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测量研究
1
作者 张燕 史汝川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75,共5页
伴随着光学仪器精度的逐渐提高,其表面动态变形事件发生频率也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是影响与制约光学仪器发展与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光学仪器的应用需求,提出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测量方法。采用机器... 伴随着光学仪器精度的逐渐提高,其表面动态变形事件发生频率也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是影响与制约光学仪器发展与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光学仪器的应用需求,提出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测量方法。采用机器视觉设备获取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图像,对表面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去噪处理与增强处理,以此为基础,应用SURF特征检测算法提取表面图像的特征点,通过FLANN算法匹配相邻图像的特征点,利用Delaunay三角化在表面图像区域形成三角网格,进一步计算表面图像特征点的位移与应变,从而实现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的测量。实验数据显示:在横坐标为1μm时,应用提出方法获得的表面动态变形位移纵坐标为1.8μm,与实际位移基本保持一致,在实验组别为6时,应用提出方法获得的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应变数值为3μm,与实际应变数值保持一致,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具备较好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形 高精度光学仪器 变形测量 机器视觉技术 仪器表面 表面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测量软体排变形应变传递效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祥龙 徐伟 +4 位作者 左利钦 杨涵苑 王茂枚 袁赛瑜 高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8-193,共6页
软体排与传感光纤之间的应变传递效率是应用光纤传感技术监测软体排变形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软体排变形时,排体与传感光纤之间的应变传递效率及其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表明,在线性拉伸条件下,应变能够高效地从... 软体排与传感光纤之间的应变传递效率是应用光纤传感技术监测软体排变形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软体排变形时,排体与传感光纤之间的应变传递效率及其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表明,在线性拉伸条件下,应变能够高效地从排体传递至光纤,低传递效率线以下的区域主要位于传感光纤的边缘;而在弯曲变形条件下,变形测量误差与相对定点间距R呈线性相关,R=1.2时测量平均误差在-4%以内,而R=2.4~4.8时测量误差范围在-15%~-30%之间。研究成果可为河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以及光纤传感监测排体变形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排 应变传递 变形测量 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中变形量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占东 王鸷文 +6 位作者 孙进忠 张建勇 梁金平 牛耀 张之泰 曾扬农 李梦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7-308,共22页
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作为一种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将工程的破坏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作为了解工程整体力学特征、破坏模式和稳定情况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地质力学模型... 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作为一种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将工程的破坏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作为了解工程整体力学特征、破坏模式和稳定情况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地质力学模型材料的变形模量较低,同等应力条件下应变极其敏感,因此模型实验中变形测量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中变形量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对目前地质力学模型中变形测量的主要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对于模型变形量测的方法主要分为电测式测量方法、光学测量方法和机械式测量方法,其中电测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电阻式应变片法和位移计法,光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光纤类传感器法、数字图像相关法、光弹性贴片法和云纹干涉法,机械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百分表测量法和经纬仪观测法。通过对各种方法工作原理、主要应用案例及优缺点的阐述对比,得出不同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测量范围和适用范围的差异,其中百分表测量法适用于测量小区域变形;测量内部变形可选择电阻式应变片法及光纤类传感器法;较大区域的变形可选择位移计法及光纤类传感器法;指定点位移可选择经纬仪观测法;全场观测可选择数字图像相关法、云纹干涉法以及光弹性贴片法。该成果可为相关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的变形测量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模型 变形测量 电测法 光学测量方法 机械式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相位梯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康洋 倪梓浩 +1 位作者 董博 白玉磊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2-851,共10页
应变重构是相衬光学相干层析力学性能表征中的关键步骤,其需要准确计算出差分包裹相位的梯度分布。为了能够解决强噪声干扰下的相位梯度重构信噪比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相位梯度计算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 应变重构是相衬光学相干层析力学性能表征中的关键步骤,其需要准确计算出差分包裹相位的梯度分布。为了能够解决强噪声干扰下的相位梯度重构信噪比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相位梯度计算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散斑噪声等级下的包裹相位图,并生成相应的理想相位梯度,以构建网络的训练集。其次,基于网络训练集采用贝叶斯推断理论学习强噪声环境下的包裹相位与相位梯度的“端到端”映射关系。最后,将相衬光学相干层析测量的差分包裹相位结果送入贝叶斯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实现高信噪比相位梯度预测。此外,通过借助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统计特性,以模型不确定度来定量评估相位梯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数值实验和三点弯曲力学加载实验对比分析了本文方法和主流矢量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较小的条件下,本文方法重构的相位梯度信噪比可提升8%;在噪声较强条件下,本文方法能成功恢复因相位条纹难以分辨而无法计算的相位梯度。此外,模型不确定度能够定量分析网络的相位梯度预测误差。可以预见,在样品形变复杂且先验信息未知的条件下,本工作为相衬光学相干层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变重构方法,从而能实现高质量和高可靠的内部力学性能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相衬技术 相位梯度计算 贝叶斯神经网络 形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UNet++的散斑图像变形测量方法
5
作者 陈强 梁浚哲 梁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213,共12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深度学习在散斑图像变形测量领域的测量精度和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散斑图像的变形场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图像分割网络UNet++,并融入残差块和坐标注意力机制分别测量散斑图像的位移场和应变场。为了提高网络的泛化性能,在H... 为了进一步提高深度学习在散斑图像变形测量领域的测量精度和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散斑图像的变形场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图像分割网络UNet++,并融入残差块和坐标注意力机制分别测量散斑图像的位移场和应变场。为了提高网络的泛化性能,在Hermite数据集的基础上增添了真实试验中的散斑图案以及亮度变化,构建了适应于该网络的全新数据集。对该方法与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在自建数据集和公开数据集上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所有测试中均取得了最高的平均精度和最优的鲁棒性;其他网络在具有亮度变化的数据集中几乎失效,而所提网络依然能准确测量出变形场;在DIC挑战数据集中Star5图像集和Star6图像集上,所提网络获得了最低的性能度量指标,分别为1.372和0.00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形变测量 卷积神经网络 数字图像相关法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光的干涉特性及其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平 李兴龙 +1 位作者 孙海滨 李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134,共5页
将涡旋光应用于电子散斑干涉,测量变形物体的离面位移.把传统的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结合,将所获得的涡旋光作为参考光或者物光进行变形测量.推导出物光为平面光、参考光为涡旋光,和参考光、物光均为涡旋光时物体... 将涡旋光应用于电子散斑干涉,测量变形物体的离面位移.把传统的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结合,将所获得的涡旋光作为参考光或者物光进行变形测量.推导出物光为平面光、参考光为涡旋光,和参考光、物光均为涡旋光时物体变形后的干涉强度公式,模拟计算了变形后的干涉图样,分析了变形图样的特征.运用四步相移方法得到了物体的变形相位公式,通过解包裹得到了物体的变形相位.模拟计算得到的三维相位分布图与物体离面位移的变形相位理论值的三维分布图相吻合.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涡旋光可以应用于物体的变形测量,为变形测量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变形测量 相移 干涉 涡旋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钢筋混凝土梁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川 李欣 +3 位作者 张大煦 吴晟 李英娜 李俊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4-36,共3页
在变形测定器中,光纤Bragg光栅被粘贴于内管的两端,这两端的距离确定了传感器的量规长度.为了测量拉应变和压应变, 该光纤光栅必须保持处于与可能的最大压应变相等的永久性拉应变.将光纤Bragg光栅贴于H154梁的混凝土表面和H158梁的钢筋... 在变形测定器中,光纤Bragg光栅被粘贴于内管的两端,这两端的距离确定了传感器的量规长度.为了测量拉应变和压应变, 该光纤光栅必须保持处于与可能的最大压应变相等的永久性拉应变.将光纤Bragg光栅贴于H154梁的混凝土表面和H158梁的钢筋表面,以分别检测拉应变和压应变.当钢筋混凝土梁受到千斤顶的加载时,它的应变可由光纤Bragg光栅的反射Bragg波长的偏移量获得.实验表明,作为一种绝对检测器件,光纤Bragg光栅为钢筋混凝土梁提供了有效监测,其中,拉应变~1000με,而压应变~1500μ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传感器 光纤光栅 变形测量 布喇格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哈特曼传感器与变形镜对准误差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顾乃庭 杨泽平 +1 位作者 黄林海 饶长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哈特曼传感器与变形镜对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给用来做标记的驱动器施加电压来表征变形镜的位置,利用哈特曼探测变形镜镜面面形的斜率分布信息获取驱动器的准确位置,并据此计算哈特曼传感器和变形镜... 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哈特曼传感器与变形镜对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给用来做标记的驱动器施加电压来表征变形镜的位置,利用哈特曼探测变形镜镜面面形的斜率分布信息获取驱动器的准确位置,并据此计算哈特曼传感器和变形镜之间位置失配,为二者的自动对准提供依据;阐述了该方法的对准原理,推导了哈特曼和变形镜之间位置失配计算公式;以45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为例,展开对该对准方法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当二者的平移失配和旋转失配误差小于2倍子孔径大小和小于10°时,测量误差分别小于子孔径大小的5%和0.15°,能够准确测量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哈特曼传感器和变形镜之间的位置失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哈特曼传感器 变形镜 对准误差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孔形态分析的地应力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川婴 王益腾 +3 位作者 韩增强 汪进超 邹先坚 胡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549-556,共8页
地应力作用下的钻孔孔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导致钻孔横截面形状会发生变化,变形后的钻孔几何形态也反映了钻孔受力状态。在经典岩石力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钻孔在平面二维应力作用下的几何形态,建立应力与变形后圆孔几何参数的关系,... 地应力作用下的钻孔孔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导致钻孔横截面形状会发生变化,变形后的钻孔几何形态也反映了钻孔受力状态。在经典岩石力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钻孔在平面二维应力作用下的几何形态,建立应力与变形后圆孔几何参数的关系,实现基于钻孔椭圆参数的应力解算,并提出钻孔椭圆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形成一种新的基于钻孔形态分析的地应力测量方法。结果表明,(1)在平面二维应力作用下圆孔变形后的几何形态为椭圆,推导了椭圆参数与应力的关系表达式;(2)利用3个不同方向的孔径值可以实现椭圆参数的解算,研发触头式显微光学孔径测量技术,实现了钻孔形态的测量,从原理上分析了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并就该技术进行地应力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3)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验证了技术原理的可行性,并通过误差分析和实例计算对该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钻孔形态 孔径变形 显微光学 椭圆形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面板堆石坝内部水平位移新型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宁 王国利 +5 位作者 何斌 汪璋淳 周彦章 钱亚俊 李登华 张桂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4-29,共6页
中国高面板堆石坝设计理论及筑坝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传统测量手段难以适应300 m级高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的技术要求,亟需发展新型的高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技术。对提出的坝体内部水平位移监测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开展了详细的等比... 中国高面板堆石坝设计理论及筑坝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传统测量手段难以适应300 m级高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的技术要求,亟需发展新型的高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技术。对提出的坝体内部水平位移监测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开展了详细的等比尺模型试验研究和原型坝监测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坝体内部水平位移新型监测技术用于300 m级高面板堆石坝最长1000 m的监测断面的沿程水平位移测量,其测量精度通过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均得到验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满足高面板堆石坝内部水平位移监测的工作要求。该新型监测技术在土石坝内部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应用中具备独特特性和优点,是高面板堆石坝内部水平位移监测的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面板堆石坝 内部变形监测 分布式光纤 测量精度 等比尺模型试验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测量曲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狄海廷 刘仁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共3页
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体积小、耐腐蚀及可集成等诸多优点,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材料结构领域中,负载结构下的变形曲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参数。在分析传统曲率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和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体积小、耐腐蚀及可集成等诸多优点,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材料结构领域中,负载结构下的变形曲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参数。在分析传统曲率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和光纤传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光纤传感器测量曲率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性。最后,提出高集成化和智能化是光纤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曲率测量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切散斑干涉技术的物体变形动态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媛 刘丹丹 毛琦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7-783,共7页
为使仅适用于静态测量的空间相移剪切散斑干涉系统可用于物体变形的动态测量,在对传统剪切散斑干涉系统加以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物体变形动态检测方法。将检测系统中的压电陶瓷控制器用参考镜代替,减少了物理装置控制与执行的时间。... 为使仅适用于静态测量的空间相移剪切散斑干涉系统可用于物体变形的动态测量,在对传统剪切散斑干涉系统加以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物体变形动态检测方法。将检测系统中的压电陶瓷控制器用参考镜代替,减少了物理装置控制与执行的时间。对于物体发生变形的同一状态,仅需采集一幅干涉图像即可满足后期计算,加以二维连续小波滤波和最小二乘相位解包算法,能满足物体变形动态在线检测的需求。理论和实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可靠地检测出物体动态形变,整个系统的最大误差范围在-1.5rad^1.5rad之间,整个检测过程最大误差百分比为6.4%,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性,为新型剪切散斑干涉测量系统的改进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变形检测 动态检测 剪切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小区域变形长时测量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巩建鸣 涂善东 +1 位作者 凌祥 何小元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对于高温下服役的构件 ,焊缝区域较为狭小 ,焊缝以及热影响区 (HAZ)的高温变形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测量。文中利用石英光纤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 ,研究开发一种能在高温下长时测量局部变形的新方法和测量系统 ,分析讨论了测量精度 ,并用于HK4... 对于高温下服役的构件 ,焊缝区域较为狭小 ,焊缝以及热影响区 (HAZ)的高温变形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测量。文中利用石英光纤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 ,研究开发一种能在高温下长时测量局部变形的新方法和测量系统 ,分析讨论了测量精度 ,并用于HK40炉管焊缝长时蠕变变形的测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蠕变变形 石英光纤 数字图象处理 测量方法 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变形反射镜特性测试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家凤 陈海清 向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79,共5页
为了实现对MEMS变形反射镜的静态形貌、动态离面变形及谐振频率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频闪显微干涉测量系统。测试中采用频闪照明技术及5步相移技术实现了对干涉相位的测量,利用空间及时间相位解缠算法恢复了反映物体真实... 为了实现对MEMS变形反射镜的静态形貌、动态离面变形及谐振频率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频闪显微干涉测量系统。测试中采用频闪照明技术及5步相移技术实现了对干涉相位的测量,利用空间及时间相位解缠算法恢复了反映物体真实信息的连续相位,从而得到了所需的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测量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及测量精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MEMS变形反射镜 频闪干涉测量系统 5步相移算法 相位解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干涉法测量微机械零件变形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云辉 王世华 +1 位作者 张涛 周肇飞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1,共5页
介绍了用光干涉法测量微加速度计零件变形的研究。将准直单色光投射入由一玻璃片和被 测件之间形成的空气楔中,被测件表面和玻璃片底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由面阵CCD接收。用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图像处理方法得到被测微悬臂梁的三维形变... 介绍了用光干涉法测量微加速度计零件变形的研究。将准直单色光投射入由一玻璃片和被 测件之间形成的空气楔中,被测件表面和玻璃片底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由面阵CCD接收。用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图像处理方法得到被测微悬臂梁的三维形变图。该方法可对微小器件的微位移作分辨力为 10nm的测量,并直观的显示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干涉法 变形测量 微加速度计 机械零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导光的数字全息微形变测量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锋 肖文 常君磊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9期111-113,117,共4页
建立基于光纤导光的数字全息干涉微形变测量系统,首先,利用1×2单模光纤耦合器将激光源输出光分为照明光和参考光,实现光路结构简单、紧凑和稳定性好;然后,通过短焦距和长焦距准直透镜分别对照明光和参考光进行准直扩束,使得参物光... 建立基于光纤导光的数字全息干涉微形变测量系统,首先,利用1×2单模光纤耦合器将激光源输出光分为照明光和参考光,实现光路结构简单、紧凑和稳定性好;然后,通过短焦距和长焦距准直透镜分别对照明光和参考光进行准直扩束,使得参物光强度接近1∶1,从而获得高信噪比的数字全息图。利用基于数字全息的双曝光方法对钢板的波长量级微形变进行实验测量。通过全息记录、再现及相位解包裹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光纤导光的数字全息微形变测量系统具有光路简单、稳定性好等特点,而且测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光纤导光 形变测量 相位解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法的岩石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 被引量:7
17
作者 米红林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发现和了解岩石材料的形变、应力分布等对避免灾害会起到重要的预警作用。采用高精度的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对岩石材料形变、应力和应变进行了非接触式测量。为验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电阻应变计贴附于采集区...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发现和了解岩石材料的形变、应力分布等对避免灾害会起到重要的预警作用。采用高精度的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对岩石材料形变、应力和应变进行了非接触式测量。为验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电阻应变计贴附于采集区附近并且实验结果与电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技术能够用于岩石等材料的形变检测,预报变形信息,结果可以定量和定性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数字散斑相关技术 岩石材料 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惯性传感的变形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芮长颖 黄麟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4,共7页
对地表变形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及时发现其不规则沉陷的规律和趋势,从而确定整个地表移动区域的下沉情况.选取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布设光纤光栅传感器,设计分布监测网路对地表变形数据进行测量。构造新的指数型阈值小波算法并结合时... 对地表变形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及时发现其不规则沉陷的规律和趋势,从而确定整个地表移动区域的下沉情况.选取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布设光纤光栅传感器,设计分布监测网路对地表变形数据进行测量。构造新的指数型阈值小波算法并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显著提高去噪效果,利用卡尔曼滤波进行变形体的变形趋势预测。与仿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准确有效,该方法可应用到地形变形预测的工程实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变形测量 指数型阈值小波算法 微惯性测量单元 小波去噪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变形反射镜主要特性测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家凤 陈海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45-3249,共5页
介绍了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微变形反射镜的基本结构和电极分布.分析了微机系统变形镜的变形原理,推导了微变形镜的镜面变形与外加驱动电压的关系.分析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频闪显微干涉测量系统的组成及测试原理,并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微... 介绍了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微变形反射镜的基本结构和电极分布.分析了微机系统变形镜的变形原理,推导了微变形镜的镜面变形与外加驱动电压的关系.分析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频闪显微干涉测量系统的组成及测试原理,并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微变形镜静态电压-位移曲线、静态面形、动态离面变形以及谐振频率的测试.实验表明,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MEMS变形镜 频闪显微干涉测量系统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的分布式光纤测斜管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高磊 龚云皓 +2 位作者 余彦杰 钱肃潇 秦鹏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81-85,共5页
深层水平位移是基坑工程安全监控的重要监测指标,通常采用测斜管进行监测,确保基坑的安全与稳定。为了提高测斜管监测结果的精度与自动化程度,弥补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与不足,从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光纤监测技术原理和特点出发... 深层水平位移是基坑工程安全监控的重要监测指标,通常采用测斜管进行监测,确保基坑的安全与稳定。为了提高测斜管监测结果的精度与自动化程度,弥补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与不足,从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光纤监测技术原理和特点出发,研发了一种基于BOT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测斜管,详细介绍了其制作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现场基坑测试,获得了分布式光纤测斜管的应变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了基坑深层水平位移变化。结果表明:基于BOT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测斜管能够准确地反映基坑的变形情况,具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且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具有测量精度高、数据采集全面、监测方便、能够实时监测等优点,在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水平位移 BOTDR 分布式光纤测斜管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