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与策略研究
1
作者 郭梦圆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0期79-82,共4页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新时代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手段。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新发展阶段上,我国农村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队伍建设、...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新时代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手段。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新发展阶段上,我国农村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队伍建设、经济建设、思想建设和党群关系等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对党在农村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为此,要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密切党群关系,把工作重心聚焦于乡村振兴,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 党群关系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 被引量:81
2
作者 欧阳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驻村制是由解放初期的农村"工作队"演变而成,是一种反官僚化运作的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运作机制。然而,从目前驻村制的运作特点看,原本"反科层化"运... 驻村制是由解放初期的农村"工作队"演变而成,是一种反官僚化运作的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运作机制。然而,从目前驻村制的运作特点看,原本"反科层化"运作的驻村制已经越来越具有科层化运作的特征。随着秉承"走群众路线"的乡镇驻村制向科层化演变,乡镇治理方式和乡村关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乡镇干部也从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干部逐渐演变为远离村庄与村民日常生活的现代公务员。虽然这一演变形式上符合现代官僚制组织的特性,但实质上远离了群众路线,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变得愈加松散,乡村社会的各类治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群众路线 驻村制 驻村干部 治理方式 乡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当前干群关系的现状、特点与原因 被引量:19
3
作者 龚维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我国当前干群关系表现为有限的合作和局部的紧张。干群矛盾的本质是利益矛盾,越往基层情况越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与制度不完善。由于改革的深化和中高层干部的制约,干群关系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关键词 干群关系 现状 特点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农村干群和谐关系构建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贾义保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38,107,共3页
构建农村干群和谐关系意义重大。但目前仍存在多种原因使农村干群矛盾频出。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发展农村经济,为构建新型农村干群关系提供动力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构建新型农村干群关系提供政治保障;建设高素... 构建农村干群和谐关系意义重大。但目前仍存在多种原因使农村干群矛盾频出。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发展农村经济,为构建新型农村干群关系提供动力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构建新型农村干群关系提供政治保障;建设高素质的基层管理队伍,为构建新型农村干群关系提供干部保障;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构建新型农村干群关系提供主体保障;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为构建新型农村干群关系提供制度保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干群关系 和谐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交往”与“微自治”: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延展及其效应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7,175,共10页
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 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社区,为村民互动、互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乡村公共性在“微交往”中再次聚合;另一方面,以“微管理、微监督、微决策、微服务”为主要表征的乡村“微自治”又强化着村民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主体性作用。与此同时,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也映射在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空间之中,使得该空间兼具“国家在场”与“乡村自治”的双重面相,强化着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群微信群 乡村社会 公共空间 主体性 公共性 国家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政府密切农村干群关系实践述论——以基层廉政建设为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70-74,共5页
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特别重视基层政权廉政建设:制定并落实廉政法规,确保基层干部廉洁奉公;重视并加强群众监督,确保人民监督权利实现;倡导并践行模范表率行为,确保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为群众... 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特别重视基层政权廉政建设:制定并落实廉政法规,确保基层干部廉洁奉公;重视并加强群众监督,确保人民监督权利实现;倡导并践行模范表率行为,确保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好公仆,受到群众的赞扬和拥护,这在较大程度上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为新时期构建和谐农村干群关系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农村 廉政建设 干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切干群关系视阈中防治特权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管仕廷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3,共7页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脱离群众、引发党群干群矛盾和对立的重要因由。搞特权必然导致干群关系疏离,削弱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群体的认同。特权与干群关系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关联,反特权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中国共产党反特权的历史实践及...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脱离群众、引发党群干群矛盾和对立的重要因由。搞特权必然导致干群关系疏离,削弱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群体的认同。特权与干群关系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关联,反特权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中国共产党反特权的历史实践及经验印证了这一政治逻辑。特权行为必然弱化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官员的心理认同与情感认同,特权现象的存在损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陷入政治上的恶性循环,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不断清除特权思想、抑制特权现象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群关系 特权思想 特权现象 防治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级话语与日常生活:集体化时代干群身份及其关系的历史建构——以山西平遥双口村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维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阶级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集体化时代的阶级话语建构着党和国家的权威及社会规范,也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上塑造着干部与群众的角色、地位及干群关系。本文从话语分析和话语实践的视角,探讨阶级话语对... 阶级话语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集体化时代的阶级话语建构着党和国家的权威及社会规范,也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上塑造着干部与群众的角色、地位及干群关系。本文从话语分析和话语实践的视角,探讨阶级话语对干群身份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历史建构。在阶级话语中,乡村干部应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群众的公仆;群众应该服从干部的领导,安心劳动,同时积极维护集体利益,约束自身言行;干群之间应该鱼水相依,团结合作,平等和谐。但是,阶级话语的这种建构不能与干群的道德观念、生存理性及乡村的人情网络完全相适应,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村民日常生活逻辑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化时代 阶级话语 日常生活 干部 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企“单位依赖”结构的生成演变及其改革调适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毅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8-198,共11页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中国国企“单位依赖”现象的研究多持一种先入为主的批判取向,将其归诸单位体制及组织与生俱来的痼疾。但事实上,在后发现代化国家赶超式的发展中,依托于大型组织的“组织依赖”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组织依赖...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中国国企“单位依赖”现象的研究多持一种先入为主的批判取向,将其归诸单位体制及组织与生俱来的痼疾。但事实上,在后发现代化国家赶超式的发展中,依托于大型组织的“组织依赖”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组织依赖现象往往发生在大型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典型的“体制—制度性”依赖。而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下文简称“一五”)形成的国企典型单位制,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单位依赖”远远超出传统单一的“私人互惠式”庇护和个体间互助,而带有典型的体制性保护和平均主义特点,在赋予单位共同体父爱温情的同时,也压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将“单位依赖”置于20世纪晚期中国社会改革变迁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单位依赖”业已发生了结构变化和转型,旧有的依赖结构被打破,并赋予国企以发展动力,但也衍生出个人与组织关系疏离、企业归属感低下、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如何在赋予企业以发展活力、推进国企做大做强的同时,构建起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加强国企廉政建设,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单位“ 单位依赖”结构 干群关系 国企廉政风险 企业归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群众路线——1957年中共关于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实践及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利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107,共21页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开始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始,中共反复强调,尽管在经济战线上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还需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开始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始,中共反复强调,尽管在经济战线上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还需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推进。因此,在开展整风运动的过程中,中共不断动员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体力劳动,重申群众路线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问题的重要性,以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强和密切党群关系。这一重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历史实践,彰显了中共在应对社会主义遭遇危机和挑战中的努力探索及其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体力劳动 干群关系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云燕 李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协调和发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搞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相应的措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协调和发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搞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相应的措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推动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协调发展,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波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6-62,共7页
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很多新挑战和新考验,个别领导干部不愿联系群众、不善联系群众、不能联系群众。针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因素,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领导干部"愿... 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很多新挑战和新考验,个别领导干部不愿联系群众、不善联系群众、不能联系群众。针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因素,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领导干部"愿不愿联系群众"、"会不会联系群众"、"能不能联系群众"、"联系群众行不行"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改革重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8,共9页
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复杂的多重性质,当前经济的发展阶段、体制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等四个方面各有其主要矛盾,公共品供给不足、市场体制不健全和扭曲、劳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是四个主要矛盾,或可概括为官民矛盾、城乡... 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复杂的多重性质,当前经济的发展阶段、体制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等四个方面各有其主要矛盾,公共品供给不足、市场体制不健全和扭曲、劳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是四个主要矛盾,或可概括为官民矛盾、城乡矛盾、劳资矛盾三大矛盾。相应的改革重点应当是:政府政绩考核改为按部门专业职能分类型考核、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城乡分割的土地制度、从西部地区率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以集体谈判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框架为中心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建立覆盖城乡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民矛盾 城乡矛盾 劳资关系 地区差距 群体性事件 经营管制 土地城市化 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的乡村干群关系——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例(1949—1954)
14
作者 贾滕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4,128,共8页
建国初期,党—国家通过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乡村社会革命运动为载体,实现了政权下乡与党团下乡;通过培训及在历次群众运动或完成上级任务的过程中、从大量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以贫雇农为主的乡村干部的方式,解决干部的来源问... 建国初期,党—国家通过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乡村社会革命运动为载体,实现了政权下乡与党团下乡;通过培训及在历次群众运动或完成上级任务的过程中、从大量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以贫雇农为主的乡村干部的方式,解决干部的来源问题;进而,通过乡村干部对群众运动进行领导与推动——但在此过程中不免产生干群矛盾。对于乡村干群矛盾的化解,党—国家往往在推动乡村革命的进程中,通过发动群众、整顿组织,进而整顿干部,甚至以群众意愿决定干部去留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显示了建国初期乡村干部与群众关系的时代特点:干群关系受革命伦理及动员—运动机制的制约。当然,这一时期乡村干群关系的特点正是国家建构目标与乡村现实矛盾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乡村干群关系 时代特点 商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群关系、收入水平与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意愿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子纯 朱玉春 马林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为探究干群关系、收入水平对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基于902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ouble Hurdle Model)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参与意愿较高;(2)干群关系、收入水平对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参... 为探究干群关系、收入水平对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基于902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ouble Hurdle Model)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参与意愿较高;(2)干群关系、收入水平对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收入水平在干群关系对农户村域河湖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在政策层面,应通过重视干群关系培养、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和完善政策瞄准精度促进农户参与村域河湖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群关系 收入水平 村域河湖环境治理 双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高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4,共7页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网来网去”成为党群干群交往的新趋向,互联网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新空间、造福群众的新渠道、引导群众的新场域。当前,党员干部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还存在认知障碍、能力...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网来网去”成为党群干群交往的新趋向,互联网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新空间、造福群众的新渠道、引导群众的新场域。当前,党员干部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还存在认知障碍、能力不足以及制度匮乏等问题。走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亟须做好三方面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消除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认知障碍;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重要思路,克服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本领恐慌;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构建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网络群众路线 党群干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治理的基层党建创新:路径与机制 被引量:87
17
作者 杜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19,共8页
党的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核。文章从党群关系的实践性出发,探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机制。转型期的乡村治理是激活党建动力和路径的重要载体,赋予基层党建以政治活力。党建在嵌入乡村治理场域的同时再造了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 党的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核。文章从党群关系的实践性出发,探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机制。转型期的乡村治理是激活党建动力和路径的重要载体,赋予基层党建以政治活力。党建在嵌入乡村治理场域的同时再造了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重塑了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党群关系日益成为转型期乡村社会的粘合剂。因此,乡村治理既是农村党建创新的起点,也是其归宿。当前农村党建创新需要立足乡村治理转型的复杂性和渐进性,不断拓展其深度和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治理 党群关系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政治的派性逻辑与投机型经纪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红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村级政治运转的派性逻辑是乡村治理低效的根源。“向内人情”催生“派性逻辑”,村级政治陷入宗族派系掌控之中。为此展开的复杂化制度安排却束缚了治理活力,造成“制度过载”格局。村庄官僚通过“策略规避”逃脱制度制约,继续依据“向... 村级政治运转的派性逻辑是乡村治理低效的根源。“向内人情”催生“派性逻辑”,村级政治陷入宗族派系掌控之中。为此展开的复杂化制度安排却束缚了治理活力,造成“制度过载”格局。村庄官僚通过“策略规避”逃脱制度制约,继续依据“向内人情”机制为“自己人”服务。向内人情→派性逻辑→制度过载→策略规避的循环系统构造了村级政治的派性逻辑体系。村级政治派性逻辑的一个社会后果便是产生了“投机型经纪”这一新经纪类型,“投机型经纪”又反过来成为派性逻辑的制造者和推行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抑制与消灭“投机型经纪”是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紧迫任务和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村干部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有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路径探析
19
作者 时桂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391-9392,9394,共3页
沿着"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困、消民怨、重民盼、谋民利"的总体思路,探析了构建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路径。
关键词 和谐 农村干群关系 路径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干群关系探析
20
作者 王于 和政宏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2期103-104,共2页
文章结合仙洪试验区干群关系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4种类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2方面因素,并探析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干群关系的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干群关系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