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热电缆的地源热泵岩土导热系数测试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关鹏 沈振强 +1 位作者 段新胜 焦玉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8-334,共7页
岩土导热系数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有重要影响。获取岩土导热系数的常规热响应试验设备水路电路复杂,存在易受外界干扰、稳定性差、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加热电缆的岩土热响应试验仪,以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 岩土导热系数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有重要影响。获取岩土导热系数的常规热响应试验设备水路电路复杂,存在易受外界干扰、稳定性差、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加热电缆的岩土热响应试验仪,以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一口地埋管换热孔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及加热电缆型热响应和热恢复试验,结合无限长线热源理论和热流叠加原理对各测试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加热电缆型热恢复试验精度较高,与常规热响应试验所测岩土导热系数相差仅为0.14 W/(m·K)。研究表明加热电缆型热响应和热恢复试验具有成本低、简单易操作且能获得不同深度地层的岩土导热系数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导热系数 电加热 热响应试验 热恢复试验 线热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鹏 杨超 +3 位作者 段新胜 苏鹏为 李奇 马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该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开展埋深为120 m单U型与345 m一进两出型地埋管换热器的现场岩土热响应与热恢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管材及埋管类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效率。结果表明,管材对换热效率影响较大,一进两出型换热器进孔钢管换热量占总换... 该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开展埋深为120 m单U型与345 m一进两出型地埋管换热器的现场岩土热响应与热恢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管材及埋管类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效率。结果表明,管材对换热效率影响较大,一进两出型换热器进孔钢管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71.4%。相较于120 m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345 m一进两出型地埋管换热器在冬季供暖工况下,每延米换热量平均提高24%,在夏季制冷工况下,由于初始平均地温较高,每延米换热量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源热泵 换热器 热响应试验 热恢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损失的稠油热采三区复合油藏试井模型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永良 贾永禄 +1 位作者 康毅力 余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2,共5页
常规的稠油热采复合油藏试井模型分析结果与实测曲线拟合效果不佳。因此,根据注蒸汽开采地层温度的分布特点,建立了考虑热损失的三区复合油藏试井模型,推导出了其在Laplace空间的解析解,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获得了试井样板曲线,并讨论... 常规的稠油热采复合油藏试井模型分析结果与实测曲线拟合效果不佳。因此,根据注蒸汽开采地层温度的分布特点,建立了考虑热损失的三区复合油藏试井模型,推导出了其在Laplace空间的解析解,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获得了试井样板曲线,并讨论了主要油藏地质和工程参数对样板曲线的影响。分析表明,考虑热损失时,蒸汽区半径对典型曲线的影响很小,过渡区半径主要影响第三平台出现的时间,以及蒸汽区和过渡区半径的差值影响第二平台是否出现;蒸汽区与过渡区的导压系数比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第二平台之前是否出现波峰;蒸汽区与冷油区的导压系数比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第三平台之前是否出现波峰。基于热损失的稠油热采三区复合油藏试井分析明显改善了拟合程度,有助于稠油油藏的精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藏 热采 试井 复合 模型 热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油层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德伟 王世虎 +1 位作者 王弥康 崔玉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一维燃烧管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平台上分别对火烧油层热力采油过程的干式向前和湿式向前燃烧工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在这两种工艺条件下油样的燃烧特性参数 (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子比和空气需要量等 )、燃烧前缘推进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等 ... 在一维燃烧管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平台上分别对火烧油层热力采油过程的干式向前和湿式向前燃烧工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在这两种工艺条件下油样的燃烧特性参数 (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子比和空气需要量等 )、燃烧前缘推进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等 ,计算了空气 /原油比、氧气利用率等指标。将两种工艺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了注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 (WAR)对火烧油层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合适的注水时机与WAR值。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湿式向前燃烧法能够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 ,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湿式燃烧工艺能显著地降低燃料消耗量与空气需要量 ,加快了燃烧前缘推进速度 ,提高了采收率。湿式燃烧的水与空气的比例不应小于 0 .0 0 3m3 /m3 。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选择在稳定燃烧建立后、燃烧前缘推进到燃烧管长的 2 5 %左右时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室内实验研究 热力采油 燃烧特性参数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七号飞船气闸舱热试验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家荣 范宇峰 +1 位作者 刘炳清 金岩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86-2091,共6页
简要介绍了神舟七号出舱活动飞船气闸舱单舱热试验(包括热平衡试验和泄复压热试验)情况,分别给出了试验技术状态、试验工况、试验过程及典型的试验结果等,重点论述了舱段级热试验所采取的通风对流换热模拟、流体回路换热模拟、固体传热... 简要介绍了神舟七号出舱活动飞船气闸舱单舱热试验(包括热平衡试验和泄复压热试验)情况,分别给出了试验技术状态、试验工况、试验过程及典型的试验结果等,重点论述了舱段级热试验所采取的通风对流换热模拟、流体回路换热模拟、固体传热边界模拟的关键技术。将试验结果与飞行遥测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两者一致性很好,表明所采取的热边界模拟方法合理正确,舱段级热试验获得了成功,达到了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的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舱活动 气闸舱 热平衡试验 泄复压热试验 舱段级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分析理论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马代鑫 刘慧卿 +1 位作者 邵连鹏 刘小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为了监测火烧油层注气井的生产动态,提高火烧油层驱油技术实施的成功率,在火烧油层技术驱油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烧油层复合油藏模式,建立并求解了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解释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压降曲线进行解释,并... 为了监测火烧油层注气井的生产动态,提高火烧油层驱油技术实施的成功率,在火烧油层技术驱油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烧油层复合油藏模式,建立并求解了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解释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压降曲线进行解释,并求解流度比、扩散比以及各区的波及半径等参数。研究表明,火烧油层注气井试井典型曲线呈现3个“驼峰”和2个“驼谷”的特征,其中,无因次组合参数CDe2S主要影响典型曲线的早期特征;已燃区半径主要影响第1个“驼谷”的位置和第2个“驼峰”的持续时间,烧焦区半径主要影响第2个“驼峰”的峰值,热流体区半径主要影响第3个“驼峰”的位置;改变流度比主要影响各区过渡段的压力特征,各区流度比增大,在压力导数曲线上,其所对应的“驼谷”加深或“驼峰”的峰值增大,相比之下,改变扩散比对特征曲线的影响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采油 火烧油层 试井 典型曲线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响应试验后的热恢复试验理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段新胜 顾湘 +1 位作者 林浩欣 查翌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17-2322,共6页
完成热响应试验后关闭加热器,维持循环泵和数据采集系统运转,即可进行热恢复试验。根据热流叠加原理和线热源理论,得出传热介质平均温度随开启加热器开始计时的时间与热恢复试验时间之比的自然对数呈近似线性关系。通过工程实例阐述热... 完成热响应试验后关闭加热器,维持循环泵和数据采集系统运转,即可进行热恢复试验。根据热流叠加原理和线热源理论,得出传热介质平均温度随开启加热器开始计时的时间与热恢复试验时间之比的自然对数呈近似线性关系。通过工程实例阐述热恢复试验现场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验证用其确定岩土导热系数和钻孔热阻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用热恢复试验确认或检验岩土热响应试验成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试验 热恢复试验 地埋管换热孔 岩土平均导热系数 钻孔热阻 传热介质平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义强 杜永欣 +3 位作者 吴国伟 安申法 王作青 聂燕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10,共3页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是稠油热采井下温度测试新技术,它是利用喇曼散射光中的斯托克斯(Stokes)光和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光的强度与温度有关的原理进行分布式温度测量。这种测温系统主要由分布式温度测试仪(DTS)、光纤管(温度传感器)和...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是稠油热采井下温度测试新技术,它是利用喇曼散射光中的斯托克斯(Stokes)光和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光的强度与温度有关的原理进行分布式温度测量。这种测温系统主要由分布式温度测试仪(DTS)、光纤管(温度传感器)和与DTS仪器接口相配套的数据处理器3部分组成。系统测试深度0~2 100 m;测温范围0~370℃;测温距离分辨率1 m;测温精度±1℃;测温时间3 min。室内试验和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草桥区块油田CN8-3注汽井的现场测试表明,可一次测量出整个井筒的温度剖面,整套测量设备操作安全可靠,测量误差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光纤 分布式测量系统 温度测量 油井 井下温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采油井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慧卿 李景梅 +1 位作者 赵鹏 陈大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根据热采井油层的加热特点,建立了热采井双区试井数学模型,并求出了井底压力的解析解,分析了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热半径和流度比是影响典型曲线特征的主要因素,波及区越大,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第一平缓台阶越明显;流度比主... 根据热采井油层的加热特点,建立了热采井双区试井数学模型,并求出了井底压力的解析解,分析了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热半径和流度比是影响典型曲线特征的主要因素,波及区越大,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第一平缓台阶越明显;流度比主要影响后期的压力时变特征,压力导数曲线的第二个“驼峰”峰值随流度比增加而增大。最后通过实例计算提出了热采井焖井试井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采油井 试井解释 分析方法 数学模型 典型曲线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重力超覆及热损失的稠油热采两区试井新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振宇 何金宝 王胡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600,共5页
为了研究重力超覆及热损失对稠油油藏试井分析的影响,基于多层油藏模型建立了斜直线蒸汽前缘条件下考虑重力超覆及热损失的两区有效井径数学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求得井底压力在Laplace空间的解析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得到实空... 为了研究重力超覆及热损失对稠油油藏试井分析的影响,基于多层油藏模型建立了斜直线蒸汽前缘条件下考虑重力超覆及热损失的两区有效井径数学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求得井底压力在Laplace空间的解析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得到实空间解,并绘制了试井典型曲线。分析了冷凝系数、无量纲油层厚度、前缘倾角对典型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重力超覆程度和热损失程度在试井典型曲线中均有明显反映,主要表现为导数曲线第1个水平段持续时间不同、第2个波峰及第2个水平段出现时间不同以及第2个水平段数值不同。该方法可进一步用于研究非直线重力超覆前缘及油藏纵向非均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重力超覆 热损失 热采 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损失非牛顿稠油热采不稳定试井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海洋 刘彬 +2 位作者 贾永禄 易劲 聂仁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121,共3页
针对蒸汽未波及区的油层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一问题,通过采用内区考虑热损失,外区考虑为非牛顿幂律流体复合模型分析,求得了无限地层情况下的拉氏空间解。通过数值反演方法作出了相应的样版曲线,并且对样版曲线作了相应的敏感性分析。新... 针对蒸汽未波及区的油层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一问题,通过采用内区考虑热损失,外区考虑为非牛顿幂律流体复合模型分析,求得了无限地层情况下的拉氏空间解。通过数值反演方法作出了相应的样版曲线,并且对样版曲线作了相应的敏感性分析。新的样版曲线在非牛顿流的影响下有别于常规复合油藏,外区径向流段不再呈现一般的水平直线段,在交界处由于冷凝系数的影响,压力导数出现明显的下掉现象,冷凝系数越大,下掉越严重。为稠油开发油藏压力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非牛顿 试井 热损失 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单井蒸汽分配计量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明 宋启辉 +2 位作者 魏克明 康少伟 金奇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针对注汽井的单井蒸汽流量分配计量问题,讨论了一种注汽井蒸汽分配计量方法和实施工艺。现场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1炉2井,或管网供汽的单井在线实时计量,为准确掌握每口井的注汽速度,了解和认识油... 针对注汽井的单井蒸汽流量分配计量问题,讨论了一种注汽井蒸汽分配计量方法和实施工艺。现场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1炉2井,或管网供汽的单井在线实时计量,为准确掌握每口井的注汽速度,了解和认识油藏,分析油藏的注采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力开采 注汽井 蒸汽分配计量 工艺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隔器胶筒高温高压密封性能检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飞 温天政 +3 位作者 黄毅杰 宋炜 贾晓红 王玉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7,共5页
设计研制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可模拟油井下350℃高温、20 MPa高压恶劣工况,能够模拟封隔器胶筒坐封过程,能够对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借助试验装置对不同形式的胶筒进行环空密闭试验,测试了不同形式封隔器... 设计研制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可模拟油井下350℃高温、20 MPa高压恶劣工况,能够模拟封隔器胶筒坐封过程,能够对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借助试验装置对不同形式的胶筒进行环空密闭试验,测试了不同形式封隔器胶筒在不同介质下环空腔内压力变化规律,得到了试验后胶筒的形变状态、腐蚀破损情况,检验了各形式胶筒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密封性能,为封隔器胶筒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封隔器胶筒 高温 高压 试验装置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损失稠油热采双孔介质不稳定试井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荣灿 刘彬 +2 位作者 贾永禄 余佳 李龙云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5,共4页
注蒸汽吞吐热采技术已经成为开发稠油油藏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蒸汽波及范围外的油层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而油藏流体物性可以分为两个区。针对双孔介质中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井蒸汽波及区和未波及区流体的流动性质的差别,提出了试... 注蒸汽吞吐热采技术已经成为开发稠油油藏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蒸汽波及范围外的油层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而油藏流体物性可以分为两个区。针对双孔介质中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井蒸汽波及区和未波及区流体的流动性质的差别,提出了试井问题所必须采用的径向流体复合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蒸汽在上下盖层的热损失问题。建立了内区考虑热损失的径向流体复合模型,求得了无限大地层情况下的拉氏空间解,并通过数值反演方法作出了相应的样板曲线,并且对样板曲线作了相应的敏感性分析,为稠油开发油藏压力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双孔介质 试井 热损失 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热采封隔器密封件的优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花军 孙永涛 +3 位作者 王新根 岳慧 王通 胡厚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3,13,共4页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对热采封隔器密封件性能的特殊要求,设计了检测热采密封件性能的试验方案,制定了试验标准,检测了国内目前常用的热采密封件耐高温高压和适应温差变化的性能,优选试制了新型的密封组件,满足了热采生产井对热采封...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对热采封隔器密封件性能的特殊要求,设计了检测热采密封件性能的试验方案,制定了试验标准,检测了国内目前常用的热采密封件耐高温高压和适应温差变化的性能,优选试制了新型的密封组件,满足了热采生产井对热采封隔器的要求。文中主要介绍了试验检测所用高温高压系统、评价的方法、工艺流程、常用热采封隔器密封件检测情况、新型密封组件检测情况、试验结果的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热采 高温密封件 评价方法 性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热采过程中沥青质损害室内模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人雄 向阳 李晓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6,共2页
辽河曙光油田杜 84块超稠油油藏的储集层胶结非常疏松 ,原油中沥青质、胶质含量高达 45 .7% ,原油黏度对温度敏感性强 ,油藏温度 45℃时原油黏度高达 2 2× 1 0 4mP·s。用包封洗油、风干的松散储集层样品制作实验样品 ,据实验... 辽河曙光油田杜 84块超稠油油藏的储集层胶结非常疏松 ,原油中沥青质、胶质含量高达 45 .7% ,原油黏度对温度敏感性强 ,油藏温度 45℃时原油黏度高达 2 2× 1 0 4mP·s。用包封洗油、风干的松散储集层样品制作实验样品 ,据实验压力要求 ,在三轴岩心夹持器上将其压实成型 ,使实验样品的物性参数与区块参数平均值一致。应用由加拿大DBL公司稠油相态平衡装置改装而成的热模拟实验设备 ,共进行 1 2个样品的热模拟实验 ,实验温度为 1 0 0℃、2 0 0℃、3 0 0℃ ,实验压力为 3 .5MPa、7.5MPa、1 1 .5MPa、1 4.5MPa。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沥青质沉积与温度及压力关系明显 ,沥青质主要呈孤岛状、薄膜状、丝片状、星点状、网络状、星云状等形态充填孔隙或在喉道处形成桥塞。沥青质沉积会引起润湿性反转及在孔喉处形成堵塞 ,在沥青质沉积与微粒迁移堵塞共同作用下渗透率严重降低、毛细管压力增加、喉道变窄。照片 1图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藏 热采开发 沥青质 油层损害 室内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燃式热采蒸汽-气体发生器的研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华明 罗荣章 +1 位作者 李淑兰 何 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9-30,50,共3页
用传统的地面注蒸汽方法开采稠油综合热效率低,锅炉出口的蒸汽干度低,开采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有效气体大量浪费。针对这种状况,胜利油田研制了直燃式热采蒸汽-气体发生器。该发生器采用直接换热的方式,将预热过的水经雾化后直接喷射... 用传统的地面注蒸汽方法开采稠油综合热效率低,锅炉出口的蒸汽干度低,开采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有效气体大量浪费。针对这种状况,胜利油田研制了直燃式热采蒸汽-气体发生器。该发生器采用直接换热的方式,将预热过的水经雾化后直接喷射到燃烧室的高温烟气区,烟气与雾化水直接接触,经充分换热后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气体,然后经出口喷出。与传统的地面注汽工艺相比,这种发生器综合热效率提高10%左右,原油采收率提高20%以上,采收速度提高1倍,燃料耗量及耗水量低,且可以提高蒸汽干度,并将烟气注入地层,对环境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直燃式 热采 蒸汽-气体发生器 原理 热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热采隔热型井下工具的研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花军 孙永涛 +3 位作者 马增华 顾启林 王通 刘海涛 《石油机械》 2015年第1期69-72,118,共5页
目前海上热采井应用的井下工具不具有隔热功能,在热采井注热流体时管柱多处存在热损失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隔热管柱的整体隔热性能。为此,研制了隔热型井下工具(热补偿器、隔热型扶正器和隔热型接箍)。热补偿器主体和接头均采用隔... 目前海上热采井应用的井下工具不具有隔热功能,在热采井注热流体时管柱多处存在热损失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隔热管柱的整体隔热性能。为此,研制了隔热型井下工具(热补偿器、隔热型扶正器和隔热型接箍)。热补偿器主体和接头均采用隔热结构设计,确保隔热性能,主体材料选用耐腐蚀不锈钢材料并经过处理,在满足防腐蚀性能的同时又满足强度要求;隔热型扶正器采用多组扶正块均匀排列方式,保证扶正块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受力,保证管柱居中。隔热效果检测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海上热采隔热型井下工具的隔热性能等级达到C级以上,应用成功率达100%,提高了整体管柱的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井 隔热型工具 隔热结构 性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通 孙永涛 +3 位作者 白健华 马增华 蒋召平 李海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4,共6页
海上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海上生产井必须下入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然而现有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的耐温性能达不到注热井的要求。为此,在分析海上注热井对井下安全控制管柱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选密封材料和密封方式,研制了由Y241型热采封隔器、耐... 海上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海上生产井必须下入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然而现有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的耐温性能达不到注热井的要求。为此,在分析海上注热井对井下安全控制管柱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选密封材料和密封方式,研制了由Y241型热采封隔器、耐高温井下安全阀、隔热型补偿器和井口穿越装置等关键工具组成的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管柱。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均表明:Y241型热采封隔器、耐高温井下安全阀、隔热型补偿器和井口穿越装置在常温和350℃高温下的密封性能良好;Y241型热采封隔器的单流阀和耐高温井下安全阀开启、关闭操作灵活。这表明,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管柱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耐温性能、密封性能等能满足注热井的要求,可以提高注热井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注热管柱 高温 井下安全阀 封隔器 补偿器 现场试验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三区复合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及压力响应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明录 赵高龙 +2 位作者 姚军 王骏 郝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122,共6页
针对稠油水平井热采过程中注入蒸汽向外扩散造成的地层岩石及流体性质差异,建立了稠油热采三区复合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Fourier有限余弦积分变换进行降维和齐次化处理求得相应的垂直线源解,再沿水平井方向对此线... 针对稠油水平井热采过程中注入蒸汽向外扩散造成的地层岩石及流体性质差异,建立了稠油热采三区复合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Fourier有限余弦积分变换进行降维和齐次化处理求得相应的垂直线源解,再沿水平井方向对此线源解进行压降叠加(积分)得到水平井的条带源解,然后通过取极限得到水平井在拉氏空间的等效线源解,最后经过Stefest数值反演可得到水平井在真实空间的井底压力解。对稠油热采水平井的压力响应特征和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测试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稠油热采水平井的压力导数曲线一般具有多个水平段、过渡段和"凸起"等特征,水平段是压力在不同渗流区域传播时的径向流反映,过渡段是压力传播到两区界面时区域流体或地层物性差异的反映,"凸起"是不同渗流区域间弹性储容能力差异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水平井 三区复合油藏 试井 压力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