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厌氧氨氧化污泥耦合小球藻的双生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养殖废水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方毅 薛溢涵 +1 位作者 贾律伦 林云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9,共8页
【目的】利用厌氧氨氧化污泥和小球藻耦合构建双生物微生物燃料电池(DMFC),以期在产电的同时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高浓度氮磷和有机物,为养殖废水处理和生物能源制备提供新途径。【方法】将厌氧氨氧化污泥和模拟废水以体积比1∶4混合后... 【目的】利用厌氧氨氧化污泥和小球藻耦合构建双生物微生物燃料电池(DMFC),以期在产电的同时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高浓度氮磷和有机物,为养殖废水处理和生物能源制备提供新途径。【方法】将厌氧氨氧化污泥和模拟废水以体积比1∶4混合后投至阳极室,小球藻和BG-11培养基以体积比1∶4混合后加入阴极室,运行24 h后阳极开始出水,并将阳极出水加入阴极室中,保持恒温并设置光暗周期模式,监测电压及废水中氨氮、NO_(2)^(−)−N、NO_(3)^(−)−N、总磷质量浓度,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pH。【结果】厌氧氨氧化污泥和小球藻之间存在明显的电子交换,系统产电性能良好,DMFC稳定运行阶段正负峰值电压分别为45、−125 mV。氨氮质量浓度由1588.97 mg/L降至602.75 mg/L,去除率达62.07%;NO_(2)^(−)−N、总磷和SCOD去除率分别为88.62%、54.45%和63.72%。系统在pH为9.5的条件下能稳定运行。【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厌氧氨氧化污泥耦合小球藻的DMFC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有效脱氮、除磷、降低有机物浓度,还能持续产电,是协同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污泥 小球藻 微生物燃料电池 氨氮 总磷 可溶性化学需氧量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处理对荒漠绿洲区酿酒葡萄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2
作者 郑睿 康绍忠 +1 位作者 胡笑涛 李思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141,共9页
研究水氮耦合对葡萄树光合、果实品质及产量变化的影响,对于发展葡萄产业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葡萄浆果成熟期对不同水分亏缺及施氮水平下的酿酒葡萄进行了光合日变化测定,同时对可溶性固形物及产量进行... 研究水氮耦合对葡萄树光合、果实品质及产量变化的影响,对于发展葡萄产业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葡萄浆果成熟期对不同水分亏缺及施氮水平下的酿酒葡萄进行了光合日变化测定,同时对可溶性固形物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亏缺会导致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光合速率的下降,而施氮量的增加能消减下降趋势。低氮条件下,轻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分别使葡萄产量降低32.2%和49.9%,使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6.9%和13.9%;氮素充足条件下,尽管存在水分亏缺,但葡萄产量无显著降低,且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6.2%。该研究对于认识葡萄水肥耦合关系、指导水肥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氮素 酿酒葡萄 光合作用 可溶性固形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及特性 被引量:50
3
作者 杨绒 严德翼 +2 位作者 周建斌 汪文霞 马勤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97-1403,共7页
测定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SON)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垆土、红油土和淋溶褐土中SO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75、39.10mg/kg和41.80mg/kg,占可溶性总氮(... 测定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SON)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垆土、红油土和淋溶褐土中SO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75、39.10mg/kg和41.80mg/kg,占可溶性总氮(TSN)的51.25%、68.28%和68.57%,分别为土壤全氮的2.54%、3.75%和4.00%;土壤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7.18、7.42mg/kg和7.41mg/kg,分别占SON的30.53%、19.23%和17.50%,占全氮的0.74%、0.71%和0.7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土壤SON含量及其在TSN和全氮中所占的比例、游离氨基酸在SON中所占的比例有显著影响,而对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占土壤全氮比例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枯枝落叶层中SON含量(248.26mg/kg)为农田土壤(24.75mg/kg)的10倍左右,且林地土壤0~20cm土层SON含量(31.03mg/kg)显著的高于当地农田,两种生态系统0~20cm土层土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7.18~7.32mg/kg)相当,但均极显著低于枯枝落叶层中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18.57mg/k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SN、SON以及游离氨基酸与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等各养分之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氮 游离氨基酸 全氮 土壤类型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氮和硝氮胁迫下金鱼藻对氮素的利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靖 敖新宇 +2 位作者 李宁云 雷然 陈玉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9-413,共5页
对剑湖优势沉水植物金鱼藻进行不同浓度的铵氮和硝氮耐受试验,同时对植物体内的总氮、硝氮、铵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环境中的铵氮和硝氮直接影响金鱼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照相比,金鱼藻的总氮含量都有明显的... 对剑湖优势沉水植物金鱼藻进行不同浓度的铵氮和硝氮耐受试验,同时对植物体内的总氮、硝氮、铵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环境中的铵氮和硝氮直接影响金鱼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照相比,金鱼藻的总氮含量都有明显的升高,但是浓度对总氮含量影响不明显。金鱼藻对环境铵氮较敏感,环境中高浓度的铵氮会抑制氮素的转化。金鱼藻对硝氮的耐受能力较强,环境中低浓度的硝氮会促进金鱼藻对硝氮的吸收和转化,环境硝氮浓度达到60 mg/L时,金鱼藻对硝氮的吸收达到饱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随环境硝氮浓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硝氮 铵氮 总氮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形成的生理特性差异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艳霞 杨卫兵 +7 位作者 尹燕枰 郑孟静 陈金 杨东清 骆永丽 庞党伟 李勇 王振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5-1724,共10页
为探明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形成的生理机制,明确限制小穗上位弱势粒充实的主要原因,本试验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TN1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0(SN20)为材料,调查检测了灌浆过程中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全... 为探明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形成的生理机制,明确限制小穗上位弱势粒充实的主要原因,本试验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TN1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0(SN20)为材料,调查检测了灌浆过程中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与籽粒柄连接处横面的组织结构与不同粒位籽粒粒重的关系。花后籽粒灌浆过程中灌浆速率与籽粒内GA和IAA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小穗基部籽粒中较高的GA和IAA含量可使蔗糖向淀粉转化开始早,籽粒分化快,灌浆速率高,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高的生理机制;扫描电镜图显示小麦籽粒灌浆初期小穗基部籽粒柄维管束横面面积明显大于上位籽粒,微观空隙小且排列较整齐,有利于同化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的运输,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增长快、灌浆速率高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位 粒重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全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对小麦旗叶部分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巧霞 郭天财 +2 位作者 阎凌云 冯伟 王永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9-642,共4页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生态区划提供依据,在黏、壤、砂三种土壤质地池栽条件下对豫麦49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开花15 d之后砂土地均低于其他...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生态区划提供依据,在黏、壤、砂三种土壤质地池栽条件下对豫麦49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开花15 d之后砂土地均低于其他两种土壤质地,黏土条件下种植的较高;旗叶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砂土>黏土>壤土;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开花15 d之后及整个灌浆期间旗叶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黏土>壤土>砂土;花后35 d至成熟粒重表现为壤土>砂土>黏土,成熟时粒重为壤土46.10 mg,砂土43.59 mg,黏土41.05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质地 硝酸还原酶活性 全氮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硅配施对冬小麦生育后期蚜虫密度及抗虫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祎 张月玲 +3 位作者 苏建伟 王宜伦 谭金芳 韩燕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2-839,共8页
试验采用氮(N)和硅(SiO2)两因素2×3完全均衡方案和随机区组设计,氮(N)设180 kg/hm2、270 kg/hm2两个水平,分别配施0 kg/hm2、75 kg/hm2和150 kg/hm2三个水平的硅肥(SiO2),研究氮配施硅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麦长管蚜盛发期蚜虫密度及... 试验采用氮(N)和硅(SiO2)两因素2×3完全均衡方案和随机区组设计,氮(N)设180 kg/hm2、270 kg/hm2两个水平,分别配施0 kg/hm2、75 kg/hm2和150 kg/hm2三个水平的硅肥(SiO2),研究氮配施硅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麦长管蚜盛发期蚜虫密度及抗虫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增加平均麦蚜密度的效应与冬小麦叶部、穗部平均可溶性糖、平均总酚,叶部平均单宁含量的降低和叶部、穗部平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着密切关系;施硅降低冬小麦平均蚜虫密度的效应与施硅增加冬小麦叶部和穗部平均可溶性糖、平均总酚、平均单宁含量有关系密切。高硅削弱施氮增加小麦蚜虫密度的效应与高硅削弱施氮降低叶部和穗部可溶性糖含量、叶部单宁含量的效应有密切关系;低氮配施低硅即可显著降低蚜虫密度,其效应与施硅增加了穗部可溶性糖的含量有密切关系;而高氮需配施高硅才可显著降低蚜虫密度,其效应与施硅增加了小麦叶部和穗部可溶性糖、叶部单宁含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长管蚜 氮硅配施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总酚 单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总氮和蛋白质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邵惠芳 许自成 +2 位作者 刘丽 卢秀萍 肖炳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9-76,共8页
【目的】为卷烟叶组配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9份烤烟基因型为材料,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总氮、蛋白质含量水平下烟叶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1)样本总氮含量相对较低,蛋白质含量处于适宜范围,新植二烯... 【目的】为卷烟叶组配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9份烤烟基因型为材料,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总氮、蛋白质含量水平下烟叶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1)样本总氮含量相对较低,蛋白质含量处于适宜范围,新植二烯含量较高。(2)烤烟总氮、蛋白质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总氮、蛋白质含量均为低类群时,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表现为最低,美拉德反应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在总氮、蛋白质含量均为中等类群时,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也表现为中等,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表现为最高;在总氮、蛋白质含量均为高类群时,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表现为最高,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表现为中等。方差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聚类结果是合理的。【结论】一般烟叶总氮(15.3~18.8mg/g)、蛋白质含量(84.2~103.4mg/g)中等时,烟叶劲头适中、刺激性小,香气量充足,可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总氮 蛋白质 挥发性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畜禽废弃物管理的发酵床技术研究:Ⅰ发酵床剖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红 常志州 +3 位作者 王世梅 黄红英 陈欣 费辉盈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4-758,共5页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猪排泄物管理而发展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采集两个使用年限不同的发酵床有机垫料剖面样品,进行相关物理、化学与微生物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两年的陈有机垫料中可溶性盐含量远高于使用两个月的新垫料,呈重...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猪排泄物管理而发展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采集两个使用年限不同的发酵床有机垫料剖面样品,进行相关物理、化学与微生物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两年的陈有机垫料中可溶性盐含量远高于使用两个月的新垫料,呈重度盐渍化;两垫料总孔隙度维持在70%以上,差异不明显,新垫料除细菌在垫料底层略低于陈垫料外,纤维素分解菌与霉菌数量均高于陈垫料,其差异可能是采样时陈垫料因未养猪无新鲜粪便补充所致。因此,洗盐等再生处理是延长垫料使用年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畜废弃物 有机垫料 可溶性盐分 无机氮 总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小麦植株的碳氮代谢及碳代谢与赤霉病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海坤 刘小宁 +1 位作者 黄玉芳 叶优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2-789,共8页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小麦植株的碳氮代谢特性及碳代谢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本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为供试材料,在0kg(N)·hm^-2、120kg(N)·hm^-2、180kg(N)·...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小麦植株的碳氮代谢特性及碳代谢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本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为供试材料,在0kg(N)·hm^-2、120kg(N)·hm^-2、180kg(N)·hm^-2、240kg(N)·hm^-2、360kg(N).hm125个氮肥水平下,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植株可溶性糖含量、C/N以及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小麦植株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和C/N由越冬到开花期呈“V”形变化,拔节期最低,分别为80~200mg.g^-1和3~10。开花期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最大,且施氮处理植株的可溶性糖含量和C/N比不施氮处理分别低15.4%~47.7%和24.5%~63.1%。植株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差异最大。两个品种小麦植株的可溶性糖和氮素的累积吸收量在小麦生育期内均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植株全氮含量与小麦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显著负相关;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的可溶性糖含量、C/N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线性关系。说明小麦拔节期到开花期的碳氮代谢对赤霉病的发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全氮 可溶性糖 C N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碳氮功能耦合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宏燕 王晶莹 +2 位作者 宋立娟 赵伟 于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137,共8页
研究在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含量的变化,初步对黑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功能耦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农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化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提... 研究在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含量的变化,初步对黑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功能耦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农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化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不明显;土壤耕作层的有机质和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可溶性碳氮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农肥处理显著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土壤可溶性C/N值,化肥处理则有效的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的C/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耦合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木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曾炳山 黄永芳 +1 位作者 杨懋勋 周锦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柚木Tectona grandis L.f.为马鞭草科柚木属落叶或半落叶高大乔木。试验以4年生柚木采穗圃的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在7月下旬,采用不同浓度IBA粉剂处理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研究生根过程中插穗可溶性糖、全氮和C/N比等营养物质的变化... 柚木Tectona grandis L.f.为马鞭草科柚木属落叶或半落叶高大乔木。试验以4年生柚木采穗圃的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在7月下旬,采用不同浓度IBA粉剂处理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研究生根过程中插穗可溶性糖、全氮和C/N比等营养物质的变化,探讨扦插生根与营养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柚木扦插生根与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都有一定的关系;与对照相比,500 mg kg-1IBA使插穗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并使插穗内全氮含量保持在一定水平,这利于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嫩枝扦插 可溶性糖 全氮 C N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两个烤烟品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承刚 杨志新 +3 位作者 邵建平 綦世飞 周冀衡 苏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7-771,共5页
以云南两个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模拟昆明地区24.65%和39.53%的臭氧衰减时增强的UV-B辐射(分别为T1 5.30 kJ.m 2.d 1和T2 8.50 kJ.m 2.d 1),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增强UV-B辐射对两个烤烟品种... 以云南两个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模拟昆明地区24.65%和39.53%的臭氧衰减时增强的UV-B辐射(分别为T1 5.30 kJ.m 2.d 1和T2 8.50 kJ.m 2.d 1),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增强UV-B辐射对两个烤烟品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质体色素和酚类含量的影响,为揭示UV-B辐射对烤烟化学质量特征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种UV-B辐射明显降低了两个烤烟品种的水溶性糖和邻苯二酚含量,同时造成两个烤烟品种全氮、全钾、游离氨基酸、质体色素和类黄酮明显增加。增强UV-B辐射对两个烤烟品种烟碱含量的影响不同,增强UV-B辐射使"云烟87"的烟碱含量增加,使"红花大金元"烟碱含量降低。水溶性糖和总氮含量变化对UV-B辐射的响应说明"云烟87"品种对UV-B辐射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UV-B辐射 水溶性糖 总氮 烟碱 游离氨基酸 质体色素 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边参数在作物营养诊断和品质预报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黄文江 赵春江 +2 位作者 王纪华 王锦地 马智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对红边参数与反映作物碳氮代谢典型的生物化学参数叶片全氮和叶片可溶性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运用红边位置来反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归一化最小振幅来反演叶片全氮含量。并建立了基于红边参数的生化组分统计回归模型和基于叶... 通过对红边参数与反映作物碳氮代谢典型的生物化学参数叶片全氮和叶片可溶性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运用红边位置来反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归一化最小振幅来反演叶片全氮含量。并建立了基于红边参数的生化组分统计回归模型和基于叶片全氮与可溶解性糖比值与籽粒蛋白品质指标间的回归方程,并对建模试验所建立方程进行了检验。表明利用运用红边参数反演叶片全氮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而预测小麦蛋白品质是可行的。为生产上利用遥感手段大面积、无破坏、及时评价冬小麦生长状态和在开花期进行小麦品质的预测预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边参数 营养诊断 品质预报 叶片全氮 叶片可溶性糖 冬小麦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氨氧化菌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白洁 董晓 赵阳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70-1874,共5页
采用传统的最大或然数法(MPN)和不依赖于培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对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中AOB的丰度、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并试图探究AOB同土壤可溶性盐分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土壤中AOB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存... 采用传统的最大或然数法(MPN)和不依赖于培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对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中AOB的丰度、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并试图探究AOB同土壤可溶性盐分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土壤中AOB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月份中不同站点之间群落结构相似性较大,AOB细菌数量与土壤可溶性盐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总氮和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盐分、总氮和有机质含量是辽河口湿地AOB数量时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湿地 氨氧化菌(AOB) 可溶性盐分 有机质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肥对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剑敏 洪坚平 梁利宝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498-501,共4页
通过连续2 a对塌陷地土壤复垦,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内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中全氮、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塌陷地复垦土壤的全氮、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逐年增加。有机肥+无机肥(N+M)处理对提高土壤全氮效果最... 通过连续2 a对塌陷地土壤复垦,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内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中全氮、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塌陷地复垦土壤的全氮、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逐年增加。有机肥+无机肥(N+M)处理对提高土壤全氮效果最好,有机肥+无机肥(N+M)、有机肥+无机肥+菌肥(N+M+F)和有机肥(M)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无机肥+菌肥(N+M+F)处理对提高土壤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复垦 全氮 微生物氮 可溶性有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对比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敬梅 崔晓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3,共3页
测定了阔叶红松林与人工红松林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可溶性有机氮的质量分数随土壤层次的降低而降低,而人工红松林则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加;在A11、A12层阔叶红松林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要高于人工... 测定了阔叶红松林与人工红松林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可溶性有机氮的质量分数随土壤层次的降低而降低,而人工红松林则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加;在A11、A12层阔叶红松林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要高于人工红松林,而在AB层则是人工红松林高于阔叶红松林。阔叶红松林3个土层的可溶性有机氮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71.19×10-6、116.39×10-6、78.51×10-6,占可溶性总氮的84.93%、85.58%、92.02%;人工红松林3个土层的可溶性有机氮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4.16×10-6、95.82×10-6、102.87×10-6,占可溶性总氮的75.35%、93.58%、95.11%。阔叶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相同层次中的无机氮质量分数、可溶性有机氮/无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总氮比值差异不显著,可溶性总氮与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与全氮、有机质、可溶性总氮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碱解氮、NH4+—N、NO3-—N、无机氮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可溶性有机氮 可溶性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稻含氮化合物与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阳树英 邹应斌 +3 位作者 刘少坤 赵则胜 李铮 彭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通过对不同品种彩色稻含氮化合物含量的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增香潜力大的彩色功能稻种质资源,为彩色稻的增香研究提供可行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糙米的全氮含量高低依次为上农红粳>上农黑糯>红香玉>白巨胚>绿稻&... 通过对不同品种彩色稻含氮化合物含量的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增香潜力大的彩色功能稻种质资源,为彩色稻的增香研究提供可行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糙米的全氮含量高低依次为上农红粳>上农黑糯>红香玉>白巨胚>绿稻>黑巨胚>红玉巨胚;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依次为上农红粳>红玉巨胚>红香玉>白巨胚>绿稻>红巨胚>上农黑糯;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依次为红玉巨胚>黑巨胚>白巨胚>上农黑糯>绿稻>上农红粳>红香玉;L-脯氨酸含量高低依次为白巨胚>绿稻>红玉巨胚>上农黑糯>红香玉>黑巨胚>上农红粳;并且各品种间各生理性状差异极显著。上农红粳、上农黑糯、红玉巨胚、绿稻糙米的L-脯氨酸含量与糙米总氮含量正相关;上农黑糯、绿稻、黑巨胚、红玉巨胚的L-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负相关(其中绿稻为显著负相关);上农红粳、上农黑糯、绿稻、红玉巨胚谷粒颖果的L-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负相关,并与总氮含量正相关。因此,上农黑糯、绿稻、上农红粳、红玉巨胚的增香潜力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稻 L-脯氨酸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总氮含量 糙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制方式和施氮量下烤烟和白肋烟糖含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广东 徐成龙 史宏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31,共4页
为探究烤烟与白肋烟糖含量差异形成原因,以烤烟品种K326、中烟100和白肋烟品种达白1号、TN9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调制方式及施氮水平下烟叶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基因型对烤烟和白肋烟烟叶的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最大,调制方式影... 为探究烤烟与白肋烟糖含量差异形成原因,以烤烟品种K326、中烟100和白肋烟品种达白1号、TN9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调制方式及施氮水平下烟叶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基因型对烤烟和白肋烟烟叶的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最大,调制方式影响其次,施氮量影响相对较小。烤烟在晾制条件下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烘烤条件下明显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晾制条件下虽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中烟100中、上部烟叶还原糖与水溶性总糖比值均在0.95左右,且在不同调制方式间差异较小;而TN90中、上部烟叶还原糖与水溶性总糖比值在不同调制方式间差异较大,且均表现为烘烤>先晾再烤>晾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白肋烟 水溶性总糖 还原糖 调制方式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新铁炮百合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伟 刘久东 周厚高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在长、短两种光周期条件下对新铁炮百合的三种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上、中部叶片的生理活动与植株生长发育状态的关系较为紧密;顶芽形态分化初期,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至较低的水平,而总氮含量则升至较... 在长、短两种光周期条件下对新铁炮百合的三种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上、中部叶片的生理活动与植株生长发育状态的关系较为紧密;顶芽形态分化初期,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至较低的水平,而总氮含量则升至较高水平;此外,生殖生长状态下,3部分叶片各自C/N值均高于营养生长状态下其各自C/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铁炮百合 生理指标 可溶性糖 淀粉 总氮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