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降解新型聚乳酸膜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雅瑄 马子涵 +1 位作者 王将凌 汪永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可降解新型聚乳酸膜(PDLLA/PLLA)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3.0 kg,在动物一侧下颌骨体部近下颌骨下缘处制备10 mm×5 mm×3 mm箱状骨缺损,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 目的探索一种可降解新型聚乳酸膜(PDLLA/PLLA)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3.0 kg,在动物一侧下颌骨体部近下颌骨下缘处制备10 mm×5 mm×3 mm箱状骨缺损,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骨缺损处填Bio-oss骨粉后将PDLLA/PLLA覆盖于缺损表面,对照组动物骨缺损处填Bio-oss骨粉后将Guidor聚乳酸可吸收膜覆盖于缺损表面,空白组动物不作处理。术后8、12周采集缺损处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实验动物均未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各组创口愈合良好,成骨活跃。大体观察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动物成骨量较多,材料降解较少,对照组动物成骨量较实验组少,材料降解完全;术后12周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成骨量相当,实验组材料进一步降解,空白组动物成骨量少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8、12周,Micro-CT可以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区域新生骨明显多于空白组。术后8、12周,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新生骨相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密度(BMD)和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动物(P<0.05),且术后8周实验组动物新生骨BV/TV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BV/TV、BMD和Tb.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观察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动物新生骨小梁周边细胞生长活跃,并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术后12周实验组动物骨小梁周围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骨缺损部位骨组织密度接近周边正常骨组织。结论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PDLLA/PLLA呈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以明显促进缺损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复合材料 骨组织修复工程 下颌骨 缺损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HA纳米粒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婧羽 占晓 +3 位作者 徐余欢 杨人元 张加奎 张道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90,共12页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以及疾病和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响,骨损伤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使骨替代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羟基磷灰石(HA)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人类和动物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在生物体内可降解、参与代谢...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以及疾病和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响,骨损伤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使骨替代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羟基磷灰石(HA)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人类和动物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在生物体内可降解、参与代谢,释放出的离子对机体无害,被广泛应用于骨修复、再生和置换等骨组织工程,但HA纳米粒子分散性差、强度低、高分子相容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探索改性或复合HA的方法,以改善其分散性、亲水性、抗菌性及机械强度等,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该文重点总结了当前主流的HA纳米粒子的改性方法,包括离子掺杂、表面改性、材料复合。详细介绍了目前HA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以期为HA复合材料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骨组织工程 离子掺杂 表面改性 材料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及支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毛天球 陈富林 +2 位作者 杨维东 马秦 陶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研制了珊瑚、珊瑚羟基磷灰石、松质骨基质和其他一些天然生物材料 ,用作成骨细胞培养的支架材料。探讨用珊瑚等天然生物材料做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除了人工合成的聚合物类材料之外 。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珊瑚 珊瑚羟基磷灰石 松质骨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增强制备聚乳酸基骨组织工程复合材料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国富 牟申周 +3 位作者 周灵平 廖素三 尹志民 崔福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依据仿生原理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复合的骨框架材料.此复合材料中的主要成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相的羟基磷灰石就是天然骨中主要的无机相.在保持高孔隙率(90%)的同时,复合材料的抗压性能达到2.07 MPa,高于单纯的聚... 依据仿生原理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复合的骨框架材料.此复合材料中的主要成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相的羟基磷灰石就是天然骨中主要的无机相.在保持高孔隙率(90%)的同时,复合材料的抗压性能达到2.07 MPa,高于单纯的聚乳酸框架材料(为0.89 MPa).分离成骨细胞并在三维框架材料上培养,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细胞贴附性能.仿生制备的三维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骨框架材料,无论从结构还是性能上,都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优选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 聚乳酸基复合框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β-磷酸三钙作为可注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文俊 金丹 +4 位作者 裴国献 曾宪利 唐光辉 李红 周长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注射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并扩增的中国青山羊BMSCs与可注射的壳聚糖-β-TCP支架复合培养(材料组),以单纯接种培养的BMSCs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注射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并扩增的中国青山羊BMSCs与可注射的壳聚糖-β-TCP支架复合培养(材料组),以单纯接种培养的BMSCs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BMSCs与壳聚糖-β-TCP混匀成BMSCs/壳聚糖-β-TCP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材料表面的生长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材料组细胞生长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TT法显示材料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见材料表面细胞增殖良好。结论BMSCs/壳聚糖-β-TCP复合物表面细胞增殖良好,该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可注射型骨组织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韵晴 卢婷利 +3 位作者 赵雯 惠倩倩 孔丹凤 陈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综述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骨缺损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各种材料的优势互补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通过恰当的方式组合成复合支架材料,其力学性能和降解速率可根据各组分材料的种类、数量及组合方法的变化... 综述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骨缺损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各种材料的优势互补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通过恰当的方式组合成复合支架材料,其力学性能和降解速率可根据各组分材料的种类、数量及组合方法的变化进行调节,按照要求制备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降解速率的支架材料。并指出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将会成为骨缺损修复中一类富有潜力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复合 生物相容性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脱蛋白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雷 李起鸿 +2 位作者 唐康来 杨柳 简月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27-2229,共3页
目的评价制备的异种脱蛋白骨植入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猪肋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后,制成10mm长脱蛋白骨及浸提液。然后采用标准的毒理学实验方法进行急性、亚急性毒理实验、溶血实验、热源实验、皮内注射实... 目的评价制备的异种脱蛋白骨植入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猪肋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后,制成10mm长脱蛋白骨及浸提液。然后采用标准的毒理学实验方法进行急性、亚急性毒理实验、溶血实验、热源实验、皮内注射实验、肌肉埋植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异种脱蛋白骨的毒性程度为无毒,溶血率<5%,无热源性,对皮肤无刺激,肌肉内埋植后无明显炎症反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细胞的毒性均为0级。结论异种脱蛋白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满足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蛋白 异种骨 支架材料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固定源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陆云涛 原林 +4 位作者 焦培峰 余磊 邱小忠 张黎声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将福尔马林固定骨组织制备成可用于骨缺损修复的骨移植材料,并对其材料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取新鲜尸体骨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锯骨机将其切成5 mm×5 mm×5 mm的骨粒和5 mm×5 mm×40 mm的骨条,并对骨组织... 目的将福尔马林固定骨组织制备成可用于骨缺损修复的骨移植材料,并对其材料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取新鲜尸体骨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锯骨机将其切成5 mm×5 mm×5 mm的骨粒和5 mm×5 mm×40 mm的骨条,并对骨组织进行处理制备骨移植材料,对材料的残余福尔马林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并和成品的骨移植材料在理化性质和细胞相容性上进行检测比较,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种骨移植材料在外观、色泽和形态良好,其残余的福尔马林含量远低于现有标准和规程对甲醛生物摄入量的要求。在理化性质上和细胞相容性方面与成形的骨移植材料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制备得到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在理化性质上能满足成骨需要,具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且减少了移植材料含病原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同种异体 骨移植材料 体外 实验 骨缺损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磷酸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磊 李耀俊 +4 位作者 章燕 潘可风 黄远亮 刘昌胜 蒋欣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材料多孔磷酸钙的生物相容性及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异位成骨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第2代Beagle犬BMSCs,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后与多孔磷酸钙(CPC)复合培养,获得最佳复合浓度,倒置和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下观察BMSC...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材料多孔磷酸钙的生物相容性及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异位成骨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第2代Beagle犬BMSCs,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后与多孔磷酸钙(CPC)复合培养,获得最佳复合浓度,倒置和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下观察BMSCs黏附和生长情况,复合体植入裸鼠皮下8周观察异位成骨。结果 BMSCs转染GFP与多孔CPC复合培养1d,细胞从材料中爬出,形态正常,7d可见细胞伸出伪足,分泌基质;复合体可异位成骨。结论多孔CPC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磷酸钙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颅骨临界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6
10
作者 宫玮玉 刘绍清 +2 位作者 董艳梅 高学军 陈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ano-sized 58S bioactive glass,nano-58S BG)和传统45S5生物活性玻璃(45S5 BG)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兔顶骨直径9 mm的贯通临界骨缺损中随机填入nano-58S BG或45S5 BG,... 目的:观察并比较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ano-sized 58S bioactive glass,nano-58S BG)和传统45S5生物活性玻璃(45S5 BG)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兔顶骨直径9 mm的贯通临界骨缺损中随机填入nano-58S BG或45S5 BG,空白对照组仅以血凝块充盈骨缺损。组织学切片组于术后4周和8周取材制作切片,HE染色和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后观察;骨荧光磨片组分别于术后第14、28、42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茜素红、钙黄绿素标记新生骨,8周取材制成硬组织磨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新骨形成范围,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结果:4周时HE染色可见生物活性玻璃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nano-58S组和45S5组可见骨缺损边缘和中央均出现新骨,对照组中央未见新生骨;8周时nano-58S组新生骨多于45S5组和对照组,两个BG组新生骨可见与正常颅骨相同的中空结构,对照组新骨未见中空结构。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可见nano-58S组Ⅰ型胶原分泌量大于45S5组和对照组。骨荧光磨片观察显示术后4~6周和6~8周nano-58S组新骨形成范围分别为(29.4±4.48)μm和(35.3±3.74)μm,高于45S5组[(13.43±3.44)μm和(17.64±4.13)μm]和对照组[(5.88±2.92)μm和(6.07±3.02)μm,P<0.01]。结论: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优于传统的45S5生物活性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 骨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不饱和聚磷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8
11
作者 邱进俊 刘承美 +2 位作者 胡芬 郭晓东 郑启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52-1956,共5页
以富马酸、 1,2-丙二醇和三氯氧磷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主链重复结构单元中含不饱和双键的聚磷酸酯. FTIR及NMR研究表明. 不饱和聚磷酸酯(UPPE)主链结构中含有富马酸二(1,2-丙二醇)酯(BPGF)的三种异构体. 利用GPC研究了反应时间对聚合反... 以富马酸、 1,2-丙二醇和三氯氧磷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主链重复结构单元中含不饱和双键的聚磷酸酯. FTIR及NMR研究表明. 不饱和聚磷酸酯(UPPE)主链结构中含有富马酸二(1,2-丙二醇)酯(BPGF)的三种异构体. 利用GPC研究了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分子量, 聚合物趋向于单分散性. 反应18 h后, 聚合物重均分子量达到5 956 g/mol, 分散度为1.12. 通过测定UPPE与 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的交联温度曲线, 确定交联反应最高温度为41.14~82.30 ℃, 固化时间在 1.95~10.28 min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磷酸酯 富马酸二(1 2-丙二醇)酯 生物高分子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生物衍生材料复合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康非吾 唐休发 +2 位作者 温玉明 吴正华 黄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骨生物衍生材料异位成骨的可行性和成骨能力。方法将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和脱钙骨在体外与人骨髓MSCs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背部左侧皮下。右侧皮下植入单纯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对照。于术后2,4,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骨生物衍生材料异位成骨的可行性和成骨能力。方法将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和脱钙骨在体外与人骨髓MSCs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背部左侧皮下。右侧皮下植入单纯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对照。于术后2,4,10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比较其成骨能力。结果两种材料脱蛋白骨和脱钙骨均有异位成骨能力,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量逐渐增多,表现为软骨化成骨;对照组无成骨现象。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在相同各时间点比较,脱蛋白骨的ALP活性明显高于脱钙骨(P<0.05)。结论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及脱钙骨和人骨髓MSCs可作为理想的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且作为支架材料脱蛋白骨优于脱钙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生物衍生材料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骨诱导活性材料和两者复合物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黄艳平 孟宪勇 邹宇纬 阴彦林 李化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最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最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模型,A、B右侧组植入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A左侧组植入复合自体BMSC的明胶海绵,B左侧组植入OAM,C组植入空白明胶海绵,术后2、4、6、8周随机取A、B两组各3只动物、C组1只动物,影像学检查后处死,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X线显示,自实验第4周后A、B右侧组钻孔缺损区成骨明显优于左侧组及C组,表现为中心密度增高,缺损腔缩小,边缘模糊,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时有正常骨小梁结构;左侧组仅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中心密度及边缘密度逐渐增高,形成硬化线,但无骨小梁结构,C组缺损区出现囊性变扩大并有塌陷。(2)组织学显示,A、B右侧组缺损区,2周时有成骨细胞,4周时有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时有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出现,8周时骨小梁成熟和骨髓组织形成;A、B左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其组织学修复及新骨塑性与改建均不如各自的右侧组。结论:自体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兔早期ANFH修复作用优于单独应用BMSC和OAM,是目前治疗ANFH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模型 动物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诱导活性材料 组织工程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类复合材料应用于骨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芳 刘预 +2 位作者 田丰 赵斌元 胡克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68,共4页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可作为骨修复材料,并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材料中的三维生长支架,作为种子细胞或活性生长因子的生物载体材料。综述了壳聚糖类复合材料在骨...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可作为骨修复材料,并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材料中的三维生长支架,作为种子细胞或活性生长因子的生物载体材料。综述了壳聚糖类复合材料在骨填充修复材料、骨组织工程和软骨组织工程方面应用的状况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类复合材料 甲壳素 骨修复材料 生物相容性 生物活性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用细胞支架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厚安 李敏 唐思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7,14,共5页
概述了作为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修复和替换用的高分子生物材料、生物陶瓷材料、陶瓷/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第三代生物活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模拟天然骨形成机制,可以制备出仿生径向梯度分布、生物活性、无机物增强相与可降解材料复... 概述了作为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修复和替换用的高分子生物材料、生物陶瓷材料、陶瓷/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第三代生物活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模拟天然骨形成机制,可以制备出仿生径向梯度分布、生物活性、无机物增强相与可降解材料复合且多孔的细胞支架材料,将是未来骨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细胞支架材料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材料快速成形的分析和实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笠 颜永年 +1 位作者 熊卓 张人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49-51,共3页
采用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探讨了骨组织工程材料快速成形的材料体系、实现原理、成形机理等。提出骨组织工程材料快速成形采用复合材料,运用材料精确控制技术,抓住功能和成形两个关键要素设计材料体系和相应快速成形工艺。提出... 采用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探讨了骨组织工程材料快速成形的材料体系、实现原理、成形机理等。提出骨组织工程材料快速成形采用复合材料,运用材料精确控制技术,抓住功能和成形两个关键要素设计材料体系和相应快速成形工艺。提出材料成形状态矩阵作为分析的数学模型,给出了骨组织工程快速成形设计的一般过程,并提供具体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材料 快速成形 材料设计 工艺设计 复合材料 胶态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轶 冉炜 +1 位作者 王改玲 景向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2种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即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磷酸三钙(A)、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B)与对照组聚消旋乳酸(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探讨新型可吸收性生物支架材料体内埋植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通过比较2种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即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磷酸三钙(A)、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B)与对照组聚消旋乳酸(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探讨新型可吸收性生物支架材料体内埋植的生物相容性。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取材时间随机分为4组。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mm×6mm全层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每组内按完全随机化设计植入实验材料和对照材料。术后2、4、8、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线、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复合支架材料A、B与聚消旋乳酸相比,复合支架B生物相容性好,同期成骨量最大;复合支架A出现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反应。结论新型复合支架材料B生物相容性好,效果优于聚消旋乳酸,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复合支架A不适宜作为骨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下颌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生物衍生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非吾 唐休发 +2 位作者 温玉明 王佐林 潘可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7-789,共3页
目的:研究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及脱钙骨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自行制备的骨生物衍生材料脱钙骨和脱蛋白骨在体外联合培养,了解骨生物衍生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骨髓MSCs可以在骨生物衍生材料表面... 目的:研究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及脱钙骨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自行制备的骨生物衍生材料脱钙骨和脱蛋白骨在体外联合培养,了解骨生物衍生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骨髓MSCs可以在骨生物衍生材料表面黏附、增殖,材料对MSCs形态、增殖能力、ALP活性、细胞周期及倍体水平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骨生物衍生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脱蛋白骨优于脱钙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生物衍生材料 细胞相容性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森林 毛天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98-1100,共3页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支架材料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衍生物,包括:胶原及纤维蛋白凝胶、甲壳素及壳聚糖、透明质酸、富血小板血浆、海藻酸盐、珊瑚及珊瑚羟基磷灰石、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乌贼骨及其衍生物。...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支架材料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衍生物,包括:胶原及纤维蛋白凝胶、甲壳素及壳聚糖、透明质酸、富血小板血浆、海藻酸盐、珊瑚及珊瑚羟基磷灰石、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乌贼骨及其衍生物。这些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支架 生物可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与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莉 马宁 +1 位作者 高文信 张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3-646,共4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对离体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冻干法制备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 目的:研究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对离体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冻干法制备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表面,体外继续培养,用倒置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用MTT方法检测种植后2、4、6及8 d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种植2 d后细胞呈梭形纤维细胞样,平均每100倍视野下,有生物材料的实验组与无材料的对照组胞数分别为(360±20)个和(76±18)个,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且实验组增殖最快,接种后2、4、6及8 d光吸收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扫描电镜下可见材料呈多孔网状结构,兔骨髓基质细胞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细胞可沿材料的孔隙活跃生长。结论: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兔骨髓基质细胞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磷酸三钙 骨髓基质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