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retism and Post-Classical Economics
1
作者 Xu Jin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Economics has undergone two stages including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However,to some extent it cannot explain the current new economic phenomena theoreticallv or bv model analysis.This paper p... Economics has undergone two stages including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However,to some extent it cannot explain the current new economic phenomena theoreticallv or bv model analys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post-classical economics for the first time.Its foundation of value view is humanism and its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is discretism.This paper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discretism.discusses data rationality,data cost,and enterprises’boundary at micro leve1.and then builds Discrete Growth Model whose core is institution at macro leve1.The main aim of post.classical economies is t0 Doint out that modern economic society is now in the process of discrete deconstruction and 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great social production shifts from material to spirit and the resource scarcity shifts from ex-ternal material to internal life time.Lastl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branches of applied economics of Dost-classical economics:network economics.data economics and platform econo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ism Post-classical economics Data Rationality Data Cost Enterp rises’Boundary.Resource Scarcity.Discrete growth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林农复合模式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晶晶 唐菲 +3 位作者 高俊兰 史丹 张国龙 施六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索江淮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林农复合模式综合效益,合理利用林下空间,扩大薄壳山核桃种植经济效益。[方法]2022—2023年选取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种植基地,对照薄壳山核桃纯林栽植,开展薄壳山核桃-大豆-油菜、薄壳山核桃-大豆-小麦... [目的]探索江淮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林农复合模式综合效益,合理利用林下空间,扩大薄壳山核桃种植经济效益。[方法]2022—2023年选取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种植基地,对照薄壳山核桃纯林栽植,开展薄壳山核桃-大豆-油菜、薄壳山核桃-大豆-小麦、薄壳山核桃-玉米-油菜、薄壳山核桃-玉米-小麦、薄壳山核桃-油牡丹共5种林农复合模式研究,分析不同模式对薄壳山核桃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纯林相比,薄壳山核桃-大豆-油菜、薄壳山核桃-大豆-小麦、薄壳山核桃-油牡丹3种模式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薄壳山核桃-油牡丹模式促进作用最显著,其余2种模式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增收依次为薄壳山核桃-油牡丹(26256.0元/hm^(2))>薄壳山核桃-大豆-小麦(11040.0元/hm^(2))>薄壳山核桃-大豆-油菜(10950.0元/hm^(2))>薄壳山核桃-玉米-小麦(7953.6元/hm^(2))>薄壳山核桃-玉米-油菜(7863.6元/hm^(2))。[结论]薄壳山核桃-油牡丹模式综合效益最佳,既能促进薄壳山核桃生长,又可获得较高收入,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林农复合模式 生长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资源配置效应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玉环 许子易 董莹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的简单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将绿色生产率与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作为并行中介变量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通过考察碳交易价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机制发现,提高碳交易价格能够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在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之后,碳交易价格提高会产生绿色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效应,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上结论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基于经济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在不同经济区的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 地区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模型 技术进步效应 要素资源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的动力重估:工业与服务业的协同效应与非线性特征
4
作者 郭英彤 邓志鹏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8,共10页
本文基于2000—2023年中国省际分行业数据,通过扩展Feder模型并融合机器学习与面板回归方法,系统考察了工业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贡献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关联效应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服务业在... 本文基于2000—2023年中国省际分行业数据,通过扩展Feder模型并融合机器学习与面板回归方法,系统考察了工业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贡献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关联效应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金融业通过与工业的协同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扩张则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本文还揭示了工业发展存在非线性特征,其边际贡献在跨越特定阈值后显著提升。基于实证结果,本文建议产业政策应统筹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金融业需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促进产业良性互动。本研究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FEDER模型 机器学习 偏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PVAR模型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
5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1 位作者 王明晖 蔡秀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8,共11页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碳排放效率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蔡晓梅 杨娟 许晶晶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利用VAR模型,选取2008—2023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推... 利用VAR模型,选取2008—2023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力相对较小,且数字经济对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虹吸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科技创新。因此,科技兴农需要主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农村网络,构建大数据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经济增长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ken Model的我国经济发展与物流业协同关系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叶柏青 卢珍珍 李丹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4,共9页
本文基于哈肯模型及我国1996-2011年29个省市的物流业、第三产业和我国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 8.0软件的实际操作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通过对物流业、第三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进行两两检验分析以及对序参量... 本文基于哈肯模型及我国1996-2011年29个省市的物流业、第三产业和我国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 8.0软件的实际操作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通过对物流业、第三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进行两两检验分析以及对序参量的检验,研究了物流业发展状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系统的序参量,并与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存在较高的协同性,物流业的发展能较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肯模型 协同 物流业 经济发展 经济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M-DID方法的地方数字经济政策实施成效评估
8
作者 李亚菲 何文芊 +3 位作者 刘晓宇 裴雷 陈烨 彭星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5,共13页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政策已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数字经济政策的实施成效,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检...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政策已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数字经济政策的实施成效,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地方数字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地方数字经济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其促进作用存在两年时滞;人口规模较大或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政策实施成效更显著;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了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政策 政策评估 双重差分法 倾向得分匹配 地区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测度、空间联系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尹碧波 郑佳琦 +2 位作者 孙泽萱 邝萍 欧阳昕彤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3-723,共11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路径。目前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体系,因此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路径。目前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体系,因此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XGBoost模型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别测度各省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并分别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衡量协同效应的空间联系以及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降碳减污协同效应水平差异较大,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水平整体偏低,二者存在协同发展特征。②2012−2020年我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平均协同度为0.0356,整体而言协同水平较低且存在“木桶效应”,系统处于不稳定不协调状态。③在空间联系层面,不同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大,且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邻近性。④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并且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其中,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及黄河中游地区的区域差异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余经济区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我国各省份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不同省份之间的空间联系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效应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空间联系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本深化、技术渗透及其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志帆 丁胜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ICT投资与应用不断增加,ICT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投入产出表和永续盘存法测算了1995-2018年间中国ICT资本投入,并基于劳动力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三维交叉分类矩阵,采用T...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ICT投资与应用不断增加,ICT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投入产出表和永续盘存法测算了1995-2018年间中国ICT资本投入,并基于劳动力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三维交叉分类矩阵,采用Tornqvist指数测算1995-2018年中国实际劳动投入;在此基础上,根据增长核算框架和两部门模型考察1996-2018年间投入要素和TFP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贡献。研究发现:第一,1996-2018年间,ICT资本解释了超过5%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第二,1996-2018年间,ICT硬件资本服务和ICT软件资本服务平均增速分别为18.68%和21.58%,ICT软件在推动经济增长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三,ICT部门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其TFP变动对经济总体的TFP变动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能够解释14.48%的TFP增长;第四,ICT部门发展能够通过技术渗透和溢出效应推动非ICT部门TFP提升。在新发展阶段应当持续推动软硬件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提升ICT技术与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完善支撑ICT技术扩散与渗透应用的组织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ICT部门与非ICT部门的深度融合,实现从研发到应用的产业链深层次互动与协作,以充分挖掘ICT资本的增长动力与结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悖论 ICT资本 劳动投入 经济增长核算 两部门模型 投入产出表 Tornqv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动态估算与变动机理分析:来自“技术-资本错位”视角的新解释
11
作者 徐宁 丁一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3,共15页
近年来,中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长的走势愈发模糊和难以判断。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时变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实时测算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采用C-D生产函数对其进行要素分解。结果发现: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系统性下移... 近年来,中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长的走势愈发模糊和难以判断。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时变混频动态因子模型,实时测算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采用C-D生产函数对其进行要素分解。结果发现: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系统性下移是由劳动投入减少、资本深化减缓和技术进步衰退共同造成的,该经济表象具有复杂性,其中既有可修复因素亦有不可修复因素。而从影响强度来看,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主导诱因是全要素生产率衰退,它是由短期内的“技术-资本错位”引发的阶段性现象,可以通过适度的政策引导予以修正。因此,未来的经济发展不仅要重视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而且要关注技术与资本的匹配关系,真正做到资本与技术的融合,从而助力中国经济重返中高速良性增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 率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混频动态因子模型 技术-资本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强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一个农村劳动力价值低估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12
作者 徐春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8,共14页
马克思的劳动强度平均数阶梯思想和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为识别不同地区的劳动强度提供了方法指引。将劳动强度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PVAR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域劳动强度均值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平均数阶梯”... 马克思的劳动强度平均数阶梯思想和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为识别不同地区的劳动强度提供了方法指引。将劳动强度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PVAR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域劳动强度均值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平均数阶梯”特征。在全样本层面,不仅经济增长对劳动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冲击,而且劳动强度脉冲响应曲线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也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且贡献程度约为1.7%。在东部地区,劳动强度增长率能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且贡献程度为3.8%左右;但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则能促使劳动强度增长率显著上升,且其贡献程度仅为东部地区的1/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强度 区域经济增长 劳动力价值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基于Uzawa-Lucas模型
13
作者 赵向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背景,研究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将人力资本流动要素纳入到Uzawa-Lucas两部门生产模型中。首先,在人力资本流动条件下建立Uzawa-Lucas两部门生产模型,并且依据Uzawa-Lucas两部门生产模型推导出在人力资本...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背景,研究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将人力资本流动要素纳入到Uzawa-Lucas两部门生产模型中。首先,在人力资本流动条件下建立Uzawa-Lucas两部门生产模型,并且依据Uzawa-Lucas两部门生产模型推导出在人力资本流动情况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利用明瑟方程和引力模型测算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流动。最后,依据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我国2005—2022年人力资本流动条件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流动人力资本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 Uzawa-Lucas改进模型 明瑟方程 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空间溢出非对称与非线性影响——基于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
14
作者 叶阿忠 田小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8,共11页
为应对经济效率不高、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生态环境退化三大发展问题,国家提出重点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建设等应适度超前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 为应对经济效率不高、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生态环境退化三大发展问题,国家提出重点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建设等应适度超前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空间溢出非对称影响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基建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边际效应”阻滞-“边际效应”递减的“U形”非线性特征,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空间溢出非对称影响,数字基建发达地区获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大于欠发达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建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偏导图呈“U形”非线性特征,对中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偏导图呈“W形”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建 包容性绿色增长 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溢出非对称 非线性 边际效应 经济增长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分权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与发展对策研究
15
作者 邓楚瑶 王福友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9,共7页
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经济自主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物质资本供给、人力资本供给、技术水平进步及公共产品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地方分权视角,利用我国2000-2020年30个省市的面... 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经济自主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物质资本供给、人力资本供给、技术水平进步及公共产品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地方分权视角,利用我国2000-2020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地方分权程度、技术水平、城镇化水平提升能够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同时能够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水平则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但抑制效应并不明显;人力资本水平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也会产生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对提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分权 区域经济增长 固定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偏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交互机制--基于GVAR模型的分析
16
作者 毕玉江 石金海 桑瑞聪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共7页
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碳排放强度变化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不仅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还存在着通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间接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世界主要国家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低碳经济特征。当碳排放强度发生负冲击之后,中国和美国经济... 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碳排放强度变化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不仅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还存在着通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间接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世界主要国家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低碳经济特征。当碳排放强度发生负冲击之后,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中国和美国碳排放强度下降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各国从生产技术、能源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还需要加强碳排放控制的国际合作,降低由于碳减排非同步性产生的额外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经济增长 国际传导 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选址逻辑及绿色增长效应的空间分析
17
作者 陈丛波 叶阿忠 +1 位作者 陈娟 肖志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先行先试和由点及面的特点,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二元选择模型探究影响低碳城市试点选址的空间因素,利用两机制空间杜宾模型区分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之间绿色增...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先行先试和由点及面的特点,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二元选择模型探究影响低碳城市试点选址的空间因素,利用两机制空间杜宾模型区分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之间绿色增长的双向非对称空间依赖关系。研究发现,研发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水平高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低的城市更有可能入选低碳城市试点,且省(区、市)内城市入选试点有助于提高邻近城市下一轮入选低碳城市试点的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试点政策的绿色增长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我国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之间属于互惠互利的良性竞争。此外,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对城市绿色增长产生影响,因此试点城市存在如何解决第二产业碳排放高的现实问题。空间溢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之间污染密集型产业和绿色创新资源的空间转移机制具有非对称性。本文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完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和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空间二元选择模型 两机制空间杜宾模型 绿色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分解的新方法——基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换挡的应用
18
作者 谭政勋 刘娟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73,共18页
针对已有趋势周期成分分解方法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基于MS-FCVAR模型的新方法.这个新方法同时考虑经济变量可能存在的长期记忆、不同变量间的分数阶协整关系及其结构性变化.根据“让数据说话”的原则,在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 针对已有趋势周期成分分解方法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基于MS-FCVAR模型的新方法.这个新方法同时考虑经济变量可能存在的长期记忆、不同变量间的分数阶协整关系及其结构性变化.根据“让数据说话”的原则,在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组成的系统中,新方法检测到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十分吻合的结论:以2010年第4季度为分界点,不仅中国经济增长发生了减速换挡,而且增长动力发生了转换或结构性变化;经济新常态尤其是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下滑主要是由GDP的趋势成分而不是周期成分引起.更重要的是,与已有分解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样本外预测效果,其偏差和均方误差均最小.本研究提出的新方法既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又能广泛应用到长期趋势判断、短期波动分析等诸多经济和管理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周期成分分解 结构性变化 分数阶协整 MS-FCVAR模型 经济增长减速换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生长、品质及效益比较
19
作者 陈晓瑛 黄文 +1 位作者 周炳全 孙育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4期34-39,共6页
池塘单养和“种茜养虾”是广东省罗氏沼虾最典型的两种养殖模式。该文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池塘单养和“种茜养虾”两种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肌肉氨基酸组成以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池塘单养... 池塘单养和“种茜养虾”是广东省罗氏沼虾最典型的两种养殖模式。该文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池塘单养和“种茜养虾”两种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肌肉氨基酸组成以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池塘单养模式相比,“种茜养虾”池塘养殖模式产出的罗氏沼虾个体规格、肥满度和肌肉新鲜度优势显著。“种茜养虾”池塘养殖模式罗氏沼虾体成分中的粗蛋白质和钙含量,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池塘单养模式。“种茜养虾”模式的收益、净利润、投入产出比和成本利润率均明显高于池塘单养模式。综上“种茜养虾”模式产出的罗氏沼虾更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品位。研究结果为罗氏沼虾养殖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养殖模式 生长性能 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水养殖碳汇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
20
作者 张雅华 贾鹏 郑鹏 《农业展望》 2025年第4期44-52,共9页
“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旨在寻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为了检验这一理论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以中国海水养殖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质量评估法测算并分析2012—2021年海水养殖碳汇,利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 “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旨在寻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为了检验这一理论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以中国海水养殖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质量评估法测算并分析2012—2021年海水养殖碳汇,利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探讨中国海水养殖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12—2021年全国海水养殖碳汇量保持在118万~156万t。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海水养殖碳汇与海水养殖经济的耦合程度较低,除2015年短暂达到增长耦合状态、2019年为扩张负脱钩状态外,其他年份均为弱脱钩状态;从省际层面来看,9个沿海省份之间耦合状态存在较大差异,2012—2021年广东海水养殖碳汇与海水养殖经济的耦合系数均表现为“脱钩”,浙江和福建的耦合系数表现为围绕“增长耦合”状态波动的变化趋势,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广西和海南多数年份处于脱钩状态。基于行业发展现状与分析结论,提出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与推动产业融合以及建立区域补偿机制与环保措施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碳汇 经济增长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耦合关系 Tapio脱钩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