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米霉变阶段品质的快速判别
1
作者 李海瑜 韦紫玉 +3 位作者 陈通 黄光伟 胡永志 孟赫诚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4-321,共8页
为实现快速、无损鉴定大米早期霉变过程的阶段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大米霉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变化,同时借助... 为实现快速、无损鉴定大米早期霉变过程的阶段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大米霉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变化,同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监测大米霉变过程淀粉结构的变化,在特征变量筛选的基础上采用特征级融合方法对两类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判别模型,实现大米早期霉变过程不同阶段品质的区分。理化指标的聚类结果显示可将其品质划分为3个阶段;霉菌总数结果表明大米在22 d发生霉变;特征变量融合后建立的OPLS-DA模型区分大米霉变过程不同阶段品质的效果最佳,可细分为7个阶段,判别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95,预测优度Q^(2)为0.86。GC-MS融合FTIR技术能够准确区分大米霉变过程的品质阶段,为大米霉变过程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风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气相色谱-质谱 阶段品质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整气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电化学阻抗谱弛豫时间分布研究
2
作者 王珺仪 夏章讯 +1 位作者 景粉宁 王素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09-3520,共12页
采用磷酸掺杂电解质膜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其阳极催化层中磷酸分布对电极界面处的CO、H_(2)的电化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研究不同阳极催化层活性位点密度的HT-PEMFC电池在重整气进料条件下的性能,并引入电化学... 采用磷酸掺杂电解质膜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其阳极催化层中磷酸分布对电极界面处的CO、H_(2)的电化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研究不同阳极催化层活性位点密度的HT-PEMFC电池在重整气进料条件下的性能,并引入电化学阻抗谱弛豫时间分布(DRT)分析手段,建立阳极电化学反应与物质传输过程定量描述方法,阐释重整气进料条件下CO毒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阳极活性位点密度单体电池相较高密度样品,在重整气进料条件下传质极化阻力提高了531%。Pt活性位点密度的提升可筛分富氢重整气中的CO组分、降低局域CO组分浓度,缓解活性位点占据导致的H_(2)传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 CO 弛豫时间分布 电化学阻抗谱 物质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时域光谱在物理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3
作者 邱岩 龚立榕 +1 位作者 胡龙 李永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3,166,共6页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开展了物理电子学的实验教学探索,设计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物质质量分数测量”教学实验。以典型绝缘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样品为例,针对太赫兹波传输的基本光学常数和其中抗氧剂质量分数开展了实验测量和分...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开展了物理电子学的实验教学探索,设计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物质质量分数测量”教学实验。以典型绝缘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样品为例,针对太赫兹波传输的基本光学常数和其中抗氧剂质量分数开展了实验测量和分析。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电子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显著增强了其在跨学科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物质质量分数测量 光学参数提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渣油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转催化剂积炭特征
4
作者 浦宁 杨清河 +5 位作者 胡大为 聂红 忻睦迪 何文会 曹晓娜 向彦娟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1,共6页
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中,渣油进料依次通过保护剂、脱金属剂床层,去除机械杂质并脱除大部分的金属元素后进入过渡剂和脱硫剂床层。积炭是过渡剂和脱硫剂失活的重要原因。采集国内某石化企业渣油加氢装置实际长周期运转的卸出剂,采用热重... 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中,渣油进料依次通过保护剂、脱金属剂床层,去除机械杂质并脱除大部分的金属元素后进入过渡剂和脱硫剂床层。积炭是过渡剂和脱硫剂失活的重要原因。采集国内某石化企业渣油加氢装置实际长周期运转的卸出剂,采用热重分析与质谱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察了过渡剂和脱硫剂的积炭特征,结果表明,沿着物流方向,积炭燃烧失重温度明显升高,随着渣油加氢深度的增加,在催化剂上形成的积炭也逐渐由软炭向硬炭转变。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积炭中C元素包括sp^(2)形态、sp^(3)形态以及C—O或C=O结构。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上积炭的分布是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加氢 催化剂 积炭 热重分析 质谱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γ软测量法检测稀土串级萃取样品
5
作者 王飞亮 赵剑锟 +6 位作者 曾韬 邱海燕 杜艳军 刘玉娟 吴和喜 李小燕 刘义保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7-1072,共6页
针对皂化P507-煤油萃取稀土元素La、Ce、Pr、Nd三出口工艺质量浓度快速检测问题,探讨了一种快速γ软测量方法。构建了最短测量时间、La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等计算模型,搭建了静态测试平台,采用混标溶液进行测试验证,研究了测量时间与相... 针对皂化P507-煤油萃取稀土元素La、Ce、Pr、Nd三出口工艺质量浓度快速检测问题,探讨了一种快速γ软测量方法。构建了最短测量时间、La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等计算模型,搭建了静态测试平台,采用混标溶液进行测试验证,研究了测量时间与相对误差、灵敏度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最短测量时间为20 min时,La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2.90 g/L,满足最小可检测浓度要求;四组分灵敏度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仅为-6.74%~2.43%。进一步表明γ射线检测技术在稀土串级萃取过程控制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串级萃取 软测量 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 快速测量 Γ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温静 肖传敏 +2 位作者 张艳娟 王立成 郭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n:25%乙腈/75%水;3~8 min:90%乙腈/10%水;8.01 min:25%乙腈/75%水);流速为1.0 mL/min;质谱检测器正模式检测;进样量为2μL。该方法在20~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98,检出限低至5 mg/L,加标回收率在88.10%~97.14%之间,10 min完成一次分析,展现了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色谱学优点,能够满足复杂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检测。因采用质谱检测器,可同时开展油井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外样品的核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姚永刚 王唯 +6 位作者 赵梁 许小雨 肖才锦 李玉庆 李天富 郭冰 陈东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6-1516,共11页
地外样品是目前能获取到的来自其他天体的最直接地质证据。研究地外样品的目的在于揭示太阳系及其所含天体的宏观与微观演化过程,并为行星与星际环境和星际移民与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提供新的见解。地外样品成分的原位或地面实验室精细分... 地外样品是目前能获取到的来自其他天体的最直接地质证据。研究地外样品的目的在于揭示太阳系及其所含天体的宏观与微观演化过程,并为行星与星际环境和星际移民与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提供新的见解。地外样品成分的原位或地面实验室精细分析研究对于人类认识天体演化以及我国后续月球探测与资源就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地外样品的特殊和珍贵,通常优先选用非破坏分析方法对其开展研究。而核分析技术是在实验核物理和核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利用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效应、核谱学和核效应等基本原理和实验的方法,比如中子活化分析、离子束分析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利用其非破坏性、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和多元素同时分析等优点,非常适合开展地外珍贵样品的分析研究。未来十年是我国深空探测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目标是加深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活动空间、探寻地外生命信息,并进一步揭示宇宙奥秘与生命起源、了解保护地球以及激发科学探索精神。核分析技术作为对样品无损分析的科学手段,其生命力在于与物理、化学、材料、医学、地质、环境等学科领域的高度融合。随着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需求,核分析技术将会在我国月球、小行星、火星等深空探测以及采集的珍贵样品分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深空探测 加速器质谱 穆斯堡尔谱 固体核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iC MOSFET栅氧界面缺陷的POA优化工艺
8
作者 付兴中 刘俊哲 +4 位作者 薛建红 尹志鹏 谭永亮 王德君 张力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4-1152,共9页
栅氧界面缺陷严重影响SiC MOSFET性能。开发了一种NO氧化后退火(POA)优化工艺,采用氮、氢、氧、氯四种元素组合钝化工艺,实现对SiC MOSFET栅氧界面缺陷的抑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电学测试,对工艺优化前后... 栅氧界面缺陷严重影响SiC MOSFET性能。开发了一种NO氧化后退火(POA)优化工艺,采用氮、氢、氧、氯四种元素组合钝化工艺,实现对SiC MOSFET栅氧界面缺陷的抑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电学测试,对工艺优化前后的SiC MOSFET栅氧界面缺陷类型及器件电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传统NO POA工艺的SiC MOSFET退火后在栅氧化层和栅氧界面中存在大量缺陷,尤其是C相关缺陷,影响器件栅氧的绝缘特性。POA优化工艺对SiC MOSFET栅氧界面缺陷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极大地提高N元素对栅氧界面缺陷的钝化效果,并且抑制了O空位的形成,进而提升了器件的可靠性和迁移率,降低了界面态密度,对器件性能起到了较好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二次离子质谱(SIMS) 界面缺陷 氧化后退火(P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湿法PE隔膜生产工艺用白油变色原因
9
作者 李静 冯祎平 +2 位作者 吕逍雨 徐冰冰 莫学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以及质量比不同的3种物料混合物的结构变化、耐黄变性能与质量比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回收油中黄色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油、PE和I1010在工艺过程中均发生氧化反应,变黄物质的产生是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PE和I1010为主要诱因;黄色物质为芳香酯类化合物和I1010。本研究为白油循环使用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油 外观发黄 协同作用 红外光谱技术 高分辨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废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万金 瞿杨 +3 位作者 吴雁 刘文士 王鑫 王雪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0,共7页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废水达标排放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综合分析废水中DOM的分子组成是对其高效去除的前提。以某天然气净化厂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氧...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废水达标排放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综合分析废水中DOM的分子组成是对其高效去除的前提。以某天然气净化厂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氧化过程中DOM的荧光性质、分子组成、质荷比、分子转化。EEM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以类腐殖质物质为主,其次为富里酸类物质。O_(3)/H_(2)O_(2)氧化降低了类腐殖质物质的荧光强度,但DOM降解受限于臭氧与富含电子有机物的反应特性;而O_(3)/H_(2)O_(2)-Fenton联合氧化能大幅降低总荧光强度,有效去除类腐殖质。FT-ICR MS结果表明,O_(3)/H_(2)O_(2)氧化去除了部分CHO类、CHON类DOM,但对CHOS类、CHONS类DOM的去除效果欠佳。多环芳烃和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被臭氧降解为脂肪族类化合物,增加了CHO类DOM含氧量。O_(3)/H_(2)O_(2)-Fenton氧化对CHOS类、CHONS类DOM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了大部分多酚化合物,生成具有含氧量更低和饱和度更高的DOM。同时,联合氧化极大地缓解了超滤膜污染,去除了大部分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分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检验4种酰胺类合成大麻素同分异构体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睿阳 王继芬 +3 位作者 肖婷月 覃仕扬 接昭玮 张傲林 《色谱》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同分异构现象在合成大麻素中普遍存在,因其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当同时存在时分离鉴定较为困难,为公安实践中合成大麻素的检验鉴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HRMS)建立了5F-EMB-PICA与5F... 同分异构现象在合成大麻素中普遍存在,因其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当同时存在时分离鉴定较为困难,为公安实践中合成大麻素的检验鉴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HRMS)建立了5F-EMB-PICA与5F-MDMB-PICA、ADB-BINACA与AB-PINACA这2对酰胺类合成大麻素同分异构体的检验方法。选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进行UHPLC分离,以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和含10 mmol/L甲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高分辨质谱采用一级质谱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质谱扫描(Full MS/dd-MS^(2))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仪器条件,能够实现4种合成大麻素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分析,5F-EMB-PICA和5F-MDMB-PICA的分离度为2.06,ADB-BINACA和AB-PINACA的分离度为1.22,均达到了有效分离的目的。研究进一步开展了方法学指标考察,5F-EMB-PICA、5F-MDMB-PICA、ADB-BINACA和AB-PINACA这4种酰胺类合成大麻素同分异构体的线性关系均较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毛发中4种合成大麻素的基质效应范围为88.67%~111.76%,回收率为96.23%~105.1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使用本研究建立的检验方法鉴别案件检材,在毛发检材中检出了AB-PINACA,含量为0.73μg/g;在烟丝检材中检出了5F-MDMB-PICA,含量为11.3 mg/g。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可应用于公安机关对实际案件检材的检验,可为合成大麻素同分异构体的检验鉴定提供方法参考与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合成大麻素 同分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思远 冯阳 +3 位作者 陈胜军 赵永强 吴燕燕 邓建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86-392,共7页
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具有丰富的种类,根据结构特点可以将它们分为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相关衍生物等。小分子代谢物在水产品的营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如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色质联用法以及... 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具有丰富的种类,根据结构特点可以将它们分为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相关衍生物等。小分子代谢物在水产品的营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如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色质联用法以及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进行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物组的研究,能够对水产品品种分类、掺假检测、风味调控以及品质控制等方向提供关键信息。针对不同的分析物种类和分析目的,通常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该综述从分析方法的角度,全面讨论了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其组合在检测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方面的进展,聚焦于它们的特点以及优劣势,论述了它们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和成果,旨在为水产品中小分子代谢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小分子代谢物 分析方法 光谱 核磁波谱 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HS-SPME-GC-MS和HS-GC-IMS评价不同制油工艺对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思雨 谢萱 +2 位作者 刘雨雯 孙树坤 陈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6,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法鉴定3种豆油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借助聚类热图、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3种豆油的挥发性化合物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型豆油的水分含量最低,浸出型豆油过氧化值显著偏高且油脂色泽最深;浓香型豆油中亚油酸含量最多,营养价值更高;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醇类、醛类以及吡嗪类化合物为豆油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明晰了部分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原因。最终通过OPLS-DA筛选出45种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同时构建可靠的用以鉴别浓香型豆油的模型。此外,发现豆油的品质与风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理化性质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纳米颗粒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立超 张朝涛 +3 位作者 兰冠宇 李雪 王朝辉 毛雪飞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7-1526,共10页
目前,纳米材料已经开始用于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在营养强化、色泽风味、杀菌保鲜、储藏运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纳米级微颗粒自身独特的尺寸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展纳米材料食... 目前,纳米材料已经开始用于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在营养强化、色泽风味、杀菌保鲜、储藏运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纳米级微颗粒自身独特的尺寸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展纳米材料食品应用的同时,应该关注食品中纳米颗粒物的浓度、尺寸、形态等情况,这离不开可靠、精准的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纳米颗粒物表征、成像和检测的最新技术进行概括,对显微镜、色谱和分馏、光谱、质谱等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食品中纳米颗粒物检测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食品 检测技术 光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中碱基与核苷自由基的产生与结构研究
15
作者 寇敏 徐诗音 +3 位作者 焦鲁杨 杜梦颖 李树奇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2,I0003,共14页
核苷自由基在生物体内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DNA损伤过程中。为深入研究这些自由基的性质、反应机制以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确定其结构至关重要。质谱通过提供高真空环境,为自由基离子创造了惰性的研究环境,在核苷自由基和碱... 核苷自由基在生物体内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DNA损伤过程中。为深入研究这些自由基的性质、反应机制以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确定其结构至关重要。质谱通过提供高真空环境,为自由基离子创造了惰性的研究环境,在核苷自由基和碱基自由基的气相研究中展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结合串联质谱和理论计算,能够更准确地分析自由基结构。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基于质谱技术的气相中碱基与核苷自由基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自由基离子的产生方法、研究手段以及结构分析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对于高活性自由基中间体的结构研究,以及自由基异构体的选择性产生仍然面临挑战,亟需发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核苷 自由基阳离子 气相结构 光解离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食品中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的发现、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金涛 吴婉琴 +1 位作者 朱松松 江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目的:发现、制备和鉴定一种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方法: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减肥类保健食品的日常筛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疑似双醋酚汀的衍生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该化合物,并通过同位素质谱图、二级质谱... 目的:发现、制备和鉴定一种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方法: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减肥类保健食品的日常筛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疑似双醋酚汀的衍生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该化合物,并通过同位素质谱图、二级质谱图、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图推测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最终通过从头合成策略对所有可能结构进行制备,并将两种途径所得的产物进行谱图比对确证其精细结构。结果:该化合物为5-氯双醋酚汀[5-Cl oxyphenisatine di(acetate)],是一种新型未见获批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双醋酚汀衍生物。结论:该化合物的毒理药理学作用尚不明确,需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掌握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及可疑结构的从头合成将有利于新型化合物的精细结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双醋酚汀类似物 高分辨质谱 核磁共振波谱 从头合成 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GaAs/Al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表征和器件性能研究
17
作者 苏家平 周孝好 +4 位作者 唐舟 范柳燕 夏顺吉 陈平平 陈泽中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本文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成功生长了GaAs/AlGaAs非均匀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并对相关微结构作了细致表征。分析比较了非均匀量子阱结构和常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性能差异,并对比研究了不同势阱宽度下非均匀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变... 本文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成功生长了GaAs/AlGaAs非均匀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并对相关微结构作了细致表征。分析比较了非均匀量子阱结构和常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性能差异,并对比研究了不同势阱宽度下非均匀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变化。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结合能谱仪(EDS)对非均匀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对非均匀势阱掺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量子阱外延材料晶体质量很好,量子阱结构和掺杂浓度也与设计值符合较好。对于非均匀量子阱红外探测器,通过改变每个阱的掺杂浓度和势垒宽度,可以改变量子阱电场分布,而与传统的均匀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相比,其暗电流显著下降(约一个数量级)。在不同阱宽下,非均匀量子阱的跃迁模式发生改变,束缚态到准束缚态跃迁模式下(B-QB)的器件具有较高的黑体响应率以及较低的暗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 量子阱 高分辨电镜 二次离子质谱 暗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墨挥发成分判鉴涉案文件形成时间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祉悦 赵鹏程 +2 位作者 南策 王逸飞 王宗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5-1097,共13页
油墨(墨水)作为文件图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庭科学领域中的关键物证,对相关组分进行深入研究和准确鉴定,在案件侦破和审判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油墨(墨水)的挥发成分可能不同,因此这些挥发成分在油墨(墨水)的鉴定和形成时间的... 油墨(墨水)作为文件图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庭科学领域中的关键物证,对相关组分进行深入研究和准确鉴定,在案件侦破和审判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油墨(墨水)的挥发成分可能不同,因此这些挥发成分在油墨(墨水)的鉴定和形成时间的判断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应用领域和成分等要素的不同对油墨(墨水)的种类和组分进行了梳理,并对用于挥发成分鉴定的多种仪器方法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和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油墨(墨水)。此外,对油墨(墨水)挥发成分检验方法的发展做了展望,指出了目前的方法存在的缺陷,以期为法庭科学文件检验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成分 形成时间 光谱法 色谱法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镓在冶金中的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聪聪 孙改华 +4 位作者 任新林 张丁川 罗英涛 刘建军 齐利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2-385,共4页
镓金属日趋重要,本文对近10年国内冶金涉及的矿石、冶金渣、合金中镓的分析检测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常用检测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和辉光放电... 镓金属日趋重要,本文对近10年国内冶金涉及的矿石、冶金渣、合金中镓的分析检测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常用检测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和辉光放电质谱法进行了阐述,并将检测方法检测的样品、方法特征等归纳对比。笔者预测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在未来五年是镓等稀散元素同时分析的主流方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用辉光放电质谱法对镓进行分析。笔者提出样品的预处理会朝着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的方向发展,镓检测分析应以满足工业分析要求为准则,以成熟方法标准化为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 微量镓 吸收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质谱与红外光谱信号采集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桂生 胡勇军 孙晓楠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针对实验室现有示波器存在集成性差、可扩展性不强等缺点,同时为了提高质谱信号采集效率和精度,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质谱与红外光谱信号采集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依托LabVIEW软件平台与CSE22G8数据采集卡,并结合叠加平均去噪算法,... 针对实验室现有示波器存在集成性差、可扩展性不强等缺点,同时为了提高质谱信号采集效率和精度,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质谱与红外光谱信号采集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依托LabVIEW软件平台与CSE22G8数据采集卡,并结合叠加平均去噪算法,实现了低信噪比背景下微弱质谱信号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此外,通过TCP通信协议实现可调谐光学参量振荡器(OPO)的同步控制,使用户可以在采集质谱信号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测试表明,该系统的分辨率较实验室原有示波器提高一倍,采样点数可达每微秒2000个,波形重构能力显著提升,具有较好的数据采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数据采集系统 LABVIEW 叠加平均算法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