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是何、为何与如何: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三维审视 |
张首文
廖粤生
冯晓露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2
|
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价值意蕴、联动逻辑与实践进路 |
吴军其
刘萌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3
|
互依性家校关系意蕴及其实现——基于卡罗尔·C.古尔德对马克思社会互动思想的解析 |
李太平
张蕴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从配合到协同:校家社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的职能结构与互动机制 |
陶成武
刘兵
邹溪楠
李先雄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与纾解 |
杨茂庆
伍辉燕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6
|
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家校社一体化治理 |
罗恒
刘嘉欣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中国式养老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基于“家国一体”视角的考察 |
林闽钢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8
|
青少年体育参与中的家长教育:价值、镜鉴与策略 |
喻晶
李成梁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9
|
中小学家委会制度的内涵、局限与优化路径 |
王珏
陆韵
宁兰儿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中国现代史家的传统史学观及其理性特征——兼论中国现代史家的流派划分问题 |
徐国利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以仪式教育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探赜 |
刘莉莉
张发钦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课外实践活动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
冯嵩
张倩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乡村民宿“家”属性的主客建构--基于莫干山莫梵民宿的个案研究 |
吴文智
刘诗逸
|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家国伦理”:乡村振兴的道德本体与文化功能——以中原唐庄移风易俗的具体实践为例 |
李向平
郭珵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学生欺凌治理:家校协同追踪辅导的应为与可为 |
何颖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沉湘哀郢都陈迹——论叶兆言的长篇小说《璩家花园》 |
汪政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家校共育的问题检视与实践路径 |
焦江丽
周晶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中国当代“并家婚”实践及学理思考——以浙北地区为例 |
张静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家国情怀视域下高校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措施探析 |
李晓雯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 |
周文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