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兼议对中华文明一体性的意义
1
作者 宋培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民族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学界尤其是历史学界、民族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方国瑜先生1963年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演讲与文章后,1982年又有重要修改,由此与...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民族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学界尤其是历史学界、民族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方国瑜先生1963年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演讲与文章后,1982年又有重要修改,由此与费孝通构成历史学与民族学的学术对话。方国瑜提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可谓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过程中出现的另一种声音,也可谓是针对把中国史等同于汉族史、历代王朝史的观点提出的第三种命题——中国历史疆域秦汉形成并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据此,其核心思想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一个范围、两个基点、三个方面,即:中国历史以秦汉以降历代中原统一王朝之经济、文化、政治联系的社会整体为范围,社会整体性以政权统一性为前提,政权统一性以社会整体性为基础,表现为汉族作为中华民族核心与其他各族具有共同利益、汉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心与其他各族文化具有共同文化、边疆与内地具有完全主权三个方面。中国历史的整体性,其核心要义是中国国家的整体性、中华文明的一体性,对于推进新时代民族领域重大改革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整体性 中华文明 一体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先创世神话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2
作者 毕旭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0,181,共12页
祖先创世神话的形成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发生。当狭隘的血缘祖先崇拜转变为内涵深广的文化始祖崇拜,祖先创世神话就产生了。文化始祖崇拜所显示的伦理认同,为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发生创造了伦理动因。以文化始祖为叙事主体的神... 祖先创世神话的形成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发生。当狭隘的血缘祖先崇拜转变为内涵深广的文化始祖崇拜,祖先创世神话就产生了。文化始祖崇拜所显示的伦理认同,为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发生创造了伦理动因。以文化始祖为叙事主体的神话起到了增强各族群民众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成为起源不同的族群走向统一的重要精神和文化动力。祖先创世神话中的文化始祖非常多,但神话叙事并没有因此显得散乱无序,主要是因为其中存在一条以炎黄世系为核心的叙事线索。以炎黄世系为核心的叙事线索显示了家族繁衍与族群演化同构的逻辑认同,为中华文明统一性发生创造了逻辑动因。祖先创世神话还是中华文明统一性早期实践的重要载体,商周曾通过神话建构,利用伦理动因与逻辑动因继承前朝传统,使夏商周三代连接为整体。中华文明早期积淀的伦理与逻辑、理想与道德、知识与技术等在祖先创世神话中得到了传承传播,因此必须加强创世神话研究参与中华文明探源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统一性 祖先创世神话 伦理动因 逻辑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多重逻辑与探索路径
3
作者 洪名勇 姜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203,共12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蕴含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绿色生态、开放互动和成果共享等多重要求。在理论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生态保...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蕴含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绿色生态、开放互动和成果共享等多重要求。在理论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生态保护以及农村土地增值收益与分配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历史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农民私有→集体所有→两权分离→三权分置”的演变历程,对不同阶段城乡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新时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在现实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在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破解城乡失衡困局及重塑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深层次的制度约束。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围绕“拓权”、“引流”、“重塑”、“统筹”等关键环节:依托土地产权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活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助力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城乡功能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城乡融合发展 “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联动效应:中国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整体性生成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明月 马知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7,共11页
剖析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生成逻辑,明晰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变量条件,是当代多民族传统工艺创新交融需破解的关键理论问题。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的168条案例为文本基础、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为时间剖面开展的基... 剖析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生成逻辑,明晰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变量条件,是当代多民族传统工艺创新交融需破解的关键理论问题。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的168条案例为文本基础、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为时间剖面开展的基本形貌和成因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族际互动不是简单、直接、均质化的民族交互,而是一个具有条件性和复杂性的实践体系,其根植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特定时代语境下主体需求、工艺价值、空间环境变量联动而生成的文化实践。当下,在双元空间下重新锚定适于族际互动的工艺范畴,维系并制造族际互动的主体需求,针对性地保障并完善制度供给,是持续推动当代中国传统工艺族际互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族际互动 生成逻辑 变量联动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政策创新扩散的逻辑动因探究——基于全国31个省域数据的事件史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柯豫 魏署光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1,共13页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健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职业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试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扩散。以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采用事件史分析法对2014—2021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究职业本科教育...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健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职业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试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扩散。以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采用事件史分析法对2014—2021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究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域间的扩散特征、影响因素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试点政策的扩散趋势呈现出近似的“S形”扩散曲线,在空间分布上则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反向”扩散。基于现实问题导向的治理逻辑和基于政策试点导向的合法性逻辑,则是影响试点政策创新扩散的双元逻辑。其中,教育财政支出、在校生规模、高职院校规模、第三产业规模、同侪效应、纵向中央信号和社会公众关注是影响省级政府采纳试点政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扩散 事件史分析 职业本科教育 双元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与转向
6
作者 程银 王选良 任笔墨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57-259,274,共4页
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破解乡村治理疑难杂症的有效机制,其形成和发展是历经千百年乡村治理和村落共同体演进而成的。新时代境遇下,乡村治理共同体正不断以新的方式逐步走向新的升级转型发展,呈现出“理论、实践与价值”的内在逻辑统一,实现... 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破解乡村治理疑难杂症的有效机制,其形成和发展是历经千百年乡村治理和村落共同体演进而成的。新时代境遇下,乡村治理共同体正不断以新的方式逐步走向新的升级转型发展,呈现出“理论、实践与价值”的内在逻辑统一,实现构建方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主体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构建路径从“依赖型”向“创新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共同体 历史源起 内在逻辑 趋势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 3D的舰船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 被引量:7
7
作者 肖剑波 马玉成 张乔斌 《兵工自动化》 2022年第10期54-59,共6页
针对当前舰船装备维修培训存在的条件限制和训练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设计基于Unity 3D的舰船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并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3DSMAX实现装备模型、训练场景和维修资源等3维模型的构建,基于组件化建模、实例复用等对... 针对当前舰船装备维修培训存在的条件限制和训练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设计基于Unity 3D的舰船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并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3DSMAX实现装备模型、训练场景和维修资源等3维模型的构建,基于组件化建模、实例复用等对模型数据库进行优化;开展逻辑仿真分析与设计,提出装备操作逻辑仿真方法;通过故障树工具,对故障现象、故障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相关描述模型。运行实践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良好的操作便利性和拓展移植性,可提升受训者的训练质效,为后续开展类似系统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维修 建模 unity 3D 逻辑仿真 故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Unity 3D的生产线跨平台虚拟调试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佩玉 陈振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4,80,共7页
针对现有生产线虚拟调试平台具有专用性以及交互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nity 3D引擎的跨平台生产线虚拟调试系统设计方法。在Unity 3D中建立工业设备模型库,开发虚拟设备的脚本,实现设备的功能;对安川工业机器人建立数学模型,并进... 针对现有生产线虚拟调试平台具有专用性以及交互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nity 3D引擎的跨平台生产线虚拟调试系统设计方法。在Unity 3D中建立工业设备模型库,开发虚拟设备的脚本,实现设备的功能;对安川工业机器人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机器人的虚拟建模和运动控制;开发交互控制软件,并利用Socket通信完成虚拟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与Unity 3D的数据交互。根据系统设计,搭建了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并进行了虚拟调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Unity 3D的生产线跨平台虚拟调试方法验证了PLC程序的正确性,可以节省现场调试的时间,对自动化生产线的虚拟调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线 虚拟调试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unity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ITY逻辑中关于unless的若干结果
9
作者 赵希顺 申培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我们把验证punlessq是否是UNITY逻辑的定理转化为一阶定理的验证.其次,设p1unlessq1,…,pnunlessqn在一UNITY程序F中成立.我们把验证punlesq在F... 本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我们把验证punlessq是否是UNITY逻辑的定理转化为一阶定理的验证.其次,设p1unlessq1,…,pnunlessqn在一UNITY程序F中成立.我们把验证punlesq在F中成立是否可由以上n个性质得出转化为强推出的验证,其中强推出是本文引进的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y逻辑 UNLESS 强推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格尔反思概念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利天 张凯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4,F0002,共9页
在黑格尔哲学中,反思概念至少具有三重内涵,然而人们却较少区分。一是本质论的反思,它是本质论诸范畴的运动方式,是绝对者在本质层次的自我认识,是《逻辑学》从过渡性范畴达到反思性范畴,进而达到自身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本质论的反思... 在黑格尔哲学中,反思概念至少具有三重内涵,然而人们却较少区分。一是本质论的反思,它是本质论诸范畴的运动方式,是绝对者在本质层次的自我认识,是《逻辑学》从过渡性范畴达到反思性范畴,进而达到自身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本质论的反思表明,思维停留于本质论诸范畴的有限性和相对性,就可能导致知性思维的反思。二是绝对思维的反思,它是哲学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思想以思想为对象的纯粹思想,是思有同一的纯粹范畴的逻辑运动,是绝对精神在人的思维中所实现的世界整体的自我意识。三是事后思索的反思,它是关于绝对精神的客观化、对象化的具体形态的反思,又表现为对自然语言的反思、对经验科学的反思、对人类文明与时代精神的反思。事后思索的反思意在把握已经显露出来的较高级的思维关系,捕捉精神的实体性内容,从而以文明范畴的内涵逻辑塑造和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论的反思 绝对思维的反思 事后思索的反思 思有同一 内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经济学史看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场逻辑和科学意蕴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邓玉龙 吴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5,共9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场,有着深厚的理论、历史、现实原因:从理论逻辑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历史逻辑来说,是社会发展从工业化转型到数字化转型历史规律的理论再现;从现实逻辑来说,是对生产力跃迁的结构性考察。...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场,有着深厚的理论、历史、现实原因:从理论逻辑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历史逻辑来说,是社会发展从工业化转型到数字化转型历史规律的理论再现;从现实逻辑来说,是对生产力跃迁的结构性考察。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创新传统生产力和新式生产力融合方式,相互吸收、融合为更高层次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质”,不同于以往一切生产力的新质态,来源于传统生产力量变积累后的质变,代表着未来先进生产力的潜质;新质生产力之“力”,在于全要素融合发展形成合力。人文经济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理念指引,强调人文与经济的辩证统一,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史 出场逻辑 创造性内涵 人文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溯源与话语演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和话语表达。既有研究侧重于对其进行历史证成和理论阐释,少有从概念史的层面对其进行概念溯源和话语演变的梳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孕育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国家统一”话语,生成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和话语表达。既有研究侧重于对其进行历史证成和理论阐释,少有从概念史的层面对其进行概念溯源和话语演变的梳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孕育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国家统一”话语,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社会实践,经新时代以来的理论创新,其概念内涵日益丰富,话语价值充分彰显,建构方式也逐渐明确。对其进行概念史的梳理,可以厘清这一概念和话语背后的政治意涵,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国情,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现代化的变革转向:从资本到人本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玉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解放,极大地推动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然而,随着世界历史深入发展,资本逻辑的内在否定性逐渐凸显,其主导的现代化已达到自身内在张力的极限。因此,现代化的主导逻辑亟需变革与转向,以克服资本的内生性矛盾,满足人的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出场是现代化主导逻辑从资本向人本转变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广大落后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人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时代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资本逻辑 人本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性逻辑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乃龙 马艳玲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形成是理论逻辑(理论之“魂”)、历史逻辑(历史之“根”)、实践逻辑(实践之“体”)合力作用的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循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形成是理论逻辑(理论之“魂”)、历史逻辑(历史之“根”)、实践逻辑(实践之“体”)合力作用的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孕育于“人民史观”、马克思主义“五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产生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要求指导下多元的历史脉络、和合的价值基础以及求是的务实风貌;形塑于从“民族自决”到“中华民族观”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实践。新时代,深入阐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性逻辑,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实实践 形成性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灵岩寺园林格局营建研究
15
作者 李清扬 吴国源 刘亚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4,共7页
泰山灵岩寺是现存唐宋山地佛寺中处理“寺-山”关系的规划设计重要案例,也是泰山风景名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园林格局营建过程、方法和逻辑需要深入探究。灵岩寺园林营建受独特的山水格局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背方山、面象山”... 泰山灵岩寺是现存唐宋山地佛寺中处理“寺-山”关系的规划设计重要案例,也是泰山风景名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园林格局营建过程、方法和逻辑需要深入探究。灵岩寺园林营建受独特的山水格局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背方山、面象山”的寺院为核心、方山内外风景点环绕、面积广阔的园林格局。通过实地调研、史料梳理和图像分析,首先发现灵岩峪具有2层山势环抱、山泉散点分布的山水格局;其次将灵岩寺园林格局的营建过程分为草创期、成形期、丰富期和修复期,并分析其不同时期的营建方法与格局特征;最后总结出灵岩寺园林格局的营建逻辑和4条营建经验。以期提供传统山地寺庙园林规划设计的历史经验,为泰山风景名胜遗产保护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灵岩寺 园林历史 寺庙园林 园林格局 营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土景观的天下性——以永定河诗歌中的飞鸟水景为例
16
作者 鞠熙 张巧坭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0,共7页
【目的】近年来建筑与景观学者大多认为,风土景观的首要特质是乡土性。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风土”概念则强调,超越国家与族群边界、精英与民间差异、自然与文化对立的共享文明创造了景观,即风土景观具有天下性,其意义来自共享的政治理... 【目的】近年来建筑与景观学者大多认为,风土景观的首要特质是乡土性。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风土”概念则强调,超越国家与族群边界、精英与民间差异、自然与文化对立的共享文明创造了景观,即风土景观具有天下性,其意义来自共享的政治理想。通过揭示永定河的飞鸟水景与政治理想的关系,提出基于中国传统风土概念的景观研究视角。【方法】以诗歌文本分析为主,史籍文献梳理为辅,采用人文学科的诠释学方法,勾勒隋唐到明清时期永定河飞鸟水景的变化历程及其背后观念。【结果】永定河的飞鸟水景并非只是自然风光,它只出现在永定河北京段成为帝王苑囿之后,象征着理想政治与天下命运。【结论】风土景观不仅是地方或民间的创造,也是国家与天下的再现,是自然景观、民间风俗与国家秩序的交融。在建立中国自主景观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应从中国本土的风土概念出发,尊重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将地方性文化与天下共享的政治理想视为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 自然景观 北京史 诠释学 中华文明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17
作者 李妍 郭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宝库中汲取营养,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传承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百年来对世界历史理论拓展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和中国之变深刻思考的结... 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宝库中汲取营养,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传承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百年来对世界历史理论拓展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和中国之变深刻思考的结果,是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新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上。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对当今中国增强“四个自信”、挖掘和发挥东方大国在“两个变局”中的发展优势,坚持应变而动、正确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逆全球化浪潮,胸怀全球视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站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世界历史 内在逻辑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史研究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被引量:9
18
作者 申国昌 周洪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当前教育史研究正处于学科建设的反思与重构阶段,教育史学界十分关注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了实现对教育史的综合研究和整体把握,树立大教育史观,必须借鉴与吸收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权衡各种研究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是教... 当前教育史研究正处于学科建设的反思与重构阶段,教育史学界十分关注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了实现对教育史的综合研究和整体把握,树立大教育史观,必须借鉴与吸收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权衡各种研究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是教育史研究方法新的突破点,也是未来教育史研究的基本走向和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研究 历史 逻辑 统一 基本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数学美的本质属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焕斌 张雄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0,共3页
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对称美、奇异美或现实美、语言美、方法美等均不是数学美的本质属性.而逻辑真实性、形式化与抽象性、和谐统一性、简洁性才是其本质属性.
关键词 数学美 逻辑真实性 形式化与抽象性 和谐统一性:简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逻辑”关系的两种表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践明 黄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和"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是不同内涵的两种表述。前者在黑格尔那里,本体论和方法论高度统一,历史就是逻辑的实现,逻辑的就是历史的;后者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本体论意义上承认历史有内在的客观规...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和"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是不同内涵的两种表述。前者在黑格尔那里,本体论和方法论高度统一,历史就是逻辑的实现,逻辑的就是历史的;后者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本体论意义上承认历史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方法论意义上强调逻辑是历史的反映,历史对逻辑有先在性,历史的规律性展开便是逻辑的进程,这里,方法论、认识论与本体论都是统一的。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不应割裂逻辑与历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