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And-1增强卵巢癌细胞对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的敏感性
1
作者 郑佳慧 杨枭 +3 位作者 詹靖 刘同征 李苏 张建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目的:阐明在卵巢癌细胞中靶向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acidic nucleoplasmic DNA-binding protein 1, And-1)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 目的:阐明在卵巢癌细胞中靶向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acidic nucleoplasmic DNA-binding protein 1, And-1)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分析And-1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并进一步探讨And-1表达水平对卵巢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接着,采用shRNA技术构建And-1稳定敲低的卵巢癌细胞系,并通过生长曲线评估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后,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尼拉帕利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A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And-1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HR>1,P<0.05)。在细胞实验中,And-1敲低的A2780和OVCAR3卵巢癌细胞株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And-1敲低显著降低了尼拉帕利的IC50值(P<0.05),克隆形成实验证实了卵巢癌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leaved PARP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靶向抑制And-1可增强卵巢癌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潜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 PARP抑制剂 尼拉帕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和p53结合蛋白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志坤 祝淑钗 王玉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4-1317,1322,共5页
目的研究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MDC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C1、53BP1mRNA和蛋白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的... 目的研究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MDC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C1、53BP1mRNA和蛋白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MDC1、53BP1mRNA在所检测的人食管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均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检测到MDC1、53BP1的蛋白表达。结论首次证实了MDC1、53BP1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推测MDC1、53BP1可能和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 p53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粗榧新碱衍生物HH07A对肿瘤细胞内DNA拓扑异构酶Ⅱ和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叶玉梅 徐承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1-214,共4页
HH07A5.5μmolL-1作用L1210细胞24h后,可使细胞的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下降;在无细胞系统,HH07A0.55mmolL-1也能直接促进DNA拓扑异构酶Ⅱ引起的DNA链断裂.经HH07A(L1210... HH07A5.5μmolL-1作用L1210细胞24h后,可使细胞的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下降;在无细胞系统,HH07A0.55mmolL-1也能直接促进DNA拓扑异构酶Ⅱ引起的DNA链断裂.经HH07A(L1210细胞5.5μmolL-1,HL-60细胞8.25μmolL-1)作用24h后,L1210及HL-60细胞的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升高,胞膜PKC活性下降,而全细胞PKC活性变化不大.在无细胞系统中,HH07A1.1mmolL-1能明显抑制PKC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海南粗榧新碱 衍生物 dna 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IGFBP-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曼曼 高泽霞 +3 位作者 冯兵 罗双双 曹文怡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6,共8页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克隆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CDS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并分别采用qRT-PCR和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BSP)分析IGFBP-1在二倍体、四倍体...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克隆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CDS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并分别采用qRT-PCR和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BSP)分析IGFBP-1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中的表达水平及启动子区和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泥鳅的IGFBP-1基因CDS序列长789bp,编码262个氨基酸,二倍体、四倍体泥鳅间有5bp的差异,但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在二倍体、四倍体中分别克隆得到2341bp和2331bp的启动子序列,倍性间的序列相似度达99%,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典型元件TATA-box,以及SP1、CREB、C/EBP、POU2F2、GATA-2/3/4和SRY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泥鳅的IGFBP-1基因主要在肝脏中表达,且四倍体泥鳅肝脏中IGFBP-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P<0.01)。四倍体泥鳅IGFBP-1基因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均比二倍体低,其中四倍体肝脏中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二倍体(P<0.01)。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IGFBP-1基因主要表达的肝脏组织中,其mRNA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启动子区较高的甲基化可能抑制了二倍体泥鳅IGFBP-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四倍体 IGFBP-1 dna甲基化 生物多倍化 多倍体鱼类 表型变异 基因表达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BP1与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 被引量:4
5
作者 江越菁 臧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9-1285,共7页
DNA的精确复制和遗传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DNA双链断裂损伤可能诱导细胞凋亡和染色质重排,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53BP1是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重要调节蛋白质之一,对调控损伤修复平衡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 DNA的精确复制和遗传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DNA双链断裂损伤可能诱导细胞凋亡和染色质重排,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53BP1是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重要调节蛋白质之一,对调控损伤修复平衡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53BP1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信号通路、分子机制和翻译后修饰做一浅显的总结和展望,希望能为53BP1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癌基因p53结合蛋白1 dna双链断链 dna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DNA结合蛋白1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曾祥林 王代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1是在人类身上新发现的一种单链DNA结合蛋白,它通过参与各种DNA损伤修复过程维持基因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这一重大发现为各种DNA损伤修复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就SSB1相关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单链dna结合蛋白1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B和ERK1/2在CaMKⅡδ调控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红美 董伟 +4 位作者 戚孟春 冯晓洁 陆大壮 李任 孙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索c 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 MKⅡ)δ调控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a MKⅡδR NA干扰载体并转染小鼠R AW264.7细胞,确定其干扰效率。病毒转染细胞... 目的探索c 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 MKⅡ)δ调控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a MKⅡδR NA干扰载体并转染小鼠R AW264.7细胞,确定其干扰效率。病毒转染细胞后,用50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于不同时间点检测CREB、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应用ERK1/2信号阻断剂PD98059处理细胞,检测ERK1/2信号阻断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Ca MKⅡδ干扰载体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干扰效率分别为77.2%和70.2%。Ca MKⅡδ干扰可明显降低CREB、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幅度分别为21%~55%和55%~64%。此外,ERK1/2信号阻断明显下调了NFATc1蛋白表达,使破骨细胞数目、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分别下降了39.3%、50.0%和52.3%。结论 Ca MKⅡδRNA干扰可明显抑制CREB和ERK1/2蛋白磷酸化;CREB和ERK1/2参与了Ca MKⅡδ对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δ RNA干扰 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BP1蛋白表达缺失与前列腺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杜然 张惠箴 +1 位作者 陈杰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1)在前列腺腺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50例前列腺腺癌根治标本的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20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1)在前列腺腺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50例前列腺腺癌根治标本的癌及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20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3BP1在以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前列腺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53BP1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前列腺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呈递减趋势,且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的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腺癌细胞(P=0,0.015,0),在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P=0,0.035),而癌旁良性前列腺上皮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53BP1在低年龄组中表达明显低于高年龄组(P=0.001),而与其他病理参数无关。结论 53BP1作为抑癌基因,其表达的缺失与前列腺腺癌发生有关,它有可能成为前列腺腺癌的早期指示因子,预示前列腺腺癌的发生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腺癌 53BP1 dna损伤应答通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菲咯啉-苯氧乙酸锌、铅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与DNA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沈伟 胡未极 +1 位作者 吴小勇 赵国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110,共10页
以2-4-(1H-咪唑-2-[4,5-f][1,10]菲咯啉基)苯氧乙酸(HPIMPHC)和2-2-(1H-咪唑-2-[4,5-f][1,10]菲咯啉基)苯氧乙酸(HOIMPHC)为配体,水热合成了2种新型配合物[Zn(PIMPHC)_2]_n(1)和{[Pb(OIMPHC)_2]·4H_2O}_n(2)。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 以2-4-(1H-咪唑-2-[4,5-f][1,10]菲咯啉基)苯氧乙酸(HPIMPHC)和2-2-(1H-咪唑-2-[4,5-f][1,10]菲咯啉基)苯氧乙酸(HOIMPHC)为配体,水热合成了2种新型配合物[Zn(PIMPHC)_2]_n(1)和{[Pb(OIMPHC)_2]·4H_2O}_n(2)。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Zn(Ⅱ)的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变形的八面体,形成2D网状结构。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Pb(Ⅱ)的配位数为7,配位构型为变形的五角双锥,形成2D网状结构。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1H-咪唑-2-[4 5-f][1 10]菲咯啉基)苯氧乙酸 2-2-(1H-咪唑-2-[4 5-f][1 10]菲咯啉基)苯氧乙酸 Zn() Pb() dna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HD1L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发财 陈瑜 秦望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chromodomain helicase/ATPase DNA binding protein 1-like gene,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PC3... 目的: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chromodomain helicase/ATPase DNA binding protein 1-like gene,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PC3、DU145以及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中CHD1L mRNA表达水平;转染siRNA干扰前列腺癌PC3细胞CHD1L的表达,并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分析沉默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PC3细胞MMP-9、N-钙黏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HD1L 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上皮细胞(P<0.01),其中以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侵袭实验中,干扰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49.67±6.67)vs(113.67±5.69)和(112.00±12.49)个,P<0.05)。划痕实验中,干扰组48 h伤口愈合率也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1.27±3.27)%vs(48.47±5.72)%和(49.93±3.35)%,P<0.05]。干扰组细胞MMP-9和N-钙黏蛋白表达下调,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沉默CHD1L可降低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MP-9和EMT相关蛋白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显著表达的丝氨酸/精氨酸富集蛋白1在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
11
作者 张薇 范立梅 +1 位作者 李林林 彭正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研究神经系统显著表达的丝氨酸/精氨酸富集蛋白1(NSSR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在小鼠发育过程中NSSR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不同胎龄的胎鼠中枢神经系统样本以及不同生长时期的小鼠大脑样品,通过蛋... 目的:研究神经系统显著表达的丝氨酸/精氨酸富集蛋白1(NSSR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在小鼠发育过程中NSSR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不同胎龄的胎鼠中枢神经系统样本以及不同生长时期的小鼠大脑样品,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SSR1蛋白在各样品中的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SR1在小鼠大脑不同部位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布.结果: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NSSR1的蛋白表达量在胚胎期9~14 d期间显著增加,其相对表达量从0.186增加至0.445,在出生后则一直维持着比较高水平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结果显示,在胚胎期12 d的胎鼠中,NSSR1蛋白表达集中在室管膜外侧的套层和边缘层中,在室管膜层中未见表达.在新生小鼠和成年小鼠大脑中NSSR1的表达存在差异:在大脑海马中,成年小鼠NSSR1的表达显著增强,而新生小鼠NSSR1的表达较低;在小脑中,成年大鼠的NSSR1广泛分布在小脑皮质包括浦肯野氏细胞、颗粒细胞等神经元细胞中,而新生鼠的NSSR1主要在浦肯野氏细胞中表达.结论:NSSR1在小鼠大脑中的表达受到发育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蛋白质类 丝氨酸 精氨酸富集蛋白1 剪接体 生长和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 胚胎 哺乳动物 印迹法 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组织中DNMT1和MeCP2异常表达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薇 马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258-2261,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O-bindingprotein2,MeCP2)异常表达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取自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O-bindingprotein2,MeCP2)异常表达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取自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测定HPV种类及DNMTs、MeCP2、PBK、TOPK、Snail、Slug、SALL4、CatL的表达量。结果:宫颈癌组织中DNMTl、DNMT2、DNMT3a、DNMT3b、DNMT31、MeCP2的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中以DNMT1表达量的升高趋势最为显著;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组织中DNMT1、DNMT2、DNMT3a、DNMT3b、DNMT31、MeCP2的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型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P〈0.05);DNMT1和MeCP2高表达的宫颈癌组织中,PBK、TOPK、Snail、Slug、SALL4、CatL的含量显著高于DNMT1和MeCP2低表达的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DNMT1和MeCP2异常高表达可能通过增加甲基化水平上调多种恶性生物学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dna甲基化 dna甲基转移酶1(DNMT)1 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信号促进突变型p53介导MDA-MB-231细胞阿霉素耐药
13
作者 谭娟 王成龙 曹友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17-15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beta,PDGFR-β)信号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MTS法检测PDGF-DD(PDGFR-β特异性配体)对阿霉素所致的细...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beta,PDGFR-β)信号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MTS法检测PDGF-DD(PDGFR-β特异性配体)对阿霉素所致的细胞G_2期阻滞、细胞凋亡及死亡情况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突变型p53、cdk1、PDGFR-β、p21、bax、hsp90及TopBP1表达水平,以研究PDGF-DD、Wortmannin(PI3K抑制剂)对突变型p53及其功能的影响;利用siRNA干扰技术、qPCR探讨突变型p53、PDGF-DD和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PDGF-DD明显提高阿霉素条件下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一定程度改善细胞G_2期阻滞,显著提高突变型p53蛋白水平并改变其下游基因cdk1、PDGFR-β、p21、bax表达,但突变型p53 mRNA变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DGF-DD显著上调hsp90(突变型p53蛋白稳定因子)和TopBP1(突变型p53功能促进蛋白)mRNA和蛋白水平,Wortmannin处理后表达明显下降。PDGF-DD明显提高耐药相关基因FOXC2、twist、snail、nanog、oct4mRNA水平,p53 siRNA处理后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PDGF-DD/PDGFR-β信号能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阿霉素耐药,通过PI3K途径转录水平上调hsp90和TopBP1表达、稳定并促进突变型p53介导细胞耐药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 耐药 突变型P53 拓扑异构酶(dna)结合蛋白1 干性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瑞霞 范丽君 李艳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 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IGFBP-r P1 mR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45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30例子宫内膜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 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IGFBP-r P1 mR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45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IGFBP-r P1基因启动子区和第一外显子区Cp G岛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上述3种组织中IGFBP-r 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 P1基因在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高于其在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率(χ2=6.429,P=0.01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 P1基因在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单纯性增生组织(F=14.659,P=0.00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 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单纯性增生组织(F=8.619、χ2=23.611,P均<0.05);在启动子区发生IGFBP-r P1基因甲基化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其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未甲基化组(t=4.758,P=0.001),其蛋白的表达与甲基化状态呈负关联(rP=-0.625,P<0.001)。结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BP-r P1基因甲基化主要发生在启动子区,且呈低甲基化状态;IGFBP-r P1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状态可能是IGFBP-r P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p38MAPK传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丽晖 段惠军 +2 位作者 史永红 刘青娟 刘淑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其上游因子MAPK激酶3/6(MKK3/6)和下游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其上游因子MAPK激酶3/6(MKK3/6)和下游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高糖和缬沙坦干预,采用Western bolt检测MKK3/6、p38 MAPK和CREB1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系膜细胞内TGF-β1和FN mRNA的表达。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MTT法检测缬沙坦在不同时间、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结果①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p-p38 MAPK、p-MKK3/6和p-CREB1表达明显上调,TGF-β1和FN mRNA的表达增加,FN和IV型胶原含量增加。②缬沙坦组p-p38 MAPK、p-MKK3/6和p-CREB1的表达明显下调,TGF-β1和FN mRNA的表达降低,同时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减少。③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缬沙坦对细胞增殖状态都有所抑制,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作用增强。结论缬沙坦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p38 MAPK传导通路的激活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 系膜细胞 高糖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激酶3/6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损伤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飞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6-532,共7页
供肾短缺是肾移植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供肾功能的准确评估可以降低器官的弃用率,以挽救更多的尿毒症患者。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循环中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方便。本文就目前已发现的肾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Cys-C)... 供肾短缺是肾移植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供肾功能的准确评估可以降低器官的弃用率,以挽救更多的尿毒症患者。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循环中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方便。本文就目前已发现的肾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线粒体DNA(mtDNA)、肾损伤分子-1(KI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分子标志物 扩大标准供者 线粒体dna 血清胱抑素C(Cys-C)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 肾损伤分子-1(KI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P与NET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新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志锐 满江位 杨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继发于器官移植、急性肾损伤、心肌梗死等众多病理过程中,显著增加了疾病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死率。无菌性炎症是IRI的重要机制之一。细胞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是介导无菌性炎症的重要物质...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继发于器官移植、急性肾损伤、心肌梗死等众多病理过程中,显著增加了疾病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死率。无菌性炎症是IRI的重要机制之一。细胞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是介导无菌性炎症的重要物质,其释放到胞外,通过与模式识别受体(PRR)结合,可有效激活免疫系统,启动并维持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由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以DNA为骨架,含有组蛋白与众多颗粒蛋白的网状结构。近些年研究发现,DAMP与NET可通过无菌性炎症加剧IRI。本文回顾了DAMP、NET及其相互关系在IRI中的相关研究,对于理解IR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 无菌性炎症 Toll样受体(TLR) 线粒体dna(mtdna) 胞外冷诱导RNA结合蛋白(eCIRP)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