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 for micro-pressure wave mitigation at high-speed maglev tunnel exit:A case study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on tunnel hoods
1
作者 ZHANG Jie ZHANG Mo-lin +2 位作者 HAN Shuai LIU Tang-hong GAO Guang-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955-1972,共18页
A high-speed train travelling from the open air into a narrow tunnel will cause the“sonic boom”at tunnel exit.When the maglev train’s speed reaches 600 km/h,the train-tunnel aerodynamic effect is intensified,so a n... A high-speed train travelling from the open air into a narrow tunnel will cause the“sonic boom”at tunnel exit.When the maglev train’s speed reaches 600 km/h,the train-tunnel aerodynamic effect is intensified,so a new mitigation method is urgently expected to be explored.This study proposed a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ALM)for micro pressure wave(MPW)mitigation to achieve a constant gradient of initial c ompression waves(ICWs),via a study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on hoods.The properties of ICWs and MPWs under various open ratios of hood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open ratio increases,the MPW amplitude at the tunnel exit initially decreases before rising.At the open ratio of 2.28%,the slope of the ICW curve is linearly coincident with a supposed straight line in the ALM,which further reduces the MPW amplitude by 26.9%at 20 m and 20.0%at 50 m from the exit,as compared to the unvented hood.Therefore,the proposed method effectively mitigates MPW and quickly determines the upper limit of alleviation for the MPW amplitude at a fixed train-tunnel operation condition.All achievements provide a ne w potential measure for the adaptive design of tunnel h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 high-speed maglev train micro-pressure wave tunnel hood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efficient adaptive method for large-scale multiexplosives explosion simulations
2
作者 Tao Li Cheng Wang Baojun Sh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3期28-47,共20页
Shock wave caused by a sudden release of high-energy,such as explosion and blast,usually affects a significant range of areas.The utilization of a uniform fine mesh to capture sharp shock wave and to obtain precise re... Shock wave caused by a sudden release of high-energy,such as explosion and blast,usually affects a significant range of areas.The utilization of a uniform fine mesh to capture sharp shock wave and to obtain precise results is inefficient in terms of computational resource.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when large-scale fluid field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utational domain size.In this work,a variable-domain-size adaptive mesh enlargement(vAME)method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adaptive mesh enlargement(AME)method for modeling multi-explosives explosion problems.The vAME method reduces the division of numerous empty areas or unnecessary computational domains by adaptively suspending enlargement operation in one or two directions,rather than in all directions as in AME method.A series of numerical tests via AME and vAME with varying nonintegral enlargement ratios and different mesh numbers are simulated to verify the efficiency and order of accuracy.An estimate of speedup ratio is analyzed for further efficiency comparison.Several large-scale near-ground explosion experiments with single/multiple explosives a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shock wave superposition formed by the incident wave,reflected wave,and Mach wave.Additionally,the vAME method is employed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as well a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luid field and shock wave propagation,considering explosive quantities ranging from 1 to 5 while maintaining a constant total mass.The results show a satisfactor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verpressure versus time curves for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vAME method yields a competitive efficiency,increasing the computational speed to 3.0 and approximately 120,000 times in comparison to AME and the fully fine mesh method,respectively.It indicates that the vAME method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st with minimal impact on the results for such large-scale high-energy release problem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utational doma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scale explosion Shock wave Adaptive method Fluid field simulations Effici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TITION OF UN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HORT 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S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锡夔 周浩洋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65-971,共7页
A partition of un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hort 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s is presented. The finite element spaces were constructed by multiplying the standard isoparametric finite element... A partition of un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hort 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s is presented. The finite element spaces were constructed by multiplying the standard isoparametric finite element shape functions, which form a partition of unity, with the local subspaces defined on the corresponding shape functions, which include a priori knowledge about the wave motion equation in trial spaces and approximately reproduce the highly oscillatory properties within a single element. Numerical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artition of unity finite element in both computational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传播 固体介质 单位分解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Research on The Nozzle Damping Effect by A Wave Attenuation Method 被引量:4
4
作者 Wan-xing SU Ning-fei WANG +2 位作者 Jun-wei LI Yan-dong ZHAO Mi Y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162-166,共5页
Nozzle dam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suppression of combustion instability in solid rocket motors.For an engineering solid rocket motor that experiences combustion instability at the end of burni... Nozzle dam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suppression of combustion instability in solid rocket motors.For an engineering solid rocket motor that experiences combustion instability at the end of burning,a wave attenu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assess the nozzl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numerically.In this method,a periodic pressure oscillation signal which frequency equals to the first acoustic mode is superimposed on a steady flow at the head end of the chamber.When the pressure oscillation is turned off,the decay rate of the pressure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nozzle attenuation constant.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other nozzle geometries are numerically studied with this method 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vex nozzle provides more damping than the conical nozzle which in turn provides more damping than the concave nozzle.All the three nozzles have better damping effect than that of basic nozzle geometry.At last,the phase difference in the chamber is analyzed,and the numerical pressure distribution satisfies well with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喷嘴 数值研究 阻尼效应 固体火箭发动机 波衰减 燃烧不稳定性 压力振荡 阻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local wave ti me-frequency method in reciprocating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5
作者 Wang Lei Wang Fengtao Ma Xiaojia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80-381,共2页
To diagnosethe reciprocating mechanical fault.We utilizedlocal waveti me-frequency approach.Firstly,we gave the principle.Secondly,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wave ti me-frequency was given.Finally,we discusseditsvirtue ... To diagnosethe reciprocating mechanical fault.We utilizedlocal waveti me-frequency approach.Firstly,we gave the principle.Secondly,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wave ti me-frequency was given.Finally,we discusseditsvirtue in reciprocating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wave method TIME-FREQUENCY analysis FAULT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Elastic Waves in Wave Equation Separation Using Pseudo-spectral Method
6
作者 Tang Xiaoping Bai Chaoying Liu Kuanhou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26-34,共9页
关键词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调查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砂浆凝结过程的超声波监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士国 陈劲杰 +2 位作者 李日进 周进毅 徐继同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的地质聚合物砂浆同时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不同方法得到的声波数据,利用各方法都适用的声波参数——能量接收比En对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初、终凝时间进行表征,并用贯入阻力法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速度会随着矿粉比的减小而变慢;透射法可以实现对砂浆的全程监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7.9%,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6.6%;反射法判定砂浆初凝时间准确度高,其平均误差为2.8%;导波法可以全程监测凝结过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3.3%,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2.5%。3种方法中,导波法更适用于监测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凝结时间 超声透射法 超声反射法 超声导波法 能量接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时间规整重构序列修正贝杰龙模型的多端直流电网自适应重合方法
8
作者 娄杰 李俊 +3 位作者 武小梅 童宁 王裕 孙凯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8-141,共14页
多端直流电网架空线路故障概率高、设备耐受过电流能力有限,无选择性的重合将严重危害一次设备的安全性和电网的稳定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的重构序列重合方法,实现重合前故障性质的预判。首先... 多端直流电网架空线路故障概率高、设备耐受过电流能力有限,无选择性的重合将严重危害一次设备的安全性和电网的稳定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的重构序列重合方法,实现重合前故障性质的预判。首先介绍了直流线路的贝杰龙时域等值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关键一次设备的贝杰龙等值模型,分析了瞬时性、永久性故障工况下模型等效时域波过程的差异性。然后以瞬时性故障为基准,对直流断路器注入信号所引发的电气分量暂态成分进行理论计算,并借助DTW重构序列量化整定门槛、进一步消除色散误差,最终以此为指标构造判据实现故障性质的识别。基于PSCAD/EMTDC平台的四端直流电网仿真算例显示,所提出的自适应重合方法仅需要单端量,不依赖通信,能够消除死区,且拥有600Ω的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电网 贝杰龙法 波过程 重合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波向传感器岸基计量校准技术研究
9
作者 贾伟广 常怡婷 +4 位作者 朱丽萍 孙啸 秦鑫培 孔维轩 刘宁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波向是波浪三要素之一,常利用磁力式或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式波向传感器获得,目前我国沿海有数百台处于工作状态的波向传感器。为获取准确可靠的波向数据,需对波向传感器开展校准工作,波向校准技术仍是研究难点之... 波向是波浪三要素之一,常利用磁力式或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式波向传感器获得,目前我国沿海有数百台处于工作状态的波向传感器。为获取准确可靠的波向数据,需对波向传感器开展校准工作,波向校准技术仍是研究难点之一。开展了波向传感器的岸基量值传递计量技术工作研究。设计机械运转平台,配置电气部件,编写控制程序,研建一套波向新计量校准系统;编写实验方案,细化实验流程,开展实验测试研究工作,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最大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磁力式和GNSS式波向传感器最大示值误差分别为6°和4°,GNSS式传感器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计量校准扩展不确定度为3.3°。结果表明校准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方案合理,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校准方法 岸基实验 波向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P波扰动下深埋圆形复合衬砌引水隧洞动力响应解析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李梅 陆宇嘉 +5 位作者 梅万全 韩高升 陈光海 赵明生 柯昌均 任高峰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爆破开挖产生的扰动P波会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引水隧洞里充满了水,其隧道围岩动力响应解析解求法与常规无水隧道的求法势必不一样。目前现有解析解研究多集中在稳态解和单衬砌隧道,较少同时考虑存在复合衬砌隧道和有水的情况,因此,开展瞬... 爆破开挖产生的扰动P波会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引水隧洞里充满了水,其隧道围岩动力响应解析解求法与常规无水隧道的求法势必不一样。目前现有解析解研究多集中在稳态解和单衬砌隧道,较少同时考虑存在复合衬砌隧道和有水的情况,因此,开展瞬态P波扰动下深埋圆形复合衬砌引水隧洞稳定性瞬态响应研究,将隧道内流体视作另一种介质,隧道与衬砌之间视为非理想接触面,结合傅里叶合成技术、波函数展开法及梯形求积公式对隧道围岩瞬态响应进行理论求解;通过与既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围岩泊松比、非理想界面模型的弹性系数以及扰动荷载加载时间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力扰动过程中,顶底板产生显著的压应力集中,两帮出现显著的拉应力集中;随着泊松比增大,两帮由拉应力集中转化为压应力集中,顶底板压应力集中逐渐减弱;围岩衬砌接触较差时,隧道围岩应力时程响应曲线出现显著振荡;随着界面弹性系数增大,非理想界面模型的动力响应收敛于理想界面模型的响应;随着爆破荷载作用时间增加,顶底板处的压应力峰值先增大,两帮处的拉应力峰值先减小,最后均趋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P波 复合衬砌引水隧洞 瞬态响应 傅里叶合成技术 波函数展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波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刘畅 刘维杰 +1 位作者 金袭 赵西增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4,共13页
水囊潜堤是一种兼具结构安全及经济环境效益的代表性柔性防波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开展极端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水囊潜堤在聚焦波作用下的消浪特性,并构建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基于验... 水囊潜堤是一种兼具结构安全及经济环境效益的代表性柔性防波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开展极端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水囊潜堤在聚焦波作用下的消浪特性,并构建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基于验证后的数值模型探究聚焦波作用下水囊充盈度和潜堤位置对潜堤消浪效果的影响规律,分析上述因素对水囊潜堤消浪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构建的流固耦合模型可准确地模拟聚焦波与水囊潜堤的相互作用过程;相比刚性潜堤,水囊潜堤与波浪相互作用更为剧烈,具有更好的消浪性能;水囊充盈度的改变可通过同时改变潜堤的反射和耗散作用影响其消浪效果,其中耗散作用主要通过改变结构运动产生的涡量而产生,聚焦波作用下水囊潜堤的最佳充盈度为96%;潜堤布放位置在聚焦振幅较大时对消浪效果影响较大,潜堤位置离聚焦位置越近,结构运动产生的涡量及波面涡量耗散越大,消浪效果越好。相关结果可以为柔性水囊潜堤在实际极端海况下的应用提供一定借鉴,对于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海洋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囊潜堤 CIP方法 聚焦波 流固耦合 消浪性能 防波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波可控震源组合激振效果分析
12
作者 黄志强 游正涛 +4 位作者 李刚 付铭威 王若豪 帅军 张国旭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受振动器结构限制,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时存在下传大地能量低和横波信号下传深度浅等问题。为此,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创新性地研究了不同组合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对激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基于三维九分量资料和两大组合类型,考虑了8种... 受振动器结构限制,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时存在下传大地能量低和横波信号下传深度浅等问题。为此,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创新性地研究了不同组合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对激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基于三维九分量资料和两大组合类型,考虑了8种组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激振方式,建立了振动器-大地有限元模型,构建了组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激振效果评价体系;其次,基于该评价体系,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组合激振方式对大地的下传能量、横波信号下传深度和组合激发波间的相互干涉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个横波可控震源,两台SHY横波可控震源并排组合同向激振时,传入大地能量提升86.36%,大地粒子位移振幅平均提升73.40%;两台SHX横波可控震源单排组合同向激振时,传入大地能量提升97.48%,大地粒子位移振幅平均提升58.61%,较大幅度地提升了激振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效果提供指导,也可为横波可控震源组合激发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可控震源 组合横波振动器 组合激振效果 地震勘探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声源浅海辐射声场计算及特性研究
13
作者 王佳 张揽月 +2 位作者 胡博 吴迪 胡雪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针对浅海环境影响噪声测量准确性的问题,本文开展水下航行器类结构声源在浅海环境下辐射声场计算及特性研究。基于联合有限元等效源法与声传播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结构声源在浅海环境下辐射声场计算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改进以提升计算效... 针对浅海环境影响噪声测量准确性的问题,本文开展水下航行器类结构声源在浅海环境下辐射声场计算及特性研究。基于联合有限元等效源法与声传播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结构声源在浅海环境下辐射声场计算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改进以提升计算效率,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声源频率、海水深度、潜深及声速剖面等因素对结构声源与点源辐射声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距离处,结构声源的辐射声场与点源相比更为复杂,但随着距离的增加,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声源在高频段的辐射声场相较低频段更为复杂。随着声源与界面距离的增加,在近距离处的声场分布接近于自由场中的声场分布。声速剖面在近距离处对声场影响较小,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 结构 有限元法 等效源法 射线声学 简正波 声场特性 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动态力学参数的宽带测试与分析
14
作者 刘哲 张子璇 +1 位作者 张杰 侯宏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结合共振法与基于直达波提取的波速法,实现水中加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连续宽频范围的动态力学参数测试。搭建可实现水下加压的压力舱测试系统,以短时宽带脉冲作为测试激励信号,利用激光测振仪采集细棒激振端与自由端的纵向振动速度信号... 结合共振法与基于直达波提取的波速法,实现水中加压条件下黏弹性材料连续宽频范围的动态力学参数测试。搭建可实现水下加压的压力舱测试系统,以短时宽带脉冲作为测试激励信号,利用激光测振仪采集细棒激振端与自由端的纵向振动速度信号。一方面以共振法计算共振频率处的力学参数,另一方面提取直达波信号,以波速法计算宽频范围的力学参数,二者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测试方法适用于水下加压条件,有效测试频带范围宽,测试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加压 动态力学参数测试 直达波提取 共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扩散场信号的近场缺陷非线性全聚焦成像
15
作者 张海燕 黄强 +2 位作者 张辉 朱文发 朱琦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扩散场信息的非线性全聚焦方法 (nonlinear total focusing method, NTFM),解决了超声相控阵近场处缺陷检测时,受盲区影响造成横向分辨率低的问题。在对锆合金板缺陷进行检测时,靠近超声相控阵探头的缺陷信号淹没在盲...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扩散场信息的非线性全聚焦方法 (nonlinear total focusing method, NTFM),解决了超声相控阵近场处缺陷检测时,受盲区影响造成横向分辨率低的问题。在对锆合金板缺陷进行检测时,靠近超声相控阵探头的缺陷信号淹没在盲区中。所提方法利用信号间的空间相干性,实现对噪声的抑制,达到削弱盲区的目的。利用中心频率为0.5、1 MHz的线形相控阵探头激发兰姆波,对两块带有通孔缺陷的锆合金板进行实验,获得直接采集信号与扩散场信号。对扩散场信号互相关处理后得到重建信号,将重建信号与直接采集信号结合得到混合信号。对混合信号进行NTFM成像,实现缺陷的可视化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全聚焦成像法相比,NTFM成像抑制了伪像,提高了成像质量,降低了漏检率。文中提出的方法为提高薄板材料近场处缺陷成像的横向分辨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相控阵 扩散场 非线性全聚焦 兰姆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的时间域粘声多参数全波形反演研究
16
作者 李振春 赵贤阳 +3 位作者 张春燕 张凯 徐夷鹏 孟繁琨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实际地下介质具有粘滞性,研究粘声介质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全波形反演中Hessian矩阵计算复杂、共轭梯度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将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应用到全波形反演中。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使用了更多的梯度信息,具有和... 实际地下介质具有粘滞性,研究粘声介质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全波形反演中Hessian矩阵计算复杂、共轭梯度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将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应用到全波形反演中。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使用了更多的梯度信息,具有和拟牛顿法相似的结构和性质,在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可以提升反演效果,计算量仅有少量增加。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标准线性固体(SLS)模型的时间域粘声多参数全波形反演的研究。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FR共轭梯度法,修正后的方法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反演结果,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深部反演效果更好,并通过两步法反演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品质因子的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粘声波方程 速度 品质因子 修正型FR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倾斜界面耦合的弹性层散射能量计算模型的混合求解方法
17
作者 李欣然 陕耀 周顺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86,共18页
过渡段动力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400 km/h及以上高铁运营关键难题,亟需从波动和能量的角度探究由基础非均匀引发的线路系统动力响应放大机理.将高铁过渡段车致弹性波传播问题提炼为非均匀介质刚性基弹性层中波的散射问题,采用模态叠加法... 过渡段动力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400 km/h及以上高铁运营关键难题,亟需从波动和能量的角度探究由基础非均匀引发的线路系统动力响应放大机理.将高铁过渡段车致弹性波传播问题提炼为非均匀介质刚性基弹性层中波的散射问题,采用模态叠加法+有限差分法的混合求解方法构建倾斜界面耦合刚性基弹性层散射计算模型,该模型优势体现在设置有限差分区域有效模拟弹性层材料非均匀变化的同时,保留了两侧连续介质区,这样可在实现网格数量控制的同时,获取各导波模式散射系数并由此分析反射及透射场各导波模式对能量的分配及运载情况,模型两类区域间建立的数学关系也可成功反映模型计算精度与参与计算导波模式数量间正向关系.结果表明:当弹性层耦合界面由垂直转为倾斜后,使原本占据主体能量的透射场基阶模式导波能量发生转移,界面偏转越多,散射场能量的分配越分散,这直接体现在透射场基阶模式能量占比下降上;入射波入射锐角界面时,反射场及透射场的高阶模式导波容易获得更多的能量;在高阶模式导波波函数值沿弹性层厚度起伏分布特征作用下,高阶模式导波分配到更多能量的原因可能与导波复杂传播方向与其位移活跃区间产生更多匹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过渡段 散射能量 导波模式叠加 有限差分 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水力压裂微震监测与评价
18
作者 李全贵 彭淑悦 +5 位作者 梁运培 李文禧 钱亚楠 程春晖 余长君 湛金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7,共12页
【背景】微震监测作为一种无损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煤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但由于建立层状波速模型时缺乏对同层介质中垂向波速梯度的考虑,导致走时计算和震源定位精度有待提高,影响了煤层水力压裂评价的准确性。【目的和方法】以安徽某... 【背景】微震监测作为一种无损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煤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但由于建立层状波速模型时缺乏对同层介质中垂向波速梯度的考虑,导致走时计算和震源定位精度有待提高,影响了煤层水力压裂评价的准确性。【目的和方法】以安徽某矿煤层分段水力压裂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泛克里金插值法改进的波速模型。结合各向异性因子约束,在声波测井波速模型的基础上,对同层介质中网格波速数值进行插值计算,表征其各向异性特征,并以此修正弹性波传播路径。通过已知位置射孔事件的震源定位精度对比,验证了改进波速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进一步计算了储层渗透率和储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实现了对煤层水力压裂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泛克里金波速插值相比于线性插值能够有效提升震源定位精度,对于同一射孔点,插值后模型定位误差较初始层状模型最高降低了7.22 m。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中,波速插值后的震源定位结果得到改善,微震事件在垂向方向离散性得到有效约束,各压裂段有效影响半径约90 m。煤层区域内微震事件分布密度与渗透率存在差异,各段井筒附近压后渗透率较高。储层改造体积总计为1.977×10~7 m^(3),改造体积及水力裂缝长度与注入总液量正相关,基于微震评价的压裂改造效果与预期设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各向异性 泛克里金插值法 波速模型 网格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无线电波透视信号滤波方法及参数研究
19
作者 胡泽安 李锡明 +2 位作者 吴荣新 田一凡 陈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72,共11页
在煤矿无线电波透视勘探中,金属导体和电气设备等会对无线电波信号产生较强干扰,影响无线电波透视数据的保幅性和成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煤层工作面排水设备、通讯设备、定位器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四种常见干扰源的噪声... 在煤矿无线电波透视勘探中,金属导体和电气设备等会对无线电波信号产生较强干扰,影响无线电波透视数据的保幅性和成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煤层工作面排水设备、通讯设备、定位器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四种常见干扰源的噪声信号特征。将四种干扰源噪声加入无线电波透视理论数据,采用中值滤波、Savitzky-Golay滤波和小波滤波法,定量分析三种滤波方法和不同参数的去噪效果。经中值滤波后(窗口5),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6.72、6.42、6.33和6.15;经过Savitzky-Golay滤波后(窗口9),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7.32、8.13、9.51和7.67;经过小波滤波后(db6,3层),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8.49、7.68、8.21和11.63。经过大量滤波实验认识到,S-G滤波适合处理通讯设备和定位器设备噪声,小波滤波适合处理排水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噪声;中值滤波的最佳移动中位数窗口值为5,S-G滤波最佳拟合窗口值为9,小波滤波最佳小波基为db6。进一步将这三种滤波方法用于实测数据,三种方法滤波后的实测数据信噪比均得到有效提高。衰减系数层析成像结果中,YC4异常区受噪声干扰影响减小,异常区位置经滤波后划分更加准确。研究结果证明,三种滤波方法针对不同干扰源选取合适的滤波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电波透视数据信噪比和探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勘探 干扰源噪声 滤波方法 信噪比 地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和传播规律分析
20
作者 肖明清 薛光桥 +3 位作者 何应道 徐晨 徐巍 王春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2,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场地的竖向振动由顶部纵波主导,两侧竖向振动由横波控制;当土层波阻抗从隧道围岩向地表递减时,隧道顶部扩散的柱面纵波经土层界面后趋近平面波特性,侧方横波经界面透射后竖向位移分量显著降低。单洞双线隧道振动分布呈现显著频率相关性:低频振动(0~20 Hz)在隧道正上方地表响应最大,高频振动(40~80 Hz)在偏离隧道中心线一定距离处达到峰值。隧道结构对20 Hz以上振动产生遮挡效应,导致下方围岩振动向上绕射衰减。地表竖向位移分布由频率相关的隧道辐射模式控制,分层土中的波阻抗变化使纵波成为地表振动主导成分。研究揭示了单洞双线盾构隧道振动传播的三维空间特性,明确了低频振动集中传播与高频振动侧向辐射的差异化规律,为城市高铁隧道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环境振动 2.5维有限元-基本解 弹性波 单洞双线隧道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