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组织中TP/DPD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任 郁宝铭 +2 位作者 于颖彦 马韬 朱正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6-188,19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反应率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原因在于肿瘤内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1,2],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的差异;本文探讨TP和DPD在大肠癌的表达和定位。方法:21对正常大肠粘膜及大...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反应率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原因在于肿瘤内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1,2],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的差异;本文探讨TP和DPD在大肠癌的表达和定位。方法:21对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临床病理指标相结合。结果:21对结直肠癌标本中,肿瘤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的平均TP含量分别为(60.25±36.18)U/mg和(22.37±13.69)U/mg(P<0.01)。肿瘤与正常大肠粘膜内平均DPD分别为(12.75±5.86)U/mg和(14.02±7.48)U/m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P与DPD既可出现在肿瘤细胞内,也广泛存在于癌周免疫反应及炎细胞内。TP、DPD表达与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关系。结论:正常大肠粘膜及癌组织中TP与DPD含量的个体间差异是临床氟尿嘧啶类药物有效性及毒副反应差别的理论依据。检测TP表达可用于5-FU前体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检测DPD表达可作为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tp) 二氢嘧啶脱氢酶(DPD) 氟尿嘧啶类药物 结直肠癌 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与DP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马韬 叶正宝 +5 位作者 张俊 纪玉宝 刘炳亚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TP和DP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TP和DPD在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酶含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对其中30例以MTT法测定5-FU敏感性,探讨其与TP、DPD水平... 目的:探讨TP和DP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TP和DPD在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酶含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对其中30例以MTT法测定5-FU敏感性,探讨其与TP、DPD水平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TP和DPD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65.82±31.90vs.17.47±12.26U/mgprotein,P<0.001;24.48±10.87vs.11.89±4.35U/mgprotein,P<0.001)。T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8)、TNM分期(P=0.019)和分化程度(P=0.033)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P=0.001)。DPD蛋白水平与5-FU敏感性负相关(rs=0.426,P=0.019),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rs=0.179,P=0.344)。结论:胃癌肿瘤内TP和DP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P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与Laurén分型有关,其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DPD低水平表达可用作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胸苷磷酸化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患者血清TS、TP表达水平与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琼 高静 +2 位作者 王婷婷 陆明 沈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2-29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和胸苷酸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是氟尿嘧啶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关键酶,与胃癌患者接受氟尿嘧啶药物化疗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 背景与目的: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和胸苷酸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是氟尿嘧啶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关键酶,与胃癌患者接受氟尿嘧啶药物化疗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TS、TP表达水平与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0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治疗的109例一线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的血清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s、TP表达水平,分析TS、TP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近端胃癌患者的TS表达水平高于远端胃癌患者(P=0.035),腹膜转移患者的T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腹膜转移患者(P〈0.001)。TS高表达患者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rate,CBR)高于低表达患者(68.75%vs47.1%,P=0.029),与患者生存无明显相关。TP高表达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0S)均长于低表达患者(PFS:177d vs 113d,P=0.018:OS:399d vs 234d,P=0.227)。联合分析TS、TP表达发现,TS低表达且TP高表达患者的中位PFS和0S明显长于TS、TP均低表达患者(PFS:182d vs 87d,P=0.042:OS:429d vs 223d,P=0.019)。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在TS低表达时,TP表达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I.913,95%CI:1.027-3.564,P=0.041)。结论:在接受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TS高表达患者的疗效较好,TP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较长,特别是TS低表达且TP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血清 胸甘酸合成酶 胸甘酸磷酸化酶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和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易冬 孙强 +3 位作者 李爱玲 肖毅 茅枫 黄汉源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18-720,共3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和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与治疗的选择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对TP和DPD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 背景与目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和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与治疗的选择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对TP和DPD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P和DPD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癌组织TP平均浓度为(136.47±13.97)ng/mg,DPD平均浓度为(31.23±19.37)ng/mg,癌旁正常组织TP平均浓度为(14.48±2.72)ng/mg,DPD平均浓度为(31.57±12.95)ng/mg,癌组织中TP浓度比正常组织高近10倍(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P的表达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DPD的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显著差异,癌组织中TP与DPD的比值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嘧啶磷酸化酶 双氢嘧啶脱氢酶 乳腺癌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对胃肠道肿瘤细胞DPD和T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韬 朱正纲 +4 位作者 叶正宝 纪玉宝 刘炳亚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氟尿嘧啶(5-FU)是胃肠道肿瘤化疗的首选和基本用药,其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激活酶———胸苷磷酸化酶(TP)决定了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和作用,且与5-FU的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观察胃肠道... 背景与目的:氟尿嘧啶(5-FU)是胃肠道肿瘤化疗的首选和基本用药,其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激活酶———胸苷磷酸化酶(TP)决定了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和作用,且与5-FU的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观察胃肠道肿瘤细胞中,5-FU对DPD和TP的表达有无调节作用。方法:选取胃癌细胞株SGC7901、大肠癌细胞株SW 111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用不同浓度的5-FU作用不同时间后,以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DPD和TP的mRNA和蛋白含量,观察药物作用对不同细胞代谢酶表达的影响。结果:5-FU作用于不同细胞后表现不同:其中SGC7901、SW 1116两株肿瘤细胞的DPD蛋白水平均上调,且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在上述两株细胞中,TP蛋白表达呈小剂量上调、大剂量下调的双重效应,并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加;5-FU作用后DPD和TP mRNA水平则无显著改变。ECV-304细胞株的DPD和TP mRNA与蛋白表达不受5-FU影响。结论:胃肠道肿瘤细胞内,DPD和TP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受5-FU调控,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氟尿嘧啶 二氢嘧啶脱氢酶 胸苷磷酸化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TP、TS mRNA及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惠翔 Zhenhe Suo +3 位作者 张云汉 BjφrnRisberg Mats G.Karlsson Jahn M.Nesland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TP、T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经“微选”的9例正常乳腺组织和86例乳癌组织TP、T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TS mRNA在乳癌及正常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TP、T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经“微选”的9例正常乳腺组织和86例乳癌组织TP、T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TS mRNA在乳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TP、TS的mRNA与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47,P=0.114和r=0.111,P=0.114)。TP、TS mRNA或蛋白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10 a随访结果显示TP表达与预后无关,而高TS mRNA或蛋白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者,显示较差的临床预后。结论:乳癌和正常组织中TP、TS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较大,TS检测可作为判断乳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胸苷磷酸化酶 胸苷酸合成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北欧乳癌组织TP、TS、DPD mRNA表达比较
7
作者 李惠翔 张云汉 +3 位作者 索振河 高冬玲 张岚 尹玉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4-816,共3页
目的:检测北欧和中国人乳癌患者TP、TS、DPD mRNA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北欧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中国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仅中国标本TP mRNA水平显示肿瘤组织(0.44±0.23)高... 目的:检测北欧和中国人乳癌患者TP、TS、DPD mRNA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北欧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中国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仅中国标本TP mRNA水平显示肿瘤组织(0.44±0.23)高于正常组织(0.15±0.16),TP mRNA高表达率中国患者(56.67%)高于北欧患者(34.12%),60岁以下患者这种差异消失。TS、DPD mRNA高表达率在二地区无差异。结论:北欧和中国乳癌患者之间TP、TS、DPD mRNA表达无明显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胸苷酸合成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乳癌 中国 北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5-氟尿嘧啶代谢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月琴 白文启 +1 位作者 李灵敏 郗彦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9-623,627,共6页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代谢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指导结直肠癌化疗中的潜在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含有72例结直肠癌、56例癌旁远端切缘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代谢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指导结直肠癌化疗中的潜在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含有72例结直肠癌、56例癌旁远端切缘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胸苷酸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在两种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TS表达水平低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876);其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43);与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P=0.027)。结直肠癌组织中TP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315);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9);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40)。结直肠癌组织中DPD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071);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29);DPD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11)。结论在以5-FU为基础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TS、TP、DPD可以作为预后的重要指标。TS表达与临床分期密不可分,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TP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5-氟尿嘧啶 胸苷酸合成酶 胸苷酸磷酸化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培他滨为基础一线方案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及TYMP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尹子毅 王峰 +2 位作者 赵梦 张铁 王丕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卡培他滨为基础一线方案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及TYMP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为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和肿瘤科确诊为Her...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卡培他滨为基础一线方案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及TYMP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为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和肿瘤科确诊为Her2阴性的且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一线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215例。收集患者的外周血液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mRNA表达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电话随访获取患者预后数据。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和预后的关联,用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纳入分析的TYMP的遗传变异位点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在预后分析上发现1412C>T位点的关联性。1412C>T位点在本研究中的突变频率为:CC基因型137例(63.72%),CT基因型70例(32.56%),TT基因型8例(3.7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0,符合HW平衡(P=0.798)。以显性遗传的方式把CT和TT基因型合并,对两组基因型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6.41%和40.15%(P=0.02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90%和72.99%(P=0.0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11.5和7.6个月(P=0.001)。另外,两组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26.6和24.7个月(P=0.022)。针对PFS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后,CT/TT基因型仍然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6,P=0.011)。87例癌组织标本的mRNA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T/TT基因型患者相对于CC型患者,癌组织中TYMP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P<0.001)。结论:TYMP基因1412C>T位点是卡培他滨作为基础化疗药物在一线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苷磷酸化酶 卡培他滨 遗传变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酶法合成胸苷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梅建凤 罗丽琴 +2 位作者 王鸿 钱捷 应国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核苷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抗病毒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如何高效绿色合成核苷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现以1-氯-2-脱氧-3’,5’-二-O-对氯苯甲酰基-D-核糖(化合物Ⅰ)为起始原料,采用结晶诱导不对称转化技术合成中间体2-脱氧-α-D-核糖-1-磷酸二环... 核苷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抗病毒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如何高效绿色合成核苷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现以1-氯-2-脱氧-3’,5’-二-O-对氯苯甲酰基-D-核糖(化合物Ⅰ)为起始原料,采用结晶诱导不对称转化技术合成中间体2-脱氧-α-D-核糖-1-磷酸二环己胺盐(化合物Ⅲ),然后以化合物Ⅲ和胸腺嘧啶作为底物,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核苷磷酸化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胸苷.结果显示:化学法合成化合物Ⅲ获得较高的收率,可达到84.9%,纯度为94.7%;最佳生物酶催化反应条件:底物浓度为化合物Ⅲ100mmol/L,胸腺嘧啶400mmol/L;菌体量为80g/L;缓冲液pH 8,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h,转化率达到61.8%.最后,采用柱层析法分离得到胸苷,收率和纯度分别为49.7%和95.3%.该方法具有高选择、高效性及少污染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 化学-酶法合成 结晶诱导不对称转化 核苷磷酸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磷酸化酶多态性对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的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德志 张宇 +2 位作者 朱少功 梅家转 季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7-58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YMP)基因多态性对R0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R0切除术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YMP)基因多态性对R0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R0切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CRC患者235例。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癌组织标本分别进行TYMP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及TYMP基因表达测定,并对纳入研究患者的疗效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TYMP基因5633C>T位点在CR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CC型149例(63.40%),CT型73例(31.06%),TT型13例(5.54%),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1。单变量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的CT/TT型患者和野生型CC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9和4.5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经过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之后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对OS有独立的影响(HR=0.67,P=0.015)。另外,进一步在87例癌组织标本的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突变的CT/TT型患者癌组织中TYMP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CC型患者(P=0.019)。结论:TYMP基因5633C>T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RNA的表达进而使CRC患者从卡培他滨的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胸苷磷酸化酶 多态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磷酸化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传生 李娜 +1 位作者 李明显 李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46,353,共5页
目的检测胸苷磷酸化酶(T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TP、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125例胃癌组... 目的检测胸苷磷酸化酶(T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TP、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125例胃癌组织中TP、VEGF的表达,以30例肿瘤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正常胃黏膜上皮不表达TP和VEGF,TP表达于癌细胞和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胃癌组织中TP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4%(78/125)和28.8%(36/125)。TP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关。结论胃癌组织TP表达可能提示肿瘤的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能力较强;肿瘤细胞分化差时VEGF表达增强,TP和VEGF阳性表达可能提示胃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胸苷磷酸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磷酸化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卓丽娟 施作霖 +1 位作者 李燕辉 高凌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16-618,共3页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 (thymidinephosphorylase ,TP)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 2 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 P法测定癌组织中TP的表...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 (thymidinephosphorylase ,TP)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 2 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 P法测定癌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 ;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的MVD。结果 :结直肠癌细胞的TP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 (P <0 0 1) ;TP阳性组中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P阴性组 ;TP阳性组的MVD高于TP阴性组 ;它们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中高、中、低分化癌组之间的T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癌细胞中TP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结直肠肿瘤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磷酸化酶表达与结直肠癌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钿均 张继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6-740,共5页
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是嘧啶核苷合成与分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目前认为TP与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PD-ECGF)具有同源性,其诱导血管形成和抗凋亡的作用与... 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是嘧啶核苷合成与分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目前认为TP与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PD-ECGF)具有同源性,其诱导血管形成和抗凋亡的作用与结直肠癌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同时TP也是使5'-脱氧氟尿苷(5'-deoxy-5-fluorouridine,5'-DFUR)等(5-fluorouracil,5-FU)前体药物转化为5-FU的关键酶,其活性与结直肠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敏感性及靶向治疗密切相关。因TP在肿瘤的生长、转移、治疗和预后方面均有重要作用,阐明其表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年T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及与激活5'-DFUR发挥细胞毒作用、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结直肠癌 血管新生 5-脱氧氟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中胸苷磷酸化酶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保国 施作霖 +2 位作者 陈宏 丁云霞 杨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浸润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lt-1)在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C...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浸润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lt-1)在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肿瘤组织微血管(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TP与VEGF、Flt-1的表达及MVD呈正相关。Flt-1在癌细胞中的表达部位与VEGF一致或位于其邻近部位。结论 TP通过与VEGF及Flt-1相互作用,在乳腺癌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苷磷酸化酶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基因突变致成人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蓓 冯云路 +3 位作者 吴东 朱以诚 陈钰 钱家鸣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分析1例成人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其家系线粒体病相关基因应用NimbleGen固相芯片进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结果该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假性胃肠... 目的探讨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分析1例成人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其家系线粒体病相关基因应用NimbleGen固相芯片进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结果该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假性胃肠梗阻、脑白质病、恶液质、周围神经病、眼外肌无力及多种代谢紊乱。基因检测发现TYMP基因c.217G>A纯合突变为该患者的致病突变,患者父母(近亲婚配)及姐姐均为该突变杂合子,该突变为新发突变。结论经基因检测确诊TYMP基因新发突变致成人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 胸腺嘧啶核苷酸磷酸化酶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磷酸化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真真 吴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4-356,共3页
胸苷磷酸化酶是一种血管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长密切相关。近年来,在促进肿瘤生长、预测肿瘤患者生存期及化疗效果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胸苷磷酸化酶通过增加肿瘤基质中的微血管密度,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胸... 胸苷磷酸化酶是一种血管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长密切相关。近年来,在促进肿瘤生长、预测肿瘤患者生存期及化疗效果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胸苷磷酸化酶通过增加肿瘤基质中的微血管密度,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程度与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呈正相关,与生存率呈反相关。希罗达的广泛使用证实胸苷磷酸化酶能增加5-氟脲嘧啶类化疗药物的抗肿瘤疗效。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肿瘤发生发展 肿瘤血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胸苷磷酸化酶短乳杆菌融合菌株的构建及其特性
18
作者 王伟洁 李红梅 +2 位作者 薛芳 高露娇 黄艳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25,共6页
利用紫外加热灭活双亲原生质体技术对短乳杆菌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考察短乳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的影响因素,并对短乳杆菌融合子产酶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乳杆菌在含0.6%甘氨酸发酵培养液培养至对数生长期,2 m... 利用紫外加热灭活双亲原生质体技术对短乳杆菌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考察短乳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的影响因素,并对短乳杆菌融合子产酶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乳杆菌在含0.6%甘氨酸发酵培养液培养至对数生长期,2 mg/mL溶菌酶于37℃恒温水浴酶解脱壁2 h,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可达95%和48%;20 W紫外灯距离20 cm照射50 min,60℃处理短乳杆菌原生质体60 min,原生质体的灭活率几乎为100%;将双亲灭活的原生质体用40%PEG6000,30℃恒温融合10 min,筛选融合子F15并进行5次传代测试其胸苷磷酸化酶活均在1.500 U/mg湿菌体,较亲本酶活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短乳杆菌 原生质体 融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检测
19
作者 李真珍 李惠翔 +3 位作者 张红 高冬玲 张岚 郑湘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7-809,共3页
目的:研究乳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乳癌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P 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乳癌(包括上述30例)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TP... 目的:研究乳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乳癌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P 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乳癌(包括上述30例)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TP和CD34的表达,并计算MVD。结果:乳癌细胞的TP蛋白和TP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TP蛋白和TP mRNA的高表达率与乳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TP蛋白高表达组MVD明显高于TP低表达组(P<0.01);乳癌TP mRNA高低表达组之间的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蛋白和TP mRNA在乳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其表达与乳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微血管密度 胸苷磷酸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20
作者 包世新 杨为民 +2 位作者 叶章群 廖义翔 梁铸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6-508,共3页
目的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探讨TP与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随肿瘤分期、分级的增加,TP的表达和... 目的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探讨TP与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随肿瘤分期、分级的增加,TP的表达和MVD值显著增加(均P<0.05);②MVD值增加同TP高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T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度表达,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血管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微血管密度 膀胱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