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基建投资、产业结构升级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娟 张翔 韦明君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1,共14页
新基建投资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基于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测算新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检验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新基建投资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基于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测算新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检验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新基建投资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其中重要的传导机制;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受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当制度环境跨越门槛值时,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新基建投资的三个子维度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不同,融合基建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效应;新基建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新基建投资政策,培育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投资 出口技术复杂度 产业结构升级 制造业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路网密度、研发创新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永立 吴昱昊 张姣姣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1,共6页
研究目的: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交通路网通过提升运输效率、加快要素流动、增进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重点关注以铁路和公路为代表的交通路网密度与研发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 研究目的: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交通路网通过提升运输效率、加快要素流动、增进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重点关注以铁路和公路为代表的交通路网密度与研发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1)交通路网所产生的时空压缩、经济集聚与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2)增大交通路网密度与研发创新投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3)交通路网密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受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东部地区的交通路网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但却抑制了合理化升级;(4)本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增加交通路网密度及研发创新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路网密度 研发创新投入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引导基金改善资本错配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波 孔欣悦 刘晶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92,共13页
政府引导基金肩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是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动能转换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2014-2019年地级市政府引导基金数据和资本错配指数,实证分析了政府引导基金改善资本错配的效应与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在短期,政府引导基... 政府引导基金肩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是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动能转换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2014-2019年地级市政府引导基金数据和资本错配指数,实证分析了政府引导基金改善资本错配的效应与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在短期,政府引导基金加剧资本错配;在长期,政府引导基金改善资本错配。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改善资本错配的效应在东部地区、营商环境水平较高的地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引导绿色投资改善资本错配。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引导基金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客观理解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资本错配 科技创新 绿色投资 产业结构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投资偏好调整与企业生产率——来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刘志铭 杨志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56,207,208,共23页
“消费拉动和投资拉动之争”是当前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使用地级市投资增速目标与消费增速目标之差衡量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并以2013年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改革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偏好调整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 “消费拉动和投资拉动之争”是当前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使用地级市投资增速目标与消费增速目标之差衡量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并以2013年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改革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偏好调整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投资偏好调整对微观企业的经济效应,发现:2013年以前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投资偏好,2013年以后发生了大幅调整;投资偏好调整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而投资消费结构、企业经营自主性和市场一体化是重要作用机制;投资偏好调整加大了财政压力,但并未显著加大经济增长压力,消费拉动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可行之路。地方政府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要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坚决把稳定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的优先位置;注重依靠市场机制推进经济稳增长,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并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政绩考核 投资偏好 企业生产率 投资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及其异质性研究
5
作者 王晋斌 杨子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74,共18页
近期国家出台政策治理企业拖欠账款以改善现金流,研究企业现金流状况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响应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市场高频交易数据识别结构性货币政策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局部投影法检验结... 近期国家出台政策治理企业拖欠账款以改善现金流,研究企业现金流状况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响应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市场高频交易数据识别结构性货币政策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局部投影法检验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不同现金流状况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一次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影响的持续时间大约为一年。(2)不同现金流状况的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表现出异质性,现金流状况良好和欠佳企业对响应的贡献度分别约为3/4和1/4,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实现了结构调整和稳就业的双重使命。(3)不同现金流状况企业对货币政策响应随着行业和时间维度变化而有所不同。本研究从改善企业现金流的视角,提供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货币政策效能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现金流 投资行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中存在结构洞悖论吗——基于个体与辛迪加的双层次分析
6
作者 肖小虹 赵俊茹 罗超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4-65,共12页
组织关系网络研究领域日益关注结构洞悖论现象,但该悖论是否存在于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之中,在风险投资机构个体和风险投资辛迪加两个维度是否表现出一致性,其中的作用机制如何等问题尚不明晰。以2001—2022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机构投... 组织关系网络研究领域日益关注结构洞悖论现象,但该悖论是否存在于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之中,在风险投资机构个体和风险投资辛迪加两个维度是否表现出一致性,其中的作用机制如何等问题尚不明晰。以2001—2022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机构投资和退出事件为样本,分别从风险投资机构个体和辛迪加(多家机构联合投资)两个层面检验结构洞悖论的存在性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风险投资机构占据的结构洞越多,其获得的投资机会越多,而辛迪加成员占据的结构洞越多,辛迪加获得的融资额越大;第二,风险投资机构占据的结构洞数量增加可有效提升其投资绩效,但辛迪加整体结构洞数量的增加则抑制辛迪加绩效;第三,结构洞水平较高的风险投资机构倾向于与结构洞水平同样高的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但强强联合的辛迪加绩效反而出现下降;第四,拥有高结构洞水平的风险投资机构倾向于投资创业初期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这种风险偏好在结构洞水平与投资绩效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在理论上进一步拓展了结构洞理论的应用场景,也可为风险投资机构优化合作策略、平衡资源获取与协同效率提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洞悖论 风险投资 辛迪加 合作网络 投资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基于混合所有制的经验证据
7
作者 钱爱民 李婧妍 张晨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56,共18页
本文选取2008—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呈倒U型关系,当国有股权比例尚未到达临界值时,国有资本可以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股利平稳... 本文选取2008—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呈倒U型关系,当国有股权比例尚未到达临界值时,国有资本可以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但国有股权超过该临界值则会降低民营企业的股利平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的倒U型关系在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以及实际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较大时更为平缓。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资本参股影响民营企业受到的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投资效率,进而影响股利平稳性。拓展研究发现,与战略型国有股权相比,非战略型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股利平稳性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既增进了对中国情境下上市公司股利平稳性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如何有效发挥国有资本优势,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民营企业 股利平稳性 外部监督 投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票据市场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马勇 王宇 曾云鹤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0,共9页
利用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统一票据市场发展对企业债务期限选择及投融资期限匹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显著延长了应付票据持有水平较高企业的债务期限,进而验证了信贷约束理论;此外,该交易所的成立... 利用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统一票据市场发展对企业债务期限选择及投融资期限匹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显著延长了应付票据持有水平较高企业的债务期限,进而验证了信贷约束理论;此外,该交易所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信息披露不足、不确定性感知较高及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显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通过延长企业债务期限以及约束企业过度投资,有效改善投融资期限匹配状况。鉴于此,应通过深化票据市场改革、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发展等措施,协同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票据市场 债务期限选择 外部关注 投融资期限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场景下电网功能化投资结构演进趋势研究
9
作者 娄奇鹤 李彦斌 +2 位作者 刘子上 向月 靳霄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6,共10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了电网形态、技术、功能的加速演进,使电网投资功能更加丰富,需要进一步了解电网投资的功能化需求,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支撑能源电力结构转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源网荷电力系统各形...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了电网形态、技术、功能的加速演进,使电网投资功能更加丰富,需要进一步了解电网投资的功能化需求,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支撑能源电力结构转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源网荷电力系统各形态的变化趋势,明确电网基建投资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演进趋势,研究投资建设规模的量化评估方法,形成既满足传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满足新能源高速发展需要的电网投资需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投资 结构演变 系统动力学 投资需求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形势分析与展望
10
作者 陈骥 余韵 +3 位作者 张翠光 左力艳 徐犇研 杨建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2,共6页
在国内经济发展对地质勘查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克服全球地勘行业调整下行的不利因素,实现投入连续四年增长。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然成形。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增长,市场... 在国内经济发展对地质勘查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克服全球地勘行业调整下行的不利因素,实现投入连续四年增长。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然成形。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增长,市场主体投资意愿明显增强。地质勘查投入专业结构持续调整,支撑资源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地勘投入空间东西并重格局进一步稳固,矿产勘查西移趋势明显。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驱动下,矿产勘查投入实现持续增长。在矿产品供需平衡趋向宽松、采矿业利润继续回调的背景下,2024年矿产勘查投入139.17亿元,同比增长18.4%;企业投入矿产勘查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矿产勘查矿种结构持续调整,贵金属与三稀金属更受青睐,能源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快速增长。钻探工作量持续增长,勘查成效缓慢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地质勘查投入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地质勘查结构将持续调整,新动能继续成长,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油气 地质勘查态势 地质勘查投入 矿产勘查投入 投入结构 勘查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视域下数字化投入对组织复杂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昊杨 刘洪 刘奂辰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面对日趋复杂动荡的外部环境,有效提升组织复杂适应性是企业保持变革创新内驱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实证考察数字化投入对组织复杂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 面对日趋复杂动荡的外部环境,有效提升组织复杂适应性是企业保持变革创新内驱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实证考察数字化投入对组织复杂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投入能够显著提升组织复杂适应性,而组织吸收能力和组织嵌合能力将在其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中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投入可通过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涌现来增强组织复杂适应性;异质性检验显示,微观经营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对主效应形成“倒逼”,促使数字化投入对组织复杂适应性的正向作用更加凸显;经济后果检验则发现,数字化投入能够通过提升组织复杂适应性而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通过提升组织复杂适应性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组织复杂适应性 组织吸收能力 组织嵌合能力 耗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投入强度、结构与区域创新格局演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丽娜 施晓敏 +1 位作者 张惠东 谢靖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28,F0003,共6页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需求日益凸显,不断重塑区域创新格局。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规模与结构双维空间相对差异视角切入,探究研发投入强度与结构变化对区...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需求日益凸显,不断重塑区域创新格局。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规模与结构双维空间相对差异视角切入,探究研发投入强度与结构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进而把握创新格局演进的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研发投入强度、结构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分区域看,研发投入强度、结构变化对东部、西部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不同于其对中部的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区域应全面认识研发投入强度及其结构的动态演化产生的异质性影响,提升区域科技政策的精准性、靶向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入强度 研发投入结构 区域创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ESG信息披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华 邹叶帆 解雨欣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6,共14页
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立足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深入研究ESG信息披露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信息披露能够帮助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投资结构优化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 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立足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深入研究ESG信息披露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信息披露能够帮助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投资结构优化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与中小企业相比,大规模企业对于ESG信息披露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显著。与两职合一的企业相比,两职分离的企业对于ESG信息披露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企业应积极进行ESG信息披露,重视投资结构优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ESG信息披露 投资结构优化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王玥芸 张川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2,共9页
企业金融化可能损害企业利益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新质生产力作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生产力,对企业金融化的遏制有显著效果。选取2005—2022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发展新... 企业金融化可能损害企业利益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新质生产力作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生产力,对企业金融化的遏制有显著效果。选取2005—2022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实证研究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金融化有显著抑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表现是研发投入占比增加、短期金融投资降低、扁平化管理程度加深,这些表现会进一步抑制企业金融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实体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抑制企业金融化程度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抑制企业金融化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企业金融化 研发投入 金融投资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
15
作者 李曼 何昊 +5 位作者 吴东丽 余慧婕 赵琳 刘聪 李琪 胡正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793-7807,共15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模拟土壤侵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响应,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气候变化、坡度及植被恢复等因素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但较少同时考虑各驱动因子之间的...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模拟土壤侵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响应,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气候变化、坡度及植被恢复等因素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但较少同时考虑各驱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侵蚀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基于气象站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和土壤质地等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和Mann⁃Kendal检验对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模拟了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并通过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在考虑自然因子和植被因子的基础上,重点对气候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强度和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降水量在1990—2000年以-55.96 mm/10a的速率下降,而2000—2020年以53.99 mm/10a的速率上升;研究期内年降水量、降水强度指数、大雨日数、强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增长率分别为26.15 mm/10a、0.26 mm d^(-1)10a^(-1)、0.56 d/10a、15.21 mm/10a、0.32℃/10a和0.40℃/10a。从空间上看,1990—2000年降水量减少区域为86.36%,而2000年以后增加区域达97.42%;2000—2020年,极端降水指标在整个研究区基本为增加;气温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东、西部,气候变化呈现明显的暖湿化趋势且降水的极端性增强。1990—2020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数呈现先减少再增加趋势,2020年土壤侵蚀量为2.19亿t。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分析显示,坡度、降水和植被覆盖是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降水量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从1990年的0.11在2020年增至0.18。结合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降水间接影响土壤侵蚀,降水和自然因子对土壤侵蚀有直接正贡献,而植被因子对土壤侵蚀有直接负贡献,但2020年比2010年降低0.02。因此,在气候暖湿化和降水极端化趋势下,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未来的土壤侵蚀防控和可持续发展中,需将气候适应和区域发展相结合,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invest模型 气候变化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DPSR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16
作者 成依阳 茹少峰 薛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10,333,334,共20页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通过投资驱动和结构优化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基于DPSR(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通过投资驱动和结构优化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基于DPSR(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等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使用2011—2022年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西南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平均高于西北地区;(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均有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教育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科技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投资结构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多样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来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4)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四类投资在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显著且效应更大;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大,而西南地区的环境保护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以上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应加强教育、科技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全面增强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结构 西部地区 城市经济韧性 D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供给地理结构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世文 刘峻峰 +1 位作者 季建文 钱燕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的视角出发探讨银行网点布局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对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和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数据,考察金融供给地理结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 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的视角出发探讨银行网点布局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对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和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数据,考察金融供给地理结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的金融供给地理结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集中的金融供给地理结构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距离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近距离的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越集中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集中的金融供给地理结构对非沿海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明显。研究认为通过金融供给地理结构的合理布局,能够对企业高质量的对外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供给地理结构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投资网络结构及其韧性研究
18
作者 李建新 梁曼 +2 位作者 陈心怡 朱一斐 冯兴华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1-1961,共11页
基于城市间上市公司投资数据构建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结构韧性指数等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投资网络结构及韧性状况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逐步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顶点的三角形投资联系骨架,投... 基于城市间上市公司投资数据构建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结构韧性指数等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投资网络结构及韧性状况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逐步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顶点的三角形投资联系骨架,投资网络密度较小但持续提升,各城市在网络中地位差异明显,核心城市的网络控制力不断强化。②投资网络的非均质性和层级性明显,导致在应对可能冲击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但网络有均质化、扁平化趋势。③投资网络具有整体较高的匹配韧性,节点之间联系路径倾向于异质化和多样化,企业投资流能够通过交叠的方式增强联系路径的“鲁棒性”。④投资网络的路径传输效率较高且在不断改善,整体网络具备较高的连接韧性。⑤投资网络具备一定的集聚程度,投资联系以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间的单向联系为主,在促进边缘城市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降低了核心城市的风险负荷,提升了城市投资网络的结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网络 网络结构 网络韧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能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吗?——基于智能制造试点政策的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珠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60,共14页
基于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IMDP)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了企业环境绩效,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 基于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IMDP)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了企业环境绩效,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智能制造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增强环境保护投资以及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制造的环境效益在非国有企业、高资本市场关注度以及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从理论上阐释了智能化转型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了智能制造政策的相关研究,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环境绩效 人力资本结构 环境保护投资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区域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20
作者 王立彦 谭清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0,共6页
本文以2006~2023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全要素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实证分析,构建区域全要素生产效率影响要素指标体系,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与变截距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江苏省及辖区的不同作用机制。结果表... 本文以2006~2023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全要素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实证分析,构建区域全要素生产效率影响要素指标体系,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与变截距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江苏省及辖区的不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时间段内,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5个指标和物质资本存量指标分别对整个江苏省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南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5个指标、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等4个指标、北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3个指标,分别对区域内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南部地区物质资本存量指标、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等3个指标、北部地区产业结构等3个指标,分别对区域内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促进江苏省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提出增加区域内科研投入、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城市与市场双重改革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 指数 变截距模型 全要素生产效率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物质资本存量 科学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