助力学习智能泛在化;建立“人—机—物”社会性交互,实现人机深度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泛在学习 应用场景 策略 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教学生会教: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的问题反思及实践对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尚力沛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1,93,共10页
围绕“如何教学生会教”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在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经验论反思基础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为其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问... 围绕“如何教学生会教”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在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经验论反思基础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为其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体育教师教育者未充分掌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其教学示范性的缺失影响师范生PCK的形成,核心课程教学未能“活化”PCK,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与基层体育教学实践缺乏深度关联,体育师范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运动技能教学问题的能力不足。提出实践对策:体育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应基于前沿理论与实践提升示范性;术科教学应基于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理论课程教学联系体育教学实践“活化”体育师范生PCK;创设教学情境,以数字化赋能体育师范教育;深度把控教育实习质量,优化实践课程学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师范生 体育教育 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想到实现: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家才 朱代琼 王彦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学业表现是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讨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内在机理对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学业目标计划与牵引是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灯塔”与动力源,决定学习韧性;... 学业表现是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讨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内在机理对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学业目标计划与牵引是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灯塔”与动力源,决定学习韧性;立志个人力与场域力是驱使师范生确立学业目标的关键因素;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让学生选择挑战性或者量力性学业目标;学习韧性、调适与支持策略是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前提和保障;学业表现、调适与支持策略、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能够调节学习韧性,与其存在交互关系,学业表现反作用于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为此,应通过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增强师范生“立志”教育效能;以“分布式教育”强化教师职业信念与师范专业认同;创设多元发展平台延展师范生兴趣与能力认知空间;建构分类评价体系提升师范生获得感与学习效能感;采取学业援助与个性化指导提升师范生学习策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优秀学业表现 地方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土情怀培育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翟宇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8-12,共5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的乡土情怀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乡村教育情怀。当前,地方公费师范生乡土情怀培育中存在着乡土情怀培育意识薄弱、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乡土文化元素、校园文化缺乏乡土性、教育实践培养机制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培养地方公费师... 地方公费师范生的乡土情怀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乡村教育情怀。当前,地方公费师范生乡土情怀培育中存在着乡土情怀培育意识薄弱、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乡土文化元素、校园文化缺乏乡土性、教育实践培养机制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乡土情怀,应强化地方公费师范生乡土情怀的培育意识,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乡土文化知识,构建乡土与城市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建立全程全方位的乡村教育实践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土情怀 乡土文化知识 校园文化 乡村教育实践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