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脊柱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脊柱矫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随访资料齐全...目的:观察脊柱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脊柱矫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随访资料齐全的37例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患者髋关节是否受累将其分为2组:A组,患者自述髋关节无痛、屈伸活动不受限制且客观查体屈伸活动良好(≥120°);B组,患者自述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或客观查体屈伸活动受限(<120°)或行THR。将B组患者再分为三组:B1组,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需行THR;B2组,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脊柱矫形术后行THR;B3组,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THR后行脊柱矫形术。收集患者SRS-22、BASFI评分表、Harris评分表功能部分,分析组间及组内异同,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收集患者因髋关节运动受限所致生活不便主诉及是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结果:矫形前,A组SRS-22功能评分、BASFI平均分、Harris功能评分分别为2.8±0.7、3.8±1.4、40.8±4.7分,矫形后分别为4.1±0.6、2.1±1.3、43.6±2.6分;矫形前B组分别为2.4±0.6、6±1.5、30.7±8.1分,矫形后分别为3.5±0.6、4.5±1.1、37.2±4.2分。脊柱矫形术使A、B两组患者整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提高,尤其直立相关活动能力(站立、行走、够高物等)明显改善,而屈曲相关活动能力(穿袜、弯腰捡物等)有所下降;矫形前后A组患者活动能力均优于B组。B1组患者脊柱矫形术后活动能力低于预期;B2组患者主诉脊柱矫形术后活动能力下降,但行THR后恢复并提高;B3组患者主诉THR后活动能力不同程度提高,脊柱矫形后再次提高,但部分患者坐立困难。结论:脊柱矫形术会改变AS患者髋关节有效运动范围,充分认识此点,是AS后凸畸形伴髋关节受累患者成功实施脊柱矫形术及全髋置换术的关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前后慢走及上下楼梯两种不同步态下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髋关节假体的优化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人工髋关节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计算慢走和上下楼...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前后慢走及上下楼梯两种不同步态下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髋关节假体的优化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人工髋关节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计算慢走和上下楼梯时THR前后股骨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遮挡率。结果慢走运动时,THR前股骨应力由近端到远端逐渐递增,在股骨中下段达到最大,最大应力为90.6 MPa;THR后股骨出现应力遮挡现象,股骨的应力幅值有所下降,最大应力为82.5 MPa,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大转子附近股骨遮挡率最大,总体遮挡率为14.9%~99.0%。此外,假体颈部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现象。上下楼梯运动时,股骨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与慢走运动时大体相似,但应力遮挡效应更为明显。结论植入假体后,上下楼梯时股骨近端出现较大应力遮挡,并且假体自身出现过大应力集中,会影响THR手术质量,建议病人在术后应尽量减少关节角变化较大的运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脊柱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脊柱矫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随访资料齐全的37例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患者髋关节是否受累将其分为2组:A组,患者自述髋关节无痛、屈伸活动不受限制且客观查体屈伸活动良好(≥120°);B组,患者自述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或客观查体屈伸活动受限(<120°)或行THR。将B组患者再分为三组:B1组,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需行THR;B2组,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脊柱矫形术后行THR;B3组,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THR后行脊柱矫形术。收集患者SRS-22、BASFI评分表、Harris评分表功能部分,分析组间及组内异同,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收集患者因髋关节运动受限所致生活不便主诉及是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结果:矫形前,A组SRS-22功能评分、BASFI平均分、Harris功能评分分别为2.8±0.7、3.8±1.4、40.8±4.7分,矫形后分别为4.1±0.6、2.1±1.3、43.6±2.6分;矫形前B组分别为2.4±0.6、6±1.5、30.7±8.1分,矫形后分别为3.5±0.6、4.5±1.1、37.2±4.2分。脊柱矫形术使A、B两组患者整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提高,尤其直立相关活动能力(站立、行走、够高物等)明显改善,而屈曲相关活动能力(穿袜、弯腰捡物等)有所下降;矫形前后A组患者活动能力均优于B组。B1组患者脊柱矫形术后活动能力低于预期;B2组患者主诉脊柱矫形术后活动能力下降,但行THR后恢复并提高;B3组患者主诉THR后活动能力不同程度提高,脊柱矫形后再次提高,但部分患者坐立困难。结论:脊柱矫形术会改变AS患者髋关节有效运动范围,充分认识此点,是AS后凸畸形伴髋关节受累患者成功实施脊柱矫形术及全髋置换术的关键。
文摘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前后慢走及上下楼梯两种不同步态下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髋关节假体的优化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人工髋关节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计算慢走和上下楼梯时THR前后股骨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遮挡率。结果慢走运动时,THR前股骨应力由近端到远端逐渐递增,在股骨中下段达到最大,最大应力为90.6 MPa;THR后股骨出现应力遮挡现象,股骨的应力幅值有所下降,最大应力为82.5 MPa,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大转子附近股骨遮挡率最大,总体遮挡率为14.9%~99.0%。此外,假体颈部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现象。上下楼梯运动时,股骨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与慢走运动时大体相似,但应力遮挡效应更为明显。结论植入假体后,上下楼梯时股骨近端出现较大应力遮挡,并且假体自身出现过大应力集中,会影响THR手术质量,建议病人在术后应尽量减少关节角变化较大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