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对苯酚在NKAⅡ树脂上吸附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祥斌 李忠 奚红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3-367,共5页
本文以苯酚水溶液/NKAⅡ树脂吸附体系为实验对象,研究超声波对液固吸附平衡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在超声场和无超声场条件下,苯酚在NKAⅡ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报道了在超声场条件下苯酚在高聚物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超... 本文以苯酚水溶液/NKAⅡ树脂吸附体系为实验对象,研究超声波对液固吸附平衡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在超声场和无超声场条件下,苯酚在NKAⅡ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报道了在超声场条件下苯酚在高聚物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场作用下的吸附平衡等温线要低于在常规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超声场强度越大,苯酚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就越小。向吸附体系施加超声场,会导致吸附体系的温度升高。超声场对吸附平衡的影响是由超声场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所引起的,而后者的影响要大于前者。向液固吸附体系添加乙醇或乙酸乙酯作为第三组分,能进一步使体系的相平衡关系朝着吸附量减少的方向移动,这种变化在超声波场条件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热效应 非热效应 吸附平衡 苯酚 NKAⅡ树脂 含酚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场强化解吸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平生 华贲 李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4-620,共7页
在定域吸附的假定条件下,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由统计热力学理论得到了有外场作用的吸附平衡关系式。由此进一步讨论了超声波场强化解吸的机理,得到了在超声波场中吸附相分子比基准态分子获得更多的能量是导致吸附平衡等温线降低, 即强化... 在定域吸附的假定条件下,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由统计热力学理论得到了有外场作用的吸附平衡关系式。由此进一步讨论了超声波场强化解吸的机理,得到了在超声波场中吸附相分子比基准态分子获得更多的能量是导致吸附平衡等温线降低, 即强化解吸的主要原因。由于超声波的“聚能效应”使得吸附相分子比基准态分子能够获得更多的能量,这正是超声波对固液吸附系统能够强化解吸的本质所在,其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 吸附相分子在超声波场中只要获得可与kT比拟或更高的能量,解吸效果就会明显,这体现了强化解吸中超声波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能量公设;非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场强化解吸 机理 能量公设 非热效应 吸附平衡 场协同 基准态 聚能效应 吸附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动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单连强 吴凤娟 +15 位作者 袁宗强 王为武 蔡洪波 田超 张锋 张天奎 邓志刚 张文帅 滕建 毕碧 杨思谦 杨冬 周维民 谷渝秋 张保汉 朱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6,共9页
动理学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理解实验结果和传统流体模拟之间的偏差。间接驱动黑腔中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跨越多个量级且靶丸组分复杂,在局域的高温低密度区域,粒子的非平衡效应开始变得显著,可能... 动理学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理解实验结果和传统流体模拟之间的偏差。间接驱动黑腔中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跨越多个量级且靶丸组分复杂,在局域的高温低密度区域,粒子的非平衡效应开始变得显著,可能会间接影响内爆性能。对ICF领域动理学效应的概念和部分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动理学效应 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非平衡效应下蒸发或冷凝剪切液膜流的非稳定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学民 王松岭 +1 位作者 李春曦 张润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热非平衡效应下的液体薄膜流在相变和剪切力耦合作用下,气液交界面处的边界条件更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液膜流动的非稳定性。通过建立热非平衡效应和剪切力耦合作用的液膜流动控制模型,得到扰动增长率与热非平衡效应、相变强度、... 热非平衡效应下的液体薄膜流在相变和剪切力耦合作用下,气液交界面处的边界条件更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液膜流动的非稳定性。通过建立热非平衡效应和剪切力耦合作用的液膜流动控制模型,得到扰动增长率与热非平衡效应、相变强度、剪切力、雷诺数和倾角间的理论表达式,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流动非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界面蒸发状态所引起的扰动将加剧流动非稳定性,而冷凝状态减缓其非稳定性;热非平衡效应及其相变强度的影响在小雷诺数下较为明显,随雷诺数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弱。扰动增长率随倾角呈单峰曲线变化,垂直液膜处于最不稳定状态,而水平流液膜最有利于减小流动的非稳定性;正向剪切力使表面波非稳定性增强,反向剪切力使其非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 热非平衡效应 剪切力 相变强度 扰动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标模高焓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相关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维中 乐嘉陵 高铁锁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0,共9页
在高焓风洞喷管膨胀流动中,会出现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现象,给试验数据的分析、外推和使用带来困难。笔者选择有飞行试验数据的钝锥体ELECTRE作为高焓风洞试验的标模,用热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软件,计算了飞行条件和相应的考... 在高焓风洞喷管膨胀流动中,会出现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现象,给试验数据的分析、外推和使用带来困难。笔者选择有飞行试验数据的钝锥体ELECTRE作为高焓风洞试验的标模,用热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软件,计算了飞行条件和相应的考虑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效应试验条件的模型绕流流场,用双尺度参数ρL和Stanton数,分析试验条件下的热流数据外推飞行条件的问题。研究结果说明:在模型头部区域,保持总焓和双尺度参数ρL不变,热流数据从试验条件外推到飞行条件是可行的;在模型尾部区域,试验条件和飞行条件的Stanton数有较大差别,用双尺度参数ρL把热流数据从试验条件外推到飞行条件有较大误差。最后提出了用CFD设计高焓风洞试验条件的思路,并识别真实气体效应显著改变热流分布的高焓风洞试验能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标膜高焓风洞 飞行试验 热化学非平衡效应 数值分析 风洞试验 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非平衡模型和表面温度对气动热计算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董维中 丁明松 +1 位作者 高铁锁 江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2-698,共7页
针对准确预测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问题,考虑高温空气化学反应效应和热力学非平衡效应,利用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流场计算软件(AEROPH_Flow),开展了热化学非平衡气动热数值计算,分析了高温空气化学反应模型、热力学非... 针对准确预测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问题,考虑高温空气化学反应效应和热力学非平衡效应,利用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流场计算软件(AEROPH_Flow),开展了热化学非平衡气动热数值计算,分析了高温空气化学反应模型、热力学非平衡模型、表面催化特性和表面温度对气动热环境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化学非平衡模型对气动热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在气动热的数值计算中,要根据飞行环境的热化学机制或空气化学反应和非平衡效应的强弱,选择适当的空气化学反应模型和热力学模型;在高马赫数和热化学非平衡条件下,气动热数值随着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变得非常复杂,不能再认为气动热遵从随着表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规律,表面温度最好取接近真实飞行情况的分布和不同的固定值,这样就可以找到最大的或准确的热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热化学非平衡效应 表面温度 气动热环境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非平衡效应与切应力耦合作用下波状液膜流的稳定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松岭 张润盘 +1 位作者 叶学民 李春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0-64,共5页
当液体薄膜流界面同时存在切应力和相变时,切应力和相变引起的非热平衡效应将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和界面力平衡状态,二者的相互耦合将使流体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更为复杂。基于完整边界条件,采用参数摄动法,建立了沿倾斜壁面下降的热非平... 当液体薄膜流界面同时存在切应力和相变时,切应力和相变引起的非热平衡效应将改变液膜的流动状态和界面力平衡状态,二者的相互耦合将使流体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更为复杂。基于完整边界条件,采用参数摄动法,建立了沿倾斜壁面下降的热非平衡效应与切应力耦合作用下的二维液膜流动的Orr-Sommerfeld方程,得到波速和扰动增长率的表达式,着重分析了相变和切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凝状态及其相变强度的增加使得液膜的稳定性得到加强;而蒸发状态及其相变强度的增加导致液膜稳定性减弱;反向切应力有利于流动稳定,正向切应力不利于流动稳定;热非平衡效应不仅影响扰动增长率,而且对临界波数和临界雷诺数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液膜 稳定性 相变 切应力 热非平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及气候要素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梅 于波 姚克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7-535,共9页
通过对夏季人体热量平衡方程的建立与计算 ,结合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陈代谢特点 ,分别建立了不同的体感温度模型。经与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体舒适度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 ,证明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人体体感温度模型更具有普... 通过对夏季人体热量平衡方程的建立与计算 ,结合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陈代谢特点 ,分别建立了不同的体感温度模型。经与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体舒适度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 ,证明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人体体感温度模型更具有普遍性。还分析了风、湿度、辐射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效应。这些结果将为拓宽舒适度服务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温度模型 热量平衡 人体舒适度 气候要素 有效性分析 夏季 温度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晶体薄膜热导率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宝东 孙兆伟 王丽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28-1030,1035,共4页
利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模拟方法计算了氩晶体薄膜的热导率.当薄膜厚度达到微纳米量级时,热传导过程产生非Fourier效应,计算热导率的Fourier公式已不再适用,故采用松弛时间近似的Catta-neo方程求解热导率.计算结果表明,当薄膜尺寸... 利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模拟方法计算了氩晶体薄膜的热导率.当薄膜厚度达到微纳米量级时,热传导过程产生非Fourier效应,计算热导率的Fourier公式已不再适用,故采用松弛时间近似的Catta-neo方程求解热导率.计算结果表明,当薄膜尺寸达到微纳米量级时,热导率是温度的非线性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分子动力学 热导率 晶体薄膜 非Fourier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非等温固结和不排水剪切的热力学本构模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志超 程晓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7-1306,共10页
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无需屈服面、流动法则等概念的非弹性多物理场力学模型。该模型引入耗散力、耗散流及颗粒熵概念,将土体颗粒层次的耗散机制及其引发的宏观能量耗散统一地描述为一组迁移系数和能量函数模型,从而得到... 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无需屈服面、流动法则等概念的非弹性多物理场力学模型。该模型引入耗散力、耗散流及颗粒熵概念,将土体颗粒层次的耗散机制及其引发的宏观能量耗散统一地描述为一组迁移系数和能量函数模型,从而得到非弹性变形的本构关系。考虑了温升时孔隙内原本无法自由流动的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并激发相应能量耗散的过程,以描述饱和土体的非等温固结行为。应用该模型对不同超固结比(OCR)饱和黏性土的非等温固结及温度对不排水剪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并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饱和土体的非等温固结行为与OCR值密切相关,且具有不可逆特性,在循环温度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变形累积;而温度对饱和土体不排水剪切强度的影响则依赖于土体类型及OCR值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热力学 本构模型 非等温固结 不排水剪切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CB导电复合材料电-热平衡态电学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义虎 潘颐 +2 位作者 陶小乐 郑强 益小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HDPE/CB导电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电 -热平衡态的电学行为 ,发现其电流密度 -电场强度 -电导率 (J-E-σ)关系曲线经临界点参量约化后可有效地重叠。根据自发热临界电流密度、电场强度以及电导率与材料线性电导率之间的标度关... 研究了HDPE/CB导电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电 -热平衡态的电学行为 ,发现其电流密度 -电场强度 -电导率 (J-E-σ)关系曲线经临界点参量约化后可有效地重叠。根据自发热临界电流密度、电场强度以及电导率与材料线性电导率之间的标度关系 ,揭示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电机理的一致性及宏观电学行为与微观导电网络结构的相互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电-热平衡态 聚乙烯 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分法的热非平衡效应下剪切液膜流的表面波演化模型
12
作者 叶学民 李春曦 +1 位作者 王松岭 张润盘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6,57,共5页
当液膜表面同时存在热非平衡效应和切应力作用时,引发液膜流动不稳定的扰动及其影响将更为复杂。基于边界层理论,通过建立气液界面受热非平衡效应和切应力耦合作用的液膜流动的理论模型,采用包含弱非线性项的积分法,推导出热非平衡效应... 当液膜表面同时存在热非平衡效应和切应力作用时,引发液膜流动不稳定的扰动及其影响将更为复杂。基于边界层理论,通过建立气液界面受热非平衡效应和切应力耦合作用的液膜流动的理论模型,采用包含弱非线性项的积分法,推导出热非平衡效应下剪切液膜流的表面波积分演化模型,模型中包括了相变强度、切应力、雷诺数和倾斜角度等不同参数的影响,为分析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液膜流的演化特征和稳定性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液膜 演化模型 热非平衡效应 切应力 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非平衡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线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贤亮 符松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6-325,共10页
高超声速边界层流动转捩是近期空气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环境扰动较小的自然转捩过程,稳定性分析已被证明是研究扰动演化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高超声速边界层内的温度会随着马赫数的升高而快速上升,极高的温度会引起所谓的高温... 高超声速边界层流动转捩是近期空气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环境扰动较小的自然转捩过程,稳定性分析已被证明是研究扰动演化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高超声速边界层内的温度会随着马赫数的升高而快速上升,极高的温度会引起所谓的高温真实气体效应,使得量热完全气体假设失效,从而对边界层稳定性和转捩产生影响。本文针对高温热化学非平衡气体,利用空气5组分模型开展了平板边界层的线性稳定性分析,重点研究了热化学过程对模态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了边界层离散谱模态的演化和同步过程。研究表明,对于由第二模态主导的高超声速二维边界层:(1)扰动相比基本流更趋向于热化学冻结态;(2)扰动方程中新出现的非平衡源项的扰动项对稳定性影响很小,非平衡过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基本流剖面来间接影响稳定性;(3)声速是影响第二及更高模态的重要参数,热化学平衡态假设引起的声速计算式的变化能够解释边界层温度和厚度降低时第二模态频率反而降低的非常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边界层转捩 热化学非平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晶体热导率及点缺陷散射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亦尘 熊扬恒 岳亚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120,共9页
由于材料中存在的缺陷结构会对材料的导热性能造成影响,本文应用逆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硅材料的热导率及空位缺陷、间隙原子两种点缺陷结构对材料热导率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点缺陷存在时声子与缺陷间的散射作用,材... 由于材料中存在的缺陷结构会对材料的导热性能造成影响,本文应用逆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硅材料的热导率及空位缺陷、间隙原子两种点缺陷结构对材料热导率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点缺陷存在时声子与缺陷间的散射作用,材料热导率随两种点缺陷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低缺陷浓度使得材料热导率有更大幅度的降低,随缺陷浓度增加,热导率降低的幅度逐渐平缓;当材料中存在相对较高缺陷浓度时,温度对热导率不再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热阻的分析得出,各温度下含两种点缺陷结构时的相对热阻增量均与所考虑的点缺陷浓度呈线性关系.进一步由此宏观量间的线性关系揭示出微观层面声子、缺陷散射的平均自由程与点缺陷浓度间的反比关系.以线性关系的斜率作为衡量点缺陷对材料热阻(热导率)影响程度大小的影响因子,两种点缺陷的影响因子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间隙原子对材料热导率有相对更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缺陷 热导率 逆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 有限尺度效应 相对热阻增量 平均自由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气体效应对Ma10级进气道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启帆 岳连捷 +3 位作者 贾轶楠 张新宇 李欣 高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2-1050,共9页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远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除了边界层温度及热载荷特性,其流场结果则更为贴近冻结流流场,因而化学非平衡模型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进气道通流流场结构和性能基本一致。而真实气体效应导致边界层特性的不同,对进气道起动特性产生影响,吸热离解反应通过对进口分离包的抑制和增大进口马赫数将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从9.8降低到9.4。在对进气道在宽速域应用中的钝化设计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虽然对前缘钝化进气道流场的压力分布和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其能起到整体降低壁面热流的作用,不仅钝头处的热流降低了1MW/m2,通道内的热流也整体降低了0.1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高马赫数进气道 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 热完全气体模型 前缘钝化 再起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法模拟计算SiC材料的热导率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亦尘 熊扬恒 岳亚楠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探究更高效的碳化硅(SiC)材料热导率的模拟方法,应用逆非平衡分子动力学(rNEMD)法及传统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法对β晶型SiC(β-SiC)材料的热导率进行模拟计算和对比; 2种方法的模拟过程均先建立横截面尺度小而轴向尺度大的棒状模... 为了探究更高效的碳化硅(SiC)材料热导率的模拟方法,应用逆非平衡分子动力学(rNEMD)法及传统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法对β晶型SiC(β-SiC)材料的热导率进行模拟计算和对比; 2种方法的模拟过程均先建立横截面尺度小而轴向尺度大的棒状模型,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应用修正嵌入原子法(MEAM)势函数,先后进行正则系综(NVT)的弛豫和微正则系综(NVE)内的动态沿轴向生成温度梯度的过程,分别利用傅里叶定律模拟计算得到SiC材料的热导率。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出现热导率随生成温度梯度的材料轴向尺度增加而增大的有限尺度效应,应用倒数拟合的外推法可以计算模拟体系沿轴向为无穷大时的宏观体相β-SiC材料的热导率; r NEMD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更适合热导率的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分子动力学 碳化硅 热导率 有限尺度效应 外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焓风洞一体化数值模拟及其对气动特性影响
17
作者 傅杨奥骁 董维中 +2 位作者 丁明松 刘庆宗 江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5-1082,1101,I0002,共10页
基于高焓风洞喷管/试验段/试验模型一体化数值模拟的思路,通过数值求解三维热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开展了JF-10高焓激波风洞典型运行状态下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喷管出口及试验段流场的非均匀性,研究了不同模型位置和攻角等试... 基于高焓风洞喷管/试验段/试验模型一体化数值模拟的思路,通过数值求解三维热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开展了JF-10高焓激波风洞典型运行状态下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喷管出口及试验段流场的非均匀性,研究了不同模型位置和攻角等试验条件下,不同数值模拟方法对试验模型气动力/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由于喷管的扩张效应,喷管出口及试验段流场存在一定的非均匀性,在一些情况下,试验模型的流场特性可能会受到影响;2)与传统的将喷管和试验段模型流场解耦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采用一体化数值模拟考虑了喷管出口气体的扩张特性,可以提高高焓风洞流场数值模拟精度;3)解耦方法与一体化计算方法的差别大小受模型位置、攻角等多种因素影响,试验模型距喷管出口距离和模型攻角越大,解耦方法造成的误差越明显。基于一体化数值模拟的思想,数值计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高焓风洞模拟特点,为风洞试验设计和试验测量数据对比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焓激波风洞 热化学非平衡效应 一体化 数值模拟 气动力特性 气动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作用下非热平衡状态光学元件的热透镜效应
18
作者 吴铁强 王润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1期95-97,共3页
研究了强激光作用下非热平衡状态光学元件的热透镜效应。对在强激光作用下的光学元件的透射激光方向角进行了时序观测。实验发现 ,光学元件在达到热平衡状态之前 ,其热透镜效应呈现某种波动起伏的特征 ,对此现象提出了初步解释 ,并指出... 研究了强激光作用下非热平衡状态光学元件的热透镜效应。对在强激光作用下的光学元件的透射激光方向角进行了时序观测。实验发现 ,光学元件在达到热平衡状态之前 ,其热透镜效应呈现某种波动起伏的特征 ,对此现象提出了初步解释 ,并指出其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透镜效应 时序观测 非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体重构的块石夹层路基非热平衡效应研究
19
作者 侯彦东 雷文远 +2 位作者 周凤玺 梁澍豪 赵翃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160,共10页
大粒径块石结构对多年冻土地基有重要的“热防护”作用,建立能准确反映其内部换热机理的数值模型对评估青藏铁路块石路基的长期热稳定性至关重要。依托北麓河非正线试验段块石夹层路基实体工程,通过改进建模方法,建立能反映块石内部结... 大粒径块石结构对多年冻土地基有重要的“热防护”作用,建立能准确反映其内部换热机理的数值模型对评估青藏铁路块石路基的长期热稳定性至关重要。依托北麓河非正线试验段块石夹层路基实体工程,通过改进建模方法,建立能反映块石内部结构特征的实体模型,在验证和对比分析其与传统热平衡模型计算结果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块石结构层的局部非热平衡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热平衡模型浅层土体存在14.4%的温度误差,主要原因是高估了块石层上下壁面热流及内部空气焓值,评价其短期降温能力时误差小,长期则会产生较大误差;块石内部非热平衡状态是普遍状态,随季节变化仅在小范围会趋近于热平衡状态,该区域流固温差为0.01~0.8℃。考虑块石骨架内流固及壁面边界处非热平衡效应的模型可实现更精细化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石路基 热平衡模型 实体模型 大粒径 非热平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