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失稳动态演化过程的同调网络重构策略
1
作者 翁汉琍 江毅 +2 位作者 林湘宁 魏繁荣 李振兴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2,170,共9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影响了传统电力系统的失稳特性,导致现有失步解列策略难以精确实施。在明晰新能源功率变化对振荡中心迁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同调区间重构策略。以解列后子系统的源荷平衡率及负荷损失...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影响了传统电力系统的失稳特性,导致现有失步解列策略难以精确实施。在明晰新能源功率变化对振荡中心迁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同调区间重构策略。以解列后子系统的源荷平衡率及负荷损失比例为优化目标,利用潮流控制器的无功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失步振荡中心的位置。重构后的解列断面减小了失稳状态下新能源设备脱网的可能性,同时兼顾了分割失步振荡中心所带来的良好同调性。PSCAD的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失步解列 同调区间重构 失步振荡中心 负荷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建筑短期负荷预测的深度迁移学习方法
2
作者 闫秀英 门琪 吴晓雪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7,共10页
为解决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在数据不足时准确性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Transformer的交叉注意力(cross-attention in Transformer,CATrans)机制和域分离网络(domain separation networks,DSN)的深度迁移学习方法——CATrans-DSN,用于短期... 为解决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在数据不足时准确性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Transformer的交叉注意力(cross-attention in Transformer,CATrans)机制和域分离网络(domain separation networks,DSN)的深度迁移学习方法——CATrans-DSN,用于短期跨建筑负荷预测。CATrans特征提取器利用注意力机制来学习源域和目标域负荷数据的域共有和私有时间特征,并利用共有特征进行知识迁移;特征重构器作为辅助模块,对源域和目标域数据进行数据重构;由回归预测器将学习到的特征转化为预测值。最后,利用在源域和目标域上训练得到的建筑负荷预测模型,直接用于目标建筑的负荷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稀缺情况下的预测准确性和模型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交叉注意力机制 重构域适应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筒型FPSO波浪砰击载荷与甲板上浪风险控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石 李帅 +3 位作者 张广磊 李俊汲 杨小龙 卢文月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2,共9页
针对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台风期强波浪条件下的外飘结构砰击和工艺甲板上浪问题,分别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从外飘结构砰击载荷获取和工艺甲板上浪风险控制两方面开展研究。试验发现砰击载荷在近水面处取得最大值,... 针对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台风期强波浪条件下的外飘结构砰击和工艺甲板上浪问题,分别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从外飘结构砰击载荷获取和工艺甲板上浪风险控制两方面开展研究。试验发现砰击载荷在近水面处取得最大值,且随着距离水面的高度增加而逐步降低。针对试验直接测得的砰击载荷数据,提出“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用以去除由短促撞击过程引起压强传感器共振带来的动态放大;处理后砰击载荷试验结果小于DNV(挪威船级社)推荐设计载荷,但更接近海上实测结果。提出的依托试验的数值模型解耦修正方法和双参数波面重构方法,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高度吻合,表明经过修正的波面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试验获取的波面概率分布特性。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波浪砰击载荷的获取和甲板绿水上浪现象的分析及挡浪墙高度的设计,可作为规范推荐做法的补充,为类似圆形浮式结构上浪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 砰击载荷 绿水上浪 数值模型校准 波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
4
作者 高可乐 殷红 彭珍瑞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提高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的精度及效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传递矩阵误差和测量误差的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首先,通过结构动力学模型构建状态空间方程和传递矩阵,得到结构载荷和响应的重构方程;其次,利用截断随机奇异值分解方... 为提高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的精度及效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传递矩阵误差和测量误差的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首先,通过结构动力学模型构建状态空间方程和传递矩阵,得到结构载荷和响应的重构方程;其次,利用截断随机奇异值分解方法计算测点位置的近似传递矩阵,同时结合总体最小二乘法(Total Least Squares Method,TLSM)和传统Tikhonov正则化方法识别载荷,再通过待重构位置的传递矩阵重构未知响应;最后,分别对二维桁架和简支梁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Tikhonov正则化方法,所提方法可在保证重构精度的同时提升重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响应重构 载荷识别 传递矩阵 TIKHONOV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特征缺失的个性化居民短期负荷预测
5
作者 冯昌森 钱燚飞 +2 位作者 邵亮 文福拴 张有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5-84,共10页
随着居民用电负荷在全社会总用电负荷中的占比逐渐提高,精准的居民负荷预测结果对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是促进需求侧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许多客观和人为因素,例如,量测配置不完整、量测设备故障和数据传输问题... 随着居民用电负荷在全社会总用电负荷中的占比逐渐提高,精准的居民负荷预测结果对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是促进需求侧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许多客观和人为因素,例如,量测配置不完整、量测设备故障和数据传输问题等,会导致负荷数据不全、丢失或畸变等问题。此外,居民负荷不确定性较大,要实现高精度负荷预测难度较大。在上述背景下,首先,提出一种个性化联邦学习框架,在不侵犯居民数据隐私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居民端定制高精度的个性化负荷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图特征传播(GFP)方法重构缺失的负荷特征参数,可在相当程度上避免数据缺失引起的预测精度下降问题。最后,采用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现有代表性方法相比,其预测精度较高且处理数据缺失的性能也明显优于常用的插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个性化联邦学习 图特征传播 特征缺失 特征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星鸦优化算法用于配电网多目标动态重构
6
作者 吴艳敏 安艳军 +2 位作者 王璐 刘家旗 张晓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86-5896,共11页
针对风光荷时变的配电网动态重构问题,提出了一种Kmeans++融合PAM(Kmeans++-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聚类方法,按时间顺序划分日等值负荷曲线。以综合成本、电压偏移和负荷均衡度为优化目标构建配电网多目标动态重构模型。提出了一... 针对风光荷时变的配电网动态重构问题,提出了一种Kmeans++融合PAM(Kmeans++-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聚类方法,按时间顺序划分日等值负荷曲线。以综合成本、电压偏移和负荷均衡度为优化目标构建配电网多目标动态重构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星鸦优化算法(improved Nutcrack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INOA)提升模型求解效率,利用Tent映射+准反射学习提供优质初始种群,引入动态适应度-距离平衡选择方法和切线飞行策略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加入柯西-高斯变异扰动克服局部最优。基于IEEE33节点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负荷最优划分并对重构模型进行高效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重构 分布式电源 负荷聚类 星鸦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多层感知机驱动的冲击载荷重构方法
7
作者 冯思琪 江文松 +3 位作者 罗哉 黄传胜 杨力 卞点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4-1143,共10页
针对汽车侧向碰撞试验中应变传感器阵列稀疏引起的载荷重构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多层感知机驱动的载荷重构方法。分析了应变传感器阵列与冲击载荷之间载荷传递关系,建立了单激励-多源响应逆问题模型,搭建了多层感知机网络结构;采用... 针对汽车侧向碰撞试验中应变传感器阵列稀疏引起的载荷重构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多层感知机驱动的载荷重构方法。分析了应变传感器阵列与冲击载荷之间载荷传递关系,建立了单激励-多源响应逆问题模型,搭建了多层感知机网络结构;采用遗传算法对网络初始权重进行优化,避免网络结构参数陷入局部寻优过程;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对各层的网络权重进行迭代更新,设置了决策函数使网络结构满足最优载荷重构精度,采用离散小波变换对冲击应变信号进行滤波提取特征。设计了车门冲击载荷试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平均相对误差Emr为5.47%,验证了该方法在冲击载荷重构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计量 冲击载荷 载荷重构 力学反问题建模 参数辨识 多层感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时变特性的船舶电力系统动态重构优化策略
8
作者 吴其桓 朱志宇 +2 位作者 郝伟汉 杨登昊 徐程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48,共8页
[目的]为保证故障工况下船舶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考虑负荷时变特性的电力系统动态重构优化方法。[方法]首先,计及船舶电力系统拓扑结构、发电容量限制、线路电流、节点电压等约束条件,提出以加权切负荷和电压偏差最小为优... [目的]为保证故障工况下船舶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考虑负荷时变特性的电力系统动态重构优化方法。[方法]首先,计及船舶电力系统拓扑结构、发电容量限制、线路电流、节点电压等约束条件,提出以加权切负荷和电压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的船舶电力系统动态重构优化策略;然后,采用改进惯性粒子群算法求解优化模型;最后,通过典型船舶电力系统算例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静态重构方法,动态重构方法可以降低9.94%的系统电压偏差,从而显著提升了网络供电质量。[结论]研究成果可为船舶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电力系统 负荷时变特性 动态重构 故障恢复 电力负荷管理 电力系统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构分解和误差补偿的短期电力负荷双层协同预测
9
作者 李阳 徐燕龙 +3 位作者 王沼民 叶永盛 黎丽丽 黄江华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为有效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重构分解和误差补偿的双层协同预测方法。上层以改进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ICEEMDAN)、排列熵、K-medo... 为有效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重构分解和误差补偿的双层协同预测方法。上层以改进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ICEEMDAN)、排列熵、K-medoids聚类和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组成的重构分解方法降低负荷序列的不可预测性,进一步构建时间卷积网络联立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的混合预测模型(temporalconvolutional network-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TCBG);下层以上层负荷预测误差以及历史误差为输入,建立ICEEMDAN-TCBG误差补偿模型,修正上层预测结果。以爱尔兰地区2019年电力负荷为算例搭建多组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MAE和MAPE分别为298.079 MW和1.242%,优于其他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电力负荷 重构分解 误差补偿 双层协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正则化载荷重构方法及其应用
10
作者 任春平 李瑞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6,162,共6页
针对传统的TSVD和Tikhonov正则化随机载荷重构方法,通常会淹没或放大核函数矩阵的奇异值,使其重构结果呈现光滑或出现虚假峰值现象。提出一种TSVD-Tikhonov正则化相结合的新型滤波函数因子构造的正则化载荷重构方法,重新赋予滤波函数因... 针对传统的TSVD和Tikhonov正则化随机载荷重构方法,通常会淹没或放大核函数矩阵的奇异值,使其重构结果呈现光滑或出现虚假峰值现象。提出一种TSVD-Tikhonov正则化相结合的新型滤波函数因子构造的正则化载荷重构方法,重新赋予滤波函数因子一种新的表示,采用分段形式表征滤波函数因子,目的是抑制奇异值较大时被无限放大,奇异值较小时也可被有效地截断,将其核函数矩阵由不适定性转为良性适定性,突破了TSVD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载荷重构精确程度低的限制。根据所提出正则化方法、TSVD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依次对截齿截割煤岩载荷进行了重构应用并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克服重构载荷平滑及虚假峰值问题,其在载荷重构的整个时间历程的抗噪性及其鲁棒性优于TSVD正则化以及Tikhonov正则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则化 良性适定性 载荷重构 新型滤波函数因子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高含水率煤样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微观机理研究
11
作者 董凤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60,共8页
针对煤矿开采中煤柱因反复加卸载失稳而诱发的突水灾害问题,以长城一矿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围压下的循环加卸载渗透试验,并结合三维裂隙结构模拟,对剪切屈服后煤样在全应力-应变及塑性流动阶段的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其微观机理展开研... 针对煤矿开采中煤柱因反复加卸载失稳而诱发的突水灾害问题,以长城一矿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围压下的循环加卸载渗透试验,并结合三维裂隙结构模拟,对剪切屈服后煤样在全应力-应变及塑性流动阶段的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其微观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煤样渗透率随轴向应变呈三阶段演化:弹性阶段因原生裂隙闭合而衰减,弹塑性阶段缓慢恢复至应力峰值时达最大,残余流动阶段则随应变持续增大而降低;(2)循环加卸载下,渗透率演化呈两阶段特征:卸载阶段随轴向应变减小而递增,反向加载阶段则先升后降;同一轴向应变下卸载渗透率低于加载值,形成椭圆滞回曲线,反映煤体内部不可逆损伤累积;(3)围压效应分析表明,随围压增大,煤样渗透率逐渐降低;(4)基于优化的模拟退火算法构建三维裂隙结构模型,发现围压增大导致孔隙压密、连通度降低且迂曲度增大,从微观角度阐明了渗透率的变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流动 循环加卸载 渗透率 模拟退火算法 三维裂隙重构 突水灾害 围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联合正则化的冲击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红 石咏荷 +1 位作者 彭珍瑞 王增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39,共11页
针对传统结构响应重构中正则化方法对冲击载荷峰值识别精度低、非加载区识别结果振荡且识别精度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基于修正-联合正则化的冲击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方法.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冲击载荷及结构响应的重构方程.对... 针对传统结构响应重构中正则化方法对冲击载荷峰值识别精度低、非加载区识别结果振荡且识别精度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基于修正-联合正则化的冲击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方法.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冲击载荷及结构响应的重构方程.对测量响应降噪,利用降噪后响应与识别响应的差值修正L2正则化解.联合L1正则化解的稀疏性优势,在保证冲击载荷非加载区域识别稳定的同时,获得更高精度的峰值识别结果,实现结构动态响应的重构.通过数值和实验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比了传递矩阵法和粒子滤波法的响应重构效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冲击载荷,有效地重构结构动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重构 冲击载荷 正则化 传递矩阵 粒子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正则化方法的结构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
13
作者 彭珍瑞 周雪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2,共9页
针对结构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问题中存在的不适定性,提出一种最小平方残差(least square minimal residual,LSMR)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正则化方法,实现利用结构有限测点的加速度响应识别载荷并重构未知的各类型响应。首... 针对结构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问题中存在的不适定性,提出一种最小平方残差(least square minimal residual,LSMR)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正则化方法,实现利用结构有限测点的加速度响应识别载荷并重构未知的各类型响应。首先,基于时域状态空间模型构建结构的传递矩阵,并建立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方程;其次,采用混合正则化方法改善载荷识别问题的不适定性,得到载荷的正则化解,并结合响应重构方程的传递矩阵对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进行重构;最后,通过简支梁数值仿真和试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改善重构方程的不适定性,从而对结构未知载荷和各类型响应进行有效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识别 响应重构 不适定性 传递矩阵 混合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体多向型激振装置参数研究
14
作者 魏娟 胡定贤 +3 位作者 李杰 任思敏 常嘉乾 杨广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提高果树振动采摘响应均匀性,同时提高果实采收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果树与果实的损伤,设计一种双体多向型激振装置,主要由偏心块、传动齿轮、传动轴、箱体等组成。建立振动装置-果树振动系统,并分析6种不同的偏心块转速比与偏心矩比... 为提高果树振动采摘响应均匀性,同时提高果实采收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果树与果实的损伤,设计一种双体多向型激振装置,主要由偏心块、传动齿轮、传动轴、箱体等组成。建立振动装置-果树振动系统,并分析6种不同的偏心块转速比与偏心矩比组合产生的非圆周载荷效果。首先,采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获取果树三维模型;然后,运用ANSYS进行果树谐响应分析得到激振装置的最佳工作频率;最后,运用ADAMS建立果树动力学仿真模型,比较非圆周载荷、直线载荷、圆周载荷下的果树加速度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当两偏心块转速比为3∶1、偏心矩比为1∶1时,果树在非圆周载荷下的加速度响应均值为194.35 m/s^(2),高于直线载荷下的(186.28m/s^(2)),略低于圆周载荷下的(204.41 m/s^(2));非圆周载荷的加速度响应变异系数为0.575,低于直线载荷的(0.625)和圆周载荷的(0.622),说明非圆周载荷有更均匀的加速度响应。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的采摘率为92.2%,果实损伤率为4.6%,优于单偏心激振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体多向型激振装置 果实振动采摘 非圆周载荷 多视角重建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载荷下星载天线逆有限元变形重构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叶青 操卫忠 +4 位作者 袁慎芳 孙为民 黄欣婷 黄天翔 冯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7-1004,共8页
为实现星载天线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实时变形监测,针对真实分布式热载荷下的星载天线板结构,研究了基于应变监测的逆有限元变形重构方法.首先,针对星载天线板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四节点四边形逆向壳单元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建立基于位移... 为实现星载天线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实时变形监测,针对真实分布式热载荷下的星载天线板结构,研究了基于应变监测的逆有限元变形重构方法.首先,针对星载天线板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四节点四边形逆向壳单元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建立基于位移梯度的单元划分方法,对逆有限元单元划分进行优化,采用最小二乘误差函数构造结构应变与位移的矩阵关系.其次,建立天线板热试验系统,获取典型热载荷下的结构温度分布.然后,建立典型实验温差状态下的复合材料星载天线板结构有限元模型,获取结构表面应变和位移.最后,在典型热载荷下,验证所提变形重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变形重构的位移误差不超过0.5 mm,说明逆有限元法能够在典型热载荷下准确重构天线板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天线 分布式热载荷 逆有限元法 变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构误差和极端模式识别的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邢晓萱 巩敦卫 +2 位作者 孙晓燕 张勇 梁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76-3488,I0011,共14页
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场景存在极端模式,且含有异常数据,亟剧增加了综合能源负荷预测的难度。该文提出基于极端模式识别和误差重构的综合能源系统极端模式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极端模式的识别,异常数据的检测,提高综合能源负荷预测的精... 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场景存在极端模式,且含有异常数据,亟剧增加了综合能源负荷预测的难度。该文提出基于极端模式识别和误差重构的综合能源系统极端模式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极端模式的识别,异常数据的检测,提高综合能源负荷预测的精度。首先,基于最小累积距离的综合能源负荷数据聚类,识别系统的极端模式;然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的残差和聚类误差进行误差重构,检测异常数据;最后,采用改进的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进行极端模式的综合能源负荷预测。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典型的综合能源系统,并与已有方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极端模式的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荷预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负荷预测 极端模式识别 重构误差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电冷热超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6
17
作者 窦真兰 张春雁 +2 位作者 许一洲 高煜焜 刘皓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为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成为发展创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方向。准确的多元负荷预测对IES的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借助混沌理论能够进一步挖掘IES多元负荷潜在的耦... 为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成为发展创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方向。准确的多元负荷预测对IES的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借助混沌理论能够进一步挖掘IES多元负荷潜在的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multivariate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MPSR)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相结合的IES超短期电冷热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分析了IES中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定量描述多元负荷和气象特征的相关性。然后,采用C-C法对时间序列进行MPSR以进一步挖掘电冷热负荷和气象特征在时间上的耦合特性。最后,利用RBFNN模型对电冷热负荷间耦合关系进行学习并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挖掘并学习电冷热负荷在时间上的耦合特性,且在不同样本容量下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冷热负荷预测 综合能源系统 多变量相空间重构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载荷逆向识别与虚拟模型试验方法
18
作者 李旭 肖龙飞 +3 位作者 魏汉迪 吴文成 朱子扬 李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混合模型试验的环境载荷逆向识别与虚拟模型试验方法,可以逆向识别截断模型试验中的环境载荷,进而开展截断水深与全水深虚拟模型试验.环境载荷直接从物理模型试验中分离得到,因此该载荷考虑到了平台六自由度运动之间的耦... 提出一种应用于混合模型试验的环境载荷逆向识别与虚拟模型试验方法,可以逆向识别截断模型试验中的环境载荷,进而开展截断水深与全水深虚拟模型试验.环境载荷直接从物理模型试验中分离得到,因此该载荷考虑到了平台六自由度运动之间的耦合作用、破浪砰击等强非线性作用以及流体对浮体的黏性力作用.为验证方法准确性,开展风浪流模型试验,并将虚拟模型试验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载荷逆向识别方法可以准确识别风浪流模型试验的环境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型试验 系泊系统 环境载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负荷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9
作者 胡洁羽 贾璐荣 +1 位作者 周文娟 柳忠豪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目的模拟种植体渐进性负荷过程,评估渐进性负荷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APDL)程序,计算种植体植入6个月内使用常规负荷(对照组)及渐进性负荷(实验... 目的模拟种植体渐进性负荷过程,评估渐进性负荷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APDL)程序,计算种植体植入6个月内使用常规负荷(对照组)及渐进性负荷(实验组)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密度,观察种植体周围1 mm^(3)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内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及骨密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内皮质骨骨密度降低0.19 g/cm^(3),而实验组仅降低了0.15 g/cm^(3),松质骨内各区域骨密度在实验组中相比对照组增长0.4 g/cm^(3)。实验组皮质骨内骨密度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松质骨内实验组增长大于对照组。有限元分析实验组等效应力分布范围及最大值(8.9 MPa)明显大于对照组(6.68 MPa)。结论在种植术后6个月内使用渐进性负荷方式,能够使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有助于种植体愈合过程中边缘骨组织的稳定。与常规负荷方式相比,渐进性负荷方式下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增长程度更多,效果优于常规负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负荷 骨改建 骨密度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板光纤冲击判位与载荷历程重构方法
20
作者 冯振辉 王哲 +3 位作者 曾捷 陈斌斌 冯春乐 周帆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56,112,共6页
针对典型航空航天器复合材料层板冲击载荷识别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复合材料层板冲击响应特征辨识方法。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离散应变感知信息,发展了基于距离倒数乘方原理的复合材料层板冲击应变响应反演方法... 针对典型航空航天器复合材料层板冲击载荷识别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复合材料层板冲击响应特征辨识方法。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离散应变感知信息,发展了基于距离倒数乘方原理的复合材料层板冲击应变响应反演方法。基于冲击响应突变特征并结合极值比较法,辨识出冲击载荷对应的应变响应峰值所在位置。在辨识出冲击位置的基础上,提出采用贝叶斯正则化法对复合材料层板冲击载荷进行重构,有效解决了常规载荷历程重构中脉冲响应矩阵病态性造成的不适定性问题。实验结果显示,冲击点与辨识点坐标之间平均误差约为13.00 mm,重构所得冲击载荷有效作用历程内平均相对误差约为4.21%,载荷峰值辨识相对误差为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板 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 冲击载荷位置 载荷历程重构 距离倒数乘方 非负贝叶斯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