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数智化时代的知识转型及其教学应对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鹂 王平 李佳宁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7,共7页
探赜数智化时代知识特征及其转型问题是未来教学的起点和关键。人工智能介入知识生产境况下,间际—开放性、智能—不确定性、动态—生态性、软化—碎片性和泛在—个性化成为知识新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识立场构建的知识转型... 探赜数智化时代知识特征及其转型问题是未来教学的起点和关键。人工智能介入知识生产境况下,间际—开放性、智能—不确定性、动态—生态性、软化—碎片性和泛在—个性化成为知识新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识立场构建的知识转型模型显示:知识是主体借助中介作用于客体的认识结果;智能机器参与认识活动,引发认识主体从人类转向人机协同;认识客体从客观实在延至智能世界,多元空间共拓客体范围;认识中介智能化延伸拓宽认识途径,多元方式共促知识增长;知识本质变化引发知识表征、知识形态、知识结构和知识组织同频共变。面对智能时代的知识转型,其教学应对应着重打造思维型深度学习课堂,建构数智融合教学空间,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并推进循证诊改的智能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时代 知识特征 知识转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高中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书哲 徐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研究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内涵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和态度、理解和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策略。高中英语教学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采用主题阅读策略、体裁教学策...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研究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内涵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和态度、理解和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策略。高中英语教学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采用主题阅读策略、体裁教学策略、跨学科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习得文化知识和态度,坚持讲好中国故事的家国立场;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辨性;提升学生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特别是利用多体裁、多模态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帮助学生恰当灵活使用跨文化策略,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讲好中国故事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生物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挑战与核心问题解决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佳勃 岳顺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举措。为提升生物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东北农业大学的生物学专...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举措。为提升生物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东北农业大学的生物学专业课程为例,采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难度、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评价体系的创新需求进行深度剖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并应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新教学模式能改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和课堂参与度。学生对融合思政元素的BOPPPS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为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因此,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物学专业 教学挑战 解决策略 BOPPPS教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地理工具:分类系统与教学逻辑
4
作者 李琳 李晓 +2 位作者 丁栋兴 杨颖 孙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3,共7页
地理工具是指在中学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了认识地理事象、获取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核心素养而使用的多种类型的处理地理信息的中介性手段。研究认为,地理实体类工具与地理思维类工具构成了双维度的地理工具分类系统框架,“感受—体验... 地理工具是指在中学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了认识地理事象、获取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核心素养而使用的多种类型的处理地理信息的中介性手段。研究认为,地理实体类工具与地理思维类工具构成了双维度的地理工具分类系统框架,“感受—体验”“交互—整合”“拓展—变构”的地理工具三阶段学习机制与“能力进阶—情境运用—实践活动—数字驱动”的地理工具教学策略组成了地理工具的教学逻辑。基于此,可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工具运用能力与地理实践力,促进学习的互动与个性化,也有利于地理工具教学与中学地理教育活动的优化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工具 分类系统 教学逻辑 学习机制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代入感及其生成
5
作者 罗祖兵 刘美辰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教学代入感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现教学内容情境化,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并替代情境中角色产生感受的一种课堂教学效果。它是卓越教学的重要体现,能以唤醒求知热忱为基础来促进智力发展,以激发情感共鸣为手段来促进情感完善,以生成默会知识... 教学代入感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现教学内容情境化,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并替代情境中角色产生感受的一种课堂教学效果。它是卓越教学的重要体现,能以唤醒求知热忱为基础来促进智力发展,以激发情感共鸣为手段来促进情感完善,以生成默会知识为途径来促进素养提升。教学代入感的生成过程包括:实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关联经验以进入教学情境,身心投入以理解情境内容,基于情境而想象角色形象,融入角色以达至主客融合。为使教学更有代入感,教师要善于实施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合理想象;积极开展体验性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情感性地表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叙事性地营造教学意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代入感 教学情境 生成过程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虚拟教研建设:国际启示与本土策略
6
作者 胡小勇 许课雪 +1 位作者 刘雪旎 刘桓秀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8,共10页
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为我国高校教研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数字化赋能的高校虚拟教研日益受到关注,但仍处于发展方向有待明晰的萌发探索阶段。研究探究了高校虚拟教研类型及共性特征,明确... 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为我国高校教研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数字化赋能的高校虚拟教研日益受到关注,但仍处于发展方向有待明晰的萌发探索阶段。研究探究了高校虚拟教研类型及共性特征,明确了各类教研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脱节、课程建设应用性不足,以及课堂质量亟待提升;系统梳理了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教研建设的国际政策及其着力焦点,剖析了政策启示与案例经验,进而提出推动高校专业建设与新质人才培养融合、倡导校际课程协同数智共建共享、提升教学数字化创新应用水平等以数字化赋能高校虚拟教研深入发展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研 虚拟教研 教育数字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7
作者 彭红超 朱凯歌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4,共11页
我国数字教育正从转化、转型阶段并行加速迈进智慧教育阶段,但学界对智能技术能否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智慧教育开局(2012年)至元年(2025年)十余年间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的4... 我国数字教育正从转化、转型阶段并行加速迈进智慧教育阶段,但学界对智能技术能否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智慧教育开局(2012年)至元年(2025年)十余年间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的46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发现:1)智能技术提升我国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已达中等水平(合并效应值为0.52),且在促进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发展方面无差别;2)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学科差异但没有学段差异;3)这一作用不会因技术应用时间及类型不同而不同;4)智能技术重构教学的程度与成效倒挂,且革新后的效果未明显提升。本研究还发现,学习印记、调查数据、测评数据、多模态数据等数据均能有效检验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且这种检验力没有差异。文章最后提出探索教师与智能技术协同的教学决策机制、增强学生应对技术风险的数字韧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智慧课堂 元分析 教学效果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与课程思政的农业机械学教学策略思考
8
作者 阮培英 杨善东 +3 位作者 张祥彩 张银平 于国良 耿端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剖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及其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学,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应用,从教师与学生作用和地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学... 在剖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及其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学,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应用,从教师与学生作用和地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思政 农业机械学课程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农业实践教学创新发展
9
作者 赵兴敏 赵晨羽 李桥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73-75,共3页
文章以农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农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对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特点等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结合对目前农业实践教学现状的综合调查,对现阶段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 文章以农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农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对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特点等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结合对目前农业实践教学现状的综合调查,对现阶段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汇总,并着重就目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农业实践教学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强调指出现阶段教学中采用的虚拟仿真软件与农业生产实际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师生群体对虚拟仿真技术教学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接受度、掌握度问题;最后,发挥问题导向价值,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促进农业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策略。包括加强虚拟仿真技术更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农业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农业实践教学 问题 创新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语文诗歌隐喻解读教学探论
10
作者 王广杰 郑国民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8,共7页
隐喻解读的核心目的是深入感知物理、心理和感悟三重相似性。基于教学实践的需要,诗歌隐喻的内容可分为形象描绘类、意象叠合类、典故化用类、词义引申类、词源关联类和节奏模仿类六大类型,与之相对应的六大解读策略分别为细剖喻体、分... 隐喻解读的核心目的是深入感知物理、心理和感悟三重相似性。基于教学实践的需要,诗歌隐喻的内容可分为形象描绘类、意象叠合类、典故化用类、词义引申类、词源关联类和节奏模仿类六大类型,与之相对应的六大解读策略分别为细剖喻体、分列意象、凑聚古今、还原本义、关联他词和替换表述等。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古今诗词全部隐喻现象的测查分析发现,隐喻现象在古体诗和现代诗中都大量存在,且以饱含汉字文化形象和诗学意蕴的词义引申类和词源关联类为主。诗歌隐喻解读与师生的个人体验紧密相关,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诗歌小课堂走向生命大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隐喻 阅读教学 解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技术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玉洁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4,共8页
GAI技术创新引领着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将GAI技术有效融入教学策略是重塑教育形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589位高校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在GAI技术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的作用机制。研... GAI技术创新引领着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将GAI技术有效融入教学策略是重塑教育形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589位高校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在GAI技术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GAI技术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GAI技术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没有直接效应,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在GAI技术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既发挥独立的中介作用,也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这一机制的成因,并从动力源、行动链与助推剂三个角度提出提升数字素养认知、鼓励问题导向的非正式数字学习、培养和发挥领导教师的领导力以增强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新型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 教学策略 数字素养 教师领导力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12
作者 王宏业 段冶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校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究其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低碳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校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究其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低碳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标准制度、意识行为、建筑设备、监测回收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高校教学/科研实验室低碳化评价标准、管理制度(含教师绩效和学生考评)、意识行为、建筑设计建造、设备选型运行、排放量化监测及污染回收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助力我国高校低碳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低碳化建设 教学科研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提出”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苏明宇 莫延安 +1 位作者 刘启蒙 蔡金法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探讨“问题提出”教师培训项目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基于“问题提出”教师培训项目,研究分析其对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问题提出”教师培训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参与培训的次数... 探讨“问题提出”教师培训项目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基于“问题提出”教师培训项目,研究分析其对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问题提出”教师培训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参与培训的次数与其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的改进密切相关,整体趋势上显示出随参训次数增多,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及教育策略不断优化,专业素养逐步成熟的特征,但在培训中期也存在培训效果“回落”的现象,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提出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 教学策略 教学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及策略分析
14
作者 梅捷凯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9,共4页
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教学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知识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促成学生对科学实验设计方法、思想与原理的深入理解,从而... 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教学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知识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促成学生对科学实验设计方法、思想与原理的深入理解,从而建构正确的生物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复制 半保留复制 知识迁移 教学策略 生物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实践探究策略
15
作者 刘泽羽 张莹莹 虞驰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48,共2页
生物学实验(实践探究)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本文通过激发寻找证据的兴趣,降低寻找证据的难度,拓宽收集证据的广度,提升审视证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证据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关键词 证据意识 实践探究 培养策略 生物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思维的水平划分及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应用策略
16
作者 罗丹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8,共4页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其思维水平的划分可作为一线教师的参考量表。本文从知识类型、科学思维方法和问题情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初中生物学科学思维水平的量表。并与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单元教学模式相结合,提出...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其思维水平的划分可作为一线教师的参考量表。本文从知识类型、科学思维方法和问题情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初中生物学科学思维水平的量表。并与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单元教学模式相结合,提出了在教学设计和学生评价方面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维 水平划分 单元教学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树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涛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143-146,150,共5页
茶树栽培学是茶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茶树生长发育规律和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茶树栽培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该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探讨如何在茶树栽培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茶树栽培学是茶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茶树生长发育规律和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茶树栽培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该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探讨如何在茶树栽培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对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通过课程思政的改革,切实提升茶树栽培学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和教学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为茶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乡村振兴战略 茶树栽培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论证教学:样态表征、设计框架与实践策略
18
作者 王明娣 胡润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科学论证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面对教师科学论证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受阻的实践困境,本研究从知识深度理解与高阶思维跃迁、个体劳动与社会协商的系统性知识生产、从态度培养到身份认同演进三个方面... 科学论证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面对教师科学论证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受阻的实践困境,本研究从知识深度理解与高阶思维跃迁、个体劳动与社会协商的系统性知识生产、从态度培养到身份认同演进三个方面勾勒了科学论证教学的应然样态;然后引入深度学习理论,构建包含目标层、核心层、行为层与基础层的“四层联动”教学设计框架,并按照主题单元、问题情境、论证链、评价反馈四个环节设计具体的操作流程;最后,提出强化证据驱动的论证思维发展、重塑科学论证课堂文化、建立科学实践价值显化路径、推动技术赋能的论证生态建设,助力科学论证教学的实践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论证 教学设计 深度学习 科学素养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拼图法的“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教学设计与实践
19
作者 尹丽媛 郭莉 冀静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2,共4页
探讨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拼图法进行“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一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将学习材料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知识分享和小组竞赛等环节中,逐步解决科学问题,培养学... 探讨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拼图法进行“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一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将学习材料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知识分享和小组竞赛等环节中,逐步解决科学问题,培养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清晰地论证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图法 合作学习 共同祖先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高阶问题的特征识别与设计策略优化--基于文本语料库循证的方法
20
作者 曲茜茜 刘晓楠 +1 位作者 解月光 武晓旋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2,共9页
思维的深度发展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的应有之义。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开展高阶思维教学的课堂当以高阶问题为动力,以思维对话为载体。研究聚焦于课堂中的高阶问题,依循数据—证据—行动的循证实践与跃迁过程,基于一定的筛选标准与方法,... 思维的深度发展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的应有之义。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开展高阶思维教学的课堂当以高阶问题为动力,以思维对话为载体。研究聚焦于课堂中的高阶问题,依循数据—证据—行动的循证实践与跃迁过程,基于一定的筛选标准与方法,历经样本筛选、问题提取、标注与存储等流程,从纵向追踪的5000余份教案文本中筛选出1055份教案文本及3042条高阶问题数据并建立文本语料库,采用质性分析方法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等证据创制的实证分析过程,识别出包括目标、认知、内容与类型在内的高阶问题四维特征及其关系框架,并依据循证结果,提出高阶问题设计策略的优化方案,为提升教师高阶问题设计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问题 教案 文本语料库 循证 特征识别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