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中高考:科学质疑与伦理追问 被引量:2
1
作者 熊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4,共17页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体育在中考“提分”及纳为高考必考科目)呈现较为严重的学理偏差与伦理困境,其影响广泛、深入,不仅关乎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基本理论命题,还涉及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解构,乃至对社会价值基础形成冲击,但体育、...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体育在中考“提分”及纳为高考必考科目)呈现较为严重的学理偏差与伦理困境,其影响广泛、深入,不仅关乎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基本理论命题,还涉及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解构,乃至对社会价值基础形成冲击,但体育、教育及哲学-伦理学界对此还缺乏关注和反思。基于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参照,对体育中高考改革的相关取向予以质疑与追问,认为:(1)体育中高考改革存在外、内在的“科学误植”,二者分别基于其他学科的外在参照,以及体育评价的内在效度。从学科参照来看,体育主要指向基础-保障性需求及个体-自我发展,“文化”科目则更多关涉提高-发展性需求及社会功利-基本发展,对他们评价的区分性与刚性也相应不同;从评价效度来看,体育考试主要体现为非必需、专门性的运动能力,难以表征“体育”与“健康”。(2)体育中高考改革面临宏、微观的伦理困境,二者分别涉及教育-社会价值危机,以及个体-操作性公平问题,其根源为体育-运动能力与“文化”科目之间的内在龃龉。(3)对体育中高考改革重新认识和定位,应澄清对学生全面发展及“体育发展”的误读,防止不同评价体系的误用,以及需在权宜之计与长期方略之间保持张力。其考量要点如:体育发展(权)作为主要指向个体发展的权利,是否应赋予其升学的强制性;体育是否作为国外“中高考”必考科目;体育考试所假定关联的健康、运动能力等因素,能否作为受教育权的限制或区分因素;当基于事理、权宜的意义推行体育中考,其是作为“水平考”还是“区分考”,以及其能否泛化到其他学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伦理 教育公平 全面发展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考试为专题 以学术为乐业——专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海峰
2
作者 赵凯 刘海峰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共18页
为推动科举研究走向理论化与系统化,使各学科原本分散的独立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为现实考试改革提供历史镜鉴,刘海峰教授创立科举学,提出了“为科举平反”“理性评价科举”等主张,使科举学逐渐从“险学”成为“显学”。高考研究是... 为推动科举研究走向理论化与系统化,使各学科原本分散的独立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为现实考试改革提供历史镜鉴,刘海峰教授创立科举学,提出了“为科举平反”“理性评价科举”等主张,使科举学逐渐从“险学”成为“显学”。高考研究是刘海峰教授科举研究的自然延伸,作为高考改革稳健派的代表性学者,他善于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着眼从全局分析高考改革面临的问题,强调应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相关研究成果为高考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学理支撑和政策咨询。刘海峰教授以学术为乐业,善于融汇古今,在跨学科视野下,他的学术贡献包括科举学、高考改革、教育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方面,产出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面向未来,他寄语教育学后辈学人要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善于从优秀成果中汲取经验,在不懈努力中追求新知、争取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高考研究 教育史 高等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韩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王允 常世乐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综合难度模型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别从试题内容、试题难度和试题情境对中日韩高考数学试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试题内容上,中国侧重几何与代数;日韩则侧重函数,且该部分有三成多内容超出中国课标.在... 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综合难度模型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别从试题内容、试题难度和试题情境对中日韩高考数学试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试题内容上,中国侧重几何与代数;日韩则侧重函数,且该部分有三成多内容超出中国课标.在试题难度上,总体难度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日本、中国和韩国.中国知识含量难度最高,运算水平、认知水平等因素相对偏难,在背景因素、推理能力、问题梯度难度较低.在试题情境上,中韩以课程学习情境为主,而日本聚焦生活实践情境.中国试题情境与问题的关联性最佳,日本试题情境设问间的关联性突出,韩国则均相对较弱.在高考命题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知识进阶,强化认知推理能力,提升情境创设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难度模型 试题情境 比较研究 高考数学 中日韩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背景下生物学试题情境的类型及有效性分析
4
作者 王飞 张琪皓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66,共4页
以情境为载体创设问题考查学生核心素养,是新高考试题命制的重要趋势之一,分析和探讨试题情境的类型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当前高考生物学试题情境分为“导入”型、“信息”型、“问题”型等类型;并提出应关注试题情境的关联性... 以情境为载体创设问题考查学生核心素养,是新高考试题命制的重要趋势之一,分析和探讨试题情境的类型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当前高考生物学试题情境分为“导入”型、“信息”型、“问题”型等类型;并提出应关注试题情境的关联性、真实性、适切性、问题性,以确保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题情境类型 新高考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的理性表征:一个整全性分析框架
5
作者 杨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职业教育高考作为从普通高考中独立出来的类型化教育考试制度,其必须彰显一种新式的教育正义,即要以一种更加正义的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再分配。以罗尔斯“原初状态”为逻辑前提,认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是一种包含分配正义、承认正... 职业教育高考作为从普通高考中独立出来的类型化教育考试制度,其必须彰显一种新式的教育正义,即要以一种更加正义的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再分配。以罗尔斯“原初状态”为逻辑前提,认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是一种包含分配正义、承认正义、能力正义的复合型正义,且需要同时满足自由平等原则、机会公平原则、禀赋差异原则。而制度正义由理念到落实则需要一种完备的正义论分析工具,即包含形式正义、实质正义、程序正义、感知正义四种理想化表征为一体的分析框架作为理论支点,以此变革教育评价的底层逻辑,重新定义什么是公平的教育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考 原初状态 正义原则 正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高考与随迁子女的高等教育获得
6
作者 攸频 范子昂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随着家庭化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随迁子女的异地升学问题逐渐凸显。异地高考政策旨在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就地考试机会,对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深远意义。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 随着家庭化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随迁子女的异地升学问题逐渐凸显。异地高考政策旨在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就地考试机会,对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深远意义。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异地高考有效促进了随迁子女的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异地高考通过降低家庭回迁意愿、提升高等教育供给从而对随迁子女升学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异地高考还提升了随迁子女获得的高等教育层次与教育代际流动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关键,科学评估异地高考的政策效应能够为相应政策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高考 随迁子女 高等教育获得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八点建议
7
作者 杨德广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共10页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美西方打压,急需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否认,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短板,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反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开展关于选拔和培养拔...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美西方打压,急需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否认,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短板,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反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开展关于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讨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此提出如下教育改革建议: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发展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设立尖子班和特色班,缩短中小学学制,创设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织学科竞赛活动,以及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建议旨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深刻的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专特长学生 教育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及其提升策略——基于学生视角的质性分析
8
作者 虞宁宁 杨明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研究生教育的起点,对保障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提升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构建和完善具备专业特点且适用于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制度,对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研究生教育的起点,对保障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提升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构建和完善具备专业特点且适用于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制度,对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学生视角看,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表现在考试构成、考试命题、考试组织和评阅录取四个维度上。当前,专业硕士招生考试存在自命题专业课试题重复率高、内容偏重知识记忆、实践性内容不足、评分缺乏统一标准、复试科学性与严谨性不足等问题。提高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专业性,应转变初试统考命题思路,增强初试对专业技能的测评;提升复试自命题的针对性、精准化、开放性和实践性;明确评分标准,提升评阅水平;加强面试环节的科学设计和规范管理,突显专业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考试 专业性 学生视角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的公共信号与高考志愿报录--基于“张雪峰新闻事件”的研究
9
作者 范子英 赵欣仪 韦佳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7,共20页
高考志愿报录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关键一环,也是影响每一位考生的重大决策,而个体的理性决策依赖于真实信息的获取。本文研究了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对高考志愿报录的影响,运用手工整理的90所“双一流”高校2019—2023年在各省各专业的录... 高考志愿报录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关键一环,也是影响每一位考生的重大决策,而个体的理性决策依赖于真实信息的获取。本文研究了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对高考志愿报录的影响,运用手工整理的90所“双一流”高校2019—2023年在各省各专业的录取数据,通过匹配一分一段表转换为可比的录取位次,基于2023年“张雪峰新闻学专业评论事件”,系统评估了自媒体的公共信号效应。基于科学细致的量化分析发现:(1)该事件使新闻传播学类最低录取位次平均下降了15%,且各省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例如山东省的下降幅度超过30%,福建省则不到5%;(2)该效应依赖于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浓度,短视频观众越多的地区,其体现得越明显;(3)该效应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不推荐”专业的录取位次显著下降,但“推荐”专业的上升效应不明显,说明公共信息在高考志愿报录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为规避风险。为此,应加强高考志愿填报相关言论的审慎管理与引导,实施地区差异化信息监管策略,并提高高考志愿信息市场多元化供给,以科学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高考志愿 张雪峰新闻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召波 蔡苏美 +2 位作者 王运来 张海涛 顾文瀚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4,共7页
职教高考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职教高考在制度设计、晋升渠道、评价标准、组织实施、技能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困境。作为教育强省,江苏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形成的经验值得借鉴:推进机制建设是... 职教高考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职教高考在制度设计、晋升渠道、评价标准、组织实施、技能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困境。作为教育强省,江苏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形成的经验值得借鉴:推进机制建设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程,规范流程设计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根本保证,完善评价体系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要义,强化服务保障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源泉。未来需要从稳步推进职教高考模式改革、强化专业技能考试管理、加强职教考试标准研究、营造职教高考改革良好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持续深化职教高考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高考 考试招生制度 技能高考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考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情况分析研究——以2022—202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数学试题为例
11
作者 多布杰 王络安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框架,以2022—202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数学试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含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数据观念、直观想象、空间观念和模型观念7个维度的测评框架,采用SEC一致...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框架,以2022—202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数学试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含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数据观念、直观想象、空间观念和模型观念7个维度的测评框架,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试题进行编码赋分和量化对比。结果发现:(1)核心素养维度分布情况:运算能力(25.00%~35.83%)和直观想象(30.00%~33.33%)考查权重最大,空间观念(0.83%~1.67%)与模型观念(1.67%~3.33%)占比偏低,数据观念(4.17%~7.50%)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2)素养水平分布情况:知识理解占比最高(53.33%~60.83%),知识迁移(29.17%~35.00%)和知识创新(10.00%~12.50%)考查不足;(3)试题特点:试题综合性较强,但运算题难度低、模型观念考查形式单一,且与课标权重存在偏差。基于此,提出加强运算经验积累、丰富数据观念考查形式、增强模型思想渗透、依标调整命题权重、增设开放探究题以培养高阶思维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中考 核心素养 对比分析 西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以2022—202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宁 潘小峰 胡典顺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9,共7页
高考数学作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下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权威性考试,不仅检测教育质量,更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建立了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框架.借鉴SEC... 高考数学作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下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权威性考试,不仅检测教育质量,更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建立了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框架.借鉴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2022—202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中数学核心素养测评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年新课标Ⅱ卷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与课程标准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但一致性程度不强;高考测评注重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的考查,高考对数学核心素养测评突出问题解决维度的考查.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得到如下教学启示:重视课程标准,回归数学教材;加强概念教学,发展核心素养;淡化解题技巧,强调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数学核心素养测评 课程标准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如何影响母亲多孩生育行为?——基于中考分流的制度背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和军 彭聪聪 张永梅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0,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基于CFPS2016、2018、2020三年的面板数据,使用OLS回归模型估计中考分流背景下,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对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为识别教育压力对多孩生育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结果表明,普高升学机会提高有利于多孩生育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部地区,普高升学机会提高对多孩生育水平提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中低收入阶层、中低教育水平阶层、中部地区女性的再生育行为更容易受到普高升学机会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中考分流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通过改变教育支出的方式作用于育龄女性多孩生育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教育压力与生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对于推进教育与生育领域联动改革、提高生育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分流 普高升学机会 教育成本 多孩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被录取应届生的梯次迁移模式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景豪 刘晔 唐红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63,共14页
在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转型期,公务员队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历结构和空间分布的优化对于提升政府效能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基于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招录数据,使用空间统计... 在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转型期,公务员队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历结构和空间分布的优化对于提升政府效能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基于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招录数据,使用空间统计方法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公务员考试被录取应届生的梯次迁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被录取应届生的迁移模式以逆向梯次迁移为主。非同级迁移的目的地以四线、三线、一线城市为主;同级迁移目的地以四线、三线、二线城市为主。2)个人属性(包括性别、毕业学校等级和来源城市等级)中,除四、五线城市高校应届生外,其他属性应届生均以逆向梯次迁移为主。3)岗位条件(即单位等级)和岗位要求(包括学历和基层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中,各组别被录取者均以逆向梯次迁移为主。4)个人属性、岗位条件和岗位要求共同影响被录取者迁移模式的选择,其中个人属性和岗位要求影响相对显著。5)公务员考试被录取应届生迁移模式选择机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互动,有客观与主观的权衡。这一编制类就业模式相较于其他非编制类就业有更强的逆向梯次迁移可能性,其原因可能是岗位设置、竞争强度以及主观意愿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应届毕业生 公务员考试 人口迁移 迁移模式 影响机制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科学思维素养考查分析及启示
15
作者 吴燕燕 邹舒琪 李德红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6,共4页
基于“学业评价促发展”基本理念,以202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题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情况。结合问题情境的主题和复杂度、科学思维的考查层次及分值占比等维度的分析框架,发现试题依托科学实验与探究情境,主要借助陌... 基于“学业评价促发展”基本理念,以2024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题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情况。结合问题情境的主题和复杂度、科学思维的考查层次及分值占比等维度的分析框架,发现试题依托科学实验与探究情境,主要借助陌生情境检验科学思维真实水平,并构建梯度考查体系,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结合研究结果,探讨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与科学思维测评的新趋势,为中学生物学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与测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试题 生物学 科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4年高考生物学试题中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的定量分析
16
作者 慕晓 宋瑞 马君义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问题解决能力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能力,而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信息的解读、提取、联想、加工与输出5个维度对2022—2024年全国甲卷、河北卷、山东卷进行定量分析... 问题解决能力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能力,而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信息的解读、提取、联想、加工与输出5个维度对2022—2024年全国甲卷、河北卷、山东卷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51.46%的试题涉及信息获取能力的测量,考查重点在信息的解读与输出,均占比24.87%,而对信息加工的考查仅占7.95%。建议教学中夯实知识基础,加强教材学习;加强专题练习,强化信息加工;跟进科技前沿,注重学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获取能力 高考试题 定量分析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吸引力的现状、分化表征及提升策略——基于2024年职业本科院校普通高考招生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亚南 戚建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52-58,共7页
为客观呈现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吸引力的现状,以2024年职业本科院校普通高考招生数据为依据,选择“职业本科院校在其所在省份录取最低分数线与所在省份本科投档线的差值”和“职业本科院校所在省份录取最低分数线在本省所有本科招生院校中... 为客观呈现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吸引力的现状,以2024年职业本科院校普通高考招生数据为依据,选择“职业本科院校在其所在省份录取最低分数线与所在省份本科投档线的差值”和“职业本科院校所在省份录取最低分数线在本省所有本科招生院校中排位的百分位数”两个关键指标来判断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吸引力的真实状况。经统计分析后发现,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吸引力整体处于中低吸引力水平,并且其内部存在较大分化,东部地区职业本科院校招生吸引力显著高于中西部院校且中部吸引力最低,公办职业本科院校招生吸引力显著高于民办职业本科院校,由“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升格的职业本科院校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基于调研结果,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吸引力亟待通过坚守类型教育发展定位、补齐民办职业本科关键短板、实施重大项目牵引等举措来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招生吸引力 普通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机制与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木洲 曾思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注重知识与道德导向的高校单独招考阶段、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统一招考探索阶段、兼顾知识与技能导向的两次考试招生阶段以及发展“生存能力”导向...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注重知识与道德导向的高校单独招考阶段、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统一招考探索阶段、兼顾知识与技能导向的两次考试招生阶段以及发展“生存能力”导向的两阶段考试招生阶段。日本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导向的演变,既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也有教育理念革新、教育质量提升等内部因素变化的驱动。从制度设计的视角来看,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核心素养适应性发展,得益于两阶段考试满足学生分类发展需求、弹性科目设置引导学生多样化发展和高大接续政策重视学生阶段性成长等三大机制。从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前优化我国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注重高考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平衡、重视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推动高考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构建“生校”双向选择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 学生素质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受教育状况及升学考试政策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琛 孙志军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8,共17页
我国要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除了要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外,随迁子女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描述了我国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受教育机会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并基于各省... 我国要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除了要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外,随迁子女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描述了我国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受教育机会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并基于各省份升学考试政策开放程度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设计分析了不同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随迁子女的高中阶段受教育机会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升学考试政策实施后,随迁子女的高中入学率有所增加,但增长趋势逐渐趋于平缓;更加开放的升学考试政策对增加他们的高中受教育机会有显著正向影响,跨省流动、女性、低收入家庭的随迁子女对政策门槛的敏感性更高。与户籍捆绑的初中后升学政策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以适应随迁子女流动造成的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的空间布局变化,从而促进我国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高中阶段教育 升学考试政策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生物学试题科学思维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
20
作者 张潇 薛松 崔鸿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68,共3页
结合布卢姆认知过程维度对科学思维及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解读,并以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5题和第31题为例,进行科学思维的考查分析。分析发现,试题考查了“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能区分处于不同科学思维水平的学生,同时... 结合布卢姆认知过程维度对科学思维及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解读,并以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5题和第31题为例,进行科学思维的考查分析。分析发现,试题考查了“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能区分处于不同科学思维水平的学生,同时注重“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的考查,分层次、多维度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基于此,针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建议,以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试题 科学思维 认知过程维度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