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库铁路应急防沙措施防护效果及优化研究
1
作者 景文宏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风沙危害一直是困扰沙区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格库铁路应急沙障的防沙功效,基于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已有防护体系的防沙时效性及失效后所需应急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已有防护体系在初始阶段可拦截过境大部分沙粒,但在较... 风沙危害一直是困扰沙区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格库铁路应急沙障的防沙功效,基于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已有防护体系的防沙时效性及失效后所需应急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已有防护体系在初始阶段可拦截过境大部分沙粒,但在较长时间后,沙粒易越过防沙体系在迎风侧形成积沙。在路基迎风侧设置应急措施能显著减少轨道积沙。实体式应急沙障作用下集沙仪中积沙量最少,孔隙率60%应急措施下集沙仪中积沙量最多,孔隙率15%和30%应急措施下集沙仪中积沙量次中。应急沙障的孔隙率增大并不能起到较好的防沙效果,在实体式沙障顶部1/3处设置孔隙后,较实体式沙障减少路面积沙约20%,较孔隙率15%和30%应急沙障减少约38%和56%,可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沙障优化 试验研究 应急防沙措施 防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高温涡轮叶片冷却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振 高建民 +2 位作者 徐亮 席雷 李云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7,共14页
为了有效监测高温涡轮叶片的安全运行状态,基于响应面模型对某型高温涡轮叶片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关键工况参数对其冷却性能的影响,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采用中心复合表面设计对某型叶片的工况参数进行设计,研究了主流入口温度、... 为了有效监测高温涡轮叶片的安全运行状态,基于响应面模型对某型高温涡轮叶片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关键工况参数对其冷却性能的影响,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采用中心复合表面设计对某型叶片的工况参数进行设计,研究了主流入口温度、主流出口压力、主流进出口压比、冷气与主流温度比及流量比对某型叶片冷却效率分布、无量纲温度分布及温度非均匀度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响应面模型,探究了工况参数的耦合作用对某型叶片冷却性能的综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响应面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其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01,决定系数均大于0.99;主流入口温度和出口压力对叶片冷却性能的影响均较小;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当主流进出口压比、冷气与主流温度比及流量比分别从1.3~1.5、0.6~0.7、3~8增大时,叶片的平均冷却效率分别增大了9.67%、9.39%、30.49%;叶片的平均无量纲温度分别提高了2.98%,降低了1.34%、3.78%;叶片的温度非均匀度分别降低了2.69%、28.79%,提高了5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冷却性能 响应面模型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网络辟谣回音室效应分析模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晰巍 孙哲 +1 位作者 姜奕冰 李玥琪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7,共15页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因其受众广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媒介。鉴于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如何有效控制谣言传播和及时进行辟谣,对网络谣言的辟谣工作和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提出...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因其受众广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媒介。鉴于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如何有效控制谣言传播和及时进行辟谣,对网络谣言的辟谣工作和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提出网络辟谣主题识别及用户情感态度划分的方法,根据LDA算法确定划分主题数,在最优主题数下构建用户层级和社区层级的回音室网络,并给出社交媒体网络辟谣的回音室效应分析模型,确立了回音室效应分析公式及检验参数。结合“东航MU5735坠机”网络舆情话题中网络谣言辟谣数据进行分析,对6个网络辟谣主题进行识别和情感分布进行分析,并结合6个辟谣主题进行用户评论网络与转发网络回音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每个辟谣主题下回音室效应的虚拟社区层级的评论网络和转发网络中每个虚拟社区主题的同质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中辟谣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回音室效应,其中转发过程比评论过程具有更强的网络同质性,而评论用户比转发用户具有更高的矛盾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网络谣言辟谣 回音室效应 分析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密闭环境Al/AP对含铝炸药爆炸效应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琰 蒋海燕 +2 位作者 储著鑫 李芝绒 苏健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08,共7页
为了研究铝粉和高氯酸铵(AP)含量对含铝炸药在半密闭环境中的爆炸释能影响规律,开展了6种不同配方复合炸药在半密闭罐内的爆炸实验,并使用高速相机及压力传感器获取了爆炸火球膨胀历程和冲击波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火球膨胀阶段,铝粉... 为了研究铝粉和高氯酸铵(AP)含量对含铝炸药在半密闭环境中的爆炸释能影响规律,开展了6种不同配方复合炸药在半密闭罐内的爆炸实验,并使用高速相机及压力传感器获取了爆炸火球膨胀历程和冲击波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火球膨胀阶段,铝粉和AP含量的增加都可以通过增强铝粉的后燃烧过程,进而提高火球高温持续时间和热流密度峰值;铝粉和高氯酸铵(AP)对管道近端测点的超压不做贡献反而会起负面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铝粉后燃烧过程而对之后的测点产生影响;铝粉和高氯酸铵(AP)主要影响管道近端测点冲量,由于铝粉后燃烧过程的结束,对远端测点冲量不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密闭环境 含铝炸药 爆炸效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体低速斜撞击成坑规律试验研究
5
作者 戴立夫 凌道盛 +1 位作者 郑建靖 施昌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37,共10页
通过设计球体发射低速撞击试验装置,系统开展不同角度条件下球体撞击干砂靶成坑试验,定量分析撞击速度、角度对撞击坑型的影响,定性分析球体低速斜撞击干砂靶的成坑过程及机理,修正低速斜撞击条件下的成坑相似律.讨论所修正的相似律在... 通过设计球体发射低速撞击试验装置,系统开展不同角度条件下球体撞击干砂靶成坑试验,定量分析撞击速度、角度对撞击坑型的影响,定性分析球体低速斜撞击干砂靶的成坑过程及机理,修正低速斜撞击条件下的成坑相似律.讨论所修正的相似律在不同撞击条件下的适用性及其在天文学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坑型随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坑长、坑体积随撞击角度增加而增加,坑宽随撞击角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加,坑深随撞击角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成坑体积可由撞击角度、撞击速度、球体尺寸、球体密度、重力参数进行缩放得到;低速斜撞击成坑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共同影响耗散冲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坑效应 低速斜撞击 量纲分析 相似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范庆忠 高延法 +1 位作者 崔希海 付志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509,共5页
以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元件组合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损伤变量和硬化变量,建立了一个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分析认为,Maxwell体等价于一个线性损伤的虎克弹性体,Kelvin体相当于一个线性硬化的牛顿黏性体,Burgers体则是一个能同时描述线... 以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元件组合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损伤变量和硬化变量,建立了一个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分析认为,Maxwell体等价于一个线性损伤的虎克弹性体,Kelvin体相当于一个线性硬化的牛顿黏性体,Burgers体则是一个能同时描述线性损伤、硬化的模型。软岩蠕变过程中,其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并导致软岩形变行为产生相应的改变,引入非线性损伤、硬化变量代替Burgers模型中的线性损伤、硬化变量,可以反映这种改变对软岩蠕变的影响。所建立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方程描述软岩蠕变过程三个阶段的变形特征。将该模型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蠕变 软岩 非线性 损伤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基黄中三个黄酮类化合物保肝退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沛波 王永刚 +2 位作者 吴钉红 吴忠 苏薇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田基黄中槲皮苷(Quercetin-3-β-D-rhamnose)、异槲皮苷(Quercetin-3-β-D-glucoside)、田基黄苷(Quercetin-7-β-D-rhamnose)3个黄酮类化合物的保肝退黄作用。【方法】选用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胺(D-Gal)致大鼠急... 【目的】研究田基黄中槲皮苷(Quercetin-3-β-D-rhamnose)、异槲皮苷(Quercetin-3-β-D-glucoside)、田基黄苷(Quercetin-7-β-D-rhamnose)3个黄酮类化合物的保肝退黄作用。【方法】选用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胺(D-Gal)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3个黄酮类化合物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小鼠黄疸性肝损伤模型,观察3个黄酮类化合物对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影响。【结果】异槲皮苷、槲皮苷、田基黄苷均能显著抑制CCl4和D-Gal所致的大鼠血清ALT和AST升高,对ANIT所致的小鼠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田基黄中3个黄酮类化合物异槲皮苷、槲皮苷、田基黄苷均有保肝退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基黄 黄酮 保肝退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剪性能的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杜修力 袁健 +2 位作者 周宏宇 张建伟 李振宝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8,共9页
本文介绍了5组不同尺寸钢筋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剪切破坏试验研究成果。研究中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的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和耗能等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尺寸范围内,钢筋混... 本文介绍了5组不同尺寸钢筋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剪切破坏试验研究成果。研究中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的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和耗能等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尺寸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性能存在非常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延性等力学性能均随截面尺寸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截面尺寸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受剪性能 尺寸效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混凝土强度和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帅奇 高丹盈 +1 位作者 胡良明 严克兵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6,共5页
通过对12个配合比、3个龄期共405个塑性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试验,研究了塑性混凝土相关强度之间的关系,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尺寸效应,以及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 通过对12个配合比、3个龄期共405个塑性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试验,研究了塑性混凝土相关强度之间的关系,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尺寸效应,以及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统计关系;相比边长为150 mm的立方体试块,边长为100 mm的塑性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尺寸效应系数分别为0.937 5和0.861 6;龄期对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强度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式以及轴心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对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混凝土 强度指标 尺寸效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进水口漩涡缩尺效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学平 杜敏 宋慧芳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6-1119,共4页
前人对进水口漩涡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但关于进水口漩涡试验的缩尺效应尚无统一的观点.笔者针对侧式进水口漩涡进行了一系列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弗劳德准则设计的模型,当模型进水口处的雷诺数Re≥3.4×104时,表面张力对漩涡... 前人对进水口漩涡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但关于进水口漩涡试验的缩尺效应尚无统一的观点.笔者针对侧式进水口漩涡进行了一系列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弗劳德准则设计的模型,当模型进水口处的雷诺数Re≥3.4×104时,表面张力对漩涡无明显影响,可不考虑缩尺效应.当雷诺数不能满足该要求时,可以采取增大流量的办法消除缩尺效应,而增大的流量的倍数与模型进水口的淹没水深和模型比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口 漩涡 缩尺效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卫海 刘湍丽 +2 位作者 石英 冯虹 刘希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1-638,共18页
部分线索效应指让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材料,在随后的测试阶段,给学习者提供先前所学材料的一部分作为提取线索,让其回忆剩余的材料,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取线索时回忆成绩差的现象。通过3个实验,以图片为实验材料,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 部分线索效应指让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材料,在随后的测试阶段,给学习者提供先前所学材料的一部分作为提取线索,让其回忆剩余的材料,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取线索时回忆成绩差的现象。通过3个实验,以图片为实验材料,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特点。实验1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图片学习中,以物体名称为线索时,不存在部分线索效应;而以图片为线索时,存在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跨域线索是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实验2利用图片作线索,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图片学习中,不同年龄被试均存在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年龄不是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实验3考察不同年龄被试对部分线索消极作用的记忆监控的发展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儿童即使经过多次学习,也不能意识到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小学五年级儿童经过二次学习后,方可意识到这种消极作用,并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安排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一次学习,即可意识到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他们均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安排了更长的学习时间。结果表明:儿童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能力在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年级之间有一个质的提高;与初二学生相比,高二学生对部分线索带来的消极影响做了更多的时间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片部分线索效应 学习时间分配 他控步调学习 自控步调学习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废水处理动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占青 顾宏余 温淑瑶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5-196,202,共3页
应用有效微生物对啤酒废水进行了动态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时间显著缩短 ,该工艺方法节能显著 。
关键词 废水生物处理 有效微生物 实验研究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邓平 王国建 刘运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微生物油气勘查是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噬烃菌的数量变化 ,预测地下油气分布的一种技术方法。选择三种微生物指标 :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进行试验研究 ,有效地抑制了地表生物化学作用的干扰 ,使微生物异常能够较... 微生物油气勘查是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噬烃菌的数量变化 ,预测地下油气分布的一种技术方法。选择三种微生物指标 :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进行试验研究 ,有效地抑制了地表生物化学作用的干扰 ,使微生物异常能够较客观反映地下深部油气微渗漏情况 ,微生物异常预测地下油气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微生物勘探 油气微渗漏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碳化及酸雨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许崇法 曹双寅 +1 位作者 范沈龙 刘其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0,共7页
考虑酸雨、碳化和荷载等单一因素及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构件中性化的影响因子,对室内快速劣化试验进行设计与研究。通过模拟酸雨侵蚀和碳化作用对无应力、弯曲应力和轴心压应力混凝土试件进行相应试验,研究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 考虑酸雨、碳化和荷载等单一因素及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构件中性化的影响因子,对室内快速劣化试验进行设计与研究。通过模拟酸雨侵蚀和碳化作用对无应力、弯曲应力和轴心压应力混凝土试件进行相应试验,研究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中性化规律及耦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碳化和酸雨存在耦合现象,酸雨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碳化作用,酸雨和碳化耦合系数小于1,混凝土中性化各因素影响由低到高依次为dS<dST<dT<dTS<d(T+S);无论酸雨、碳化等单一因素或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值都与时间平方根呈正比关系;拉应力可促进混凝土中性化,而压应力抑制其中性化,应力与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值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并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出不同腐蚀模式下的应力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碳化 应力 耦合作用 混凝土中性化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低渗气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章星 杨胜来 +2 位作者 张洁 张俊 王一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3-104,134,共3页
致密低渗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等特征,导致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无法进行常规开发。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其启动压力梯度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在致密低渗岩心中,当气体流量小于一定值时,气体在岩心中为非达西流动。气体... 致密低渗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等特征,导致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无法进行常规开发。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其启动压力梯度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在致密低渗岩心中,当气体流量小于一定值时,气体在岩心中为非达西流动。气体的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温度对气体的启动压力梯度有明显影响,气体分子质量的大小也是影响气体启动压力梯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低渗气藏 启动压力梯度 围压 温度 克氏效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斯海霞 叶立军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仅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诉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民主性的体现,其中学生应答和思考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在已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研究基础上,通过设计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减少提问量、增加学... 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仅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诉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民主性的体现,其中学生应答和思考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在已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研究基础上,通过设计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减少提问量、增加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变量GLM分析,探究学生应答、思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减少提问量,提高问题思维难度,有利于控制学生集体应答次数;增加学生思考机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学生参与 思考 学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试验研究——以松辽盆地十屋断陷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国建 邓平 夏响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微生物油气勘查技术作为一种近地表勘探方法,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的这些噬烃菌数量变化,从而预测深部油气藏。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开展的微生物油气勘探的试验研究中,为了反映地下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真实体现,抑制干扰因素,获得与油气... 微生物油气勘查技术作为一种近地表勘探方法,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的这些噬烃菌数量变化,从而预测深部油气藏。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开展的微生物油气勘探的试验研究中,为了反映地下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真实体现,抑制干扰因素,获得与油气微渗漏有关的微生物异常,选择了3种微生物指标:甲烷氧化菌、纤维素分解菌、硫酸盐还原菌。检测油气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3种菌落的数目,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微生物异常点,结合其它地球化学指标对微生物异常进行了分析,并推测地下油气的分布规律,同时探讨了微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与石油地质的关系,油气预测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测量 油气勘探 试验研究 地球化学 效果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加载条件下岩石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18
作者 范庆忠 高延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73-1276,共4页
以红砂岩为例,采用重力加载式流变仪,在分级加载条件下对岩石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重点观察和分析了蠕变条件下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形效应,同时对其他时效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侧向稳定蠕变阶段... 以红砂岩为例,采用重力加载式流变仪,在分级加载条件下对岩石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重点观察和分析了蠕变条件下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形效应,同时对其他时效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侧向稳定蠕变阶段的应力门槛值低于轴向稳定蠕变的应力门槛值;侧向蠕变有明显的加速蠕变阶段,且比轴向加速蠕变阶段出现得早,而轴向蠕变的第三阶段则不太明显,一经出现试样随即破坏。在单体分级加载条件下,受蠕变的影响,随应力水平和变形量的增加,岩石的瞬时弹性模量有明显的增大,泊松比的变化则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试验 蠕变 弹性模量 变形效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岩石气体渗流滑脱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环玲 徐卫亚 +1 位作者 巢志明 孔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7-785,共9页
由于致密结构和低的渗透率,气体在孔隙喉道小的致密岩石中流动会受到滑脱效应的影响。以湖南某试验场地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岩样进行了微观结构的SEM分析,通过一系列围压和孔隙压力作用下的砂岩气体流量和渗透率测试,研究气体在致密... 由于致密结构和低的渗透率,气体在孔隙喉道小的致密岩石中流动会受到滑脱效应的影响。以湖南某试验场地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岩样进行了微观结构的SEM分析,通过一系列围压和孔隙压力作用下的砂岩气体流量和渗透率测试,研究气体在致密岩石中渗流特征,证明了致密砂岩气体流动存在滑脱效应现象,其渗流不符合Darcy定律。分析了孔压对滑脱效应的影响、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以及滑脱因子与绝对渗透率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随着围压和气体孔隙压力的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围压下,孔隙压力越小,滑脱效应越明显,导致气测渗透率大于砂岩绝对渗透率。同等孔压下,当围压达到某一值后,其对滑脱效应的影响有限,同时也说明围压对岩石的压密是有限的。砂岩的平均气体孔隙压力与气测渗透率关系更加符合二次项曲线方程。计算获得的克努森数Kn说明了在相对高的围压和低的孔隙压力条件下,气体渗流过程位于滑脱流和过渡流之间,传统的N-S方程可能不再适用,应用Knudsen扩散方程更加合理,特别是当克努森数Kn比较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气体渗透率 滑脱效应 试验研究 克努森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洪安 解茂昭 +1 位作者 曾文 陈保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为了获得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实验数据,建立该燃料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在化学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点火,采用壁面压力与OH自发光作为着火指示信号,对RP-3航空煤油/氧气/氩气混合气在着火温度范围为1100~1600K,压力分别为0.1,... 为了获得RP-3航空煤油着火特性的实验数据,建立该燃料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在化学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点火,采用壁面压力与OH自发光作为着火指示信号,对RP-3航空煤油/氧气/氩气混合气在着火温度范围为1100~1600K,压力分别为0.1,0.2与0.3MPa,当量比分别为0.5,1.0与1.5,燃料摩尔分数分别为0.25%,0.5%与0.75%时的着火延迟时间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了着火温度、压力、当量比以及燃料摩尔分数等对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拟合得到了上述工况下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Arrhenius的关系式,并与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力或不同当量比下,混合气着火延迟时间的对数与着火温度呈直线关系;随着着火温度、压力与燃料摩尔分数的升高以及当量比的降低,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逐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火延迟时间 RP-3航空煤油 实验研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