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7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胎内周向应变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反演优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亚东 宋寅东 +3 位作者 王彦民 张剑 何志祝 李臻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3-473,共11页
非道路轮胎具有结构尺寸大、工况恶劣多变、载荷波动明显等典型特征,其垂向载荷显著影响车辆的纵向、垂向、侧向动力学特性。针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获取困难、传统物理模型推演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信息与机器学习技术的... 非道路轮胎具有结构尺寸大、工况恶劣多变、载荷波动明显等典型特征,其垂向载荷显著影响车辆的纵向、垂向、侧向动力学特性。针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获取困难、传统物理模型推演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信息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垂向载荷反演算法。以R-1型人字花纹非道路轮胎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由大量程柔性应变传感器、低功耗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组成的轮胎应变信息采集系统。以胎压、速度、载荷等参数为变量,在转鼓试验台上开展了多种典型工况测试,分析了轮胎接地点的应变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轮胎垂向载荷估计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基于AdamW优化器与网格搜索法开展了算法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基于AdamW优化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预测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各工况下最大平均相对误差由4.10%降至0.30%。此外,针对模型泛化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平均归一化均方根误差较SVR模型降低55.91%,泛化性能优越。研究表明,所提出基于AdamW优化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对以应变信息为输入的非道路轮胎垂向载荷进行准确反演,为非道路车辆的动力学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轮胎力学关键参数获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轮胎 周向应变 载荷估计 智能轮胎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MPC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益绍 王博 +1 位作者 李晨艳 袁朋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为解决智能车在不同车速行驶时稳定性差、轨迹跟踪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参数控制器。首先,基于简化的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Fiala轮胎公式建立轮胎的非线性模型,采用递归最小二乘法识别轮胎侧偏刚度的变化;针对车辆在不同速度... 为解决智能车在不同车速行驶时稳定性差、轨迹跟踪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参数控制器。首先,基于简化的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Fiala轮胎公式建立轮胎的非线性模型,采用递归最小二乘法识别轮胎侧偏刚度的变化;针对车辆在不同速度行驶时轨迹跟踪偏差较大的问题,由600组离线仿真实验筛选出287条有效数据组合,采用TOPSIS熵权法得到不同车辆行驶速度下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的最优组合,并对每一组速度和与之对应的时域参数做出样条插值拟合处理,设计自适应参数控制律。使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对比固定参数控制器与自适应参数控制器的仿真效果,结果表明:车辆在加减速工况下最大横向偏差缩小48.8%,最大航向偏差缩小63.3%,最大质心侧偏角缩小5.5%。可见,文章设计的参数自适应控制器更具稳定性,跟踪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侧偏刚度 智能车辆 自适应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轮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SPH算法仿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蔡靖 黄钰岱 +2 位作者 李琪 李岳 戴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H模型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与CEL模型结果相差不超过5%;舰首波、侧向羽流等流体特征更为明显立体;平均运算效率较CEL模型提高36.5%。利用SPH模型分析可得,道面支撑力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平缓下降再急速下降的趋势,水膜厚度为3~13 mm时,急速下降段所在轮胎速度区间为170~260 km/h,基本处于A320飞机的着陆滑跑速度范围内,应增强对飞机滑水事故风险的防范;位移阻力随着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轮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取得最大值,进而提出利用位移阻力最大值确定临界滑水速度的方法;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近临界滑水速度时达到最大值;舰首波最大溅水高度低于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且随轮胎速度增加而降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舰首波接近消失,2种溅水特征的最大溅水高度值均低于A320飞机发动机的最小离地高度0.680 m,不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溅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花纹深度对轻型货运车辆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晋杰 张禄 +4 位作者 朴志刚 徐浩 任春晓 张学文 于晴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795,754,共9页
为研究轮胎花纹深度变化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将不同花纹深度的轮胎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场的干燥路面、湿路面及低附着路面上开展车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路面上车辆制动距离随着轮胎花纹深度的减小而减小,湿路面上的趋势与干燥路面相... 为研究轮胎花纹深度变化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将不同花纹深度的轮胎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场的干燥路面、湿路面及低附着路面上开展车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路面上车辆制动距离随着轮胎花纹深度的减小而减小,湿路面上的趋势与干燥路面相反,低附着路面上花纹深度的变化对制动距离的影响很小;干燥路面上车辆最大侧向加速度与最大横摆角速度随着花纹深度的减小而先增后减,均在4.0 mm处最大;湿路面上车辆的最大横摆角速度呈现与干燥路面一致结果,但最大侧向加速度则无明显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花纹深度 车辆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散射及其对呼吸健康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海波 杜龙飞 +3 位作者 任睿 王巍嵩 贺华波 施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3-731,共9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轮胎磨损颗粒物(Tire Wear Particles, TWPs)的排放已经超过尾气排放,成为道路交通“非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建立了大客车-花纹轮胎-轮胎磨损颗粒物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并探究了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轮胎磨损颗粒物(Tire Wear Particles, TWPs)的排放已经超过尾气排放,成为道路交通“非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建立了大客车-花纹轮胎-轮胎磨损颗粒物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并探究了不同车速下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的空间质量浓度分布特性。结果显示:TWPs的散射轨迹受车辆外部流场和车尾涡旋的影响,不同粒径的磨损颗粒物在散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分层现象;在纵向上,磨损颗粒物扩散高度呈先升高后保持稳定的现象,且扩散高度随车速差异逐渐稳定在3.45~3.76 m;在横向上,最大扩散宽度稳定在6.0 m左右;颗粒物质量浓度沿车侧方向遵循近似的正态分布,在车速为20 km/h,距车辆左右对称面宽度为4.3 m、距地面高度为0.4 m处,达到峰值85.1μg/m^(3),在距离对称面宽度为4.0~5.0 m,高度为0~1.0 m范围是呼吸健康的潜在危险区域。研究获取了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的空间扩散分布特性和质量浓度分布规律及对生物体呼吸健康的影响,为大客车颗粒物造成的环境问题研究及其捕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非尾气”排放 气固两相流模型 轮胎磨损颗粒物 质量浓度分布 呼吸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间歇影响下轮胎碎片土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华 孙恺 +3 位作者 刘一鸣 沈轩宇 杨俊超 李贲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研究目的:为探讨轮胎碎片混填路基土在列车间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开展了一系列连续加载与分级间歇加载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加载方式下黏质砂土与轮胎碎片混填土的轴向累积变形特性以及动应力-动应变滞回曲线发展规律,探讨轮胎... 研究目的:为探讨轮胎碎片混填路基土在列车间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开展了一系列连续加载与分级间歇加载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加载方式下黏质砂土与轮胎碎片混填土的轴向累积变形特性以及动应力-动应变滞回曲线发展规律,探讨轮胎碎片掺量对黏质砂土路基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论:(1)单级连续加载下,累积应变先迅速增长,后随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减缓;(2)试样的轴向累积应变由应力幅值决定,间歇期的存在可提高试样的承载能力;试样滞回曲线面积与围压、动应力幅值呈正相关,掺入轮胎碎片可有效减小滞回曲线面积;(3)安定理论适用于分级间歇加载下的动力行为分析;(4)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轮胎碎片混填铁路路基土动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碎片 动三轴试验 列车间歇效应 分级加载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轮地铁道岔侧向通过性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
7
作者 杜子学 徐晨瑜 +1 位作者 杨震 廖从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胶轮地铁车辆在道岔区段由胶轮提供走行支撑,钢轮提供导向,轮轨关系较为特殊。为了提高胶轮地铁车辆的运行品质,有必要对道岔侧向通过性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新型胶轮地铁车辆,分析了车辆的走行机理,建立了车辆... [目的]胶轮地铁车辆在道岔区段由胶轮提供走行支撑,钢轮提供导向,轮轨关系较为特殊。为了提高胶轮地铁车辆的运行品质,有必要对道岔侧向通过性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新型胶轮地铁车辆,分析了车辆的走行机理,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车辆道岔侧向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对车辆的主要悬挂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得出了悬挂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系数,运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影响较大的车辆悬挂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及结论]将走行轮垂向力、导向轮横向力、轮轴横向力、走行轮载荷转移系数、车体侧滚角作为评价指标,得出空气弹簧垂向刚度对胶轮地铁车辆道岔侧向通过性影响最大,其余依次为垂向减振器阻尼、导向轮径向刚度等。优化后,车体侧滚角降低了8.7%,走行轮载荷转移系数降低了16.0%,车辆满足以45 km/h的速度通过道岔,且车辆道岔侧向通过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轮地铁 车辆 道岔侧向通过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系云的飞机轮胎滑水风险可拓评价模型
8
作者 李岳 周则圆 蔡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5-711,共7页
针对飞机轮胎滑水问题影响因素多、评价指标具备随机模糊与离散性特征问题,基于联系云可拓理论建立滑水风险评价模型,定量描述滑水评价指标在不同分类等级之间的转换态势。根据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确定联系云数字特征,生成有限区间内联系云... 针对飞机轮胎滑水问题影响因素多、评价指标具备随机模糊与离散性特征问题,基于联系云可拓理论建立滑水风险评价模型,定量描述滑水评价指标在不同分类等级之间的转换态势。根据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确定联系云数字特征,生成有限区间内联系云,由云相关度构建联系云可拓矩阵,结合变权权重综合评定最终风险等级,表征待评价物元与风险等级之间的动态联系;依托飞机轮胎滑水流固耦合仿真获得案例分析数据,弥补经典滑水试验工况变量条件少的不足。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正态云模型与可拓联系云模型对滑水事件样本1和样本3评价结论一致;对于样本2,由所提方法计算滑水风险等级为Ⅲ级,同等参数条件下风险控制标准更严格,上述样本风险评价置信因子均小于0.01,评价可信程度较高;所提分析模型为多重不相容指标的随机模糊及不确定性分析提供了可能,克服了正态云模型无法有效模拟指标在有限区间内分布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滑水 联系云 可拓理论 流固耦合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黏结废旧轮胎隔震垫破坏机制与力学性能
9
作者 张广泰 陈韵竹 +2 位作者 张军福 聂凡淇 陈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5,共9页
为了将隔震技术推广应用至低层村镇建筑,研发一种造价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的层间黏结废旧轮胎隔震垫(LBSTP)。选用3种高韧性黏结剂,以层间黏结的方式对废旧轮胎隔震垫(STP)进行增韧补强,并开展黏结破坏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观察废旧轮胎... 为了将隔震技术推广应用至低层村镇建筑,研发一种造价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的层间黏结废旧轮胎隔震垫(LBSTP)。选用3种高韧性黏结剂,以层间黏结的方式对废旧轮胎隔震垫(STP)进行增韧补强,并开展黏结破坏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观察废旧轮胎黏结剥离与黏结剪切的破坏现象,结合黏结破坏机制,对LBSTP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SC2000黏结剂强度最高而延展性最差,鱼珠牌万能胶强度最低而延展性最好,且与压剪试验中LBSTP角部翘曲的受拉黏结破坏现象对应;卫力固-801黏结剂黏结的LBSTP-2竖向极限承载力显著高于其他支座;LBSTP-2的极限剪应变为150%,相比STP提升了50%,且具有更强的耗能能力和复位能力。LBSTP呈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废旧轮胎隔震垫在村镇隔震技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黏结废旧轮胎隔震垫 废旧轮胎隔震垫 黏结破坏机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车辆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硕 李潇 +3 位作者 陈轶嵩 赵轩 余强 余曼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4,共12页
针对智能车辆在变速度和变路面附着系数工况时轨迹跟踪精度和操纵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基于侧向力滑模观测器和魔术轮胎逆模型设计轮胎等效侧偏刚度估计方法,实时修正动力学模型参... 针对智能车辆在变速度和变路面附着系数工况时轨迹跟踪精度和操纵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基于侧向力滑模观测器和魔术轮胎逆模型设计轮胎等效侧偏刚度估计方法,实时修正动力学模型参数;制定了兼顾路面附着系数和行驶车速的动态预测时域控制策略,建立了自适应MPC的轨迹跟踪控制器;通过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验证在变附着系数路面变速双移线工况下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MPC控制方法相比,该文设计的方法在高附着系数路面中高速变速行驶时,操纵稳定性得以改善,略微牺牲跟踪精度,平均横摆角速度能改善19.82%;在变附着系数路面低中速变速行驶时平均横向偏移量和平均横摆角速度分别降低了84.90%和46.23%,能够有效改善轨迹跟踪控制精度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MPC) 侧偏刚度估计 变预测时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老化下叠层轮胎隔震垫动力响应分析
11
作者 张广泰 周金诺 +1 位作者 吴锐 陆东亮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震结构层间剪力降低了44.20%~54.80%,顶层加速度降低了26.90%~36.50%,且经历不同年限热氧老化后STP仍保持着较好的隔震性能;隔震连接处STP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稳定,热氧老化后滞回耗能有所上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出隔震结构在STP老化年限50 a内的平均水平减震系数均小于0.5,可满足《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中上部结构降低1度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因此建议STP的安全使用年限为5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轮胎隔震垫 隔震性能 时程分析法 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nseNet169迁移学习的轮胎分类研究
12
作者 于鸿彬 王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0,77,共6页
为了解决对新生产轮胎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169结合迁移学习方法,用于新生产轮胎分类任务。首先,为了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来扩展训练数据集;然后,使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标准化、尺寸调整及消... 为了解决对新生产轮胎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169结合迁移学习方法,用于新生产轮胎分类任务。首先,为了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来扩展训练数据集;然后,使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标准化、尺寸调整及消除背景干扰等操作,以减少噪声和提取轮胎图像的关键特征;接下来,将在大型图像数据集上预训练的DenseNet169模型作为初始模型,通过改进DenseNet169网络全连接层,并融合了SENet注意力机制结合迁移学习的方法,在目标轮胎分类任务上进行训练;最后,对不同的优化算法和网络模型进行了性能比较,采用了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和F1值等评价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将与其他网络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DenseNet169-T结合迁移学习的方法在轮胎分类任务中取得了优秀的性能,其对轮胎分类准确率为98.786%,显示出改进DenseNet169的有效性和迁移学习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分类 迁移学习 特征提取 全连接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颗粒混合土加筋路堤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李涛 李越 +2 位作者 舒佳军 张瑞海 刘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为了减少废旧橡胶轮胎带来的环境污染,将其加工成衍生集料应用于工程加固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当前,土工格栅加筋技术在路堤、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受土资源限制,大多采用当地的细集料进行回填夯实,导致土工格栅无法充分发挥加... 为了减少废旧橡胶轮胎带来的环境污染,将其加工成衍生集料应用于工程加固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当前,土工格栅加筋技术在路堤、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受土资源限制,大多采用当地的细集料进行回填夯实,导致土工格栅无法充分发挥加筋效果。因此,提出废旧轮胎橡胶颗粒与土工格栅复合加筋路堤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橡胶颗粒含量(质量分数)(0%(纯砂)、5%、10%、15%和20%)对混合土剪切特性的影响,并开展土工格栅拉拔试验,分析了橡胶颗粒含量对单向、双向和三向土工格栅拉拔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而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橡胶颗粒混合土加筋路堤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橡胶颗粒含量增加时,混合土的弹性模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抗剪强度指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含量15%时达到最大值;3种土工格栅在混合土中的峰值拉拔力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含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在双向和三向土工格栅加筋路堤中分别掺加含量为15%的橡胶颗粒可以减小路堤约19%和23%的沉降量,以及约18%和23%的土压力;复合加筋层的存在明显限制了路堤边坡破坏滑裂面的发展深度,提高了路堤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 混合土 加筋路堤 剪切特性 拉拔特性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老化作用的废旧轮胎隔震垫的本构模型适用性及时变规律
14
作者 张广泰 张军福 陆东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3,152,共9页
目前诸多超弹性本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橡胶隔震支座的有限元分析,而模型类别的选取以及对应参数的拟定则是关键.为研究不同品牌轮胎橡胶下的本构模型适用性以及老化后橡胶参数的变化规律,选择3种不同品牌的废旧轮胎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同... 目前诸多超弹性本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橡胶隔震支座的有限元分析,而模型类别的选取以及对应参数的拟定则是关键.为研究不同品牌轮胎橡胶下的本构模型适用性以及老化后橡胶参数的变化规律,选择3种不同品牌的废旧轮胎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同时选择一批轮胎进行77,154,231和308 h的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根据拟定的模型参数用ABAQUS软件对废旧轮胎隔震垫(STP)进行建模与老化后支座竖向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品牌轮胎橡胶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典型的反“S”形曲线,对比多种模型后确定Yeoh模型为最优.随老化时间增加,Yeoh模型参数近似呈现单调变化.老化前、后STP竖向刚度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值的误差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验证了老化参数时变规律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以为废旧轮胎隔震支座以及其他废旧轮胎产品全寿命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oh模型 废旧轮胎隔震垫 老化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RTPF混凝土冲击压缩性能
15
作者 陈猛 于航 +1 位作者 王瑜婷 张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探寻回收轮胎聚合物纤维(RTPF)混凝土的冲击压缩性能与破碎后碎块尺寸分布规律的关系,利用直径10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不同RTPF体积分数(0,0.05%,0.1%,0.2%和0.4%)的混凝土进行冲击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应变率在38.2~122.2 s^(-1)... 为探寻回收轮胎聚合物纤维(RTPF)混凝土的冲击压缩性能与破碎后碎块尺寸分布规律的关系,利用直径10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不同RTPF体积分数(0,0.05%,0.1%,0.2%和0.4%)的混凝土进行冲击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应变率在38.2~122.2 s^(-1)时,不同掺量RTPF混凝土的分形维数范围为1.422~2.401;分形维数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大,具有应变率效应;分形维数随RTPF掺量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RTPF体积分数为0.1%时混凝土的分形维数最小;不同应变率下RTPF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及耗散能均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相同分形维数下,RTPF体积分数为0.1%时纤维与基体协同作用效果最佳,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和耗散能提升幅度最大.利用分形理论建立RTPF混凝土的宏观损伤与冲击压缩性能的关系,可以确定混凝土中RTPF的最优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回收轮胎聚合物纤维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分形维数 冲击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和数据驱动的智能轮胎载荷估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梦丹 李波 +2 位作者 贝绍轶 林棻 殷国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4,共10页
轮胎载荷是车辆稳定性控制以及车辆参数估计的关键,提出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数据驱动的轮胎载荷估计算法。采用ABAQUS建立轮胎模型,搭建试验台架对模型进行验证;根据柔性环模型研究轮胎载荷与中心角的内在机理,提取轮胎不同位置的应变信... 轮胎载荷是车辆稳定性控制以及车辆参数估计的关键,提出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数据驱动的轮胎载荷估计算法。采用ABAQUS建立轮胎模型,搭建试验台架对模型进行验证;根据柔性环模型研究轮胎载荷与中心角的内在机理,提取轮胎不同位置的应变信号,对不同载荷下的应变进行响应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选取特征点;基于中心角等模型参数和应变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搭建轮胎载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结合应变信号与柔性环模型参数的预测效果比单一使用应变信号或物理模型的效果更好,该方法增加了数据驱动的可解释性,可为研究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轮胎 应变 轮胎载荷 物理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动载作用下轮胎-积水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17
作者 蔡靖 沈詟 +2 位作者 周宁 李岳 范怡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作用下临界滑水速度的动载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轮胎与道面接触面积、位移阻力及临界滑水速度均较静载作用下有所降低。起飞阶段,道面支撑力与静载作用时相差较小,位移阻力较静载下降低0.3~3 kN,临界滑水速度降低值在5.5 km/h以内;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较静载降低5%~10%,对应位移阻力最大降幅达到50%,临界滑水速度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差值在5~9 km/h。综合上述临界滑水速度变化规律,定义动静载临界滑水速度比值为动载影响系数,不同滑行工况下该系数取值在0.95~0.99;鉴于着陆阶段飞机临界滑水速度降低较大,滑水风险更高,偏于安全将动载影响系数取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动载作用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动载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胎非线性特性的主动四轮转向控制研究
18
作者 张丽萍 朱永博 孙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传统四轮转向难以同时跟踪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两个理想值的问题,并同时考虑汽车运动时轮胎侧偏角进入非线性区域操纵稳定性变差的特点,设计了具有轮胎非线性特性的分段式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的双输入双输出主动四轮转向控... 针对传统四轮转向难以同时跟踪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两个理想值的问题,并同时考虑汽车运动时轮胎侧偏角进入非线性区域操纵稳定性变差的特点,设计了具有轮胎非线性特性的分段式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的双输入双输出主动四轮转向控制器。通过MATLAB/Simulink和CarSim中的双移线工况联合仿真,分析四轮转向车辆在车速90km/h,路面附着系数为0.4的极限工况下,分段式LQR转向控制器和传统比例控制以及线性LQR转向控制器的差异。结果显示:分段式LQR转向控制器相比于传统比例控制以及线性LQR转向控制器有附加的前、后轮转角使得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较好而且在质心侧偏角较小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跟踪理想的横摆角速度。为先进的4WS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器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四轮转向 轮胎非线性特性 权重系数 LQR控制 极限工况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粘结废旧轮胎隔震垫水平力学性能设计值取值
19
作者 张广泰 陈锐 +2 位作者 张军福 赵建新 盛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9-1507,共9页
在已提出的废旧轮胎隔震垫基础上,在设计压应力P为3、4、5 MPa下开展了水平力学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其水平等效刚度、屈服后刚度和等效阻尼比随设计压应力和第二形状系数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并确定了三者的具体取值方法。水平力学... 在已提出的废旧轮胎隔震垫基础上,在设计压应力P为3、4、5 MPa下开展了水平力学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其水平等效刚度、屈服后刚度和等效阻尼比随设计压应力和第二形状系数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并确定了三者的具体取值方法。水平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的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随设计压应力和第二形状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存在下限值分别可确定为0.5和0.37 kN·mm^(-1)。同时,二者的取值呈现扇面分布的规律。等效阻尼比的变化与设计压应力和第二形状系数无明显关系,但其取值可确定为0.09~0.15之间。根据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的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的取值规律,通过ABAQUS建立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的有限元模型,建立了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取值扇面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粘接废旧轮胎隔震垫(LBSTP) 水平等效刚度 屈服后刚度 等效阻尼比 设计压应力 第二形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汉军 苏浩然 +3 位作者 于昊男 赵京 张久鹏 胡哲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94,共15页
将废弃轮胎应用于混凝土制备,是实现路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回收及低碳绿色建造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扩大橡胶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延长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服役寿命,本文对橡胶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进行了系统地归纳与总结。首先介绍了制备橡胶... 将废弃轮胎应用于混凝土制备,是实现路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回收及低碳绿色建造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扩大橡胶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延长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服役寿命,本文对橡胶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进行了系统地归纳与总结。首先介绍了制备橡胶混凝土时常见的橡胶颗粒预处理方法,然后从宏观角度总结了掺入橡胶颗粒对混凝土吸水性能、抗干缩性能、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微观角度探讨了橡胶颗粒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预处理橡胶颗粒有助于改善橡胶颗粒与混凝土中水泥基体的界面过渡区黏结不足的情况。此外,掺入橡胶颗粒的混凝土结构表现出更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以及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轮胎 混凝土 橡胶颗粒 橡胶颗粒预处理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