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4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nomic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enhancement approaches for in situ upgrading of low-maturity organic-rich shale from an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perspective
1
作者 LU Shuangfang WANG Jun +5 位作者 LI Wenbiao CAO Yixin CHEN Fangwen LI Jijun XUE Haitao WANG Mi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1-295,共15页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in situ upgrading technology to develop the enormous oil and gas resource potential in low-maturity shale is widely acknowledged.However,because of the large quantities of energy required ...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in situ upgrading technology to develop the enormous oil and gas resource potential in low-maturity shale is widely acknowledged.However,because of the large quantities of energy required to heat shale,its economic feasibility is still a matter of debate and has yet to be convincingly demonstrated quantitatively.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law,the energy acquisition of oil and gas generation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organic matter cracking,shale heat-absorption,and surrounding rock heat dissipation during in situ heating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s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m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increas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total organic carbon(TOC)content.For oil-prone shales,the TOC content corresponding to an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of 3 is approximately 4.2%.This indicates that shale with a high TOC content can be expected to reduce the project cost through large-scale operation,mak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after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greater than 1.In situ heating and upgrading technology can achieve economic benefits.The main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by analyz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include the following:(1)exploring technologies that efficiently heat shale but reduce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s,(2)exploring technologies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to oil and gas,i.e.,exploring technologies with catalytic effects,or the capability to reduce in situ heating time,and(3)establishing a horizontal well deployment technology tha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time cost,and engineering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gas content in situ upgrading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high-efficiency heating efficient organic matter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下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永旺 管志川 +3 位作者 齐宁 侯健 陈德春 姚传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5,256,共5页
在能源行业快速升级转型背景下,石油行业高标准的作业及安全要求限制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现场实践,自动化的装备及复杂的施工工艺使得校内不易开展实践教学,擅长于基础研究但无现场工作经历的指导教师不利于引领学生实践,最终导致学生弱... 在能源行业快速升级转型背景下,石油行业高标准的作业及安全要求限制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现场实践,自动化的装备及复杂的施工工艺使得校内不易开展实践教学,擅长于基础研究但无现场工作经历的指导教师不利于引领学生实践,最终导致学生弱于实践能力,且存在越来越弱的趋势,难以支撑行业的快速转型升级。针对此问题,创新性的构建了“6+1”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了校内校外“实+虚”结合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三驱联动,四位一体”实践模式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石油工程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校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行业 转型升级 石油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运行机理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9
3
作者 沈克印 谢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1,共10页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动能与行动指南。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依据,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为赋能导向...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动能与行动指南。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依据,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为赋能导向,阐释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运行机理。研究认为,针对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机制的“缺失错位”、转型基础的“低端锁定”、转型实践的“杯水车薪”,新质生产力赋能缺乏制度环境、动力支撑、经验借鉴。据此,提出完善产业数字化政策配套环境,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前瞻引领能力;增加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发展转型基础;协同推进体育产业全方位变革,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的高效实践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数字化转型 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化工行业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中民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5,共6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带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范式的革命性变化,并在推动能源化工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带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范式的革命性变化,并在推动能源化工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目前,我国能源化工行业正由规模扩张向智能化、高端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在实现生产流程的全面数字化,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验设计、技术研发、工艺放大、产品生产和管理等诸多环节,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仍面临有效数据不足及数据整合难度大、关键软件受制于人、行业智能化模型构建进展较为缓慢和相关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等挑战。未来,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统筹完善数据共享与算法优化机制、推动软件自主化和大模型开发,以及加快虚拟工厂与智能设计的示范应用等,为能源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化工 人工智能 智能化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驱动模式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少帅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我国多数企业正面临向数智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其强大的赋能特性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可行途径。文章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科大讯飞的实践为例,采用多案例探索的研究方法,探讨了... 我国多数企业正面临向数智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其强大的赋能特性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可行途径。文章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科大讯飞的实践为例,采用多案例探索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驱动模式与具体路径。研究发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可通过赋能技术、数据、组织、营销和服务五种路径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并最终使企业在技术体系、生产运营、营销模式、组织架构,以及服务体系上实现转型升级;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驱动模式包括技术创新驱动和行业需求驱动,具体路径选择受技术发展水平和被赋能企业所在行业领域转型升级需求的共同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应选取适合的升级策略和升级模式,既可采取自主式升级策略并选择相应的升级模式,也可采取嫁接式升级策略并借助领军企业实现高点起步。文章丰富了数智化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为借助人工智能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 数智化转型 升级路径 驱动模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6
6
作者 彭继增 朱远航 陈腾背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2,共16页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和中低端收入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和中低端收入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显著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创新是数字金融释放制造业转型升级红利的重要传导机制,其中策略性绿色创新在短期内发挥了主要作用,实质性绿色创新效用的发挥则存在一定时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集聚区和低自然资源禀赋地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较低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和过度宽松环境规制会造成数字金融赋能效应的损失。据此提出重视数字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能,加速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的深度融合,提高区域相关政策的靶向性,发挥环境约束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溢出效应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强国 数字金融 绿色创新 制造业转型升级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动因与建议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志彪 刘俊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229,共13页
基于Wind数据库,通过整理2018—2023年上市公司报告,使用投资新建项目与生产基地、注册地址变更等企业区位变迁信息,可以识别中国在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产业转移主要呈内迁而非外移的特点与趋势,即中西... 基于Wind数据库,通过整理2018—2023年上市公司报告,使用投资新建项目与生产基地、注册地址变更等企业区位变迁信息,可以识别中国在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产业转移主要呈内迁而非外移的特点与趋势,即中西部地区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外移现象。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因是顺应国内要素结构转型,优化产业战略配置;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挑战主要包括:产业集聚集群基础较好,但产业配套体系仍需完善;生产要素成本整体较低,但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但覆盖程度和互联互通水平仍需提高;市场潜力较大,但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现阶段中国产业链布局要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韧性与安全的要求;培育并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态竞争力;以建设区际互联互通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助推产业内迁;营造中西部地区一流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转型升级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理论机制与微观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伟 姜禹辰 王田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9,共12页
“双碳”背景下,利用数字化转型助力绿色发展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利用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多重异... “双碳”背景下,利用数字化转型助力绿色发展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利用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多重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动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细分数字化转型维度后,发现智能制造对绿色发展的推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媒体关注度、提升高管战略眼光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其中互联网商业相较于其他维度表现更突出。异质性分析显示,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处于东部、中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互联网商业、数字技术在非高技术企业表现更优,数字协同在国有企业中更优。研究深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量化研究,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 制造业 融资约束 人力资本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研究——生产函数变革与要素协同匹配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曹玉平 刘竟威 郑展鹏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6,共17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源泉,是催生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性通用元技术。在识别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新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探究其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一方面,基于生产... 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源泉,是催生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性通用元技术。在识别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新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探究其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一方面,基于生产函数变革视角,全面阐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对现代经济增长方程的投入要素、函数关系和经济产出等环节的深度变革效应,揭示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传统产业系统性优化重组的理论机制。另一方面,基于要素协同匹配视角,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理论,深入阐释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构建的理论机制。从微观、中观、宏观、国际和未来五大维度辨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在驱动中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在微观维度形成有利于智能化转型的创造性破坏生态,在中观领域推进智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在宏观层面缔造优良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在国际环境中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未来视野下前瞻性擘画智能化转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人工智能 产业转型升级 通用元技术 生产函数变革 要素协同匹配 新质生产力 智能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基于数据要素与内部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卫红 林漫 +2 位作者 郑迪文 秦玲玲 喻娟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8,共1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企业在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及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在人工智能驱动下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7—2022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企业在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及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在人工智能驱动下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7—2022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分析后依旧成立;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增强数据要素应用水平、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两个独立中介效应及两者链式中介效应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③人工智能技术对非国有、技术型并购型、技术变化较快行业与高科技行业的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大。研究结论扩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企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同时为增强其转型与升级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数据要素 内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现实基础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可 朱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93,共20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市场机制方面的理论思考,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在推进农业绿...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市场机制方面的理论思考,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在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作用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情景及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路径举措,以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升级背景下智慧物流赋能饲料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俊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因服务单一、响应缓慢、成本高企等原因,已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饲料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运输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以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的灵活性。面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因服务单一、响应缓慢、成本高企等原因,已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饲料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运输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以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的灵活性。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饲料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以寻求更加智能、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而智慧物流的出现为饲料物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智慧物流的内涵,以及智慧物流在饲料产业中的优势,并从饲料物流业的现实需求入手,对智慧物流赋能饲料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升级 智慧物流 饲料物流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三重机制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继平 陶媛媛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职教本科专业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载体,其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教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是三重机制作用的结果,主要由专业升格机制、转型设置机制和融合发展机制有机运行而推动。职教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职教本科专业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载体,其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教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是三重机制作用的结果,主要由专业升格机制、转型设置机制和融合发展机制有机运行而推动。职教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升格机制不畅、转设机制不活、融合机制不顺的障碍,无法高效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推进职教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专业升格机制、专业转设机制和专业融合发展机制,打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形成职教本科专业全方位、立体化、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本科专业 高质量发展 升格机制 转设机制 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能力提高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成 史心旭 王巍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155,共18页
本文将税务部门开展的税收“放管服”改革作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代表,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 本文将税务部门开展的税收“放管服”改革作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代表,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通过提高企业发展预期和纾解企业财务困境两种渠道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纳税信用较好的企业、面对较高程度市场竞争的企业及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作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创新产出,推动企业进行实质性创新,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 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升级背景下饲料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
15
作者 沈王仙子 赵扬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转型升级背景下,饲料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进而提高饲料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但从现实情况看,饲料物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物流质量和效率,而且难以满足个性化的物流服... 转型升级背景下,饲料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进而提高饲料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但从现实情况看,饲料物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物流质量和效率,而且难以满足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因此,饲料企业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切实保障物流服务质量,力求通过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加速资源要素在饲料供应链中的流动,积极推动饲料企业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升级 饲料物流业 高质量发展 现实挑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斗斗 张宇嘉 贾振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转型显著,生产、生活空间扩张伴随生态空间萎缩。(2)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长期高位,距碳中和目标差距明显,但已显现下降趋势。(3)“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呈增负与减负双模式,农业生产空间向水域及林地生态空间转化减负效果最突出。土地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整体呈“U”型曲线,但城市间存在“U”型、倒“U”型及“L”型分异特征;土地城镇化与旅游业碳排放负荷持续强脱钩且呈现显著空间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三生空间”转型 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17
作者 王韶华 李庆怡 张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02,共9页
论文使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复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加权向量测度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σ收敛指数等刻画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探究耦... 论文使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复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加权向量测度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σ收敛指数等刻画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探究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固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均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且只有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收敛趋势,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科技水平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西部地区还会受到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而东北地区受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八战略”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
18
作者 丁镭 张琼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3期244-249,共6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正在深刻重塑文旅产业的发展格局。在“八八战略”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作为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正在深刻重塑文旅产业的发展格局。在“八八战略”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作为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出发,结合浙江省及国内文旅产业融合典型案例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其在文旅产业融合中的应用场景、作用表现和发展路径,并从体制机制创新、实践路径优化、绿色生态融合、政策支持保障等维度出发,提出“八八战略”引领下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旅融合 数字化转型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
19
作者 许秀川 王浩力 +1 位作者 黄庆华 蒋涵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27,共17页
推动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长江经... 推动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存在难以脱钩的相互影响关系:推动三大产业占比在数量上的转化能够提升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也可以推动产业占比在数量上进一步转化;提升各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能够提升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作用能够迫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于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水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机制迫使中下游地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根据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强化源头保护与水资源管理;二是集中规划和建设化工产业园区,保护长江经济带优质耕地;三是挖掘“地水关系”,建设好黄金水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双向因果 收敛交叉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产业转型升级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20
作者 魏文光 黄鹏 +3 位作者 陈梓康 万兵 缪艳芬 刘鸿斌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180,共7页
本课题探讨了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概念,构建出升级能力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评价。以华泰集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华泰集团2019—2022年的相关数... 本课题探讨了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概念,构建出升级能力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评价。以华泰集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华泰集团2019—2022年的相关数据结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估(综合评分依次为0.254、0.359、0.560、0.745),显示出华泰集团的转型升级能力逐年提升,尤其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生产过程数据打通和远程协同控制方面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产业 转型升级 评价模型 自动化与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